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编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

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

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一般为:

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

一、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

1.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2. )外部效应的存在

3.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原因:

1.)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

2.)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

3.)市场机制的框架内,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原因:

(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2)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

4.)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1)征税

(2)转移性支出

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原因:

1.)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

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4.名词解释:社会公共需要:

含义: 社会公共需要, 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社会公共需要与私人个别需要共同构成人类需要不可或缺。

第二章;外部效应

1.什么是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应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2.什么是外部效应内在化?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即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成本或效益)被定价了。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使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

3.矫正性税收与财政补帖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矫正性的税收的作用(以纸张生产为例)

1.)将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以此增加纸张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纸张的产量减少至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

2.)将部分收入从纸张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纸张生产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之害的个人或厂商(企业)以及需要的政府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厂商(企业);

3.)将负的外部性减少至可以容忍的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除非外部边际成本趋近于无限大,不能足以通过税收给以补偿,只能停产)。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的作用

1.)将外部边际效益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

2.)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并降低消费者为其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其产量调整至社会边际效益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

3.)增加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益,从而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

1.名词解释: 林达尔均衡。

含义: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第四章:公共选择

1、名词解释:政治均衡。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2、如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

中间投票者:当所有投票者按照各自偏好的结果进行排列时,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

中间状态的投票者。

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在公共经济学中,它被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

1)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那个提案会最终获胜。

2)不能保证51%的投票者将获得他们最偏好的结果,只有中间投票者可获得其最偏好的结果。

3)多数规则所能保证的是,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和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的偏离度最小。(这种决策符合资源配置的效率)

4)中间投票者定理告诉人们,任何一个政党和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第五章:公共支出

1、名词解释: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也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反映了政府为公民和企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质是政府执行其决策的成本。

公共支出数额的大小,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的规模和深度以及公共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2、简要解析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

(公共支出的四种理论观点)

一、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

十九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Wagner)提出。其主要内容是: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也日益攀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

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不断扩张的原因有两个:

(1)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更多的介人,以纠正市场失灵和外部性

(2)政府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二、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提出。他们认为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扩张仅仅是因为公共收人的增加,而非别的原因,公共收人的增加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英国经济学家伯德(Bird)对瓦格纳法则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A.公共经济对私人经济的替代性增强;

B.需求带动对教育、娱乐、文化、保健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支出增长;

C.私人垄断力量的上升需要政府去抵制和消除。

三、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发展阶段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R.A. Musgrave)和罗斯托(Rostow)提出,他们认为公共支出的内涵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的,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支出重点如下表所示。

四、非均衡增长模型(劳动生产率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 Baumol)提出,他是从公共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象着手分析公共支出增长原因的。他认为:

1.国民经济存在下述两类部门:

(1).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明显不断上升,这类部门主要是制造业等,大多为私人部门。

(2).生产率无明显提高的部门:缺乏或没有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无明显提高的的部门,主要是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

2、上述两个部门的工资水平根据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幅度而增长;低生产率部门的成本持续上升,高生产率部门成本下降;对低生产率部门的需求下降,其产出越来越少乃至停产。

3、为了维持低生产率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一定比例,政府必须多投入,以鼓励劳动力的流人。因此公共支出的增加是必然的。

第六章:公共预算:决策及经济分析

1. 名词解释:公共预算。

含义:也称国家预算,是指政府部门在每一个预算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简言之,公共预算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2、公共预算的原则有哪些?完整性。

1)统一性

2)年度性

3)可靠性

4)公开性

第七章: 公共收入

1、名词解释:税收、公债。.

税收: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人的一种形式。

公债:公债是政府举借的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2、为什么说税收是最佳的公共收入形式?

1.增发货币

(1)做法: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增发货币来取得公共收入。政府拥有货币发行权,它完全可以视财政需要而印发相应数量的货币。

(2)弊端:引起通货膨胀,诱发社会动乱。

2.举借公债

(1)做法:通过举借公债来取得公共收人。政府可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向国内外发行政府债券来取得相应公共收入。

(2)缺点:以还本付息支付一定代价为条件。

3.政府收费:

(1)做法:政府可以通过收费的形式来取得公共收人。它可以像一个商业性企业那样,对公共场院所或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或享用者按照特定标准收取相应的费用,以所收费用来满足政府用款的需要。

(2)不足:政府收费数额有限,不足以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是公共收入的补充形式。

4.课征税收

(1)做法:政府通过课征税收的办法取得的公共收人,实质是人民将自己所实现的收入的一部分无偿地转

移给政府支配。

(2)优点:

★不会凭空扩大社会购买力,引起无度通货膨胀;

★政府不负任何偿还责任,也不必为此付出任何代价,不会给政府带来额外负担;

★税收是强制征收的,政府一般可以制定法律向其管辖范围的任何人或任何行为课征任何数额的税款,故可为政府支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结论: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公共收人形式中,税收为最佳形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税收是公共收人的主要支柱。

3、公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公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

1.)增加税收

★影响经济正常发展(财源枯竭,适得其反)

★立法程序制约(或遭至反对,或时间较长)。

2. )增发货币

★通货膨胀

★存在约束条件难以办到

3. )发行公债

★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大多为闲置资金)

★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取得资金迅速

★不会招致纳税人不满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

4. )结论: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最基本的功能。

第八章:税收原则

1、名词解释:税收额外负担。

额外负担是指由于课税引起的私人对消费、生产和投资动机及行为的改变,因而减少了课税以前经济选择所能取得的经济福利。

第九章: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

1、名词解释:拉弗曲线。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2.税制结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具体应该怎样进行安排?

一、税种的配置:

1.各个税种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2.主体税种的确立

(1) 当今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中,往往有主体税种与辅助税种之分,主体税种就是在一国税收中所占比重较大,对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的那些税种。

(2) 现代各国税收制度中的主体税种,不是商品税就是所得税。大体说来,发达国家以所得税为主体税,发展中国家以商品税为主体税

(3)一般说来,商品税以销售额或营业额为税基,征税简便,所得税税基(即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就比较繁杂,因而从税收成本角度看,商品税优于所得税;但从公平原则看,所得税以纳税能力为根据,商品税税额多少与纳税能力不直接挂钩,因而所得税优于商品税。

(4)所得税更符合效率与公平原则,但它对征管条件和征管手段有较高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要求,只能以商品税为主体税。随着征管条件和征管手段的改善,主体税种也会实现由商品税向所得税的转变。

二、税源的选择

1.明确税本、税源、税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税本是税收来源的根本,税源是由税本产生的收益,税收则来自收益。有税本才有税源,有税源才有税收。所以,税源的选择问题实际上研究的是如何保护税本,尽可能不使税收侵及税本。

2.税源一般确定为各种收入。如工资、利润、利息、地租。

这样税收即使过重,也不会伤及税本。财产有时也可当税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房产税,房产是税源,但房产过热,要征房产税。

三、税率的安排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确定税率水平

税率不是随意确定的(想定多少定多少---无限),而是有限度的、合理的目标。

(1)无限课税说(错误)

(2)有限课税说(较有指导意义)

2.确立税率形式

(1)比例税率(效率)

如流转课税

(2)累进税率(公平)

如所得课税、财产课税

第十一章: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1、税收转嫁有哪些形式?

按照经济交易过程中税收转嫁的不同途径,可以把转嫁归纳为如下四种形式:

1 、前转( 顺转)

(1)定义: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由其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该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

(2)过程:厂商→提高出厂价→转嫁给批发商→提高批发价→零售商提高零售价→转嫁给消费者。

★前转是税收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商品或服务课税上

2、后转(逆转)

(1)定义: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购入价格或延长工时、降低工资等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

(2)过程:零售商→压价购进商品→转嫁给批发商→压价从厂商进货→转嫁给生产厂商→压价购进原料、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办法→转给原料供应商和工人。

( 3 )原因:税收的转嫁表现为后转,一般是由于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以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办法,向前转移税收负担。

★混转(散转):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税收的转嫁更多地表现为“混转”或“散转”。即一部分税款通过前

转转嫁出去,另一部分通过后转转嫁出去。

3、消转:纳税人通过改进技术或强化管理来补偿其纳税损失,使税负在生产率提高中自行消失。★没有特定的负税人,是一种特殊的税收转嫁形式。

4 、税收资本化( 资本还原) :

(1)定义: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付的税款,通过压价购进的形式在购买时预先扣除,把税负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出售者,是后转的特殊形式。

(2)过程:政府征收土地税→开发商压价购进土地→将土地税负担转嫁给土地出售者.

★具有税收后转的性质,只是后转的方法不同,是一种后转的特殊形式。

第十二章:公债的运用与管理

1、试述公债新哲学论基本观点.

主要观点:

●以公债支持赤字财政可扩大有效需求,消除失业和危机;

●公债是经济危机时刺激经济的必需条件;

●公债具有生产性,公债不是政府债务而是国家资产.

●公债的还本付息不会增加下一代负担;

●公债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

2、现代公债的运用原则是什么?

●当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衰退时,政府应当以举债作为弥补因实施刺激需求措施而引发

的财政赤字的手段.

●公债应否偿还或偿还多少,应视整个经济形势的需要而定 .公债的偿还决策,不能仅仅考

虑财政的收支状况以及举债时的期限规定,而应依据经济发展需要来决定.

财务工作实习小结

[财务工作实习小结]财务工作实习小结光阴如梭,半年的工作转瞬又将成为历史,今天站在这个发言席上,我多想骄傲自豪地说一声:“一份耕坛一份收获,我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财务工作实习小结。然而,近阶段的工作检查与仓库管理员的理论考试的结果,让我切切实实看到了财务管理的许多薄弱之处,作为财务部的主要责任领导,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务实、求实、抓落实”,对照公司的精益管理高标准严要求,唯有先调整自己的理念,彻底转变观念,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和重整自身工作,才能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下面本

人查找问题

其一、年初至今,财务部整个条线人员一直没有得到过稳定,大事小事,压在身上,往往重视了这头却忽视了那头,有点头轻脚重没能

全方位地进行管理;

其二、人员的不够稳定使工作进入疲劳状态,恶性循环,导致工作思路不清晰,忽略了管理员的业务培训。

其三、主观上思想有过动摇,未给自己加压,没有真正进入角色;

其四、忽略了团队管理,与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其五、工作思路上没有创新意识,比如目标管理思路上不清晰,绩效管理上力度不够,出现问题后处理力度不够;

以上几点是我部门与个人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根源,财务部门作为公司的一个主要职能监督部门,“当好家、理好财,更好地服务企业”是我财务部门应尽的职责。在公司加强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企

业竞争力等等方面我们负有很大的义务与责任。只有不断的反省与总

结,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提高!

“查找不足赶先进,立足根本争先进”,时值润发集团提出“树标兵、学先进、促发展、争效益”活动、润发机械又一度成为整个集团的标兵企业,“鑫宏企业与本公司进行对口红旗竞赛”的今天,作为个人我们要实现体现自已的人身价值,企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荣辱,作为财务管理部门,为公司实现共同的目标我们要添砖加瓦,学习润机的六种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拓展市场精神、精益管理精神、永不满足精神、顾全大局精神。我们要把这六种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工作中中去,下半年工作作为财务部的主要责任领导,对于“如何提高自我,服务于企业”这门必修课,我将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我,把“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融入到工作中去,重点将放在加强仓库管理与财务分析这二块,下面就工作计划与

思路向大会作一汇报:

一、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部门责任领导明确分工的职责,加强

责任考核;

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将近一年多来的实施,仍然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为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趋于完善,财务部将结合集团管理的要求,与有关部门进行修正,工作总结《财务工作实习小结》。

部门责任领导之间明确分工职责, 按照年初签定的责任合同,组织落实强化到位,领导之间相互信任,遇事不推诿, 搞好通力协助,对分管内容加强责任考核力度,做到奖罚分明;

二、针对此次突击检查与仓库管理员的业务理论考试,合理调整组

合人力资源,继续加强培训力度与仓库管理检查监督力度;

今年以来,人事方面至今一直未得到稳定,财务部门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通过近期突击检查工作与仓库管理员的突击考试,我们将根据库房各位管理人员的特点,一方面将对人员重新组合搭配, 进行高效有序的组织,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培训,让每一位仓库管理人员都要做到对各库的业务熟悉,真正做到驾熟就轻,文化素质与业务管理水平都要有质的提高,今年3月电脑真正联网,管理员的电脑操作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将在这方面加强培训,使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熟悉电脑、掌握电脑操作,扎扎实实提高每个管理员的业务管理水平,会议之后我们将严格对仓库管理员实施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确定目标,达成目标,加强考核监督力度,与工资挂勾,真正做到奖罚分

明。

四、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财务职能部门的作用:

作为财务部的责任领导,既是一名财务工作人员,也是财务管理制度的组织者,要有严谨、廉洁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对条线人员要积极引导,做到上行下效,帮助条线人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在条线中展开竞赛活动,发挥团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我们坚持“三个满意二个放心”,三个满意是“让客户满意、让员工满意、让各部门主管领导满意”,二个放心是“让集团公司领导放心,让公司的老总与各级领导放心”;

五、加大各项费用控制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 今年是精益管理年、效益满意年、科技创新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各项费用的控制,行使财务监督职能,审核控制好各项开支,在财务核算工作中尽心尽职,认真处理审核每一笔业务;

六、搞好财务分析,为领导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我知道合理高效的财务分析思路与方法,是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并将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在企业成本分析上向沈科学习、向车间的老师傅学习、向书本学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做好保本点与规模效益、销售定价分析等等,量化分析具体的财务数据,并结合企业总体战略,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财务信息支

持;

七、加强应收款催收管理力度,控制好库存材料与产品,提高资金

的运行质量,合理控制资金的使用:

公司发展至今,生产资金的筹集,一直是个头痛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资金就跟人体的血液一样重要,我们公司的主要特点是物资采购量大、生产批量大、销售批量大,筹集资金是财务的一个主要职能,良好的银企关系,是企业融资的一根纽带,目前我们只能在应收款管理与库存管理上进行控制,压缩库存,合理生产,控制资金的流向,使库存原辅材料在保证生产的同时控制到最底线,在资金尤为紧张的情况下,财务部将从采购材料与产成品这一块有效地跟踪好资金的运作;

八、继续做好各部门工资奖金的核算工作:

今年公司对各部门都签订了责任合同,我财务部将继续严谨细致而

认真地按照责任合同严格审核结算工资,并组织资金确保工资的发放;

以上工作是我财务部下半年的主要工作,还有与集团搞好过渡衔接、废品的管理、规范财务核算程序等一系列工作都是我财务的一些本职工作,“查找不足赶先进,立足根本争先进”,这不是句空话,号角之声响起我们就要付诸与行动,利用团队精神集思广益,财务条线所有人员重点思考如何在管理上创新,如何在实施成本控制上做文章!总之,今后的工作中,还是年初责任领导会议上的那句话:我将不断地总结与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各位共同进步,与公司共同成

长。

最后祝公司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财务工作业绩范文

[财务工作业绩范文]财务工作业绩范文[1]1 大体描述一年来的工作,包括指导思想和职业操守,如:正确履行会计职责和行使权限,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法令,熟悉财经制度;积极钻研会计业务,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会计技术方法;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严守职业道德;严守法纪,坚持原则,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在局会计工作规范化检查评比标准中荣获第一名.

2 工作跟进以及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做好财务工作,如:按照上级规定的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经常了解各部门的经费需要情况和使用情况,主动帮助各有关部门合理使用好各项资金.公司上半年曾一度

出现资金短缺,会计室通过努力,保证了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及其他

各项急需资金的落实.

3 工作中的具体细节,如:工作中审核一切开支凭证,及时结算记账,做到各项开支都符合规定,一切账目都清楚准确,财务工作业绩范文。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经常向有关领导请示汇报。

4 是否充分做好财务工作的汇报,如:按照规定编造全年、每季、每月的各种预算报表统计资料和月度结算,做到准确无误,并及时报

告分管领导。

5关于财务凭证的处理,如:所有财务凭证,及时整理、装订和保

存。

6 财务处理一个重要环节,是否和其他部门充分合作,并推进工作,如:经常与各部门管财产的同志联系,建立必要的手续,做到各单位

的财产和全校的总账相符合.

7 与机关单位的合作,如:配合、督促各有关单位,及时处理一切

暂收、暂付款项。

8 配合出纳的工作,如:指导和帮助出纳工作。

9 总的概括及2010展望。

财务主管工作总结

1 体现以下素质能力[2]

道德素质,如:诚信第一、操守为重、敬业爱岗、同舟共济、以企

业为家

知识素质,如: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知识、熟练掌握会计知识、相关

的专业知识、了解企业各方面全盘知识

职业素质:对上司:要认真的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尊重并执行上司的决定;欢迎上司的指导与培养;以自己的实际工作为上司排忧解难。对下属:要予以帮助、扶持、给他们以成长和锻炼的机会、搞好与下属的关系,提倡团队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完成理财重任、协助下属达到他们的工作目标、保持充沛精力,乐观与自信,让你的下属在困难情况下保持昂扬的斗志,工作总结《财务工作

业绩范文》。

2 体现以下能力

1)理财能力决策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

2)应变能力意志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专业能力

3)在主办职位上,从能力方面哪些较为重要?

4)做好财务主管应讲求艺术

5)领导艺术授权艺术开会艺术运筹艺术批评艺术

6)调节艺术沟通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表扬艺术

7)做好财务主管应有的观念

8)竞争观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在两位老总的正确指导下,我公司上半年销售业绩比去年同期有着大幅度的提升,也是公司突飞猛进的阶段,从而也确定了我公司在西南同行业中的地位。

一、公司的销售业绩稳居西南地区第一。在两位老总的领导下,作为西南地区的家用、商用、笔记本的分销商,各类产品的销量始终保

持稳中有升,今年总计销售万元,与去年相比上升%,从而确保了公司在这个地区这个行业中的商业地位,为明年的销售起了一个好的开

端。

二、公司的内部管理较往年有进一步的提升。在内部管理上,公司的人员结构作了合理的调整和增加,为各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马力,使他们更有充足的干劲为客户服务为公司服务;在人事管理上加强了员工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训,经过培训是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公司的对外品牌形象;在办公设备上,不断的更新设施设备,切实做到了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也为他们能更好的为客户为公司服务提供了有

力的保障。

三、财务管理工作上,做好财务工作计划,加强财务管理,杜绝一切不合理的开支,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这一年,门市的开张,产品的增多,在无形中增加了财务的工作量,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应收款、费用及各项开支不断增大的同时,我部门在加强财务管理上制定了一些措施,主要措施有:(1)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坚持收支两条线,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杜绝不合理开支,加强应收款项的回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公司增收节支。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每周出应收报表,各类流水帐目做到日清月结,与产品部人员紧密配合,积极有效的回收资金,为订单的执行作好配合工作,使各类产品的存储趋于合理化,为销售人员搭建起一个好的供货平台。

(2)各项收支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支出要考虑合理性,做到出有凭,入有据,费用报销具有实效性,做到监督有力。在实际工作中,大额报销实行提前早通知,报销金额与票据符合,对于不合理的开支

完全杜绝。

(3)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人人为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做贡献。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公司与员工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大家的利益是通过公司的成长来体现的。在销售旺季,大家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胜于雄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经营管理公司在今年的销售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随着人员的增加,各类费用与开支也在增大,使得公司的利润得不到体现,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才能提高公司效益,提高员工的收益,是今年一直以来在探讨的一个问题。从内部来看,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相互攀比工资高低的心理,工作不专心、不敬业,使得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降低;从外部条件来看,不管是客户资源还是供方给予的支持,公司是具备获得更大利润这个

条件的;怎样才能解决员工的问题,

1、就是要从根本上来寻求一个合理的机制,“奖勤者,罚懒者”,做到奖罚分明,激励机制健全,才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但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要依靠公司骨干分子起带头作用;

2、加强管理,要以实际行动树立榜样,要做到上梁正下梁才不歪,加强管理的重点是实行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的优点是责,权、利

的统一原则,这样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一定要确定具体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和完成时间,切实做到事前有准备、事中有协调、事后有汇报,总之,老总和部门负责人对下属员工的工作只看结果不

看过程;

人、责任到岗。大家的干劲有了,公司的效益才会增长,正所谓有了大家才有小家,最终员工有了利益,这才是公司与员工最满意的结果。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和一点小小的建议,如有不足之处,恳请领导与各位同事的指正与批评。下半年中我部门一定继往开来,做好下半年工作计划同时切实做好后勤保障的工作,为我公司在新的一年中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付出应尽的一点微薄之力。

财务工作评价依据

[财务工作评价依据]财务工作评价依据一、完善制度重抓落实在务实

中求提高

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必要前提,财务工作评价依据。俗话说:“学习可以使逸者得勤、昏者得明、迷者得醒、丧魂者得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理论学习更是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决策水平、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年度制定的学习计划和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学习制度,狠抓贯彻落实,主要注重了三个方面的落实1、注重学习制度的落实,努力加强学习的规范性。在学习计划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学习内容的前瞻性与针对性、学习制度的严肃性与

灵活性上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学习中建立和完善中心发言、自学理论以及相关业务书籍等学习制度。一年来,我们脚踏实地地抓了学习的落实。一是严把学习例会落实关。每月一次,每次2-3小时的理论和业务学习,成了我处雷打不动的惯例,在工作之余还各自制定自学计划,切实保证学习质量。二是严把知识巩固关,为了让所学的知识真正入脑、入骨,转为工作技能为大家所用,我们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选择学习资料时切实考虑选用一些事关渔政、财务工作的理论和业务文章,使学有所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三是严把学习责任关。从考勤、请假、记录、笔记等几个方面进行严格要求,从而保证了学习的有效开展。今年拟把学习结果与年终考评挂钩。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各项学习制度的落实。

2、注重学习内容的落实,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学习要精、要管用的要求,以解决实际问题加强财务监督为目的,围绕局中心工作和财务工作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确定学习主题,狠抓学习内容的落实。期间我们注重突出“三个结合”。一是注重学习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在学习内容上突出***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的学习;突出对十六大、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突出对中央、农业部、市委、主管司局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的学习;突出对有关财务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在学习中统一思想,协调大家的步伐。二是注重学习与相互探讨相结合。平时要求大家带着思索和工作上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中找问题。我们在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工

作实际,确立学习内容,以推进工作开展。三是注重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们还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实

际问题的有效举措。

3、注重学习时间落实。为切实保证学习的正常性,我们坚持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在学习中坚持了学习预告制,每次学习提早发出学习通知,预先明确学习的具体内容、时间和任务要求,以便全处尽早安排工作,准时出席学习,工作总结《财务工作评价依据》。

二、真抓实学注重转化学习效果明显

在学习中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真学、真信、真用

上下功夫,收到明显效果。

1、进一步提高理论修养。全处同志在深刻领会***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问题精神实质上下了功夫,并努力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解决工作实际中。

2、进一步增强了创新意识。通过学习使同志们的眼界变得更开阔,思想变得更活跃,锐意进取精神变得更强劲。全处干部在各自岗位发

挥了工作积极性。

3、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通过学习,统一了全处思想。

三、存在问题

1、在学习形式上还有些单调。今后力求有所创新,以增强学习的

针对性,使理论学习更富有成效。

2、学习深度还不够。全处干部学习理解的深度还存在不平衡,学习中存在学习理论多,总结体会少的情况。对这些问题,今后还需进

一步调整和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务职能的转变,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就要求我们财务人员转变过去老的思路,具体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管理

单位预算是事业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事业计划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认真做好我局的收支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搞好这项工作,根据我局的发展实际,既要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又要客观分析本年度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还要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向局领导汇报,在现有条件下,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挖掘潜力,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利于操作,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执行中,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预算,确因特殊情况,需经局长室研究决定,在政策、经费许可范围内实施,以确保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财务处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补充、更新各项财务制度,这样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

东北大学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高培勇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一一经济活动的科学。或者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刘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进一步说,尽管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表现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事实上它是存在着一条主线的。这条主线,就是围绕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有一个别称——公共财政学。 本书对于公共经济学的阐释,是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意义开始并以公共部门的收入与支出为主线的。作为开篇,这章的基本线索是:由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入手,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给出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揭示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界定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职能。 1.1 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是否具有效率是最重要的。 那么,应当如何把握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条件呢? 1.1.1 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 对资源配置效率含义的最严谨的解释,是由帕累托做出的。 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实际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可能是以其他人境况变坏为条件而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意义: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判断标准。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可说是具有效率的。 1.1.2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将以往使用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一分为二”: 按照其覆盖范围的大小,区分为“私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两类。即所谓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意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能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 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 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一般为: 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一、 资源配臵职能 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臵职能的原因: 1.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2. )外部效应的存在 3.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原因: 1. )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 2. )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 3. ) 市场机制的框架内, 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 原因: ( 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 2) 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 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 4. )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 1)征税 ( 2)转移性支出 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原因: 1. )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 ) 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 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公共经济学整理知识点 2

一、公共经济活动的特征及类型 1.政府的基本特征 (一)政府具有强制力,公共经济活动具有强迫性。 (二)政府部门的主要决策者是民选的。(公共经济活动的决策者与受益者分离。产品多需要直接或间接集体投票选择) (三)政府追求的不是利润。(政府的目标不是利润,政府服务于公共利益,其目标是提高社会福利)(四)政府有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由于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有义务为每一位公民服务) 公益目标有时模糊,有时难以评价是否实现。公共经济活动有些情况下不受供求规律控制。可能长时期处于供求失衡状态。因此,公共经济活动尽可能给公众带来福利,但是也有许多情况下会给公众带来负效用,甚至是痛苦。 2、类型:从公共经济学的分析角度而言,政府在经济领域里扮演的三种角色,或者说政府的经济活动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政府作为经济参与者,即政府直接从事社会经济活动。 (二)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即政府制定和实施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政策。 (三)政府作为经济管制者,即政府管理和规范民间经济活动。 *为了进一步理解政府经济活动的类型,我们可以把上述三种角色细化到七种角色。政府作为所有者;政府作为生产者;政府作为雇佣者;政府作为消费者;政府作为管制者;政府作为再分配者;政府作为经济决策者。 二、政府经济活动(或政府干预程度)的衡量标准及最优程度。 1、衡量指标构成 政府通过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参与经济活动,也被称为对经济的干预。其程度的度量包括对其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两种方式。直接干预比较容易度量,主要包括政府收支占国民产出的比重,间接干预相对难以量化。 (一)、直接干预的衡量——政府规模 公共支出占GDP比重被作为重要的衡量政府规模的指标。因为其直接反映由政府部门对资源的使用或转移。(其实公共收入的比重也很重要,特别是税收其对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远远超过其实际获得的数量) (二)、间接干预的衡量——市场化与管制程度 该类指标的运用并无一致的标准。例如:价格市场化程度,反映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可以用市场定价比重来衡量。非公有经济市场准入程度,反映政府对投资领域所有制结构的控制,可以用禁入投资领域数量及重要程度来衡量。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反映资源在不同领域配置的政府意志的主导作用。 2、政府经济活动的最优程度 政府干预的净收益。(具体确定政府干预的最优水平及其决定因素是十分困难的。总之政府的最优敢于程度不仅取决于经济政策实现的目标,而且还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的成本。) 无论是直接干预还是间接干预资源配置,都有一个最优的度,并不能简单的说政府干预程度越低越好。关键看干预的质量。 三、帕累托标准的含义及其缺陷 1、含义:帕累托最优:指政府的某一种活动或某一项政策变化如果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就没有人的境况变好的状态。 帕累托改进:指政府的某一项活动或某一项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的境况变坏的状态。 2、缺陷: (一)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要求拟议中的政策变化要有益于某些人,但不能对任何人有害。(二)帕累托标准使现状具有合理性。 (三)帕累托标准不能把所有可能的社会状态进行排序。

公共经济学 考试重点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所有人都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进行交易,则所有互利的交易都将得以完成,并且其产生的均衡资源配置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 假设 1.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完全竞争的 2.每一种商品都有市场 那么,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我们认为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就出出现。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为什么一定会实现? 1.帕累托效率:在该点上,要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唯一的情况是使其他人的 情况变坏。 2.帕累托改进:在不使其他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情况变好的资源重 新分配。 3.边际替代率:一个人愿意放弃一种商品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的比率。 4.假设有两个消费者A、B,有两种商品X、Y,数量分别为,A消费Xa、Ya , B消费Xb 、Yb . MRSa=3,MRSb=5 消费者A愿意用1单位的X交换不少于3单位的Y,消费者B愿意用不多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B能用少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增进自己的福利。如果A用1单位的X交换4单位的Y,B用4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则两个人的福利都得到了提高。只要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这种重新分配是可能的,当MRSa不等于MRSb,产品的分配就未到达帕累托最优,消费者之间自由交换,总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直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资源可以自由交换,因此,完全竞争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如果个人的偏好是凸的,则每种帕累托有效配置对于某些商品的初始配置来说都是竞争性均衡。 社会通过适当的安排初始资源禀赋,则完全竞争市场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 含义1.效率与分配公平问题肯一分开。 含义2.政府若能使用有效的方法转移资源,就无需干预市场价格。 是不是帕累托最优就等于完全竞争? 帕累托最优是作为衡量分配效率的标准,与完全竞争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只不过完全竞争的结果恰好满足帕累托最优。比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如果政府有足够的智慧,可以不通过市场使得资源配置处于任何一个行为人的MRS都相等的状态,那么这样的经济仍然是有效率的。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分别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应该干什么及其应该如何干。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共政策的三大部分。 通过理论教学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1与公共经济有关的问题 1.2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1.3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结构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8学时 2.1资源配置的内涵 2.2市场失灵 2.3政府经济职能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4学时 3.1公共物品的概念

3.2纯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3.3准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四章、外部效应理论4学时 4.1外部效应概论 4.2外部效应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4.3外部效应的纠正 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4学时 5.1公共选择方法论 5.2几个重要定理 5.3寻租理论 第六章、公共预算4学时 6.1公共预算概论 6.2几种主要的预算理论 第七章、公共收入理论4学时 7.1公共收入概论 7.2主要税种 7.3税收效应分析、转嫁与归宿 第八章、公共支出理论4学时 8.1公共支出概论 8.2公共支出分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 9.1概论 9.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南大《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第一章绪论 一、政府经济学的经济基础 公共现象或公共行为早已有之,但是公共经济则不是同步出现的。在中国盐铁是否专卖,汉武帝认为要专卖,但是这是公共政策,不是一门学科,没有人系统论证过专卖的好处以及其坏处,公共政策及思想早已有之,但没有公共经济,这些在前资本主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职能主要一是组织大型工程(如水利、宫殿以及部分防御设施,像长城等),不存在社会协调不协调的问题,由于自然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存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国古代就采取相应办法,把人头税摊丁入亩,这是帝王职能。二是公共职能,如赈灾,民间应当是辅助的,而政府是主体的,赈灾就是政府的事。过去就是有问题提出一个对策,而不是一门学问。 公共政策或经济行为早已有之,但也没有公共经济学。 主要是没有社会大生产,因此,没有宏观调控的需要。 前资本主义社会因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因此,也没有出现公共经济学。严格说,在凯恩斯之前也没有公共经济学。因为之前,是自由主义学派,真正为现代经济奠基的是亚当.斯密,公共经济学的很多范畴、假设、名词到现在都在用,如经济人假设、竞争,都是他的奠基,但其本人是自由主义者,反映在他对政府调控是看法,是不用政府管,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这是其思想的基点,而且亚当.斯密认为他解决了经济学里的所有问题,而且想通过经济学来解决社会现象,也就是布坎南等人后来的努力,特别是通过经济人假设解决道德、情操问题,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最近由印度学者《从自由看待发展》一书解决了这个问题。 亚当.斯密继承人大卫.理嘉图也坚持了这个观点,以及最后到马歇尔都是自由主义,虽然西方经济学体系完整,且不断发展,但没有人专门研究过政府经济学,这种情况下以及公共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不可能最终形成。 总之,西方经济的自由主义是公共经济学不能产生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公共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凯恩斯就是干预主义,涉及到财政就是要用政府宏观手段调控经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有三个:一是资本主义30年代大危机,危机说明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二是同期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未受到影响,其经济不乱。三是第一个走出大危机的美国,就是罗斯福实行干预后走出来的。1936年凯恩斯提出,市场的推动不能使供求平衡,出现了缺口,其想到了政府,要用政府的力量推动这种缺口的闭合,提出了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货币政策、公共收入、公共支出等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的政策,别人问他采用他的政策如何才能不导致通货膨胀,他说,把钞票发到半通货膨胀的临界点状态。公共物品的概念也就产生了,这样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内容都有了,凯恩斯理论也就是政府经济学的诞生,而我们现在比凯恩斯更滑头,更叫人听不懂,现在说的是,刚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一是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也就是凯恩斯理论的三个背景。二是战后重建,都是国家与企业的紧密结合,重建是主导,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紧密结合,这就需要一个理论支持,这不是亚当.斯密的时代,源于凯恩斯,一直到当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 二、政府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政府部门的社会根本职能就是为人民服务,是增进和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增进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种看上去无序,为人个利益,但在为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导向公众利益,但是否是整体获利,还是一部分人获利,一部分不获利,甚至是贫困,因此,有可能会引起社会问题,这种进步分解到个人就不一样。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而我们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2,因此,说要用政府手段来平衡,南美就是社会发展了,但贫富差距太大,而东南亚是实行均富的政策,我们的社会整体利益虽提高,但贫富差距扩大,也不是好办法,因此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也

公共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的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2.拉弗曲线:P193 美国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A.拉弗提出著名的“拉弗曲线”原理,其基本观点是: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为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 3.帕累托效率:P21 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学上的意义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必须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有效”。 4. 市场经济:(摘自上课笔记——老师上课所用的PPT) 由分散的市场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具有自由经济、利己经济、交换经济、竞争经济等特征。 5. 外部效应:P59 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受益或受损。 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也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的收益。 6.机会成本:(摘自上课笔记——老师上课所用的PPT) 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7.公共物品:(摘自PPT) 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的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8.供求机制: 9.帕累托效率:P21 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学上的意义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必须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有效”。 10.生产要素:(摘自上课笔记——老师上课所用的PPT)课本P28有相关内容 经济体用来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建物和用于生产的机器)。 二,简答题 1.简述资源配置问题及其解决方式。21-27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和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排他性技术的成长使准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可以实现“选择性进入”,从而使私人

高培勇《公共部门经济学》导师教案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 2.在掌握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探讨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一般原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的公共经济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的讲授,辅以读原著、课堂讨论、写小论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学习进度表

五、各章节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题、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 1.内容:公共部门界定;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发展;公共经济学的地位和内容 2.重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3.难点:无 作业题: 1. 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 1.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2. 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第二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内容: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公共部门的职能 2.重点: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及公共部门的职能 3.难点: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及实现的条件 作业题: 1、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 1、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2、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第三章外部效应 1.内容: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外部将就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纠正 2.重点: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失效的分析及外部效应的纠正 3.难点:科斯定理在纠正外部效应中的应用 作业题: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思考题:对外部效应纠正的政府及非政府措施 第四章公共产品理论 1.内容: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纯粹的私人产品:需求分析;纯粹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乘;混合产品 2.重点:公共产品配置效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3.难点:混合产品的提供。 作业题: 1、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哪些特性? 2、如何实现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 思考题:1、什么是混合物品或服务?混合产品是怎样供给的? 2、什么叫免费搭乘者?如何解决免费搭乘者问题?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只是分享

《公共经济学》复习 题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 答: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以及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等。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一、资源配置失效:1.不完全竞争 2.外部效应3.公共产品 4.市场不完全.5.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6.偏好不合理-优质品与劣质品问题二、收入分配不公平三、宏观经济波动。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正外部效应:某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但受影响者并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负外部效应: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受影响者并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 纠正外部效应三种设想: 1、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2、合并与外部效应有关的企业; 3、使用税收和补贴计划。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纯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的完全非排他性和完全非竞争性着两方面特征的物品。 公共产品的总体特征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 答: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购买性支出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6、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必要性和原则。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 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 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 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 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 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 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 五、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是资源配置职能。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二是收入分配职能。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 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 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负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在外部效应存在的情况下,使得私人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与社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发生偏离,由于决定企业或居民的经济选择的是私人边际效益和私人边际成本,而不是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所以,当企业或居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忽略了外部效应带给其他企业或居民的效益和成本时,其所做出的决策很可能会使资源配置发生错误。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3、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及解决对策 .从基尼系数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超过国际上公认的

第二: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政策执行中的内部无效率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 外在无压力---服务质量的难以考核和比较内在无动力---任职制度和薪酬制度的特点 第三:信息缺失造成干预的失灵 对干预的活动、事项信息掌握不完全;不正确;不及时;不理解; 政府官员常常没有主动完善信息,提高信息质量的激励。 (有毒疫苗、毒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案) 第四:政府职能混乱,且常常难以纠正 第三章外部效应 1、外部性的定义外部性(Externalities):是指经济活动中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强加的成本和收益。 2、正、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负外部性与供给过剩、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 3、消除外部性的对策: ①公共对策:(1)征税(2)补贴(3)排污权交易(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企业交易或拍卖)(4)政府管制 ②私人对策:(1)道德约束(2)企业合并(3)明确产权与谈判 4、运用外部性理论解决现实过程的问题? 庇古通过分析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的背离来阐释外部性。在没有外部效应时,边际私人成本就是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所引起的全部成本。当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由于某一厂商的环境污染,导致另一厂商为了维持原有产量,必须增加诸如安装治污设施等所需的成本支出,这就是外部成本。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之和就是边际社会成本。当存在正外部效应时,企业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并不是由本企业完全占有的,还存在外部收益。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外部收益之和就是边际外部收益。通过经济模型可以说明,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纯粹个人主义机制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05722 公共经济学 复习重点!

05722 自考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1. 市场失灵及其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表现:垄断形成低效率;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分配不公;缺乏充分就业;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活动范围①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②矫正外部效应③维护有效竞争④调节收入分配⑤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2. 外部效应及其内在化问题(二种效应及其解决)。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或外溢性,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简单说,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外部效应内在化实际上是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就负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上,从而物品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 政府矫正的措施:矫正性的税收和矫正性的财政补贴,前者用于负外部效应内在化;后者用于正外部效应内在化。 税收作用:将环境污染降至可接受水平;将外部边际成本加入私人边际成本中;实现最优配置;实现部分收入转移,对受害企业或消费者进行补偿。 补贴作用:将外部边际效益转入私人边际效益中,实现最优配置;增加消费者效益,鼓励消费。 3. 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问题。 社会边际效益(MSB )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成本(MSC )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价值。 4.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属性问题。 效用的不可分性:社会成员共同分享,共同受益,共同消费。如国防,外交。 受益的非排他性:不能将拒绝支付费用的人排除受益范围之外。(技术上无法排除或排他成本很高) 消费的非竞争性:任何消费者对其消费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MC/?Q=0) 公共物品从消费属性上分有公共物质产品和公共精神产品 5. 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及公式表达的含义 MSC MB MSB n i i ==∑=1或MSC MB MB MSB n j j i =+=∑-=11 公式一由于公共物品的购买者在决定其购买量是所考虑的仅仅是他个人的边际效益,个人对公共物品的购买显然会带来正的外部效应。这种外部边际效益就是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的总和。 公式二表明,某一单位的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就是消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任何个人本人所获得的边际效益i MB 加上这个费者之外的所有其他社会成员(n-1)因此而获得边际效益的总和(∑-=11n j j MB )。或者,社会边际效益既是某一个人效益和由此而带给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经济学》王雍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研究生课程刚刚开始的阶段,我首先自学的教材是《公共经济学》。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是公共管理学科范畴内的理论和应用,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则是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我要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即公共部门入手,开始我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习研究之旅。 通过公共经济的学习,首先是要弥补一下理论的空缺。书中按照篇章系统地从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以及经济政策和管制等角度讲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比如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失灵的类别和范围、帕累托效率、公共物品、科斯定理、博弈论和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模型等。 (一)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现代市场经济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互作用的混合经济,私人部门更多时候遵从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部门则基于公共利益极大化的原则,利用非市场的政治程序制定和实施决策来支持和补充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多由地方政府来具体提供给民众,这也就解释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司法服务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人人均可受益。高速公路,公园等则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一定容量内可以平等受益。这让我想到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引来严重拥堵成为了新闻热点,我想这就是政策将准公共物品改为了纯公共物品,去除了排他性,造成了“劣币追逐良币”的效应,低效益追求者将高效益追求者一起共享有限的资源,另外,我认为这个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市场的需求原理,也并没有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却进行了政府的政策干预,最终导致了高速公路的一度瘫痪。我想公共政策的出台、公共物品的提供,既然出发点是社会效益,那么就需要以结果为导向。高速公路这种资源在使用中,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资源如何有效配置而非如何平等配置。公共物品的提供并不一定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私人部门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私人部门可以承担生产和管理责任,公共部门则承担决策和融资责任。公共部门

05722公共经济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5722公共经济学-目录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 1.经济学的本质 2.稀缺性 3.效率 4.选择 5.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 6.稀缺性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7.公共经济学 8.公共部门 9生产什么 10.如何生产 11.为谁生产 12.如何做出决策 13.经济学基本问题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具体化 14.按照“描述”、“分析”、“评估”、“解释”这四个阶段对公共部门的具体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15.实证方法 16.实证经济学 17.实证性的表述 18.规范方法 19.规范经济学 20.规范性的表述 2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 22.政府行为与政策分析的不完全性 2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步骤 24.传统财政学 25.威廉.配第对国家经费的划分 26.亚当.斯密对财政问题的关注 27.公共经济学与传统财政学的关系 28.公共选择理论 29.公共利益模型 30.公共选择理论对传统“公共利益模型”的质疑 第二章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 31.习惯机制32.指令机制 33.市场机制 34.市场机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 的优越性 35.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各自 的优势和不足 36.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7.自由价格体系的两个基本功能 38.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强调的三个特点 39.亚当.斯密关于“无形之手”的论断 40.“无心之手”促进效率的前提条件 41.“无形之手”与公平分配 42.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43.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44.帕累托效率 45.帕累托改进 46.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47.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48.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成立条件, 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定理的成立条件与 现实生活的对照 49.市场失灵 50.市场成功 51.市场影响力 52.外部性 53.市场垄断 54.市场失灵的原因 55.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56.国家干预经济的理由 57.混合经济的含义 58.混合经济的特征 59.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 60.秩序导向 61.发展导向 62.各国混合经济体制呈现出差异的原 因 63.当今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混合经济体 制 64.政府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代就已 承担的两类公共品 65.公共部门规模扩张的原因 66.公共部门规模扩张对私人部门资源 配置的影响 67.公共部门的规模扩张 68.强制性 69.义务性 70.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区别 7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 72.政府面临的经济问题 73.有益物品 74.无益物品 75.政府的配置职能 76.政府的分配职能 77.政府的稳定职能 78.政府执行国际经济政策的职能 79.政府失灵 80.寻租 81.政府出现系统性失灵的原因 82.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83.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其表现 84.强化市场型政府 85.纠正政府失灵的两条思路 86.对政府失灵的纠正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 87.非排他性 88.非竞争性 89.边际成本 90.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区别 91.纯粹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 92.纯公共产品 93.纯私人产品 94.公共资源 95.准公共产品 96.搭便车问题 97.搭便车问题的解决方案 98.公共产品的两步骤识别方法 99.需求曲线 100.边际收益 101.消费者剩余 102.无谓损失 103.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边际原则 104.公共产品由私人部门生产的效率性 105.政府提供私人产品的两种情况 106.统一提供 107.需求的价格弹性 108.必需品与奢侈品在需求弹性方面的 区别 109.免费供应与无谓损失 110.免费供应与社会公平 111.需求弹性与无谓损失的关系 112.效用 113.基础效用论 114.机会成本 115.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实现 116.需求曲线 117.私人产品的总需求 118.公共产品的总需求 119.私人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 120.公共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 121.公共产品定价原则与私人产品定价 原则的区别以及共同之处 122.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分析思路 123.林达尔均衡的核心问题 124.“虚假的均衡” 125.混合品的含义 126.混合品的有效供给 127.混合品总需求的确定 128.正外部性 129.负外部性 130.社会成本 131.负外部性产品的过度生产 132.正外部性的生产不足 133.外部性问题与低效率 134.科斯定理 135.交易成本 136.通过谈判协商来实现帕累托效率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最终版.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公共经济学含义: 1)研究国民经济体系中公私部门分工结构的科学。 2)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学科。 3)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科学。 2、帕累托效率: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最有效率的。 3、市场失灵的成因(必须按PPT上的回答): [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势力(垄断、自然垄断等) 市场残缺(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 市场能力不足(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 4、垄断的鉴别与治理: 垄断的鉴别:独家生产只是垄断存在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判断是否会产生垄断的危害还需要考察以下因素。 (1)潜在竞争者:是指暂时还不存在,但有可能出现的竞争者。潜在竞争者主要取决于这一行业进入或退出的难易程度。若进入或退出障碍多、付出的代价大,潜在竞争者存在的可能性就较小。 进入或退出的难易程度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行政干预,二是生产技术。当投资有较大滞留成本时,潜在竞争者就会较少。 (2)替代品:如果该产品有比较接近的替代品,这种产品的需求曲线就会很接近于水平状,垄断者控制价格的能力就较为有限,给效率带来的损害也就较小。 (3)产品的流动性:企业是否具有控制本地区该产品市场价格的能力,取决于这种产品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性大小。产品的流动性较大,其他地区的产品就会参与本地区的竞争,从而有效地限制企业控制价格的能力。反之,若产品的流动性较差,本地的独家企业就会具有控制本地市场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的能力。 治理(反垄断立法、征收超额税收、公共定价)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答案(一)期末考试题库高培勇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答案(一) 1、对于帕累托效率准则,下面唯一正确的解释是(D )。 A.如果对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 B.对于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如果要改善某人的境况不必以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恶化为条件,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 C.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大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D.如果对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 2、下面关于社会边际成本(MS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B.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C.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D.社会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社会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正确答案:B 3 下面哪个公式是完全竞争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A.P=MPB<MSB,且P=MPC<MSC B.P=MPB=MSB=MPC=MSC C.P=MPB>MSB,且P=MPC>MSC D. P=MPB<MSB,且P=MPC>MSC 正确答案:B 4 为了使某种物品的产量最优,该种物品产量的增加应当持续到哪一点上?() A.其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或其净边际效益为0 B.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大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正数 C.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负数 D.其社会总效益等于社会总成本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 1 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A.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公共所有 B.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 C.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 D.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有充分的信息 E.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05722 公共经济学 复习重点!

05722自考资料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1.市场失灵及其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表现:垄断形成低效率;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分配不公;缺乏充分就业;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活动范围①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②矫正外部效应③维护有效竞争④调节收入分配⑤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2.外部效应及其内在化问题(二种效应及其解决)。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或外溢性,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 简单说,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外部效应内在化实际上是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就负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上,从而物品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 政府矫正的措施:矫正性的税收和矫正性的财政补贴,前者用于负外部效应内在化;后者用于正外部效应内在化。 税收作用:将环境污染降至可接受水平;将外部边际成本加入私人边际成本中;实现最优配置;实现部分收入转移,对受害企业或消费者进行补偿。 补贴作用:将外部边际效益转入私人边际效益中,实现最优配置;增加消费者效益,鼓励消费。 3.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问题。 社会边际效益(MSB)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成本(MSC)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价值。 4.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属性问题。 效用的不可分性:社会成员共同分享,共同受益,共同消费。如国防,外交。 受益的非排他性:不能将拒绝支付费用的人排除受益范围之外。(技术上无法排除或排他成本很高) 消费的非竞争性:任何消费者对其消费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 (?MC/?Q=0)公共物品从消费属性上分有公共物质产品和公共精神产品 5.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及公式表达的含义 MSB MB i MSC或 MSB MB i MB j MSC i 1 nn 1 j 1 公式一由于公共物品的购买者在决定其购买量是所考虑的仅仅是他个人的边际效益,个人对公共物品的购买显然会带来正的外部效应。这种外部边际效益就是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的总和。 公式二表明,某一单位的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就是消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任何个人本人所获得的边际效益M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