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头痛的辩证及选穴

11种头痛的辩证及选穴
11种头痛的辩证及选穴

“头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病。因其外候庞杂,病机多样,常使医者感到棘手,很多患者的苦痛经久不得解除。

今天艾蓬轩为大家讲解11种不同类型的头痛及穴位选取。

一、风寒头痛

风寒头痛是指风寒束表,太阳经脉凝经不利所引起的头痛。风寒束表是指:风寒之邪侵入皮肤腠理闭塞,这里的太阳经脉是指膀胱经。其主要症状是头项强痛而恶童,脉浮,舌苔发白。法当疏风、散寒、解表。选穴以风池、风府、风门、后溪、束骨为主。用平补平泻手法,使头部见汗为度。

穴释:风池、风府、风门,都是临近取穴,能够疏风邪,解表寒;后溪、束骨分别为手足太阳经之腧穴,他们在五行中属木,有疏气血柔筋脉的作用,所以调治项强痛疗效很好。二、风热头痛

风热头痛指外感风热,肺卫失宣,清阳被扰所引起的头痛。其主证是头目胀痛而发热,脉浮数、苔薄黄。法当疏风、解热、清肃肺气。选穴以大椎、风池、合谷、列缺为主。用泻法。穴释:大椎为诸阳之会,风池为足少阴与阳维之会,二穴所属之经主阳主表,故能表散阳邪,疏风解热:合谷、列缺为原络相配,用以淸肃肺气。

三、湿郁头痛

湿郁头痛:指居处潮湿,雨淋露浸或脏腑失调水湿停滞等原因,阻遏清阳所引起的头痛。其主证是头痛而重,如蒙似裹,脉濡缓,苔白腻。法当健脾,开肺,畅利三焦,通调水道。选穴以三阴交,丰隆,列缺,四渎为主。用平补平泻法。

穴释:;列缺为肺经络穴,长于宣肃;四渎是三焦经要穴,能司决渎;丰隆是胃经络穴,善祛痰湿;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之会,能健脾行水。

四、湿热头痛

湿热头痛,指外感湿热之邪或内湿蕴久化热,稍经上扰而引起的头痛。其主证是头部闷痛或错胀,脉弦缓,舌质红、苔腻黄。法当清热利湿、通经达络。湿重于热者,选取三阴交、丰隆、四渎、列缺等穴,用平补平泻法,热重于湿者,视其病所,选取相关经脉的荥穴,或腧穴,用泻法;湿热并重者,上述两种选穴法合参,用泻法。

穴释:《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荥腧治外经’,《难经·六十八难》说:“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而湿热头痛多属外经病范围,又以身热疲困为常见证候,故取荥俞治之疗效甚好。

五、寒湿头痛

寒湿头痛指外感寒湿之邪或脾肾阳虚,寒湿内生,气血凝滞所引起的头痛。其主证是头通而呕,口吐涎沫,额顶及前额拘紧重压感,喜明喜按,脉沉紧或细弦,舌淡苔滑。发当温化寒湿。选穴以三阴交、丰隆、太冲、内关为主,用平补平泻法,针后加灸。

穴释:针灸三阴交和丰隆,能温健脾胃使寒湿得化;针灸太冲、内关,可逐厥阴之寒,降逆止呕。

六、痰浊头痛

痰浊头痛指脾矢健运,肺失宣肃,痰浊阻络,清阳不升所引起的头痛。其主证是头痛而昏,胸膈满闷,呕恶痰涎,脉弦滑,舌苔黏腻。法当健脾利肺,理气消痰。选穴以偏厉、列缺、丰隆、公孙、内关为主,用平补平泻法。

穴释:列缺、公孙、偏厉、丰隆分别为手足太阴和阳明的络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取太阴,阳明之络穴,通经达络理气消痰。

七、气虚头痛

气虚头痛指久病或劳倦损伤中气,升清不力,头失所养而引起的头痛。其主证是头痛绵绵、遇劳加重,或头内空痛,不耐思信,脉虚弱,舌胖淡。法当益气升阳,选穴以足三里、气海、

中脘、百会为主。用补发,针后加灸。

穴释:足三里、气海是强壮要穴,中脘是胃经募穴,都有补气之效,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最善举善升阳。

八、血虚头痛

血虚头痛治失血,久病或劳伤,血虚不能上奉所引起的头痛。其主证是头痛自眉梢上攻,眩晕,心烦,弱视,畏光,脉沉细,舌淡红。法当柔肝养血,育阴潜阳。选穴以太冲、太溪、绝骨、列缺为主。用平补平泻手法。

穴释:太冲、太溪分别为肝肾之原穴,能滋阴养血;绝骨为髓会,可益髓填精;列缺属肺并与任脉相通,故能通诸阴而朝百脉,使阴血得以上奉,头目自清。

九、肝火头痛

肝火头痛指郁怒或五脏不平之气化火上冲而引起的头痛。其主证是起病较急,头目胀痛,烦急躁扰,坐卧不宁,脉弦有力,舌或赤,苔或黄。选穴以足窍阴、行间、风池、金门为主。用泻法。

穴释:足窍阴为胆经井穴,行间为肝经荥穴,二者可直泻肝胆之火;风池为胆经与阳维脉之会,能祛邪泻火,金门为膀胱经郄穴,膀胱经以贯头项而络于脑,郄穴善治急性痛症。十、淤血头痛

淤血头痛指情志抑郁,跌扑外伤;病情迁延等原因,致使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所引起的头痛。其主证是头痛如刺,烦闷躁狂,唇舌瘀暗,脉涩或实。法当行气活血,通络化瘀。选穴以膻中、膈俞、太冲、足临泣为主。用平补平泻法,多留针多行气。

穴释:膻中、膈俞分别为气血之会,故能化瘀导滞;太冲、足临泣分别为肝胆之俞,故能疏调血海,祛瘀生新。

十一、头风

头风是一种阴阳逆乱虚实错杂的证候。其主要表现是头痛剧烈,起病甚急,痛如刀割,或如锥刺,或如电击;或如爆破,时作时休,经久不愈,每由天气变化或情感变化所触发。常伴有视物昏花,呕吐眩晕,头筋降起,头皮感觉障碍等症。我们临证多以熄风降火滋阴潜阳为法,选穴以金门、风池、太冲、太溪、足临泣、风府为主。

穴释:金门是足太阳之郄,善治急性痛证,足临泣是胆经之俞,“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故其可调脏腑诸气,平秘阴阳;风池、风府,疏泄风火邪气;太冲、太溪熄风降火,滋阴潜阳。

中药辨证治头痛

中药辨证治头痛 根据中医理论,头居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脉和主一身之阳的肾脉均上至头部,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而一旦外感诸邪、内伤诸疾,则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于头,以致清阳郁滞,脉络痹阻而发生头痛。 临床上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头痛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患中,如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偏头痛和颈椎病等,临床较为常见。从中医角度来说,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使气血运行受阻;或内伤病久,气血不足,失于充养;或痰浊淤血,阻于经络,都可导致头痛。 三大病因细分辨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头痛也不例外,临床上,中医辨证头痛主要在于区别外感、内伤与外伤3种。 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于头部。 其中以风邪为主,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所以

头痛以风邪所致的居多。但风邪多兼挟他邪,如风寒头痛,常见到头痛,痛连项背,出现恶寒、无汗等症状;如风热头痛,常见到头痛而胀,甚则头痛欲裂,出现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黄等症状;风湿头痛,常见到头痛如裹,畏风,出现肢体困重、胸闷、食欲欠佳、小便不利、大便溏(编者注:便溏指大便稀薄不成形)等症状等。 内伤头痛多因肝、脾、肾三脏的病变以及气血失调所引起。起于肝者,或因情志不和或因肝阴不足或肾虚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编者注:肝阳上亢为中医术语,指肾阴不足,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旺而上亢,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眼胀痛、面红耳赤、急燥易怒、心悸健忘、腰膝酸软、头重脚飘、舌红、脉紧如按琴弦等,多见于高血压患者),又因肝经寒气上逆,故而发生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心烦易怒、面红口苦、夜眠不宁、大便干结等症状。起于肾者,多因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或因肾阳衰微致清阳不展,故而发生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耳鸣、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症状。肾阳虚者呈现面白畏寒、腹泻便溏、自汗、手足冷、食欲欠佳等症状,脉沉细弱;肾阴虚者兼有烦躁烘热、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尿赤便秘等症状。 外伤头痛因跌或扑撞伤之后,或久病入络,使气血淤滞,亦可发生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甚至痛得像锥刺一样。

中医辨证10型偏头痛

中医辨证10型偏头痛 根据偏头痛的病因病机风动、痰阻、瘀滞为主要病理因素,在偏头痛的发作过程中既可单独出现,又可以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不同类型的偏头痛,症状也有所不同。 风寒夹瘀证头痛或胀痛,或刺痛,或左或右;伴恶心呕吐、畏光羞明,恶风怕冷,舌质暗或紫暗,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涩。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523876573.html, 风热证反复发作性头痛,呈胀痛、跳痛或刺痛;常伴呕吐,畏光,口干欲饮,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或浮数。证属风热头痛。 气滞血瘀证头痛或如针刺,或胀痛,或跳痛,有时单侧头痛,有时双侧交替头痛;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或弦涩。证属气滞血瘀头痛。 风痰夹瘀证反复头痛,与情绪变化、睡眠、劳累过度及月经等因素有关。头痛呈搏动性疼痛、刺痛、钻痛、钝痛,或左或右,常牵及巅顶痛、后枕痛、目眶痛;伴有恶心、呕吐痰涎、恶风等症状,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苔白或稍厚,脉弦细或弦滑。证属风痰瘀血阻滞经络。

瘀血阻络证头痛反复发作,痛如针刺或跳痛或胀痛,痛处较固定;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眩晕等,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或弦涩。证属瘀血阻络。 肝气郁结证发作性搏动性头痛,头痛与情绪波动有关。伴有时头晕,失眠,纳差,干呕,偏盲,短暂失语;舌质偏红、苔薄,脉弦或弦细。证属肝气郁结,上扰清窍。 肝阳上亢证头痛反复发作,多由情志不畅、疲劳、精神紧张等引起;伴有恶心呕吐、失眠健忘、心烦易怒、情绪急躁,舌质偏红,脉弦或弦滑或弦数。证属肝阳上扰清窍。 肝风痰瘀证头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呈搏动性痛、胀痛、空痛或刺痛; 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畏光眼胀,失眠心烦,舌暗、苔白,脉弦。证属肝风上扰,痰瘀阻络。 肝经风热证偏侧头痛,呈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有麻木感,可持续数小时;多伴头晕,耳鸣,面红目赤,口干口苦,烦躁易怒,恶心呕吐,纳差,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舌质偏红,脉弦或弦涩。证属肝郁化火,上扰清窍。 气血两虚证头痛反复发作,可牵及眼球及巅顶,每因劳累而发作频繁;气短、少气、懒言,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证属气血两虚,络脉不通者。

中医的头痛分型与鉴别

头痛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中医认为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只要是邪气上逆,都有可能造成头痛。而由于形成头痛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完全一样。只有认真鉴别清楚,才能对号入座,发现造成头痛的真正“元凶”,从而寻找到缓解疼痛症状的办法。 ◎外感风寒头痛:头部疼痛,而且疼痛会连累到脖子和肩背,遇寒疼痛就会加剧,同时还伴有怕风怕冷、骨节酸痛的感觉。多是由于感受了风寒的侵袭,寒性在体内凝滞,阻遏了脉络的通畅运行,造成气血郁滞,所以导致头痛。 ◎外感风热头痛:头部疼痛,同时伴有体温升高,面红耳赤,口渴想喝水的症状。多是由于风热之邪侵入体内,热性上炎,从而导致头痛。 ◎外感风湿头痛:头部疼痛,而且疼痛会在阴雨天加重,同时伴有头昏,身体沉重疲倦,怕冷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是由于外感了风湿之邪,邪气导致体内的清阳之气不升,湿浊之气不降,造成了头痛。 ◎肝阳上亢头痛:头晕胀痛,同时伴有耳鸣,眼睛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健忘,并且肢体也会偶尔感到麻木震颤。多是由于肝阳上亢,造成气血充盈于头上,从而导致了头晕胀痛。 ◎肝火上炎头痛:头部胀痛剧烈,面红耳赤,嘴里时常有苦涩的味道,经常发怒,并伴有小便黄,大便干燥、舌尖红的症状。多是由于肝经有实火,上逆于头部,从而导致了头晕胀痛。 ◎肾虚头痛:头部空痛,眩晕耳鸣,腰膝无力。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髓充于脑,如果肾虚不足的话,就会造成头部空虚而痛。 ◎气虚头痛:持续头痛,疲劳的时候疼痛加剧,身体怕冷,没有力气,肢体疲倦,时常气短,说话的声音低弱。多是由于体内中气不足,不能够起到上荣于头部的作用,所以造成了持续性的头痛。 ◎血虚头痛:头部隐隐作痛,心悸失眠,手脚偶尔会有麻木的感觉,面色苍白。多是由于体内阴血不足,头部失去阴血的濡养,从而导致头痛。 ◎血瘀头痛:头部刺痛,能感觉到具体的疼痛位置,而且疼痛时而发作时而停止,经常性发作。多是由于经络内存有瘀血,导致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偏头痛:一侧头痛,疼痛不定时地发作,发作时疼痛难忍,甚至累及到眼睛也会产生疼痛的感觉,非常顽固,不易治愈。多是由于肝经郁热,时间一长导致内生痰浊,痰浊阻滞造成了经络不通,所以发生头痛。 ◎暑湿头痛:容易在夏季发病,头痛且胀,身体发热,怕风,汗出不畅,心烦胸闷,干呕,不想吃饭,口渴想喝水。多是由于暑湿之邪侵袭,上犯于头部,导致头痛。 中医的临床鉴别诊断十分复杂,需要依据病人具体表现出来的症状,辨别头痛发作的原因,判断它是主要症状还是伴随症状,然后再加以治疗。此外,还要考虑到过往病史、家庭和环境等外在因素,所以对于那些饱受头痛困扰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就医,尽快解除病痛。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一、内科 1、感冒: 辩证分型:风寒症、风热症、暑湿症 2、咳嗽: 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3、肺痿: 辩证分型:虚热/虚寒 4、肺痈 辩证分型: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 5、哮证 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 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6、喘证 辩证分型: 实喘(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 虚喘(肺虚、肾虚) 7、肺胀 辩证分型: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 8、肺痨 辩证分型: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 9、痰饮 辩证分型:痰饮(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悬饮(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和、阴虚内热) 溢饮 支饮(寒饮伏肺、脾肾阳虚) 10、自汗盗汗 辩证分型: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 11、血证 辩证分型:鼻衄(热邪犯肺、胃热炽盛、肝火上炎、气血亏虚) 齿衄(胃热炽盛、阴虚火旺) 咳血(燥热伤肺、肝火犯肺、阴虚肺热) 吐血(胃热壅盛、肝火犯胃、气虚血溢) 便血(肠道湿热、脾胃虚寒) 尿血(下焦热盛、肾虚火旺、脾不统血、肾气不固) 紫斑(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 12、心悸 辩证分型: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13、胸痹 辩证分型: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心肾阳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14、不寐 辨证分型:

实证(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虚证(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15、厥证 辨证分型: 气厥(实证、虚证) 血厥(实证、虚证) 痰厥 食厥 16、郁证 辨证分型: 实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痰郁) 虚证(忧郁伤神、心脾两虚、阴虚火旺) 17、癫狂 辨证分型: 癫(痰气郁结、心脾两虚) 狂(痰火上扰、火盛伤阴) 18、痫证 辩证分型: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肾亏虚 19、胃痛 辩证分型: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阴亏虚、脾胃虚寒) 20、噎(ye)膈 辨证分型: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内结、气虚阳微) 21、呕吐 辩证分型: 实证(外邪犯胃、饮食停滞、痰饮内阻、肝气犯胃) 虚证(脾胃虚寒、胃阴不足) 22、呃逆 辩证分型: 实证(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机郁滞) 虚证(脾胃阳虚、胃阴不足) 23、泄泻 辨证分型: 感受外邪(寒湿、湿热) 食滞肠胃 肝气乘脾 脾胃虚弱 肾阳虚衰 24、痢疾 辨证分型:湿热痢、痰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 25、霍乱 辨证分型: 寒霍证(轻证、重证) 热霍证

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摘要】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在临床上根据头痛的性质分为:阴虚阳亢头痛、瘀血头痛、肝气上逆头痛、阴虚火旺头痛。根据不同证型的特点加以辨证治疗。 【关健词】头痛辨证分型中医药疗法复方治疗 Class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o Headache Syndrome. Li Ying.Coun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Ningnan 615400, Liangshan, Sichuan, China. 【Abstract】The headache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may occur alone, or in a variety of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 On the clinical headaches are divided into: yin asthenia yang resist headaches、congestion headache、upward invasion of liver headache、asthenic yin causing excessive pyrexia headache。Use differentiation therapy on the different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Headache,Differential Treatment,Chinese Medicine Curative Effect,Prescription Treatment 1 阴虚阳亢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且胀,多头顶痛为著,眩晕。伴有腰膝酸软,心烦、急躁易怒、夜寐不宁、甚或则恶心欲呕,或兼有胁肋胀。舌质正常或偏红,舌苔薄黄,脉弦或弦细。 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佐以止痛。 药用生赭石30克,怀牛膝30克,生杭芍20克,生龟板25克,生石决25克,生龙骨25克,生牡蛎25克(以上先煎),寄生20克,杜仲炭20克,天麻10克,菊花15克,牛蒡子2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按:肝肾母子相生,且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肾阴不足,木少滋荣,风阳升动、循经上扰清空所致是证。故以龟板、寄生、怀牛膝、白芍、杜仲炭、滋补肝肾以潜阳;生石决、生龙牡、生赭石、天麻,重镇平阳以熄风;菊花、牛蒡子止头痛。诸药合用,肝肾阴复,肝

中医对头痛是如何辨证施治的

中医对头痛是如何辨证施治的?——医讯网 头痛(headache)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通常将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头痛病因繁多,神经痛、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外头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导致头痛。发病年龄常见于青年、中年和老年。 中医对头痛的辨证论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卓越的疗效。 对头痛的治疗,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头痛症状常把握以下几点: ①头痛病程;多以1年、2年、5年、10年为界。 ②头痛部位:前额、两额部、头顶枕后、一侧、整头、颈项。 ③头痛性质:刺痛、跳痛、胀痛、烧灼源、隐痛、空痛、沉重感、紧箍感。 ④发作时间;清晨、午前、午后、傍晚、夜里、睡后即痛。 ⑤伴随症状:眩晕、眼花、恶风热、高血压、痛经、外伤、意识障碍、偏瘫。 ⑥诱发因素:紧张、焦虑、避孕药、妊娠、睡眠少、饥饿、过劳、饮酒;含亚硝酸盐、谷氨酸盐、酰胺等食物和饮料。 ⑦舌象和脉象:舌质红、舌质淡、舌质胖、舌质暗或紫或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薄黄、腻,脉浮缓、浮数、沉弦、沉细、弦脉。 一般将头痛分以下7种证候: 1)风寒头痛证候;头隐病或搏动痛,呈发作性,多于清晨或上午,偏头痛或痛连项部,恶风寒,遇冷风则病发作或加重,或冬季发作频,舌暗苔薄白,脉紧或缓。治法:疏风散寒兼活血止痛。选用川芎茶调散含四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川芎、当归、白芍、赤芍、熟地、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羌活、独活、甘草、鸡血藤。 2)风热头痛证候:头痛剧烈,多发于中午或下午,冷风吹则头痛减轻,遇热发作或加剧,或夏季发作频繁,可见面红目赤、小便短涩,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力。治法:疏风清热、活血止痛。选用芎芷石膏汤合四物汤加减:川芎、白芷、生石膏、菊花、羌活、独活、牛蒡子、当归、生地、白芍、赤芍。 3)肝阳头痛证候:头胀痛,多伴眩晕,呈全头痛或头顶痛,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心烦易怒,少寐多汗,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血压高或正常。治法:平肝潜阳,兼活血止痛。选用镇肝熄风汤合四物汤加减: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白芍、天冬、麦芽、生赭石、玄参、甘草、川芎、当归、生地、菊花、夏枯草。 4)气血虚头痛征候:隐痛或刺痛,常伴头晕,呈发作性,多见太阳部痛,疲劳则发作或加剧,神疲纳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治法;补气养血,兼活血止痛,选用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减;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党参、白芍、赤芍、熟地、川芎、白芷。 5)痰湿头痛证候:头沉重而痛,伴头晕,或全头麻木痛,有浮肿或浮肿感,呕恶痰涎,

中医辨证看头痛(五)前额痛病在胃经

中医辨证看头痛(五)前额痛病在胃经 前额痛:病在胃经。从早晨7点到9点的这两个钟头 叫辰时,胃经当令。在十二生肖中,龙对应着辰。龙的生机是十二生肖动物中最旺盛的。相应的,辰时也是人的一天中生机最强的。这时头前额痛,表明胃经出了问题。胃经是 人体前面一条重要的经络。胃经起于迎香穴(鼻翼两侧), 向上走到鼻骨根,在这里一分为二。一支走脸面,从面部、腹部、腿正面下行至脚。另一支沿着头角至额头。前额头痛就是这一支经络发出的警告。除了前额痛,胃经功能失调 还会有以下症状:1. 哆嗦,打寒战。这是由于胃火不旺,人体自救逼出寒气的反映。2. 频频打哈欠。这是由于胃寒、胃气虚,人体自救逼出寒气,提振胃气的反映。3. 口臭、口腔上火、口歪、唇外翻。这是胃火过旺的表现。4. 上牙痛。因为胃经入上牙齿中。5. 面黑。因为血不能上达面容滋润皮肤。6. 额头和脸颊上长痤疮。常喝冷饮或精神郁闷导致胃寒,人体体内的自我保护机制会生热驱散胃里的寒气。这种热是虚热、是躁火,使人感觉更渴,于是喝更多的冷饮,体内生出更多的热。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燥火表现在脸上,就是痤疮。7. 流鼻血,包括女子经期流鼻血。8. 喉干, 下半脸和颈部出皱纹。9. 水肿,尤其是腹部肿大。10. 膝 盖肿疼。因为胃经经过膝盖,胃经不通,“不通则痛”。11. 易

饿。胃火太旺的人特别容易饿。胃经实热和胃经虚寒都会反映在为人处世的风格上。1. 胃火燥热太过,导致癫狂症。口出狂言,以为自己是大人物。还有“弃衣而走”,即裸奔。2. 相反,脾胃精气严重不足的人,会为周围的一点点小动静而心惊肉跳。有些人出了门还要折回去几次检查门是否锁好、水龙头是否关了,等等。这是脾胃精气不足导致的惴惴不安。3. 胃气虚严重的人会闭门不出,拒绝与人交往。这样看起来,胃经导致的问题似乎比其它脏器更重。比如,前面说了肺经不强大,人不过是有些虚;胆经不强大,人不过是有些优柔寡断。而轮到胃经,不是导致癫狂,就是导致自闭了。中医认为,“胃主血”。我不知道西医如何解释血管里的血来自哪里,在中医看来,血是脾胃消化食物后提取的精粹液体。胃造血,脾“统血”。如果胃不能制造血,身体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医还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这个气不是空气,而是真气、元气。而这个“气”是由胃提供给肺,再由肺向全身输布的。因此,胃是身体中的仓库保管员,负责把食物和饮水进行分类,送给脾脏提取精华。仓库爆满要出问题,仓库空空也是问题。有些人因消化不良去看中医,大夫往往说“脾胃不和”。意思是,胃的功能尚可,到点就饿。但脾弱,不能消化食物。于是引起腹胀。所以养胃就是养脾。如何养胃?1. 早饭吃饱、吃好。早饭正是胃经当令的时候,此时吃下的食物能被脾胃最大程度地吸收。2.

头痛的中医辨证

头痛症的中医辨证施治 xx,头痛,辨证施治 作者/xxxx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因感受外邪引起,主要是外感六淫之邪致病,临床常见者多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几种类型。内伤头痛,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临床常见者,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发作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辨治并非简易。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位有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证候有寒热虚实之辨,既涉及脏腑、经络,又与五官有联系,主要有肝阳头痛,血瘀头痛,痰浊头痛几种类型。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分析清楚,辨证施治才能确切。中医学认为: 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内而脏腑,外而经络,统帅全身。若遇外感诸邪,上犯巅顶,经络之气失于舒展,则为头痛。又或内伤诸不足,精血无以上荣于脑,或瘀滞、痰浊,壅阻不通,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引起头痛。 外感头痛,多由感受外来之邪所引起,以风寒、风热、湿邪三种为常见。风寒之邪伤于络脉,营血失和则头痛作。风热之邪易于化火,邪火热毒侵扰清空则发头痛。风湿之邪易蒙清阳,浊阴不降而头脑胀痛。更有邪火热毒上冲于脑也会头痛。 内伤头痛以肝、脾、肾三脏病变为多。肝主情志,为情志不悦,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犯巅顶而头痛。肝肾阴血不足,肝失濡养,肝阳易于上亢亦会头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失和,易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发生头痛。脾失健运,又易聚湿生痰,痰湿上扰,清阳被遏,亦会头痛。肾主藏精。肾精耗失太过,或者素来禀赋不足,精髓不足,脑海空虚,则耳鸣头痛。还有外伤跌仆,以及久病气滞、血瘀,头部经络被阻,既所谓“久病入络”,亦可发生头痛。 一、风寒型

经行头痛的辨证论治

经行头痛的辨证论治 以头痛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为辨证要点,治疗以调理气血为大法,实证者行气活血以止痛,虚证者补气养血以止痛。 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头痛,心悸气短,神疲体倦,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素虚,经期或经后气血更虚,清窍失养,故令头痛;气血两虚,故心悸气短,神疲体倦;血虚冲任不足,则经量少;气虚血失温化,则色淡质稀。其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也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活络止痛。 方药举例:八珍汤(《正体类要》)加蔓荆子、鸡血藤。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阴虚阳亢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头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腰酸腿软,手足心热,经量少,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精血耗伤,经行血泄,肾阴更虚,肝阳益亢,风阳上扰清窍,且肝脉过巅,故经期或经后头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阳亢肝郁,气机不畅,故烦躁易怒;阴虚精损及肾,冲任不足,故腰酸腿软,月经量少;阴虚内热,故口苦咽干,手足心热,经色鲜红。舌红,苔少,脉弦细而数,也为阴虚阳亢之征。 治疗法则:滋阴潜阳,疏风止痛。 方药举例:杞菊地黄丸(《医级》)加钩藤、石决明。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枸杞子、菊花。 若兼肾虚腰痛者,酌加川续断、桑寄生。 瘀血阻滞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头痛,小腹疼痛拒按,胸闷不舒,经色紫黯有块,舌紫黯,边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而有力。 证候分析:瘀血内停,经期冲气挟瘀血上逆,阻滞脑络,故使经前或经期头痛;瘀血阻滞冲任,血行不畅,故使小腹疼痛拒按,经色紫黯有块;血瘀而致气滞,气机不利,故胸闷不舒。舌紫黯,边尖有瘀点,脉沉或涩而有力,为瘀血阻滞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方药举例: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麝香、红枣、黄酒。 方中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芎、麝香、老葱行气活血,通窍止痛;红枣调和营卫。全方活血祛瘀,通窍止痛,故能调经脉,止头痛。 痰湿中阻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头痛,头晕目眩,形体肥胖,胸闷泛恶,平日带多稠粘,月经量少色淡,面色觥白,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湿内停,滞于冲任,经行冲脉气盛,冲气挟痰湿上逆,阻滞脑络,故经前或经期头痛;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面色咣白;痰湿困脾,则胸闷泛恶,形体肥胖;痰湿滞于冲任,故经血量少色淡;痰湿下注,伤及带脉,则带下量多稠粘。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也为痰湿之征。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发表时间:2009-09-30T11:13:34.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2期供稿作者:王金英 [导读] 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 (黑龙江省宁安市中医院黑龙江宁安 157000)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266-02 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为后来头痛的辨证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论述头痛一般分外感和内伤性头痛两种,认为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络均可引起头痛。本文仅以病因分型论述之。 1 风寒头痛 症状: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喜用被物裹头,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1)中药治疗 治则:疏风散寒。 处方:川芎、荆芥、薄荷、细辛、白芷、防风、羌活、茯苓、甘草。 (2)针刺疗法 主穴:百会、风池、大椎、四渎。 配穴:攒竹、神庭、合谷、太阳。 方法:每次取主配穴各2穴,用弧度刮针法,强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痛止针停。 2 风热头痛 头痛头胀,其疼剧裂,面目热赤,口渴饮饮,溺赤,发热或恶风,大便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1)中药疗法 治法:清散风热。 处方:桑叶、菊花、川芎、白芷、银花、连翘、山桅子、生石膏、石斛、牛蒡子、甘草。 (2)头颈部按摩疗法 患者坐位,背靠椅背,医者站在患者右侧,以左手扶持患者后头颈部,右手展平,虎口分开。从一侧眉弓上方开始,用全掌平推法,由前额→头顶→枕向颈部推摩至大椎穴处,反复进行5~6次,另一侧相同,推摩后以五指抓揉法沿上述部位反复操作5~6次,然后在太阳穴、头维穴、完骨穴、风池穴、新设穴部位揉压3~5分钟,再按第一次操作从前头到后颈推摩数次,术止。 3 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酸楚沉重,胸闷,乏力,少食,自饱,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濡。 (1)中药疗法 治法:祛风胜湿 处方: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防风、藁本、云苓、猪苓、车前子、泽泻、白术、甘草。 (2)火罐疗法 穴位:肺俞,三焦俞,结核点。 方法:每次左右交叉取两个穴位,用无菌三棱针于预取穴位部消毒后点刺2~3处出血,以10厘米口径以上火罐,用精酒闪火法扣罐,置罐10~20分钟,隔日一次,痛止罐停。 4 肝阳上亢头痛 头痛而眩,两侧尤重,心烦急躁,善怒,夜寐不安,面赤口苦或兼胁痛,舌质红,中心苔黄,脉弦有力。(1)中药疗法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处方:天麻、菊花、钩藤、生石决明、牛膝、生牡蛎、坤草、夜交藤、生桅子、黄芪、杜仲、川楝子。胆草。(2)针刺疗法 主穴:曲池、血压点、百会、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心俞、风池、太阳、头维、神庭、内关。 方法:每次取主穴、配穴各2穴留针20~30分钟,用弧度刮针法,中强刺激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3)耳针疗法 主穴:高血压点,皮质下,脑点肾上腺降压沟。 配穴:脑干,枕,内分泌,神门。 方法:每日取主配穴各二穴,留针20分钟,用捻转手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 5 血虚头痛 头晕而痛,过于用脑即加重,常伴有心悸,怔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无苔,脉沉细。 (1)中药疗法 治法:补血熄风。 处方:当归、白芍、川芎、熟地、菊花、蔓荆子、防风、女贞子、炙甘草、夜交芚、党参、全虫。 6 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而重,恶心呕吐痰涎,胸脘满闷,少食自饱,口不渴,舌质淡,有齿龈苔白滑而腻,脉弦略滑。(1)中药疗法 治法:化痰降逆。 处方:清半夏、天麻、白术、橘红、细辛、生姜、茯苓、牛蒡子、白蒺藜、蔓荆子、竹茹、厚朴、甘草。

(中医内科学)胃痛、头痛模拟题

[真题] (中医内科学)胃痛、头痛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胃痛肝气犯胃证的临床特征是 A.胃脘胀痛,嗳腐吞酸 B.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C.胃痛隐隐,心烦嘈杂 D.胃脘胀痛,连及两胁 E.胃脘刺痛,痛有定处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肝气郁结犯胃,故见胀痛。胁为肝之分野,故痛连及两胁。 第2题: 某女,40岁,近4天来胃脘胀痛,攻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频频,舌苔薄白,脉弦。其辨证为 A.气滞血瘀 B.肝胃郁热 C.肝郁化火 D.肝气犯胃 E.饮食停滞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3题: 肝胃郁热胃痛的特点是 A.灼痛 B.刺痛 C.隐痛 D.暴痛 E.胀痛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

患者刘某,男,50岁,胃脘疼痛反复发作20年,近2天因进食生冷后胃脘疼痛加剧,疼痛隐隐,进食后缓解,喜抚慰和温熨,治疗最佳方剂为 A.保和丸 B.香苏散合良附丸 C.化肝煎 D.附桂理中丸 E.香砂六君子汤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 寒邪犯胃之胃痛的脉象多为 A.弦脉 B.浮紧脉 C.弦紧脉 D.浮脉 E.革脉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 患者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痛甚,舌质紫暗,脉涩。其证候是 A.食积气阻 B.气机阻滞 C.血瘀血虚 D.气虚血瘀 E.瘀血停滞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舌质紫暗,脉涩。为瘀血停滞之征。 第7题: 胃痛的病理特点是 A.肝胃不和,胃气郁滞 B.脾胃不和,气机郁滞 C.胃气上逆,失于和降 D.肝郁化火,胃气郁滞 E.胃气郁滞,失于和降

头痛的辩证论治

头痛的辩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可根据起病方式、病程长短、疼痛性质等特点进行辨证。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掣痛、跳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每因外邪所致。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2.辨疼痛性质辨疼痛性质有助于分析病因。掣痛、跳痛多为阳亢、火热所致;重痛多为痰湿;冷感而刺痛,为寒厥;刺痛固定,常为瘀血;痛而胀者,多为阳亢;隐痛绵绵或空痛者,多精血亏虚;痛而昏晕者,多气血不足。 3.辨疼痛部位辨疼痛部位有助于分析病因及脏腑经络。一般气血、肝肾阴虚者,多以全头作痛;阳亢者痛在枕部,多连颈肌;寒厥者痛在巅顶;肝火者痛在两颞。就经络而言,前部为阳明经,后部为太阳经,两侧为少阳经,巅顶为厥阴经。 4,辩诱发因素因劳倦而发,多为内伤,气血阴精不足;因气候变化而发,常为寒湿所致;因情志波动而加重,与肝火有关;因饮酒或暴食而加重,多为阳亢;外伤之后而痛,应属瘀血。 辩证论治 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痛无休止,多属实证,治法以祛风为主。内伤头痛则多属虚证,治法以补虚为主。至于

痰浊、瘀血头痛多为虚中挟实,本虚标实,治疗时应分别标本缓急,头痛剧烈则以治标实为先,头痛缓解则以补虚为主。 (1)外感头痛: ①风寒头痛: 证候:头痛时作,痛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甚,常喜裹头,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主方:川芎茶调茶。 ②风热头痛: 证候:头痛且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主方:芎芷石膏汤。 ③风湿头痛: 证候:头痛如裹,肢体因重,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胜湿。 主方:羌活胜湿汤。 (2)内伤头痛: ①肝阳头痛: 证候:头晕胀痛,心烦易怒,睡眠不安,兼见面红口干,舌苔薄黄,或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 治法:平肝潜阳。

脑瘤中医辨证论治

脑瘤中医辨证论治 一、 病因病机 1七情所伤,气机失调 人的情志由心所主而分属于五脏,正常的情志活动有懒于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活动,以五脏六腑的气血津液精为物质基础,如长期或突然而较剧烈的情志刺激,极易损伤脏腑正常功能活动,影响气血津液精的代,从而使情志与脏腑之间良性的互相依赖的调节方式遭到破坏。近年的研究表明,脑主情志比心主情志更为实际。所以,脑主情志、情志不遂、七情伤脑是脑瘤形成的重要因素。脑为诸阳之会,全身阳气通过阳经会聚于脑,一旦七情所伤,气机失调,阳气不能交会于脑,就会出现清阳不升、浊阴盘踞、痰瘀胶结的脑瘤病理基础。 2肾脑不足,痰瘀阻,日久成毒 肾与脑密切相关,肾主骨生髓,髓在脊为脊髓,上聚脑为脑髓即脑海。肾精充则脑海足,脑海空虚,则肾精因上济脑海

而虚少,导致精少髓亏。脑海是脑瘤所居之地,脑瘤的生长直接侵袭损伤脑海,耗竭脑髓,故当脑瘤生长到一定时期,必然会导致脑海空虚,肾精不足,肾脑两虚,出现头痛、头晕、头昏、健忘、少寐、胫酸膝软、耳鸣等。这些症状在脑瘤切除后还会存在较长的时间,甚至长期存在。 肾藏精,肝藏血,精血相生,故肝肾之阴相互滋生,肝肾同源,乙癸同源。脑瘤患者每因肾精不足,阴液化源乏力,造成肾阴亏虚,。肾阴不能滋养肝阴,肝阳炽,化火生风,风火相煽,脑络绌急,则出现剧烈头痛、头胀、耳鸣等。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蒸腾气化,调节尿液排泄。肺脾肾功能异常,则水液的生成、输布、蒸腾、气化、排泄作用就异常,势必水湿停留为痰为饮。另外,肝郁不舒,气滞津停为痰;瘀血生成或因气虚气滞,或因痰阻寒凝,或因跌仆外伤,或因手术损伤,痰瘀胶滞,日久不除,成毒化热,痰热瘀毒聚于局部而为脑瘤。 因此,脑瘤的病位在脑,与肝肾脾胃关系密切。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肾脑两虚(肾阴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其次是肝阴虚及脾胃运化和升降功能失司;标实是肝火肝阳偏盛和痰热瘀毒阻。

中医头痛辩证治疗

一.根据头痛性质划分: 首先,一来就上重点,阴阳为中医之本,那么头痛也分阴阳,各位记住:根据前面说过的阴阳对立的原则,白天的头痛,不管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或者白天加重的全部归于气病或者阳病,所有晚上的头痛,不论是否加重,慢性急性的全部归于血病或者阴病,记住了吗?气和阳的病在白天发作或者加重,血和阴的病在夜晚发作或者加重!!此为头痛之大原则!后面将谈到的所有头痛辩证都基于阴阳原则,若有冲突,以阴阳对立原则为准。如:一个女病人因为丈夫时常在外加班应酬而时常怀疑丈夫有外遇。症见失眠头晕,晚上盗汗严重,心悸乏力,晚上头痛加重,朋友们,马上想到阴病或者血病。 其次,按照虚实性质(严重还是不严重)来判断下,头痛如果是隐痛(anguish pain)和钝痛(dull pain)的,缓慢性的,归于虚证,解释下钝痛,钝痛者,是相对于实痛而言的,不像刀割,针刺那种是定点的,它不太尖锐。钝痛属于一种范围内的痛,涉及范围比锐痛广泛,诊断隐痛和钝痛多为血虚气虚,肝血虚,肾虚等。再看如果头痛是锐痛,剧痛的(Sharp pain),,并且是突然性发作的,属于实证,症多见肝阳上亢,肝火肝风,痰浊,胃火,血瘀,解释下锐痛和剧痛,记住这两者是突然性的深度头痛。 再来,头痛有沉重感的判断为痰湿,之前说过了,看到“重”马上想到痰湿,《内经》不是说“因于湿,首如裹”嘛。那么痰湿大家都知道是两个概念,这里很重要,一大半的中医只知道你头疼痛加沉重就是痰湿,但你问他到底是痰还是湿,他就支支吾吾了,让我教大家,痰者伴有眩晕眼花,湿者,只有头重和疼痛。 牵涉到后颈部僵硬的,如果突然性头痛伴有颈部僵硬的属于外感风寒(见我的六经之太阳经症);如果长期头痛伴有颈部僵硬的肝阳上亢(高血压病人常见,经常头痛,脖子紧)。 抽痛(throbbing pain)(有牵涉性的),诊断为肝风,什么叫抽痛,感觉过失恋吗?那种一阵一阵心痛的感觉,把它转移到头上就是抽痛,(完了,暴露了!各位,我为了让大家了解中医术语而牺牲自我成全大家的精神是不是该来点掌声啊?) 刺痛(stabbing pain),定在一个点上的痛,像用针刺着一样的痛,诊断为血瘀。 胀痛(distending pain),临床多见,不但痛,还有紧,胀的感觉,诊断气滞,多见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 空痛(empty pain)为肾虚,脑袋空空的,没什么思想,只觉得痛,用什么穴位?哈哈,脑袋空当然是用胆经的脑空(引肾经入脑),再配补肾的穴位,比如太渊啊,足三里啊,(看来今晚要扎一下了,写的太多太快,已经感觉自己脑袋空空了) 突然松懈后头痛加重(西医叫周末头痛症,weekend headache),由于肝阳上亢造成的,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没事,一到星期六开始头痛,星期天更痛,星期一早上准备上班时,头痛就好了。用我的家乡话说叫装样性头痛,一到五装样给老板看,所以很紧张,一下班真实面貌就露出来了。 突然兴奋后头痛加重属于同样的肝阳上亢 吃酸性食物后(柑橘类水果)头痛加重,也是肝阳上亢 头钝痛,房事行为后头痛好转----肝火上炎,各位,有没有谁的老公要求行房事是因为头痛

中医的头痛分型与鉴别

” 头痛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中医认为无论是外感还是内 伤,只要是邪气上逆,都有可能造成头痛。而由于形成头痛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表现出来 的症状也不完全一样。只有认真鉴别清楚,才能对号入座,发现造成头痛的真正“元凶,从 而寻找到缓解疼痛症状的办法。 ◎外感风寒头痛:头部疼痛,而且疼痛会连累到脖子和肩背,遇寒疼痛就会加剧,同时 还伴有怕风怕冷、骨节酸痛的感觉。多是由于感受了风寒的侵袭,寒性在体内凝滞,阻遏了 脉络的通畅运行,造成气血郁滞,所以导致头痛。 ◎外感风热头痛:头部疼痛,同时伴有体温升高,面红耳赤,口渴想喝水的症状。多是 由于风热之邪侵入体内,热性上炎,从而导致头痛。 ◎外感风湿头痛:头部疼痛,而且疼痛会在阴雨天加重,同时伴有头昏,身体沉重疲倦, 怕冷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是由于外感了风湿之邪,邪气导致体内的清阳之气不升,湿 浊之气不降,造成了头痛。 ◎肝阳上亢头痛:头晕胀痛,同时伴有耳鸣,眼睛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健忘,并且肢 体也会偶尔感到麻木震颤。多是由于肝阳上亢,造成气血充盈于头上,从而导致了头晕胀痛。 ◎肝火上炎头痛:头部胀痛剧烈,面红耳赤,嘴里时常有苦涩的味道,经常发怒,并伴 有小便黄,大便干燥、舌尖红的症状。多是由于肝经有实火,上逆于头部,从而导致了头晕 胀痛。 ◎肾虚头痛:头部空痛,眩晕耳鸣,腰膝无力。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髓充于脑,如果 肾虚不足的话,就会造成头部空虚而痛。 ◎气虚头痛:持续头痛,疲劳的时候疼痛加剧,身体怕冷,没有力气,肢体疲倦,时常 气短,说话的声音低弱。多是由于体内中气不足,不能够起到上荣于头部的作用,所以造成 了持续性的头痛。 ◎血虚头痛:头部隐隐作痛,心悸失眠,手脚偶尔会有麻木的感觉,面色苍白。多是由 于体内阴血不足,头部失去阴血的濡养,从而导致头痛。 ◎血瘀头痛:头部刺痛,能感觉到具体的疼痛位置,而且疼痛时而发作时而停止,经常 性发作。多是由于经络内存有瘀血,导致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偏头痛:一侧头痛,疼痛不定时地发作,发作时疼痛难忍,甚至累及到眼睛也会产生 疼痛的感觉,非常顽固,不易治愈。多是由于肝经郁热,时间一长导致内生痰浊,痰浊阻滞 造成了经络不通,所以发生头痛。 ◎暑湿头痛:容易在夏季发病,头痛且胀,身体发热,怕风,汗出不畅,心烦胸闷,干 呕,不想吃饭,口渴想喝水。多是由于暑湿之邪侵袭,上犯于头部,导致头痛。 中医的临床鉴别诊断十分复杂,需要依据病人具体表现出来的症状,辨别头痛发作的原 因,判断它是主要症状还是伴随症状,然后再加以治疗。此外,还要考虑到过往病史、家庭 和环境等外在因素,所以对于那些饱受头痛困扰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就医,尽快 解除病痛。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 (一)风寒头痛 此种头痛最常见。系由感受风寒之邪所致,起病较急,头痛为重,以前额及太阳区为主,常牵连颈项部拘紧感,遇风寒时头痛即刻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而头痛无汗,影响肺气宣降可伴有咳嗽、喷嚏、鼻塞或流清涕等。重者伴有发烧、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治则:散风止痛 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10克,荆芥10克,薄荷6克,羌活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二)风热头痛 临床表现:起病急、头痛重,伴有头沉和灼热感,常有发烧、头中觉热、喜凉风,热重时口渴咽干痛、小便赤黄、大便秘结、鼻流浊涕或有牙痛等。舌苔黄,脉浮数。 治则:祛风清热 方剂:桑菊饮加减 桑叶10克,菊花10克,桔梗10克,连翘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薄荷6克,芦根10克 (三)风湿头痛 临床表现:头重如裹、头痛头胀而有紧缚感,伴四肢沉重、

胸胁满闷、全身困倦酸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治则:祛湿化湿止痛 方剂:羌活胜风湿加减 羌活10克,独活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甘草6克,藁本10克,防风10克。 (四)肝阳头痛 本型头痛多有高血压病史。为搏动样跳痛,伴有头晕耳鸣、目眩而涩、颈项拘紧感、性急易怒、面红口苦咽干等。舌质红,脉弦。 治则:以平肝阳为主 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 淮牛膝10克,生龙骨10克,白芍10克,天冬10克,生麦芽10克,生牡蛎10克,赭石10克,玄参10克,川楝子10克,青蒿10克,甘草6克。 (五)痰浊挟风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较重,伴有目眩、胸闷、恶心呕吐、咳嗽多痰。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健脾化痰、兼以除风 方剂:四君子汤加减 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防风10克。 (六)血瘀头痛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颈椎病的证型很多。目前比较一致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其中以落枕型及痹证型最为多见。 1.落枕型颈椎病 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之气渐失旺盛,如兼气血亏虚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可导致关节囊松弛、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颈背疼痛反复发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症状发作时颈项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个别合并有眩晕或偏头痛者,每次发作三五天后,可有一段时间缓解。 2.痹证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风寒及劳累可加重症状。症状以一侧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缩为多,间有两臂麻痛者。从主诉及症状的轻重不同,又可分为疼痛型、麻木型和萎缩型三种。 (1)疼痛型:发病较急,颈、肩、臂、手均觉疼痛、酸胀,肌力和肌张力也有所减弱,大多系一侧发病,患者头部微偏向患侧,以减轻症状。咳嗽可有震动痛,夜间症状加重,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如侧卧时患侧在上等。 (2)麻木型:发病较慢,肩臂和上胸背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度疼痛,麻木以前臂及手为主,夜间症状较为明显,白天可无症状,皮肤痛温觉减退,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 (3)萎缩型:患侧上肢肌力减弱,大小鱼际肌萎缩松弛,肌力明显减退时影响劳动,但无疼痛、酸麻感觉。 3.痿证型颈椎病 肝肾久虚,筋骨痿弱,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痿细。如兼气血不足,经脉空虚,筋骨失养,宗筋弛纵,则症状逐步加重,可兼有二便失控。 4.眩晕型颈椎病 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眩晕为特点,还可见头痛,急躁易怒,偶有肾气亏损、气血俱弱而突然晕厥、跌倒者,但较为少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比较多见的是眩晕时作,头重脚轻,走路欠稳,或同时有偏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5.五官型颈椎病 较少见,症状多不典型。或眼睑无力,眼胀痛,易流泪;或耳鸣,听力下降;或感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易恶心;或面部发热,皮肤多汗或少汗,血压忽高忽低,心跳加速等。

-中风病中医辩证论治

中风的中医辨证论治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四高一低”的特点。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该病的优势。 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病(中风)的论述 祖国医学将脑血管疾病多称为“中风”。中风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见多端,犹如自然界风性之善行数变,故前人以此类比,名日中风。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及预防,历代医家均极为重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积累,逐步形成了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独特的医疗优势。 一、中风病的发展源流 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多认为发生中风病,系指患者真阴素亏,正气不足,或五志过极,或高梁厚味。或尺牍思劳过度,以致心肝火炽,内风旋动,气逆血菀于上,痰浊蒙闭清窍,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脑病。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自然界

之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以此类比,名日中风。 历经几千年,经过无数医家的实践和钻研,对中风之病因病机病位的论述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之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以肝、脾、肾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病位在脑,但与五脏有关。形成了祖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二、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生,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兼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因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经脉痹阻,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闭清窍而卒然仆倒,半身不遂,而发中风。 (一)内因 内因在中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已为临床实践所反复证实。 (1)情志失调 情志即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情志是机体对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致病。只有长期情志变化刺激,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中风的发病。 七情中,又惟忧思郁怒为最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