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全册

沪科版初中物理全册
沪科版初中物理全册

目录

一、知识点详解 (2)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2)

第三章声现象 (5)

第四章多彩的光 (11)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18)

第六章力与运动 (22)

第七章密度于浮力 (26)

第八章压强 (30)

第九章机械与人 (35)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45)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说起 (47)

第十二章温度与内能 (53)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58)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63)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71)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78)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83)

第二十章能量与能源 (86)

二、单元复习题 (90)

三、专题训练 (148)

四、历年中考题 (183)

一、知识点详解(带下划线的章节为考试重点内容)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

=,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第三节 快与慢

(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它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t s v /= 速度 =时间路程/

(3)单位:

①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②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 km/h 。

③单位换算:

3.6km/h h 36001km 1000111m/s =?= s m s m h km /6.3136001000/1== ④速度公式变形:

vt s = 或 s/v t =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1、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3)平均速度:

①平均速度是表示变速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②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s/t v =

③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注意是哪一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必

须一一对应。

【单元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自然科学。 2.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__________。

3.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写作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4. 人坐在奔驰的列车里,以_________为参照物时,列车是向前运动的;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路旁的

树是向后运动的。

5.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一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又是以

__________为参照物。

6. 现有10m 、2m 、1cm 、1mm 、1μm 五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填空;壹角硬币的厚度最接近

于_________;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_________;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_________。

7.

5×1010μm =__________m =__________nm ; 0.72km =__________m =__________dm 8. 甲、乙、丙三个物体均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是36km/h 、15m/s 、1800m/min ,则他们的大小关系

是_______________。

9.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 内通过的路程是20m ,则它在10s 内可前进

__________m ,该汽车通过3.6km 的路程需要__________min ,它的速度是__________km/h 。

10.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一物体长度,正确记录为8.75cm ,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_。 11. A 、B 两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 、B 的速度之比为5∶3,路程之比为9∶4,则A 和B 所用的时

间之比为__________。

12.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48m ,前一半路程用4s 钟,后一半路程用6s 钟,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

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

13. 在进行测量时,测得的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叫__________,它的形成跟两个因

素有关(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在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用力拉尺....

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 (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受影响; D .无法确定。

2. 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宇宙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B .宇宙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C .我们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D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 ,并且运动才能获得健康。

3. 一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

( ) A .一定都不相等;

B .不一定都相等;

C .一定都相等;

D .三种情况都不正确。

4. 速度是52km/h 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 ) A .行人; B .卡车; C .飞机; D .人造地球卫星。

5.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s =vt 说明:

( ) A .速度越大,则路程越长; B .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大;

C .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三、 计算题

通过计算可看出,小明25m 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150m 的平均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2. 如图所示是贵遵公路上的一块交通标志牌,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开始匀速行驶的

汽车到达乌江大桥最快需要多少分钟?(8分)

3.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以54km/h的速度通过长1km的大桥,求火车完全通过大桥作用的时间。(8分)

4.北京西站的电动扶梯在运行时,如果人站在上面不动,则1min可以上楼,若扶梯不动,人匀速走上去则需2min,人爬楼的速度时电动扶梯运行的几倍?(5分)

第三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

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

3、声音的传播条件: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将会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若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又会逐渐增大。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事实表明,声音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如空气)

才能传播出去(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不仅仅空气能传播声音,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①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

音响度大。

②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5、人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

1、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

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①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

听觉下限。

②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

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5)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6)减弱噪声的方法:

①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③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1、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1)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

(2)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3)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2、超声: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也叫超声(人听不见)。

3、次声: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也叫次声(人可以听见)。

4、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超、彩超)

(3)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声音的传播需要,登月的宇航员靠______ 交谈,说明________中不能传声。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米/秒.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的________而产生听觉.

3、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表明________ ,土电话表明。在教室里,我们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传播的。

4、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填“快”或“慢”)。

5、声音遇到障碍物后会______ 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___ ___。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对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能区别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________米。

6、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和“低”是指;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8、人们通常说男子说话时嗓门比较大,是指声音的大,由此可知男子说话时声带振动的较大。

9、人们在野外喊话时,常把双手合拢做成喇叭状围在口边,这是为了减少声音的从而增大。

10、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建筑师利用声音

的造成的音响效果。

11、人们能听出暖水瓶是否灌满是根据不同,能听出不同乐器声是根据不同。

12、当代社会四大污染公害是指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

13、人们用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人的听觉下限是。

14、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

二、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2、如图所示,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3、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翅振动的声音就能判断蜜蜂是刚飞出蜂巢采蜜还是采蜜归来这是因为

(A)蜜蜂翅振动的响度不同(B) 蜜蜂翅振动的音色不同

(C)蜜蜂翅振动的音调不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乙人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甲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B)人耳的错觉

(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慢,后听到

5、赛跑时要在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就起跑,这是因为

(A)赛场很乱听不清枪声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

(C)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D)声和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6、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得超过多少分贝

(A)90 (B)70 (C)50 (D)30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不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8、比较声音在钢铁、海水、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

(A)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B)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C)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最小(D)三种物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9、人对着远处的高山大喊一声可以听到美妙的回声,一个人对着距离自己1360米远的高山大喊一声,他要听到自己的回声需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 期教材分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黄山三中李建宏焦玉芬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上学期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姜有志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 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三、声的世界 四、多彩的光五、熟悉而陌生的力六、力与运动 七、密度与浮力八、压强九、机械与人

十、小粒子与大宇宙 9年级教材 十一、从水之旅谈起十二、内能与热机十三、了解电路 十四、探究电路十五、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十六、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十七、电从哪里来十八、走进信息时代十九、材料世界 二十、能量与能源 分章教材分析举例: 第四章多彩的光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沪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八年级+九年级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第二节探索之路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 第三节超声与意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光的折射 第四节光的色散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 第七节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力的合成 第三节力的平衡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九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滑轮的应用 第三节做功了吗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提高机械的效率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第三节探索宇宙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内燃机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第五节测量电压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家庭用电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第一节磁是什么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十九章材料世界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二节半导体 第三节探索新材料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能源与社会 第三节开发新能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参照沪科版排列,并标明公式在书中的页码,部分公式书中未明确呈现,属于课 堂笔记 注意:书本是根本,本资料属于复习时的参考,最好的复习是把书本看一遍。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7) 二、重力公式(第五章p92) G=mg (G:重力N,m:质量kg,g: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六章p112)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F:力N) 四、密度公式(第七章p128)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 v水<v冰 5、浮力公式(第七章) (1)F浮=G-F (称重法) (2)F浮=G (漂浮、悬浮法)(p137)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p134) (F浮:浮力N,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ρ液:液体密度kg/ m3,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3,g:10N/kg或9.8N/kg)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1)普适公式(p143)

(p:压强Pa,F:压力N,S:受力面积m2)固体平放时F=G=mg (2)液体压强公式(p149) p=ρgh (p:液体压强Pa ;ρ:液体的密度kg/ m3;h: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九章p166) F1l1=F2l2 ( F1:动力N;L1:动力臂;F2:阻力N; L2: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 八、滑轮(组)公式(第九章p171-173)(不计绳重和摩擦) (1)定滑轮: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G物:物体的重力N;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h:物体升高的距离m) (2)动滑轮:S=2h (F、s、h、G物:同上, G动:动滑轮的重力N) (3)滑轮组: s=nh(n:有n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 a、普适W=Fs (W:功J,F:力N,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76) b、把物体举高时W=Gh c、通过功率计算W=Pt (2)功率(p179) (P:功率W;t:时间s;F、 s:同上,v:速度 m/s) (3)有用功(p181) W有=Fs=Gh(与功相同)W有=W总-W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p181)W总=FS (F: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总= W有+W额 (5)机械效率(p181)(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 1、吸热、放热(p35)

沪科版_初中物理知识点(全套教材)

8年级(初二年级)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 m 3 =,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 3 ==。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 ?位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第三节 快与慢 (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它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t s v /= 速度 =时间路程/ (3)单位: ①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②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 km/h 。 ③单位换算: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特点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特点 胡晖130112748 物理学师范摘要: 【1】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新教材特点、实践精神、栏目设计 正文: 沪科版初中物理的教材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学科渗透,科技新成果的纳入。教材在内容上注意了学习过程中与学生融合、互动,不是直接呈现所有结论,有些结论以填充形式、空白形式,把结论留给学生完成,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就章节内容及反映问题看,章节知识突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每章节开始都安插一幅反映章节主题的醒目图片,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教材的物理特性。在章节首页下方还用小正方形符号标明本章节核心知识与要点,有利于学生了解章节的知识重点。每章节下面又划分为节。节内每个知识问题是尽可能用图画来阐述和说明,或通过图画来反映物理问题,文字浅显,不过分依赖于文字阐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每小节内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安排了“讨论与交流”栏目。这个栏目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介绍和深化一些节内基本的物理概念,并且在栏目内十分注意与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融合,留有许多填充和空白,让学生去完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人教版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科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这就使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对物理产生一种难、繁的感觉,使他们一开始就举得物理“无趣”。 而沪科版不是特别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而是强调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从而培养学生终生探究的兴趣,所以沪科版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人教版中实验多为演示实验和教师实验,没有加入探究或探究实验不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动脑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人教版中实验多为演示实验和教师实验,没有加入探究或探究实验不多,不利于培养学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1走进神奇 1.2探索之路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2.1动与静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2.3快与慢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声的世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2乐音与噪声 3.3超声与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 4.1光的传播 4.2光的反射 4.3光的折射 4.4光的色散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4.6眼睛与视力矫正 4.7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5.1力 5.2怎样描述力 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5.4来自地球的力 5.5科学探究:摩擦力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力与运动 6.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6.2力的合成 6.3力的平衡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7.1质量 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7.4阿基米德原理 7.5物体的浮沉 第八章压强 8.1压强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8.3空气的“力量” 8.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九章机械与人 9.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9.2滑轮及应用 9.3做功了吗? 9.4做功的快慢 9.5提高机械的效率 9.6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10.1走进微观 10.2看不见的运动 10.3探索宇宙 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11.1科学探究:熔化与沸点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12.1温度与内能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2.3内燃机 12.4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13.1电是什么 13.2让电灯发光 13.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3.4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的电流13.5测量电压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14.1电阻和变阻器 14.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14.3“伏安法“测电阻 14.5家庭电路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15.1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15.2电流做功的快慢 15.3测量电功率 九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 16.1磁是什么 16.2电流的磁场 16.3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教科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教科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内江市2009年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培训发言材料 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陈洲平 自2009年秋季起,我市初中物理改变原先使用的“沪科版”教材,开始使用“教科版”教材,现就“教科版”和“沪科版”两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两种版本教材的有关情况,并为使用教材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两种版本教材都根据《课程标准》所制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注重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学习方式的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评价系统的改革,同时还注重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教材编写构思新颖,大胆变革,各自表现了自己的特色。 一、两种版本教科书的共性 1.形式生动活泼。 两个版本的编者们尝试以视觉形象向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各书均为彩色印刷,每章都配有反映章节主题的鲜艳图片,教材中使用了大量彩色照片和插图,教科版不少还以整版的方式插入,突出教材的物理特性。有些插图人物以漫画形式出现,有时更以滑稽的卡通方式表现严肃的科学内容,这些做法贴近了初中学生的生活。 2.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均设立了诸如“物理在线”、“走向社会”、“信息窗”等栏目,用于介绍一些应用性的、拓展性的或细节性的知识。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3.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基本做到了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4.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写探究方面的内容。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5.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

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教学教材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二十章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 教材分析《第二十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 科学内容 ◇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能结合事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全章概述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它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中,并和各种产业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章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内容涉及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都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有关能量和能源的基本常识并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是本章教学的主要目标。

本章教材编写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为“能量”,第二条线索为“能源”,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以“能量”为线索,主要内容是介绍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和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并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对能量的转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后突出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二节与第三节是以“能源”为线索。第二节“能源与社会”从自然界的能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能源与环境三个方面让学生了解,由于各种能源的广泛利用,促进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伴随着这种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何解决能源供需矛盾以及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人类社会遇到的又一难题。第三节“开发新能源”便是在第二节提出的问题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要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和有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且新能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清洁”和“可再生”。 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全套教材)

8年级(初二年级)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 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一、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2.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3.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4.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5.有团队精神。 6.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二、科学内容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三、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质量、密度、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技能有: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认识应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并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此外还要计学生对物理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的观念,进而发展他们的估测能力。 让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鼓励学生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解决与密度有关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物质的属性的研究对人类

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浮力概念,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本章涉及到的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质量、密度、浮力三个物理概念建立的过程和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同时还涉及到三个概念,两个规律的应用过程。 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均不可能离开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体到本章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科学抽象方法、比值方法、猜想与假设方法、实验方法等。 本章教学要通过学生切实进入概念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进而初步体验认识质量、密度、浮力三个概念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是的确有用的。要使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单的问题时,能激发起兴趣并产生兴奋感。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2.本章编写思路 本章内容围绕质量、密度、浮力三个概念,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两个规律展开。重点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作了加强。如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物质密度、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在这些探究中有的相对完整地层现了《标准》中提出的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有的则重点展现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或怎样来制定计划。教材中还对“交流与合作”和“评估与反思”两个探究环节专门作了探究点拨,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来完成这两个探究环节。此外,全章内容在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上也作了适度加强,如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用比值的方法认识密度的意义;用实验归纳的方法认识浮力,以及用等效、制约等方法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索取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参与探究过程的体验。 3.本章内容结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