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

浅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
浅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

浅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

内容摘要:李清照作为宋代最伟大的女词人,以其独特女性视角,及女性的情感和笔触,向我们描绘了男性文学之外的女性世界。她的词无论是写少女时代的青春洋溢、天真活泼,还是写少妇时期的闲适生活、伉俪情深、相思幽怨,亦或是老妇的凄苦境遇、忧国伤时,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韵味,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词作中展现的丰富的女性情感世界,精湛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的凄美多情和凄冷悲情两方面,以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情感世界少女时代少妇时代嫠妇时代

李清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宋代女性的生活、思想情操、品格为研究女性在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中的地位

和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她以其丰富渊博的才能征服了世人,为女性在文学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在李清照开辟

的女性情感审美领域中,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阳刚美融为一体,为人们展示了古代女性知识分子的欢乐、

痛苦和追求理想的心路历程。她的词以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主要表现少

女少妇的欢乐生活以及与丈夫离别产生的相思忧愁,多数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南渡之后,国破家亡、丈夫离世,其

作品主要反映离乱生活的痛苦以及对故国的思念。李清照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其个人经历是吻合的,少女时代的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少妇时代的甜蜜闲适、新婚惨别的相思忧愁;嫠妇时代的孤寂悲凉忧国伤时都是其真实生活的

映射。

一、天真烂漫美丽多情的少女时代

1、青春洋溢,单纯懵懂、无忧无虑的少女感怀

2、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化修养的家庭,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上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

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形成了深厚的文学修养。父母对对其开明的教育方式,使李清照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闲适安逸。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对社会有特殊的敏感,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时又能直抒胸臆写出真情实感,把自己豪爽旷达热烈多情的性格充分表现出来。在她的词《点绛唇》,摘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望却把青梅嗅。词人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清新明快的语调,通过自己少女生活特有的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天真烂漫纯情萌动的少女形象。以为薄汗透衣,尽兴“蹴罢秋千”朝气蓬勃少女在“见有人来”“和羞走”的慌乱逃避中来不及穿鞋就穿着袜子往里走,头上的金钗冷不防的也滑脱了,还要“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表现了一个青春少女初涉爱情既慌张又好奇,既期待又忐忑的微妙心理。把一个单纯懵懂、天真活泼、娇倦自适、狡黠顽皮、在封建礼教浸染下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描写的生动传神。让人强烈感受到真实与感动。这正是少女时代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的李清照真实写照。

3、多愁善感的闺愁情思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华的增长,李清照已由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走向多愁善感的青春年华。那缕缕的情思已悄悄潜入了少女的心扉。李清照在《浣溪沙》中已浅露自己淡淡的闺愁,摘要: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秋雨湿秋千。这首词描写了寒食时节春风和煦春意盎然的美景,词人不是像其他少女一样走出闺房、踏青觅胜、玩斗百草的游戏,而是无心整饰、独守闺房、凝视残烟,词人感到江梅凋谢、柳絮飘飞、春色已尽,伤春惜红之感以及由梅想得到自己年华易逝的复杂内心世界和神态便跃然纸上。寥寥数笔,通过室外春色盎然、逗人怡游与室内的残烟缕缕、孤寂感伤相对比把妙龄少女多情的内心新世界与娇慵独处的情态生动逼真的表现出来了。

二、伉俪情深、孤寂相思的少妇情怀

1、甜蜜闲适、情真意浓的夫妻生活

李清照18岁嫁给同样出生于官宦世家赵明诚,夫妻二人在艺术志趣、文学修养上情投意合,经常一起整理

古籍、唱和诗歌搜集研赏金石珍品,陶醉于艺术世界,生活十分幸福。在她婚后前期其诗作多描写闺房呢意、伉俪

相娱的主题,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感情的流程。她笔下的思妇形象更多是自我的

体现,内心世界丰富而美好。如她的《减字木兰花》摘要: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

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上片把春花比作一位略施脂粉、面挂晓露的少女,赋

予春花鲜活的生命力,下片写+自己满意的评价。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以此博得丈夫对自己深切的爱。此中的

少妇纯真坦率,娇嗔可爱、不失风情又懂得如何增添生活情趣。体现了少妇超越封建女性的自尊自爱与大胆自信以及对美和爱情的追求。她笔下的思妇既有女性特有的温婉、真挚、含蓄,又有一种坚韧自信的风度。这种真实性、细腻性、新颖性使得大多数男性代言的闺思词相形见绌。

2、孤独寂寞、幽怨惆怅、相思离愁的别后生活

每一次的别离都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入词篇,围绕自己的闺阁生活诉说自己独居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创作出许多离愁别恨的作品。这种相思情感在《一剪梅》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摘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留情话”词的开头描写荷花残败竹席凉的萧瑟秋景,抒发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凉”的怅然之感,在“独上兰舟”时想到往昔与丈夫双双泛舟如今自己孤独一人,丈夫久盼不归、不禁愁情满怀。“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他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李清照为自己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的消逝而伤怀。也是他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诗人用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夫妻情笃爱深想思不能相见的无奈情绪流于笔端。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少妇时代的李清照还创作出了许多写景咏物、姐妹离别的作品,这类作品情感也极其真挚。

三、孤寂寡欢、凄清落寞、感生忧时的嫠妇情怀

公元1127年发生“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而丈夫病死上任途中,南渡过程中夫妻半生搜藏的金石文物丢失殆尽,一连串的打击是李清照尝尽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从此她便孤身一人过着辗转奔波的流亡生活,瓢泊中她深刻感受到国家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词人也在伤感离乱凄楚哀苦的心境中度过自己孤苦伶仃、孤独飘零的晚年。最后于凄惨悲凉的境地中悄然去世,此时的李清照在词中更多的是写自己亡夫的悲伤、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恋、并且词中还包含了不少超出个人之外的对于国家命运和家乡故土关心思念及忧伤之情。《临江仙》摘要: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风吟月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词中不仅写出了个人的悲叹,还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恢复中原人之心情。庭院深闲,江南地湿多雾无奈只能把窗儿关上,柳树梅花已发枝芽,给人一种伤春迟暮之感,用三个“深”字比兴,貌似写闺情,实则写国仇家恨。“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词人面对南渡偏安的悲剧,既伤北宋灭亡,又痛恨平生辛苦付诸东流,百感交集。想到与爱人甜蜜时光难觅,不禁忧愁满怀。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人的愁苦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愁云惨雾多的悲凉氛围。

在《声声慢》摘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开篇用七个叠字描绘了国破家亡夫死这一特定时期的失落感、孤独感。用淡酒、急风、过雁、梧桐、细雨这一系列悲凉意境暗示自己的身世遭遇,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不是一个愁字能涵盖殆尽的,通篇是愁却没有道破,只是极力渲染这种悲凉气氛,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李清照后期之作不仅从个人孤苦飘零的生活,凄苦愁婉的心境,抒写个人身世之悲,反映现实的动荡离乱,而且对往昔诸多美好的回忆抒发乡思哀愁,表达爱国之情,寄寓了深沉的故国之思。蕴含着孀居之苦、沦落之悲、亡国之恨的多样愁情是其后期词作的情感特征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从女性的视角,以女性的感触和明确的自我意识,书写女性的怀抱与情感。女性作为抒情主体所展示的鲜活灵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既具有个性,又是整体、一致的,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词人自己,她向社会敞开自己的心扉,用自己生活的所见所感、个人的性格变化以及风云变幻时代,举步维艰的一生,将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一一倾吐,展示了女性丰富的内心丰富、婉约、细腻的情感世界和生命历程。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 姓名:洪杰作班级:07级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南安班学号:070133415 指导教师:陈碧仙 摘要: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善于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的闺怨、国家兴亡忧虑、丧亲之痛及乡关之思。她极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比兴传统,更把这些意象的忧郁凄婉内涵发挥到极致,使她那幽密凄凉的情思得到寄托。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愁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婉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韵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她善于移情于物,所写的客观景物,都带有主观感受,成为感情的载体。她善于选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复杂的忧郁情调。对于词人来说,意象就是艺术思维的语言,词人的情感必须借助意象这一语言载体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艺术传达。梧桐芭蕉的凄凉,海棠梨花的愁苦,菊花林犀的高洁,梅花的孤苦坚贞等等,无不寄寓着她真挚深沉的情感,忧郁凄婉的情思,既含蓄深沉,又合情合理。 一、梧柳芭蕉话凄愁 在李清照词中有梧桐树、柳树、芭蕉树几种主要树木意象,这些树也是文人们常用来入诗入词的“不俗”之物,散发着浓厚的文人的审美趣味。“梧桐叶落”、“雨打芭蕉”,使她情绪低沉,也无兴致去赏那“烟柳”。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提起“梧桐”不免令人想起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由此可见“梧桐雨”这一伤感的意象,经常是写秋日。自古以来文人总是善于悲秋,秋的凄清和冷瑟总使人愁肠百结。李清照所写的都是在秋日叶落的梧桐。“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对景伤情,久坐窗前,度日如年,不知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到了黄昏,偏又下起小雨,那打在梧桐叶上滴滴嗒嗒的雨声,更加增添心头的寂寞。此情此景,不用读者多加体会,“愁情”早已涂满画面!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就那么自然地“点点滴滴”落进了读者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李清照是一代词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作家。作品中可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南渡前,其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生活,多写闺情,相思,风格婉约,折射出一种自恋型人格倾向以及坚毅刚健和高雅情致;南渡后,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词中折射出一种离愁别绪、思乡念国、伤春与悲秋的悲情意识。本文通过评析李清照词中折射的这些女性在封建社会里难能可贵的意识,升华出当代女性解放运动应有的本质,呼吁“闺媛” 中的古典美。 关键字:李清照;女性意识;女性解放;古典美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北宋济南人,她作为一代词人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出现在以男性为主流的文学创作队伍中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她打破了文学创作中的性别失衡局面,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她出生于文学氛围很浓的官僚家庭,有着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她父母博雅能文,父亲李格非是有名的文人,不仅传授给她以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把她培养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具备的艺术才能。耳濡目染,李清照早年便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仅仅有家学渊源对封建时代的一位女性来说还远远不够,更关键的原因是其复杂的生活经历。李清照19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26岁起与丈夫及丈夫全家退居于山东青州。宣和三年秋,李清照随丈夫至莱州任所,后又相从于淄州任所。她的前期生活虽受党争的牵累,起伏不定,但婚后伉俪情感投契时多。所以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写少女、少妇生活,表现她美满幸福的生活,以及离别情怀,热情、明快、婉丽动人。 靖康之变后,赵明诚带着他们前期搜集整理的十五车金石文物书画等,渡过淮河、长江南下江宁奔母丧。不久之后金人攻打青州。外族的入侵,破坏了李清照安静的生活。她随赵明诚不断流徙,客居异乡。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今南京)。从此,李清照自己孤身一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病体痛苦,漂泊江南,流徙于江浙一带。怀着对往事和故国的深情追忆,怀着对亡夫的不尽思念,怀着对北伐的深沉梦想,在遭遇了金石散亡、再嫁匪人的巨大不幸之后,结束了凄苦流离的后半生。所以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大多抒发国破家亡的悲痛,感情深沉凄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爱国情感。 纵观李清照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博采众长,“下开南宋风气”,①词尤其突出,称得上“词无一首不工”。②作为“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到须眉”③的大家,形成了自己“婉转而又疏隽”的艺术风格。她的词作可以说是天才、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女性情感世界,她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截止目前,研究李清照的著作主要有:陈祖美的《李清照新传》,王延悌的《李清照评传》,刘乃昌的《李清照词鉴赏》以及《李清照研究论文集》等。主要是对李清照的一生进行描述,其词作的社会背景,词的分期,特点,对词内容及李清照个性的解析,大多 ①况周颐.蕙风词话.[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36. ②李调元.雨村词话.[Z]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12. ③况周颐.蕙风词话.[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14.

李清照前期的词作

这一讲我们来介绍李清照前期的词作。 李清照词留到今天的还有47首。 她的词可以以南渡为分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她的词写得爽朗明快, 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 歌唱离情别意。 南渡以后,李清照备尝国破家亡与 颠沛流离之苦,生活视野有所扩大, 词的内容多为思旧怀乡, 或者反映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 01:30 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怀, 也就时常在词里边得以流露, 情调变得凄苦哀伤。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 应该说,最能体现李清照词的 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的作品 出现在南渡以后。 但是李清照卓越的艺术才华, 在前期词作中 同样有着熠熠闪光的表现。 02:00 词人的大胆真率的心灵描写和 清丽自然、流转如珠的语言运用 等艺术特色贯穿于前后期词作中。 纵观李清照前期的词作, 大致是表现了她 闺中少女的生活情怀、 婚姻的甜蜜与夫妻的深情、 对丈夫别后的思念。 等几个方面。我们分别来介绍。 02:30 《怨王孙》写暮秋景色笔调却轻灵欢快,突出李清照豁达爽朗的个性,对自然山水的喜爱表现出少女烂漫的情怀。 第一,写少女烂漫情怀的。 少女李清照纯真、个性自由, 这一些都充分地表现在 03:00 她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中。 我们前面提到过她那首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我们就可以知道, 少女李清照是经常可以出去游玩的, 是比较随意的,

而且玩的时候是玩得比较尽兴的。 家庭的诗书教育是一个方面, 山水景物的陶冶, 又成为李清照早期教育的另一个方面, 这就培养了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和她 03:30 极其敏捷独到的审美感受能力。 李清照总是欢欣鼓舞地 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品赏美丽的景色风光, 李清照总是感觉到 生活是非常美好而且灿烂的。 她的《怨王孙》说: 04:00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宋·李清照《怨王孙》 文人墨客向来有“悲秋”的传统, 所谓“悲哉秋之为气也”。 面对秋天枯萎憔悴的花草, 萧条冷落的景色,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就会涌上心头, 多愁善感的文人不免就会凄凄惨惨起来, 就会伤心不已。 04:30 宋代以前, 只有个别心胸非常开阔的诗人, 跳出了“悲秋”的传统, 以开阔的胸襟、欣喜的眼光, 来欣赏秋天的美景。 比如说中唐诗人刘禹锡, 他一生遭受挫折, 却始终不改倔强刚硬的个性, 对秋天的景色他就另有一番眼光。 他的《秋词》说: 05:00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晚唐诗人杜牧出身名门, 才华出众,自视甚高,

李清照诗词与其中的女性角色

李清照诗词与其中的女性角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有其突出的和独特的地位。她的作品对女性的生活和内心的描写,更是女性微妙而复杂的感情世界的成功反映。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宋代词作家多为男性,以男性作家描写女性的生活,代女主人公立言,对女性的思想、内心缺乏深入的了解,只有到了李清照,才开始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真正严肃而又深刻的剖析。”[1] 对于李清照的研究成果丰盛,李清照和其诗词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紧密联系也一直被学者所关注着探讨着,例如朱学忠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试析李清照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2]、曾小丹的《浅论李清照词中女性内心刻划的成就》[3]、周玲的《李清照词女性形象的性格美》[4]、李蔚会的《略论易安词的闺音特色》[5]等,这些研究论文都评论了李清照词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表现出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把握。正如马殿超所说,“从李清照的词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深婉绵密的情感来打动人的,具有阴柔之美的中国古典女性的形象”,同时也提到了她的诗则表现了男性阳刚之美。[6]而传信、王冬梅的研究文章则从李清照和白朗宁夫人两位中西女性作家诗词的比较入手,讨论了她们相通的女性内心世界和在爱情上不同的表现方式。[7]而我的这篇文章能力所限不能达到这样的文化深度或地域广度,因此仅就其他男性作者与李清照诗词中演绎的女性角色做一个比较浅析。 词本有“男子而作闺音”的传统,而男性菁英文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和真正的女性诗人李清照笔下的任务有何不同呢?通过一些实例,或许可窥一二。比如韦庄描写少女含情道“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思帝乡》)。李清照的少女则“蹴罢秋千,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班级:2014级秘书学班学号:140154020 姓名:栗玉贞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内容摘要】李清照,后人眼中的“婉约之宗”,其创作成就仅在辛弃疾之下, 为古今第二词人。综观李清照的作品,题材并非单一,体裁更为丰富。欢愉与悲苦、闺情与伤国,每一种风格都有很多佳作。而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风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大相径庭,所创作的诗歌风格也发生巨大变化。在先后经历亡国丧夫之痛后,其诗词中的闺阁之音渐淡,男子般的气概与意境增多。正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易安词最能代表宋一代之文学,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词人”。 【关键词】婉约派闺阁之音夫妻伉俪分居悲叹南渡爱国情怀 【正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一般我们很难想象这两首风格差异迥大的诗词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但它们又确实是同出自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之手。两首诗词分别创作于新婚初期与靖康之难后,从起初的闺中小儿女心态到之后的忧国情怀,李清照用她的作品诉说着生平所历。 一、待字、初嫁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亦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母王氏出身名门,文学修养极高。父母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幼年丧母,在父亲擢至汴京时,她跟随其他亲人在明水长大,生活的无拘无束养成了她“倜傥有丈夫气”的爽朗性格,明水的秀美风景也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最初的素材。李清照的《如梦令》虽只用了三十三字,却为后人留下了别具一格的、豪迈倜傥的小令。人称“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李清照的词风总的虽属婉约派,但她的作品中却没有过多的脂粉气,有些尚可归为豪放一列。恰如她的小舟驶入“藕花深处”而“惊起一滩鸥鹭”一般,她的出现也在当时的文坛中荡起一层涟漪。云英未嫁时她的诗词中无不洋溢着少女的烂漫与恣意。“知否,知否?因是绿肥红瘦”这种恣意的慵懒也只有李清照能准确的表达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仅仅十二字就将调皮小儿女的心态清晰展现,没了大家闺秀的架子,却多了些真实的欢愉。 如果说待字是的易安是颗青梅,那初嫁后的她便如蜜枣一般了。与赵明诚新婚之处的岁月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兼具了。《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淡淡的羞涩之意,浓浓的呢喃之音,而“徒要教郎比并看”更是将夫妻间的撒娇昵意表露无遗。 二、党争、分别;重聚、初叹 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的第二年,“元祐奸党”四字将一切的美满打破,因为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被编入“元祐党”,李清照不得不被迫“归宁”。“云中谁寄锦书来”将对丈夫的思念与期盼和盘托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词的意象研究分析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

————————————————————————————————作者:————————————————————————————————日期: 2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 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 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即在这“浓睡不消残酒”的背后,便有着对人生价值的现状的思考,或者对未来命运摇落的隐忧。这正与海棠花在“风疏雨骤”之后“绿肥红瘦”的那种生命状态的沟通,怜花自怜,花的生命状态成为人的命运状态的象喻。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情、辞随物而变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李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先天的性别、性格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学养、才识等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敏感入微的体察、捕捉外物入词,以神工妙笔对花之意象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她词风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早年的李清照,天姿聪颖、潇洒不羁,虽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但有远大的抱负理想,这从她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见。婚后,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即使与丈夫暂时的分别,在她的笔下自然写出的是伤别离的离情词。南渡以后,李清照流离至建康(南京),此时,气质非凡的李清照诗兴不减当年,还常与丈夫出门郊游觅诗句。宋人周辉记云:“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觅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你看她“直欲压倒须眉”。明诚病逝,给李清照沉重地打击,显然使她的词风随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巨变而由前期的清丽妍媚变得凄婉幽恻。花之意象的情调也由前期的蕴含着快乐而转为浸透着悲苦。如她早年笔下的海棠,无论是经风雨后,变得“绿肥红瘦”,还是海棠开后的“拥红堆雪”;或写她沉醉“误入藕花深处”,或写她流连于露洗的“苹花汀草”;或笔下春深时的“梨花欲谢恐难禁”,或笔下寒食天的皎月“浸梨花”……诸花之意象,都包蕴着无穷的遐想,深含着词人的轻灵神思。把读者引进一个无限清新而又无比洁静美妙的境界。这在当时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仅有菊花为例。在李清照之前颇多咏梅诗作。屈原咏菊是为表明自己的卓尔不群,“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菊趣轩记》)而李清照人品文品深受“屈平、陶令”的影响。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情操上,在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上,他们是一致的。屈子“餐秋菊之落英”,陶令“东篱”下“采菊”,易安笔下的“琼肌”、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 姓名:洪杰作班级:07级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南安班学号:070133415 指导教师:陈碧仙 摘要: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善于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的闺怨、国家兴亡忧虑、丧亲之痛及乡关之思。她极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比兴传统,更把这些意象的忧郁凄婉内涵发挥到极致,使她那幽密凄凉的情思得到寄托。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愁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婉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韵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她善于移情于物,所写的客观景物,都带有主观感受,成为感情的载体。她善于选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复杂的忧郁情调。对于词

人来说,意象就是艺术思维的语言,词人的情感必须借助意象这一语言载体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艺术传达。梧桐芭蕉的凄凉,海棠梨花的愁苦,菊花林犀的高洁,梅花的孤苦坚贞等等,无不寄寓着她真挚深沉的情感,忧郁凄婉的情思,既含蓄深沉,又合情合理。 一、梧柳芭蕉话凄愁 在李清照词中有梧桐树、柳树、芭蕉树几种主要树木意象,这些树也是文人们常用来入诗入词的“不俗”之物,散发着浓厚的文人的审美趣味。“梧桐叶落”、“雨打芭蕉”,使她情绪低沉,也无兴致去赏那“烟柳”。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提起“梧桐”不免令人想起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由此可见“梧桐雨”这一伤感的意象,经常是写秋日。自古以来文人总是善于悲秋,秋的凄清和冷瑟总使人愁肠百结。李清照所写的都是在秋日叶落的梧桐。“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对景伤情,久坐窗前,度日如年,不知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到了黄昏,偏又下起小雨,那打在梧桐叶上滴滴嗒嗒的雨

浅析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愁情2 (1)

浅析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愁情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的女词人,其词多抒写愁情。不管是少女时期的闲愁还是少妇时期的闺愁,亦或晚年时期的国破夫亡之愁,李清照都深刻反映自己的生活和当时的时代气息,这也使得她写愁情的词作上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研究愁情 李清照一生写下很多词作,其词多是自身情况的真实写照。其词大致可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晚年时期。李清照少女时期生活自由无忧,其词活泼有趣但隐约表现出词人对美丽好景易逝的伤情,她既是无忧虑的,又是富有愁情的。到了少妇时期,李清照经受着与丈夫的彬彬分离的痛苦和寂寞,其词多寄托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李清照晚期的作品把自身情感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面对国破夫亡的苦痛,她表现十分沉重。三个时期的词作足以让我们沿着李清照这位伟大的女词人,探索和体会其一生的愁情。 一、少女时期若有若无的闲愁 在她十八岁之前的词作,抒写的大都是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个时期的词大多体现一位贵家少女的生活情趣。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表现出对生活的喜爱,极富热情,抒发了悠闲风趣的情怀。“自少年便有师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1李清照对生活、读书和爱情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不断增长,李清照的心中开始感悟春华秋实的人生变化,一草一木渐渐在她的眼中变得有生命。这种若有似无的闲愁涌上了李清照的心间。这些少女闲愁自然而然地体现在她早期的词作之中: “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这是词人早起的名作,这首词通过暮春时节词人的感受,表现词人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暮春时节词人心情抑郁不展,风雨交加的夜晚,更添词人苦闷。词人借酒遣愁解闷,一夜醒来酒意却还是驱走不散。词人想起了园中海棠,想知道她现在如何。她急忙卷起帘子问侍女,侍女却回答还是和往常一样,这时候李清照感叹:“知否?知否?”,这是词人对侍女的纠正。“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历经了一夜的风雨,现在应该是枝叶繁茂,花朵稀少了!”词人写这首词层次丰富,情感曲折,把自己惜春怜花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词从“昨夜”写到清晨,“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在写到昨夜风势之大,雨点稀疏时是直接点出的,然而喝酒的原因在此却是没有明讲,可是我们可以猜测,喝酒无外乎和消愁有密切的关系。“不消”两字,表面上是酒意未散,实则是说沉醉酒水也无法消解心中的伤感和烦闷的心情。词人和卷帘人的对话及其动作神情,更抒发了她内心的惜春怜花之情。用了“应是”二字,说明词人并没有目睹海棠的面目,却用怜缅之心揣测出意境。“肥”、“瘦”、“红”、“绿”四个字把风雨前后绿叶红花以及凋残的暮春景象描摹得宛然如见。词人传神地表达了自己惜春怜花的细腻情感。 李清照早期的少女情怀总是夹杂着淡淡的滋味,似有似无的愁绪感染着我们。少女的闲情雅致以及郁郁寡欢的生活成就了词人笔下精彩的词作。少女的闲愁着实是词人的真实生活反应,不是无病呻吟。不过,由于阅历甚少,这时期的词作,或是风卷残红引起的伤感,或是因骤雨摧花引起的犹豫。李清照少女情愁的词作,始终少了一些远大的理想内涵,缺乏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少妇时期缠绵细腻的相思离愁

论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论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女性在整个社会中所占据的部分越来越大,女性在社会生产和人类进步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李清照在当时就打破了封建的观念,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诗词选集和诗词文化。无论从历史借鉴的角度还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李清照作品中女性意识综述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少女、初为人妇、丈夫去世和背井离乡四个阶段。在李清照作词初期,仅是少女的李清照就在诗词上展现了很深的造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首《如梦令》清晰地表达了这一点。用上述各种情景的描写来给下文“绿肥红瘦”做了铺垫。而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初婚时,赵明诚常常把守边疆,李清照的词风渐渐变为了思夫、忧愁,充分表达了李清照对爱情的渴望和敢于表达爱情的勇气。而在丈夫去世时,恰值“靖康之变”,李清照的词充满了对宋王朝的讽刺和对大无畏精神的向往,“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展现了李清照渴望为国家出力却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这种女性意识可以称之为担当。而在李清照生命末期,词风大都转向了重夺国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这是她对国家、生活所带来困倦的发泄,从而将她豪迈的一面再次展现了出来。 二、李清照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 李清照的词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婉约,一个是豪迈,从而对应了两种意识形态。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在并不相同,也无法按照现在的情况照搬上去,只能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分析。李清照成长于书香世家,从小接受了别的女性很少接受的东西,如文化和才能,并且将这项才能发展下去。这得益于李清照的家庭因素和个人的性格原因。到后来,在国家逃亡和丈夫去世的双重打击下,李清照的词风也由婉约转向了豪迈,而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也随即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与传统习惯和社会环境做斗争,而是为国家考虑,把女性意識深处的担当、坚强和责任充分展现了出来。这不是突然的转变,这是由于在面临国家逃亡、百姓凄苦、丈夫去世、感情被骗等一系列事情的打击下,最终造就了她完整的意识形态。 三、李清照词作中女性意识体现的现实意义 李清照词中展示出来的女性意识形态对当今社会的女性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在我们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男女并不完全相等,而有的人选择了忍受,有的人则是争取到了自己的权益,李清照的意识形态在初期就把这点做到了。另外,现代女性应该是坚强的、有责任的、有担当的。而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做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获取利益的时候叫嚷着男女平等,在奉献付出的时候就要躲在男性身后。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把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显现出来,展现了

浅论李清照的词

《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体味情感。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资料简介 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三、《醉花阴》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1、学生自读(2分钟) 大家自由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预设答:语调低沉缓慢,感情哀伤等)哪位同学乐意为我们朗诵一下? 2、学生代表范读(2个同学) 每一位同学读完后,请同学们作评价。 老师再做点评。 3、写作背景

我们要掌握一首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感情,可以通过诗词的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因为是重阳节的作品,后来黄升(宋)在《花庵词选》中题为《醉花阴·九日》。 “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创,双调小令,押仄韵格,按照本词,它押的是ou韵,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感情浓厚又不热烈,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比如:“薄雾/浓云/愁/永昼”。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四、《醉花阴》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体悟(重点!) 1、意象与情感 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那么,词中哪些意象体现出愁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讨论如何体现“愁”的。 (讨论两三分钟,2个人回答) 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她的理解。(预设答案:西风、黄花、酒、暗香、东篱等。适当点拨) 除了这些,还有吗?(同学们认同她的理解吗,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请另外一个谈谈她的理解。 同学们找意象找得很准,理解也很恰当。老师再补充一下,请看幻灯片(显示:词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征和用意)。 小结: 薄雾、浓云:薄雾淡淡,云霭浓浓。“愁因薄雾起”,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 东篱:指菊花圃,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一个人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飞。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丰富多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多的关于“酒”的诗句: 别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醉一场; 喜时,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若狂; 感怀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苦短; 孤独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忧愁时,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上加愁。酒,对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

评李清照词不同于“代言体”的女性特征

外交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评李清照词不同于“代言体”的女性特征 课程名称 课程号及课序号 学号 200914033 姓名李潜 班级 2009412班 提交时间

评李清照词不同于“代言体”的女性特征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200914033 李潜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女性词人,她才华横溢,文学造诣极高,被后世尊称为“婉约正宗”。然而,在男权社会,不少男性词人,甚至文学造诣同样极高的男性文人不乏“代言闺音”之作,那么李清照作为宋代词坛少有的女性作家,她的词究竟与“代言体”有何不同,她的词中究竟蕴含着哪些女性特有的性格特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探究其与“代言体”不同的女性特征。 【关键词】代言体,女性特征,感情表达 【正文】在浩浩荡荡、群星璀璨的中国文学史中,李清照是闪耀着奇异光芒的明星。她虽为女性,但出生书香门第,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尤其在词作方面造诣甚高,受到了自宋以后历代文人和诗词研究家的高度评价,被不少评论家认为是“婉约正宗”。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代诗人刘体仁更是将李清照誉为“此道当行本色第一人”。①虽然李清照词中所写的内容也大多难逃时代的限制,反映女子闺怨或是离情别绪,但是李清照却运用的高超的艺术手法以及自己洋溢的天性和丰富的感情,在这片传统的土壤上开辟出了一块闪烁独特光彩的绿洲。 前代词人多为男性,而且北宋时期一些爱情词和闺怨词只是反映士大夫与歌妓舞女之间的艳情,又多有一些轻佻浮华的描写,如柳永的“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犹睡”,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中评价其“词语尘下”,格调不高。更重要的是,北宋时期一些流连于歌儿舞女的男性词人为了写词供歌女吟唱,有时便会代女性言情,反映女性的闺怨或是离情,这便是“代言体”亦称“男作闺音”。如“从今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这类词作虽不乏名篇,但有致命之硬伤,那便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男性不可能完全深入女性的内心,所以这类诗词多关注女性闺房陈设、容态服饰及一般生活情态的描绘上,缺乏真情的涌动与表达,正所谓“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刘勰《文心雕龙》)。②然而李清照是女性,在填词的时候她既没有男性玩狎女性的心态,又不会有歌舞宴前的应歌之需,她只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且这种情感的表达直接而不可遏止。有人说“历代词人当中,再没有谁像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自己了” ③,这话我不敢苟同,因为至少苏轼在表达自己感情方面是毫不逊于易安的,但是如果说,没有人像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女性情感了,这便是无可置疑的。 一、天性洋溢,感情率真,无需男性理解而自然流露 我前面已经说到,男性写女性,必然要去理解女性,然而在男权社会,这种理解往往肤浅甚至有偏差,难以为我们展现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然而对于易安而言却全无此顾虑。再加之她成长的环境与天性使然,使得李清照可以率性的表达自己的真感情。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李格非以文章著于天下,深受苏轼赏识,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家学之深对李清照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且李 ①侯健:《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6页。 ②白军芳:《李清照词中创作主体的性别表达》 ③徐应佩:《古典诗歌鉴赏学》南京大学出版社第267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课标定向】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提示与建议: 反复朗读词,理清思路,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感受李清照不同时期词风的变化。 【互动探究】 §背景知识扫瞄 关于李清照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孤苦伶仃,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著有《漱玉集》。 §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薄.()雾重.()阳东篱.()把.()酒寻觅.()戚戚 ..()乍.()暖还.寒()将.()息 堆.()积憔悴 ..()堪.()摘 2.解释下列词语 (1)暗香盈.袖 (2)莫道不销魂 .. (3)凄凄惨惨戚戚 .. (4)乍暖还寒 ....时候 (5)最难将息 .. (6)怎生 ..得黑 (7)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3.名句默写 (1)莫道不销魂,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 §文本精要探究 一、朗读两首词 1.诵读指导:读《醉花阴》时语速要缓慢,要读出深沉忧郁的情感、叠字的节奏,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特别要注意读出“寻寻(阳平)/觅觅(去声),冷冷(上声)/清清(阴平),凄凄(阴平)/惨惨(上声)/戚戚(阴平)”音调的节奏,读出起伏跌宕。读到“这次第”,时语速加快,语调上扬,“愁”要重读强调,然后稍作停顿,“了得”二字,语速放慢,轻声传出,如在喉咽。 2.结合诵读指导,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3.自主朗读两首词,注意把握读音、停顿和感情. 二、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1.读《醉花阴》,思考,这首词作于什么时节?作者通过哪些意象来突出节令特点的?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雁”有什么特定内涵?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声声慢》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的“憔悴”指菊花憔悴还是人憔悴,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再加上“细雨”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关于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李清照是谁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是与苏轼的豪放派相对应的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但历史上有很多的才女,为什么李清照与众不同?她与其他才女的区别在哪里?事实上。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个男权社会,文化传统也是男子本位的文化传统。多少聪颖秀慧的女性被这种传统埋没了灵性和才情,平平庸庸地生活,悄无声息地逝去。而李清照,这位生于九百年前的中国最优秀的女作家,却在这千古黯然的背景上怒放成一朵灿烂的奇葩。她以典雅优美、独特而又多彩的诗、词、文,在几乎属于男人世界的封建文坛上卓然而立,成为唯一一个堪与众多男性家媲美的女作家,这不能不让人惊讶。 我们先来看一下李清照的生平,有以下几方面对她的人生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1、名门之后 父——李格非(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著有《礼记说》数十万言,《史传辨志》时人称:“李格非之文,自太史公之后,一人而已。”把他与司马迁相提。至今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生母王氏乃北宋名相王珪的孙女,后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后母的开放的思想对李清照影响很大。 2、地灵人杰 山川灵秀所钟,遗传窥赋之厚,又加上文学的家庭的教养、陶冶和熏育,使她的文艺创作的慧根,早已在她幼小的时候深深种下。早年就创作传诵千古的佳作《如梦令》。 3、李清照的两次婚姻(稍后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 4、经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那么,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究竟体现在哪儿呢? 1、破天荒以女性的眼光批评历代大文豪,并首次指出诗词的不同旨归和风格 本朝柳屯田永,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绎、晁次鹰辈继出,虽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丞相、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又往往不协音律。……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而吴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少游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 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44 学号:44 指导教师:44 摘要:身为女性作家,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及其女性的情感和笔触给我们展示了男性文学之外的女性世界,以女性为主动叙事者的地位表达着女性情怀。同时,她在强调词的协律,崇尚典雅情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自己的词作语言风格独树一帜。 关键字:李清照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女性情怀女性形象 一、李清照独特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李清照现存48首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内容和格调有很大的不同。(一)前期: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和郁郁寡欢的少妇时代及其词作。 1、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及其词作。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史载其母王氏也“善属文”。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之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识,形成了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其父母对待儿女的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所以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了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山水,表现出蓬勃的青春气息。如写于她十七八岁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封建规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其作品中洋溢的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七八的少女那无拘无束、天真浪漫的形象。 2、郁郁寡欢的少妇时代及其词作。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夫妻志同道合,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舒心满意。然而婚后不久,随着赵明诚的两次出仕,夫妻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别离,这在李清照宁静的心湖上吹起了阵阵涟漪。她借助女性特有的细腻、丰富的感情,敏感地感知到了大自然的“风吹草动”、细微变化,且脱去了少女时的羞涩和稚气,大胆地把千种情怀、百般思念都付诸笔端,写下了许多充满离愁别绪、相思之苦的词作。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上片词人寓情于物,通过对代表别离的“兰舟”和传递锦书的鸿雁等的刻画,把自己对丈夫热烈、真挚的爱

浅析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愁情定稿

浅析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愁情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的女词人,其词多抒写愁情。不管是少女时期的闲愁还是少妇时期的闺愁,亦或晚年时期的国破夫亡之愁,李清照都深刻反映自己的生活和当时的时代气息,这也使得她在写愁情的词作上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研究愁情 李清照一生写下很多词作,其词多是自身情况的真实写照。其词大致可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晚年时期。李清照少女时期生活自由无忧,其词活泼有趣但隐约表现出词人对美丽好景易逝的伤情,她既是无忧虑的,又是富有愁情的。到了少妇时期,李清照经受着与丈夫频频分离的痛苦和寂寞,其词多寄托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李清照晚期的作品把自身情感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面对国破夫亡的苦痛,她表现十分沉重。三个时期的词作足以让我们沿着李清照这位伟大的女词人,探索和体会其一生的愁情。 一、少女时期若有若无的闲愁 在她十八岁之前的词作,抒写的大都是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个时期的词大多体现一位贵家少女的生活情趣。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表现出李清照对生活的喜爱,极富热情,抒发了悠闲风趣的情怀。“自少年便有师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1李清照对生活、读书和爱情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不断增长,李清照的心中开始感悟到春华秋实的人生变化,一草一木渐渐在她的眼中变得有生命。这种若有似无的闲愁涌上了李清照的心间。这些少女闲愁自然而然地体现在她早期的词作之中:“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这是词人早期的名作,这首词通过暮春时节词人的感受,表现词人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暮春时节词人心情抑郁不展,风雨交加的夜晚,更添词人苦闷。词人借酒遣愁解闷,一夜醒来酒意却还是驱走不散。词人想起了园中海棠,想知道她现在如何。她急忙卷起帘子问侍女,侍女却回答还是和往常一样,这时候李清照感叹:“知否?知否?”,这是词人对侍女的纠正。“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历经了一夜的风雨,现在应该是枝叶繁茂,花朵稀少了!”词人写这首词层次丰富,情感曲折,把自己惜春怜花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词从“昨夜”写到清晨,“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在写到昨夜风势之大,雨点稀疏时是直接点出的,然而喝酒的原因在此却是没有明讲,可是我们可以猜测,喝酒无外乎和消愁有密切的关系。“不消”两字,表面上是酒意未散,实则是说沉醉酒水也无法消解心中的伤感和烦闷的心情。词人和卷帘人的对话及其动作神情,更抒发了她内心的惜春怜花之情。用了“应是”二字,说明词人并没有目睹海棠的面目,却用怜缅之心揣测出意境。“肥”、“瘦”、“红”、“绿”四个字把风雨前后绿叶红花以及凋残的暮春景象描摹得宛然如见,词人传神地表达了自己惜春怜花的细腻情感。 李清照早期的少女情怀总是夹杂着淡淡的滋味,似有似无的愁绪感染着我们。少女的闲情雅致以及郁郁寡欢的生活成就了词人笔下精彩的词作。少女的闲愁着实是词人的真实生活反应,不是无病呻吟。不过,由于阅历甚少,这时期的词作,或是风卷残红引起的伤感,或是因骤雨摧花引起的犹豫。李清照少女情愁的词作,始终少了一些远大的理想内涵,缺乏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少妇时期缠绵细腻的相思离愁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作业3---2

作业三:思考题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她以突出的才能另辟天地,形成了易安体艺术格调的独特性。李清照的词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真切动人,因此,人们将李清照这种独具韵味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因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被称作“易安体”。她的词作凭借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很高的造诣:首先,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够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在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造句精巧,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通俗流畅,富有韵律之美。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交替时著名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擅长诗文;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父母给了她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

相比的。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当时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许多的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个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赏花做词。出生在名门的李清照,从小就喜爱诗词,她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擅长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尤其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光彩。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还是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李清照的词作,字字句句都体现出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本文以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几首代表作为根本,对她词作的艺术特色,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在李清照之前虽然有许多诗人、词人,做了很多反映闺中妇人的词,但却是对闺妇情感思想的一种临摹和揣测,其诗词停滞于便面,无法体现贴切真实的思想感情,而李清照却以她自身的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为前提,塑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她运用女性特有的婉约,结合其与生俱来的刚毅之气,赋予了词新的元素,为当时日渐枯竭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词几乎每一首中都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呼之欲出的女主人公形象,这是一种女性的自我描写、自我记叙,因而也更能打动人。作品中的抒情女主人公随着女词人的成长一起成长,一同经历,在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