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即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从整体上研究社会

2.通过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来研究人。

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略看)

社会学理论各流派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冲突理论

符号交流理论

交换理论

社会现象概述

1.非个体性

2.普遍性

3.影响力和强制力

社会体育现象是众多体育现象中的一种,西方社会学在产生之处就开始关注社会体育现象。

体育社会现象专门化

1.专门的体育机构

2.专门的体育人员

3.专门的场所

4.专门的法律道德规范

5.专门的价值观念

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

1.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2.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育是社会缩影和焦点

4.体育必须紧随社会发展与时俱进

社会分层是指社区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从财富、权力和声望三个标准划分社会分层

参与方式已参与程度分层

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

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

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

体育的职业流动

体育的社会控制体系

一、合法性控制(正式控制和硬控制)

法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制度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行政力量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纪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二、合理性控制(非正式控制或软控制)

社会规范对体育的控制

道德规范对体育的控制

风俗对体育的控制

减少人类的攻击性行为

充当人类社会的安全阀

对国际争端的缓解作用

对社会犯罪的抑制作用

体育社团的性质

1.民间性,

2.非营利性,

3.互利性,

4.同类相聚性。

体育社团的种类

1.竞技体育类

2.社会体育类社团

3.体育科学学术社团

4.体育观众社团

5.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

6.体育经济型社团

我国体育社团存在的基本特征

1.体育社团的整体基础薄弱

2.体育社团的官民二重性

民间与政府对社团的双向推动

民间与政府的组织交叉

服务与管理功能的错位

体育发展受到经济条件的重要影响

1.体育运动必须与生产方式相适应

生产力变革引起生产方式变化和劳动结构改变

生产力变革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在身体部位和性质上都发生变化

2.经济为体育运动提供发展动力

首先从体育活动的人需要有因脱离劳动而必备的生活成本支付能力。

其次,提运动持续发展的背后是经济的持续进步。

经济状况改善会促进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体育运动。

3.经济结构变化会影响体育发展变革

所有制结构转变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由于体育运动是一种规则性很强,国际化程度很高的文化形态,体育运动的国际性决定了体育产业必定具有同样的国际性。

体育运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体育运动直接作用于劳动者,进而影响经济文化建设

2.体育产业成为重要的产业领域

3.体育运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谨防体育和经济关系的庸俗化

体育运动与政治

体育运动和政治具有同一性

1.体育运动和政治外在形式的同一性

2.体育运动和政治还具有结构的同一性

3.体育运动和政治具有功能的同一性

体育国内政治

1.政府的需要制约体育的目的和性质

2.体育制度规定着体育制度的类型

3.政治思想意识制约体育的价值观念

4.体育可以提高国家地位,展示国家软实力

5.体育能够促进国内政治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体育运动与国际政治

政治家与体育运动

1.政治家对体育运动的推动作用

2.政治家运用体育运动展示活力和亲民形象。

3.政治家的爱好可对某个体育活动项目产生重要影响

体育对政治造成的不利影响

1.体育的大型节事活动为一些政治家制造事端创造了条件。

2.过分的政治介入了毒害体育的机体。

3.过度的政治干预加大体育的经济代价和政治成本

4.体育运动也会沦为强权政治的工具

科学技术作用与体育的机制

1.科学技术对体育器物层面的作用

2.科学对体育制度层面的作用

3.科学作用与体育的价值观念层次

体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

1.体育实践是检验科学技术成果的标准之一。

2.体育科学是重要的科学门类之一。

3.运动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

科学技术发展对体育绿的新挑战

1.“阿尔法狗”挑战人类体育运动经验

2.兴奋剂的检测难度增加,成本增大

3.高科技的竞赛装备引发公平问题

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的正面影响

1.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人们的体育态度与行为

2.大众传播媒介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

3.大众传播媒介实体运动的传播速度加快,社会覆盖率加大。

4.大众传播媒介位体育树立形象

5.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提供于体育娱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6.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体育产业和社会市场的发展

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运动的负面影响

1.大众传播媒介推崇锦标主义

2.大众传播媒介使部分观众远离体育参与

3.体育传媒中的性别歧视

4.体育传媒对体育暴力的追逐影响社会安定

5.体育传播商业化对体育比赛的反客为主

文化的概念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成就和精神成就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因此,人所高于动物的一切成就均可被称为文化。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就曾说,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同时改造人性的一切成就。狭义的文化则主要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因此,文化一词经常被用于形容文学艺术,特别是小说,诗歌、音乐,绘画等。

文化的四大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规范体系要素

文化的特征

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统一性。文化的共有性,文化的发展性

中国文化的特征

统一性,连续性,非宗教性(人文精神),泛道德性,中庸和平,乡土情谊

体育文化的概念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体育文化产生的社会原因

1.体育文化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肢体的健全完善过程和超生物经验的传递交流过程

体育文化的发展动因

1.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2.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

3.体育文化交流是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4.体育教育是体育文化得以传递的主要方式

现代体育文化的特征

世俗化,公平性,专业化,理性化,制度化、量化,记录保持

经济危机的表现

经济危机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1.经济危机削弱了体育发展依赖的经济基础

2.经济危机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

3.经济危机也影响国际大型赛事的举办

经济危机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影响有

1.经济危机造成那么余下时间增多,有利于大众体育发展。

2.政府为扩大内需,大量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体育运动在对抗经济危机的作用

1.观赏竞技体育使观众愉悦身心、释放压力,激发动力。

2.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大众体质

3.促进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途径之一

体育运动在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发挥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2.发挥社会调节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发挥健身娱乐功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4.发挥教育功能,提升人力资源水平,为小康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谐社会对体育运动发展提出的要求

1.体育系统内部及与其它系统间的和谐发展

2.回归体育本源,注重“以人为本”的群体体育发展

3.消除体育社会问题,构建和谐体育

体育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1.体育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体育运动通过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3.体育运动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4.体育运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集权制分权制均权制

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

1.体育制度的概念系统

2.体育制度的规范系统

3.体育制度的组织系统

4.体育制度的设备系统

体育制度的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

2.社会整合功能

3.传递与创造文化功能

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特征

1.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2.政府行政管理为基本管理手段

3.以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

4.以半专业化训练为基础,以专业体工队为主要的运动训练体系

5.以全运会为主体,与各级行政机构为序列的运动竞赛体系

6.运作模式相对封闭和独立的政府行政垄断体系

3.体育改革的文化动因

4.体育改革的教育动因

5.体育改革的内部动因

6.体育改革的国际动因

中国体育制度改革的特点

1.体育改革的紧迫性

2.体育改革的渐进性

3.体育改革的相对滞后性

4.体育改革的长期性

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1.体制创新是深化体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2.体育体制创新的基本内容

调整利益关系

创新体育产品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

体育体制创新的推进路径

1.建立健全顺畅的利益表达、整合机制

2.这社会选择与政府选择结合制定改革措施

3.整体推进与局部激进结合推进改革措施体育中的社会角色类型

1.体育运动中的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体育运动中的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3.体育中的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4.体育运动中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体育运动中社会角色的特点

1.主体性选择

2.临时性

3.相对独立性

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

1.主从型人际关系

2.竞争型人际关系

3.合作型人际关系

体育群体的构成

共同特征: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持续的交往

有一致性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有一致性的体育行动能力

体育运动中社会互动的构成要素

1.互动主体

2.互动需求与目标

3.互动手段

4.互动规则

5.互动环境

体育运动中的社会互动类型

1.竞争行为

竞争的主体广泛性

竞争形式多样

规则公平性

竞争结果明确

2.合作行为

3.冲突行为

运动运动中社会互动的作用

1.个人功能。

2.人际功能,

3.社会功能

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

行为习惯,生活时间,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

理想生活的方式因素

1.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前提

2.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

3.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4.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5.文化传统对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改善

1.提高生活品味的体育消费。

2.体育运动充实了生活时间

余暇时间变化的规律

●鱼香实践逐渐延长,

●家务劳动时间减少

●与工作关联的时间缩短

3.体育活动是快速生活节奏的心理调节器。

4.体育运动扩展了人们的活空间

休闲的社会重要性

休闲是人类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

休闲是未来是理想社会的基本内容

休闲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休闲产业与休闲服务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体育休闲的特点

竞技回归本源的游戏性

积极有效的健身性

回归自然的娱乐性

活动内容的广泛适应性

体育休闲的社会功能

健身功能,社交功能,体育控制功能,经济功能

城市化进程引发的几个体育社会问题

流动人口的城市化问题,

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城市体育空间冲突问题

竞技体育定义

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人(个体或群体

)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过程。

游戏的基本社会作用是

1.促进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大多数游戏都是对某种行为和社会角色进行模仿,有利于他们认识社会

2.通过某种游戏技能的表现,激发众人的情绪给个人和他人带来快乐,起到社会消遣的娱乐作用。

3.为社会人际关系提供一种良好的情感交流方式,特别是给家庭成员之间,男女之间增加情感交流的机

会。

构成社会竞争的基本要素

1.必须有同一个共同竞争目标,

2.必须是双方竞争的同一对象,

3.必须有基础相称的竞争对手

4.必须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竞争场合

竞争参与的驱动力

竞争的平等性

竞争对象的多样性

竞争的开放性。

竞技体育竞争的社会典范作用

竞技体育竞争是社会竞争的重要组成

竞技体育竞争是高尚的文明竞争

竞技体育是培养社会竞争意识的重要途径

1.竞技体育可以增强青少年的竞争意识

2.竞技体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竞争技巧和能力

竞技体育的规则是社会法规的模拟

首先,竞赛规则和任何法律一样,必须明确适用的条件,各种不同的项目,适用不同的规则。不同性质和级别的比赛,要制定特殊的条款,一般不能借用和类推。其次竞赛规则必须对场上的各种动作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并说明哪些是允许的、要求的或禁止的,以供运动员、教练员遵循第3和1切逻辑上完整的法律一样,竞赛规则也指明那违反规则,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任何竞赛规则都具有罚责条款,并规定了对违例行为的处理方法。体育比赛之所以能使激烈竞争中的双方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令行禁止、和规则具有的强制性是分不开的。第四,竞赛规则要明确指出判别胜负(得分与失分,成功与失败)的原则和指标,与一般法律是不同的。第五,竞赛规则必须具有权威性,它必须形成文字,经过国家的体育权力机构或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审定公布、任何人都无法随意修改和解释。

竞技体育的分类

非正规竞技体育

组织化的竞技体育

商业化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

1.竞技体育是造就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的人的一种重要手段

2.竞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

(1)它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生活适应能力,使他们增长社会知识,而且对他们的思维意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都能产生重要积极影响。

(2) 它是青少年儿童的主要社交场合之-一,对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3)它为人们提供了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争取个人事业成功的社会榜样。广大青少年可以从优秀运动员经过努力拼搏取得胜利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鼓励

竞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1)进人竞技体育的社会化阶段:指少年儿童接受各种社会影响,认识竞技体育,产生兴趣并加入其中的过程。

(2) 通过竞技体育的社会化阶段:指青少年通过参加竞技体育、在身、心诸方面发展成熟起来,为日后踏人成年社会打下基础的过程。在我国,竞技体育的社会化价值尚未引起教育界和家庭的足够重视,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阐释。

竞技体育的政治价值

1.作为这支手段的价值,

2.作为外交手段的价值,

3.作为社会稳定手段的价值。

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

1.竞技体育是一种庄严肃穆的礼仪庆典文化

2.竞技体育是记录人类潜能的人体文化

3.竞技体育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

4.竞技体育是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

社会体育的特点

1.社会体育的广泛性,

2.社会体育的多样性,

3.社会体育的灵活性,

4.社会体育的业余性,

5.社会体育的公共产品性质

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4.社会体育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我国社会体育的价值取向

1.社会体育的宗旨是实现以人为本

2.社会体育是国家的一种软实力

3.社会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社会体育参与是实现体育社会公平公正的前提

社会体育参与式形成体育前提的基础

社会体育参与是一种最易普及的社会参与

社会体育参与有利于社会普遍价值观的传播

社会体育参与是社会动员的结果

全民健身活动的环境条件

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

参与者的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

群体的分类:初级群体。次级群体和小型群体。

群体的功能: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满足个人的这种需求,进行社会教化

体育群体的特征:以体育为共同目标

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

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

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

内部具有分工和分成

体育群体的类别

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

3.体育学习群体,竞技体育群体和健身娱乐群体

体育学习群体

竞技体育群体

健身娱乐群体

中国经济体育阴盛阳衰的现象解析

1.我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精神品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新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推动了女性的体育参与

3.我国女运动员成功利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时间差”

妇女体育发展的社会动因

1.社会发展为妇女体育提供了更多机会

2.妇女解放运动改变了妇女的社会形象。

3.社会体育得到了法律保障

4.妇女自身健身意识的增强。

5.大众传播媒介对妇女体育的关注

妇女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经济压力

政治歧视

女性偏见

宗教和民间习俗的限制

妇女自身素质的限制

残疾人体育指在听力、视力、言语、智力、肢体等方面有缺损的人,通过身体练习,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帮助康复,培养意识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为日的所进行的体育活动。

残疾人体育的社会意义

残疾儿童体育教育市残疾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残疾人体体育的社会心理价值

竞技体育可以树立民族形象和民族榜样

竞技体育可以强化民族意识

竞技体育可以凝聚民族精神

竞技体育可以弥合民族之间的创伤

民族主义对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警惕民族主义对体育发展的干扰

体育社会问题出现的必然性

1.体育社会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社会基于构成要素互相互关系的失调造成的。

2.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失调,参与体育运动的各利益群体(国家.民族.地区.单位.集体.个人)都会因利益的

追逐和分配产生种种矛盾。

3.制度与体质的失调。

4.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剧烈变革的历史时期

体育社会问题的特点

1.体育社会问题是多层面的,大多发生在伦理层面,管理层面。但有时也可能丧生为法治层面,如球场暴

力和兴奋剂问题

2.体育社会问题比一般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犯罪问题。)

有较大的局限性,其危险性相对较小。

3.体育社会问题,计算与体育文化现象。

4.体育社会问题具有很高的公开性。

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在竞赛中服用对人体有害的药物,滥用违禁药物的危害兴奋剂对运动员身心的危害,兴奋剂对。竞技体育公正性的危害

体育社会问题的预防和解决

1.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取向,抵制不良价值观的误导

2.建立社会公平的机制,保障人们参与体育的平等权利

3.着眼于体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4.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综合治理

5.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与产业,增加社会体育资源

6.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和预警机制

体育社会学科方法论

1.哲学方法论

2.逻辑学方法论

3.社会学方法论

不同社会制度下体育运动管理的特点有哪些?

①集权制:中央政府高度集权,严格控制全国各地行政事务,地方政府没有或极少有自主权;

②分权制: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的控制较小,地方政府在行政事务上具有较大独立性,其地方事务可完全根据地方需要实施管理;

③均权制:折衷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二者之间主要根据事权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划分,凡适宜中央管辖的事务划归中央政府管,凡是以地方管辖的事务,划归地方政府管,并维持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

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概念系统;

②规范系统;

③组织系统;

体育制度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正确答案:

①行为导向功能;

②社会整合功能;

③传递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体育体制创新的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调整利益关系;

(2)创新体育产权制度;

(3)转变政府职能

①集中管理型政府向依靠市场调控型政府转变;

②无限权力政府向有限权力政府转变;

③传统行政管制型政府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试述体育改革的实施路径?

正确答案:

①建立健全顺畅的利益表达、整合机制;

②社会选择与政府选择结合制定改革措施;

③整体渐进与局部激进结合,推行改革措施。

试述(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动因?

正确答案:

(1)体育改革的经济动因:①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决定了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②经济改革为体育事业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③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为体育消费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2)体育改革的政治动因:政治体制改革成果有利于我国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体育改革的文化动因;

(4)体育改革的教育动因;

(5)体育改革的内部动因:①体育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推动了体育改革;②体育事业规模的日益扩大,要求进行体育改革;

(6)体育改革的国际动因;

中国体育制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1)体育改革的紧迫性:①国际环境要求加快体育改革;②社会改革与发展,对体育改革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2)体育改革的渐进性:①体育改革的渐进性是由政治经济改革的渐进性决定的;②体育改革的渐进性,也是由人们对体育改革性质认识的逐步加深决定的;③体育改革的渐进性还是由我国物质条件的逐步发展决定的;

(3)体育改革的相对滞后性:①体育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②体育改革的艰巨性,也是体育改革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4)体育改革的长期性。

有关社会互动有哪些理论?

正确答案:

有关社会互动的理论:

首先,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产生社会互动。

其次,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的行为时才能互动。

第三,社会互动也信息传播为基础。

第四,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发生。

第五,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

第六,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七,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体育运动中的社会互动依内容和性质来划分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正确答案:

1.竞争行为。

2.合作行为。

3.冲突行为。

4.调试行为。

5.集合行为。

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哪几种类型。

正确答案:

1.主从型人际关系。

2.竞争型人际关系。

3.合作型人际关系。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的个人支出。体育消费是用于改善社会健康状况,优化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消费。

体育消费的种类:观赏型、参与型、实物型

生活方式有哪些要素构成?

正确答案:

1.行为习惯。

2.生活时间。

3.生活节奏。

4.生活空间。

5.生活消费。

体育比赛规则有什么社会价值?

正确答案:

体育比赛规则的社会价值:

首先,竞赛规则和任何法律一样,必须明确使用条件。

其次,竞赛规则,必须对在赛场上的各种动作行为作出明确的规定。

第三,和一切逻辑上完整的法律一样,竞赛规则,也指明了违反规则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第四,竞赛规则,要明确指出,判别胜负的原则和指标与一般法律是不同的。

第五,竞赛规则,必须具有权威性,他必须形成文字,经过国家的体育权力机构或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审定公布,任何人都无法随意修改和解释。

竞技体育

正确答案:

竞技体育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过程。

试述竞技体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

1.它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生活适应能力是他们真的装社会知识,而且对他们的思维意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都能产生重要影响。

2.他是青少年儿童的主要社交场合这一对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我国社会体育发展趋势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社会体育的普及化程度将有较快的发展。

2.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

3.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

4.社会体育从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社会学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全民健身活动的环境条件。

2.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

3.参与者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

简述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体育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社会体育的宗旨是实现以人为本。

2.社会体育是国家的一种软实力。

3.社会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

竞技体育群体

正确答案:

竞技体育群体是以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为主要活动内容,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取胜为目的,以自愿为原则,人为地,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功能性的体育群体。

试述兴奋剂对运动员身心的危害。

正确答案:

(1)兴奋剂对运动员身心的危害,滥用兴奋剂具有巨大的危害性。

(2)兴奋剂对竞技体育公正性的危害滥用兴奋剂和一切负面文化一样,具有对正面文化的背叛性。

正确答案:

一,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取向抵制不良价值观的误导。

二,建立社会公平的机制,保障人们参与体育的平等权利。

三,着眼于体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四,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综合治理。

五,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与产业增加社会体育资源。

六,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和预警机制。

体育运动与民族主义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1、民族主义的概念;

2、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3、民族主义对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4、警惕民族主义对体育发展的干扰

社会学复习资料

罗伯特·斯宾塞:英国人,早期社会学家,代表作是《社会学原理》。斯宾塞将人类社会比作有生命的有机体,一个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国家和经济,都是相互依赖的,并为保证整个制度的巩固和生存而尽力。他把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并认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为整体的稳定而效力的思想,以及社会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思想,被后来尤其是“二战”后的许多社会学家所接受并进一步发展。 埃米尔·涂尔干:法国人,创建了法国年鉴学派。他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涂尔干社会学的核心是社会秩序问题,在论述社会秩序时,涂尔干使用了“社会团结”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指维持社会的最基本力量。把个体连结成社会的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亦即“集体意识”。在西方社会学史上,涂尔干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社会学真正实现了建成一门完整、严密的科学的目标。 马克斯·韦伯:德国人,主要代表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他主张通过理解主观意义来认识社会实在。对社会的研究只能从作为客体存在的个人及其社会行动出发,从社会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的主观意义出发,使用特殊的方法,如反省与移情即主观理解的方法。韦伯和涂尔干冰城为古典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理想类型:是社会学为达到对个别、具体的历史事件的总体把握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概念工具。 严复:中国福建人,是介绍、翻译西方社会学著作的第一人。在《原强》中,严复首先简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然后介绍斯宾塞及其“群学”。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专著《社会学研究》,定名为《群学肄言》。 早期结构功能论思想:从系统的角度考察社会生活,把文化或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整体的各部分都发挥一定的功能并互相依存。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系统被认为存在这为确保生存所必须满足的需要和必要条件。功能主义思想家们倾向于从常态或病态去考察存在需要和必要条件的系统,这就意味着系统均衡和趋衡,当把社会生活看成是一种系统时,社会生活被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 乔治·米德的互动论(学生布鲁默收录):基本观点是:(1)我们是根据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我们对它采取的行动的;(2)我们赋予事物的意义是色会互动的结果;(3)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要经历一种内部解释过程,即“和自己对话”,目的是给这个环境确定一个意义并界定怎样行动。明确自己所处的情境,并选择与其具体情境相协调的行为方式。这种行动前的考虑过程就是美国早期社会学家托马斯所说的“共享的情景定义”。 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占据共同地域、共享某种文化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由个人、群体、组织和制度构成的较为宏大的网络模式依靠人们交互作用自我维持延续的相对独立体系。 社会群体:是指由两个或更多人组成的,按照已经形成的和持久的方式相互频繁交往;这些人自称为某一群体的成员,而且非本群体的成员也一致认为那些人属于某群体。 首属群体:在少数人之间有亲密的、持久的关系特征的群体属于首属群体,如家庭、伙伴群、邻里等。首属群体包含的人数较少,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直接、密切和持久。他们之间互相熟识,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交往。 次属群体:次属群体的关系不依赖于个人的吸引力和亲密程度的永久。次属群体往往是为了某一目的的暂时组合。次数群体里的关系是非个人化和强制性的。如海尔公司、国民党、新加坡政府、哈佛大学之类的正式组织。 差序格局:中国从本质上是个乡土社会。“以‘己’为中心形成的社会关系,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社会结构上是一个以己为中心,边界弹性很大的差序格局。特点是离圆心越近,道德性和工具性责任越重。差序格局是以首属群体为基础的权利义务关系。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 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促使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能有效的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运行目标的目的。 9(社会保障:

社会学复习资料

导论 一、最早提出社会学的是---孔德 二、社会学的定义 定义: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代表人物(严复) 1.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此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特点 2、综合性特点 3、科学性特点 4、应用性 四、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社会的转型与巨变。 2、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帝国主义的出现。 3、资本主义建立后的社会问题、矛盾。 4、民众对正常社会秩序的渴望。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传统 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 (1)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 (2)经济人观点。 (3)社会学功能理论、理性选择理沦和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2、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

(1)法国的实证主义传统。 (2)实证主义的意涵。 (3)反对迷信,提倡科学。目的是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法则。 (4)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3、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 (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 (2)人类世界是被有意识选择的世界,不受自然法则的支配。(3)研究行为者的主观意图。 (4)研究社会内部的文化特征,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各个社会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4、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 (1)美国人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实用。 (2)美国人的第二个特征是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五、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 1.坚持实践原则 2.坚持科学分析视角 3.坚持辩证思维方式 4.坚持研究方式的批判性 5.坚持理论视野的开放性

六、韦伯 韦伯和新教伦理(1)反对马克思经济是社会变迁动力学说,提出宗教是社会变迁动力。(2)提出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七、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 城市社会学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拓展 1、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 2、芝加哥社会学派与中国社会人类学的渊源 八、社会学冲突 (1)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2)人类社会的主要冲突源自人类所需资源的稀缺 (3)社会通常是在利益冲突之中整合在一起 九、符号互动论、 1)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2)人类社会的主要冲突源自人类所需资源的稀缺 (3)社会通常是在利益冲突之中整合在一起 十、冲突论代表 (1)代表人物乔治·米德、库利、托马斯。 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的双重性。 重视对社会微观层次的研究,强调个人的特殊性。 重视经验世界的考察,主张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出理论。

最新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资料讲解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 “意向”概念 (就社会学这个具有多种含义的常用词在本书中的意义来说,)社会学指的是一门试图说明性地理解社会行为,并由此而对这一行为的过程和作用作出因果解释的科学“。行为”在这里表示人的行动(包括外在的和内心的行动,以及不行动或忍受),只要这一行动带有行为者赋加的主观意向“。社会”行为则表示,根据行为者所赋加的意向而与他人行为有关,并在其过程中针对他人行为的一类行动。 一、方法论基础 的可以是: “意向”在这里指一个行为者在 某一具体环境下主观上实际持有的意向,或者②一群行为者在特定的一系列事件中平均或近似持有的主观意 在一 向;个思维构造的纯粹状态里,被视为典型的某个或某些行为者主观持有的意向。意向是否客观上“正确”或者是否能够被形而上学地论证为“真”,在此毫无意义。在这一点上,研究行为的经验科学如社会学和历

史学,与研究行为的各种带有价值判断的学科如法学、伦理学、道德学、美学等不同,后者试图研究的,是其对象的“正确”或“有效”的意向。 有意向的行为,与(如我们希望在这里说的)单 纯反应性的、无主观意向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确定的界限。与社会学有关的行为中,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纯粹习惯性的行为(见下文),就处在两者的界线上。在人的心理生理活动中,有时根本就不存在具有意向的即可以理解的行为。还有些行为的意向,只有专家才能辨认出来。神秘的从而无法适当地用语言表述的行为,对于那些不能产生这些行为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反之,把特定行为产生出来的能力,不是理解这一行为的前提条件。“不是恺撒的人也能理解恺撒。”要明确地理解一种行为,完整的“行为重现”是重要的、但不是绝对的条件。在一个行为过程中,可理解的部分和不可理解的部分常常混在一处、联成一体。 所有的说明,就像整个科学一样,都希冀“明 确”。明确的理解具有的特征或者是理性的(因此是合乎逻辑或者合乎数学规律的),或者是可设身处地领会的(情感的,艺术上可感受的)。这里,理性的特征表示,对人的某一行为来说,它所具有的全部意向都完全的和透彻的被理智地理解了。可设身处地领会的特征则表示,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全部感觉世界都被重新完整地想象出来。理性的理解,即对行为意向的直接和清晰的理智把握,能够实现的最高层次,首先是在数学或逻辑中,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社会学重点资料

社会学复习概要 名词解释: 1、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素质,是对个人经验和广阔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强烈意识,使我们能够摆脱狭隘的个人观点,在思想上更清楚地认识个人活动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能够探索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模式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 2、结构功能论:该理论从系统的角度考察社会生活,把文化或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整体的各部分都发挥一定的功能并相互依存。 3、冲突论:冲突是每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权力分配和社会报酬分配的不均是冲突产生的根源;冲突对社会的作用不仅具有破坏性的一面,而且还具有建设性的一面。 4、社会唯名论:该理论认为,社会只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单纯的名称,唯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社会的研究对象是个人及其各种共同的或相互的行动,只有这样才是研究了社会真实存在的现象,而不是一个虚化的社会。 5、社会唯实论:、该理论认为,社会是超越人类个体的客观存在物,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社会并非一个虚化的、纯粹抽象的概念,而是对一种真实的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不仅是象物理世界那样实实在在的存在着,而且还凌驾于社会中的个人之上,并因此而外在于个人,不受个人的影响。、 6、社会地位:指任何具有从社会角度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位置,通常是根据财富、声望、权力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多寡作出的社会排列。 7、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8、社会群体: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感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人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享有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 9、机械团结:、即依靠社会成员担任相同的社会角色和遵循共同的价值观念来维持社会团结的一种模式。 10、有机团结:、即依靠社会成员高度专业化的角色,因而相互依存来维持社会团结的一种模式。 11、文化模式:指多种文化特质或多个文化丛经过长期的接触、融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系统。 12、文化堕距:指文化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 13、社区:“社区”是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社会,其成员共同拥有一个地域环境,他们的主要社会活动或者生活方式属于同一类型,并通过与其成员的经常互动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社会学原理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A

《社会学原理》复习纲要A 一、单项选择题 1.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文 2.一个人接受角色规范的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认同 D.角色失败 3. 在违法的行为发生后,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惩罚的手段来予以制裁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A.消极的控制 B.内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的控制 4.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称为()。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5.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6. 子女成婚后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 有人将社会学喻之为“社会医学”,把社会学家称为“社会医生”,这说明了社会学具有的()功能。 A.社会管理 B.社会教育 C.社会批评 D.社会控制 8. 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生活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这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9. 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10. 学校教育属于()。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11. 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 A.功能整合 B.结构整合 C.符号整合 D.关系整合 第 1 页共4 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中英文对照(适用社会学)资料讲解

中英文对照(适用社 会 学)

专业英语Sociological Terminologies 中英文术语对照 第一部分 Part One I-欧洲古典社会学家 Auguste Comte 奥古斯特?孔德 Karl Marx 卡尔?马克思 Herbert Spencer 赫伯特?斯宾塞 Vilfredo Pareto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Ferdinand Toennies 费迪南德?滕尼斯 Emile Durkheim 埃米尔?涂尔干 Georg Simmel 格奥尔格?齐美尔 Gaetano Mosca 加耶塔诺?莫斯卡 Max Weber 马克斯?韦伯 Leonard T. Hobhouse 莱奥纳多。T。霍布豪斯 Robert Michels 罗伯特?米歇尔斯 II-北美古典社会学家 William Graham Sumner 威廉姆?格拉汉姆?萨姆纳 Lester Ward 莱斯特?沃德 Albion Small 阿比奥?斯莫尔

Franklin Giddings 弗兰克林?吉丁斯Thorstein Veblen 索斯坦?凡勃伦George Herbert Mead 乔治?赫伯特?米德W. I. Thomas W。I。托马斯 Charles Horton Cooley 查尔斯?霍顿?库利Robert E. Park 罗伯特。E。帕克 E. A. Ross E。A。罗斯 III-现代早期 Pitirim Sorokin 皮特里姆?索罗金 Elton Mayo 埃尔顿?梅约 Georg Lukacs 格奥尔格?卢卡奇William F. Ogburn 威廉姆。F。奥格本Karl Mannheim 卡尔?曼海姆Alfred Schutz 阿尔弗雷德?舒茨Herbert Blumer 赫伯特?布鲁默Paul Lazarsfel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George Gallup 乔治?盖洛普Tarcott Parsons 塔尔科特?帕森斯George Homans 乔治?霍曼斯 IV-现代晚期 David Riesman 大卫?里斯曼 Robert King Merton 罗伯特?金?默顿 Barrington Moore 巴林顿?摩尔 Lewis Coser 刘易斯?科塞 Reinhard Bendix 莱因哈特?本尼迪克斯 C. W. Mills C 。W 。米尔斯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社会学原理》期末试卷A及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社会学原理》期末考试A 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下方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D C A A B C C 1.社会学一词最早就是由( D )提出来得 A 、涂尔干 B 、马克思 C 、斯宾塞 D 、孔德 2、社会学得研究对象就是( D ) A 、社会结构 B 、社会运行 C 、社会制度 D 、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浊浪掩红日,狂沙浸炊烟”得意境迥异,从社会学得理论角度来瞧,它体现了( C ) A 、要素不同,导致结构不同 B 、要素相同,导致结构相同 C 、要素相同,要素之间关系不同,导致结构不同 D 、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相同,导致结构不同 4、孔德认为人们得思想或智慧要经历得三个阶段依次就是( D ) A 、神学、实证、形而上学阶段 B 、形而上学、神学、实证阶段 C 、实证、神学、形而上学阶段 D 、神学、形而上学、实证阶段 5、从费孝通教授得学术经历可以瞧出( C )得重要性 A 、家庭研究 B 、社会问题研究 C 、社区研究 D 、民俗研究 6、根据不同文化在文化系统中得地位与作用,可以把文化分为( A ) A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B 、科技、规范、语言、价值 C 、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 D 、文化区、文化区域、文化圈与边际文化 7、 把宗教、哲学、艺术、道德称为文化,把科学技术创造得物质成果称为“浅薄得文明”得观点出自( A ) A 、德国部分古典哲学家 B 、马林诺夫斯基 C 、克罗伯 D 、傅立叶 8、一般地说,家庭建立得基础就是( B ) A 、生产关系 B 、婚姻关系 C 、亲子关系 D 、抚养与赡养关系 9、在19世纪30年代之前就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得就是( C )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圣西门 D 、卢梭 10、西方国家得逆城市化转变就是指( C ) A 、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B 、城市人口流向卫星城 C 、城市人口流向农村 D 、城市人口流向卧城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下方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BCD E C D BCD E ABCD E ABD E A B ABCD E ABC D AB C AB C 1、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得主要角度有( ABCDE ) A 、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B 、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C 、阶级结构 D 、经济、政治、文化 E 、阶层结构 2、我国现代社会结构得主要特点就是( CD ) A 、稳定性 B 、封闭性 C 、双重性 D 、过渡性 E 、整合性 3、家庭得结构主要有( BCDE ) A 、血缘家庭 B 、核心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E 、其她家庭 4、以下属于社会资源得有( ABCDE ) A 、经济利益 B 、政治权力 C 、职业声望 D 、生活质量 E 、知识技能 5、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 ABDE ) A 、社会现象就是纯客观得 B 、只有被证实了得知识才就是科学 C 、自然科学得方法不适合社会科学 D 、社会学研究应排除思辨哲学 E 、必须遵循价值中立 6、社会角色根据追求得目标可以归结为( AB ) A 、功利性角色 B 、表现性角色 C 、规定性角色 D 、开放性角色 E 、自致角色 7、“控制大城市规模”其本意指( ABCDE ) A 、降低大城市人口得自然增长率 B 、控制大城市得人口机械增长 C 、控制大城市得用地规模 D 、引导大城市人口与部分工厂企业向中小城市与卫星城疏散 E 、通过发展中小城市与城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之不盲目流向大城市 8、个人社会化得内容就是( ABCD ) A 、教导生活技能 B 、培养社会角色 C 、传递社会文化 D 、完善自我观念 E 、提高生活质量 9、聚众行为得主要表现形式有( ABC ) A 、骚乱 B 、狂欢 C 、恐慌 D 、赌博 E 、斗殴 10、随机抽样得方法主要有( ABC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滚雪球抽样 E 、偶遇抽样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社会结构 答:社会结构就就是指社会整体得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相对稳定得关系。 2、社会化 答:所谓人得社会化就是作为个体得生物人通过与社会得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再现社会经验,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新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得过程。 3、社区 答:社区就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得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得大集体,就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得内容,就是宏观社会得缩影。 4、社会流动 答: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得转变。社会流动得程度与社会分层体系封闭或开放得程度密切相关。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得变化,大多数人流动得方向与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得方向。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瞧作就是社会变迁得指示器。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述评

[整理版]韦伯:社会学基础概念

[整理版]韦伯:社会学基础概念 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提示:这种开宗明主义的、不可或缺的、然而又难免显得抽象和远离现实的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并不要求新颖。相反,它只力求——也可以说是希望——用比较有的放矢的、比较具体的(正因如此,自然会显得也许有些学究式的)表达方式,来表述任何经验社会学在谈及同样事物时,实际上所指的是什么东西。在应用似乎是不同寻常的或新的表达方式的地方,情况也是如此。与在《罗各斯》杂志第4卷上发表的论文[1913年版第253页等。(《科学论论文集》第3版第427页等)]相比,这里用的术语非常简单,因而在很多方面要有所修改,以求尽可能做到易于理解。当然,要求无条件地大众化和要求概念应该尽最大可能严密,并不是总能一致的,而且在必要时要为后者让路。 关于“理解”一词,请参阅K?雅斯帕尔(1883-1969,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通心理病理学》[亨利希?里克尔特(1863-1936,德国哲学家)的《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第2版(1913年,第514-523页)中的若干见解,尤其是盖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历史哲学的若干问题》一著中的某些观点,也在参考之列]。在方法上,正如已往常常提到过的那样,我在这里也要提一提F?戈特尔的《言词的统治》一文所描写的过程,自然,这篇论文有些晦涩难懂,而且也不是处处都把思想表达透彻;在实际内容上,我要提到的是斐迪南?滕尼斯(1855-1936,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的优秀作品《共同体与社会》。此外,还应该提到鲁道夫?施塔姆勒(1856-1938,德国法哲学家)那部常常把人引入歧途的《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经济与法律》,以及笔者发表在职《社会科学文献》第24卷[(《科学论论文集》1907年第3版的第291页等)]的论文,拙文在很多方面已经包含了下述论著的基础。在方法上,我与齐美尔(在《社会学》和《货币的哲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社会学资料(1)

社会学资料 一、上海市的一位陶姓女工被闸北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批准逮捕。据报道,这位女工前一段时间假冒企业名义在社会上集资,以到期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诱饵,骗得一些市民共计两万余元的钱款。根据报纸上的介绍,这位女工之所以进行金钱诈骗,既不是为了自己挥霍,也不是用于自己的正常消费,而是为了给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提供赞助。其目的是为了儿子在学校中可以得到老师的热心照料和重点辅导。——上海《生活周刊》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社会角色的相关理论,分析陶姓女工诈骗这一事件。 答案:首先,任何社会角色总是与其特定的权利和义务相联系的。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其次,社会角色的扮演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经过人和某种规范的认可才能扮演。也就是说,要进行角色确定,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来确定自己的实际地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该角色。 第三,陶姓女工在确定自己是孩子的母亲这一角色上不存在问题。但是在非法集资这一问题上,陶姓女工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即出现了角色确定不当。从而出现了违法事件。 第四,陶姓女工在扮演社会角色过程中出现了角色失调现象,犯了角色不清的错误。即陶姓女工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从而导致了角色失败。 二、在中国,家庭养老既是一种悠久的传统,也是一个古老的制度。“父母在,不远游”。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是合二为一的。据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全国城乡老年人口家庭类型均以三代户所占比例最大,大约占全部老年人口家庭的50%。1987年的调查还表明,老年人与子女共居的比例高达80%。而据90年代初中国年龄科研中心有关“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 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 2.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 )。 A.社会整合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3.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其潜功能体现在( A )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D.文凭功能 4.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5.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伙伴群体 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8.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C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9.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0.(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 11.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B )。 A.主干家庭 B.空巢家庭 C.核心家庭 D.断代家庭 12.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C )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3.( 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4.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1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D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6.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C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 B.6% C.7% D.8% 17.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18.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 )。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E)

社会学的一些概念

族群 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族群,百越族群,百濮族群,氐羌族群,苗瑶族群,突厥族群,蒙古族群和女真族群等 米德的自我概念 米德认为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并不使用组成群体的那些单个的个体的行为来构造社会群体的行为,相反,我们从特定复杂的群体行动的社会整体出发来分析那些组成这个群体的单个个体行为。因而,他是从社会整体这个角度来定义自我的。他指出自我是一种社会实体,不能象希腊学者将其定位在心脏、大脑或者其它器官的。它是一种必须与整个身体联系起来的社会实体,只有自我与身体联系起来了,它才能与环境联系起来。自我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存在,必须把它当作整个社会系统和社会过程得组成部分来考虑;个体的自我只有通过社会及其中不断进行的互动过程才能产生和存在。并且自我具有下列特征,即它是自己的一个对象——这种特征既使它与其它对象区别开来,也使它与身体区别开来。所以,在表明人类都有自我之下,米德仅意指人是他自身的客体。 米德首先对他的自我概念做出了社会的限定,即它是从社会整体、社会和个体的互动的视角来定义自我的。在选取了研究的切入点之后,他展开了对自我的构成性分析——客我的一面和主我的一面。作为客体的自我,是客我。米德指出客我是一个人自己采纳的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客我是内化了的共同体的态度,是“概化了的他人”和团体规范的总和。是从他人的立场上评价和预测自我的反思方面。与客我相对的是主我,它是有机体对其他人 的态度做出反应,以主体姿态出现,它是允许更多的具体目标或结果出现的发动机。 主我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所做出的行动,他只有在个体完成了某种活动之后,才进入他的经验,因而,主我是不确定的;而客我是作为自己审视和评价对象的自我,是组织化的他人的态度,是社会价值观的映射,因而是确定化的和制度化的。主我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不断地对他人、对群体、对自然环境做出反应,调整自己。这种调整会改变他所反应的那一环境的类型,世界也相应的变成了另一个世界;而具有稳定性、必然性、普遍性的客我则能够得到共同体的承认。当然,就构成个体自我的主我与客我的关系而言,米德指出,这二者共同构成整体的自我。这种整体统一的共同归属是社会,因为从本质上说,自我就是一个社会过程,它借助于这两个可以区分的方面不断进行下去。作为社会实体的自我其产生依赖于三个条件:语言——有意味的符号、玩耍、游戏。姿势的对话和语言都是一种符号。只有这种符号的理解成为共同的经验时,交流才成为可能。通过交流沟通,个体获得了我们所说的某种心理内容,或者是说获得了自我。米德指出,自我在婴儿的早期并不存在,通过其与周围的诸社会个体的符号互动,作为他与该社会互动过程以及其中诸个 体之关系的结果才产生出来。 具体来说,个体自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玩耍阶段、游戏阶段和概化他人阶段。在玩耍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看待自己的能力,即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在玩耍中儿童可能扮做一个母亲、警察或教师,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视自己具有了一种把自身置于那些有意义的他人地位的能力。由此发展下去,以自我为中心的玩耍让位于游戏规则和配合。个体开始懂得它必须按照他在一个既定角色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待自己,必须按照他如何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方式知觉自己。正在玩棒球的人做什么是由他所具有的这个球队的其他每一个人的态度控制的,这些人的态度至少可以影响他自己特定反应。个体把这些他人的态度内化于自己心中。当个体把采取他人的态度来知觉自己的态度或行为的观点扩大到他所在的社区或社会时,自我发展进入最后的阶段——概化他人阶段(或称为“一般化他人”, the Generalized Other)。这时,个体被认为有能力假定推断一个社区总的观念,或总的信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