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词林赠送《跟着课文学作文》第三单元

五下词林赠送《跟着课文学作文》第三单元
五下词林赠送《跟着课文学作文》第三单元

51 102 153

51 102 153

51 102 153 204

人教版《古诗词三首》公开课教案(推荐)

人教版《古诗词三首》公开课教案(推荐) 《古诗词三首》公开课教案 1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只表示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示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局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小朋友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小朋友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

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示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年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载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示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基于网络的评论褒贬分析

第21卷第3期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V ol.21,No.3 2010年9月Journal of Suzhou V ocational University Sep., 2010 基于网络的评论褒贬分析 许璐蕾 (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 摘 要:针对网络中主观感情色彩的评论性文本进行处理可以获得有用的意见、结论.介绍文本倾向性分类技术,并基于该技术分析网络中对商品的评论信息.提出构建商品评价模型的方法. 关键词:文本分类;情感词;文本倾向性;机器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475(2010)03-0056-04 Analysis of Comments on the Web XU Lu-le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Suzhou 215104, China) Abstract: The processing of subjective comments on the web yields useful opinions and conclusions. The paper introduces text tendency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which web comments on the merchandise are analyzed and merchandise evaluation model is proposed. Key words:text classification; emotional words; text tendency; machine learning 在Web2.0得到应用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和网络越来越紧密相连.特别是像当当、卓越、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的盛行,使得在家中购物从可能走到现实.人们已经习惯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的商品,或者对自己使用的商品发表一些评论.即使人们准备出门去商场购买一部手机,也会很自然地先去网上探寻一番. 尽管如此,大家得到的信息还只是分散在网络中的主观性文本,而且褒贬不一,对人们的帮助并不大.如何从这些观点信息中得到对某些商品的比较有意义的评价,需要对这些观点的倾向性进行分析[1].在文本倾向性分析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快速的获得商品的综合评价. 1 语言资源 文本褒贬分析的语言资源主要是语义词典和标注数据集.其中,英文词典包括General Inquirer 词典、WordNet等.中文词典包括知网语义词典(HowNet)、同义词词林词典. General Inquirer(GI)词典是1996年开发的,其中部分词汇手工标注了正面或负面属性,是英文文本褒贬分析研究中常用的基础资源之一.WordNet按照单词的意义组成一个表示词汇概念的词集,每个词集又有若干个指针分别指向上位、下位、反义、部分等关系的词,从而构成一个词汇语义的网络体系.知网是一个以汉语和英语的词语所代表的概念为描述对象,以揭示概念与概念之间以及概念所具有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常识知识库.知网基于汉语中最基本的、不易于再分割的最小语义单位“义 收稿日期:2010-04-14;修回日期:2010-04-27 作者简介:许璐蕾(1979-),女, 江苏苏州人,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

三年级下词语手册四字词语意思

泉能教育三年级下册词语手册四字词语归纳 请写出下面意思的四字词语,并选其中的两个造句。(P1-P28) 1.形容颜色和光泽非常耀眼。() 2.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3.荷叶长得很茂密,互相挤在一起。() 4.形容舞姿轻快优美。() 5.形容小而灵巧、精致。() 6.形容数量非常多。() 7.饥饿和寒冷同时逼迫。() 8.应该有的全都有了。形容物品很多。() 9.指水清而透明,可以看到水底。()10.(草木)苍翠茂盛。()造句: 请写出下面意思的四字词语,并选其中的两个造句。(P29-P43) 11.不说话。()12.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13.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到损失。() 14.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15.形容对意外发生的事情非常吃惊。() 16.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17.孤孤单单,找不到同伴。()18.形容态度和蔼可亲。()19.(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20.形容隐隐约约、模糊不清。()造句: 请写出下面意思的四字词语,并选其中的两个造句。(P44-P64) 21.形容忽然醒悟过来。()22.形容时间过得很快。()23.得到数不尽的好处或利益。()24.形容非常静。()25.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26.形容聚齐的人很多。()27.形容非常真诚。()28.不假思索,随口说出。()29.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30.向左右两边看。()造句:

31.自以为优越而表现出非常得意或傲慢的样子。()32.各个方向。()33.形容寂静的样子。()34.形容很多人说这说那,议论纷纷。()35.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逼近眼前。()36.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高兴。()37.愿望得到实现。()38.形容走路时轻手轻脚的样子。()39.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40.从古代到现在。()造句: 请写出下面意思的四字词语,并选其中的两个造句。(P83-P103) 41.连小草都不长。形容十分荒凉。()42.夜晚来到。()43.急迫得不能再等待。()44.指全国各地。()45.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46.形容舍不得离开。()47.顺着水流的方向行驶。()48.没有任何踪迹。()49.十分荒凉,没有人家。()50.身上没有一文钱。形容极其穷困。()造句: 请写出下面意思的四字词语,并选其中的两个造句。(P104-P113) 51.身体歪斜,脚步不稳。()52.形容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53.形容游人很多,来来往往。()54.形容非常生动,像活的一样。()55.形容眼前充满了多种多样美好珍贵的东西。()56.喜爱得舍不得放下。()57.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58.清楚,可以辨别出来。()59.竖的横的交叉在一起。()60.众口同声称赞。()造句:

到此时的152KB(同义词词林无重复版txt)

我的总结 其实,无论做文本信息隐藏的逆向还是正向工作,语料库都是很重要的,如果能找到好的语料库,会使得事半功倍,因此我从语料库开始总结,这个也是走得最辛苦的一步。问题出在查找同义词词典和同义词的搭配词典上。由于中文词典类的语料库相对来讲比较少,而且专门的中文同义词词典基本没有,可以免费用来做研究的也就是哈工大的同义词词林,而且该词林的同义词之间从肉眼看就觉得不是很好。下面这段是我当时做过一些实验得到对同义词词林的评价:专业词组很多,比如农业中的“大棚作物”、化学中的“硝酸”,物理中的“核磁”等,这样的字典比较有针对性,不能随便应用于一般的文章。比如,之前考虑的网络小说就不适合用这个词典(现在改进后发现小说、人民日报、其他的文章都能隐藏)。还有,词典同义词组之间比较牵强,现在没有用还不知道效果,但是不看好。第三,很多都是一个词,可能会把一个词切成几个词,比如出现过把人名“江泽民”切成“江”、“泽”、“民”(人民日报中,领导人等的人名经常出现,但是却会被切错!,做过实验证实过)。 为了提取其中的同义词,对该词林做了初步的处理(仅去掉只有一个词的行及其去掉每行前面原本存在的标记),使得原本681KB (同义词词林原始版.txt )的同义词词林缩小成309KB (同义词词林第一次处理.txt ),缩小超过一半,然后,再通过删除相同同义词出现在不同行的一些词组,并且保留删除的行的词组个数必须>=2,得到的同义词词林只有152KB (同义词词林无重复版.txt )。从一开始的618KB (同义词词林原始版.txt ) 到此时的152KB (同义词词林无重复版.txt ),已经是缩小为原来的,而且这些处理也是必须的,可以这么说,现在可以免费用来做研究的中文同义词词典差不多是152KB ,而且还不能保证质量,因为这个质量还是和之前一样,没有做过删减。这同样说明了之后可以用来替换的同义词应该会很少,因为之后为了好的效果,肯定会做进一步的处理,其实很担心到最后剩下的词典还不足10KB 。(还好最后没有出现这种结果) 最初,在找同义词词典的时候,同时也在找好的搭配词典。我是这么想的,要找到和手头的同义词词林较搭配的词典,为了要保证两点:①搭配词典不能太大,因为当时的想法是这样,通过训练人民日报,把同义词跟搭配词在左右同现的次数算出来,然后根据公式: 51251212(,)(,)log 2()()j j P w w S w w P w p w =-?? ? ?= ?* ??? ∑(这个公式是从一篇文章“孙茂松的《汉语搭配定量分析初探》”中得到的,据说效果很好,但看来要找到好的词典才能知道结果),得到两个词的搭配强度,如果同义词词典和搭配词典过大,二者的乘积将会很大导致搭配强度的计算很费时很费力。②如果搭配词典过大,会导致隐藏信息的过程变得很漫长,因为中文的词语之间是没有空格的,需要应用切词来找出句子中的词汇,如果词典过大,又因为切词没有过多优化,就会出现搭配强度词典过大,查找也很费时。总之,找到好的、精确的搭配词典也是很 重要的。 一开始我查找搭配词典是找中文普通的词典,然后删除其中出现在同义词词林中的词语得到的。但是这样效果不好,有些词典很大,而有些词典虽然较小,但是一些常用的词,比如“温馨”、“愉快”竟然没有,这无疑会导致之后的隐藏质量变差,因为如果这些常用词不能检测到的话,说明提取到的跟同义词搭配的词可能会是其它不常见的词语,而这些搭配强

三年级语文词语手册1

三年级语文词语手册 三年级语文词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铁杵成针、坚定不移、金石为开、 矢志不移、白折不回表示死去的词语有:长眠、逝世、牺牲、去世、仙逝、升天、死亡、毙命、遇难、翘辫子、与世长辞、溘然而逝、撒手西去、寿终正寝、一命呜呼表示事物稀少的词语:零零星星、稀稀拉拉、寥寥无几、廖若星辰、屈指可数、所剩无几、一星半点、绝无仅有形容人害怕的词语:恐惧、心惊、惊慌、惶恐、惊恐、惊骇、畏惧、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心惊肉跳、胆战心惊、惊惶失措、毛骨悚然、魂飞魄散、惊恐万状天空的别称:碧宵、九宵、云霄、重霄、霄汉、碧空、碧海、碧落、青空、苍穹、天宇、天穹协助帮助援助救助赞助资助助人一臂解囊相助拔刀相助鼎力相助称赞赞美赞叹赞扬赞誉赞颂赞许交口称赞赞不绝口赞叹不已啧啧称赞下落不明狂吠不已感激不尽滔滔不绝说一不二自命不凡接连不断坐立不安宁死不屈形容人言谈的词语:语无伦次吞吞吐吐不知所云词不达意对答如流伶牙利齿侃侃而谈妙语连珠形容东西多的词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眼花缭乱应有尽有不胜枚举丰富多彩一应俱全比比皆是无影无踪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无尽无休无缘无故无拘无束无德无能无声无息无时无刻无私无畏无依无靠无穷无尽无情无义无忧无虑知无识无色无味荒芜人烟身无分文面无人色一无所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朵朵白云片片雪花丝丝细雨条条小溪缕缕青烟阵阵清风颗颗露珠声声蛙鸣形容人心情的词语:高兴发愁惊喜伤心后悔悲伤害怕担忧快活忧郁惊慌烦恼乐不可支恼羞成怒心如刀割心惊肉跳五大三粗五湖四海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五黄六月五十步笑一百步目不转睛目不暇接目不忍睹目不识丁形容阳光的词语:灿烂明媚温暖耀眼强烈和煦金灿灿暖洋洋明晃晃如剑四射穿云破雾形容月光的词语:皎洁清冷清寒朦胧似水如霜银亮亮薄纱轻笼月色溶溶清辉如洗寒光如霜月亮的美称: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婵娟月亮的雅号: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

现代汉语情感词语表达系统研究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现代汉语情感词语表达系统研究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现代汉语情感词语表达系统研究现代 汉语频率词典 话题: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心理活动抑郁寡欢词语 摘要:不同情感词语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如果不加选择地以情感词语为基础考察情感词语的语法模式和语义特征,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从9种语义分类词典中选择的情感词语,发现它们至少在语体、音节、构词方式、词性、级差、极性和释解方式7个维度上存在差异。这些词语以这7个维度为基础可以构成一个情感意义的词语表达系统;该系统能够为情感词语选择提供理论框架。关键词:情感意义情感词语表达系统情感词语选择情感意义是一个基本的语义范畴;与此对应,情感词语也是一个基本的词语类别。根据Whorf(1956、1998)的隐形范畴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的语法理论(如Halliday & Matthiessen,1999:26,27),同一语义域的词语应当具有相同的语法表现,同一语义域词语的语义特征可以由语法特征抽象而来。目前的研究大多以此为理论指导,以情感词语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情感词语的 搭配,归纳情感词语的语法模式(如赵春利,2007),总结情感意义的语义特征(如Shaver,Wu & Schwartz,1992;赵家新,2006);但是他们在选择作为研究起点的情感词语时很少考虑所选词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而正如郭锐(2002:24,25)所说,词语的结构、语体等因素影响词语的语法体现;因而情感词语的筛选是以情感词语的语法分析为基础的研究的先决条件。本文以从9个版本现代汉语语义词典中选出的情感词语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分析现代汉语情感意义的词语表达系统,为情感词语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一、情感词汇的选取语义分类词典是根据意义编排,以建立词汇系统为目的的工具书(董大年,2007)。虽然目前国内出版的此类词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词语手册 人教版

第五单元 15、搭船的鸟 母亲:1.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俗称妈妈。2.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 3.泛指生儿育女的妇女。 外祖父:1.母亲的父亲。俗称外公。 雨点:形成雨的小水滴。 船夫:在船上工作的人。 用力:1.使用力气;花费精力。2.施展才能。3.犹致力。4.作用与效力。 船头:1.船的前部。2.船上监督货运的头目;船主。 羽毛:鸟类表皮角质化的产物。被覆在体表,轻而难磨,略有弹性,具防水性,有护体、保温和飞翔等作用。成鸟的羽毛通常分正羽、绒羽和纤羽三种,分别长在体表一定区域。 翠绿:像翡翠那样的绿色;青绿色。 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夜深了,四周~的。 翠鸟:俗称“钓鱼郎”。鸟纲,翠鸟科。林栖或水栖鸟类,中国常见的是水栖鸟类。 背部翠绿色,阳光下有翠蓝色金属闪光。大嘴直而尖。常停息在水边的树干上,捕食小鱼。羽毛美丽,可作装饰品。 捕鱼:指人类利用工具抓鱼的行为。经常使用的捕鱼方法中,一般都是用捕鱼网、线、捕鱼钩、电捕鱼、捕鱼药等捕鱼机方法。但下面却都是民间的古老捕鱼方法,都是天然捕鱼法,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好风景。 16、金色的草地 乡下:泛指城市以外的地区。 窗前:窗户的前面。窗户,在建筑学上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事实上窗和户的本意分别指窗和门,在现代汉语中窗户则单指窗。“窗”本作“囱”(“囱”为俗字),即在墙上留个洞,框内的是窗棂,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说文》说:“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窗框负责支撑窗体的主结构,可以是木材、金属、陶瓷或塑料材料,透明部分依附在窗框上,可以是纸、布、丝绸或玻璃材料。 蒲公英:又称“黄花地丁”。双子叶植物,菊科。多年生草本。植株中有白色乳汁。叶倒披针形。秋季开黄花。果实成熟时像白色绒球,能随风飞扬。全草可入药,能清热解毒。 盛开:谓花茂盛地开放。 常常:1.时常,经常。2.平常;平庸。 玩耍:1.玩赏;进行娱乐活动。2.指娱乐活动。3.指玩弄女性。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绒毛:1.物体表面上连成一片的纤细而柔软的短毛。2.毛纤维类型的一种。生长在兽类毛被的内层,是毛纺织工业的贵重原料。3.人和哺乳动物小肠壁上密布的细微的指状突起。质柔似绒毛,故名。有加速营养物的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假装: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他继续干着手里的活儿,~没听见ㄧ~糊涂。

人教版语文《古诗词三首》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古诗词三首》板书公开课教案优 秀教案 《独坐敬亭山》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同学通过自身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沛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同学兴趣,问: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

俺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方法吗? 3、今天俺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 “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同学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同学补充。三、精读品味1、老师: 听了你们的介绍,俺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俺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 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

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同学根据自身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身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五、拓展延伸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3、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读给大家听。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建议】 1、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可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解读诗词文义,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略诗词的意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计算语言学》简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24223505.html, 《计算语言学》简评 作者:刘金路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13期 [摘要]计算语言学是一门横跨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边缘性交叉学科。《计算语言学》是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刘颖教授的新作,该书系统介绍了计算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及计算方法。从方法论视角看,该书对推动语言学或计算语言学学科建设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计算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122-03 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是当代语言学中的一个新兴学科。《计算语言学》是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刘颖教授的一部新作,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9月出版。刘颖教授研究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多年,已出版著作四部,发表相关专业论文近六十篇。本书是2002年10月出版的《计算语言学》的修订版本,全书系统介绍了计算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与计算方法,以及统计语言学与机器翻译的相关理论。近十几年来,国内对于计算语言学的相关著作尤其是系统性介绍的书籍还是为数不多的,许多对计算语言学感兴趣的研究者们迫切需要这样的一本较为全面性的书籍问世。相信本书应该会受到计算语言学界学者及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本文首先探讨计算语言学的背景,之后简要介绍该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对该书作出简要评价。 一、背景介绍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这段时期可谓是计算语言学的萌芽期。虽然“计算语言学”这个术语概念还未被提出,但是有很多具备先见之明的研究者及学者们就开始从计算的角度来探讨语言现象,揭示语言所具有的数学性。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期到八十年代末可以算作是计算语言学的主要发展期。在此期间,许多的相关学科在相互借鉴,互为补充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少鼓舞人心的成果。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最后五年,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变化显著,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概率与数据驱动方法成了计算语言学的标准方法。其次,由于计算机速度与其存储量的增加,使得在计算语言学的某些领域,特别是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拼写检查、语法检查这些应用领域,有可能进行商品化的开发。第三,随着网

六年级下册词语手册答案

六年级下册词语手册答案 【篇一:人教版六下词语手册“举一反三”答案】zhuo) 盘盂(yu)学奕(第四声)日中(第一声) 2、(1)全2.一起 3.不如 4.热水 5.判断 6.你 第2课: 1、aa式:跚跚走走 abb式:明晃晃火辣辣 abb式:团团转毛毛雨 aabb式:走走停停说说笑笑 2、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2)街道两旁,一颗颗大树如守护城市的士兵。 3)节日的吴山广场像煮沸了的开水,沸沸扬扬。 4)清清的江水,绿的像一块幽深的翡翠。 5)天上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桥。 第3课: 1、生气勃勃野心勃勃朝气勃勃 2、狂风暴雨语重心长生气勃勃 第4课: 1、观众多——座无虚席 贵宾多——高朋满座 人很多——摩肩接踵 兵马多——千军万马 读书多——博览群书 见识多——见多识广 2、激动挪动轰动摆动推动晃动转动 3、启示启发启发 第5课: 1、拉胡琴打电话拧螺丝解纽扣研胭脂蘸药粉戴戒指掏耳朵枪机扶住琴身死力扳住拨算盘拼命按住用劲按住用劲顶住 2、简单舒服危险刚强称赞团聚 3、1 2 2 2 1 第6课: 1、熬泡买穿贴吃放守逛挂燃 2、规矩火炬拒绝距离蒜瓣辩论辫子辨别 3、1 1 1 4

1.美丽好听婀娜清新美妙高超 2.纯洁威严两面三刀吉祥柔顺压抑和恐怖 第8课: 扳过 1峻竣俊购沟构员圆园 2.少则繁富贱 第9课: 1.载:⑤①③盛:③①④ 2.(1)纵使也(2)虽然但(3)不仅还 3.铺天盖地肃然起敬 五光十色载歌载舞 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第10课: 1.瞪、瞅、瞧、瞥、盯、瞟。 2.慈爱、随便、严厉、镇定。 3.恐怖、可怕、震耳欲聋、清脆 第11课: ⒈②③① 2.宏伟的(划去力量) 雄伟的(划去气概) 猛烈的(划去辩论) 激烈的(划去暴雨) 3.(1)聚精会神(2)震天动地(3)自言自语(4)千钧一发 第12课: 1.来去-一来一去清楚-一清二楚言语-三言两语分裂-四分五裂 心意-三心二意平稳-四平八稳长短-三长两短拼凑-七拼八凑 颜色-五颜六色零落-七零八落牛毛-九牛一毛 2.(1)不管?都?。(2)只要?就?。(3)如果?就?。(4)因为?所以 第13课: 1、第二第一第一第二第二第一 2、(1)审阅(2)浏览(3)询问(4)咨询(5)简朴(6)简单 3.(1)1。(2)4(3)2(4)3

21古诗词三首(教案公开课)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景物”为主题,包含《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4篇课文,以及“习作:______即景”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单元所选的4篇课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本单元的习作“______即景”,属于半命题作文,应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生动。“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背诵等多种形式学习,特别是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内容 时 古诗词三3《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 1.会写26个字,会认18个生

21古诗词三首 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字,读准“更”这个多音字,理解诗句中“暝”“歇”“聒”“王孙”等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枫桥夜泊》。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交流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理解古诗。 2.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诗,用自学的方式,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重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诗歌语言的不同特点,揣摩表现手法的不同。 1.预习提纲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搜集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山居秋暝》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山居秋暝》。 2.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理解古诗内容。 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 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 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 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 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词三首(教案)【2019新人教版】

5.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上课: 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 我看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学过一首写牧童的诗,还记得吗?指名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题目就叫《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 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 正音:这个“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师声配合读。 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 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 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景,现在就象拍电影一样,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 A 草铺横野六七里 “铺”(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1.指名说,你找得很好,(板书“铺”字)我们平时铺什么? 2.出示:草长横野六七里 草冒横野六七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 与“长、冒”比较,铺感受到草的多和广。再读这一句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

五年级下册词语手册全册答案

词语手册作业答案完整版 第一课:草原 2、积累词语。 (1)读一读,写一写描写草原辽阔的词语:一望无垠一望无际沃野千里 (2)读一读,写一写描写蒙古同胞热情好客的词语:热情奔放毫不拘束热情洋溢宾至如归 (3)描写蒙汉人民深情话别的词语:.恋恋不舍,难舍难分 .依依惜别 3、找一找把正确答案写在括号里。 (1)(D) (2) ( B ) 4、蒙汉人民之间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惜别之情。 5、读句子,回答问题 (1)迂回——回旋、环绕。文中指河像带子,“迂回”写出了河弯弯曲曲区的样子。“明如玻璃”的意思是:清澈如玻璃般透明;“明如玻璃”说明了河的清澈。 (2)草原并不茫茫是因为:草原虽然一碧千里,但是依然能够很清晰地看清楚远处的各种景物。 (3)“一条彩虹“说明了蒙古族老乡为迎接我们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向我们飞过来”说明蒙古族老乡见到我们的心情非常急切。 第二课 2、积累词语 Aab c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Abac有声有色群策群力自吹自擂可歌可泣 Aabb高高兴兴平平安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人物动作:身手敏捷风驰电掣,动如脱兔,举目眺望 优秀品质:一马当先一身正气无所畏惧奋不顾身 描写工作学习:穿壁引光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好学不倦 3、冶治;暇遐;隐稳 4、略(见课文) 5用下列各组词组成完整通顺的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1)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 (2)玫瑰花向我们展露那迷人的笑脸。

(3)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 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行进。 第三课《白杨》 2、积累词语 (1)由一对近义次词组成的词语:停止黎明快捷聪慧、议论。 (2)写荒漠环境恶劣可怕的词语:.穷山恶水飞沙走石寸草不生不毛之地 3、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自己查对课文) 4、读下面一段话,做练习。 (1)白杨树外形很直,很高大。 (2)白杨树能适应各种环境 (3)白杨树不怕困难、坚强执着。 5、读句子,用带点的字仿写句子: (1)地震了,这个世界顿时成了人间地狱:哭喊声、大楼倒塌声、爆炸声,不绝于耳。 漫步在森林里,听,潺潺的流水声,婉转的鸟鸣声,还有可爱的昆虫吱吱声,多么惬意啊。 (2)略 (3)暑假中的校园,没有了人来人往,没有同学们的嬉戏,也没有朗朗的读书声。 四、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p13 2、积累词语 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上八下 不辞而别不得而知不劳而获 滔滔不绝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3、填上合适的词语 银装素裹的(烽火山)(巍峨)的昆仑山复杂的(冻土层) (植物生长)的规律(无私奉献)的筑路大军(清鲜)的空气 (源源不断)地送进(反复)的实验(顺利)地攻克 4、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1)(2)(2)(1)(1)(2) 5、按要求写句子 1)这座万年冰山给筑路大军带来了困难。(改成拟人句) 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带来了困难。 2)蓝天下的烽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该成比喻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牧童》公开课教学设计_1

5 古诗词三首之《牧童》教学设计 课文简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我们既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也看到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靠近快乐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

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新奇有趣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课件出示:5 古诗三首】 【课件出示:牧童骑牛图】同学们,骑牛的人是谁?这是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这是个自在、快乐的牧童? 【课件出示古诗: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同学们,这首古诗是吕岩,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吕洞宾所作。关于吕洞宾,谁来谈谈你对他的了解?【课件出示资料袋: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同学们,俗话说,“快活如神仙”,最早指的就是吕洞宾。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牧童》,走进吕洞宾言说的快乐中去。 二、读通诗文,触摸快乐 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同学们,请再读古诗,试着划分诗歌的节奏。【课件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