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爆炸场所十大重大隐患

粉尘爆炸场所十大重大隐患
粉尘爆炸场所十大重大隐患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判定标准(2017版)解读

为准确判定、及时整改工贸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重大事故隐患),现就《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逐条进行简要解释说明。

一、专项类重大事故隐患

(一)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行业领域。

1.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或与居民区、员工宿舍、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距离不足。

粉尘爆炸威力巨大,如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发生粉尘爆炸,极易造成整栋厂房的垮塌,导致群死群伤;同时,由于粉尘爆炸及爆炸火焰波及围广,如人员密集的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距离不足,或员工宿舍、会议室、休息室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在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厂房,粉尘爆炸时会导致群死群伤。2012年8月5日,省市瓯海区一家非法锁具加工作坊发生铝粉尘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3人死亡、15人受伤。造成事故伤亡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加工作坊租用的民房与周边居民住宅毗邻,安全距离严重不足,爆炸冲击波致使周边民房严重受损,2间民房整体倒塌,作坊西侧出租房7人被埋。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严禁设置在砖混、砖木等非框架结构

的多层建构筑物,员工宿舍、会议室、休息室等人员密集场所严禁设置在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厂房。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与人员密集的民用建筑和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GB 50016-2014)第3.4.1条规定。

2.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互联互通。

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燃易爆或易加剧爆炸介质形成的混合物,点燃的敏感性更高,爆炸的严重程度更大。高温烟气和烟尘中可能存在火星等点火源;同时,不同种类的可燃金属粉尘共用除尘系统,如铝镁粉尘与铁粉混合爆炸可能性也会提高。当存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厂房不同建构筑物、不同防火分区采用一套除尘系统,或者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互联互通,一旦发生爆炸,则所有连通区域都会受到爆炸波及。2014年8月2日,省市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发生特别重大粉尘爆炸事故,截至事故调查报告发布,共造成146人死亡、95人受伤。造成事故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该公司抛光车间一、二层共建设安装8套除尘系统,8套除尘系统的室外排放管全部连通,由一个主排放管排出。除尘器发生爆炸后,通过互联互通的除尘系统传播,所有打磨抛光工位均受到爆炸波及。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AQ 4273-2016)第4.6条规定:“铝镁粉尘不应与铁质粉尘,以及其他种类的可燃性粉尘合用同一除尘系统,除尘系统不应与带有可燃气体、高温气体、烟尘等工业气体的风管及设备

连通”。

3.干式除尘系统未规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

干式除尘系统中的除尘器本体、风管等是粉尘爆炸的高发区域,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都是防和降低粉尘爆炸危险的有效控爆措施。泄爆是在围包体发生爆炸时,爆炸压力达到围包体的极限强度之前,使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燃烧产物和未燃物通过围包体上预先设置的薄弱部位向无危险方向泄出。隔爆是爆炸发生后,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阻止爆炸传播,将爆炸阻隔在一定围。惰化是向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充入惰性物质,使粉尘和空气混合物失去爆炸性。抑爆是在爆炸初始阶段,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使未爆炸的粉尘不再参与爆炸的控爆技术。应根据生产工艺、粉尘爆炸特性等因素,合理选择一种或多种措施的组合。2017年5月19日,寿光市新丰淀粉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6人受伤。事故原因之一是事发企业斗提机、分离器、袋式除尘器等未采取规的爆炸泄压和阻隔措施,导致在斗式提升机发生爆炸后的爆炸传播较为猛烈。初始爆炸造成出仓斗提机底部箱体损毁,后续爆炸造成卸粮、除杂、入仓、出仓等涉尘工艺的设备设施、除尘系统以及除尘楼均不同程度受损。由于停产检修,只是7名现场维修人员受伤,其中1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除尘楼无作业人员,幸未造成更大人员伤亡。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AQ

4273-2016)第4.2条规定:“干式除尘系统应按照可燃性粉尘爆炸特性采取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的措施,选用降低爆炸危险的一种或多种防爆装置”。

4.除尘系统采用正压吹送粉尘,且未采取可靠的防点燃源的措施。

风机设置在除尘器前部,属于正压送风方式。正压送风时高浓度含尘气流及可能从作业工位吸入的小型工件、工具异物或物料中含有铁、石等杂质,经过风机高速旋转的风机叶轮撞击、摩擦会引起火花,进入到除尘器易引发粉尘爆炸。

铝镁等可燃金属粉尘除尘系统,严禁采用正压吹送粉尘。其他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若采用正压吹送粉尘,应确保采取除杂、监测、喷淋等可靠的防点燃源或爆炸火焰传播的措施,防止火花进入除尘器本体。

5.除尘系统采用粉尘沉降室除尘,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

大量粉尘在沉降室悬浮、集聚,粉尘云浓度高,爆炸风险极高。当采用砖混材料等构建的干式巷道作为除尘系统时,容易产生积尘,发生粉尘爆炸。2016年4月29日,精艺星五金加工厂发生铝粉尘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6人受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该企业采用采用砖槽(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通过轴流风机经矩形砖槽除尘风道,将抛光铝粉尘吹送至室外的沉淀池。砖槽除尘风道风速不足集聚大量粉尘,轴流风机电机绕组高温引燃的火花吹入矩形砖槽除尘风道,具备了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引发爆炸。

《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AQ 4273-2016)第4.1条规定:“除尘系统不应采用以沉降室为主的重力沉降除尘方式;不应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第7.1.2条规定:“风管应采用钢质金属材料制造,若采用其他材料则应选用阻燃材料且采取防静电措施,不应选用铝质金属材料”。

6.铝镁等金属粉尘及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设置锁气卸灰装置。

锁气卸灰装置能够把除尘器灰斗和集尘桶(箱)之间进行间隔而起到锁气效果,保证除尘器处于较好的负压运行状态。同时,可防止因自然等原因形成的火源或其他外部火源进入除尘器引发粉尘爆炸。应用较多的锁气卸灰装置主要有星型卸灰阀、双层闸板阀等。

《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AQ 4273-2016)第5.1.6条规定:“除尘器按下列要求设置锁气卸灰装置:a)除尘器灰斗下部应设锁气卸灰装置,卸灰工作周期的设计应使灰斗无粉尘堆积。b)设置卸灰装置运行异常及故障停机的监控装置,出现运行异常及故障停机状况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20区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

20区是爆炸性粉尘危险环境持续地或长期地或频繁地出现的区域,是最易发生粉尘爆炸的区域。如采用非防爆电器设备设施,容易引发粉尘爆炸事故。2012年省市瓯海区“8·5”铝粉尘爆炸事故中的非法锁具加工作坊配置的抛光

机、电气设备、通风设备均非防爆型,生产过程中抛光机电机控制开关时常产生电火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2016年发生“4·29”铝粉尘爆炸事故的精艺星五金加工厂采用的10台轴流风机均为非粉尘防爆型,经检测分析,其中的2号轴流风机的轴承室部积有铝粉尘,产生异常摩擦阻力,导致轴流风机出现持续滞转,电机持续负载,电机绕组温度不断升高,产生火花引燃矩形砖槽除尘风道的粉尘云,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20区应选用粉尘防爆型电气设备,应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GB50058)、《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12476.1)和《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选型和安装》(GB 12476.2)等标准要求。

8.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于产生机械点火源的工艺设备前,未按规设置去除铁、石等异物的装置。

粉碎、研磨、造粒等生产工艺在其产生设施部属于典型的20区,由于机械力的作用会扬起大量粉尘,设备悬浮的粉尘往往处于爆炸浓度围之。混入铁、石等异物杂质,易产生摩擦、撞击火花,满足粉尘爆炸五要素同时存在的条件,导致粉尘爆炸的发生。应规设置除杂装置,并及时定期清理其部或表面的铁、石等异物。2016年县盛鑫铁合金经销处“5·31”雷蒙磨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雷蒙磨超出用途围,加工硅粉,致使雷蒙磨磨膛的硅粉(粒度约200目)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遇

粉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卡

粉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卡 危险场所 名称 拌料、吹塑、碎料等生产工序 场所概况 粉尘类型塑料粉尘(如聚丙烯粉尘等)除尘方式通风 设备名称吹塑机 危险分析本场所产生粉尘为塑料粉尘(如聚丙烯粉尘等),粉尘浓度超过爆炸极限(爆炸下限:20g/m3),遇到明火即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爆炸条件①存在某些(特别是可燃、易燃)粉尘,且有足够的量; ②存在助燃剂,如氧气、空气(氧气)或氧化剂,且有足够的量; ③存在燃烧源: a明火,如气体火焰、气焊嘴和喷灯的火焰、电弧等; b火花,如切割和焊接产生的火花、摩擦产生的火花、电火花、静电放电火花、燃烧炉和其他火源产生的火花等; c被加热的或炽热的物体,如电器灯具、钢材焊缝上、被加热区等; d加热表面,如干燥炉的热表面、过载的电线、电器仪表、蒸汽管线及其法兰等; e炽热空间,如干燥室内和加热炉内的空间等; f摩擦热,如轴承、机器的转动部件、摩擦面等; g自燃产生的明火及燃烧热; h化学反应热; i热射线(如凸透镜)的聚焦热; j燃烧热。 以上3个基本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且形成了一定浓度的粉尘—空气(氧气)混合气体,才能发生粉尘爆炸。如能消除或避免其中的任何一个基本条件,就可防止粉尘爆炸的发生。 预防措施粉尘作业场所与其他建筑物保护安全距离; 粉尘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专项考核,能够识别并正确应对粉尘爆炸危险; 生产设备,通风管道,采取防静电措施;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有泄爆,阻爆,隔爆装置。 控制热源场所进行通风; 制定了粉尘火灾防爆管理制度和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应急程序1)停止作业作业现场出现事故征兆,发生人员停机或告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并切断用 电设备电源; 2)人员疏散现场安全责任人员应呼叫现场现场和附近场所作业人员紧急疏散,各岗位 人员就近向安全出口依次疏散,撤离现场;本单位事故报告电话: 3)扑救火灾使用消防砂或其他的灭火器材扑救火灾;铝镁合金粉尘严禁使用泡沫,水, 干粉等灭火剂;有爆炸危险的,应当人员先行撤离,报告110,由专业应急队伍处置; 4)事故报告安全主任接报后,应进行现场侦察,向当地消防或应急机构报告;向主要 负责人和当地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5)人员急救有受伤人员应立即组织车辆送往当地医疗机构;有窒息人员应立即组织心 肺复苏术。 6)灾后恢复事故受控制后,恢复现场秩序,安全主任,现场安全责任人配合事故调查, 作出事故处理决定。 应急联系方式:24小时保安值班室:小时应急手机:火警:119、急救:120

液化石油气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液化石油气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1、标识中文名:液化石油气英文名:Liquefied petroleum gas; Compressed petroleum gas 分子式: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分子量:CAS号:68476-85-7 RTECS号:SE7545000 UN编号:1075 危险货物编号:21053 IMDG规则页码:2、理化性质外观与形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液体,具有特殊臭味主要用途: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也可用作工业和民用燃料。熔点:相对密度: 0.5 沸点:相对密度:1.5-2 饱和蒸汽压:溶解性:微溶于水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燃烧热:最小引燃能量:3、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4 包装类别:Ⅰ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二、危害特点1、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级:闪点:爆炸上限:9.65 自燃温度:爆炸下限:2.25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引起燃烧爆炸。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受热2、扩散性液化石油气液态变为气态时迅速扩散,形成高浓度区、迅速混合区、燃爆最猛烈区;其扩散区与区之间,迅速扩大而且电阻率大于1013cm2;它们之间静电位达300伏时即放电,产生燃爆;受热气体可扩大250—300倍;膨胀率比水大16.1倍。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接触限值:中国MAC:1000 mg/m3 苏联MAC:美国TWA:美国STEL:侵入途径:吸入毒性:属低毒类LD50:LC50:健康危害:极具冻伤性;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空气中1%时使人呕吐头痛,10%时二分钟使人麻醉,时间稍长即可死亡。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症状,严重时有麻醉状态及意识丧失。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4、带电性三、战术要点1、遵循“冷却抑爆,控制燃烧,止漏排险,

油气田爆炸危险场所分区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油气田爆炸危险场所分区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335-19 油气田爆炸危险场所分区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标准对油气田生产设施及装置在油气集输、处理、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形成的危险场所进行分区,以便合理选择电气设备。 第1.0.2 条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地面建设新建和扩建工程中的爆炸危险场所分区,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油气田爆炸危险场所分区应执行本标准。本标准末涉及的部分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和参照执行有关专业标准。 第二章爆炸危险场所 第一节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第2.1.1条下列混合物,应划为爆炸性气体混

合物: 一、可燃气体与空气相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二、易燃液体的蒸气、薄雾、闪点低于或等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薄雾与空气相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三、可燃液体操作温度高于其闪点,井有泄漏时其蒸气、薄雾与空气相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第二节爆炸危险场所的分区 第2.2.1条爆炸危险场所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进行分区。 一、0区: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期存在的场所(如密闭的容器或储油罐内部气体空间)。 二、l区:在正常运行中可能产生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三、2区:在正常运行中不可能产生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即使产生也只能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第2.2.2条划分爆炸危险场所区域范围的原则:

粉尘爆炸应急预案

粉尘爆炸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对项目爆破安全事故进行有效控制,执行公司总的事故应急管理“安全第一、积极预防、分级指挥、上下协同、减少损害”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破物品管理条例》要求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做好安全、医疗应急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生命和减少国家财产的损失,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该方案。 一、目的 1、风险点:粉尘爆炸造成损失。 2、为落实作业现场规范管理规定的要求,切实保证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在发生粉尘爆 炸时,能够正确有效的进行处理,把公司的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在应急救援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先重后轻的原则; 3、坚持先近后远的原则; 4、控制全局,防止次生灾害进一步发生的原则; 5、密切协调,相互配合,为公司负责,敢于承担的原则; 6、积极争取,积极救援的原则。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山东新博木业有限公司各生产车间粉尘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 四、应急救援组织领导及机构 1、粉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生产技术部、行政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经理及车间主任 成员:各部成员、生产班(组)长及车间全体员工 2、按职责分类,下设三个小组: (1)现场救援小组: 组长:发生粉尘爆炸的班(组)长 组员:发生粉尘爆炸的车间员工及现场人员 (2)保障小组 组长:行政管理部经理 组员:行政管理部成员和财务人员 (3)事故调查小组: 组长:生产技术部经理、保安专员 组员:发生粉尘爆炸的车间主任及班组长 五、职责 1、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领导工作; 2、在发生事故时,负责进行事故救援; 3、负责对事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调查和处理。 六、应急措施 1、应急方案的启动 当车间有发生粉尘爆炸时,发现者要大声疾呼,迅速把信息发出,并进行正确的施救。附近人员得到信息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传播出去,同时上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应急组织机构;相关的管理人员一是要报告给本部门的负责人,二是拔打120(如需报119要同时拔打119),三是要按排门卫人员,对120救援车辆进行引导;本部门负责人在得到信息后,一是要报告给总指挥,

制度上墙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基础管理 1、具有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符合本提示要求。不符合本提示的现有企业,要限期整改,到期仍不符合的,要停产整顿。 2、企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将预防粉尘爆炸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粉尘防爆管理体系,强化安全和防火防爆机构。 3、企业是本单位各类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4、企业必须定期对本单位的危险程度进行危险识别,定期进行评估。 5、企业必须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企业必须依法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要求,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六个层面: (1)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2)领导班子其他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3)中层部门(各管理科室、车间、分公司等)和部门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4)班组和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 (5)具体岗位和做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6)各类专项工作负责部门和人员的专项安全生产责任。7、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安全生产档案、原始记录和台账应按规定如实填写,按期限保存备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包括;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3)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4)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5)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6)粉尘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7)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8)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9)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 (10)安全生产逐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11)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1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13)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4)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15)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1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粉尘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粉尘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煤尘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制:段春雷审核:陈树忠批准:高超 1危险性分析 煤尘爆炸、燃烧时将造成人员爆炸伤、烧伤、窒息或设备损坏、全厂生产系统停运等严重后果。 2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 高温。由于煤尘被急剧氧化并燃烧,在很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迅速升高,瞬间温度可达2300~2500℃。 高压。煤尘爆炸时,气温骤升,压力增大。一般爆炸压力可达~兆帕。煤尘爆炸时反应热和传播速度越大,爆炸压力也越大,因而其破坏性也越大。实验和事故案例均表明,爆炸压力随着离开爆源的距离的增大而呈跳跃式增大。如遇障碍物或巷道断面的突然变化,爆炸压力则更加增强。这是造成距爆源较远的巷道破坏较大的重要原因。 强烈的冲击波和火焰。煤尘爆炸时由于高温、高压,可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火焰。火焰的传播速度可达610~1800米/秒,而冲击波和传递速度可达2400米/秒。 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煤尘爆炸时,可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含量可达2%~3%,甚至高达8%,而二氧化碳可达10%以上,这是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重要原因。 爆炸产生“皮渣”和“粘块”。煤尘爆炸时,一部分煤尘被局部焦化,粘结在一起,沉积在支架和巷道壁上,形成煤尘爆炸的特有产物——“皮渣”和“粘块”。这是煤尘爆炸区别于瓦斯爆炸的特有标志。3应急处置程序 输煤皮带出现煤尘爆炸、燃烧的处置

当输煤皮带出现粉尘爆炸、燃烧威胁人身安全时,岗位值班人员应迅速沿疏散通道撤离至安全地带。 紧急停运相关皮带系统,隔离着火点附近的电缆、油管路等易燃物品。人员应与烧焦裸露的电缆保持适当的距离,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当出现煤尘爆炸、燃烧时,事故现场发现人应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汇报值长。 当救援人员赶到时,要及时向救援人员说明现场情况,并积极参与事故救援工作。 三台锅炉24米给煤机层出现煤尘爆炸、燃烧的处置 当三台锅炉24米给煤机层出现煤尘爆炸、燃烧威胁人身安全时,人员应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 紧急停运煤仓疏松机、给煤机,隔离着火点附近的电缆、油管路等易燃物品。人员应与烧焦裸露的电缆保持适当的距离,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当出现煤尘爆炸、燃烧时,事故现场发现人应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汇报给值长。 燃料筒仓、炉前仓出现煤尘爆炸、燃烧的处置 当筒仓、炉前仓出现煤尘爆炸、燃烧威胁人身安全时,人员应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 紧急停运相关皮带系统,隔离着火点附近的电缆、油管路等易燃物品。人员应与烧焦裸露的电缆保持适当的距离,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当出现煤尘爆炸、燃烧时,事故现场发现人应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汇报给值长。 事故处置应遵循“先自救、后汇报”的原则。当值值长接到事故现场报告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在迅速组织事故救援的同时,应

某区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正式版)

某区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区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章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第一条主要行政许可 (一)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二)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消防验收合格意见或备案证明; (三)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 (四)特种设备及仪器仪表定期检测合格证; 第二条从业人员条件 (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安全资(合)格证书。 (二)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后上岗作业。其它从业人员按规定须经相关培训、持证上岗作业的, 必须持证上岗。 (三)新职工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并考核合格。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前, 应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教育并考核合格。企业在实施新工艺、

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 应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并考核合格。 第三条现场设施设备 (一)企业的总平面布局、厂区内设施设备布局等, 应符合《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标准要求(由于标准修订引起的安全距离不足, 能够整改的, 整改到位;不能整改的, 应制定防范措施, 加强管理)。 (二)电气设备、照明等均为粉尘防爆型。 (三)关键设备安装防爆泄压装置。 第四条安全生产管理 (一)相关行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并运行。 (二)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责任共担制度, 对直接责任人、监护人、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安全科室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 (三)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四)建立并落实安全工资制度, 粉尘岗位安全生产工资不得低于工资总额的30%。 第二章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第五条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警戒带、危险信息告知、安全须知、

各类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各类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处置方案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和平开关只能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切断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 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源,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到触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3)当电线搭落在触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破坏。救护人员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5)触电者未失去知觉时,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救治,如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呼吸及心跳,让其舒适地平卧,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周围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医院救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 6)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切记不能给触电者打强心针,如身体烧伤立即拨打“120”急救。 2、注意事项 (1)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使用的电工钳必须有绝缘柄,木柄斧头必须是干燥的,以免发生间接触电。 (2)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他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粉尘应急处置预案

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 事故类型 粉尘爆炸事故可能发生在粉尘作业场所、仓库等区域,由于粉尘作业场所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可燃爆粉尘,如果粉尘清扫不及时、通风系统不畅,当粉尘浓度超过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即可能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1.2 危险程度分析 1、粉尘爆炸是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浮游,当一种火源给予一定的能量后发生的爆炸。铝镁粉尘遇湿自热产生放热反应,形成热源。粉尘浓度超过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即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2、粉尘爆炸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由于粉尘的初始爆炸气浪会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达到爆炸浓度而产生二次爆炸。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的危及到周边建筑和群众,造成重大伤亡。 3、粉尘爆炸会产生有毒气体。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和爆炸物(如塑料)自身分解的毒性气体。毒气的产生往往造成爆炸过后的众多人畜中毒伤亡,必须充分重视。 1.3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1.3.1 事故预防措施 公司为避免粉尘爆炸事故发生,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1、粉尘作业场所与其他建筑物保护安全距离; 2、粉尘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专项考核,能够识别并正确应对粉尘爆炸危险; 3、生产设备,通风管道,采取防静电措施;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有泄爆,阻爆,隔爆装置。 4、控制热源场所进行通风; 5、制定了粉尘火灾防爆管理制度和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6、防止摩擦、碰撞产生火花。 7、所有产尘点均应装设吸尘罩。 8、所有可能积累粉尘的生产车间和贮存室的设备、地面每天至少清扫一次,不应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9、每周至少一次对通风系统进行除尘清扫。 10、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由安全主任牵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各部门应及时整改,整改有难度的,应及时上报总经理。 11、每年至少组织二次应急救援演练。 1.3.2 应急措施 1、现场作业人员发现粉尘火灾爆炸事故的征兆,以及发生粉尘火灾爆炸事故后,应当依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立即停机,切断现场所有电源开关,扑救火灾,通知现场及附近人员紧急撤离事故现场,并立即向安全主任或上级报告。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之欧阳家百创编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欧阳家百(2021.03.07)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危险等级划分 第三章危险场所的技术安全 第四章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 第五章罚则 第六章附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局、总公司: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现颁发《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请认真贯彻实施,注意总结经验,并将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我部。 附:一、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原则(略) 二、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表(略)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爆炸危险场所是指存在由于爆炸性混合物出现造成爆炸事故危险而必须对其生产、使用、储存和装卸采取预防措施的场所。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有爆炸危险场所的企业。 个体经济组织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爆炸危险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危险等级划分 第五条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特别危险场所、高度危险场所和一般危险场所三个等级(划分原则见附件一)。 第六条特别危险场所是指物质的性质特别危险,储存的数量特别大,工艺条件特殊,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人员伤亡,危害极大的危险场所。 第七条高度危险场所是指物质的危险性较大,储存的数量较大,工艺条件较为特殊,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具有一定危害的危险场所。 第八条一般危险场所是指物质的危险性较小,储存的数量较少,工艺条件一般,即使发生爆炸事故,所造成的危害较小的场所。 第九条在划分危险场所等级时,对周围环境条件较差或发生过重大事故的危险场所应提高一个危险等级。 第十条爆炸危险场所等级的划分,由企业(依照附件二的各项内容)划定等级后,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危险场所的技术安全

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火灾引起的爆炸事故、锅炉爆炸事故、容器爆炸事故、锌粉尘爆炸。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装置 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爆炸的区域、地点、装置包括:锌粉制备、硫酸工序、空压机站、检修使用氧气、乙炔的现场、生产车辆的燃料库房、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等现场。 1.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爆炸事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一旦发生爆炸势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易造成人员身体的伤害,严重的可导致人员死亡,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公司作业现场。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锌粉制备过程中添加原料焦炭会伴生一氧化碳,由于设备故障、炉体压力波动、操作失误等因素,炉体及布袋收尘器会残留一氧化碳,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爆炸上限75%或下限12.5%遇明火可以引起燃烧、爆炸。 硫酸工序生产硫酸,硫酸本身也不燃,但其化学性质非常活跃。有强烈腐蚀性及吸水性。遇水发生高热而飞溅。与许多物质,特别是木屑、稻草、纸张等接触猛烈反应,放出高热,并可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金属粉末及其他可燃物等能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着火。

厂内生产车辆的燃料汽油、柴油等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如果油品发生泄漏,作业场所存在引火源,电气设备不防爆,均可能诱发火灾或者爆炸事故。 锌粉是二级遇水燃烧物品,与水能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放出热量,有一定的危险性,遇到引火源发生爆炸事故,如果发生锌粉尘爆炸,能造成较大的人身伤害。 1.5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爆炸事故发生后很有可能引发中毒窒息、灼烫、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次生、衍生事故。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岗位负责人 成员岗位操作人员 2.2工作职责 2.2.1组长职责 1)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2)负责确定对事故现场采取的处理措施。 3)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准备抢险抢救技术及设备措施。 4)负责现场应急过程的抢险救援,视事故情况及时报警,请求社会力量救援。 2.2.2组员职责

爆炸危险场所分区

气体场所划分为三个区域:0区,1区和2区; 粉尘场所分为三个区域:20区,21区和22区。 可燃性气体,蒸汽和薄雾气体场所 0区爆炸性环境中的爆炸性混合物以气体,蒸汽或薄雾形式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使用在0区的电气设备须按照EN50284和IEC60079-26中对д类,种类(气体)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测试和标识。 1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环境中可能会出现气体,蒸汽或薄雾形式的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1区是防爆电气设备的典型应用场所。标准EN50014~ EN50020,EN50039以及 IEC60079-0,-1,-2.-7,-11,-18,-25对1区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做了规定。 2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环境中不太可能出现气体,蒸汽或薄雾形式的爆炸性混合物,假 如出现也只是偶然发生并且短时间存在的场所。通常情况下,”短时间”是指持续时间不多于2个小时。 标准EN50021和IEC60079-15对2区使用的电气设备做了相应的规定,同时也必须满足通用的绝缘电阻,冲击能量和耗散功率等要求。 粉尘场所 20区 EN50281-1-1标准对用于20区的电气设备壳体结构及设计做了相应规定。IEC60241-11对在20区使用的电气设备做了补充要求,包括本质安全防爆等方面的内容 20区应用种类1(粉尘)电气设备。 21区磨坊,煤炭,谷物仓库以及包装生产线及其四周是典型的21区场所。在21区中,可能会发生因粉尘泄漏等原因而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此外,电气设备表面粉尘堆积也是工厂安全生产的隐患,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1区须使用种类2(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22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混合物不太可能出现,只有在故障状态下才可能发生的场所。22区须使用种类3(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假如是爆炸性环境中的粉尘是导电性粉尘,

重点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办法

重点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为加强对重点危险场所安全管理,杜绝群体伤害事故的发生,根据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办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作业区对所辖范围内重点危险场所(区域)的控制和管理。 第三条术语、定义 重点危险场所:指在长期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公认属于高风险的场所(区域或设施)。作业时人员众多,发生事故的潜在的危险性较大并较难控制。这些设施或场所一旦管理不善易导致伤亡或多人伤害的事故。主要包括: 1、可能存在爆炸危险的场所。 2、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导致多人伤害的场所; 3、可能发生大量有毒有害介质产生及泄漏的生产单元、设施或场所。 4、其它可能造成多人伤害的生产单元、设备设施或场所。 第二章重点危险场所的确定 第三条重点危险场所由公司安全环保处提出,会同相关作业区和管理科室评审确定,安全环保处备案,列入该办法《重点危险场所明细表》。

第四条由于重大隐患得到整改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采用后消除的重点危险场所,分公司要及时申报删减,安全环保处修改制度。 第五条由于工艺改变、新增设备及岗位出现新的重点危险场所,分公司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安全环保处备案,纳入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章重点危险场所的通用管理要求与标准第十一条安全环保处应定期组织对重点危险场所受控情况进行安全评价,监督、检查重点危险场所所在作业区对重点危险场所的管理情况;组织审定公司重点控制的危险场所并更新《重点危险场所明细表》;监督重点危险场所重大隐患按要求整改。各作业区确定本单位其它需重点控制的危险场所单独建立台账,制定作业区对危险场所的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生产设备处及时论证危险场所重大安全隐患治理项目的立项并组织实施,持续改善危险场所的安全生产条件。 第十三条人事企管处组织危险场所作业人员相关资质的培训取证。 第十三条相关专业科室按照“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组织生产、设备、能源等专业管理制度的落实,及时组织设备消缺,按规定组织特种设备、防雷设施的检测检验。第十三条重点危险场所所在作业区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

应急预案-锅炉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附件:应急预案-锅炉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锅炉是一种压力容器,经常在高温高压下运行,如果管理不善,使用不当,使锅炉超过额定压力运行,或锅炉严重缺水、结垢导致锅炉过热,锅炉严重腐蚀、材质差、先天性缺陷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等,有可能导致锅炉爆炸等恶性事故发生。锅炉爆炸后会形成强大的气浪冲击和大量沸水外溅,不仅使锅炉本体遭到毁坏,而且周围的设备和建筑物也会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 一、事故特征 1、锅炉事故地点:工业广场。 2、发生锅炉事故的因素: (1)由于缺水严重,导致锅炉过热。 (2)由于锅炉内部不经常清理,结垢严重,导致锅炉过热。排气阀堵死,不能正常排气,导致气压上升,发生爆炸。 (3)由于锅炉严重腐蚀、材质差、先天性缺陷导致。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 组长:公司值班领导 副组长:公司各协作单位值班领导、各部门当班人员、当班调度员。 成员:全面地面在职人员 (二)职责 组长(值班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事故发生的地点、影响

范围、伤亡人数、遇险人员,全面负责现场的指挥救援工作。 副组长:积极配合总指挥,及时提供更好的救援方案。 技术人员:负责疏导人员的避灾路线以及传达自救方式。 安监人员:负责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 调度员:全面指挥人员,并向上一级传达事故现场的有关情况。 成员:协助现场救援工作有效地进行。 三、应急处置 (一)应急处置原则 1、以抢救遇难人员为主,本着”先活着后亡者,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原则救险。 2、在进入事故现场时,与现场班组长配合,首先清点好人数,确定事故现场区域内人数,并且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交流辅导。 (二)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凡发生本预案所涉及的事故(险情)比较巨大时,公司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 上报,并视其情况与消防队、县人民医院等部门联系救援,并及时做好情况的续报工作。 2、安全事故(险情)发生后,当事人或在场人立即向公司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势态发展,尽力自救。公司领导接到发生事故(险情)报告后,立即命令启动本预案,根据事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全力控制势态的扩大。 3、现场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安全科汇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电力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环境: 一、矿井井下; 二、制造、使用或贮存火药、炸药和起爆药等的环境; 三、利用电能进行生产并与生产工艺过程直接关联的电解、电镀等电气装置区域; 四、蓄电池室; 五、使用强氧化剂以及不用外来点火源就能自行起火的物质的环境; 六、水、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及海上油井平台。 第1.0.3条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 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三、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有可能泄漏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第2.1.2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 一、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 二、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第2.1.3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取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 一、首先应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 二、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 1.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内; 2.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内; 3.在设备内可采用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覆盖的措施; 4.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故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 三、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形成,或缩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滞留时间,宜采取下列措施: 1.工艺装置宜采取露天或开敞式布置; 2.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3.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置正压室; 4.对区域内易形成和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点设置自动测量仪器装置,当气体或蒸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的50%时,应能可靠地发出信号或切断电源。

打磨车间粉尘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示范文本

打磨车间粉尘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打磨车间粉尘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危险特征: 公司打磨车间风筒内的可燃性粉尘,当达到爆炸极限 时,遇点火源瞬间发生燃烧火灾和爆炸事故。 2.应急组织和职责 现场指挥:部门负责人 2.1现场应急组织架构: 现场应急人员:班组负责人或安全员 现场作业员工 2.2职责: 现场指挥职责: 1)接到员工报警后,立即赶到打磨车间现场进行指挥

现场应急小组进行应急行动。 2)当事故无法控制,超出应急能力范围时,应立即报公司行政部及安全部。 现场管理人员或安全员职责: 1)组织和指挥本小组组员进行应急行动。 2)向现场指挥员报告相关情况。 现场作业员工职责: 1)发现打磨车间发生火灾或爆炸时或接到粉尘爆炸事故报告时,立即进行按处置方案进行应急。 2)及时向当班管理人员报告相关情况。 3.应急处置: 1)发生粉尘火灾爆炸事故时,第一个发现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初步判定是否是因此而造成的事故,并立即进行报告。 2)现场管理人员立即疏散粉尘作业现场人员,并对现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1995年1月22日颁布、实施劳部发〔1995〕56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爆炸危险场所是指存在由于爆炸性混合物出现造成爆炸事故危险而必须对其生产、使用、储存和装卸采取预防措施的场所。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有爆炸危险场所的企业。 个体经济组织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爆炸危险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危险等级划分 第五条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特别危险场所、高度危险场所和一般危险场所三个等级(划分原则见附件一)。 第六条特别危险场所是指物质的性质特别危险,储存的数量特别大,工艺条件特殊,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人员伤亡,危害极大的危险场所。 第七条高度危险场所是指物质的危险性较大,储存的数量较多,工艺条件较为特殊,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具有一定危害的危险场所。 第八条一般危险场所是指物质的危险性较小,储存的数量较少,工艺条件一般,即使发生爆炸事故,所造成的危害较小的场所。 第九条在划分危险场等级时,对周围环境条件较差或发生过重大事故的危险场所应提高一个危险等级。 第十条di 爆炸危险场所等级的划分,由企业(依照附件二的各项内容)划定等级后,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危险场所的技术安全 第十一条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过程,应选择物质危险性较小、工艺较缓和、较为成熟的工艺路线。 第十二条生产装置应有完善的生产工艺控制手段,设置具有可靠的温度、压力、流量、液面等工艺参数的控制仪表,对工艺参数控制要求严格的应设双系列控制仪表,并尽可能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在工艺布置时应尽量避免或缩短操作人员处于危险场所内的操作时间;对特殊生产工艺应有特殊的工艺控制手段。 第十三条生产厂房、设备、储罐、仓库、装卸设施应远离各种引爆源和生活、办公区;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的上风向;厂房的朝向应有利于爆炸危险气体的散发;厂房应有足够的泄压面积和必要的安全通道;对散发比空气重的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地面应有不引爆措施;设备、设施的安全间距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厂房内的爆炸危险物料必须限量,储罐、仓库的储存量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生产过程必须有可靠的供电、供气(汽)、供水等公用工程系统。对特别危险场所应设置双电源供电或备用电源,对重要的控制仪表应设置不间断电源(UPS)。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应设置排除险情的装置。 第十五条生产设备、储罐和管道的材质、压力等级、制造工艺、焊接质量、检验要求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规程;其安装必须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对压力管线要有防止高低压窜气、窜液措施。 第十六条爆炸危险场所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防止有爆炸危险气体的积聚。生产装置尽可能采用

粉尘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粉尘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粉尘爆炸危险性分析 1.1、粉尘爆炸是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浮游,当一种火源给予一定的能量后发生的爆炸。粉尘浓度超过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即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1.2、粉尘爆炸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由于粉尘的初始爆炸气浪会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达到爆炸浓度而产生二次爆炸。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2、应急组织及职责 2.1 设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副总为副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是粉尘爆炸事故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部。 2.2 发生粉尘爆炸事故时,现场成立应急指挥部,由安全生产部部长或赶赴现场的最高领导担任总指挥。总指挥不在场时,由事故现场职务最高的管理人员为临时总指挥,行使现场应急指挥、协调处置的全部职责。 2.3 事故部门成立现场应急处置小组,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事故应急处置小组由事故部门负责人、班长、维修人员、操作人员组成。 2.4 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2.4.1班长:粉尘爆炸事故发生后,迅速(5分钟内)上报部门经理、应急管理办公室、生产部,并组织班内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组成2人以上的应急处理小组按“应急处置

措施”对事故现场采取相应处置措施,遏止事态发展。 2.4.2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粉尘爆炸事故发生后,迅速(3分钟内)上报当班班长,并在班长的指挥下事故现场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2.4.3现场处置小组负责事故报告,事故初期处理与控制、遏止事故扩大、抢救受伤人员、人员疏散、现场隔离、设备抢修。现场应急指挥部成立后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对事故进行处置。 应急自救组织如下图: 3、应急处置 3.1征兆及报告 3.1.1 现场作业人员发现粉尘火灾爆炸事故的征兆,以及发生粉尘火灾爆炸事故后,应当依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立即停机,切断现场所有电源开关,扑救火灾,通知现场及附近人员紧急撤离事故现场,并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3.1.2 部门负责人及现场管理人员应当立即组织事故现

油气田爆炸危险场所分区

安全管理编号:LX-FS-A86143 油气田爆炸危险场所分区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油气田爆炸危险场所分区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标准对油气田生产设施及装置在油气集输、处理、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形成的危险场所进行分区,以便合理选择电气设备。 第1.0.2 条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地面建设新建和扩建工程中的爆炸危险场所分区,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油气田爆炸危险场所分区应执行本标准。本标准末涉及的部分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和参照执行有关专业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