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动物的一生》单元计划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像蚕一样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

3.动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4.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5.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6.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

7.动物可以分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的类群,每类动物都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2.能够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

3.会运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证据描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5.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6.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

7.能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对蚕的生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测。

8..能对自己饲养和观察蚕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1.对饲养和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2.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3.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观察。

4..能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5.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先进的技术有益于人类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

2.了解人类生活可能对生物环境造成破坏。

3.具有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结构分析

明线:凸显学习周期理论

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暗线:科学概念及科学探究

辅助内容:提供学习的脚手架

科学词汇、小资料、提示、记录单、活动手册等

聚焦: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引导基于问题的探究活动。除第8课外,其他7课每一课聚焦到2个问题

拓展:本单元的拓展内容,均是单元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课标对3-4年级科学学习的要求。有些是对课外观察活动的提示和指导,有些知识的延伸。

三、教学实施建议

1.关于教学时间安排

(1)提前收集蚕卵,做好养蚕的准备工作,保证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养蚕活动(实在有困难,可以饲养其他小动物)。

(2)整体把握整册教材内容,做好整个学期科学教学时间安排的顶层设计。根据当地养蚕实际调整教学时间,不要拘泥于教材单元顺序的安排(第2单元)。

(3)密切关注蚕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蚕生长的具体情况,调整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

2.关于研讨板块的教学组织

将其视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要素,重在体现关注学生根据探索活动收集的证据形成结论的思维过程,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探索”活动和“研讨”活动的编排顺序。可以是几个探索活动结束后,统一组织研讨,也可以根据活组织的实际

情况,将研讨活动纳入到相应的探索活动中完成。

3.关于科学词汇的使用。

就科学词汇本身而言,不需学生进行名词解释,更不需要学生背这些科学词汇的概念。只需要学生会用这些词汇描述科学现象,即用科学词汇说科学的事;能让学生看到这些词的时候知道说的是什么,如能读懂使用了这些科学词汇的科学文章。

如学完本单元后,学生看到“卵”字,知道说的是“蛋”;能够用“幼虫”一词,替代蚕宝宝;说到蚕的成虫,知道就是蚕蛾。仅此而已。给学生用科学话说科学事的工具。

4.关于科学记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例如:拍照、摄像、绘画、观察日记等,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和喜好,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呈现多元的观察记录结果。

其中观察记录表最好每个孩子(或每个组)坚持填写一份。

与语文老师联系,做好学科接的融合,指导学生撰写观察日记。

要适时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观察记录结果,引领学生坚持长期观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