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现状分析

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现状分析
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26659693.html,

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周莹

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5期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财富逐渐积累,地区间发展失衡导致的两极分化

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调整财政支出效率性与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学术界新的关注热点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对财政支出的公平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了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现状,期望其总结成果能为其他学者研究财政支出公平性所用。

【关键词】财政支出;公平性;效率性

一、国外研究现状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手段之一。166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第一次将财政支出划分为教育费、国防费、宗教事务费、行政费、公共事业费和贫民救济费六大类,这为财政支出研究提供了方向和依据。通过对国外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本文总结出目前国外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从财政支出的绩效出发研究财政支出的公平性

西方国家对财政支出的评价经历了从单方面注重合理合法的审核过渡到注重效率性再到兼顾公平性,并逐渐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许多学者以财政支出取得的绩效为切入点,研究财政支出的公平性问题。S. Devarajan、V. Swaroop(1996)等人将财政支出划分为非生产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两大类,并将其引入CES生产函数,通过对43个发展中国家20年的财政

支出数据的分析,指出非生产性性支出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是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明显,但是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度。作者建议发展中国家需要根据产出弹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1]。Julnes Patria de Lancer和Holzer Marc(2001)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了影响财政支出效率与公平的因素。结果显示在效率与公平的选择阶段,理性决策和技术因素对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在绩效实施阶段,政治、文化因素与公平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Behn(2003)在此基础上将公平评价的循环体系进一步细分,得出制定预算决策、评价下级、控制下级、提升组织的重要性、激励雇员、了解项目效率、奖励完成、提高绩效和促进公平八大类,它从理论上研究了财政支出实现公平性的体系结构[2]。巴罗(2003)等以新经济增长

理论为基础,将政府支出内生化于经济增长模型,在剔除了国防和教育支出的假设下,对98

个国家2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政府购买支出与经济增长率呈现负相关,但是政府购买支出与社会公平度正相关[3]。Fischer(2005)通过将政府开支分为公共投资性开支和公共消费性开支来研究政府财政开支对经济增长和公平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共投资性开支不利于社会公平,而公共消费性开支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4]。

中国大学生性观念调查

中国大学生性观念调查 凤凰周刊>2004年第22期(总155期)> 2004年09月06日 调查显示,本科生对恋爱和性话题充满兴趣,男女生都有1/3的比例每天至少谈论一次恋爱话题,而将近一半的男生和1/5的女生每周至少谈论一次性生活话题。 X与男友分手了,时间是2004年的大年初一。"他和一个跳芭蕾的结婚了,我哭了两天,忘了这人。" 两年前,X认识了一位高中同学的表哥--在北京一家院校读博士的W,他整整大她8岁。W开始追求尚读高二的X,遭到拒绝,但并没有放弃攻势。2003年,X考上了北京一所外语大学,第一次离开家门,W给了她很大的安全感。随着交往的深入,去年底的一天,W与X发生了关系。 "那天他的粗鲁,我仍清晰记得。我觉得更像被强奸。"X说,后来他们又先后两次上床,而这两次她基本上是自愿的了。"他来找我,我觉得自己什么都给他了,自己也喜欢他,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知道W快结婚了的话,X不会这么做。 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觉得感情不值钱,说不好就是一场游戏或者骗局。"X 对《凤凰周刊》说,"我也很迷茫,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了,有时候干脆就不去想它。" X只是被性问题所困扰的众多中国大学生中的一个。今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与人合作出版《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该书汇集了他10年来4次对全国大学本科生性观念与性行为调查的结果。最新的调查显示,有16.9%的本科生有过与异性发生性交的经历,有12.8%的女生有过该行为,其中在被强迫状况下发生关系的女生占到60%以上。 54岁的潘绥铭在中国较早进行性学研究,以观点大胆和论说直白闻名,被媒体称为大陆"性学教父"。1991年3月和1995年11月,他曾两次自费对北京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接下来,他又承担了国家教委的科研课题《全国大学生的性行为与性观念调查》,并于1997年底完成。第四次调查在2001年10-12月进行。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纵观目前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现状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多,研究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二是研究高校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多,研究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三是研究城镇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多,研究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这种现状不利于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加强,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施,要想更进一步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开展本课题研究,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 2.选题意义: 本课题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白,贯彻落实了马列主义全面发展的观点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注了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关注了处于弱势的农村中小学生,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正像农民不富农村不活一样,如果农村广大的中小学不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那么它将永远薄弱,教育公平永难实现,素质教育仍将是一句空话。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和推广有利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因而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的研究和推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了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为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科技平台,这将大大提高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因而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引入和推广到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之中。 ②提高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③改善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薄弱的现状。 ④促进教育的公平。 ⑤促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2.研究的内容 ①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信息化的程度。 ②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信息化现状的原因 ③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④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⑥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推广。 3.主要观点 ①目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②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班级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③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④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4.创新之处 ①瞄准了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这个薄弱环节。

大学生性观念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性观念及成因调查与分析 【摘要】时代的进步,带来性观念的不断变化,性观念的形成是非正常重要的,大学生性观念影响着今后社会的发展与走向,因此应关注大学生,关注大学生性观念。 【关键词】性观念大学生社会责任观念 【正文】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观念在改变,这其中,大学生性观念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大学生的性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但因种种昂原因,人们很容易忽视这一方面,甚至不愿提及,但这其中却包含了许多社会问题,比如社会责任、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因此,关注大学生性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一.有关大学生性观念的现状 1.大部分大学生的观念比较开放 在众多的有关大学生性观念调查问卷结果中显示,绝大部分的同学对性的解释是“美好的”,他们并不反对大学生性行为。 但在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差异:男生和女生的差异、农村和城市的差异。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男生的性开放程度明显要高于女生,女生则相对更看重贞操。超过六成的受访女生认为“第一次”应该留给自己的丈夫。但只有不足三成的男生认为“第一次”应该留给妻子;参与调查同学中部分来自农村,在于城市同学的对比中,相对比较保守,大多受家庭因素影响比较大,但这只是整体情况,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并不是一位的守旧,对于大学生性行为并不是持反对态度。 2.有关性的信息来源和性知识令人堪忧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的性观念比较开放,担当提及性知识来源的时候,发现了很严重的问题。有超过五成的同学的信息来源是网络,甚至是来自一些黄色网站中的视频;相反,来自学校教育和书本的信息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很多同学反映在自己以前的学校里把那个不开设性教育这一专门的课程,或者只是粗略的敷衍一下,他们并不能获取到自己想得到的有关性的信息,所以只能靠“自食其力”,自己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有些同学在此过程中接触到了黄色网站。可以看出学生从正规渠道获得性知识的并不是很容易。 另一方面,被调查的同学中很大一部分开始接触正规性知识的时间比较晚。有42.8%的同学开始接触这方面知识是高中,而从小学开始的只有14.2%,这个数字着实令人堪忧。另外,很多同学真正了解的性知识是相当少的,甚至有些同学连最基本的例如男女生理机制、生殖系统、两性关系等都不清楚。 3.大学生性观念与性知识不成正比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大学生性观念与不成正比,大学生中性关切与性焦虑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公开场合谈性,欲说还羞;而私底下,在寝室卧谈会或网络上却聊得很欢。而在此同时,性知识的获取似乎并没有跟上步伐,与大学生的性观念相比,相关性知识根本不够用。 4.大学生眼中的性与爱的关系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传统的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仍保持着。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大的调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揽了许多既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过大、各种补贴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严重不足。2011年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3.16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1%,但这与发展中国家的25%-30%、发达国家的30%-50%差之甚远。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2011年在文化体育支出380.52亿元,仅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7%。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在“十一五”期间,仍达到38.5%,高居各项支出之首,从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看,其比重仍然偏高。同时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长

时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近年来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经济建设支出的总体效益仍不理想。 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为年均17.7%,与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12.3%相比,高出5.4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一面;但也有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1978年全国财政供养人员为2015万人,到2008年增长至5802万人,增长88.7%。如果把办公设施和公费医疗、离退休保障的因素考虑进去,财政负担更重。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成了“吃饭财政”,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有的甚至收不敷出,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4.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 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18.5%上升到2000年的27.6%,到2011年教育支出2989.82亿元,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其中教育费占GDP的3.66%,而世界教育支出水平平均占GDP的4%以上。我国科技事业支出的比重也一直只占财政支出的4%以下,而且还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程度较低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大多数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私人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而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的是 () A. 公共物品 B. 私人物品 C. 消费品 D. 固定资产 2. 为使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益最大化,其产量应达到使其()为零 A. 社会边际效益 B. 社会边际成本 C. 净边际效益 D. 社会总成本 3. 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4. 在弥补外部效益时,可供政府选择的有效对策是() A. 征税 B. 补贴 C. 公共管制D. 公共生产 5. 如果政府与私人公司签定合同,由该公司提供城市的绿化服务,政府支付该公司费用以补偿提供服务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绿化这项服务在提供和生产上采用的组合是()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6. 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有() A. 征税 B. 采取反垄断措施 C. 公共定价 D. 收费 7. 政府在为自然垄断产品定价时,会产生企业亏损问题的定价方法是() A. 边际成本定价 B.

二部定价 C. 平均成本定价 D.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定价 8. 在如下假设基础上,二部定价法相比平均成本定价法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经济福利 () A. 没有或极少有消费者退出没有收入再分配问 B. 题 C. 没有亏损问题 D. 有众多消费者退出 9. 当产量从而价格产生较大波动时,农产品供求弹性的不对称会形成如下市场() A. 垄断市场 B. 蛛网市场 C. 寡头市场 D. 完全竞争市场 10. 竞争市场上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的公共定价主要针对以下产品 () A. 奢侈品 B. 耐用消费品 C. 高档消费品 D. 生活必需品 11.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规费的是() A. 过桥收费 B. 护照费 C. 商品检验费 D. 毕业证书费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来相关学者对教育的研究实况,进一步了解教育发展现状,为更好地进行教育公平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教育;公平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日益深入,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发展尤为关注。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进而通过教育公平改善和促进社会公平是当前重要的政策目标。 一、相关实证研究综述 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是决定义务教育是否公平的主要因素,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王善迈等学者认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等,主要体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居民之间的不均等上。[1]区域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研究在早期比较受关注,杜育红以省为分析单位,系统地分析了各级教育经费的地区性差异如何随时间而变化。这一研究指出,在1988年至1996年期间,小学和初中的生均经费省区间的差距都在不断加大。[2]曾满超和丁**利用1997年和1999年县级数据研究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结果发现小学和初中的生均总支出的地区不均衡有所扩大,其间城乡差距有所扩大,且省内差距大于省际差距。[3]近年来,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研究逐渐增多,沈百福的研究显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城乡差异远远大于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分析中心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城乡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这些差距正在逐步缩小。[5]翟博的研究也指出, 1993年-2003年我国小学和初中生均经费城乡差异在拉大,而生均预算内经费城乡和教师合格率差异均正在逐步减小。[6]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资源配置公平研究比较薄弱,袁连生指出,即使在同一城市或同一财政负担区内,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7]王蓉用多水平的回归分析方法,以学校组群为分析单位,也发现一县之内的各种类型学校之间存在严重的资源分配差异。[8] 与义务教育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公平问题研究相比,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义务教育结果公平问题的实证研究比较薄弱,探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对结果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非常缺乏。蒋鸣和发现教师学历、校舍及设备条件均与教育质量显著相关,但生均经费和公用经费与教育质量之间相关关系较弱。[9]薛海平和闵维方采用三层线性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在个体、班级和学校三个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资源配置对教育质量差异有重要影响,班级规模对教育质量有显著负影响,但生均公用经费与教育质量相关关系较弱。 [10]胡咏梅和杜育红利用两层线性模型对西部五省农村初中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质量关系的分析表明,校际间的教育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配置对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财力资源配置对教育质量影响不显著。[11] 基于以上研究,薛海平、王蓉在对义务教育质量公平分析时得出结论:由于学生个体和家庭社会背景、教师背景以及学校背景差异的存在,我国中、东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学教学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分析中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程度在新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有较明显的减轻。[12] 程红艳在2006年-2007年**市某城区(W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非均衡发展状况的调研中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差距,首要原因是教育投入的问题。[13] 胡映兰以湖南省**市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面落实后的几个年份(2005-2008)作为考察点,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一方面,两免一补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费用负担明显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复习与思考 1. “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那时,各国遵循亚当·斯密学说,提倡经济自由化,主张“廉价政府”,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很少有所作为。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财政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此,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从而也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经济发达国家自18世纪末到如今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瓦格纳的法则符合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尽管由于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情有所不同,因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高低以及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但却明显存在一种共同的趋势: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逐步上升;同时,历史数据也说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上升不可能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 一、调查概述 调查目的: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性意识状况,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为高 等学校开展性教育提供依据。 调查对象: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的06、07、08级学生。 调查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具体发放及回收情况如下: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 份,其中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150份,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各100份;所发问卷回收419份,其中有效问卷419份;回收率93.11%,有效率100%。 二、具体调查情况 1.当代的大学生的恋爱和性兴趣度有多少?先从大家对恋爱和性话题的兴趣度来分析。有45.60%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恋爱和性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较接近一半;有49.40%的被调查者表示偶尔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话题,非常接近一半。总体来说,同学们对恋爱和性话题还是相当关心的,但还是有5.00%的同学表示自己对这方面的话题没兴趣。 您对恋爱和性话题的兴趣度(见下图) 2.当代大学生获取性知识途径有哪些呢?根据问卷反映出来的信息可见,大多数的同学,即78.20%是从大众传媒上获得性知识,只有7.00%的同学是从父母处获得性知识,令人遗憾的是,学校未能成为学生性知识的来源,只有14.8%的同学表示从学校处获得性知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理应成为学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从数据看来学校在性教育方面的力度不够,而大众传媒在引导学生性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可避免的参差不齐的大众传媒所传播的知识未必都是正确的,而且往往存在误区,因此,学校应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力度。 您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取性知识的

3.在当今新时代,大学生谈恋爱已不再是过街老鼠,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么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是什么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有49.87%的同学表示谈恋爱是精神的寄托;有38.38%的同学表示是为了生活和学习上有个帮手;而另外有2.61%的同学是赶恋爱的潮流,他们表示因为大家都这样,不能落后;还有9.14%的同学比较的现实,他们表示谈恋爱的目的是为了生理上的需要。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到恋爱的积极面,只有少数同学的恋爱目的观有待正确引导。 4.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校园里安装避孕套自动售货机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那么当代大学生对此的看法是什么呢?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到,有4 5.79%的同学认为此举有效,能引导安全性行为;有25.00%的同学觉得此举可以了解;而另外也有同学反对这种做法,他们认为此举会怂恿大学生的性行为;另外还有13.35%的同学对此不表态度。从中可知大多数同学对安装避孕套自动售货机持肯定态度,我们期待更多的安装避孕套自动售货机能出现在校园里面。 您对校园出售安全套的看法 5.在古代中国,婚前是处女或者处男一直被认为是守贞操的表现,是对未来 伴侣的尊重。那么在新时期的大学生眼力,对于处男,处女的观念,他们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从统计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介意与不介意的人各占29.79%,视情况而定的占40.42%。从此可以看到,当代大多数学生能以理性的态度来对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陈多钊 摘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也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质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财政农 业支持的目的是矫治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市场失灵和保护农民利益。如果不及时改善政府支 农资金的效率问题,中央增加再多的资金也难达到财政农业支持的目的,国家财力是有限性的,财政农业支持水平不可能无限度增加,因此,如何提高财政农业支持效率,发挥财政支 农资金的导向性作用,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三农,财政,效率,制度,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结构,农村消费 一、三农财政的支出现状分析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 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基础的母体产业,是其他产 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农业不仅提供农产品和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拓展出生态保护、观 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但传统农业的弱质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农业对自然的高依赖, 农业生产周期长,供给调整滞后于市场,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的预期收益低, 投资回报率低,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由农业单向外流。劳动力素质与其它产业相比明显偏低,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低,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产业链短而细,集约化 程度低,规模效益小,农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等。 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 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 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这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积 累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财政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逐年增加,如图1,尤其是2003 年以来,无论是用 于“三农”的财政投入数量增加或是比重提高都非常明显。随着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财 政支农取得显著成效: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财政支农资 金的投入总仍然不足,财政支农资金分152配结构不太合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顺,财政支农配套资金不落实,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财政支农理论研究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财政支农的效率和效果。

《财政学》习题、答案教学提纲

《财政学》习题、答 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 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 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教育公平综述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教育公平是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而且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关于教育公平问题,欧美各国谈及很早也很多,尤其在二战以后,美国兴起了教育机会均等运动,教育公平问题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和教育决策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我国,有关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一个主要方面才逐渐成为社会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教育不公不仅危及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而且危及社会稳定,进而危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笔者试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的粗略梳理,以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新形势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1、教育公平的历史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教育公平是一个古老的理念。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体现了古代朴素的教育公平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亚里士多德则最早提出通过法律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提出要“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育者追求教育公平的理想信念和良好愿望。教育公平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是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在宣言中,“受教育权”被确认为一项人权,它规定:“教育,至少初等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应是免费的”,“初等教育是义务的”,“而高等教育的入学,应该根据才能对所有人完全平等地开放”。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规模大为扩展,人们的受教育机会也进一步增加。为了了解教育机会平等在教育领域达到了什么程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的社会科学学者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证调查。随着英国的《普洛登报告》(1966)、美国的《科尔曼报告》(196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各国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系列研究报告》的发表等,他们发现,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规模虽然扩大了,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社会促进教育平等观由争取教育权利的平等向教学过程中受教育机会的平等甚至向教育结果即学业功机会平等演变。 2、国内外学者的教育公平观 关于教育公平,国外学者作过大量的论述,诸多观点之间存在着平行、包容、交叉以及相悖的现象,笔者就各种观点进行了粗浅的梳理,认为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第一,个人国家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公平教育的含义。首先,公平的教育应该使每个人特有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了使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必须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这种机会不应该受种族、地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其次,个人的能力应该以有益于整个国家的方式而发展,也就是说个人的发展不能以妨碍他人或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代价。 第二,动态论。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对教育公平作了动态的、较为全面的界说。他认为教育公平有三层涵义:“教育起点的公平;中间性阶段即教育过程的公平;最后目标即教育结果的公平。”① 第三,社会发展论。J·科尔曼把“教育机会均等”这一概念归纳出四种涵义:(1)在前工业社会中,家长制盛行,还没有教育机会均等目标出现;(2)在工业社会中,教育机会均等发展到创办面向人民群众子女的、基础的、义务的和公款资助的教育;(3)在欧洲的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那里,教育机会均等被界定为“为所有儿童提供同样的教育机会”,即不论其社会出身,人人都能不受限制地接受教育;(4)在自由主义的理论中,教育机会均等观念被解释为受教育结果或学业成绩的均等。科尔曼还指出,教育机会的均等,“只可能是一种接近,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实现。” 第四,相对论。哈佛大学哲学大师罗尔斯把公平分为两类,一是“均等性”的公平,其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3

一、该期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1、经济建设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87年到1990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有大幅度下降,1991年到1999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较为平缓,2000年到2005年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又逐年上升并与2000年大体保持水平。 2、社会文教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国防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85年到1992年有小幅度上涨,1992年到993年有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10年以2000年为分界点有小幅度波动,其波动趋势是先下降在上升又下降且2010年国防费用是1978年以后最小的一年。 4、行政管理费用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9年有小幅度波动,较为平缓,1999年到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1年到2006年变化比较平缓,2006年到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到2009年又一较大的趋势下降,2009年到2010年又有小幅度增加。5、其他支出 1978年到1993年我国其他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1993年到199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01年缓慢增长,2001年到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到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较为平缓,除了2009年。 6、总结 总之,1978年-2010年,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而社会文教育费用却是呈上升趋势的,国防费用总趋势是下降的,行政管理费用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其他支出的总趋势也是呈上升趋势的。 二、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财政变化的关系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总趋势首先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相联系的,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而变化的,同时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而变化的,虽然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式以及政府采用的

大学生性观念调查

大学生性观念调查 一: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观念在改变,这其中,大学生性观念的变化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大学生的性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但因种种的原因,人们很容易忽视这一方面,或者说是尽量避免涉及这类的话题。但在大学生性观念的变化中却包含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社会责任、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因此关注大学生性观念是非常重要的。鉴于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在性观念上是最为敏感而又特殊的一个群体,希望通过本次本次调查能了解大学生性观念,从而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有更健全的行为意识,端正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清楚定位,清楚使命。 二: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29日——2012年12月10日 三: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方式与过程 通过网上与实际两种方式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248分(网上发放124份,实际发放124份),共回收问卷248份,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248份,有效率为100%。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频率分析、卡方检验。 五: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六:结果分析 第6题,对同居的看法: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多人在大学谈恋爱是为了培植和建立专一的感情,由此可见大学生谈恋爱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是“玩玩而已”,但也基本没有把建立家庭作为目标。关于性观念,部分大学生的对此比较开放,77.4%的学生不反对婚前同居,其中54.8%的学生认为只要是真心相爱就可以接受同居,22.6%的学生认为只要已组建家庭为目的就可以接受。男生相对女生来说更能接受婚前同居,63.9%的女生同意同居,男生则有高达90.4%的学生同意。另外,城镇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更为开放,城镇学生同意同居的比农村学生多12.1%,这与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接触的人事物有一定的关系。对于婚前性行为,73.4%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其中男生和女生存在显著的差异,89.6%的男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然而女生只有47.4%。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男生的性开放程度明显要高于女生,女生则相对更看重贞操。超过五成的受访女生认为自己不能有婚前性行为,但只有不足三成的男生认为自己的“第一次”应该留给妻子;这与发生性行为后男女要承受的后果不一致有关,特别是女生可能会怀孕,而男生则不需担心这个问题。参与调查同学中部分来自农村,在于城市同学的对比中,相对比较保守,大多受家庭因素影响比较大,但这只是整体情况,差异并不明显。 第13题:你最早了解到有关性的知识最主要来源于哪些人? 调查结果显示,有关性知识的来源有点不乐观。虽然大部分大学生的性观念比较开放,但当提及性知识来源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有高达83.9%的学生的性知识来源是同学、朋友及网络的,甚至有的是来自一些黄色网站中的视频。相反,学生获得的性知识来自学校教育的只有10.5%;很多同学反映在自己以前的学校里把那个不开设性教育这一专门的课程,或者只是粗略的敷衍一

第二章财政支出基本理论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私人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而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的是 () A. 公共物品 B. 私人物品 C. 消费品 D. 固定资产 2.为使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益最大化,其产量应达到使其()为零 A. 社会边际效益 B. 社会边际成本 C. 净边际效益 D. 社会总成本 3.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 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4.在弥补外部效益时,可供政府选择的有效对策是() A. 征税 B. 补贴 C. 公共管制 D. 公共生产 5.如果政府与私人公司签定合同,由该公司提供城市的绿化服务,政府支付该公司费 用以补偿提供服务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绿化这项服务在提供和生产上采用的组合是()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6.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有() A. 征税 B. 采取反垄断措施 C. 公共定价 D. 收费 7.政府在为自然垄断产品定价时,会产生企业亏损问题的定价方法是() A. 边际成本定价 B. 二部定价 C. 平均成本定价 D.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定价 8.在如下假设基础上,二部定价法相比平均成本定价法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经济福利 () A. 没有或极少有消费者退出 B. 没有收入再分配问题 C. 没有亏损问题 D. 有众多消费者退出 9.当产量从而价格产生较大波动时,农产品供求弹性的不对称会形成如下市场() A. 垄断市场 B. 蛛网市场 C. 寡头市场 D. 完全竞争市场 10.竞争市场上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的公共定价主要针对以下产品 () A. 奢侈品 B. 耐用消费品 C. 高档消费品 D. 生活必需品 1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规费的是() A. 过桥收费 B. 护照费 C. 商品检验费 D. 毕业证书费 12.下列项目中属于使用费的是() A. 律师执照费 B. 商标登记费 C. 出生登记费 D. 公园门票收费9 13.政府对产品实行收费,依据的是() A. 产品消费中的外部效益 B. 产品消费中的内部效益 C. 产品消费中的内部成本 D. A与B 14.下列有关政府收费表述正确的是() A. “拥挤”收费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外部成本的一种弥补 B. 政府收费具有普遍性与强制性 C. 政府收费取得的收入主要用于一般性财政支出 D. 政府收费标准是通过市场机制确定的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之令狐文艳创作

财政学 令狐文艳 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 一:公共物品,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成为公共物品二: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政府经济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其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 第二章国家分配论(财政本质) 一:财政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类型:1奴隶制国家财政 2封建制…. 3资本主义… 4社会主义…. 要素:1财政主体2…客体3….形式4…目的 二:财政的双重属性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以阶级为主。 2公共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公共性为主 三:财政的本质 国家为主题的分配关系 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经济性质分类: 1 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所需或用于国家投 资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直接影响生产和就 业情况) 2 转移性支出:政府资金无常的单方面转移包括辅助够买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区别:是否在交换、购买商品行为。 按支出功能分类共17类 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1绝对量指标 2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 3财政支出的增长率 4财政支出的增长弹性系数=财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5财政支出的边际系数=财政支出的增长额/GDP的增长额类比财政收入的规模的衡量指标 1绝对量的指标 2财政收入的增长率

3财政收入的增长率 4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GDP增长率 5财政收入的边际系数=财政收入的增长额/GDP的增长额三:财政支出规模的一半趋势:一般情况下是不断增长,是绝对增长。 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2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内在因素: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收入提高,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税收上升,故财政支出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 外在因素:危机时期政府被迫提高税率,财政支出增加,危机过后之粗会持续较高水平。 3经济发展阶段论 早期: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重要比重 中期:政府投资还在进行,但政府将逐步换为对私人投资以弥补市场缺额 成熟期: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支出。 四: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2政治因素,主要体现在意识证据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姓名:李丞浩学号:133160235 摘要:公平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公平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 关键字:教育公平;对策;原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关于教育公平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中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全面理解教育公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 (一)伦理学视角。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层次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层次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伦理学来看,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 (二)经济学视角。我国近十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是从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命题切人的。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效率相关的概念。从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与效率。 (三)法学视角。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目前,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乎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四)社会学视角。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探讨社会分层(包括经济分层与文化分层)与教育获得之间的关系,认为阶层差距也成为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性别差距之外影响教育公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改变教育不公平现状,除了进行教育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从根源上来改变产生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身。 (五)法理学视角。 当我们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时,教育公平不仅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对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公平和对教育对象评价的公平,它还是一种在“比例平等”原则支配下的有关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获得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法律制度。 二、关于教育公平特点的研究 (一)原则性。从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看,教育公平要体现平等原则、补偿原则和差异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该原则强调教育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