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扮男装

浅谈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扮男装
浅谈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扮男装

浅谈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女扮男装的意义

摘要: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有许多女扮男装的情节,如鲍西娅、杰西卡、罗瑟琳、茱莉娅,将其放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女扮男装已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当她们女扮男装,把自己的性别隐蔽起来的时候,一向被埋没的妇女的才华便令人眩目地显示出来了,它的背后体现了当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但在当时社会制度和意识的制约下,她们反抗封建礼教的自我意识觉醒还存在着某些局限性。

关键词:莎士比亚;女扮男装;女性自我意识

谈起16世纪的英国文学,没有人不想起莎士比亚,那是因为他内容丰富,韵味无穷的作品是英国文学史上一笔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马克思高度评价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全面地反映了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社会风貌,给我们提供了一幅当时英国完整的现实主义画面。他的历史剧表达了反对战争,渴望祖国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他的喜剧集中反映了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歌颂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的爱情,并以此为武器来抨击封建制度;他的悲剧更是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丑恶现象不可调和的矛盾。莎士比亚作品如此丰富的内涵,当然提供了从不同角度欣赏和阐释的余地[1]。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女权运动和随之而来的女权主义潮流在文学创作,文学作品鉴赏和文艺批评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女性作家的作品。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也成为当中所关注的话题。据统计,在莎士比亚现存的37部剧作中出现了130多位女性角色,有20部里写到人物的乔装打扮,出现的频率多达四十余次,其中又以“女扮男装”的情形最为常见,而最为典型的女性有《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杰西卡,《维洛那二绅士》中的朱利娅,《皆大欢喜》中罗瑟琳,《第十二夜》中的薇奥拉。为什么莎士比亚会在作品中让女主角们以男性的面目示人?其中又蕴涵了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上文所列举的几部作品均为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社会急剧变动,圈地运动猛烈开展,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繁荣、思想的解放,人文主义思想应运而生。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地位的稳固和实现登上政治舞台的远大目标,他们反对军权神授、反对神性,极力宣扬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然而,由资产阶级天生的软

弱性,导致人性没有得到真正维护,尤其是女性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幸运的是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人物没有遵循父权社会男性作家的天使、悍妇传统的模式,相反,他赞颂女性的才华和智慧,并肯定其自身的价值。尤其是他戏剧中女扮男装的女性们,聪明、机智、幽默、勇敢、果断,充满活力,而在同剧中与女性相比,男性形象则显得呆板、暗淡无光,没有生命力。这些女性无论是鲍西娅、朱利娅还是薇奥拉都处于中心地位,换言之,她们是戏中的主角,而男性则处于边缘地位,是相当被动的配角。这样的人物塑造否定传统的两性既定关系,使女性从“边缘走向中心”,从“他者”跃居为“主体”,否定了传统的妇女观念,解构了男性中心及父权社会对妇女的界定。从莎士比亚在对这些女扮男装的女性人物塑造上看,男性的统治地位和女性的附属的、可被征服的、屈辱的地位的理念已经大大改善,加之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因此他笔下这些包含女扮男装情节的作品当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大胆而深刻,她们无一不强烈地散发着自我意识觉醒的气息。

(一)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主动意识

在当时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人作为低于男性的“第二性”饱受压制,女性一直担任着人类的孕育工作,相夫教子,这项工作,漫长而需要极大的容忍与耐心,这些特性逐渐主导了女人们的性格,并代代相传。这是否会使其变得逆来顺受,唯唯诺诺,而削弱其在社会角色上的其他性能呢?如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莎士比亚告诉我们,不。这些戏剧中的女性一旦穿上男装,就体现出惊人的智慧与果断,并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主动意识。

(1)对残酷现实的反抗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她们能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的方法并付诸实践,以此来反抗残酷的现实社会和封建礼教。她们女扮男装的直接目的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变身男性傲立于法庭上以拯救自己的朋友,如鲍西娅;第二类,浑水摸鱼意图与自己的爱人私奔,如杰西卡;第三类,旅途中为了守住贞洁,女扮男装防止歹徒的侵犯,如罗瑟琳。第四类,以男性身份与自己的心上人有更近距离的接触,如朱利娅和薇奥拉。可见这些女人们脱下裙子穿上紧身裤,并不是为了满足她们的好奇心和一时的刺激,而是由于当时的情势逼人,她们急中生智才想到要女扮男装应对各种困难。这本身就是对女性柔弱本性的一种极大挑战,说明她们已经逐渐抛弃一种逆来顺受,打落牙往肚子里咽的态度,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来直面人生,主动为自己的爱情生活铲平道路。

这些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她们身着男装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说到为了拯救自己的爱情奋不顾身,《维洛那二绅士》中的朱利娅和《第十二夜》中的薇奥拉两人是当之无愧的典型,对比她们的困难处境,竟有些许相似,都是自己的恋人心不在己。对比下来朱利娅要更委屈一些,已经与她私定终身的普洛丢斯在远离她的情况下迅速移情别恋,并且为了讨好新对象用尽各种无耻手段,还宣称朱利娅已经死亡,但是朱利娅不计前嫌,忍辱负重,直到最后终于用真诚和爱感化了普洛丢斯。另一剧,薇奥拉则扮做男装伴随在自己所爱的人身边,随时听候差遣,无怨无悔。当然,她们用自己的机智和善良最后都争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在《威尼斯商人》中除了鲍西娅还有一位坚强的女人,由于女主角鲍西娅在剧中有着过于耀眼的光芒,这位女性的英勇行为往往被粗心的人们所忽略。她就是夏洛克之女——杰西卡,她并没有继承父亲的阴险毒辣,而是天生纯洁善良,勇于冲破封建观念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女扮男装与男友私奔,终于摆脱了梦魇一般的残酷家庭。

她们本来就有着强烈的表达自己思想意志的愿望,但是作为女性,穿上男装后,她们终于可以暂时摆脱性别束缚,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追求爱情和自由的决心。罗瑟琳换上男装后,立刻获得了身心的解放,焕然一新,罗瑟琳的姐妹西莉娅对罗瑟琳说:“现在我们是满心的欢畅,去找寻自由,不是流亡。” [2]流亡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在她们的意识里,她们是以此为契机去主动追寻自由,虽然有自我安慰的成分,但这充分体现了她们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抗。

(2)主动追爱

这些女性在爱情里表现得很主动,她们开始女扮男装来主动接近自己的恋人,这对当时严格的封建礼俗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虽然西方不像中国有着一套严格的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则,但在当时的西方,男女之间的交往仍然存在诸多的禁忌和限制,自由恋爱和自由择偶当然不可能,传统的婚姻模式往往将一对互不了解的男女栓在一起,厮守一生。对青年男女正常交往的阻碍,对他们婚姻的强行捆绑都在客观上维护了封建礼法,但这种不合乎情理的制度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青年人内心对异性的思慕,对爱情的向往。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女性女扮男装以后,便有了许多和异性交往的机会,如朱利娅和薇奥拉。《维洛那二绅士》中,朱利娅的爱人普洛丢斯即将赴远方工作,朱利娅抵挡不住相思之苦,女扮男装暗中跟随普洛丢斯,却发现爱人已经移情别恋,痛苦的朱利娅不动声色,静观其变。后来普洛丢斯向别人求爱受挫,朱利娅不计前嫌,以真诚和宽容重新面对普洛丢斯,两人终成眷属。《第十二夜》中,薇奥拉为了接近自己的意中人——公爵,女扮男装来服侍他,甚至违背自己的意愿替他向其他女人示爱,到真相大白的时

候,公爵终于被薇奥拉的机智勇敢所折服,两人终成眷属。另外,尽管一些女性采取女扮男装的策略仅仅出于逃难避乱,所产生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即增加了男女交往的可能性。如《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她用男装伪装自己以免遭到强盗袭击,中途却以一个男人的身份与自己的恋人奥兰多成为了朋友,并且她为了考验奥兰多对自己的真心,屡次试探奥兰多的感情虚实,妙趣横生,令人读了忍俊不禁,例如罗瑟琳在树林里声称可以治好奥兰多的相思病,“我可以把你治好,假如你把我叫作罗瑟琳,每天到我的草屋里来向我求爱” [3],而此时她在奥兰多眼里只是同性好友,这时罗瑟琳明显已经开始大胆索爱——在她穿上男装之后。

这表明她们不再是传统男性眼中随遇而安、将自身幸福系于宿命、毫无自我的封建妇女。她们的自主意识已经萌发并壮大,为了拯救自己的爱情,她们开始试图摆脱自身所处的被压制地位,开始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包括自己选择生活方式,也包括其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她们有自己的人生观和对未来的计划和打算。这些事例均体现了这些有男扮女装行为的女性主动追求幸福的主体自觉性,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

(二)自信与自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已经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并相信自己的能力,她们从身心焕发出一种自信与自强。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下,她们以自己娇柔之躯,自立自强,不依靠别人和社会力量的帮助,就敢于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她们的这种魄力来源于对自身能力的肯定。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性,大凡是生活在优越家庭中的公主、小姐们,她们年轻、美貌、高贵、贤淑,是男人们心目中完美的女人和追求的目标。她们的美貌和贤德都是从剧中人物(尤其是男性人物)的内心表白和对话中突现出来的。《威尼斯商人》中巴萨尼奥在赞美鲍西娅时这样说道:“在贝尔蒙特有一位富家的嗣女,长得非常美貌,尤其值得称道的,她有非常卓越的德性……这广大的世界也没有漠视她的好处,四方的风从每一处海岸上带来了声名藉藉的求婚者;她的光亮的长发就像是传说中的金羊毛,把她所住的贝尔蒙特变做了神话中的王国,引诱着无数的伊阿宋前来向她追求。” [4]这些溢美之词用中国话说也就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而拥有这样出众才华的女性当然不肯“养在深闺人未识”,她们蠢蠢欲动,有一股强烈要施展自己才干的渴望,于是她们褪裙装,着长裤,开始了她们在男性世界的探险之旅。在施展才干这方面,几位女性旗鼓相当,朱利娅、罗瑟琳、薇奥拉成功的施展“男性魅力”,压倒了一大片男性,甚至让自己成为了其他性取向正常的女性的追求对象,如《皆大欢喜》中牧女菲苾就爱上

了女扮男装的罗瑟琳:“过去的诗人,现在我明白了你的话果然是真:‘谁个情人不是一见就钟情?’”[5],还有《第十二夜》中的富有伯爵小姐奥丽维娅也对女扮男装的薇奥拉一见钟情:“你的语调,你的脸,你的肢体、动作、精神,各方面都可以证明你的高贵……我觉得好象这个少年的美处在悄悄地蹑步入我的眼中。”[6]她还派人给薇奥拉送去了戒指,以示真心。当然,表现最好的非鲍西娅莫属,她在法庭上的沉稳和机智令所有的男士刮目相看。首先在婚姻问题上,尽管她被父亲的遗命剥夺了自由意志,不得不用选彩匣的方式决定终身伴侣,即谁能够在金、银、铅三匣之中选中了鲍西娅父亲预定的一只,才可以跟鲍西娅匹配成亲。但她还是婉转地向她心爱的巴萨尼奥吐露了少女的一片深情,并发出了痛苦的呼声:“唉,这可恶的时代啊,平白地在我们跟我们的权利中间,打起一堵墙!”[7]这呼声是觉醒的时代精神的表达。当女扮男装,身披黑袍,手握法典的鲍西娅出现在威尼斯的法庭上,替束手无策的男人们解决棘手的案件时,哪一位读者不为鲍西娅令人夺目的才华拍案叫绝?她的精彩表现如果在现世重演,一定有把握入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就在她用铁齿铜牙与夏洛克相对抗的过程中,现场观众葛莱西安诺忍不住屡次这样称赞鲍西娅:“啊,犹太人!一个公平正直的法官,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8]在着充斥着雄辩喉舌的法庭上,这可不是一般的赞誉,尤其对于女性而言。

《第十二夜》中,因为薇奥拉女扮男装后给她带来了不少麻烦。因为误会,一个叫做托比的男人甚至要求与她决斗。因为身为女人,薇奥拉没有经历过这样惊险的场面,当时她想:“求上帝保佑我!一点点事情就会给他们知道我是不配当男人的。”[9]但虽然她心里面开始胆怯,在行动上她却丝毫没有退缩的表现,她立刻拔剑出鞘,“相信我,这全然不是出于我的本意。”[10]虽然最后因为真相大白,决斗没有得以进行,但她在危难时刻坚强不屈,敢以女性的瘦弱身躯去接受“决斗”这一挑战的事实,着实令人惊叹。《皆大欢喜》中罗瑟琳穿上男装后,也自觉地抛弃眼泪与温柔,从心底变得坚强起来:“我简直要丢了我这身男装的脸,而像以个女人一样哭起来,可是我必须安慰安慰这位小娘子,穿褐衫短裤的,总该向穿裙子的显出一点勇气来才是,好,打起精神来吧,好爱莲娜。”[11]罗瑟琳这种魄力在她身着裙装时是万分难求的。

从深层次看,女人们借男性之躯,行女子之志,本身就是女性自主意识对男权的嘲笑和讽刺,有趣的是,在《维洛那二绅士》中,当朱利娅与女仆露西塔讨论女扮男装的具体事项时,她们开了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可是,小姐,你裤裆前头也得有个兜儿才成”……“当前流行的紧身裤子,前头要没有那个兜儿,可就太不像话了。”[12]她们一本正经的模样,可爱当中隐约透露着对男性的嘲笑。这个不经意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们逐渐开放的思想和自信的心理。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变飞禽走兽,变男女老幼,斩妖除魔无所不能。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扮男装,只需一变,便可以化解矛盾与争斗。男装对于这些女性来说更像一个刀枪不入的盔甲,让她们摆脱以往柔弱的模样,变得无所畏惧所向披靡。所有的这些表现,都是一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作为相夫教子的一个代表符号,无权过问经济与政治,并一度成为封建社会砧板上的鱼肉,而她们从未放弃翻身喘气的机会,她们身上集中着母性的柔美与光辉,勤劳与善良,也在关键时刻,焕发出男性一般的果断气魄和判断力,朱利娅、奥丽维娅和鲍西娅——这些追求爱情和正义的女性英雄。这样的女性,最令我们着迷。

二、社会环境下的无奈

女扮男装是在当时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统治下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无奈选择,背后隐藏着女性对生存之路和真正幸福的茫然和不知所措,是女性社会地位从属于男性的写照。

自古以来父权制社会就形成了一套泾渭分明的性别体系,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封建礼俗制度下的门第观念等等,使女性屈于男性统治之下,她们的自尊和人性受到男权社会的压抑。在那个时代,婴儿自呱呱坠地之后,便男有男名,女有女名,服饰、发型、举止言谈都有迥然不同的规定,父权制社会以男性为标准,给所谓男性的特征赋予正值,而给所谓的女性的特征赋予负值,男性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并鼓励去投身社会,争取社会承认;女性从小受到的教育无外乎操持家务、准备婚姻,她们被囚禁在家庭中,一生的活动范围都很狭窄[13]。家庭、社会是男权制度为女人好男人设定好的两个活动领域,女人要恪守妻子、母亲的本分,把家庭作为自己的全部活动空间,到社会上建功立业、求取自我实现不是她们应该做的事情。这样,走出“家庭”、攻入男人占据着的“社会”天地的鲍西娅、朱利娅、薇奥拉等女性,她们就不得不改头换面,以社会认可的男性面目出现在男人的圈子里打拼。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对女儿杰西卡的压迫带有当时明显的封建社会特征,他对自己的女儿说:“听好,杰西卡,把家里的门锁上了;听见鼓声和弯笛子的怪叫声音,不许爬到窗槅子上张望,也不要伸出头去,瞧那些脸上涂得花花绿绿的傻基督徒们打街道上走过。”[14]字里行间充满了男性对女性身心的束缚。在女儿跟人私奔走后他关心的不是女儿的安危,而是自己的财产,他气急败坏的对自己的亲生骨肉施咒:“哎呀,糟糕!糟糕!糟糕!我在法兰克府出两千块钱买来的那颗金刚钻也丢啦!咒诅到现在才降落到咱们民族头上;我到现在才觉得它的厉害。那一颗金刚钻就是两千块钱,还有别的贵重的贵重的珠宝。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入土安

葬,那些银钱都放在她的棺材里!”[15]而杰西卡则在言语中毫不掩饰自己对父亲的不满:“我们这个家是一座地狱。”[16]

鲍西娅虽然比较幸运,没有这样一个无理暴戾的父亲,但是从她选择夫婿的方式来看,她的幸福被完全栓在父亲生前所立下的规矩中。鲍西娅对这种生硬的做法充满的不满:“唉,说什么选择!我既不能选择我所中意的人,又不能拒绝我所憎厌的人;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志,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尼莉莎,像我这样不能选择,也不能拒绝,不是太叫人难堪了吗?”[17]

这些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当时意义非凡,但由于只是处于萌芽阶段,并且受到当时社会制度、社会意识的影响,这些女性女扮男装所体现的女性自我意识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局限性。

.

三、有限的反抗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些女性的反抗太苍白无力,她们女扮男装以后要么选择和爱人私奔,如杰西卡;要么为了接近自己的爱人,如朱利娅和薇奥拉;要么只是为了解救朋友替爱人分忧而显示出了短短一时的才华,如朱利娅。这些行为尽管在当时显得引人注目,取得了暂时的解放与胜利,犹如童话王子与公主般的美好结局,但是她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依附男性和受男性控制的命运和抗争背后的意义。在没有寻找到爱情之前,她们过着无忧无虑的富裕生活,这一切都是父亲给的;于是父亲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她们极少会和父亲有作对的想法。本质上来看,她们都将因无力而难以摆脱被终生压制的命运。真正的女性自我意识解放,女性就应该以自己的身份站出来为自己的权利而说话,而不是建立在违背自己的本来面目的基础上。

另外,即使她们在某一方面做出了惊人成就,可这个成就在世人眼中是属于作为男人的那个“他”,而非真实的她,一个真实女人付出了艰辛的真实劳动,却不能由那个真实的自己享有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荣耀,这不能不算是一个悲哀,就如鲍西娅在法庭上得到高度的赞誉,而称赞她的人却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女性在施展自己人格魅力获得男人肯定的同时,心底都在大声呐喊——其实我是女人!更为悲哀的是,她们无法永远停留在男性世界,最终还得归于家庭,重新置自己于男人——一个也许不如自己的男人的支配下,这是她们女扮男装的最终结果,这时,她们就已经完全放弃了她们在前几幕表现出来的那种无畏的女性自我意识,而自觉自愿地置身于一种从属的地位,将自己像礼物一样赠予了出去。《皆大欢喜》全剧的最后一场,罗瑟琳就对她的父亲和情人这样说:“我把我自己交给您,因为我是您的。”[18]

可见女扮男装只是以男性的身份和语言指出男性社会的问题,然后再把权利交还

给男性,她们只是有机会分享部分男性的权利,这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是完善了男性社会的圈套[19]。鲍西娅等女性在脱下男装后,将依旧以一个柔弱女子的身份继续挣扎生存于无情的男权社会中。

如果说女扮男装女性的成功带给女性读者以扬眉吐气的舒畅,那么女扮男装女性的结局是使读者更为清醒、更无奈地感受到现实世界对女性才华的压抑,关于女扮男装的描写阐释了女性渴望实现人生理想的情节。还原女装形象之后,女扮男装的女性女主人公们都面临失去施展才华的机会,再次回狭小环境的束缚的局面。虽然这些喜剧故事的结局都是女主人公们纷纷获得了她们想要的幸福,如愿以偿地投入自己爱人的怀抱中。但是把目光上升至整个社会来看,女性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脱,她们的自我意识还有待更深层次的觉醒,当然,这会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变更发展而逐渐进步,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这些女英雄们,无疑已经成为了女性自我解放道路上的一块不朽丰碑!

参考文献:

[1][19]杨惠林.哈姆雷特序.北京:外文出版社,1999

[2][3][4][5][7][8][11][14][15][16][17][18]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第三卷)[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12]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第一卷)[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6][9][10]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第四卷)[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13]吴庆宏.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权主义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莎士比亚戏剧赏析 答案汇总

智慧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5分) 已知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B A. 《罗米欧与朱丽叶》 B. 《亨利六世》 C. 《理查三世》 D. 《亨利五世》 2 【单选题】(5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莎士比亚曾在家乡的文法学校读书。 B. 莎士比亚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C. 莎士比亚所属剧团名叫“宫内大臣供奉剧团”。 D. 莎士比亚的家乡是英格兰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 3 【单选题】(5分)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表述错误的是:D A. 在莎士比亚成名前,占据英国剧坛的是“大学才子派”。 B. 英国戏剧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戏剧和中世纪道德剧的传统。 C. 文艺复兴早期的英国剧场设在客栈里。 D. 1576年在伦敦市郊建造的第一个公共剧院是环球剧院。 4 【单选题】(5分) 1608-1612年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三个时期主要创作的戏剧类型是C A. 喜剧 B. 悲剧 C. 传奇剧 D. 历史剧

5 【单选题】(5分) 以下有关人文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 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并不反对世俗享乐和追求物质财富 C. 莎士比亚的戏剧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D. 人本思想、民族意识、反基督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观念 第二章 1 【单选题】(5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C A. 在莎士比亚时代,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看戏。 B. 莎士比亚创作戏剧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 C. “大学才子派”的戏剧对莎士比亚有重要影响。 D. 莎士比亚生于1566年,去世于1610年。 2 【单选题】(2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表述错误的是D A. 由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收集、编辑,1623年出版的“第一对开本”,收入莎剧36部。 B. 朱生豪、梁实秋、方平是莎剧中译本的优秀译者。 C. 莎士比亚在创作的第三时期转向传奇剧。 D. 莎士比亚在创作的第一时期没有写过悲剧。 3 【单选题】(2分) 关于莎士比亚,表述错误的是:C A. 莎士比亚由于生活所迫,才开始戏剧生涯。 B. 在《皆大欢喜》中,莎士比亚把人生比作戏剧、按照七幕来演出。 C. 莎士比亚属于“大学才子派”成员。 D. 在莎士比亚时代,职业剧团都会寻求大人物的庇护,受到庇护的剧团都会冠以庇护

2018戏剧鉴赏尔雅课后答案

2018 戏剧鉴赏尔雅课后答案 1.1 戏剧学的概念 1.广义上来说, 戏剧学研究范畴包括任何() 。 A、人类戏剧现象 B、影视作品 C、社会文体活动 D、人类表演活动 答案: A 2.戏剧繁荣的必要基础之一是() 。 A、社会活动的频繁 B、经济活动的频繁 C、政治活动的频繁 D、内心活动的频繁 答案: D 3.以下活动中, 属于戏剧现象的有() 。 A、生日派对C、阅兵式 B D 、开学典礼 、上学放学 答案:ABC 4.戏剧概念产生于人类精神和情感的需要, 正是因为这种需要才会有戏剧的产生。() 答案:√ 5.“戏剧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不统一时, 进入了一种“角色”。() 答案:√ 1.2 戏剧的起源 1.各民族的戏剧在起源、发展、变化上的一致性, 反映了一种共通的本能 , 这种本能是 () 。 A、欣赏的本能 B、情感的本能 C、表演的本能 D、戏剧的本能 答案: D 2.以戏剧艺术、舞台艺术、创作演出等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 。 A、泛化的戏剧艺术学 B、广义的戏剧艺术学 C、狭义的戏剧艺术学

D、强化的戏剧艺术学答案: C

3.以下对“仪式”表述中, 正确的有 () 。 A、仪式是一种精神活动 B、仪式是一种社会现象 C、仪式最早是人与人的交流活动 D、仪式最早是人与非自然因素交流的行为 答案: ABD 4.实质上 , 戏剧是人类精神、情感、生活相互凝聚而成的社会活动。() 答案:√ 5.戏剧的目的在于对欣赏者进行教育, 而不在于促进欣赏者自我提升。() 答案:× 2.1 “巫术思维”时期 1.戏剧产生于哪一时期?() A、雅典时期 B、古希腊时期 C、罗马时期 D、巫术思维时期 答案: D 2.以下关于巫术思维时期人类“扮演”活动的描述中, 正确的有 () 。 A、可能是一种生产方式 B、可能是一种生产活动 C、可能是一种理性思维 D、可能是一种文化本性 答案: ABD 3.戏剧艺术并非产生于理想科学, 而是产生于宗教崇拜。() 答案:√ 2.2 “巫术思维”两个规律 1.巫术思维建立的原则是接触率和 () 。 A、相似律 B 、相悖律 C、同化律 D 、顺应律 答案: A 2.伤害人的影像与伤害人自身具有同等效力, 这是巫术思想中什么的体现 ?() A、相悖律 B 、相似律C、顺应律 D 、接触律

2020莎士比亚作品读书笔记500字

从小就读过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从此心中便给这个伟大的剧作家留了一席之地。竟在八年级的语文书上发现了莎士比亚所写的《威尼斯商人》选段,无比欣喜。 这篇我读了好多遍,突然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真的欣赏巴萨尼奥,而是可怜狠心的犹太人夏洛克罢了。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的人倒是最令我觉得惋惜的,莎士比亚把人的一切丑恶全部都放在他的身上,安东尼奥对友情的重视和心地善良,巴萨尼奥为朋友的奋不顾身为的就是要衬托夏洛克的凶狠与嗜钱如命。我想虽然莎士比亚是为了讽刺犹太人夏洛克,可他同时也表现出了当时的社会对犹太人的歧视和排斥。所以说夏洛克是一个可悲的角色,但他并不值得可恨,可恨的是当时的社会,正是这样的社会造就了一个悲剧的夏洛克。 在课文的第二段鲍西亚审判中,委婉地劝导夏洛克慈悲一点。“鲍西亚:那么犹太人应该慈悲一点。夏洛克:为什么我应该慈悲一点?把您的理由告诉我。”从中看出鲍西亚劝说夏洛克应该慈悲一点,但夏洛克毫不领情。“还是慈悲一点,把三倍原数的钱拿去,让我撕了这张约吧。”即使巴萨尼奥愿意出三倍价钱还夏洛克,可夏洛克还是不肯,表现了夏洛克复仇心理极强。“鲍西娅: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他堵住伤口,费用归你负担,免得他流血而死。夏洛克:约上有这样的规定吗?鲍西娅:约上并没有这样的规定;可是那又有什么相干呢?肯做一件好事总是好的。夏洛克:我找不到;约上没有这一条。”鲍西娅要求夏洛克请外科医生替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可夏洛克因“费用归你负担”,并以“约上没有这一条”而拒绝了。可他不知道这“血”字是鲍西亚促使安东尼奥和他的命运发生倒转的法宝。“夏洛克:那么我愿意接受还款;照约上的数目三倍还我,放了那基督徒。”夏洛克看计谋失败,便想拿三倍的还款,夏洛克嗜钱如命的本性暴露无遗。 我想金钱固然重要,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远远比金钱重要的东西,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你不能因为自己的优越而歧视任何人,更要学会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别人。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正是因为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扑朔迷离的,读者不能把他只定位成一个片面的形象,所以,哈姆雷特,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形象。 之所以说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是因为他的性格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他既勇敢,又懦弱。在面对雷欧提斯的挑战的时候;在面对他的父亲的灵魂出现的时候;在刺死波洛涅斯的时候,他是勇敢的。但同时他又是懦弱的,对于复仇的犹豫不决,对于他母亲的爱狠交织,面对他叔父即位,迎娶他母亲,哈姆雷特十分不满,心中诅咒,却无可奈何,任凭事情的`发生。 他,有时候显得很单纯。比如安排一场戏剧,让自己以前刻意的装疯的努力前功尽弃,比如他在国王祈祷的时候有复仇的机会,却因为迂腐而放弃了。他现在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那还是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了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抱怨了。 他,有时候又显得很虚伪,比如对于奥菲丽亚的爱情。哈姆雷特对奥菲丽亚有没有爱呢?可以说有了一点,但还是忏悔多于痛苦。怜惜后悔多于爱。他其实是在看见奥菲丽亚这个昔日的无知少女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失去亲人、失去理智、失去生命后,情不自禁而产生的后悔,

莎士比亚戏剧-教案

莎士比亚戏剧教案 莎士比亚,这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为世人熟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奥赛罗》等经典剧作被世界各国一次次地搬上了银幕和舞台。学习《莎士比亚戏剧选读》的文化意义。 学习《莎士比亚戏剧选读》的现实意义。 一、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二、教学要求:本系列课程的一些基本教学要求,与“诗歌和散文”大致相同,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组织小说、剧本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此外,可结合观摩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帮助对小说的感悟和理解;鼓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通过观摩戏剧演出,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 1.做好读的文章——多读(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他学习时的趣事:20世纪20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以为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却把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剧本尤其如此。 ①融入角色,读出感情。 让学生融入角色朗读,是学生走进角色的最佳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是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漠、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只有融入角色中学生才会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例如:《威尼斯商人》中“法庭辩论”一节,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符合每个人的身份和性格。 夏洛克的贪婪、吝啬、残忍、固执、冷酷无情;

《奥赛罗》读后感

《奥赛罗》读后感 《奥赛罗》是关于嫉妒与欲望,爱与毁灭的故事。那么,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奥赛罗》,希望大家喜欢。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这篇小说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而这些人物的性格集中体现在矛盾冲突中,且其性格会随着情节发展而加以变化,向我们呈现其多面性。比如文中的伊阿古,他是以一个极端利己主义的典型出现的。他阴险毒辣,两面三刀,心中充满妒忌和仇恨,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而文中的主人公奥赛罗却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他真诚,坦率,相信人又疾恶如仇。他把和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当作人世间最美好的体现,而她的“不贞”就代表了理想的破灭。也就是由于他的轻信,而错杀无辜。可以说导致他悲剧的与其说是伊阿古的阴谋诡计和卑鄙伎俩,还不如归罪于他的轻信和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他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

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所以实际上他是不敢相信那么美好的女子,那么美好的幸福是属于自己的。而作者把这么复杂的性格刻画了出来,其技艺高超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奥赛罗》这一篇小说,是莎士比亚戏剧特点的全面体现,其中的语言的生动丰富个性化,以及展示的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再加上情节的生动丰富,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品读莎翁,从语言与人性上来看更有其不朽的魅力,那一句句诗歌一般的对白,让人感受内心的冲击,语言的形象与生动,让人为自己无法亲自品读原著而懊恼。 主人公奥赛罗的性格,正直、勇敢、单纯抑或易怒与轻信他人。奥赛罗的最大缺点在于自卑,若不是自卑,他无须在伊阿古的几句挑唆后便怀疑自己的妻子。 他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奥赛罗就属于这样的人。 我认为奥瑟罗是一个愚昧的人,一向习惯于听别人的,不去证实这些话,可书中的奥瑟罗为人坦率、正直、诚恳,从不随便地怀疑别人。不知什么是事实,不会做主。没有事实主见,但他自己还是一员勇将,还是很神勇,奥瑟罗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形象。他尽管是贵族出身,但曾被人卖为奴隶,经受过无数艰辛。他也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建立了赫赫战功。正是这种不平凡的经历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博得了苔丝德蒙娜的爱情。他的手下有些不忠臣,最坏的还是伊阿古,

莎士比亚读后感500范文

莎士比亚读后感500范文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400范文【一】 英国有一位青年人,名叫鲁滨逊,他不听父亲的再三劝告,踏上了航海的道路。有一 次准备远航,他所在的那个大船正在海面上航行,突然狂风,海浪滔天,巨浪把他们的船 打了一个底朝天,人们东一个西一个地被抛入了大海,许多人连“救命”都没来得及喊, 就被大海吞没了。 《西游记》以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鬼 怪和险恶的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这部名 着主要体现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 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善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 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 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得了真经。 莎士比亚读后感500范文1 今天我看了美国作家加里·布莱克伍德的作品《偷莎士比亚的贼》! 虽然,此书中的好汉个个让人赞不绝口,可,最令我心动的还是“行者”——武松, 他不但勇敢无畏,而且还敢作敢为。他为了给自己的亲哥哥报仇伸冤,不畏强权,不怕官司,更不畏惧丢掉性命。他的这种大无畏精神,直到现在,我的脑海中也是余味犹存…… 故事发生在四百年前的英国,十四岁的孤儿仔仔没有真实的姓名,他七岁时,一个传 教士领养了他,这个传教士发明了一种速记方法。并把他训练成一个速记员。 仔仔十四岁时被一剧院老板高价买去,并被派去环球剧院偷莎士比亚的新作品《哈姆 雷特》的剧本。在16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剧本通常只有一部,所以必需要小心上锁并 由专人守护。 仔仔偷剧本的方法是用他学会的速记本领在看戏的过程中把所有台词都记下来。他因 为种种意外而没能完成使命。后来他加入了剧组成为了一名演员,他热爱戏剧,与其它偷 剧本的坏蛋浴血拼杀,保护剧本。从贼变成一个剧本的保护者。

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班级:园艺三班 姓名:罗慧娟学号:201541738305 课程论文题目: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课程名称:戏剧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课程论文题目 ——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 学生:罗慧娟 (园艺园林学院园艺三班,学号201541738305) 摘要:戏剧家是戏剧发展历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好的戏剧作品带给过去乃至未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关键词:关汉卿、汤显祖、莎士比亚 戏剧家是指各民族戏剧业内具有一定成就的编剧、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家、戏剧音乐家和戏剧评论家、活动家。是专门从事戏剧文学写作的作家,这些作品可能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或是不可能上演的舞台剧本,或是只以剧本对话形式的纯粹文学创作。戏剧的发展是一条漫漫长路,是一代一代戏剧家实践出来的路。 一、早期的戏剧家 (一)西方戏剧家 西方现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剧作家可追溯到西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当时希腊一年一度的酒神节的重要内容便是盛大的戏剧比赛。每个参赛的剧作家都要提交一个悲剧三联剧和一个内容相关的羊人剧作为参赛作品。这个比赛的胜利者,现在还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及喜剧作家亚里士多芬尼斯。他们创作的戏剧形式到今天仍然为剧作家采用。 在戏剧史上被大多数人认为最伟大的剧作家则是威廉·莎士比亚。他生于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之间的英国,但他的正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令当时仍处于黑暗时代的戏剧艺术突然跃进高峰时期。 在他死后的四百年间,他的作品仍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和学院研究。 (二)中国戏剧家 中国的戏剧发展过程与西方戏剧迥异。 最早的剧作家因资料很少,已不可考,可知的是自隋代开始有管理百戏的制度,而最早的剧本为南宋时期的《张协状元》。这出剧本作者有一说为南宋温州的九

2018戏剧鉴赏(尔雅)期末测验答案

2018戏剧鉴赏(尔雅)期末测验答案

————————————————————————————————作者:————————————————————————————————日期:

2018戏剧鉴赏(尔雅)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被誉为“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戏作家是()。A、索福克勒斯B、米南德C、埃斯库罗斯D、莎士比亚我的答案:C 2演员的舞台三要素为,动作、()和调度。A、语言B、思维C、形象D、立意我的答案:B 3著名导演、剧作家李国修是()人。A、香港B、大陆C、台湾D、新加坡我的答案:C 4下列关于戏剧中“仪式”的表述错误的是()。A、仪式是知识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对宇宙的理解。B、仪式有说教作用。C、事物影响和控制着仪式的预期效果。 D、用于显露一种超自然力量。我的答案:C 5中世纪的()多取材于圣经上的故事,常于节庆纪念日演出。A、木偶剧B、喜剧C、悲剧D、宗教剧我的答案:D 6()是以“话”为媒介再现生活的剧种。A、哑剧B、话剧C、木偶剧D、皮影我的答案:B 7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含有强烈的()活动的痕迹。A、典礼B、殡葬C、祭祀D、庆生我的答案:C 8最初的人类戏剧活动是由()和狂欢行为转化来的。A、模仿B、祭拜C、意识D、仪式我的答案:D 9歌队以()和歌唱为其传情表意的手段。A、朗诵B、舞蹈C、念白D、对话我的答案:C 10认为伤害人的影像与伤害人自身具有同等效力,这是巫术思想中()的体现。 A、相似律 B、顺应律 C、相悖律 D、接触律我的答案:D

11从()这名戏剧家以后,古希腊戏剧逐渐走向衰落。A、忒斯庇斯B、欧里庇得斯C、索福克勒D、埃斯库罗斯我的答案:B 12戏剧以巫术思维时期的活动为雏形,而该时期人类活动的基础不包括()。A、极强的自信心B、控制和改变自然的欲望C、对生死问题的思考D、较为理性的认知我的答案:D 13为了娱乐而扮演发生在戏剧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哪个阶段()。A、第一个阶段B、第二个阶段C、第三个阶段D、第四个阶段我的答案:C 14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是(),剧作着重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复仇心理,表达了对妇女的卑微地位和不幸遭遇的同情。A、《阿尔刻斯狄斯》B、《特洛亚妇女》C、《美狄亚》D、《希波吕托斯》我的答案:C 15米南德是古希腊“新戏剧”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是()。A、《愤世者》B、《欧塞罗》C、《塞万提斯》D、《蛙》我的答案:A 16戏剧创造与欣赏离不开想象力,而想象力的丰富其实质是()的丰富。A、经验B、思维C、情感D、阅历我的答案:C 17以下活动中,不属于戏剧现象的是()A、生日派对B、开学典礼C、阅兵式D、上学放学我的答案:D 18当前戏剧不像戏剧的本质原因是()。A、个人意志的存在B、个人价值的存在C、个人意志的消失D、个人价值的消失我的答案:C 19戏剧欣赏基于信任,而信任又基于()。A、情感B、模仿C、观察D、体验我的答案:D 20对英雄人物承受灾难的意义的颠覆和嘲弄是()。A、是现代戏剧艺术的偶然现象B、是对古希腊戏剧艺术的误读C、是现代戏剧与古希腊戏剧的本质区别D、古希腊戏剧的显著特点我的答案:C 21希腊神话中,宙斯化为公牛劫走欧罗巴的故事体现了戏剧中哪个题材的信息。 A、伦理-爱情 B、族别-性别 C、伦理-性别 D、族别-爱情我的答案:B

《莎士比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莎士比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莎士比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在这本书里,莎士比亚不是一个文学符号,他是一个我们身边可以接触到的凡夫俗子。我们可以认识一个鲜活的莎士比亚,他是那个特定时代里一个戏剧作者的普遍状态,让我们知道“莎翁”对“莎剧”是有所有权的,这个概念贯穿整本书。 首先,书中特别指出,莎剧是演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在我们看到的文字之前,他们早就在很多剧场里经受过千锤百炼,并且明显带有集体创作和演员的临场发挥。我们看到的莎士比亚文学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已经超越了莎士比亚这个人物的阶层,所以后世的人会认为不是莎士比亚这样的地位的人能写出来的。但在他的年代,他的剧本都是不折不扣的创作,是真正的大众艺术。 就如同红楼梦有红学,莎士比亚文集也有莎学,莎学最热门的话题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到底都是不是他写的,这也是本书要揭晓的答案。倒莎派的观点是,莎士比亚是一个草根,他不可能写出宫廷里的生活,并且都那么的详尽,他们还给莎士比亚配上一些代笔的人,出名的比如有伊丽莎白女王。以下介绍本书内容。 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于1564年,他的父亲是个手工作坊的 老板。生意好了之后,父亲就积极往政治生活发展,但也正因为如此,家里的经济又出现了问题。直到莎士比亚自己走红了,家

里的经济才开始好转。莎士比亚虽然是普通人家的小孩(不是贵族),但也读过一些拉丁语写的书,这也让他能在拉丁文的著作里获取灵感。莎士比亚的炒房也是出了名的,他会购买凶宅当做粮食仓库,能从中间大赚一笔,他还喜欢一些风险低的投资,再加上剧场收入,他也是名利双收的大乡绅了。在书里面,莎士比亚还经常吵架,催债,维权打官司,虽然没有文案记录,但是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也具备了市井人物的狡黠。 莎士比亚的情感话题一直也是后世人的喜爱,特别还专门为他拍摄了一部《莎温情史》,但作者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更真实的莎士比亚,他在17岁的时候很可能脚踏两只船,表面上与女 孩A结婚,实际又暗恋着女孩B。正牌的太太叫做安妮·海瑟薇,与好莱坞大明星同名,年纪也大了莎士比亚8岁。虽然夫妻在生活上过得不错,一起操持家务,一同理财,但是情感明显是有问题的,因为能找到大量莎士比亚写给别的女人的情书。最后莎士比亚遗嘱里只留给这个太太一张床。但是作者又给了翻案的结论,他认为遗嘱归遗嘱,根据法律这位太太一分钱也不会少,这份遗嘱属于莎士比亚典型的贫嘴。 要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不能以现在的思维去想当然的认为当时的剧院和现在一样是正规的入场,收门票,安静的坐下再看戏的。当时基本都是公演,舞台上的表演也是真刀真枪的,可能一个不走心就演变成的真人格斗,当然场下也不会劝架而是起哄或者嘲笑。读书笔记https://www.360docs.net/doc/526511964.html,观众也不是社会地位高的人,基

莎士比亚作品读后感范文800字

莎士比亚作品读后感范文800字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 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被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 天才”。莎翁的作品几乎是个悲剧的世界,《罗密欧与朱丽叶》千年传唱流了千年的泪水;《哈姆雷特》一个快乐王子的忧郁又何尝不震憾了一大批人……但他的喜剧也同样值得一 读再读。 莎翁的名剧《威尼斯商人》探求的是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的话题。金钱是世界 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么?有什东西比金钱更珍贵? 在生活中,我们碰到了困难,也许会迎难而上;但也会畏难止步.比如说张海迪阿姨, 她小时候双脚就已经残废,但是她并没有向挫折屈服,而是以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去 挑战挫折.她天天把词语贴在床头、墙壁上、厨房……经过张海迪阿姨的不懈努力,她终 于战胜了挫折,而且还获得了荣誉,为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伟 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自信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 不幸.”是啊!当我们碰到厄运和不幸时,与其埋怨命运的不公,还不如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以刚毅的态度与厄运抗争. 富有动人的亲情故事,对爱与付出的讴歌、机智的对话、峰回路转的剧情,夸张爆笑 的情节,充满了传奇及浪漫的色彩。交织着友情、爱情、亲情的世界,引领我们认识什么 才是人生中重要的价值……诙谐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内涵! 剧中主要人物有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鲍西亚、杰西卡和罗兰佐。他们生活 在商业味浓重的威尼斯,安东尼奥热心帮助巴萨尼奥去见美貌的富家嗣女鲍西亚而向放高 利贷的夏洛克借了三千块钱,并依夏洛克的立下了违约割胸口一磅肉的契约。 安东尼奥的全部资本都在“海上”,他的商船因故未能及时返回,于是夏洛克一纸状 书把他告上法庭。 法庭协调未果,因为不怀好意的夏洛克不要巴萨尼奥三倍甚至十倍于借款的还款,只 要那一磅肉。法庭审判中,鲍西亚女扮男装出场作为律师用自己的博学使夏洛克打消割肉 的念头的同时拿不回借款的一个子儿。更要命的是,他的所有财产都依法传给“私奔”的 女儿杰西卡和女婿罗兰佐。 合上最后一页,荡气回肠的字段化作一缕皓烟在胸膛中翻滚,悲凉不甘的呐喊化作一 阵烟雨在天地间飘散,得意张狂的笑声亦随风远去……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研究浅析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研究浅析 莎士比亚作品不朽的艺术魅力,来自于莎士比亚对于语言出神入化的运用。莎士比亚不愧为语言大师。莎士比亚对英语的纯熟运用竖立了由中世纪英语过渡到伊丽莎白时代近代英语的一座里程碑。 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显示了独特的语言创造能力和普于操纵及发展语汇意义的能力。他的作品中丰富的词汇,生动的比喻,一词多义形成的戏剧性俏皮滑稽的双关语,对俗语、但语、行话和切口画龙点睛式的运用,生动而极富生活气息,特色突出,对近代英语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者早就注意到莎士比亚语言中的这种现象。因此,他们对莎士比亚语言与现代英语的关系,莎士比亚语言的结构,语法,修辞,用词特色.时r} t`} :}}言特点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成为中国莎士比亚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多年来对莎士比亚语言研究的成果却疏于总结。为此笔者在占有较全面资料的前下,拟对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语言研究做一个较为<2 };地梳理,弄清中国莎学研究在这一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凸显莎士比亚语言研究对中国莎学乃至世界莎学所做出的独特贡吠。 歌德昏经说过:莎北比亚是用生动的字眼来感染人的。作为文艺复兴时代英国文坛上的戏剧巨子,莎士比亚使中世纪的典雅华丽语盲特色与都铎王朝以来聚积的新语言相结合,一切生活范围内的丰富语言在他的作品中都有突出的表现,精致入微地描绘了适合于剧情的人物性格和诗歌中奔放而又细腻的情感特征。 劳允栋认为莎士比亚作品中比较典型的语言现象,表现为词类转换,即古英语中屈折词尾已经大量消失,词类间基本消除了形态区别的标志,使许多词类可以转换使用;形容词在意义上的绝对化,使原有的性质概念转化成具有这种性质的事物的概念;性质形容词主、被动意义的自由转化;莎氏作品中常见的混合式形容词;副词作形容ip-J,或取代形容词;形容词的级、名词、代词、关系代词、动词、独立分词、虚拟语气、介词、句子等18个方面指出了莎士比亚语言与现代英语的差异之处。。赵毅衡指出:莎士比亚作品是形象语言的宝库。形象语言技巧是一种修辞手段。比喻、夸张不一定有形象,甚至很可能完全没有形象。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早期静态为多,后期动力性为多;早期堆砌排列为多.后期以形象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第一卷包括《暴风雨》《维洛那二绅士》《温莎的风流娘们儿》和《一报还一报》。读莎士比亚的惊喜与读塞万提斯的惊喜是类似的,他们的语言竟这么成熟,细节丰富且有滋味,对话饱满且有重量!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形成的错觉,以为四百多年前的文字一定是简且浅的。人和世界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世界会进化(农业、科技),但是人不会进化,现代人有谁能达到莎士比亚的思考空间,一世一世的人被永恒的欲望和绝望枷锁住,在莎士比亚创造的世界里受着相似的鞭笞。《莎士比亚全集》并非按照创作时间的顺序排列的,《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作品,赵越胜在《燃灯者》里记录着周辅成先生对《暴风雨》的钟爱。我不知道作家能否预感自己的死亡,而使得它的最后一部作品要说最后的话。我能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里强烈地感觉到他急切地要说完的话,佐西马长老的去世以及阿廖沙、伊万、德米特里、卡捷琳娜、格露莘卡冲破瘴气就像是他带着全部的黑色变成土壤让植物在广阔的空间里充分生长。《暴风雨》呢?普洛斯佩罗对米兰达说:啊,你是个小天使,幸得有你我才不致绝望而死!上天赋与你一种坚忍,当我把热泪向大海溅掷,因心头的怨苦而呻吟的时候,你却向我微笑;为了这我才生出忍耐的力量,准备抵御一切接踵而来的祸患。“上天赋与你一种坚忍”,对女儿的爱是一重寄

托。书,是另一重寄托。普洛斯佩罗并未提及爱情,我们总在孜孜寻求着那为赞美生命灿烂的事物,爱情曾经长久地占据,但最终都只是生命作为一场梦的暗语。普洛斯佩罗带着女儿和书流落在孤岛上,对女儿的爱是最纯净的爱,和生命的奇迹相适配的正是这唯一能够恒久的山一般的慈爱。我知道很多人会说父母的爱也是胁迫,他们只对他们认可的选择给予支持,对逆着他们意思的儿女则加倍中伤,可是我也知道,儿女总有一天会与父母和解,在遍体鳞伤的时候得到父母静默的陪伴,是的,不管父母对儿女的合适的和不合适的爱如何不被儿女领受,我们还是不得不叹服这爱的恒久和迟早的包容,我们还是不得不说这爱让人信任。书呢,书比音乐、绘画、电影能够给予普通人更直接的陪伴,读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不同的声音,一副不同的面容,在你的眼前读书上的文字给你听。文字本身就契合着人的思考,人的思考是靠着文字才撑开更大空间的,对,最具天赋的哲学家,如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说过通过文字表达的思想一定会被误解,也许文字确实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可是我毕竟不能够想象,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那些思想会是些什么? 对于生命的总结,我还没见过比《一报还一报》中公爵所说的更好的。可我不能不承认,即使我再真诚地赞叹自杀的人的诚实与勇气,我仍旧无法不对“生”有着深深的贪恋和对“死”的深深的犹疑怯懦,我现在正好听到《星际穿越》

莎士比亚读后感

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在我看来《哈姆雷特》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部。他可谓是将世上所有的悲惨都聚集在了这位可怜的王子身上。 父亲被自己的叔叔杀害,母亲改嫁,居然还下嫁给自己的轼父仇人,爱人发疯后不幸死去,最后连同自己,朋友,母亲都在这场悲剧中被完全吞噬了。这一连串悲剧都是源自欲望和仇恨。叔叔的贪婪欲望使他作出了违背天理伦常之事,也招致了自己亲侄子的无法泯灭的仇恨,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埋下了无法避免的祸根,直至最后家破人亡。而小王子呢,因为父亲的死而悲痛万分,又因父亲的鬼魂而萌生了复仇的念头。于是步步谋划,想要以自己的力量替父亲报仇,却又要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母亲,却不曾想到意外之事不断发生,母亲、爱人、朋友、自己都一并失去了。 莎士比亚仿佛在用这样的文字像世人揭示仇恨的可怕,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把锋利无比,还涂满了毒药的双刃剑。运用他的人就如同是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在失去理智再刺伤别人的同时,也难免是使自己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人类对仇恨的诅咒与排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同样也向人们阐述仇恨比罪恶本身更罪恶。无论是怎样的理由,举起仇恨就是一切罪恶与不幸的开端。虽然了结这个道理,人类却又不曾摆脱这个幽灵,不断有人为了仇恨害人害己,即使是无尽的鲜血也没能洗刷掉它的存在。 《哈姆雷特》不断的被人们以各种方式各种形式演绎,电影一部又一部,人们却百看不厌,源于《哈姆雷特》紧凑的戏剧情节,高潮迭起,惊喜不断,所有的紧张气氛都要等到故事的最后才会得到缓解。多种多样对大师作品的演绎不断给予我们新的惊喜和意外,对于仇恨的解释,对莎士比亚的解释。即使有一些并不太尽如人意,人们依旧对次充满好奇。因为莎士比亚,因为这位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和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演绎都会让人对这一部经典再一次来一遍心灵对话,每一次的对话都是对人生新的体验,这就是《哈姆雷特》的魅力所在。作家们用他们的文字时刻提行这人们这把剑的冷酷和恐怖。仇恨的双刃剑,舍弃它比拿起他来捍卫自己明智得多。

莎士比亚戏剧集读后感

读《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有感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包含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富有诗意、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这些故事题材新颖、深刻,突破了悲剧与喜剧的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真实面目。可谓是值得我们高中生细细品读的一部佳作。 一、题材新颖、丰富、深刻 例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死去的父亲的灵魂,《仲夏夜之梦》的仙王与仙后。这些都是作者在现实的基础上所掺入的魔幻元素。这使得文章题材更加新颖。再例如《冬天的故事》中,国王里昂提斯对自己妻子赫米温妮的胡乱猜疑,在杀死王后后国王的追悔莫及。《皆大欢喜》中,公爵的弟弟将其哥哥赶走,撺掇权位,到后来公爵的弟弟归还权位,公爵恢复地位。这些新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并上新颖的题材,就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更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而纵观其所有作品,都有着一个共同而深刻的价值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良的国王无论怎样最后都会恢复王位,而那个篡夺王位的人最后都会受到应得的惩罚等) 二、故事情节突破了悲剧和喜剧之间的局限 例如故事《暴风雨》中,故事情节从普洛斯彼罗被安东尼奥联合那不勒斯的国王赶出自己的王国这一悲剧进展到后来安东尼奥和那不勒斯受到应有的惩罚,普洛斯彼罗的女儿收获爱情,普洛斯彼罗恢复王位这一喜剧。 再例如《威尼斯商人》中,就在恶毒的商人夏洛克即将得逞的时候,机智聪慧的鲍西亚的一通辩护及时地阻止了夏洛克的罪行,于情急之中挽救了善良的安东尼奥。并且反过来起诉夏洛克,让夏洛克受到了其应有的惩罚。原来本是悲剧的剧情却在突然之间变成了喜剧,故事情节能够瞬间在悲剧与喜剧之间自如转化。这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思想情绪,让读者的心情随着曲折的故事情节上下波动,使得读者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三、极力反映了生活本来的面目 纵观全书所有故事,剧情都来自于生活。 无论是皇宫里普洛斯彼罗的弟弟对其公爵哥哥的谋权篡位,还是国王里昂提斯对皇后赫米温妮的胡乱猜疑,无论是三女儿对其父亲李尔王无私的爱,还是罗密欧与茱丽叶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这些剧情都是取自于生活。因此,人们常常感觉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有着自己的影子。而我们也可以这些戏剧故事中获得生活的启示,明确正确的方向,走上正确的道路。

莎士比亚戏剧观后感

莎士比亚戏剧观后感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威尼斯商人》与《哈姆雷特》 汉语言文学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其戏剧既洋溢着现世的欢乐,又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如同灯塔一般,引导着人们超越凡俗而趋于神圣,超越卑微而达于崇高。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剧本,塑造了许许多多名垂青史的人物形象。如《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夏洛克、安东尼奥。如《李尔王》中的李尔王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如《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王后格特鲁德、叔叔克劳迪亚斯。又如《奥瑟罗》中的伊阿古等等。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些人物典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描写的这些人物性格都有某种优缺点被极端化,放大化。 我们在看莎士比亚的这些剧本时,我们很容易对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产生同情,怜悯,喜欢,爱护或是厌恶,憎恨,不屑等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与莎士比亚在字里行间不断地描述这个人物,通过人物对话,或是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不断地把人物的优点或缺点无限的放大,将人物塑造得几乎完美无缺或是穷凶极恶。 例如《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商人夏洛克,莎士比亚在文章一开头就这样描写了:“犹太人夏洛克住在威尼斯。他靠放高利贷给信仰基督教的商人聚敛了大笔钱财。他还很无情,总是严格地限定还钱的数额和时间,这样所有善良的人都很讨厌他……”事实上这一段描写我个人道是觉得夏洛克没什么坏的,借高利贷这种事,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严格地限定还钱的数额和时间又没错。不过如果你看到了下文:“因为安东尼奥常常把钱借

给那些不幸的人,而且从不向他们要利息。”时,你心中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突然觉得夏洛克贪婪、无情、刻薄?是不是觉得安东尼奥善良、慷慨、大方? 这就是莎士比亚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做法放到一块而产生的效果。 而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莎士比亚继续描写了夏洛克剥夺不听他话的女儿的继承权,在法庭上不退半步的一定要割安东尼奥一磅肉的情形。这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将夏洛克无情地特点写到了极致。 而反观对于安东尼奥的描写,当巴萨尼奥在安东尼奥没钱的时候去找他借钱时,安东尼奥为了朋友的幸福考虑,无奈地去找自己的仇人夏洛克借钱,接受了夏洛克的无理条件。而在他的商船无法按时归来,无法按时还夏洛克高利贷的时候,安东尼奥又写了一封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信给巴萨尼奥,信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歌曲一磅肉以后,我估计性命难保,我希望临死能和你见上一面,但这还要看你的行踪。如果我们之间的友谊不足以请你过来,那么你也不要因为这封信而来。在这一封信中,我们看不到一丁点对于这件事的起因巴萨尼奥的一点埋怨,没有叫巴萨尼奥负担一点责任,所有的事都由他担着。而只是想在临死面前见他一面,信中也允许了巴萨尼奥可以不去见他最后一面。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朋友啊!这是一个真正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啊! 而我们知道,宽恕朋友容易,但饶恕仇人便是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做到的了。偏偏莎士比亚便安排安东尼奥做到了。在庭审的最后安东尼奥说道:“如果夏洛克愿意立下字据,承诺在临死的时候把财产留给他的女儿和女婿,那么他情愿放弃夏洛克应该给他的那一半财产。”面对一个之前要取己性命的人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可以锁安东尼奥已经被描写成了一个圣人了。

莎士比亚的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

三、莎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比较 首先我们来讲第一个问题,有些评论者认为“莎剧是西方的戏曲”,这意味着莎剧和中国戏曲非常接近,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写人性。中国戏曲是西方的莎剧,这两次莎剧节都有这样的议论,我是同意的。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与我国宋元明以来的传统戏曲,有相同之处。比如我们提到的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他们出现在同一时期即16世纪到17世纪,莎士比亚是1564—1616,汤显祖是1550—1616,他们是同时去世的。虽然他们地分东西,都在作品形式与表现方法上有相同之处,在趣味上也有异处可循。譬如,《牡丹亭》写意多于写实,属于“四梦之一”,是浪漫主义为主。《罗密欧与朱丽叶》写实多于写意,两者虽然重点不同,但都有写意的地方,都是表现曲折离奇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也都含有死去活来的传奇情节。两者的结局蕴含着美学理想,也有同和不同的地方,从美学高度来看主要相似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假定型的戏剧美学观,二是开放型的舞台美学观。中国的戏曲文学和伊丽莎白的莎剧都是戏曲假定性舞台美学观营养而开放的奇异花朵,决定了它们舞台时空观的绝对自由,决定了它们在构思和布景上的写意风格,决定了它们在表演上的象征性特点。两者都没有“第四堵墙”,自我表白,自报家门。汤显祖1599年在信中说:“凡是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都到的时候,颇有意象。”所以《牡丹亭》写生可以死,死可以生,实际上是有理论支撑的。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里说:“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就是说要使人物多变,沟通时间,制造幻想,台上台下,神情交融,这是汤显祖的观点。而莎士比亚在剧本中说道“舞台上想出现几个士兵,就象征着成千上万的士兵”。从两位的观点来讲,可以看出身分东西但意见是一致的。我们古典戏曲和莎剧都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特点,只是某些时候侧重不一样,有时浪漫主义为主,有时现实主义为主。那么作为“开放型”的舞台戏剧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暴风雨》等都有这个特点,和“封锁型”是不一样的。“开放型”结构的莎剧和中国古典戏曲一般有三大特征:多场次、可延续性、告诉观众,隐瞒剧中人。封锁型结构有利于体现逼真的舞台性,开放型的结构有利于体现假定型舞台观。《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一开头就介绍了剧情和主人公,这是它们相同之处。接下来要说莎剧与中国戏曲的差异,必须从同中的异处,异中的同处切入。第一、思想深度有差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是一对情人双双死去,两家和解;《牡丹亭》的结局是悲喜剧,杜丽娘死而复生,柳梦梅高中状元后与杜丽娘双宿双栖。有人就说,《牡丹亭》的结局不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结局使人更痛恨现实社会,因此莎士比亚高于汤显祖。在此我想提一点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是两国国情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比如杜丽娘要求个性解放是很强烈的,生生死死的爱情,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斗争是很激烈的,希望杜丽娘和柳梦梅成其好事是一个审美的乌托邦,又有什么不好呢?人们有这种美好的希望有何不可呢,何必非要苛求。当然莎士比亚的写作时期又有不同,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要取代封建主义的愿望已经很强烈很普遍了。从时代来看,汤显祖作这样的处理是可以理解的,表达了人们美好的希望,是一个审美乌托邦。第二,作品主人公的身份不同。莎剧作品中上层、中层、下层都有,而且下层居多,主人公身份有变化;中国戏曲中的人物以帝王将相为主。第三、艺术形式有区别。莎士比亚以无韵诗的对白和独白为主,有韵诗只占次要地位,它是诗剧但是是无韵诗,以对白为主,比较接近我国的话剧。元曲以唱腔曲艺为主,比较接近我国的歌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