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

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

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

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

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

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

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

D.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天馥深受皇帝器重。当他与大臣们在修筑重堤还是疏通下河的问题上各持一说时,皇帝认为李天馥是正确的。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和平,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茅屋守墓。这种孝顺家风也被他的儿子传承了下去。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彭鹏、陆陇其、邵殿尧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5分)

(2)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

与民休息。(5分)

参考答案

10.C (答题时首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大体理解所断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一些外在标志作为辅助依据,如本题中的人物关系“上”“天馥”等,对话标志“谓”等;最后还可比对各选项,尤其要仔细思考辨析断句停顿有出入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11.C(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12.A(“各持一说”的是河道总督靳辅和于成龙,不是李天馥。)

13.(1)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厉,不徇私情,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擢”“苞苴”“铨政”各1分,句意2分。)(2)皇上亲自征讨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养生息。(“朔漠”“甫息”“务”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他的祖辈在明朝初年因为军功得以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在合肥安了家。有一个同宗族的子弟是永城卫籍贯,李天馥就用永城卫的籍贯(参加了乡试考试)考中了举人。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授予检讨的官职。他见闻

广博,善于选取其中精要,用心研究经世之学,名声很大。多次升迁之后担任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每次当值侍奉皇上时,有什么见解,他都毫无隐瞒地全部陈述出来,圣祖皇帝很器重他。康熙十九年夏天,遭遇大旱灾,(皇上)命(李天馥)和大学士明珠会同三法司审查复核囚犯,有值得同情或证据不全有所怀疑的罪囚,都按照最末一等替他们减刑。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厉,不徇私情,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康熙二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服建议修筑高家堰重要提防,约束黄河水道使之从清口流出,停止疏通海口;于成龙主张疏通下河(入海口)。皇上召两人进京入宫问询,(两人)仍然各自坚持自己的说法,(皇上)将此事下达给朝中大臣详细讨论,李天馥认为下河海口应当疏通,高家堰重堤应该停止修筑,皇上认为李天馥说得对。李天馥曾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

康熙三十一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皇上说:“机密的事务责任重大,不能任用喜欢多事的人。李天馥为人老成,清廉谨慎,学问品行都很优秀,我知道他一定不会生事。”康熙三十二年,(李天馥)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原籍,皇上赐给他亲笔书写的“贞松”匾额,用大儒的学识勉励他;又说:“李天馥侍奉我三十多年,不曾有过失。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命令(有关部门)把李天馥担任的官职暂时空缺起来,等他守孝期满回来。”康熙三十四年,李天馥服丧期满,(朝廷)起用他担任先前的官职,进入内阁处理政事。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

能够得到休整。他曾说:“变法不如守法。奉行现成的法规制度,严格实施,不偏移一丝一毫,才是我报效国家朝廷的方法啊。”康熙三十八年,李天馥去世,谥号为“文定”。

李天馥在位时,注重人才,曾响应皇上诏令举荐彭鹏、陆陇其、邵殿尧,(这些人)最终都成为名臣。(李天馥)担任学士时,冬月审查复核囚犯,有一名知县李方广犯罪被判处死刑,李天馥说这个人有才华,得以暂缓处决,不久就因为遇上大赦免除死刑。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在狱中,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李天馥侍奉父母很孝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墓旁搭盖茅屋守墓,有一双白燕飞来,不离开,人们称他守墓的茅屋为“白燕庐”。他的儿子李孚青,考中进士,担任编修的官职。父亲去世后服丧而回乡,不再出来做官。

文言文阅读 李觉

2019届高三早读限时专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 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 ..》博士,赐绯鱼 ..。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 ...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 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 ..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 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 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 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 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 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

英语选修7 黑体字单词

英语选修7 黑体字单词abandon 遗弃,放弃abundant 丰富的 access 接近的方法通路可接近性 accompany 陪伴伴奏acknowledge 承认确认答谢adapt 使适应改编adapt to 适合 adequate 足够的充分的adjust 调整使适合 adjust to 适应调节alarm 使警觉使惊恐警报惊恐all in all 总而言之all the best(祝你)一切顺利ambition 雄心野心annoy使……不悦:烦恼 annoyed 颇为生气的annual 每年的年刊 the Antarctic 南极洲as far as one is concerned 就……而言 as well as 和,也 set aside 将……放在一边为……节省 aware意识到的 be/become aware of 对……知道明白意识到…… (be) dying to 极想渴望beneficial 有益的受益的 bound一定的密切相关的be bound to 一定做…… click (使)发出咔哒声comfort舒适,安慰 conduct 行为品行指挥contradict 反驳 day in and day out 日复一日declare 宣布声明表明 desire 渴望欲望渴求distribute 分配分发 divorce 离婚断绝关系donate 捐赠

draft 草稿drag 拖拉扯 dry out 使浸水之物完全变干dry up 干涸 favour 喜爱恩惠fit in 相适合相融合 govern 统治hear from 接到……的信 help(…)out 帮之某人摆脱困境或危难 in all 一共in many ways 在很多方面 in need 在困境中in other words换句话说 junior 较年幼的资历较浅的地位较低的 keep it up 保持成绩优秀继续干下去 leave … alone不管别惹让……一个人呆着和……单独在一起make fun of 取消meet with 遇到会晤经历 neat 好的整齐的匀称的never mind 不必担心obey 服从occupy 占用占领占据 otherwise 否则不然用别的方法 out of breath 上气不接下气 out of the question 不可能的不值得讨论 participate 参加参与pause 暂停终止recommend 推荐建议reflect 思考 relevant 有关的resign 辞去 ring up 给…..打电话scare 恐吓使恐吓 (be)scare to death 吓死了 settle in (迁入新居,更换工作后)安顿下来

李觉字仲明原文及翻译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做监丞、通判建州。秩将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刊板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诏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名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语见本志。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

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翻译: 李觉,字仲明,原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提出《九经》,刚开始时做建州的监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的百姓求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善大夫,掌管泗州,转做秘书丞。宋太宗因为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需要修订,就下诏让孔维和李觉等人参与校定。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两地,任命李觉押运京城东部各个州的牲畜和粮草赶赴幽州。孔维推荐李觉有才学,晋升做《礼记》博士,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 雍熙三年,李觉和右补阙李若拙共同出使交州,黎桓说:“这个地方山川险峻,中原人忽然经历,难道不疲倦吗?”李觉说:“我们国家有万里疆土,四百郡县,地势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一块小地方怎么值得一提呢?”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出使回来,很长时间,晋升为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天,刚刚开始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亲临国子监拜谒孔子结束,升起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找见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擅自升起座位和您平起平坐呢?”皇上就降下辇轿,让有司张开帟幕,设置别坐,让李觉讲《周易》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排列而坐。李觉就讲述天地互相影响、君臣彼此合适的要旨,皇上十分高兴,特意赏赐百匹布帛

古诗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翻译赏析

古诗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翻译赏析 《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前言】《竹枝词九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竹枝词原是古代四川东部人口头传唱的一种民歌。刘禹锡的这组民歌体诗在形式上都是七言绝句,可以看成是一组诗,但在写法上与诗作有所不同,有人认为这是早期的词作。这些作品都寓情于景,感情色彩也各有侧重,一方面既有民风习俗,另一方面又有个人境遇。【注释】银钏二句:描写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江边汲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开荒种田【鉴赏】 这是组诗《竹枝词九首》的最后一首。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而是从中发掘出一种比自然美更为可贵的劳动的美,创造力的美。“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开头用一个“山”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俗谚说:“桃花开,李花败。”一般是李花先开,桃花后开。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这是山地气候不齐所特有的景象。“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此山彼山,触处皆是。那种色彩绚烂、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次句由景及人。“云间”形容山顶之高。诗人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他推断,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是人家”三字是诗人注意力的归着点。“是”字下得醒豁,表明诗人探

寻的目光越过满山的桃李,透过山顶的云雾,终于找到了绣出这满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创造的。山美、花木美,都来自山村居民的劳动之美。以下即转为富有地方色彩的山村居民的劳动场景的描画。“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两句写山村居民热气腾腾的劳动生活。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根据传统的办法前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戴着饰物的青年妇女们下山担水,准备做饭。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一、借代。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二、对仗。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还采用了句中自为对(即当句对)的办法,把语言锤打得十分凝炼。全诗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图,孤立起来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合起来看,恰好构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由满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劳动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妇女们负水对歌、烧畲时火光烛天以及秋后满山金黄等情景统统留给读者去想象,画面的转接与安排极有理致。诗中没有直接发出赞美,但那种与劳动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轻快的节奏,那种着力描绘创造力之美的艺术构思,都隐隐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叹。刘禹锡贬谪巴山楚水之时,接近了人民,南国的风土人情,激荡了他的诗情,丰富和提高了他的艺术情趣,使他在美的探索中扩大了视野,在审美鉴赏力和表现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汤显祖游园皂罗袍原文及翻译

惊梦·皂罗袍 【明】汤显祖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背景介绍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土、茧翁,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牡丹亭》是其代表作之一。《牡丹亭》又名《还魂记》,主要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其中不少情节取自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和《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是《牡丹亭》中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原文翻译 园内繁花似锦,姹紫嫣红,原来这样迷人的春天,无人赏识,最终也只能和断井颓垣为伴。良辰美景,宝贵的时光该如何度过?赏心乐事,又究竟在谁家的院子里?天气变幻,景色优美;雕梁画栋,云霞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伴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飘荡着装饰精美的船舫。养在深闺的小姐不知道时光的可贵,太把美好的时光白白浪费了。 原文赏析 郁郁寡欢的杜丽娘来到了“姹紫嫣红开遍”的园子中,本应是乐事,却触景生情。想到这样美好的春光无人欣赏,正如自己的美好无人赏识一样,不由得悲从中来,发出“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感慨。由物及人,以乐景衬哀情,一种自怜的情绪油然而生。紧接着的两句疑问,体现了“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的难得和矛盾。现在园内春光无限好,正是良辰美景,但是却没有赏心乐事。园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杜丽娘内心的黯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杜丽娘此时内心的黯然神伤。两句春天景色的描写,将杜丽娘的情绪推上高潮,发出“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的悲愤叹嗟。这里的“锦屏人”指的就是杜丽娘,体现她对自己辜负美好时光的,辜负美好青春的无限伤感,进而生出对走出园子,追求自己所想

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撰写格式

关于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撰写格式 为提高我校毕业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做到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统一和规范,特规定如下: 一、装订顺序 论文(设计说明书)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内容一般应由3个部分组成,严格按以下顺序装订。 1、封面 2、中文翻译 3、英文文献(原文) 二、书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分毕业设计说明书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和毕业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两种,所有出现相关字样之处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毕业设计说明书” 或“毕业论文”字样。 2、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中的中文翻译用Word 软件编辑,英文文献用原文,一律打印在A4幅面白纸上,单面打印。 3、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的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Omm;右边距:2Omm;行间距1.5倍行距。 4、中文翻译页眉的文字为“中北大学201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或“中北大学××××届毕业论文”,用小四号黑体字,页眉线的上边距为25mm;页脚的下边距为18mm。 5、中文翻译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每章的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加粗,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二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加粗;其余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不加粗。 6、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1.2,表2.3,附注3.2或式4.3。 7、图表应认真设计和绘制,不得徒手勾画。表格与插图中的文字一律用5号宋体。

每一插图和表格应有明确简短的图表名,图名置于图之下,表名置于表之上,图表号与图表名之间空一格。插图和表格应安排在正文中第一次提及该图表的文字的下方。当插图或表格不能安排在该页时,应安排在该页的下一页。 图表居中放置,表尽量采用三线表。每个表应尽量放在一页内,如有困难,要加“续表X.X”字样,并有标题栏。 图、表中若有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圆括号顺序排,如:注①。附注写在图、表的下方。 文中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顶格,其间不加虚线。 8、文中所用的物理量和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国家标准,可参见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 9、文中章节编号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

竹枝词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这组写于公元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水俗和男女,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3] 整体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近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名家点评 其一

《笺要》: 按此词起于《巴渝》,唐人所作皆古蜀中风景,后人效此体于他地为之,非古矣。 《诗境浅说续编》: 此蜀江《竹枝词》也。首二句言夔门之景,以叠字格写之,两用白字,以生韵趣,犹白狼山下白三郎,亦两用白字,诗中偶有此格。后二句言南人过此,近乡而喜;北人溯峡而上,则乡关愈远,乡思愈深矣。[4] 其二 《诗境浅说续编》: 前二句言仰望则红满山桃,俯视则缘浮江水,亦言夔峡之景。第三句承首句山而言,郎情如花发旋凋,更无余恋。第四句承次句蜀江而言,妾意如水流不断,独转回肠。隔句作对偶相承,别成一格,《》比而兼兴之体也。[5] 其六 《诗境浅说续编》: 首句言滟滪堆所在之地。次句言数十丈之奇石,屹立江心,千百年急浪排推,凝然不动。后二句以石喻人心,从《诗经》我心匪石脱化,言人心难测,东西无定,远不如石之坚贞。慨世情之云翻覆,不仅如第二首之叹郎情易衰也。[6] 其七

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一)——教材中的黑体字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一)——教材中的黑体字 必修一 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 和两大类。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 一切都离不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糖类是主要的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当生命活动需要时可 以分解利用。 每一个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链接成。 5、细胞中的无机物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是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6、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主要由和组成。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分隔开;控制;进行细胞间的。 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和、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7、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细胞核是,是细胞和的控制中心。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膜。 8、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 Na、K、Ca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一侧运输到

一侧,需要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9、酶的作用和本质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 分子从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的条件下进行的。 10、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在经过一系列的,生成或其他产物,释放出并生成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彻底,产生,释放,生成大量的过程。 11、叶绿体的结构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和红,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叶绿体内部的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的薄膜上。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12、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和整个的过程。 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开始,到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13、细胞的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或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和上发生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的潜能。

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鉴赏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水俗和男女,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 第一首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

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原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

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柳宗元传旧唐书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曾伯祖父柳奭,是唐高宗时的宰相。父亲柳镇,是太常博士,终于侍御史一职。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作文卓绝精巧,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

(完整word版)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原文与翻译 说明:为方便同学们比较原文与翻译,我们采用逐句对照翻译,以下黑体字为原文,红体字为翻译。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安石敬曰: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您交往深厚密切的日子很久了,可是在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分歧,这是因为我们对事情有不同的主张和办法的缘故吧。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弊,不为生事;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

竹枝词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九首原文I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这组写于公元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水俗和男女,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3] 整体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近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名家点评 其一 《笺要》: i

按此词起于《巴渝》,唐人所作皆古蜀中风景,后人效此体于他地为之,非古矣。 《诗境浅说续编》: 此蜀江《竹枝词》也。首二句言夔门之景,以叠字格写之,两用白字,以生韵趣,犹白狼山下白三郎,亦两用白字,诗中偶有此格。后二句言南人过此,近乡而喜;北人溯峡而上,则乡关愈远,乡思愈深矣。[4] 其一 /、k 《诗境浅说续编》: 前二句言仰望则红满山桃,俯视则缘浮江水,亦言夔峡之景。第三句承首句山而言,郎情如花发旋凋,更无余恋。第四句承次句蜀江而言,妾意如水流不断,独转回肠。隔句作对偶相承,别成一格,《》比而兼兴之体也。[5] 其六 《诗境浅说续编》: 首句言滟滪堆所在之地。次句言数十丈之奇石,屹立江心,千百年急浪排推,凝然不动。后二句以石喻人心,从《诗经》我心匪石脱化,言人心难测,东西无定,远不如石之坚贞。慨世情之云翻覆,不仅如第二首之叹郎情易衰也。[6] 其七 《诗境浅说续编》: 首言十二滩道路艰难,以质朴之笔写之,合《竹枝》格调。第四 直(按指城西门前滟滪堆)以石喻人心,此首以水喻人心。后二句言翟唐以险恶著

《李觉传》知识点整理以及训练题

《宋史·李觉传》 知识点分类整理 第一段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将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刊板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chú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第二段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第三段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 ...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yì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第四段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chèn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第五段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李觉传》) 一、概括段意: 第一段交代李觉的身世,以及因其政绩突出,一路升迁。 第二段不惧艰险,出使交州。 第三段李觉给皇帝讲授,得到皇帝认可。 第四段献策进一步受到皇帝的嘉奖,重用。 第五段对李觉的评价:性强毅而聪敏。

生物人教版课本黑体字总汇

高中生物知识点精编 课本黑体字知识点 必修1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3、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6、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9、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0、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1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2、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3、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1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16、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17、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18、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19、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0、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2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2、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3、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4、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2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元史贾居贞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贾居贞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 原文: 贾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年十五,汴京破,奉母居天平。甫冠,为行台从事。时法制未立,人以贿赂相交结。有馈黄金五十两者,居贞却之。太宗闻而嘉叹,敕有司月给白金百两,以旌其廉。世祖即位,授中书左右司郎中。从帝北征,每陈说《资治通鉴》,虽在军中,未尝废书。一日,帝问:“郎俸几何?”居贞以数对。帝谓其太薄,敕增之,居贞辞曰:“品秩宜然,不可以臣而紊制。”刘秉忠奏居贞为参知政事,又辞曰:“他日必有由郎官援例求执政者,将何以处之?”不拜。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伐宋,居贞以宣抚使议行省事。既渡江,下鄂、汉,伯颜以大军东下,留右丞阿里海涯与居贞分省镇之。居贞曰:“江陵要地,乃宋制阃重兵所屯。闻诸将不睦,迁徙之民盈城,复皆疾疫,刍薪乏阙,杜门不敢樵采。不乘隙先取之。”驿闻。十二年春,命阿里海涯领兵取江陵,居贞以佥行省事留鄂。于是发仓廪以赈流亡,宋宗室子孙流寓者,廪食之,不变其服,而行其楮币。十四年,任湖北宣慰使。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十五年,迁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未至,民争千里迎诉。士卒有挟兵入民家,诬为藏匿以取财者,取人子女为奴妾者,皆痛绳以法。南安李梓发作乱,居贞虑将帅出兵扰民,请亲往,卒才千人,营于城北,遣人谕之。贼众闻居贞至,皆散匿,不复为用。比还,不戮一人。十七年,以疾卒于位,年六十三。赠推忠辅义功臣,追封定国公。(节选自《元史?贾居贞传》) 译文: 贾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十五岁时,汴京被攻破,居贞侍奉母亲居住在天平。刚刚二十岁,任行台从事。当时法制尚未确立,人们用贿赂相互勾结。有人赠送给他黄金五十两,居贞谢绝了。太宗听说后赞叹不已,敕令官府每月给予居贞白银一百两,以表彰他的廉洁。世祖即位,任命居贞为中书左右司郎中。他随从世祖北征,常常为世祖讲说《资治通鉴》,即使在军中,也未曾停止读书。一日,世祖问道:“郎中俸禄是多少?”居贞如数回答。世祖说俸禄太微薄,敕令增加。居贞辞谢说:“我的品级应当是这么多俸禄,不能因为我而破坏制度。”刘秉忠奏请任命居贞为参知政事,居贞又推辞说:“日后必定会有人援引此例请求由郎官直升执政大臣,那该如何处置呢?”没有接受任命。十一年,丞相伯颜征伐宋朝,居贞以宣抚使身份参议行省事务。渡过长江后,攻下鄂州、汉阳,伯颜率大军东下,留右丞阿里海涯与居贞分设行省镇守鄂州等地。居贞说:“江陵是要害地区,是宋朝统率重兵屯守的地方。听说众将不和,迁徙的百姓满城,又都得了传染病,柴草缺乏,却关闭城门不敢出去砍伐。不如趁此机会先攻占江陵。”驿车上报。十二年春季,世祖命令阿里海涯率领军队攻打江陵,居贞以佥行省事的身份留守鄂州。于是他打开粮仓赈济流亡百姓,宋朝皇室子孙流亡寄居鄂州的,也发放口粮给他们吃,不改变宋朝的服装,并且通行宋朝的纸币。十四年,任湖北宣慰使,任命尚未下达,居贞闭门不出,而骄横的将领与凶悍的士卒,共同策划骚扰百姓,居贞于是重新出来处理政事,人们依赖居贞才不惧怕。等到居贞离开时,鄂州的老幼百姓哭泣着送他上路,雕刻他的石像,在学宫中祭祀。十五年,居贞改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尚未到任,百姓争相到千里之外迎接申诉。士卒中有人携带兵器进入百姓家,诬陷他们藏匿兵器来索取财物,掠夺他人的儿女作为奴妾,居贞都将他们依法严惩。南安人李梓发叛乱,居贞担心将帅出征侵扰百姓,请求亲自前往,随行士卒仅一千人,在城北设置营寨,派人劝说贼寇。贼寇部众听说居贞到达,都分散藏匿,不再为李梓发卖命。等到居贞平定叛乱返回,

常用汉字大全--黑体

1画 一乙 2画 二十丁厂七卜八人入儿九几了乃刀力又 3画 三干于亏士土工才下寸丈大与万上小口山巾千乞川亿个么久勺丸夕凡及广亡门义之尸已弓己卫子也女飞刃习叉马乡 4画 丰王井开夫天元无云专扎艺木五支厅不太犬区历友尤匹车巨牙屯比互切瓦止少日中贝内水冈见手午牛毛气升长仁什片仆化仇币仍仅斤爪反介父从今凶分乏公仓月氏勿风欠丹匀乌勾凤六文方火为斗忆计订户认心尺引丑巴孔队办以允予劝双书幻 5画 玉刊末未示击打巧正扑扒功扔去甘世古节本术可丙左厉石右布龙平灭轧东卡北占业旧帅归目旦且叮叶甲申号电田由只央史兄叼叫叨另叹四生失禾丘付仗代仙们仪白仔他斥瓜乎丛令用甩印乐句匆册犯外处冬鸟务包饥主市立闪兰半汁汇头汉宁穴它讨写让礼训必议讯记永司尼民出辽奶奴加召皮边孕发圣对台矛纠母幼丝

6画 式刑动扛寺吉扣考托老圾巩执扩扫地扬场耳共芒亚芝朽朴机权过臣再协西压厌在百有存而页匠夸夺灰达列死成夹轨邪划迈毕至此贞师尘尖劣光当早吐吓虫曲团同吊吃因吸吗屿帆岁回岂则刚网肉年朱先丢舌竹迁乔伟传乒乓休伍伏优伐延件任伤价份华仰仿伙伪自血向似后行舟全会杀合兆企众爷伞创肌朵杂危旬旨负各名多争色壮冲冰庄庆亦刘齐交次衣产决充妄闭问闯羊并关米灯州汗污江池汤忙兴宇守宅字安讲军许论农讽设访寻那迅尽导异孙阵阳收阶阴防奸如妇好她妈戏羽观欢买红纤约级纪驰巡 7画 寿弄麦形进戒吞远违运扶抚坛技坏扰拒找批扯址走抄坝贡攻赤折抓扮抢孝均抛投坟坑抗坊抖护壳志块扭声把报却劫芽花芹芬苍芳严芦劳克苏杆杜杠材村杏极李杨求更束豆两丽医辰励否还歼来连步坚旱盯呈时吴助县里呆园旷围呀吨足邮男困吵串员听吩吹呜吼吧别岗帐财钉针告我乱利秃秀私每兵估体何但伸作伯伶佣低你住位伴身皂佛近彻役返余希坐谷妥含邻岔肝肚肠龟免狂犹角删条卵岛迎饭饮系言冻状亩况床库疗应冷这序辛弃冶忘闲间闷判灶灿弟汪沙汽沃泛沟没沈沉怀忧快完宋宏牢究穷灾良证启评补初社识诉诊词译君灵即层尿尾迟局改张忌际陆阿陈阻附妙妖妨努忍劲鸡驱纯纱纲纳纵驳纷纸纹纺驴纽 8画

《宋史李觉传》原文及翻译

《xxxx》原文及翻译 xx 原文: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 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译文: 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

常用汉字大全黑体

常用字(2500字)笔画顺序表 1画 一乙 2画 二十丁厂七卜八人入儿九几了乃刀力又 3画 三干于亏士土工才下寸丈大与万上小口山巾千乞川亿个么久勺丸夕凡及广亡门义之尸已弓己卫子也女飞刃习叉马乡 4画 丰王井开夫天元无云专扎艺木五支厅不太犬区历友尤匹车巨牙屯比互切瓦止少日中贝内水冈见手午牛毛气升长仁什片仆化仇币仍仅斤爪反介父从今凶分乏公仓月氏勿风欠丹匀乌勾凤六文方火为斗忆计订户认心尺引丑巴孔队办以允予劝双书幻 5画 玉刊末未示击打巧正扑扒功扔去甘世古节本术可丙左厉石右布龙平灭轧东卡北占业旧帅归目旦且叮叶甲申号电田由只央史兄叼叫叨另叹四生失禾丘付仗代仙们仪白仔他斥瓜乎丛令用甩印乐句匆册犯外处冬鸟务包饥主市立闪兰半汁汇头汉宁穴它讨写让礼训必议讯记永司尼民出辽奶奴加召皮边孕发圣对台矛纠母幼丝 式刑动扛寺吉扣考托老圾巩执扩扫地扬场耳共芒亚芝朽朴机权

过臣再协西压厌在百有存而页匠夸夺灰达列死成夹轨邪划迈毕至此贞师尘尖劣光当早吐吓虫曲团同吊吃因吸吗屿帆岁回岂则刚网肉年朱先丢舌竹迁乔伟传乒乓休伍伏优伐延件任伤价份华仰仿伙伪自血向似后行舟全会杀合兆企众爷伞创肌朵杂危旬旨负各名多争色壮冲冰庄庆亦刘齐交次衣产决充妄闭问闯羊并关米灯州汗污江池汤忙兴宇守宅字安讲军许论农讽设访寻那迅尽导异孙阵阳收阶阴防奸如妇好她妈戏羽观欢买红纤约级纪驰巡 7画 寿弄麦形进戒吞远违运扶抚坛技坏扰拒找批扯址走抄坝贡攻赤折抓扮抢孝均抛投坟坑抗坊抖护壳志块扭声把报却劫芽花芹芬苍芳严芦劳克苏杆杜杠材村杏极李杨求更束豆两丽医辰励否还歼来连步坚旱盯呈时吴助县里呆园旷围呀吨足邮男困吵串员听吩吹呜吼吧别岗帐财钉针告我乱利秃秀私每兵估体何但伸作伯伶佣低你住位伴身皂佛近彻役返余希坐谷妥含邻岔肝肚肠龟免狂犹角删条卵岛迎饭饮系言冻状亩况床库疗应冷这序辛弃冶忘闲间闷判灶灿弟汪沙汽沃泛沟没沈沉怀忧快完宋宏牢究穷灾良证启评补初社识诉诊词译君灵即层尿尾迟局改张忌际陆阿陈阻附妙妖妨努忍劲鸡驱纯纱纲纳纵驳纷纸纹纺驴纽 奉玩环武青责现表规抹拢拔拣坦担押抽拐拖者拍顶拆拥抵拘势抱垃拉拦幸拌招坡披拨择抬其取苦若茂苹苗英范直茄茎茅林枝杯柜析板松枪构杰述枕丧或画卧事刺枣雨卖矿码厕奔奇奋态欧垄妻轰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