地球科学概论教案

地球科学概论(A)

教 案

56学时(课堂教学46学时、实验10学时)

期末地学认识实习2周

******************************************

主讲:曹代勇 教授

电话:62331409;1352166-815

E-mail:cdy@https://www.360docs.net/doc/5218981751.html,

******************************************

●第10周(4学时),绪论+第一章

绪论

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科学主要分支学科,地球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研究方法,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地球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各阶段代表性人物及成就。

第一节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地球科学——一门古老而年青、基础与应用兼备的科学

1、古代地球科学知识的萌芽与积累(17世纪前)

《禹贡》、《山海经》《管子》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21);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15-16世纪哥伦布、麦哲伦等环球航海证明地球是球形;1530-1650哥白尼〈天体运动〉——太阳中心说;

2、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创立与初步发展(17-19世纪)

地质科学的创立:“火成论”与“水成论”、“均变论”与“灾变论”之争—1830年莱依尔的〈地质学原理〉—现实主义原则“将今论古”;18世纪产业革命对矿产需求的增长促进地质找矿工作。

3 地球科学的革命与全面发展——固定论与活动论,地学革命三部曲

二、地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 地球科学——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及其形成机制。

2 研究对象——与地球相关的大气圈、水圈、地球表面、固体地球。

3 分支学科

学科分支学科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天文学、气候学…

水文学 水力学、水资源学、地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 海洋学 海洋物理学、海洋水文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 土壤学 土壤生物学、土壤地理学、土壤气候学、土壤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 地震学、地磁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应用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能源地质学… 地 球 科 学

环境地学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地球化学…

第二节 地球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特点

空间尺度(广泛性与微观性):108—10-8cm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时间尺度(漫长性与瞬间性)

地球系统(整体性与分异性),地球系统科学

自然过程(复杂性与有序性),不可逆、模糊性、灰色系统。

二、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仪器观测、室内测试与实验、历史比较法、计算机技术应用。

第三节 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和发展趋势

一、制约因素

社会(经济、军事)需求,技术进步,学科发展。

二、研究意义

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预报和减轻自然灾害,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认识地球形成、演变规律

三、发展趋势

沿广度和深度,由资源时代进入环境时代;社会功能由“资源型”到“社会型”。

思考题:

1、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2、 如何理解地球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重点掌握:宇宙的物质性和层次结构,地球表面形态,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一般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银河系和太阳系。

宇宙具有层次结构(天体系统);地球是现今已知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第一节对宇宙的认识

一、人类经漫长的探索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

二、从地球中心说到太阳中心说

1、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希腊,90-168)的地球中心说;

2、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天体运行论〉1543年出版完毕

第二节宇宙

一、宇宙中的天体——宇宙的物质性

恒星→星系、星际物质(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星际云(星云)

二、天体系统——宇宙的层次结构

第三节从银河系到地月系

一、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银核→银盘/银道面

二、太阳系――太阳(质量占99.87%)、九大行星、众多小行星、慧星。

三、地月系-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四季(气候)与昼夜长短变化,地月系的绕转,日食与月食

四、地球的形态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表面形态,陆地地形,海底地形。

课堂讨论题:为什么说宇宙是人类独一无二的家园?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宇宙的内涵?如何理解宇宙无限还是有限?

2、地球表面地形分布有何特点?

*****************************************

●第11周(6学时),第二章+第三章第一节

教学片:地球发展史,中国:石灰岩与桂林山水

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

重点掌握:大气圈的结构与分层,大气运动的力,大气环流,水圈的组成,海水的运动,地面流水的分类,地下水按运动状态和埋藏形式的分类,湖泊与沼泽的异同,大陆冰川与山岳冰川的特点,水圈的循环,生物圈的组成,生物圈的分类。

一般了解: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热状态,层流和紊流,地下水存在的形式,大气水,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各圈层与人类生存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一节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大气的物质以N和O为主;具有成层结构;对流层的大气运动产生复杂的天气现象;大气层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

一、大气圈的物质组成

古人对“气”的理解;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已有了空气与真空的概念,18世纪70年代N和O 相继发现,拉瓦锡确认空气是由N气和O气的混合物;

恒定组分 / 可变组分 / 不定组分空气质量。

二、大气圈的结构与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三、大气的运动

大气运动的力源:水平梯度力、地球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大气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大气环流模式

第二节水圈

液态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也是地表变化的主要媒介;水圈以海洋为主,并渗透到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表层中;水圈与其它圈层的相互作用是地球表层环境的形成和改造的主要营力。

一、水圈的组成

1、水的形态和分布:以液态(>97%)、气态和固态三中形式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海洋和大陆表面。

2、水的类型:按天然水所处环境分为海水、陆地水和大气水(表2-2,缺大气水,大气水0.001%,生物水0.0001%)

二、海洋——水圈的主体

全球海洋格局;海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海水的运动(原因与形式:波浪、潮汐、海流、浊流)。

三、陆地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地面流水(水源、分类、运动方式)

2、地下水:术语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与空隙率;透水性与渗透率;透水层与含水层、隔水层;

分类 按存在方式: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

按运动特征和埋藏条件: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3、湖泊——陆地上较大的集中洼地

泄水湖与不泄水湖、 淡水湖(<0.3‰)与半咸水湖和咸水湖(>24.7‰)-(与海水标准盐度35‰)对比。

4、沼泽——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植物生长(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

5、冰川——由冰雪形成的、并能运动的冰体-集中全球85%的淡水;

大陆冰川与山岳冰川的特点、冰川的运动。

四、大气水—地球表面的空调

1、存在方式: 汽态,绝大部分存在于对流层中;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

2、来源:地表水体的蒸发、植物叶面的蒸腾和火山活动

3 作用:温室效应

五、水圈的循环

自然循环与人为循环;大循环:海洋→大气圈→(陆地)→海洋;小循环

第三节生物圈

生物圈是一个特殊的圈层,生命具有38亿年的历史,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达到最高级阶段的标志。生物圈是地球外部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反过来,它对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表层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生物圈的分布

垂向分布-90%以上地表及200米空中和200米水深,区域(平面)分布

二、组成与分类

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自养生物(植物)与异养生物(动物)

三、生物的起源与演化

1、生命的起源: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观点—无机物在特定条件下经过本身的化学作用过程变成有机物;来自地球之外的观点

2、生命的演化

生命演化的重大突破事件:生命物质出现(38-42亿年)蓝绿藻→真核细胞生物出现(19-20亿年)→多细胞生物出现(9-10亿年)→“寒武纪生物大爆发”→陆生生物(4.5亿年)维管植物→人类出现(300百万年)

四、人类的出现

意义:生物圈发展到最高阶段——智慧圈;

主动影响改造其它圈层:大气和水圈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

思考题

1地球外部圈层的划分,各圈层的简要特点?

2大气运动的动力与大气环流模式

3 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点?

4水圈的循环过程?

5 生物圈的分布与演化

本单元作业:

阐述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生存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13周(4学时),第三章

教学片:地球发展史,地球险境

第三章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壳的组成

重点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内部圈层的划分,各圈层的主要物理状态,地壳的类型; 矿物的概念,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和断口等),岩石的概念,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岩石的成因分类,三大岩类的常见岩石。

一般了解:地幔、地核的物质组成,元素在地球和地壳中的分布,克拉克值,地壳的重力均衡和重力异常,矿物的化学成分分类,三大类岩石在地壳中的分布。

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

利用地震波可探测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固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一 内部圈层的划分

提问:如何了解地球内部:地球物理方法、钻探、研究地壳活动(如火山)带出的深部物质

1 划分依据——地震波(前苏最深钻井科拉半岛12.5米;我国山东东海县深钻)——间接的

(1)面波——对固体地球表面破坏最强

(2)体波——纵波(P波)和横波(S波)

地震波探测的原理:波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有关,波速变化意味着介质密度和弹性变化;P波速度高于S波,且S波不能通过液体和气体。 补充 :陶版本81-82页,波振动、地球内部传播

2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密度和物性分层

两个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莫霍面与古登堡面——分隔地壳、地幔、地核

一个明显的低速带:软流圈——分隔岩石圈

:地球内部结构图、表

二 主要物理性质——结合46页“地球内部物理性质图”讲解

1密度 地壳平均密度2.7-2.8g/cm3,< 地壳平均密度5.516g/cm3 ;

2压力 与上覆物质重量成正比,按静压力平衡公式计算

3重力 地球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大致指向地心,影响重力的是下伏物质质量

万有引力公式(向两极增大)、离心力公式(向两极趋于零);

4温度 地温场、常温层(外热层)、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地热流密度

5磁场 地球的偶极磁场,磁轴与地球自转轴夹角15度并绕地理极缓慢迁移

(1)地磁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

(2)地磁场的组成:基本磁场(偶极磁场)、变化磁场(非偶极)、磁异常

(3)地磁场的成因:自激发电机假说 补充 ,陶95页

三 物质组成和物理状态——结合45页表3-1讲解

1 主要方法和依据

2 地壳: 厚度、密度、岩石组成

3 地幔: 分层、厚度、密度、物质组成、物性

4 地核: 分层、厚度、密度、物质组成、物性

第二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和岩石

地壳主要由富铝硅酸盐岩石组成;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元素或化合物。

一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

根据宇宙始于大爆炸的设想,所有物质是从基本粒子聚变为氢,然后四个氢合成一个氦(热核聚变),氦进一步再合成其它元素。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某一地区的克拉克值又称为该元素的丰度值。美国化学家克拉克(F.W.Clarke,1947-1931)在1989-1925年期间,对全球性59个样品作了分析,求得50种元素在大陆地壳16公里内的平均含量,后来的地球化学家又作了许多修正、补充。 :元素分布土、克拉克值表

存在于地球圈层(如地壳岩石)中的元素(绝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随地质作用而迁移、变化,集中或分散,当元素或化合物相对集中到能够具有经济价值并可被利用时,称为矿产。(富集倍数)

二 矿物

1 矿物定义——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无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

2 矿物的晶体结构(矿物的DNA)

绝大多数矿物是固体,仅少数(如自然汞Hg,水)等是液体。固体矿物按其内部质点的结构不

同分为晶质矿物——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度空间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和非晶质矿物——内部质点排列无规律。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是晶质矿物,随仪器精度提高过去许多以为是非晶质的矿物其实是“隐晶质”

3 矿物的形态

同一成分和内部结构的矿物,在一定外部条件下,常以惯常的晶体形态出现,称晶体习性,单个晶体的形态(晶体习性)归纳为:一向延伸型、二向延伸型、三向等长型。自然界矿物除以单晶或规则连生体(双晶)出现外,更常聚合形成矿物集合体,它的形态取决于单体形态及集合方式。

同一矿物的晶体结构相同;化学成分相同、但晶体结构不同、构成不同矿物(如金刚石与石墨);同一矿物(同一晶体结构)可以有多种晶体外部形态。

4 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不仅与化学成分相关,更受晶体结构控制,如同是由碳单质组成的金刚石与石墨

(1)光学性质:颜色、条痕色、透明度、光泽

(2)力学性质:硬度(背口诀)、解理、断口、弹性和挠性、脆性与延展性

(3)其它物理性质:磁性、比重、发光性

5 地壳中矿物的种类——已知2270余种,常见200-300种,主要造岩矿物仅20-30种

按矿物化学成分分为5大类:

(1)自然元素矿物

(2)硫化物矿物

(3)卤化物矿物

(4)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5)含氧盐矿物

三 岩石

1 岩石的概念——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单矿物岩石、复矿物岩石、岩屑组成的岩石。

岩石与矿物的根本区别不在外表,而在于矿物有确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但岩石成分和化学

成分含量不定,只有大致范围岩石是各种矿物的集会体。

――

提问:岩石或矿物是如何形成的?

2 水成论与火成论的论战 陶版本28-29页

水成论(Neptonism,Neptone希腊神话中的海神)

代表人物:魏尔纳(A.G.Werner,1750-1815)德国萨克森州地质教授

观点:岩石从原始海洋中沉积、结晶,火山喷发是地下煤燃烧的结果;

水成论(Plutonism,Pluto希腊神话中的地府之神)

代表人物:赫顿(J.Hutton,1726-1797)苏格兰医生、务农,致力于自然历史考察

观点:地球深处高热熔化,浅部冷凝成岩;对花岗岩和玄武岩成因的解释

19世纪初争论结束,火成论得到承认,二者共存

经过大争论,得以从成因角度进行岩石的分类

3 岩石的成分和结构

1828年英国尼科尔(W.Nicol)将偏光技术应用于显微镜,加上化学理论与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根据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组合、光学性质等对岩石进行更准确、细致的分类,岩石学迅速发展。

(1)岩石的矿物成分——矿物种类及其含量;

(2)岩石的结构

(3)岩石的构造 要点:区分岩石的结构(颗粒本身的特点)和构造(颗粒分布和排列方式) 4 岩石的成因类型

(1) 岩浆岩 由岩浆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部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的粘稠、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

按形成环境分类:喷出岩与侵入岩;

按化学成分分类: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岩(SiO252-66%)、酸性岩(SiO2>66%)

矿物成分: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

分布面积20%左右,体积占地壳的30-40%。

常见:玄武岩、花岗岩

(2) 沉积岩 地表或近地表环境,由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形成的岩石。

按成分分: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火山碎屑岩等四类

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成分主要为:岩屑、矿物(碎屑矿物、表生矿物、化学沉淀新矿物)、有机质及胶结物

分布面积70%左右,体积占地壳的10%。

常见:泥岩、页岩、砂岩和碳酸盐岩

(3) 变质岩 定义: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按地质背景及原因(变质作用因素)分: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

主要矿物、变质矿物

分布面积10%左右,地下分布广泛,体积占地壳的50-60%。

常见:片岩、片麻岩、混合岩、麻粒岩及大理岩

第三节 地壳的类型

一 地壳的类型

1 大洋地壳 厚5-10公里,物质成分相当于基性岩,形成年代新2亿年以来

地壳结构的三层模式(图3-14):沉积层→玄武层→大洋层

2 大陆地壳 厚度变化大、平均33公里,物质成分相当于中、酸性岩,形成年代老46亿年

地壳结构的三层模式(图3-15):上地壳→中地壳→下地壳

二 地壳的重力均衡与重力异常

1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引起重力异常的原因 自由空气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

山区布格负异常的发现,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壳厚度良好的相关性

重力异常与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探

2重力均衡 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作用,力求与更深部的物质达到质量或重量上平衡状态的现象

重力均衡的普拉特模式和艾黎模式

思考题:

1 对比:地壳与岩石圈、矿物与岩石、岩石的结构与岩石的构造、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

2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如何划分?

3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4 矿物按化学成分的分类

5 岩石的成因分类?

6 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作业:

从成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产出环境、分类及常见岩石类型等方面加以总结。

●第14周(4学时),第四章

第四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重点掌握:地质年代的概念,岩层与地层的异同,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地质作用的概念,地质营力的概念,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地质作用的类型

一般了解: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地质年代的年龄值,各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表层地质作用与内部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的定义: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天文阶段(39-40亿年)—地质阶段(地壳形成并具有明显的地质作用)—人类历史阶段

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龄(同位素地质年龄)

一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层(具有时间意义的岩层或岩层组合)-—地质年代的史书:岩石、生物(化石)记录

1地层层序律(地层叠置律Law of Superposition)

(1)表述: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

(2)作用:确定叠置地层的新老关系—相对地质年代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基础。

2 化石层序律(Law of faunal Succession)

古生物(地质历史上的生物)—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1)、表述:不同时代的地层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地层时代越老。

(2)作用:地层对比,建立年代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对比。

3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1)表述:新地质体切割老地质体,关键:确定切割者与被切割者

(2)作用:岩浆岩体与变质岩体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二绝对地质年龄(同位素地质年龄)的确定

1、基本原理

(1) 物质的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

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天然界92中元素共有300余个同位素,其中53种以上为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2)蜕变速度与半衰期:岩石矿物一经形成,其中所含放射性同位素就开始以恒定的速度衰变。同位素蜕变速度以半衰期表示,后者指母体元素的原子数蜕变一半所需的时间(T1/2)。

计算公式:蜕变速度、母体同位素总量、子体同位素总量。

2、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元素和常用方法

(1)条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衰变产物全部来源于母体,母元素与子元素的比值在演化过程中不受外界破坏;

同位素有足够含量,并被分离。

(2) 主要方法

钾—氩法、铷—锶法、氩—氩法、碳14法

2意义

准确测定地球、地壳和地质作用质年龄—定量化,促进地层学和地史学的发展(考古等其它学科)。

三、地质年代表

1、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顶底界以等时面为界)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区域性地层单位或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野外地质调查常用

2、地质年代表

各地质年代单位的来源与生物(构造、地层)特征

第二节 地质作用

地球形成46亿年来从未停止过运动和变化;地质作用不断地改造地壳和岩石圈。

基本概念——

地质作用:自然界引起地壳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作用

地质营力:引起上述变化的各种自然动力

介质:传播能量的媒介

一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能源: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 / 作用:温度、压力差异引起大气圈和水圈运动,地球内部的能源:重力能、地热能、地球旋转能、结晶能

二地质作用类型

1、表层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

位置:发生在地球表层

地质营力:主要由外部能源(辐射能和引力能)引起,也有重力能和旋转能

分类:

2、内部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

位置:发生在地球内部,但常影响表层(如火山、构造运动)

地质营力:主要为内部能源(地热能、重力能和旋转能)

分类:

3、表层地质作用与内部地质作用的关系

提示:地球系统科学、发展运动观点、

复习思考题

内外地质作用产生的基本原因

内外地质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

了解地球历史的方法

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的区别

熟背地质年代表,基本了解各地质时代的由来

本单元作业:

以表格形式总结各地质年代的主要特征(同位素年龄、生物特征等)

第15周(6学时),第五章

教学片:地球发展史,恐龙谷

第五章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

(讲授4学时)

重点掌握:风化作用的概念,风化作用的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风化作用的产物,风化壳的概念,剥蚀作用的概念,剥蚀作用与风化作用的联系和区别,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河谷形态要素,水的活力,片流和洪流的侵蚀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岩溶地形,冰川的刨蚀作用的特点,主要冰蚀地形,风沙流的概念,吹扬作用与磨蚀作用的区别,风蚀地形,海蚀作用的概念,基岩海岸的改造过程和海蚀地形。

一般了解: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古土壤和古风化壳,层流、紊流的特点,影响地面流水侵蚀作用的因素,影响风蚀作用的因素,化学海蚀作用和生物海蚀作用,湖泊的剥蚀作用。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是表层地质作用的起点,风化作用为剥蚀作用创造了条件,剥蚀作用使风化作用得以继续

第一节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定义和特点

实质: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地表岩矿发生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 以适应新环境的动态过程 重要特征:岩石和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风化的产物仍留在原地。

一 风化作用类型

(一) 物理风化作用

1 定义,

2 特点:岩石破坏,但物质成分不变

3方式:

温差作用――尤其是主要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区的荒漠(全球1/5陆地),气温年、日变化大(日变可达60-70度),“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球形风化(图5。1)

冰劈作用――水结冰体积增加9.2%、白天水进入裂缝,晚上结冰可对裂缝壁产生96Mpa的压力。常发生在高寒地区,尤其是在0度上下波动地区

其它物理风化作用。盐类结晶与潮解(干旱半干旱地区)、层裂或卸载作用(提问,从受力状态考虑成因?-答案:轴向应力减小,差异应力增加,超过岩石破坏强度)、

(二) 化学风化作用

1 定义,在大气、水和水溶液作用下岩石发生的化学分解过程。

2 特点:岩石不仅破坏,而且物质成分发生变化

3方式:

溶解作用――定义 矿物的溶解度,易溶矿物明显

氧化作用――定义 氧化带,还原环境的岩矿进入地表氧化环境后明显,“铁帽”的形成

水解和碳酸化作用――定义 水OH-离子、CO2溶解水中形成的CO32-和HCO31-离子

方解石(CaCO3)的碳酸化反应:CaCO3+CO2+H2O→Ca(HCO3)2

重碳酸钙(Ca(HCO3)2)可溶于水中被带走,故石灰岩表面易出现溶沟和石芽。

(三) 生物风化作用

1 定义,

2方式: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根劈作用:扎根于岩石裂缝中的松柏等加速岩石破裂与崩落的过程。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二 风化作用产物

(一)物理风化作用产物――坡积物,坠积物、大小混杂,倒石锥

(二)化学风化作用产物

1能溶于水中的可迁移物质

2难于迁移堆积在原地的残积物

矿物的抗风化系列(记忆几中常见矿物的抗风化能力)、元素的迁移系列(表5-1) (三)生物风化作用产物 土壤

(四)风化壳 地壳基岩被风化的表层

风化壳的分层: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基岩;古风化壳了解区域发展地壳历史

耐风化矿物和元素在风化壳富集形成矿产,如铝土矿、锰矿、金、宝石 (五)土壤 地球表面陆地上(特有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富含腐植质的残积层。

土壤的成分:腐植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

土壤的分层:表土层→淀积层或心土层→母质层(相当于风化壳的残积层和半风化层、松散沉积物剖面中未受生物改造的沉积层)

土壤的类型(主要与气候带有关): 古土壤是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要依据。

三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一)气候和植被

1 气候: 温度、降雨量、湿度

2 植被:直接影响生物风化,正比关系;间接影响物理风化(反比)和化学风化(正比) (二)地形

地势高度、起伏、山坡方向(喜马拉雅山南、北坡风化作用类型的差异)

(三)岩石特征 成分、结构和构造、裂隙(变形构造)

第二节 剥蚀作用

剥蚀作用的定义

特点:使一切能被介质带走的破坏产物离开原地,新鲜岩石暴露地表,继续遭受风化或剥蚀

意义:塑造地貌形态;地表物质迁移的重要动力

一 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

地面流水剥蚀作用强弱的表征;动能(水的活力表达式)

(一)河流的侵蚀作用 定义

1 河谷要素;谷坡-谷底-河床(83页,图5.7)

2 分类 按性质分为;机械(物理)侵蚀作用与化学侵蚀作用;按方式分为;下蚀与侧蚀作用

3 河流的下蚀作用

定义

控制因素:流速、流量、河床岩石软硬、河水含沙量;上游河床纵降比和流速大,下蚀作用强 侵蚀基准面 84页图5.10.

产物:V形谷(上游)、瀑布(跌水现象,高差突变或岩性突变)→向源侵蚀→袭夺

3 河流的侧蚀作用

定义 下游较发育

作用过程 85页图5.12,侧蚀使河谷加宽和形成河曲、蛇曲的过程

产物: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牛轭湖的形成

(二)片流与洪流的剥蚀作用

片流剥蚀作用(洗刷作用)――水土流失;

洪流剥蚀作用(冲蚀作用)――山洪暴发;

特点:暂时性流水;片流-洪流-河流是连续过程

二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1 定义

2 作用机理:机械潜蚀与化学潜蚀,以后者为主

3 作用过程:可溶性岩石溶解-溶解物质带走-岩石破坏,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4 岩溶作用――岩溶地形或喀斯特地形

5 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

可溶性岩石、岩石的透水性和流动性、地下水的溶蚀能力(CO2含量,气候)

6 岩溶地形:包气带:溶沟、石芽(云南石林)、落水洞( 天坑)、溶斗;发展-桂林山水

潜水附近:溶洞(同期溶洞代表一期地壳稳定时期的潜水面)

三 冰川的刨蚀作用

1定义 固体流

2作用机理:机械剥蚀作用

3分类:挖掘作用(冰劈作用参与);磨蚀作用(冰川擦痕-条痕石,磨光面-冰滔面) 4冰蚀地形:冰斗、冰蚀谷(U形谷,珠峰东绒布冰川)、角峰(珠峰)、刃脊

芬兰6万多湖泊大部分是在1000-3000米厚的大陆冰川刨蚀作用下形成的洼地。

四 风蚀作用

1定义 风沙流

2影响因素:含砂量-与风速、沙粒粒径、地面性质等因素有关,干旱气候带植被少,风蚀强

3分类:机械剥蚀作用

吹扬作用(吹蚀作用):风蚀洼地→风蚀湖(月牙湖)、戈壁滩(吐哈盆地)

磨蚀作用

4风蚀作用与风积作用形成的地形 90页 西北地区发育

五 海洋(及湖泊)的剥蚀作用

1定义 海蚀作用

2海水的运动和海洋环境:海浪(波浪)、潮汐、洋流、浊流等

补充 ,叶俊林74浅海区海浪图:浪基面、激浪(进浪)、底流、沿岸流

补充 ,叶俊林75滨海环境的划分图:后滨带(潮上带)、前滨带(潮间带)?

2分类:机械的(冲蚀和磨蚀)、化学的(溶解和腐蚀)、生物的(包括机械和化学方式) 以机械作用为主,海岸带(滨海带)最强

3海蚀地形: ,91页图5.16 基岩海岸的海蚀地形

思考题

本单元作业:

如何区别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

比较河流剥蚀作用与冰川剥蚀作用的异同

第16周(6学时),第六章

教学片:探索,大洪水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重点掌握:搬运作用的概念,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和化学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机械搬运作用的分选、磨园和沉积分异,沉积作用、沉积物与沉积岩的概念,曲流河的沉积模式,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地下水化学沉积作用及沉积物,冰川沉积作用特点,风的剥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区别,风成砂沉积与风成黄土,潮湿区和干旱区湖泊机械沉积作用的特点,沼泽沉积作用特点,海洋的主要沉积环境,滨海的碎屑沉积,浅海的碎屑沉积和化学沉积,成岩作用的概念,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的概念,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沉积岩的分类。

一般了解:冲积物、坡积物及洪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地下水的机械冲积作用,冰碛物的沉积地形,潮湿区湖泊化学沉积作用和干旱区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低位、中位和高位沼泽,泻湖的沉积作用,深海和半深海的沉积作用,胶结物的概念,主要胶结类型。

第一节 搬运作用

定义:风化和剥蚀的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点的迁移过程。

全世界每年搬运入海的泥砂量200×108t,溶解物质49×108t,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含砂37kg/m3,含砂率43.29%,年输砂量18.8×108t。

一 搬运作用的方式

(一)机械搬运作用

1 营力:流水、风、冰川、海浪

2控制因素:浮力(F)、重力(G)、水平推力(P)、垂直上举力(R)。 (河流牵引流,水动力包括推力和上举力)上举力产生的原因:底部颗粒上下流速差减小导致压力差减小

3方式:推移P≥f*(G-F-R)、跃移R≥G-F、悬移(紊流)R+F>>G、载移(冰川)

不同营力的搬运作用

地质营力 类型 方式 能力和影响因素 其它

地面流水 机械搬运作

用为主、化学

搬运作用次

推移、跃移、

悬移

流速(搬运颗粒的重量与

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

气候、风化程度、地表植

分选、磨园

地下水 以化学搬运

作用为主

溶运,胶体溶

液和真溶液

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水

温(高)、压力(大)、流

速(快)、CO2和酸性物质

(含量高),

地下暗河存在机械

搬运作用

冰川 机械搬运 载运(传送带

方式)、推运

(推土机方

式)

冰川性质、流动速度、流

经区岩石性质和冰冻风

化作用强弱

加载越重越有利于

冰川的流动;无磨

园、分选;冰碛和

漂砾

风 机械搬运 以跃移、悬移

为主 风速,搬运颗粒大小、比

重、形态,地面状况

分选性好、磨园

海洋、湖机械搬运为推移为主 波浪、潮流、海流能量 滨海带波浪和潮流

泊 主,化学搬运

次之 的往复运动导致分选磨园良好

机械搬运中的分选与磨园:>0.05mm的不规则状物质不断与基岩或其它颗粒碰撞摩擦而圆化(鹅卵石),<0.05mm的粉沙被水分子包裹形成水膜,不受影响;随搬运距离增加和河床坡度减小,粗碎屑物质减少。

(二)化学搬运作用

胶体溶液(Al,Fe,Mn,Si的氧化物)搬运与真溶液(Ca,Mg,Na等元素组成的盐类)搬运

第二节 沉积作用

定义:沉积作用指搬运介质的卸载过程即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因条件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方式: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直接)和生物化学沉积(间接)作用

一 河流的沉积作用

1 方式 机械沉积作用为主

2 原因 流速减小、流量减小、碎屑过多,有利沉积区域:入海(河)口、河床坡度由陡变缓处、曲流河凸岸

3 机械沉积分异规律 当运动介质的搬运能力在一定方向上有规律降低时,被搬运的碎屑相应地按相对密度、粒度和形态等特征发生分异,依次沉积。 :河流机械分异示意图

4 沉积作用与沉积物 河流的沉积物统称为冲积物,主要的沉积作用包括

山口沉积作用-冲积锥或冲积扇,

河谷中的沉积作用 滞留砾石沉积

边滩沉积-单向环流侧向加积的产物;曲流河特点

河漫滩沉积-洪水期溢出河床,较细物质叠积在边滩之上,形成河漫滩,二元结构;若地势抬高,河流下蚀作用较强,河谷下切,河漫滩被抬升至谷坡上,则成为阶地

心滩沉积-洪水期双向环流产物,辨状河的特点

天然堤与决口扇-曲流河特点

牛轭湖沉积-二元结构

河口沉积作用-三角洲 三层结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

4 冲积物特点:砾石成分复杂叠瓦状排列、分选好、磨园高(鹅卵石)、层理发育、往往具二元结构

二 片流与洪流的沉积作用

1 方式 机械沉积作用为主

2 原因 水动力减弱,有利沉积区域:冲沟口和坡麓地带

3 沉积作用与沉积物 洪流的沉积物称为洪积物-洪积扇;片流的沉积物称为坡积物-坡积裙

三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1 方式 化学沉积作用为主

2 原因 水温和压力等环境的改变,有利沉积区域:洞穴和泉口

3 沉积作用与沉积物 溶洞沉积物:[Ca(HCO3)2]→CaCO3 (与风化作用的碳酸盐化过程相反)

石钟乳+石笋+石柱=钟乳石,石幔;

泉华沉积物:钙华、硅华

四 冰川的沉积作用

1 方式 机械沉积作用

2 原因 气温升高、冰川消融

3 沉积作用与沉积物 由冰川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冰碛物;终碛堤或终碛垅(其后可积水成湖,如天山天池)、鼓丘、底碛

4 冰碛物特点:分选差、磨园差、无定向、冰川擦痕(条痕石)、磨光面

五 风的沉积作用

1 方式 机械沉积作用

2 原因 风速减弱或遇障碍物,高空悬浮物遇冷湿气团以降水形式沉积。

3 沉积作用与沉积物 风源地区以风成砂沉积为主;风源外围的半干旱地区发育风成黄土

风成砂沉积 产物:砂堆→沙丘→沙垅→沙漠;特征:砂粒以石英为主、分选磨园好、石英砂表面具碰撞和摩擦痕迹、沙层具30度左右斜层理

风成黄土 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分选好粒径0.05-0.005mm,磨园差,孔隙度高达44-55%,垂直节理发育(黄土地貌),矿物组成基本一致不受下伏基岩和地形影响。黄土高原63万km2,时代250万年以来(第四纪),30多层(西安附近露头最全)最新2000年。

六 湖泊的沉积作用

全世界湖泊面积270万km2,占大陆面积1.8%

1 方式 淡水湖以机械沉积作用为主,咸水湖以化学沉积为主

2 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 从湖滨至湖心,沉积物粒度变细,呈同心环带分布,湖心含有机质湖泥可形成油气源岩

3 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潮湿区:铁、锰、铝矿产、钙质泥

干旱区:湖水咸化过程中的碳酸盐(碱湖)→硫酸盐(苦湖)→氯化物(盐湖)→沙下湖发展序列, 104页

七 沼泽的沉积作用

地表充分湿润的地区一般喜湿性植被发育,全世界沼泽面积350万km2,占大陆面积2.3%

1 方式 生物沉积作用为主

2 原因 植物死亡堆积

3 沉积作用与沉积物 泥炭(→褐煤)

八 海洋的沉积作用

岩石圈中的沉积岩绝大多数是由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来源主要为陆源,其次为海洋源(海洋生物遗体、海水化学物质),再次为火山物质和宇宙物质

海洋沉积作用通常划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等环境分区

(一) 滨海沉积作用

滨海-最低低潮线与最高的高潮线之间;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地球概论实验结论和心得

地概实验心得 实验一:天球仪的使用 一开始接触地球概论的实验,是从接触天球仪开始。让人惊叹的是,小小的的天球仪竟包含了整个星空,旋转着天球仪,仿佛感觉到整个宇宙都在我们面前。 作为初学者,天球仪无疑是我们认识天体的最好工具之一。而通过实验一,我了解了天球仪的结构并掌握了它的使用操作方法,了解主要天球坐标和天体相对位置。当然更让人开心的是,我可以通过天球仪演示天体视运动和任意日期与时刻的天空,从而学会认星和了解星空的变化规律,我还成功的利用天球仪验证了天体周日视运动和天体周年视运动(四季星空),我还学会了在天球仪上求解一些简单的天文问题,如:我利用天球仪可以求出福州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日出和日末时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 天球仪开启了我们探索星空之门,再仰望星空,仿佛宇宙尽收眼底。 实验二:四季星空 当我从老师的手中接过活动星图时,我对这个小东西充满好奇,它真的可以帮助我认识四季星空吗?它要怎么使用呢?听老师一一讲解,豁然开朗。但毕竟没有实践,总觉少了点什么,当天晚上,兴致满满的爬上楼顶,唉!!众里寻星千百度,却不见它的身影啊!意兴阑珊……

机会总是会有的,2010年11月03日晚,我带着活动星图上了地理科学学院实验楼的天文楼顶,终于看到星星了!迫不及待的转动星图,转到正确位置,对着头顶的星空,寻找着……“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是牛郎星,那那……是织女星。”我兴奋的指着天空那最亮的两颗星星,对着身边的同学说…… 那晚,看着牛郎和织女星,想着那美好的传说,内心充盈着幸福和期待。那晚我还找到了天鹅座。美好洁白的天鹅…… 其实那天最亮的星星是木星,但是它不是恒星,因此不能在活动星图中找到。 实验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和操作 2010年11月03日晚,我第一次接触到天文望远镜。 那天晚上木星高悬于空,天文台室外架着一台天文望远镜,那是一个小型折射望远镜。我和斐然两人,调整寻星镜与主镜同轴后,她观察寻星镜,并调整其视角,我则观察主镜,精确目标。当月球完全没入我们的视野时,我们振奋不已……后来,我们交换位置共同观察。这次通过共同使用望远镜观测月球,不仅让我们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更增强了我们之间的默契。 那天虽然只是浅微的接触了天文望远镜,了解了简单的操作,但是我却收获不少,看着那放大的月球,是如此的不一样。 实验四:天文观测 天文观测,很可惜,我们没有条件去做太阳黑子的观测和日食月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地球科学概论》作业 自然灾害小议 姓名: 学号: 专业: 第1页共6页

日本里氏9.0级地震的风波还未平息,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警钟还在回响,就在此刻,在我国广阔的南方严酷的旱情已持续数月,再放眼大洋彼岸,呼啸的龙卷风袭击了密苏里州,留下了断壁残垣。追根溯源,人类近万年的文明史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直至今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依然无法完全预防自然灾害,地震的预测,旱灾的预防等等难题一直悬而未决。但是千年来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依然让人类学到了许多,我在接触这门课以后,通过阅读书籍和查阅相关资料,对自然灾害的形成、作用、预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形成了一些个人的看法,这也是本篇论文所想要表达的。 1.自然灾害简述 自然灾害在地球科学概论的书本上有着明确的定义,它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覆盖很广,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其中我想要重点讨论的是我国多发的自然灾害,同时会重点分析地震灾害。 在世界范围内较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等。而在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也相当繁多,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冰雹、崩塌、地面塌陷、沙尘暴等等,每年都要在全国和局部地区发生,造成大范围的损害或局部地区的毁灭性打击,给我国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 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在我国,自然灾害被详细地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近40年来,据相关部门统计,每年由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七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死亡数万人)。此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态恶化,尤其是灾害高风险区内人口、资产密度迅速提高,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均在增长,成为一些地区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如汶川地震、暴雪、青海地震、舟曲泥石流、长江沿线各省重大洪涝灾害,面对这些如此频繁且重大的灾害,在世界上来说都是相当少见的。 2.我国的自然灾害成因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35个)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的刚性外壳层,由一些能够相互独立运动的离散板块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地温梯度,沿地球中心方向,单位距离内温度增加的数值。通常用°C/100m表示。 磁偏角,由磁针指示的磁南极、磁北极为磁子午线方向,它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磁倾角,磁针在地磁赤道上呈水平状态,由此向南或向北移动时,磁针都会发生倾斜,其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作磁倾角。 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目前发现的矿物有4000多种,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有30种。 地层,指某一地质时期所形成的一套成层的岩石。 地层层序律,正常的沉积条件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即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的自然排列规律,利用地层层序律只能确定同一地区的地层相对新老关系。 化石层序律,也称生物群层序律,生物的存在与发展总是要适应随时间而变化的环境,所以在不同时代地层中往往有不同种属的生物化石。各种古生物在地史上出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利用这些化石作为确定地质年代、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的主要依据,并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和古自然地理环境。 地质作用,地质学上将自然界中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处于地表和近地表的矿物或岩石,由于受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原地发生的机械崩解的作用。

剥蚀作用,由于风、雨、流水、海浪、冰川等地质营力把地表岩石形成的风化产物从原地剥离开来,并使岩石进一步遭受破坏的地质作用。剥蚀作用是陆地上最常见、最重要的地质作用,它不仅使地表物质发生迁移,同时还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地貌形态。 搬运作用,在自然界,风化、剥蚀的产物因地质营力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这一过程称为搬运作用。搬运作用主要有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方式。 沉积作用,在自然营力减弱或消失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由于搬运条件的改变,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风化壳,在地壳的表层,由残积物分布所构成的不连续薄壳,叫风化壳。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水在其流动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动力、溶解力及其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的挖掘力,使河床不断加深、加长和加宽。河水对河床产生的一系列的破坏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有磨蚀、冲蚀和溶蚀。 向源侵蚀,瀑布跌落处,水花四溅,河水不断掏蚀下面的岩石,促使上部岩石产生崩塌而遭受破坏,致使瀑布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后退,这种现象叫向源侵蚀。 河流袭夺,向源侵蚀过程中,向源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可以切割向源侵蚀能力较弱的另一条河流,将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边滩,边滩即点砂坝,外形成新月形,常分布在河流的凸岸,表面自始至终向河床和下游方向倾斜。它是单向环流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而形成的小规模沉积体,仅在洪水期被淹没。 河漫滩,边滩的不断加宽、增高,其面积也在不断增大,逐渐形成河漫滩。河漫滩仅在洪水泛滥期被淹没,平时露出水面。 三角洲沉积,河水入海、入湖的地方叫河口,是河流的主要沉积场所,一方面由于河流入河口时,水域突然加宽,河水散开成许多贫流,加之河水被湖水或海水阻挡,流速大减,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2、地球科学的特点: (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 (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 (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 (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 (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 3、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 (1)应用各种高科技向纵深、交叉、系统型发展。 (2)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 (3)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 (4)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 4、世界地球日: 4月22 日。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5、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 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需2.8亿年。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6、太阳系中行星的总体特征: 体积密度卫星表面主要元素 类地行星:小、大、少、固,Fe,Mg,Si,K,Ca,Al,Ti,Ni 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H,He,CH4,氨冰,水冰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 类木行星:木/土/天/海,气体组成 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8、陆地表面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山地:是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的低山、1000m 以上的中山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 丘陵:是指海拔小于 500m 、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 平原:海拔低于 200m 、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高原: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面积大、顶部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 盆地:四周为山地或高原、中央低平的地区 9、海底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海岸向深海方向,常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有时在大陆边缘出现岛弧与海沟地形。根据发育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大西洋型和太平洋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0-2014年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2年硕士生入学 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40分) 1、地壳与岩石圈(P44-45) 2、V形谷与U形谷(P89) 3、矿物与岩性(PP52、P56) 4、节理与断层(P135) 5、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P97、P108) 二、填空题(在答案纸上按题号依次写出正确答案,不必抄题)10分 1、填写以下矿物的硬度值:石英(7)、石膏(2)、长石(6)、方解石(3) “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玉刚玉刚” 摩氏硬度计 硬度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代表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2、晚古生代分为三个纪,其名称和代号分别是泥盆纪D 、石炭纪C 和二叠纪P 。 3、根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SiO2>65%的为酸性岩浆 ,52-65%的为中性岩浆 ,45-52%的为基性岩浆 ,45%<的为超基性岩浆。 4、板块边界可分为分离型板块、汇聚型板块和剪切板块三种基本类型。 5、地质年代由大到小的级别单位是宙、代、纪和世;与其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宇、界、系和统。 四、标注图中岩浆岩体的产状和地形名称 (P116图7.8) 五、简述题 1、分析论述表层(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内部(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P71-73 2、你对人类未来的环境状况持何态度?有何观点?

3、简述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154-161,写出板块构造学的基本思路及各大标题和主干即可。) 4、试述能源矿产的主要类型、成因和用途。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3年硕士生入学 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0分) 1、边滩与心滩(P98) 2、风化作用与风的剥蚀作用(P74、P89) 3、岩层与地层(P62、P131) 4、岩墙与岩床(P116-117) 5、倾向与倾角(P132) 倾向: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称倾角。 6、冲积扇与三角洲(P99) 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便大量沉积下来形成三角洲。 二、填空题(按题号依次写出正确答案,不必抄题)15分 1、机械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等四类。(P92-94) 2、最基本的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P129) 3、中生代分为三个纪其名称和代号为白垩纪K、侏罗纪J 、三叠纪T (P66)。 4、按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形成演化特征,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大洋地壳两种类型。(P58)

地球概论星空报告

海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学生实验(实习)报告 课程:地球概论实验名称:观察四季星空指导教师:余中元 班级:地理科学学号:姓名:日期: 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肉眼对星空的观测,认识天空中重要星座和亮星及其相对位置,了解星星的分布格局,并掌握星空指示的时间、方向、变化规律和星图的用法 实验用具: 天球仪、星图、手电筒 实验内容: 利用星图分布大势,记住21颗亮星及其所在的星座、星区和相对位置;掌握星空变化规律,认识四季星空。 实验过程: 先对星空分布大势和星空变化规律进行了解,对四季星空图进行熟悉,掌握重要利用北斗星、利用星图、利用活动星图和利用天球仪进行观星的方法。在老师带领下现场观星,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 我们观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南方。春夜星空中的大角星已移到西方天空。夏夜星空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从东北到南方横跨太空的茫茫银河。银河西岸的织女星是天琴星座中的亮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相望的是牛郎星,牛郎星也叫河鼓二。牛郎星属天鹰座,神话故事把它想象成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牛郎星两旁各有一颗小星。这就是神话故事中的牛郎和织女的两个孩子,它们和牛郎星合称扁担星,牛郎星的左下方还有四颗小星组成一个菱形。这几颗星属海豚座。从海豚座往东北方,你会看到一个较大的星座,叫天鹅座。它主要由六颗星组成一个大十字形。古希腊神话故事把它想象成一只在银河上空低飞的天鹅。天鹅尾巴处的亮星叫天津四。夏夜星空中南方天空的银河分外明亮。那里有许多有趣味的星体。首先,巨大而壮观的天蝎星座头朝西,尾向东,形态十分逼真。天蝎座中有一颗红色亮星,犹如天蝎的心脏,它就是著名的心宿二,也叫大火星,还被称为商星。天蝎座的东面是人马星座。古希腊人把它想象成半人半马的怪物。人马座是银河最明亮的区域,在银河系的中心方向;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这个天区,你会发现许多色彩鲜明、形态各异的双星、星团和星云;在这个星座中有六颗星组成类似北斗七星的“斗形”,它叫南斗六星。 通过观测,我们了解到星空观测要选择合适的观察点,居高临下空旷,无障碍物和灯光照射;选择合适的时间,要天空不明不暗,晴朗无云,天空有些月光。月光可以遮掩黑暗,便于观测。

地球科学概论课后感想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已接近尾声,就学习本门课程方面我说不上有什么可贵的经验,只能说学习中有一些心得不大家一起共分享吧。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方法。如英语就得多看,多读,多记;数学就得多想,多练。不同的课程,根据自己基础的不同,投入的精力也不同。不擅长的科目自然需要花更多的心力,培养自己这些方面的思维能力;占有优势的科目可以花相对少的时间,但却要保证质量,保持甚至扩大优势。 我对于学习地球概论的方法一些看法和观点: 一、我们一定要夯实基础。我们都知道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忽视基础,建设“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做才能夯实基础。首先,我个人认为要仔仔细细地阅读网络课件,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阅读标题,明了所讲的主干知识,在心中构建最基本的框架;再阅读正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然后参照图示,让它们来帮劣我们理解课文。其次,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参考资料,帮劣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但是,课件是“本”,资料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一切资料都是为了课程服务的。此外,学习地球概论一定不能离开图片资料,我们应当把它作为支架。 二、学习地球概论要积极思考,着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在区域空间定位时,这两种能力不可戒缺。比如说, 面对一个经度和纬度,我们首先该确定它在哪个大洲、哪个区域,然后我们可以展开来联想这片区域的一些特征如自然条件、气候等等。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可以继续发散,想想这些区域地域的比较不发散,以增强记忆。 三、学习地球概论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我们不是经常说“熟能生巧”嘛。我们要通过练习巩固我们学到的知识,另外,练习有劣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快地找到入手途径。练习对题目一定要有选择性,绝大多数时间我们要拿来攻克基础。 学习地球概论和学习其它科目一样,没有捷径。我们要花费时间以及气力,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需要刻苦劤力,因为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从这门课程中我学习到的有益的知识: 一、对于地球有了新的更深一层的认识 《地球概论》这门课程一共分为6章,分别是地理坐标不天体坐标,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运劢,地球运劢的地理意义,地球和月球,地球的物理性质。从这6个方面,深入介绍了地球的研究方法,从内而外,从宏观到微观,面面俱到的,为我们展示了我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二、对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提高了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了探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 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宇 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 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 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 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 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 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 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 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 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 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16.河流的平衡剖面:由河口向上河床逐渐抬高,如果河流的下蚀使河床的每一 段都降低到仅能维持水体流动所需的最小斜度时,此即河流的平衡剖面。17.枢纽:组成褶皱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褶皱:岩层受力变形后产 生的一系列弯曲。轴面:连接褶皱各层的枢纽构成的面。 18.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作用于地球上运动质点的偏向力。南北流 向的河流,北半球侵蚀流向的右岸,南半球侵蚀流向的左岸。 19.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上延续时间短、数量多、分布广、特征显著的生物所 形成的化石,为某一时代的地层所特有。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绪论 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重点研究地球表层的物质、结构与构造.1. 研究对象: 地球地球的时、空、源① 地球的结构:层圈状(slide)②地球的构造:指地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及其它们的分布规律及演化。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壳幔作用山脉-盆地,大陆-海洋;③ 地球物质:各种元素-矿物-岩石-矿床-地层它们的分布及其迁移富集规律④ 地质事件:地壳运动在地表反映.如地震、火山、海啸、褶皱、断裂等;⑤ 预测和预防将来发生的地质事件地质学的基本原理:19 世纪初期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将今论古通过观测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事件,来研究过去曾经发生的地质过程. 第一章行星地质概述●地球在宇宙中的大小只是太平洋中一滴水。第一节宇宙演化宇宙、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理论)第二节太阳系及其起源一.太阳系 1.构成:太阳(恒星)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木星最大,土星次之。2.太阳系行星的 3 特征① 轨道共面性:全部行星轨道近圆形,且几乎在同一轨道面上运动(偏心率不大的

椭圆即近圆的轨道。② 转动同向性:除金星外大多数行星逆时针绕太阳公转自转也都逆时针大多数卫星亦逆时针绕行星转动。③ 物质一致性:其它星球上发现的元素地球上均存在。3.类地行星水、金、地、火特点: 体积小、密度大、质量小、旋转慢、卫星少。但类木行星(木、土、天、海),则反之。二.撞击作用 Impacting1.定义:天外物质对地球的超高速猛烈冲击作用。●天外星体的残骸称陨石。即流星超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后,到达地表未被烧尽的部分。是宇宙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陨石一般沿双曲线轨道运动,进入大气层后速度为14.2km/sec。●可分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等。1.1 石陨石●占所有陨石的 94。● 密度 3-3.5g/cm3。●多为硅酸盐矿物:橄榄石、辉石、斜长石;金属Fe Ni 含量只占20。●球粒陨石:由 1-2mm 直径的玻璃质小球粒所组成。地球岩石中无此结构。1.2 铁陨石● 占所有陨石的 4.5。● 密度8-8.5g/cm3。成分:● 金属铁 80-95镍 5-20。 1.3石-铁陨石:成分介于两者之间密度5.5-6g/cm3。 2.确定冲击坑 Impact crater的依据 1. 击变矿物:柯石英。2.击变玻璃: 矿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库大全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生高的温度成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2. 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历史比较法: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由于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如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 4. 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以7.0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 4.2km/s突增到 4.4km/s。 5. 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6. 石林: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形成巨型石林。 7. 洪积面: 8.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岩石的结构: 9. 苦湖:湖泊沉积到了氯化物阶段,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因带苦味,所以称为苦湖。 10. 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分选性:磨圆度:磨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碎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11. 海蚀凹槽: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锲入的凹槽。 12. 球形风化:如果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并发育有三组近于相互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岩块,在岩块的棱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坏破坏,经一段时间风化后,岩块棱角消失,在岩石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 13. 波切台: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 14.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大量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 15.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 16. 背斜:在形态上是向上拱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背倾斜,即以核部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倾斜。 17. 转换断层:相互错动仅发生在洋脊两侧中脊轴之间的段落上,在该段落以外的断裂带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 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 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 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 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 一、名词解释 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银河系边缘23000光年。约2亿年环绕银心一周太阳系以海王星的轨道为界。包括:1颗恒星,8颗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大多数彗星是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但也有逆向公转的。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一颗彗星,它绕太阳运行一圈是76年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数量众多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小天体,也和八大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科学家称之为小行星带。 太阳黑子:名为黑子其实不黑,仅温度比周围光球低1000oC±, 在明亮光球反衬下呈暗黑色。黑子是太阳表面剧烈活动所激起的气旋涡。黑子数量和分布范围出现较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黑子周期。黑子周期平均长度为11.1年。 地球的地轴:由于地球存在绕轴自转运动,人们定义地球旋转轴为地轴 地球的纬线:所有与地轴相垂直的面与地表相交而成不同大小的圆,称为纬线。 地球的经线: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为同样大小的圆,称为经线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集与知识点

1、 分析刘庄——大岭地区地质图 本区(1)和(2 )、( 3 )和( 4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石炭系与奥陶系为( 5 )关系,( 6 )与(7 )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8)与( 9 )为侵入接触关系,(10 )与(11 )为沉积接触关系。以大岭为核部的是(12 )褶皱,按其剖面形态属于(13 )褶皱;以刘庄为核部的是(14 )褶皱,按其剖面形态属于(15 )褶皱;本区的断层属于(16 )断层。花岗岩形成于(17 )之前,(18 )之后;变质岩形成于(19 )之后,(20 )之前;褶皱形成于(21 )之后,(22 )之前;断层形成于(23 )之后。(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分析高松——青柏地区地质图 本区( 1 )和( 2 )、( 3 )和( 4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奥陶系与泥盆系为( 5 ) 关系,( 6 )与(7 )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8 )与(9 )为 (10 )与(11 )为沉积接触关系。以高松为核部的属于(12 )侵入接触关系, 褶皱,以青柏为核部的属于(13 )褶皱,本区的断层是(14 )断层。花岗岩形成 (18 )于(15 )之前, (16 )之后;角岩、矽卡岩形成于(17 )之后, 之前;褶皱形成于(19 )之后,(20 )之前。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王村——李村地区地质图 本区( 1 )和( 2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3 )与( 4 )、( 5 )与( 6 )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7 )与( 8 )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花岗岩与(9 )为侵入接触关系,(10 )与(11 )为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与( 12 )为侵入接触关系。以王村为核部的属于(13 )褶皱;以李村为核部的属于(14 )褶皱;本区的断层属于(15 )断层。花岗岩形成于(16 )之前,(17 )之后,辉绿岩形成于( 18 )之后,( 19 )活动之前;褶皱形成于(20 )之后,(21 )之前;断层形成(22 )之后。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是我国特别是在华南地区地理学基础教育人才、科研及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拥有很好的声誉。地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52名,其中90%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超过60%专任教师有海外学习和进修经历。教师中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和省级培养对象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学院教师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学院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等4个本科专业。地理学一级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地理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 目前学院拥有广东省智慧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区域环境分析与信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球空间信息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智慧国土与旅游发展交叉平台、华南师范大学热带与亚热带灾害地貌与环境演变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区域与城镇规划研究中心、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地貌与区域环境研究所、热带地貌研究室、行为地理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热带地貌》编委会等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拥有“土地规划”甲级资质和“旅游规划”乙级资质。学院资料室常年订购《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和《地理科学》等多种专业期刊,藏书达3万多册。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课外实践技能的培养,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6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自然地理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师编著的多部教材获得国家级精品教材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我院学生课外实践成果丰硕,并多次获得全国和广东省地理师范技能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在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华南地区高校地理文化Presentation大赛和广东省“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和港澳台等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设师范和非师范专业,师范专业为地理科学本科专业;2008年开始学院在非师范专业中实行大类招生,2016年将继续实行,设地理科学类,该大类包括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三个本科专业。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只需在专业志愿栏中写大类名称:地理科学类及其代码。入学后,前三学期按照地理科学类修读学校平台课程和地理科学类基础课程,第四学期按规定的专业分流原则和流程选择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进行专业培养。达到毕业和学位要求者,按所选专业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主要培养专业扎实、技能娴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富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卓越中学地理教师。主要开设学科导论、地球概论、地图学、测量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环境学概论、中国区域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地理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学、应用统计学等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本专业传

地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北京交通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题目: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该如何利用自然?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该如何利用自然? 摘要 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梦想接连被实现,但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探索一种发展方式使人类社会与地球环境协调发展,经过探索,人们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人们坚信这就是人类与地球环境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 人和环境资源危机生态平衡可持续性发展 正文 自46亿年前地球诞生以来,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人类的孕育逐步奠定了基础。人类是地球表层环境发展、演化、分异的产物,是地球表层环境的一部分。在人类产生的过程中,环境的改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人与地球环境互不可分的关系

从生物性来看,在与地球各部分的相互作用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如今这种形式。 1.人类与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各圈层,尤其是生物圈各组分,与大气圈保持着十分密切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大气各组分之间保持着极其精细的平衡。30亿年前,大气圈中氧浓度只有现在的千分之一,原始的生命为了躲避紫外线致命的伤害,只能存在于水下10m深处。到距今6亿年时,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百分之一,出现了臭氧的保护,生命开始出现在水面上,成为生命史的第一个关键浓度。到4亿多年前,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十分之一,臭氧的浓度进一步增加,生命才能从海洋登上陆地,这是生命史上的第二个关键浓度。可以看见,氧浓度对生命的出现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下层大气中氧气的浓度为21%,这是亿万年来生物圈进化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前还没有观测到大气氧浓度变化。然而,作为大气微量组分的一些气体浓度已 经发生实质性变化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CO 2和O 3 等气体浓度的变 化。 20~30亿年以前,大气圈中CO 2的浓度很高,约为今天CO 2 浓度的10倍。到16 亿年前,随着含氧大气圈的形成,大气CO 2 的浓度逐渐下降到今天的水平。一定浓度 CO 2的存在,对地表温度的调节至为重要。因为CO 2 和某些气体具有能让太阳辐射中的 短波辐射通过而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从而使地表增温的效应,即所谓“温室效应”,此类气体称为“温室气体”。若无这些温室气体的存在,有关计算推断地球的年平均温度应为-18℃,而不是现在的13~15℃。就是说,天然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温度上升了约31~33℃。 综上所述,大气圈各组分之间保持着精细的平衡,这是地球环境亿万年来发育的结果。保持这种平衡乃是维护生物圈所必须,破坏这种平衡就是破坏生命的基础。然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

绪论 1、什么是地球科学? 答: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的自然学科。它以整体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地心至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是由固体地圈(包括岩石圈、地幔和地核)、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恒星的概念? 答: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构成恒星的气体主要是氢,其次是氦。如太阳。 2、星云的概念?答:由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3、类地行星有?答:水、金、地、火 4、类木行星有?答:木、土、天、海 5、地球的形状为?答:扁率很小的旋转椭球体。 6、地球的平均半径为?答:6371 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 1、宇宙起源的流行理论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有哪些? 答:大爆炸理论。“红移现象”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类地行星的特点是什么? 答:距太阳近,体积小,质量小,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 3、类木行星的特点是什么? 答:距太阳远,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自转快,卫星多,多具星

环。 4、下列哪个行星的表层物质为由氢、氦液体组成液态海。(D)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5、卫星的概念?答:是绕行星运行而本身不发光的天体。 6、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A)A、土星;B、海王星;C、天王星;D、木星; 7、小行星带位于那两大行星之间?(B) A、地球和火星; B、火星和木星; C、木星和土星; D、土星和天王星; 8、太阳系和地球起源占主导地位的学说是?答:星云说。 9、地球的年龄为(B)?A、100亿;B、46亿;C、38亿;D、25亿; 10、地球上已知最老岩石的年龄约为41-42亿年。 11、冥古宙的时间为:4.6-3.8,太古宙的时间为:3.8-2.5;元古宙的时间为:2.5-0.57;古生代的时间为:0.57-0.25。 12、水体中开始有生命的活动的时间为:38亿年。 作业1:简述古生代从老到新有哪些纪,并写出各自的代号,同时论述这些纪中有哪些典型的生物特征或事件? 答:①从老到新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和二叠纪(P)。②寒武纪(∈)是生物史上的一次大发展,大量出现海生无脊椎动物,以三叶虫为代表。③奥陶纪(O)的生物界较寒武纪更为繁盛,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

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

绪论 一、相关的名词 地球科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地学历史比较法 二、思考题 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球科学主要包括哪些学科?各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试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分支学科? 3、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特征? 4、试述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5、地球科学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相关的名词 银河系银道面太阳系黄道面赤黄交角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线地月系大地水准面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和海沟大洋中脊大洋盆地 二、思考题 1、简述银河系和太阳系的基础特征。 2、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季节的变化? 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何特点?陆地和海底各有哪些主要地形单元? 4、大陆边缘通常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 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 一、相关的名词 宇宙恒星变星星际空间星际物质星际云星云天体系统星系天球星座 二、思考题 1、宇宙大爆炸的假说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2、星云说的出现有哪些超越自然科学的意义? 3、为什么我们能了解到亿万年前地球的历史? 4、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相关的名词: 陨石克拉克值丰度值矿物晶体矿物的条痕硬度解理断口岩石岩石的结构岩石的构造 二、填空题 1、地壳中10种最主要的化学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它们占地壳总重量的__________。 2、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石英和方解石的硬度分别为_______ 和______。 4、长石和石膏的硬度分别为______和_______。 5、云母具有______组______解理,方解石具有________组_________解理。 6、钾长石和斜长石都具有_______组__________解理。 7、占地壳重量达82.5%的矿物种类是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