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编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
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
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一般为:
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
一、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
1.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2. )外部效应的存在
3.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原因:
1.)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
2.)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
3.)市场机制的框架内,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原因:
(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2)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
4.)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1)征税
(2)转移性支出
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原因:
1.)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
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4.名词解释:社会公共需要:
含义: 社会公共需要, 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社会公共需要与私人个别需要共同构成人类需要不可或缺。
第二章;外部效应
1.什么是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应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2.什么是外部效应内在化?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即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成本或效益)被定价了。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使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
3.矫正性税收与财政补帖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矫正性的税收的作用(以纸张生产为例)
1.)将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以此增加纸张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纸张的产量减少至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
2.)将部分收入从纸张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纸张生产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之害的个人或厂商(企业)以及需要的政府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厂商(企业);
3.)将负的外部性减少至可以容忍的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除非外部边际成本趋近于无限大,不能足以通过税收给以补偿,只能停产)。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的作用
1.)将外部边际效益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
2.)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并降低消费者为其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其产量调整至社会边际效益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
3.)增加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益,从而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
1.名词解释: 林达尔均衡。
含义: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第四章:公共选择
1、名词解释:政治均衡。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2、如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
中间投票者:当所有投票者按照各自偏好的结果进行排列时,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
中间状态的投票者。
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在公共经济学中,它被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
1)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那个提案会最终获胜。
2)不能保证51%的投票者将获得他们最偏好的结果,只有中间投票者可获得其最偏好的结果。
3)多数规则所能保证的是,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和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的偏离度最小。(这种决策符合资源配置的效率)
4)中间投票者定理告诉人们,任何一个政党和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第五章:公共支出
1、名词解释: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也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反映了政府为公民和企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质是政府执行其决策的成本。
公共支出数额的大小,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的规模和深度以及公共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2、简要解析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
(公共支出的四种理论观点)
一、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
十九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Wagner)提出。其主要内容是: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也日益攀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
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不断扩张的原因有两个:
(1)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更多的介人,以纠正市场失灵和外部性
(2)政府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二、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提出。他们认为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扩张仅仅是因为公共收人的增加,而非别的原因,公共收人的增加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英国经济学家伯德(Bird)对瓦格纳法则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A.公共经济对私人经济的替代性增强;
B.需求带动对教育、娱乐、文化、保健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支出增长;
C.私人垄断力量的上升需要政府去抵制和消除。
三、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发展阶段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R.A. Musgrave)和罗斯托(Rostow)提出,他们认为公共支出的内涵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的,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支出重点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