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教学内容

地方病教学内容
地方病教学内容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方病,以及地方病的种类。

2、让学生能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的种类。

2、难点:如何判定地方病。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引言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地方病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2)什么是地方病?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和。

(3)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

A、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B、迁入该地区的人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病同当地居民。

C、当地易感动物发病同当地居民。

(4)分类

自然环境: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砷中毒

自然疫源:鼠疫、布鲁氏菌病

(5)传播途径:触摸、呼吸道、消化道

(6)传播源:牲畜(猪、狗、猫、牛、马、羊、鹿、家兔、骆驼等)(7)症状:发热;多汗;骨痛、关节肿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8)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源;

(9)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休息;营养。

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六、布置课后作业

回家后积极向家长宣传自己所学知识,引起共同重视,及早做好防范。

地方病防治教案

授课内容:环境与健康

一、地方病的概况:

1.含义: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

2.分类:

(1)地球生物性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

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影响,形成某些地区的特异地质、水文、地理、气象条件改变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和数量,以致该地区人与生物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性疾病。是一类传染性地方病。

(2)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是指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分布

不均匀性,某些地区某种元素过高或过低,打破了人与环境中的物质平衡,引起的化学元素性疾病。

3.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的含义:

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

(二)流行病学特征:

地理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内陆>沿海;乡村>城市;农业区>牧区人群分布:青春期发病率高女性>男性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

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五)克汀病临床表现:

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2.亚克汀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

(六)防治措施:

1.缺碘

补碘: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

2.非缺碘: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二、地方性氟病

(一)地方性氟病含义:

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1)饮水型病区:平原>丘陵>山区、多发干旱和干旱的盐渍地区、温泉地区、富氟矿区等。

(2)燃煤型病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饮茶型病区:西藏、内蒙、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

2.人群分布:好发青壮年;女性>男性

三、氟骨症的临床表现:

1.氟斑牙的临床表现:白垩型、着色型、缺损型

2.氟骨症的表现:关节固定“三不见”

四、地方性氟病注意:

1.氟斑牙:乳牙发生机会少,恒牙形成期发生。

2.生在高氟区,长在高氟区,氟斑牙和氟骨症均可发生。

3.成年后迁入氟区,仅出现氟骨症。

4.氟中毒有“欺辱外人”的现象。

5.同一病人既有骨质疏松,又有骨质硬化。

五、防治措施:

(一)预防:

1.饮水型:更换水源、饮水除氟。

2.煤烟型:更换燃料、改造炉灶、加强排烟,避免食物污染。

3.饮茶型:研制低氟茶,用低氟茶代替砖茶。

(二)治疗:

1.钙剂及维生素D、C

2.氢氧化铝凝胶

3.牙齿脱色

【小结】

1.地方病的概念(重点)

2.IDD、氟中毒的病因及防治措施(重点)

【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

1.环境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2.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有哪些?

环境卫生的防护措施

一、基本措施

二、生活饮用水的定义

人类饮水+日常生活用水(包括个人卫生用水),但不包括其他用水。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

1.流行病学安全

2.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

3.感官性状良好

4.水量充足,使用方便

四、饮水净化

1.混凝沉淀

2.过滤

五、饮水消毒

1.物理消毒

2.化学消毒

【小结】

1.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重点)

2.饮水净化及消毒(了解)

【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