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滨海新城南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信滨海新城南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信滨海新城南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信滨海新城南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公示说明

一、规划背景

1、泛珠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崛起的宏观背景下,汕头市既存在逐渐边缘化的发展困境,也面临新的区域整合发展契机,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提升城市能级和品位,抢占发展高地,是汕头市的核心发展命题。

2、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从建设“幸福汕头”的战略高度出发,创新思路,提出了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多元化经营城市的理念,高起点、大手笔谋划建设汕头内海湾“一湾两岸”和“珠港新城”,进一步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提升特区城市的品位。南滨片区位于汕头内海湾南岸,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通过苏埃过海通道建设,实现南滨片与北岸珠港新城快捷连接,南北呼应构建城市内海湾景观、功能核心区。

3、濠江区行政体制综合改革,为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汕头市南岸新城区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和制度保障。通过与战略投资者合作进行开发,建设苏埃通道及大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带动广澳港区、保税区和南部各类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构建宜居、宜业、宜旅力争成为新城,使辖区168平方公里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典范。

二、规划范围

汕头市中信滨海新城南滨片区位于汕头湾南岸、濠江区北部滨海地带,背山面海,用地相对独立,隶属于濠江区。南滨片区是建设南滨路、围填海涂而形成的城市新区,该片区东起葛洲村,西至红星村与礐石风景区交界处,北临汕头湾,南靠礐石风景区。总规划区面积约12.38平方公里,本次规划范围内包括规划区和协调区两部分。

其中,规划区东起深海高速公路(深汕段),西至石林公园,北临汕头湾,

南靠礐石风景区,总面积约9.38平方公里;协调区包括澳头村和葛洲村庄协调区,总面积为3.0平方公里。

三、现状概况

1.土地利用现状

规划区范围约9.38平方公里,区内现状用地主要以花木场、水域和山体形成的自然林地为主,片区西部红星村以村民住宅为主,村域面积约60公顷,片区东部为华能汕头电厂。协调区范围约3.0平方公里,区内现状包括澳头村、葛洲村,两村村域面积约111公顷。

2、道路交通现状

(1)、对外交通

沈海高速公路(海湾大桥):沈海高速公路(深汕段)是连接广东汕头、深圳及福建厦门三个经济特区的重要交通干线,路基全宽宽度24.5米,双向四车道;与南滨路为半互通收费立交(与海湾大桥互通)联接。

324国道:道路宽度52米,采用四块板形式;礐石大桥南引桥设置Y字型互通立交,并设有收费站。

(2)、城市道路

主干路:为南滨路,道路宽度33米,采用三块板形式。

次干路:为东湖路,砼路面宽度10米,采用一块板形式。

支路:包括濠州路、进村道路等,砼路面宽度约7米,采用一块板形式。

四、定位、目标与规模

1、规划定位

集休闲旅游、海洋生态、商务办公、体育文化、生活居住于一体的生态智能的总部RBD;融海洋主题公园、RBD商务景观中轴线、红树林生态中心、礐石公园景观、滨江休闲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生态集群。

2、发展目标

北回归线的湾区天堂;智能生态总部经济RBD;汕头的城市客厅,与城市北岸遥相呼应。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新城;结合山、水、林、城的滨江生态城市形象,以TOD模式为导向的绿色交通系统和城市独特的生态集群。与北岸珠港新城、11街区等共同构成城市中心区,承担市级体育中心、会展会议、旅游娱乐、康体疗养及生活居住等职能。

3、发展规模

中信滨海新城南滨片区的规划总人口规模为20万,其中规划区内居住人口14.0万人(规划区内濠州路以西居住人口13.5万人,规划区华能电厂片的居住人口为0.5万人。),就业人口1.2万人,共计人口15.2万人;协调区内居住人口3.36万人,就业人口0.14万人,保留村民人口1.3万人,共计4.8万人。

五、规划内容

1.用地布局结构

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本次规划区域的规划结构可表述为:一轴、两带、三园、多功能组团

(1)一轴:生态职能RBD中轴线

(2)两带:滨海生态绿带、山体景观带

(3)三园:体育公园、海洋主题公园、红树林生态公园

(4)多功能组团:体育休闲组团、总部经济组团、滨海文化组团、国际商务组团、红树林生态组团

2、土地利用规划

3、道路交通规划

(1)路网布局

规划采取格网状的道路网架构,以南滨南路、濠州路为主干道骨架。通过各级别道路的有机组合,形成对外联系方便快捷、内部联系安全顺畅道路交通网络。

(2)道路等级

南滨片区内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

主干路:主干道是联系各片区及组团的主要道路,为贯穿全区和联系各片区的交通服务。规划安海路(苏埃湾海底隧道)、南滨南路、濠州路、东湖路以及东湖西路为主干道,是规划片区联系外围各区的主要道路。五条主干道与南北岸主城各区主要干道相连接,形成整体。

次干路:交通性次干道是联系主干道和支路的道路,主要为联系片区内组团交通服务。道路红线宽25-30m,双向4车道,两侧可以布置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公共建筑和停车场。

景观性次干路为南滨路,分担规划南滨南路部分交通压力,通过修改道路断面、配备绿色慢行交通系统。

支路:支路主要承担短距离交通,主要为联系组团内交通及作为各功能地块辅路服务。重要支路红线宽度为25~28m,一般支路红线宽度为20m。

4、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包括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道路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和各种建筑用地内部的附属绿地,点线面结合,布局红树林生态公园、滨海景观带、中轴线绿化带、山林绿地、道路绿化带及居住区公共绿地,并通过绿道连接各类绿地,形成完整的系统。

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均衡和集中布局相结合,设施相对集中布局形成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同时均衡分布在各个片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