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服务型政府报送材料》

《打造服务型政府报送材料》
《打造服务型政府报送材料》

《打造服务型政府报送材料》强化风险控制,构建景区长效监管机制

什刹海地区是文化旅游功能街区,全境面积5.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万,区域内集中了北海、景山、恭王府花园、宋庆龄故居等一批国家保护单位。90年代后期,什刹海环湖形成酒吧街商圈逐渐成为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是国内外游客体味老北京民俗的首选之地。“吃烤鸭、逛胡同、泡酒吧”,这已经成为国内外来宾在北京的一种时尚。

近三年来,什刹海工商所在在监管标准不断提高、监管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根据什刹海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服务监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风险控制为重点,以日常巡查和“弹性巡查”、“错峰巡查”相结合的景区长效监管机制,有效保障了什刹海地区经济发展秩序的健康良好运行。

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是什刹海旅游功能区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

北京奥运期间,什刹海工商所紧扣景区特点,突出监管重点,大胆突破,因地制宜,逐渐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涉外景区监管模式,在平安奥运保障服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奥运之后,什刹海工商所把奥运期间总结的经验认真加以梳理总结,将构建什刹海旅游景区的长效监管机制作为工作的重心,积极实践探索。

长效监管机制的具体思路一是从内容上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建立信息互通制度。从人员培训、协同检查、信息共享。采取与以洋酒协

会、烟草专卖、商务局合作的方式,通过与烟草专卖、商务局协商,每季度召开一次碰头会,每月进行一次联合检查,逐步建立放心消费酒吧街。通过定期邀请专家和生产厂家工作人员对干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二是从形式上建立景区巡查制度。制定出景区巡查内容、时间、范围、人员、方式、标准,根据季节的变换、业态的变换而进行适量调换,保证景区巡查经常性,延续性和完整性。建立了执法、服务、维权于一体的平台,将触角延伸到区域的各个方面。旅游功能街区巡查小组按照巡查班次不变,人员不变,职责不变,标准不变,时间不变的“五个不变”,确保景区秩序。

三是从力量配备上,建立景区巡查调度制度。整合巡查力量,建立旅游功能街区执法小组,将奥运会期间支援场馆的外派返回人员充实到小组中,结合网格责任人的日常巡查,形成功能街区执法小组巡查与网格责任人的日常巡查的交叉巡查网络。

二、强化风险区域控制是落实长效监管机制的基础。奥运会后,我们把奥运期间总结的经验,建立起以风险控制为监管重点的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划定了风险控制核心区、延伸区和扩散区,实施分层次,分区域,抓重点的网格管理。

我们将什刹海旅游功能街区全区域划定为以临湖街边的核心区、以环湖周边的辐射区、以湖外其他区域的延伸区,作为风险级类的划分。从涉及的区域范围上:将重点风险监管的范围从奥运会前的酒吧街到奥运期间的什刹海环湖,继续延伸到什刹海旅游功能街区全区

域,做到区域监管无盲点。从涉及的行业范围上:将重点风险监管的行业从奥运会前的食品行业到奥运期间的小发廊、小歌舞厅、棋牌室、三轮车的整治,到奥运会后的全行业,做到行业监管无盲区。

在具体风险防控措施上,我们也有了许多创新。首先,成立以所长为第一责任人、副所长为责任人的二级网格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对二级网格内风险点进行发现、监控、消除和上报。

其次,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在积极消除风险点和及时向分局指挥中心汇报的同时,定期把掌握的风险点、风险控制的情况向街道办事处及卫生、环保、公安、消防、房管等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达到对风险点的群防群治的目的。

例如。对无照经营食品的取缔过程中,采取向卫生、环保部门发出报告函,告知存在的风险点和对社会可能带来的危害;向房管部门发出报告函,告知为无照经营提供场所所要负的法律责任。

第三,建立风险联席评估制度。通过与洋酒协会等行业协会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定期邀请专家和部分厂家工作人员对全所干部进行知识培训,配合检查酒吧经营的酒类及食品。防范假酒、劣质食品的出现。

第四,强化网格监管风险责任机制,进一步明确层级网格事权。三级网格负责风险源的发现,风险信息的采集和风险点的控制,风险的预见。二级网格负责对风险业态的分析。对风险信息的筛选、归纳和评估;可控制风险消除的力量调度和指挥,不可控制风险的上报。通过日常巡查的直接采集和社区寻访、投诉举报、有关部门的情况通

报,认真搜集风险控制信息,确保监管无死角。

三、完善创新监管模式是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必然需要。“日映荷花,月耀酒吧”。什刹海旅游区,不仅仅是白天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每当华灯初放,酒吧街更像是京城一颗闪耀的夜明珠,吸引着众多的人们休闲放松。

打破“朝九晚五”式的监管方式,完善适应旅游景区的“夜巡制”。将“弹性巡查”、“错峰巡查”固定下来,变“临时性巡查”为“常态巡查”。具体做法为:一是为消除时间差带来的监管盲区,确保了旅游景区的食品安全。根据酒吧、餐饮问题突出的特点,以旅游景点周边经营场所为重点风险点,根据业态特点坚持开展“常态巡查”,将工作时间延长到晚10点,监管重点也相应地在检查主体资格、经营范围,执照悬挂和食品台帐的基础上,侧重强化所经营食品的品质保真、有效期限检查。

在重点风险点的控制上,采取了时间上分段、班次上错峰的方法,分白班、晚班和夜班,将监控时间延长至晚上。白班从早8:30-17:00,白班重点风险点的监控由网格责任人负责,主要职责以网格内,

一、二类大街的巡查;晚班从17:00-22:00,晚班重点风险点的监控由带班所长负责,主要职责是带领值班干部对以酒吧为主的什刹海环湖巡查;夜班从22:00-次日早8:30,夜班由带班所长和夜班值班干部负责,主要职责是对夜间出现的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二是在力量配备上辖区工商所成立晚间巡查小组,辖区工商所内人员全部投入到晚间巡查工作中,三个副所长每人带领一个巡查小

组,每日对辖区进行巡查,每天将结果登记在电子督导档案及督导日志上。确定出可能引起问题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展开监管。结合集中执法和常态巡查,开展了以景区三轮车、旅游商品等重点风险点的专项整治,将执法力量作用于关键点,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是在景区设置流动监管服务车,建立了为宣传法规、维权服务、巡查执法的快速反应平台。流动监管服务车使环湖巡查及时、快速执法,更快捷、更迅速地解决消费者投诉举报问题,及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辖区工商所创立使用有中英文对照的什刹海景区工商服务手册,借助这份精确的消费地图,为中外游客提供咨询服务。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