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2012年第·4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29期

Apr2012

[摘要]论文详细分析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差的原因,并根据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高职普通文化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ESP理论,进一步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现状;普通文化课程改革;ESP理论;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4-0041-02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郭丽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进入2011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正在

从以规模发展为重点转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各类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类专业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摸索、进步,并卓有成效。江泽民曾指出:“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英语,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在通往职业的道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工具性作用。但是,英语作为职业院校中的普通文化课程,在改革的步伐中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英语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窘态百出,其教学质量令人担忧,英语课程在非英语专业的院校中同样也受到歧视,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英语课教学现状

1.基础总体差,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高专学生生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高中毕业生,这类毕业生虽是高中毕业,却是高考“独木桥”的失败者,英语水平较大学本科生总体水平差。二是中专、技校毕业生,由“对口升学”考试录取,这类学生中考失利后上中专或技校,后经对口升学考试升入高职院校,录取门槛较低,英语水平更为差劲。加之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域环境所带来教学环境差异性,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诸多困难。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是在一定的中等程度和能力水平上的延续,可是,不少学生入学时远没有达到此标准,词汇量的匮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基本学习能力和积极性。

2.短期回报性不高,运用度不强

多数职业院校有很高的地缘性和行业性,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职业很少能运用到英语,英语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运用度并不是很高。英语课也相应地被边缘化,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并不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3.师资力量不足

大部分的英语教师来自于英语专业,而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很难满足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需求。

4.教学模式陈旧,教材内容单一

传统的教学课堂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独角戏,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无所适从,学生根本没有运用英语的机会,更别说提高英语水平。基础英语教材和专业、行业的衔接不紧密,跟不上专业课程的要求和行业的需求。单一的基础英语教学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潜力。

5.考核方式单一、不全面

传统的闭卷笔试并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且学生已经是应试教育下的失败者,单一的考核方式只能更加挫败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职普通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ESP理论

高职英语课程属于普通文化课程的一种,英语教学改革必然也要遵循普通文化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实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职业性,是指基础课程内容要服务于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要围绕职业活动来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其职业性,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目标要满足专业要求,培养学科思维;依据专业课程的需求取舍增减教学内容;依据英语教育规律安排教学顺序;引入专业课程实例补充教材;以行动导向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ESP其全称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其教学理论是由英美等国的应用语言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经英国学者Pauline Robinson进一步指出: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Hutchinson和Waters也认为:“ESP 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或教学法,它不包括某一特定的教材。事实上它是一种探讨各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

ESP教学理论与职业性的基本理念相一致,都服务于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ESP教学特点:(1)教学目的

4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