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用于脑梗塞患者治疗

2012年第17期中图分类号:R52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7-0079-0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咯血61例疗效观察 向寿培* 杨珊珊* 胡雪梅* 胡黔萍* 杨家妮* 刘 詹*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中西医结合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人民医院(558300) 2012年7月9日收稿 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在活动性和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中,咯血症状分别占30%和40%[1],出现咯血症状时,患者情绪常常较紧张,须及时予以止血治疗,2002年1月~2010年8月我科收治肺结核咯血61例,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1例均经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32.5±13.6岁,其中男性41例,女性20例;Ⅱ型肺结核3例,Ⅲ型肺结核50例,Ⅳ型肺结核8例。小量咯血(24小时咯血量小于100ml )40例,中量咯血(100~500ml )15例,大量咯血(大于500ml 或一次咯血量大于100ml )6例[2];首次咯血54例,反复咯血7例。2 疗效观察 2.1参照全国统一化疗方案抗痨治疗及对症处理。 2.2对小量咯血40例患者服用云南白药0.5g/次,每隔4小时服一次,同时予氨甲环酸1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日,经过2~5天40例全部止血。 2.315例中量咯血患者,除按小量咯血患者常规服云南白药、静滴氨甲环酸外,予加用血凝酶(立芷血)1.0kU 静脉注射,1次/日,经过3~6天14例止血,1例疗效不佳,加用垂体后叶素18u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 (该例患者42岁),1次/日,2天咯血停止。2.46例大量咯血患者,除常规服云南白药、静滴氨甲环酸及静脉注射血凝酶(立芷血)外,还予垂体后叶素18~24u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日,其中55岁以上患者不用垂体后叶素,改用盐酸普鲁卡因250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每8小时1次,经过3~7天5例止血,1例疗效不 佳,加用盐酸异丙嗪25mg 肌注,每12小时1次,地塞米松5mg 静滴,每12小时1次,3天咯血停止。 2.5对中量或大量咯血的10例患者因合并肺部继发性细菌感染,加用青霉素或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治疗7~10天。3 讨 论 肺结核咯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急诊病症。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暨联合应用云南白药、氨甲环酸、血凝酶(立芷血)、垂体后叶素,55岁以上患者采用云南白药、氨甲环酸、血 凝酶(立芷血)、盐酸普鲁卡因综合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个别病例不能奏效则加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等非止血药物也能取得较满意疗效。 查阅文献资料:应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使肺中血管炎症消退,通透性降低而有助于止血;应用盐酸异丙嗪既能镇静,又扩张静脉,使肺循环、左心室及支气管动脉压力降低而达到止血;云南白药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味有效止血药,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功效;垂体后叶素内 含加压素,直接兴奋平滑肌,使小动脉收缩,从而减少肺循环血量并使肺血管收缩而止血;普鲁卡因具有镇静、同时有兴奋迷走神经、 扩张外周血管、减少肺循环血量和降低肺循环压力作用而止血,55岁以上患者使用普鲁卡因亦能达到止血目的,从而避免了因使用垂体后叶素收缩动脉血管而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血;氨甲环酸、血凝酶(立芷血)为不同机制的止血药,二者合用可以达到加强止血的效果。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及咯血量综合运用不同的药物进行综合止血治疗,中、西医药物优势互补,达到协同作用。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2]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第1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7.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7-0079-02中西医结合用于脑梗塞患者治疗研究 张占军* *陕西省安塞县人民医院(717400) 2012年6月12日收稿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我院的80例脑梗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其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基本痊愈43例,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运用中借鉴。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梗塞;临床研究 脑梗塞俗称为中风或者是脑卒中,大多发生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对其治疗方法各种,我院就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10年5月-2012年1月的患者,共计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4.64岁;病情轻型39例,中型29例,重型12例;梗死部位:基底节梗死37例,丘脑部梗死16例,多发梗死12例,皮质梗死15例。所有脑梗塞诊断均参照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 79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4-12T15:49:36.7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孙大伟迟民叶兰顺龙 [导读]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 266731 脑梗塞是临床上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高。 孙大伟迟民叶兰顺龙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 266731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性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脑梗塞患者4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在在给予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随访平均时间为2个月,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67%,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医进行治疗,不良反应较小,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合理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梗塞;临床疗效 脑梗塞是临床上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脑梗塞的人数居各种死因之首[1]。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的血管狭窄或闭塞,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临床症状主要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认知功能存在障碍或者共济失调等。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脑血管疾病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综合治疗方法也被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2]。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性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脑梗塞患者40例临床资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脑梗塞患者4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在38-63岁,平均年龄为53.2岁,平均病程为5.3天,脑梗塞主要部位:皮质梗塞8例,基底节梗塞6例,丘脑部梗塞4例,多发性梗塞2例;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在19-62岁,平均年龄53.2岁,平均病程为5.5天,脑梗塞主要部位:皮质梗塞9例,基底节梗塞7例,丘脑部梗塞4例,多发性梗塞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梗塞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经中医辨证符合《中医辨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风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等。西医诊断标准:经头部CT检查证实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西药,主要是防止新的梗死再次形成,加强和建立侧支循环,修复病灶,根据病情情况给予吸氧、降血压以及针对性治疗并发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脉管通治疗,具体药物组成为:黄芪20g,川芎15g,丹参15g,地龙15g,当归10g,水蛭粉5g,绞股蓝15g,牛膝20g,赤芍10g。每日水煎服1剂,连续服用一个月。或是适当使用中成药物静滴15天,比如灯盏花素、血栓通、红花等。 1.3 疗效标准根据“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5%之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7% 以上。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视为有效,无变化、恶化定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67%,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具体情况见下表。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 20 7 8 5 82.67% 观察组 20 11 7 2 95.56% 3讨论 脑梗塞是各种原因致使脑部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造成脑组织局部不可逆的坏死,相应脑组织控制的脑功能和肢体功能丧失。脑梗塞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属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大多较为危急和凶险,致残率、死亡率较高。脑梗塞中医辨证归属中风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显现逐年上升趋势,导致发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原因除环境因素外,还有生活方面的因素[3]。由于脑梗塞起病前无明显征兆,而发病后常因不可逆脑组织损伤引起很多后遗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患病以后的生活。传统的西药治疗效果较单纯的中医治疗效果要好,但治疗成本较高,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超出了他们的经济能力,所以很多患者选择放弃单纯西医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综合应用能达到标本兼顾的治疗目的,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此外,还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阶段具有很好的作用,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 [2]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58. [3]李明梅,裘兰兰.脑血栓片中赤芍的质量监控[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372-2373. [4]杨慧玲,李军.蒲黄总黄酮对家兔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7):244-246.

脑梗塞常用中药方

脑梗塞常用中药方 常用中药单方许多临床及药理研究证明, 好的疗效,有着简便、价廉的特点。下面的单方是临床医生 常用的,供参考。1.涤栓散 用广地龙30g 、蜈蚣1条、白 芷9g ,共研细末制成散剂。每次服 6g ,日服3次,10日为 1 个疗程, 2 个疗程间停药 2 日,一般 1 ? 3 个疗程即见效, 治脑血栓形成。2.红龙汤 红花15?25g 、地龙25?40g 、葛 液(每10mL 含生药水蛭3g ), 口服,每次10mL ,每日3次, 30 日为 1 个疗程。治脑梗塞。 4.蜈蚣 蜈蚣 1 条、白花蛇 1 人参各50g ,粉碎后,每次服用 3g ,每日2次。益气化瘀, 每次12g ,姜片10片,每日1次,水煎服。用于治疗中风痰 盛。8.南星(汤泡)、甘草(炙)、防风 各90g ,每服12g , 姜 10 片,水煎。用于治疗中风瘫痪,口眼斜,口噤不语。 9.三生饮 生南星、生川乌、生附子、木香、生姜各 30g , 中药单方有很 根30?50g ,水煎服。治脑血栓。 3.水蛭口服液 水蛭口服 条、全蝎10g ,共为细末,每日1 剂,分 3 次口服。治中风。 5.豨莶草 豨莶草500g ,以米酒、 透晒 干,如法 9 次,粉碎,再用蜜 陈醋各 30g 层层喷洒,蒸 600g ,熬至滴下成珠,和 入药 末,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 20g ,分早晚服,以米汤 或稀饭送下。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6.三七、人参 三七、 治脑血栓及其后遗症。 7.南星、木香 南星、木香各等分,

加人参30g ,煎服。用于治疗中风昏愦,口眼斜,痰气上壅, 咽喉有声。 10.桃仁 烧酒浸泡 1 个月,捞出,晒干研细末, 和蜜为绿豆大小的丸剂,每次 50 丸,每日 3 次,饭后 2 小 时用酒服下,不能饮酒者,可用水服之,治疗半身不遂、半 身麻痹或神经痛。常用中药复方脑梗塞属祖国医学“中风” 范畴,而现在的中医学者则又根据现代的检测设备加以完 善,对其不同证型进行临床实验研究, 得出了许多有效方剂, 经笔者选录如下: 1 .丹芪汤组成 丹参 15?30g 黄芪 20? 40g 桃仁9?12g 红花6?9g 地龙9?15g 加减伴有畏 寒、项背疼痛、舌苔薄白、脉象浮者,加羌活以疏散外风; 伴有头晕热痛、目胀耳鸣、舌质微红、苔微黄、脉弦者,加 膝、黄芩、钩藤、石决明、夏枯草,以平肝潜阳; 活血通络。主治脑血栓形成。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治 疗 15?60 天。来源 杨昌祖 .湖北中医杂志, 1991, 137: 72. 水蛭、当归各 12g 丹参、地龙各 15g 川芎、 红花、赤芍各 10g 炙黄芪 50g 功能 破血逐瘀,补气通络。 主治脑血栓形成。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取汁分 2 次温服 来源 梁改凤,等.中医药研究,1997, (2): 323.补肾豁痰 汤组成 熟地、赤芍、巴戟天、竹茹、决明子各 15g 山茱 萸、地龙、法半夏、石菖蒲各 10g 黄芪 30g 加减 大便秘 结者加大黄、枳实、麻仁;夜寐不安者加五味子、夜交藤。 伴有失语者加石菖蒲、远志以祛痰开窍。功能 益气化瘀, 通栓汤组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生活能力、脑部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用药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能力以及脑部神经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与单纯的西医治疗相比,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脑部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标签:中西医结合;脑梗塞;疗效;安全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作息均有着明显的改善,而中老年人群中的脑梗塞患者发病率逐年提升,对于脑梗塞健康知识的普及也越来越广泛。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机体损害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是一种具有较高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的疾病[1]。对于脑梗塞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疗效欠佳,本文为了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均排除存在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并发症及接受过系统健康教育的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49~76岁;病程3~18年;学历分布:初中及以下42例,高中21例,专科及以上3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分布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每日静脉滴注吡拉西坦100 mL,胞二磷胆碱0.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推注甲钴胺1.0 mg。疗程为10天[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具体中药方剂为补阳还五汤加味。方剂的组成为当归、郁金、桃仁、赤芍各8 g,地龙9 g,石菖蒲、红花、川芎各10 g,丹参20 g,黄芪40 g[3]。另外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对方剂进行调整,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则加芦根10 g、石斛14 g。如果患者出现肢体痉挛加白芍25 g、伸筋草20 g。如果患者夜间睡眠不足,有失眠烦躁现象,加合欢花9 g、夜交藤20 g[4]。水煎至200 mL。2次/d。疗程为30天。

脑栓塞的护理措施

脑栓塞的护理措施 内容摘要:脑栓塞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均高,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病因之一。其治疗方法主要结合西医治疗,同时要给与及时的康复指导,才能对以后的肢体恢复情况有着不可密切的联系。关键词:脑栓塞、护理措施、康复措施、心理疗法 脑栓塞,中医学称之为“中风”“卒中”,起病年龄不一,因多数与风湿性心脏病有关,所以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冠心病引起者多为中老年。起病急骤是脑栓塞的主要特征,在数秒或很短的时间内症状达高峰,常见的症状为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偏神感觉障碍、失语等,如有意识障碍亦较轻且很快恢复。严重者可突然昏迷、全身抽搐,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发生脑疝而死亡。 一、脑栓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栓塞是各种栓子随血液循环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约占脑梗死的15%——20%。 根据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性三大类。 1、心源性 为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因,占脑梗死的60%——70%。栓子在心内膜和瓣膜产生,脱落入脑后致病。主要见于下列几种疾病:心房颤动(AF):是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原因,其中20%为瓣膜病性AF,70%为非瓣膜病性AF,10%无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是指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疾病引起的心瓣膜病变,可形成附壁血栓;心肌梗死:面积较大或合并慢性心功能衰竭时可形成附壁血栓;其他:心房粘液瘤、心内膜纤维变性、二尖瓣脱垂、先心病或瓣膜手术、心导管检查等也可形成附壁血栓。 2 非心源性

指源于心脏以外的栓子随血液流入脑内造成脑栓塞。常见原因有:主动脉弓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长骨骨折或手术后的脂肪栓子;静脉穿刺、人工气胸、气腹以及潜水员或高空飞行员所发生的减压病时的气体栓子;癌性栓子;其他如感染性脓栓、寄生虫虫卵栓子;医务栓子等均可引起脑栓塞。 3 来源不明性 有些脑栓塞虽经现代先进设备、方法进行仔细检查仍未能找到栓子的来源。 二、脑栓塞的病理生理及诊断要点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非常敏感,阻断血流30秒钟脑代谢即发生改变,一分钟后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脑动脉闭塞导致缺血超过5分钟可发生脑梗死。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坏死区由于完全性缺血导致脑细胞死亡,但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支循环,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液迅速恢复使脑代谢改善,损伤仍然是可逆的,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因此,保护这些可逆性损伤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骤然起病,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既往有栓子来源的基础疾病如有心脏病史等,诊断不难。若无相关病史,临床表现像脑栓塞者,应注意查找非心源性栓子的来源,以明确诊断。CT及磁共振检查可确定脑梗死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有无出血征象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超早期治疗是发病后尽早选用最佳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应根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等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整体化治疗采取针对性治疗的同时,进行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 三、医院护理

(完整版)脑梗死住院病历

住院72小时内病情告知书 尊敬的张希山患者/家属/亲友: 患者初步主要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2级(中危)高脂血症 患者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期间,我科医务人员将本着以人为本、治病救人的原则竭诚为患者服务。现特此向您告知以下情况: 1患者目前诊断为初步诊断,入院后我们将通过进一步详细检查来明确诊断。2患者住院期间王大林医师将为您的经治医师,如有与病情相关的问题,请及时与您的经治医师联系。 3患者病情特点及初步治疗意见如下: 1. 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余; 2. 主因“头晕伴短暂右侧肢体麻木3小时”入院; 3. 查体:T 36.6℃P72次/分R 18次/分BP 170/100mmHg 发育正常,神清,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平软,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活动正常,肌力肌张力正常,巴氏征(-) 4.辅助检查:血糖:6.31mmol/l、甘油三酯:3.0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3.31mmol/l 、血流变:全血高粘症。(2017-11-26) 3.诊疗计划:(1)Ⅱ级护理 (2)低盐低脂饮食 (3)予银杏达莫射液、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以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细胞及口服降压、调脂药物治疗。 (4)对症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特此告知 以上情况已知晓,请签名——————————;与患者关系————————— 经治医师签名:————————— 年——————月————日 ——————————

内科病程记录 姓名张希山性别男年龄75岁住院号20170414 首次病程记录 2017-11-26 9:30 AM 一、病例特点; 1、患者张希山,男性,75岁,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余。 2、患者于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晕,伴短暂右侧肢体麻木,症状持续3-4分钟, 缓解后一切活动如常。全身乏力,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胸闷、气短,无意识障碍。自服替米沙坦片(用量不详)未见明显好转,遂来院就诊。 3、查体:T 36.6℃P 72次/分R 18次/分BP 170/100mmHg 发育正常,神清,头颅无畸 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未见异常,巴氏征阴性,克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糖:6.18mmol/l、甘油三酯:2.68mmol/l 、低密度脂蛋白4.69mmol/l 、血流变:全血高粘症。(2017-11-08) 二、初步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2级(中危) 三、诊断依据:1. 头晕伴短暂右侧肢体麻木3小时。 2.结合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1、前庭神经炎:患者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无发烧及咳嗽,查体无阳性发现。不 支持此病诊断。 2、梅尼埃综合症:患者既往无耳鸣耳聋病史,查体无阳性表现。不支持此病诊断。 五、治疗计划:1、Ⅱ级护理 2、低盐低脂饮食 3、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 qd、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80mg qd、吡拉西坦注 射液1.0g qd,改善脑供血不足,营养脑细胞及口服降压、调脂药物治疗。 4、对症治疗 3、观察病情变化 医师签字:

脑梗塞病人健康宣教

脑梗塞病人健康指导 心理指导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循序渐进性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 给予饮食指导脑梗塞多发于5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因此,对患者饮食的指导十分重要。 (1)给患者宣教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少食动物脂肪、甜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清淡食物,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鱼虾类。(2)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喝茶。注意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水后再活动,以减少血液粘稠度,有利于血液循环。 (3)指导患者饮食应有规律,勿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告之患者应戒烟酒,以免引起血管改变,而致血压升高,不利疾病康复。 休息、活动指导 (1)指导患者在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为好,以保证脑血流供给、减轻脑组织缺血状况。改变体位动作要慢,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2)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帮助患者做患肢及关节的被动运动。 (3)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做主动锻炼。尽早下床活动,从起床、患肢平衡、站立、行走进行训练指导,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次数,最后帮助进行上下楼梯训练,让患肢得到运动,利于功能的恢复。 治疗用药指导 (1)根据患者需要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剂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心中有数,主动配合治疗。(2)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用药过程中,告诉患者有少数人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若出现发热、皮疹等,我们会及时处理。 (3)使用胞二磷胆碱可促进脑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皮疹、血压下降的副作用,如出现不适,需及时告之。 (4)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可致胃肠道反应或溃疡,应告诉患者饭后服用。在用药的过程中,若有皮肤瘀斑、鼻衄、牙龈出血、或胃出血,请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护人员,以便调整用药。 (5)用降压药或降糖药时,应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不宜自作主张,以免影响疗效。 出院指导 (1)指导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适当运动与体育锻炼,选择自己感兴趣且体力所能的活动,如:散步、跳舞、太极拳等,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和紧张焦虑。 (3)合理安排膳食,控制脂肪摄入,选择清淡、含粗纤维多的食物,控制好体重。 (4)康复锻炼: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是一个长时间坚持锻炼的过程,应尽可能的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动作训练。如:握球、编制毛线、拣豆子、拨算珠、写字、户外活动等,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语言功能训练:应指导患者持之以恒地做舌运动,学习发音,使用图片、字卡等多种方法,加强患者语言功能的训练,促进语言恢复。 (5)给患者讲清楚:定期到医院复查血糖、血脂和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坚持正确服药以防脑梗塞再发。 (6)指导患者注意及早发现脑缺血先兆,如出现:手指麻木无力、短暂失明或短暂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现象,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早给予处理。

(完整版)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中风病 中医概念: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西医概念:脑动脉栓塞后,由其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水肿和坏死。如缺血梗塞区中伴有点状出血时,称为出血性或红色梗塞,否则称为缺血或白色梗塞。 中医病因病机 1.积损正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本病。 2.劳倦内伤烦劳过度,伤耗阴精,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使阳气鸱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3.脾失健运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 4.情志过极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西医发病机制

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 (一)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二)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三)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四)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中医临床表现 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证候特征。其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次症见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 1.神昏初起即可见。轻者神思恍惚,迷蒙,嗜睡。重者昏迷或昏愦。有的病人起病时神清,数日后渐见神昏,多数神昏病人常伴有谵妄、躁扰不宁等症状。 2.半身不遂轻者仅见偏身肢体力弱或活动不利,重者则完全瘫痪。 3.口舌歪斜·多与半身不遂共见,伸舌时多歪向瘫痪侧肢体,常伴流涎。 4.言语謇涩或不语轻者,仅见言语迟缓不利,吐字不清,患者自觉舌体发僵;重者不语。部分患者在病发之前,常伴有一时性的言语不利,旋即恢复正常。 西医临床表现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 颜刚 湖北省大悟县中医院湖北孝感432800 摘要:对脑梗塞的病人要采取中西医结合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一旦发生要以西药抢救为先,以中医辨证施治巩固提高疗效,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结合针炙治疗和康复训练,双管齐下,不失时机,治疗越及时疗效越快,后遗症越少。中风病人在体质、发病类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的很多差异,故中医临床治疗仍须遵循辩证用药的原则。脑梗塞患者在辩证治疗上,多分为风阳上扰、气虚血瘀、风痰阻络等证型。 关键词: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 1、诊断 脑梗塞中医亦称之为“卒中”多属中经络证,临床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以歪僻不遂为主证,一般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多数有头痛,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有局灶征和体征,或脑膜刺激征,多数病例发病24小时后CT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1] 2、病因病机 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其发病机理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瘀(血瘀)六端,其中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 脑梗塞属于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疾病,使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鉴别诊断

3.1中医鉴别诊断 痫证:虽有卒然昏仆见症,但痫病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醒后如常人,无后遗症,青少年多见,多数有癫痫病史。 厥证:表现昏倒后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短时可苏醒,无后遗症。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病发可伴神昏,但多出现在抽搐之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状。 口癖: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多伴有耳根痛,可有流涎,语言不利,但无意识障碍。 3.2西医鉴别诊断 脑出血: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CT检查示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可以确诊。 4、治疗 对脑梗塞的病人要采取中西医结合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一旦发生要以西药抢救为先,以中医辩证施治巩固提高疗效,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结合针炙治疗和康复训练,双管齐下,不失时机,治疗越及时疗效越快,后遗症越少。 4.1西医治疗 4.1.1急性期治疗原则(1)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民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3)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等;(4)整体化治疗:采取对症支持疗法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4.1.2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①脑梗后血压升高通常不需紧急处理。脑梗塞急性期,只有在收缩压大于220mmHg、舒张压大于120 mmHg或平均动脉压大于130mmHg时可用降压药,如卡托普利6.25~12.5mg含服,切忌过度将压使脑灌注压降低,导致脑缺血加剧;②意识障碍和呼吸道感染者宜选用适当抗生素控制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转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来源: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 作者:焦河玲| 字数:2155字| 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5、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1)语言不利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 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2)肢体功能障碍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3)口角歪斜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脑梗塞的预防控制高血压:当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5mmHg时,中风的相对危险性为4。药物的选择遵循因人而易的个体化原则。防治心脏病:主要药物是阿司匹林和华法令。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非心源性栓子引起的脑梗塞,华法令多用于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房纤颤者。华法令每天维持量为2~4mg,应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开始10天内每天检测1次,以后每周检测3次,凝血酶原稳定于治疗所需指标后,每7~10天测定1次。还要积极治疗糖尿病;防止高血脂症。要有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锻炼,保持良好心态,慎用避孕药物,少吸烟或不吸烟、不酗酒。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维持原来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解毒化瘀颗粒;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总结,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梗塞;解毒化瘀颗粒;临床观察 脑梗塞属于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急骤,变化迅速,是目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虽有多种药物可以治疗,但致残率仍然很高。自办2004年5月---2006年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1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收集128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患者诊治顺序的奇偶数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46~70岁,平均66岁;病程最短6小时,最长1周;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轻度24例,中度33例,重度9例。对照组62例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45~72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5小时,最长1周;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轻度21例,中度32例,重度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脑梗塞病例

入院记录 姓名XXX 部别或单位XXXX 性别男职业退休工人 年龄76岁入院时间2013-01-04 12:50 婚否已婚病史采取时间2013-01-04 01:00 民族汉族病史记录时间2013-01-04 01:10 籍贯XXX 临时地址无 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患者及家属可靠永久地址XXX 主诉: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4+小时 现病史: 缘于4+小时前患者在家无明显原因及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肢体活 动障碍,稍感头昏不适,未跌倒,伴失语,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无畏寒、发热、 恶心、呕吐、胸痛、腹泻等症,遂由家属送往璧山县人民医院就诊,做头颅CT示: 脑萎缩。因照顾不便,未进一步治疗,后患者家属将其送来我院诊治,经门诊诊断 为“脑梗塞”收入院治疗。患者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稍差,大小便可。体重 无变化。 过去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及 食物过敏、中毒史,无毒物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在上海工作至退休,后回老家养老,无疫区、疫水接触史, 务农,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已婚,育2子1女,爱人及子女体健。 家庭史:家族中无其她疾病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4℃呼吸:20次/分脉博:98次/分血压:161/98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正立体型,急性面容,抬入病房,意识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无水肿,无黄染、出血点及色素沉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正常, 毛发分布均匀,眼裂正常大小,两侧对称,眼睑右侧下垂,无水肿,眼球活动自如, 角膜透明,有少许白斑,巩膜无黄染,瞳孔两侧对称,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

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

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液进入脑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 死及脑功能障碍。约占脑卒中的15%~20%。由于异常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 进入脑动脉成供应脑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塞而产生脑梗死,称为脑栓塞,亦属于缺血性 卒中。脑栓塞约占卒中发病率的15%~20%。从近代有关脑栓塞的概念来看这显然是远远低 于实际发生的情况。只要产生栓子的病原不消除,脑栓塞就有反复发病的可能。2/3的复发 均发生在第一次发病后的一年之内。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脑血栓形成患者83例,以上患者诊断均 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0例,女33例,年龄53~80岁,平均(65.3±12.5)岁。 1.2 临床表现脑栓塞的起病年龄不一。因多数与心脏病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有关,所以发 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起病极急骤,大多数并无任何前驱症状。起病后常于数秒钟或很短时 向内症状发展到高峰。个别患者可在数天内呈阶梯式进行性恶化,系由反复栓塞所致。脑栓 塞可仅发生在单一动脉,也可广泛多发,因而临床表现不一。除颈内动脉栓塞外患者一般并 不昏迷。一部分患者可在起病时有短暂的意识模糊、头痛或抽搐。神经系统局灶症状突然发生,并限于一个动脉支的分布区。因栓塞约4/5发生在脑底动脉环前半部的分布区,因而临 床表现是面瘫、上肢单瘫、偏瘫、失语、局灶性抽搐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系统病变的表现。偏瘫也以面和上肢为重,下肢相对较轻。感觉和视觉可能有轻度影响。但一般不明显。 抽搐大多数为局限性,如为全身性大发作,则提示栓塞范围广泛,病情较重。1/5的栓塞发 生在脑底动脉环的后半部的分布区,可出现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等椎-基底动 脉系统病变的表现。 2药物治疗 普鲁卡因注射皮丘,然后以20号针头垂直穿入,待针尖触及第7颈椎横突时,再将针头后 退约0.5cm,然后向内向下再进1cm左右,以盐水或普鲁卡因滴入针头中,观察有无损伤胸膜,在证明无损伤后即可注入0.5%~1.0%普鲁卡因10ml注射后即可出现注射侧的眼裂缩小,瞳孔缩小,眼球稍有内陷,同侧上肢及结合膜稍有充血(Homer征)。 3体会 可通过询问有关心脏病、骨折、气胸等栓子发源的病史而考虑脑部症状系由栓塞引起。患有 静脉血栓性脉管炎或肺栓塞而突然发生偏瘫者需考虑脑反常栓塞的可能。心肌梗死发生脑栓 塞的情况大多数在急性期,但有约1/4的患者在心肌梗死痊愈期发生脑栓塞。约1/5的亚急 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以脑栓塞为该病的首先表现。老年人常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而使脑栓塞 的诊断增加了困难。其他脏器包括肾、脾、肠、肢体、视网膜等栓塞的存在有助于脑栓塞的 诊断。心电图的异常有诊断参考意义。脑脊液检查一般无色透明,并无异常,但脑脊液镜检 有红细胞者远较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来得多见。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伴发脑栓塞和发生感染 性动脉瘤破裂时,可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内出血。脑成像检查对明确脑栓塞性梗死的 部位、范围、数目和是否伴有出血有决定性意义。 脑栓塞根据栓子来源不同,可分为①心源性:是本病最常见的原因。心房颤动是心源性脑 栓塞最主要的原因,其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占70%。心房颤动时左心房机械收缩降低,血流 缓慢淤滞,易形成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导致脑栓塞。风湿性心瓣膜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房黏液瘤、二尖瓣脱垂、先心病、心脏导管检查、心脏手术后等也均可形 成附壁血栓。②非心源性:如主动脉弓及其他大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也是脑栓塞的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常规培训资料

脑梗塞的护理常规 1.执行神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休息指导:a。急性期绝对卧床,去枕 平卧,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b。意识不清,躁动者注意加强防护措施c。注意保持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d。病情稳定后及早电针治疗,瘫痪肢体给予按摩,做被动运动每日两次。4 、 饮食指导:a。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 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肉,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吃瘦肉,鱼虾, 豆制品,新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食用植物油。b控制总热量,防止体重超标,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c适当饮茶d戒烟酒e吞咽困难者应于坐位或高侧卧位喂食为宜,应缓慢喂入,起病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反呛明显,吞咽困难

者应予鼻饲流质,防止误吸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f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病人吞咽,偏瘫病人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质或糊状物为宜g昏迷者48小时后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昏迷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糖尿病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 5.密切观察意识及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现意识不清,肢体瘫痪加重,呼吸循环障碍等体征应立即告知医生 6、用药护理a。低右:观察用药过程中有无过敏反应,如发现有发热,荨麻疹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速度控制在40 滴/分b 东菱克栓酶,降纤酶等药物:溶栓治疗前检查病人凝血机制,使用过程中定期复查血象,发现皮疹,皮肤瘀斑等立即报告医生c阿司匹林: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宜在饭后服药或与碳酸钙等制酸剂同时服 用,如出现皮肤瘀斑,鼻衄及牙龈出血等,应及时告诉医生d老年高血压者服

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

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对患者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加强脑血管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发生与发展。本文以脑梗塞为例,概括介绍一下其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脑梗塞患者往往突然发病,症状较重,并常因运动、感觉、反射等功能减退或消失,发生一侧或全身性抽搐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可以指导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1 心理健康指导 患者常因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而忧郁、烦恼,心理负担过重。护理人员应多加关心体贴病人,主动介绍住院环境,使其尽快适应。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措施、理想的预后等情况,取得他们的信任。使其减轻或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鼓足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2 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饮食要有节制,不宜过饱。选用低盐、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的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平均每日不超过6g;少食动物脂肪、奶油、蛋黄、动物内脏等食物,防止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增加膳食中优质蛋白质尤其是鱼类蛋白和大豆蛋白的摄入量,可多食鱼虾、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饮茶以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忌食辛辣,戒烟酒,均有利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吞咽困难者应取坐位或头高健侧卧位,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进食缓慢,防止呛咳;有意识障碍或不能进食者,应尽早给予鼻饲饮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3 生活指导 3.1 加强皮肤护理脑梗塞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肢体瘫痪而长期卧床,加强皮肤护理尤为重要。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有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必要时可用约束带加以保护。每2h定时翻身一次,并对受压部位做轻度按摩,涂抹爽身粉。床褥要保持平整、干燥、无渣屑。搬动病人时,应将病人抬离床面,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肤。3.2 排便的护理指导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便秘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心脑负担。 3.3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病人卧床休息期,为预防肢体肿胀,患肢可垫高,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为防止足下垂,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发病2周后,病情好转,即可做肢体功能锻炼,给予瘫痪肢体被动运动及按摩。开始可每日2次,每次15~20min。以后逐渐增加运动次数及时间,待功能有所恢复,再进行肢体的主动运动、床上活动、床下活动等,循序渐进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失语者应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使其逐步恢复语言功能。 4 出院指导 4.1 出院后应注意居室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肢体及语言的康复锻炼。 4.2 严格按照出院后医嘱用药如预防复发可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平日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忌辛辣、戒烟酒等。定期来院进行复查,复查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4.3 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如发现眩晕、步态不稳、血压升高、肢体麻木无力、言语模糊或失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康复指导: 脑梗塞锻炼:脑梗塞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约有6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