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大黄
大黄

大黄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个大色黄而得名,陶弘景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但取其骏快也。”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Baill.)的根及根茎。

一、别名:将军(《名医别录》)、黄良(《吴普本草》)、破门、无声虎、火参、肤如、牛舌

大黄(《本草纲目》)、吐蕃大黄(《本草图经》)、川军、马蹄黄、锦纹大黄(《千金方》)、蜀大黄(《药性论》)、锦庄黄(《和汗药考》)

二、性味归经:苦、寒。大肠、肝、脾经。

三、主产区:传统认为以四川北部和甘肃所产大黄最为地道。掌叶大黄与唐古特大黄主产

于青海、甘肃、四川西北部(甘孜、阿坝)、西藏东部(昌都)等地,云南西北部也有分布。掌叶大黄主要为栽培,产量最大。唐古特大黄为野生或栽培。药用大黄主产于西藏东南部、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河南西部、陕西等地,栽培或野生。产量较少,其质量不及北大黄。

四、采收加工:大黄移栽后,一般于第三、第四年7月种子成熟后采挖,先把地上部分割

去,挖开四周泥土,把根从根茎上割下,分别加工。北大黄挖起后不用水洗,将外皮刮去,大的开成对半,小团型的修成蛋形。可自然阴干或用火熏干。南大黄先洗净根茎泥沙,晒干,刮去粗皮,横切成7~10cm厚的大块然后炕干或晒干,由于根茎中心干后收缩陷成马蹄形,故称“马蹄大黄”。粗根刮皮后,切成10~13cm长的小段,晒或炕干即成。

五、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实积便秘,热结胸痞;湿热

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淤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六、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黄

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

七、样图:

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

大黄种子育苗技术

大黄种子育苗技术 大黄一般指的是药用植物的马蹄大黄,是国产大黄,但是欧洲的一般是食用大黄。药用大黄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泻火祛瘀的作用。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地区。大黄可以利用种子人工繁殖以后种植栽培。但是需要提供一定的条件,进行栽培管理。那么现在一起来看一下。 1、生长条件 野生在海拔两千米左右的山区,人工栽植必须要在一千四百多高的海拔上进行。不能连作,喜欢冷凉,比较能耐寒,不能耐旱,不能接受高温,高温不能超过30度,但是低温零下10度以上可以存活。需要深层次的土壤,最好是富含有机质,排水也很好的沙壤土。特别注意不能在黏重、酸性土、容易积水的地播种。

2、种子采集 种子会在7月成熟,这时候可以割茎收种,但是一般是看种子变成黑色时候割收。在家里阴干以后之后就可以脱粒,筛选种子,去除杂质,去掉不饱满,残缺种子。采摘种子的植株一定是栽种三年的纯正品种,要延续品种纯正,不然品质降低。

3、播种育苗 种植时候,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之后移栽。秋季比较适合种植,育苗移栽。建设苗床,宽1.5米,长不限制,把种子均匀撒播在畦面,盖上薄土,大约一到两厘米。之后覆盖一些草保湿。大80%的发芽就可以拿掉稻草。齐苗时候要除草、浇水、间苗。

4、出苗管理 苗期施有机肥三次左右,进入冬季没有发芽的,等到第二年春天发芽再拿掉覆盖草。春播,在第二年春天移栽,秋播在第二年秋天移栽。移栽时,修剪根系。挖穴深30厘米栽植,行距是0.7米,株距是0.5米。覆土不要太深。但秋季移栽覆土可以深一点,避免冬季冻害。 大黄的种子育苗就是以上内容,可以参考了解一下,也可以多总结经验,或者像有经验的人咨询。

大黄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黄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一、项目简介 (3) 二、项目业主 (7) 三、编制依据 (7) 四、编制单位 (7) 第二章项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7) 一、项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7) 二、中药材资源 (10) 三、大黄生产开发情况 (11)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必要性 (13) 一、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4)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第四章主要建设内容及指标 (20) 第五章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26) 第六章效益评价 (29) 一、财务评价 (29) 二、经济评价结论 (34) 三、社会效益评价 (34)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6)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37) 附表 (38) 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大黄种植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及内容 2.1某某省某某县 2.2建设内容: 2.2.1组培室彩钢板房1200平方米; 2.2.2净化室及净化系统400平方米; 2.2.3控温控湿系统; 2.2.4给排水系统和300kv双回路供电系统; 2.2.5组织培养设施设备; 2.2.6建成10000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 2.2.7建设10000亩大黄GAP种植示范基地。 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期:五年 5、项目的技术创新: 工厂化大黄组培苗是发展大黄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技术措施。

中药大黄的研究进展

中药大黄的研究进展 鲍恩泉 (安徽省巢湖市药品检验所,巢湖 238000) 摘要 介绍近年来对大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我国传统中药,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及云南等省。大黄属植物约60多种,以泻下、健胃而著称于世。随着大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发现大黄还具有抗肿瘤、保肝利胆、改善肾功能、活血止血、降血脂等多方面的作用。笔者综述其近年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 1.1 非蒽醌类成分 河套大黄系蓼科大黄属波叶组hotanoense C.Y.Cheng et CT K ao的干燥根与根茎。其中含有8种非蒽醌类成分[1],分别为β2谷甾醇(β2sitosterol,Ⅰ)、土大黄苷元(rhapontigenin,Ⅱ)、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Ⅲ)、32 (3′,5′2二羟基-反式-肉桂酰基)252羟基2Δ52α2吡喃酮[32 (3′,5′2dihydroxyl2trans2cinnamoyl)252hydroxyl2Δ52α2pyranone,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piceatannol23′2O2β2D2glucopy2 ranoside,Ⅵ),土大黄苷(rhaponticin,Ⅶ),和蔗糖(sucrose,Ⅷ)。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窄叶大黄Rheum sublanceolatum C.Y.Cheng et K ao非蒽醌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6个非蒽醌类化合物[2],正二十八烷酸、β2谷甾醇、β2谷甾醇葡萄糖苷、22甲基252羧甲基272羟基色酮、piceatannol和1种萘苷62hydroxymusizin282O2β2D2glucopyranoside。 1.2 蒽醌类成分 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得到6个蒽醌类化合物[3],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2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emodin2 82O2β2D2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2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aloe2emodin282O2β2D2glucopyranoside,Ⅴ)和ω2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从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的根及根茎中,分得10个非蒽醌类成分[4],经光谱学鉴定了其中8个,它们依次为rheosmine(R),胡萝卜苷(E1),d2儿茶素(E2), 62cinnamoylisolindleyin(E5),白藜芦醇24′2O2β2D2(6″2O2没食子酰)葡萄糖(E7),没食子酸(E9),(-)表儿茶素232O2没食子酸酯(E10)和D2山梨醇(S2)。 1.3 芪类成分 有报道,从蓼科大黄属波叶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华北大黄的干燥根与根茎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芪类化合物[5],分别为去氧土大黄苷元(des2 oxyrhapontigenin,Ⅰ)、土大黄苷元(rhapontigenin,Ⅱ)、piceatannol(Ⅲ)、去氧土大黄苷(desoxyrhaponticin,Ⅳ)、土大黄苷(rhaponticin,Ⅴ)和piceatannol23′2O2β2D2glucopyranoside (Ⅵ)。 1.4 鞣质 大黄生药中鞣质含量很高,主要是水解型和缩合型两类鞣质[6]。而没食子酸(gallic acid)和d2儿茶素(d2cate2 chin)则是这两类鞣质的单体。 1.5 大黄种类繁多 杨秀伟等[7]从秦岭大黄Rheum qinlin2 gense Y.K.Y ang,D.K.Zhang et J K Wu根茎的乙醇溶性部分分离出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芦荟大黄素(aloe2emodin,Ⅲ)、大黄素(emodin,Ⅳ)、大黄酚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 2002;11(10):17 17 张 伦.罕见药治疗药物的开发大有潜力.中国药业,2002;11 (8):18~9 18 倪荷芳,钱 丽,徐国琪et al.中药新药开发利用的研究途径与发展方向.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1):52~3 19 左言实.新世纪开发中医新药研究展望.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6):331~5 20 冯正中,李 莉.“疑罕误”三大类病症研究的思考与启示.医学与哲学,1999;20(11):31~3 21 参考消息“科学技术”版(第七版),2002;12:10 22 郑友顺主编.中药研究与应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9:6 23 岳凤先,汪 芳.西药中药化———新药研制的重要领域.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新思路,1999;1(4):24~8 24 Carson RR.The Orphan Drug Act:provisions and success.Durg Inf J,2000;34(3):829~36 25 Scott DL,Mbbs SA,Etsuko Usui.Orphan drug programs/polices in Australia,Japan,and Canada.Drug Inf J,2001;35(1):1~16 26 Famsworth NR,Morris RW,A m J Pharm,1976;148:46~52 27 K inghorm AD,Balandrin MF,eds;ACS Symposium Series53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Washington,DC,1993:48~55 28 Cane DE,Walsh CT,Khosla C.Harnessing the biosynhthetic code: combination,permutations,and mutations,Science,1998;282:63~8 29 Shen YM,Y oon P,Yu TW et al.Ectopic expression of the mini2 mal whit polyketide synthase generates a library of aromatic polyke2 tides of diverse sizes and shapes,Proc N atl Acad Sci USA,1999; 96:3622~7 30 Borchardt J https://www.360docs.net/doc/523115279.html,binatorial biosynthesis panning for pharmaceutical gold.Modern Drug Discovery,1999;2(4):22~9 31 Finkel E,Potential Target Found for Antimetastasis Drug.Science, 1999;285:33~4 32 钱 炯.中药对非典既能防又能治.服务导报,2003;4(25):第3版 ? 8 1 3 ?安 徽 医 药 A nhui Medical and Pharm aceutical Journal 2003Aug;7(4)

大黄成分分析

一、 大黄的化学成分 1. 蒽类蒽醌类 1.1 含总蒽醌1.14%~5.19%,分为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两类。 游离型:包括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结合型:有大黄酸-8-О-β-葡萄糖苷(rhein-8-О-β-glucoside)、大黄酸苷A(rheinoside A)、大黄酸苷B(rheinoside B)、大黄酸苷C (rheinoside C)、大黄酸苷D(rheinoside D)、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cion 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酚葡萄糖苷(chrysophanol monoglucoside)等 1.2 双蒽酮类 游离型:有大黄二蒽酮A、B、C(rheidiin A,B,C)和掌叶二蒽酮A、B、C(palmidin A,B,C)。 结合型:有番泻苷(sennoside)A、B、C、D、E、F等,系大黄主要泻下成分。 2苯丁酮苷类 有莲花掌苷(lindleyin)、异莲花掌苷(isolindleyin)、苯丁酮葡萄糖苷(phenylbutanone glusoside)。 二苯乙烯苷类3.

有3,4,3′,5′-四羟基茋-3-葡萄糖苷(3,4,3′,5′ -tetra-hydroxystilbene-3-glucoside)、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4,3′,5′-trihydroxystilbene-4-glucoside)、4,3′,5′-三羟基茋-4(6″-没食子酰)-葡萄糖苷[4,3′,5′-trihydroxy-stilbene-4′(6″-galloyl)-glucoside]等。药用大黄仅含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 4其他 尚含鞣质5%~10%,包括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及大黄四聚素(tetrarin),此外,还有挥发油、脂肪酸、植物固醇等。 五、大黄的活性成分 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游离及结合的蒽醌衍生物。1

大黄种植技术

大黄种植技术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别名北大黄,以根茎及根部入药,有泻水通便、破积去瘀功能,主治实热便秘、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烫伤等症。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别名北大黄,以根茎及根部入药,有泻水通便、破积去瘀功能,主治实热便秘、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烫伤等症。种植大黄宜选择高寒山地、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可与马铃薯、蔬菜等轮作,种子以当年或次年的好,超过3年的发芽率下降。大黄在春秋季均可种植,一般采取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播前亩施3000-4000公斤厩肥,深耕30-40厘米,整成宽1.3-1.5米土畦。 直播按行株距55×55厘米开穴,穴深3-4厘米,每穴播种子8-10粒,覆土2-3厘米,亩用种1.5-2公斤。育苗移栽按行距9-10厘米开沟均匀播种,覆土2-3厘米,亩用种5公斤,播种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清除杂草。当苗高9-10厘米时即可在阴雨天移栽,按行株距55×55厘米挖穴,穴深5-6厘米,将苗立放穴内,用细土培实。 大黄出苗后于4-5月可结合培土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7-8月进行第二次。到第二年5月份要及时摘去从根茎部抽出的花茎,用土盖住根头部分并踩实以防切口进水腐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黄喜肥,种植后每年应追肥2-3次。第一年6月末亩施厩肥2000公斤,第二次于8月末亩施15公斤磷、钾肥或适量草木灰。次年施2次肥,亩施过磷酸钙5公斤、硫酸铵10公斤,由根侧开沟施入。大黄病害主

要为轮纹病、炭疽病、霜霉病、根腐病,主要防治方法是冬季清除枯叶烧毁,依次喷1:2:300波尔多液、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托布津800倍液浇灌病根。大黄虫害主要为斜纹夜蛾,可用90%敌百虫原药稀释800倍液或速灭杀丁乳油稀释1000-1200倍液喷雾。 大黄在栽后2?3年即可收获。在9-10月地上部分枯萎时,挖出根茎及根,除净泥土、茎叶及小根,切段成小片用绳串起悬挂房檐下阴干或用文火烘干,以质坚、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一般亩产鲜根1000-2000公斤。

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类――大黄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类――大黄的鉴别 性状鉴别 ①呈卵圆形、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长3~17cm,直径3~10cm. ②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 ③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④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①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②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韧皮部中有粘液腔。 ③形成层环明显。 ④木质部导管稀疏,非木化。 ⑤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钙簇晶。 粉末:掌叶大黄粉末淡黄棕色。 ①草酸钙簇晶大而多,直径21μm~125μm,棱角大多短钝。 ②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长圆形,复粒由2~5(~7)分粒组成。 ③导管多为网纹,并有具缘纹孔及细小螺纹导管,直径11μm~140μm,非木化。 【成分与理化】 【成分】 含蒽醌衍生物,有游离状态的和结合状态的。游离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为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苷或双蒽酮苷,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其中以双蒽酮苷作用。双蒽酮苷为番泻苷A、B、C、D、E、F等。 鞣质类物质约4.32%~10.59%,为收敛成分,其中有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 近据报道,大黄尚含四种大黄苷(rheinosideA、B、C、D),亦为泻下成分。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考试,

大黄成分分析

一、大黄的化学成分 1. 蒽类 1.1 蒽醌类 含总蒽醌1.14%~5.19%,分为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两类。 游离型:包括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结合型:有大黄酸-8-О-β-葡萄糖苷(rhein-8-О-β-glucoside)、大黄酸苷A(rheinoside A)、大黄酸苷B(rheinoside B)、大黄酸苷C(rheinoside C)、大黄酸苷D(rheinoside D)、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cion 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酚葡萄糖苷(chrysophanol monoglucoside)等 1.2 双蒽酮类 游离型:有大黄二蒽酮A、B、C(rheidiin A,B,C)和掌叶二蒽酮A、B、C(palmidin A,B,C)。 结合型:有番泻苷(sennoside)A、B、C、D、E、F等,系大黄主要泻下成分。 2苯丁酮苷类 有莲花掌苷(lindleyin)、异莲花掌苷(isolindleyin)、苯丁酮葡萄糖苷(phenylbutanone glusoside)。 3二苯乙烯苷类

有3,4,3′,5′-四羟基茋-3-葡萄糖苷(3,4,3′,5′-tetra-hydroxystilbene-3-glucoside)、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4,3′,5′-trihydroxystilbene-4-glucoside)、4,3′,5′-三羟基茋-4(6″-没食子酰)-葡萄糖苷[4,3′,5′-trihydroxy-stilbene-4′(6″-galloyl)-glucoside]等。药用大黄仅含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 4其他 尚含鞣质5%~10%,包括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及大黄四聚素(tetrarin),此外,还有挥发油、脂肪酸、植物固醇等。 二、大黄的活性成分 1 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游离及结合的蒽醌衍生物。

大黄的药理作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或唐特大黄的根及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的功效。大黄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以两种形式存在,部分游离,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蒽苷。游离的苷元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存在。结合状态的蒽苷是泻下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酮苷。双蒽酮苷中的番泻苷是致泻的主要成份。 1 大黄的药理作用 1.1 泻下作用 大黄的泻下作用,古人早已肯定,如《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记载为:“药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大黄经吸收后,结合状态的葸苷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接到达大肠,在肠内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成蒽酮或蒽酚,刺激肠黏膜,并抑制钠离子从肠腔转运至细胞,使大肠内水份增加,肠蠕动亢进而致泻,部分蒽苷由小肠吸收,在体内还原成蒽酮(酚),再经大肠或胆囊,分泌入肠腔,并发挥作用。大黄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能使中、远段结肠的张力增加、蠕动加快,并对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无影响。但大黄生用导泻,久煎则止泻,主要由于蒽苷久煎可水解为致泻作用很弱的苷元,又因大黄含鞣质较高,故致泻后常可产生继发性便秘。 1.2 抗感染作用 大黄抗感染作用确切,常用于火热上炎、热邪壅盛所致头痛、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丹毒、热毒痤疮、乳痈、肠痈以及赤白下痢等一切实热火证。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机理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程,并能抑制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1.3 利胆作用 大黄利胆退黄,清化湿热多与茵陈、栀子同用治疗湿热黄胆。大黄还能加强胆囊收缩,使奥荻矢括约肌松弛,从而使胆汁排出增加。 1.4 止血作用 大黄能泻火凉血,引血下行,常用于火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证。大黄能缩短凝血的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动增强;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但对正常人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2 大黄的临床应用 大黄常用于胃肠实热所致急慢性或习惯性便秘、热积便秘兼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者,常配芒硝、厚朴等如大承气汤;兼津液虚亏,配玄参、麦冬,如增液承气汤;改善肌体状态,致使热解,如为下痢赤白,常配以芍药、黄连,如芍药汤;若为寒积便秘常配伍附子、干姜。 大黄治疗实火上炎所致的吐血、衄血以及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证,常配以黄连、黄芩如泻心汤。目前用大黄或复方大黄治还应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出血的治疗,机理主要是:其能抑制上消化道的运动,缩短凝血时间,并能促进细胞外液向血管内转移使血液稀释等。

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

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研究 摘要:中药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会不断发展和扬弃。从《内经》到《神农本草》,到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中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由全人类共享。大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它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之功效。通过对中医方剂理论的学习,对大黄有了初步了解。在此,我们开展了对大黄有效成分提取和纯化研究活动。 关键字:大黄、成分提取、纯化研究。 ABSTRACT:Chinese medicine is a science, science is evolving and will be abandoned. "Nei Jing" to "Shen Nong's Herbal," Zhang to "typhoid" and so on, reflects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common wealth of mankind, it should be shared by all humanity. Rhubarb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has spilled heat-enteroviru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ling blood detoxific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with an init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hubarb. Here, we have embarked on the active ingredient extracted Rheum purification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Key words:rhubarb, component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research. 一引言(Introduction) 大黄为棕褐色或黄褐色干燥粉末,味苦,有大黄特殊气味,易吸潮。溶于水和乙醇。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

大黄种植技术

大黄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 (一)选池、整地选地以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山坡为好,前茬作物玉米、马铃薯等收获后,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每公顷施既肥 60~75吨。 (二)繁殖方法 ①直播:在初秋或早春进行。直播按行株距70厘米X60厘米穴擂,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种5~6粒,覆土2厘米左右,用种量22.5~30.0千克/公顷。 ②育苗移栽:在整好地做宽1.2米、长21米的高哇,四边开好 排水沟,横向在睦上开沟条擂,行距12厘米、深5厘米,将种子均 匀撒入沟内,覆土2~3厘米,再覆l层草。发芽出土后揭去覆草, 重视除草、日晒,如光照太强,可用遮阳网,5~6月份施稀人粪尿 追肥。10月下旬在苗行上培土3~5厘米。育苗第2年的4月中旬或 8月下旬移栽。将苗挖出后把幼苗侧根剪去,边挖边栽,注意栽前 注入少量水和早晚移栽,株行距各60厘米,挖穴15~30厘米深,每 穴1株,选壮苗、覆土、埋住芦头,压实土壤,使根与土紧密结合。定植时将种苗根尖端向上弯曲呈L形。 ③子芽繁殖:在收获大黄时,将母株根茎上萌生健壮而较大的子芽摘下种植。过小的子芽可栽于苗床里,第2年秋天再行定植。栽 种时可在伤口涂上草木灰和杀菌剂。 (三)田间管理大黄第1年幼苗小,结合松土要勤除草,在行间种植大豆、玉米,抑制杂草生长。第2年至第3年,在5月上旬、7 月中旬除草松土,并在根部多培士。除施基肥外,每年追肥2~3次。第1年6月追饼肥750千克/公顷、过磷酸钙150~300千克/公顷。 第2年追肥2次,分别于5~6月份在行间开沟施入人粪尿或过磷酸

钙300~450千克/公顷、氯化押150~300千克/公顷,施后覆土、浇水。除留种地外,其余植株的花墓摘掉,打墓应在晴天进行。 (四)常见病虫害病害主要为根腐病,虫害有甥虫。 二、采收与加工 黄栽种2~3年后,在9~10月份地上部枯萎时收集。收时先剪去地上部分,将根茎与根全部挖出,将土抖掉,过大的根茎可切成几块,中、小形的切成片,风干、晒干或烘干。干后装入木箱或撞药设备内冲撞,撞去粗皮,露出黄色即可,可收干货3000~3750千克/公顷。 三、留种技术 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品种较纯的三年生植株,于5~6月份抽花茎时设立支架。7月中下旬部分种子呈黑褐色时,即速割囚,放在通风阴湿处使其后熟,数日抖下作种用,供春播用的种子应阴干储藏。 大黄,即川军,别称将军,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一般从粗短的根茎种植。大黄长有三角形的大叶,叶柄肥厚。花形细小,聚集成花序,颜色从绿白色到玫瑰红色。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但在欧洲及中东,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品种。 界:Plantae植物界 门:Magnoliophyta被子植物门 纲:Magnoliopsida双子叶植物纲 目:Caryophyllales石竹目 科:Polygonaceae蓼科 属:Rheum大黄属 英文名:Rhubarb

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精)

大黄的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文献回顾,对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大黄的活性成分大体上分为蒽醌类,多糖类,鞣质。药理作用主要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影响,此外还有抗病毒,抗炎,甚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结论:中药大黄是一种极有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 关键词:大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常用中药,是传统泻下类中药的代表,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1]大黄具多类药效活性成分,其中以蒽醌类,二蒽酮类,茋类,鞣质和多糖研究最多。其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抗炎,保肝及抗衰老等。[2-4]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进行了大量研究,其药理作用不断被认识,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加之人们对中医药的不断认可,使得大黄临床使用量逐年加大,药材价格也随之攀升。[5]现就近年来国内有关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1 活性成分 1.1蒽醌类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均含有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游离型蒽醌类成分。结合型蒽醌类成分有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酚葡萄糖苷,大黄酸葡萄糖苷,大黄酸苷A~D(药用大黄不含大黄酸苷类等成分,[6]大黄还含有大黄蒽类衍生物与葡萄糖结合成的苷类和蒽酮类如蕃泻苷(Senno sideA,B,C,D,E,F等。[7] 1.2 蒽酮类

大黄

大黄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个大色黄而得名,陶弘景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但取其骏快也。”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Baill.)的根及根茎。 一、别名:将军(《名医别录》)、黄良(《吴普本草》)、破门、无声虎、火参、肤如、牛舌 大黄(《本草纲目》)、吐蕃大黄(《本草图经》)、川军、马蹄黄、锦纹大黄(《千金方》)、蜀大黄(《药性论》)、锦庄黄(《和汗药考》) 二、性味归经:苦、寒。大肠、肝、脾经。 三、主产区:传统认为以四川北部和甘肃所产大黄最为地道。掌叶大黄与唐古特大黄主产 于青海、甘肃、四川西北部(甘孜、阿坝)、西藏东部(昌都)等地,云南西北部也有分布。掌叶大黄主要为栽培,产量最大。唐古特大黄为野生或栽培。药用大黄主产于西藏东南部、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河南西部、陕西等地,栽培或野生。产量较少,其质量不及北大黄。 四、采收加工:大黄移栽后,一般于第三、第四年7月种子成熟后采挖,先把地上部分割 去,挖开四周泥土,把根从根茎上割下,分别加工。北大黄挖起后不用水洗,将外皮刮去,大的开成对半,小团型的修成蛋形。可自然阴干或用火熏干。南大黄先洗净根茎泥沙,晒干,刮去粗皮,横切成7~10cm厚的大块然后炕干或晒干,由于根茎中心干后收缩陷成马蹄形,故称“马蹄大黄”。粗根刮皮后,切成10~13cm长的小段,晒或炕干即成。 五、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实积便秘,热结胸痞;湿热 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淤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六、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黄 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 七、样图: 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

大黄的高产栽培技术

大黄的高产栽培技术 大黄,别名将军、香大黄、马蹄黄、南大黄等,为蓼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地下根茎入药,有泻热攻下、行瘀化积、抗菌消炎等功效。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等省,现各地都有引种栽培。 大黄,别名将军、香大黄、马蹄黄、南大黄等,为蓼科多年生草 木植物。地下根茎入药,有泻热攻下、行瘀化积、抗菌消炎等功效。 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等省,现各地都有引种栽培。 一、生长习性。 大黄喜高寒、湿润、凉爽气候,畏高热,,忌连作。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为好。 二、整地与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深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kg,尿素20kg,磷钾肥50kgo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三、播种。 大黄用种子繁殖,分育苗和移栽两步。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立秋前后,种子随熟随采随播。播前,先在整好的畦而上开成浅沟,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浇水保墻,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5kg。播后在适宜温度下7天左右即可岀苗。大黄齐苗后,加强管理,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移栽时将大黄苗按行株距70—50cm定植在整好的畦而上,浇水保墻以利成活。 四、田间管理。 大黄齐苗后,注意中耕除草,保证畦而无杂草。干旱天气及时浇

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水。立秋前后应追肥1次;每亩施尿素20kg, 磷酸二氢钾lOkgo大黄移栽后的2—3年易抽苔开花。除留种株植外, 应及早除掉花苔,以防养分消耗。 五、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可干发病前用1: 1: 100波尔多液防治;或于发病初期用65%代森镭锌防治。 2、霜霉病:一般于发病初期用乙磷铅或多菌灵防治。③害虫主要有蜗虫,可用甲胺磷防治。地下害虫用辛硫磷、咲喃丹防治。 六、采收与加工。 大黄一般于栽后3—4年的秋季、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采收时, 先割去地上茎叶,再挖出地下根茎,去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药出售。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大黄的药理作用 1.1致泻作用 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下药物, 大黄素和番泻普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其中以番泻普的作用最强, 一般在服药后6 ~10h出稀便。番泻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蕙酮有以下药理作用:①具有胆碱样作用, 大黄酸蕙酮可刺激大肠载膜, 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 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 ①通过抑制肠细胞膜上Na﹢一K ﹢一ATP酶, 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 阻碍N a + 转运吸收,使肠腔容积增大, 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分, 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刺激肠载膜分泌, 促进排便, 临床用于: 大便燥结, 热结便秘, 单用作用缓和, 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 增强肠推动, 常以复方应用, 依据辩证选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等加减应用, 可加速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毒素和多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排出, 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1.2 免疫调控作用 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内毒素血症时, 大黄也可减低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血浆内毒素浓度, 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 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 防止或减轻急性感染中可能出现的内毒素血症, 可以起到保护器官, 降低病死率。对自细胞介素( IL )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 ConA ) 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C onA 诱导白细胞介素一2 的产生, 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 1.3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幽门螺杆菌(HP)是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黄中的游离蕙醒类衍生物刊钊P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蕙醒类衍生物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问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影响了幽门螺杆菌芳胺乙酞转移酶的活性。另外大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保护胃载膜细胞也有一定关系.醒类衍生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疤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同时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 lV--R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 l.4止血作用 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凝作用和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质增加,可缩短出血和血凝时间,对治疗血实热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齿龋出血等均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大黄所含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使血小板载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降低抗凝血酶IV和纤溶酶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血黏度上升,促进血液凝固。 1.5心、脑血管作用 抗凝血、降血脂、降胆固醇大黄可通过渗透效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

大黄种植栽培技术与管理

大黄种植栽培技术与管理 大黄属于多年生深根植物,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以土层深厚的中性及微碱性沙质壤土和石灰质壤土为好。山区气候凉爽,地下水位低的地区适宜栽培。 大黄属于多年生深根植物,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以土层深厚的中性及微碱性沙质壤土和石灰质壤土为好。山区气候凉爽,地下水位低的地区适宜栽培。酸性土壤,每公顷需施石灰1500~3000千克,深耕30厘米以上,施足基肥,每公顷45~60吨。干旱地区解冻后,耙平土壤,趁湿把种子播下。 播种:可采用春播和秋播两种方法。春播方法是:选三年生健壮植株的老熟饱满种子,在春季雨前夕播种。在整好的土地上,北方4月中下旬穴播,行株距为60~75厘米,行距45~60厘米,每穴播5~10粒,可和黄芪混播,覆土2厘米左右,每公顷播种量22.5~30千克。 在较南地区采用秋播,株距45厘米,行距60厘米,穴播或条播,可以和三木香、当归等作物地边间作。适时浇水、施肥、除草,以利出苗。播前种子处理,放入18~20℃温水中浸6~8小时,浸后用湿布覆盖催芽,每天须翻动1~2次,有1%~2%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育苗:春季选向阳的熟地或生地进行深耕整细耙平,做120厘米宽的苗床,要随地形而定。在北方,3月份播种,条播,行距9~10厘米,覆土3~4厘米,10天即出苗。播后注意适度浇水,苗高6~10厘米时,按直播定苗。南方用高畦,条播撒播均可。沟25厘米开

横沟,播幅3厘米,沟深3厘米,施入人粪尿后,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每隔3~5厘米有种子一粒为合适,覆细土或熏土一层,不见种子即可,再盖草保墒。出苗后趁阴天或傍晚揭覆盖草。苗出齐后,坚持见草即除。施入人畜粪尿水2~3次,加快幼苗生长。第一次除草时对间距过密的苗进行移栽,要求每株幼苗穴深30厘米,施土杂肥1.5~2千克,覆土高于芽头6厘米左右,低于地面6~10厘米,利于追肥和培土。 田间管理:大黄生长期较长,三年才能收获,因此适时松土、锄草、追肥、防治病虫害特别重要。一般在第一、二年松土3次,追肥2次。第一次6月初追饼肥或化肥(过磷酸钙150~225千克/公顷,氯化钾75~112.5千克/公顷,硫酸铵112.5~150千克/公顷)。第二次8月下旬施磷、钾肥,每公顷用量150千克/公顷。第二年追肥2~3次。另外需要注意病虫害(如根腐病)的防治。 采收加工:大黄移栽后2-3年即可采收,在9-10月份地上茎叶枯萎时,挖取根及根壮茎,去净叶茎、泥土,用碗片刮去粗皮及顶芽和细须根,大形的可用绳串起,中小形的可切片,阴干或烘干。

大黄鉴别大全

大黄鉴别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陶弘景释其名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古代很早即认为产于四川北部和甘肃的质量为好,如吴普日:“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今甘肃)。” 苏恭曰:“今出宕州(今甘肃岷县南)、凉州(今甘肃)、西羌、蜀地者皆佳。”在植物形态方面,苏颂曰:“ 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 四月开黄花(与今药用大黄相符),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与今掌叶大黄及鸡爪大黄相符)。”可见古本草所指大黄,包括了大黄属掌叶组的一些植物,再参照《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大黄的附图,其叶片均有接近中裂的掌状分裂,再结合地理分布和几种掌叶组大黄的产量,可以认为历代本草所指的大黄主要是掌叶大黄。 此外,唐《新修本草》记载:“幽(今河北)并以北者渐细,气力不及蜀中者。”可见唐代已发现河北产大黄与正品大黄不同,与现在河北产商品“山大黄”( 原植物为波叶组植物华北大黄)相当。至于土大黄和羊蹄,本草亦有在大黄项下一并论述者,本书已分出,详见该条。 原植物 1.掌叶大黄别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Rheum Palmatum L.(R.potaninii A.Los.)---蓼科Polygonaceae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m左右。根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茎直立,光滑无毛,中空。基生叶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径可达40cm,掌状半裂,裂片3~5(~7),每一裂片有时再羽裂或具粗齿,基部略呈心形,上面无毛或疏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被柔毛;茎生叶较小,互生,具短柄;托叶鞘状,膜质,密生短柔毛。圆锥花序大,顶生;花小,数朵成簇,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被片6,

大黄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本经》)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野生或载培。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习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北部等地;药用大黄药材习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地草坡或林缘。喜寒凉气候,耐寒,忌高温,对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好,粘重酸性土和低洼积水地区不宜生长。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临床用名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醋大黄、大黄炭。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下瘀血,下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药性论》:使,去寒热,忌冷水,味苦,甘。消食,涤五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能破痰实,冷热结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饮脓,破留血。 《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带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候,利大小便,并傅一切疮疥痈毒。 《开宝本草》:味苦,大寒,无毒。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本草图经》:本经言大黄,推陈致新,其效最神,故古方下积滞多用之,仲景治伤寒用处尤多。古人用毒药攻病,必随人之虚实寒热而处置,非一切轻用也。染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姚僧坦言: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用。帝弗从,几至委顿。梁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坦言:脉洪而实,此有宿妨,非用大黄无瘥理。帝从之遂愈。以此言之,今医用一毒药而攻众病,其偶中,便谓此方神奇。其差误,则不言用药之失,可不戒哉? 《本草衍义》: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或曰:心气既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不当须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有是证者用之无不效,量虚实用药。 《药类法象》:其性走而不守,泻诸实热,大肠不通。下大便,荡肠胃热,专治不大便。 《药性赋》:味苦,气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土郁而无拥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大寒。味极厚,阴也,降也,无毒。 入手、足阳明经,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 《象》云:性走而不守,泻诸实热不通,下大便,涤荡肠胃间热,专治不大便。 《心》云:涤荡实热。 《珍》云:热淫于内,以苦泄之。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 《本草》云: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