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空和经络全面大揭密

穴空和经络全面大揭密
穴空和经络全面大揭密

患肢痛现象、幻经络现象和神经活动现象及其剖析

李志刚

1 幻肢痛和幻经络现象及其剖析

很早人们就已发现截肢后的患者会出现幻肢痛现象。所谓的幻肢痛现象,是指一个人在刚刚截去一段肢体后,会感觉到疼痛发生在截去的肢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又有医家发现并报道了幻经络现象。所谓的幻经络现象,是指给截肢后残端痛的患者针灸时,发现循经产生的气感也出现于幻肢上(即截去的肢上)。由于人们解释不了这两现象,并感到它们有点神秘不可思议,故把它们称之为幻肢痛和幻经络现象。因此,也就有人借此机会提出了经络不是客观存在体,而是人脑虚幻出来的“东西”。

经络真是虚幻的“东西”吗?显然,除了幻经络现象之外,所有的相关现象和相关研究结果都程度不同地表明经络是以某种形式客观存在的实体,有些还清清楚楚地表明经络就是客观存在体。如果经络是虚幻的“东西”,那么,为什么针刺穴位时会在经络处听到流水声、空洞音,看到发红、发白、绳索等变化,感到发热、抽搐等活动呢?为什么感传活动能在经络处被阻断(不是脑中想出来的东西吗)?为什么针灸穴位处却能治疗同一经络路经上各处(四肢、躯干、器官等处)的疾病?等等。

其实,从下边的剖析可知,幻肢痛现象和幻经络现象本身也不是大脑虚幻出来的。幻肢痛是外周感觉神经系统的活动传递到大脑时产生的实实在在的感觉现象;幻经络现象是传递性神经活动在大脑中的映射。

1.1 幻肢痛现象剖析

凡熟知解剖生理学知识的学者们都应该知道,感觉神经的感觉定位部位在其末端处,其原因是:(1)只有在此处突触结构体才是裸露的或特化的(特化为感受器),才能成为正常的感觉部位,其它处在正常情况下都被包裹在包膜之中,不可能成为正常的感觉部位。(2)如果感觉神经的各处都能接受正常的刺激,产生正常的感觉,那就乱了,就无法分辨感觉或刺激来自于何处,因为一个神经传导通路只会投射到大脑皮层的一个感觉分析位点处,只能判识一个刺激点(或感觉点)。有很多临床例证可证明情况确是如此。例如,某些病人的脚痛用了许多诊断方法都未找到原因所在,体检时却无意找到原因在于腰椎病(刺亚神经引起)。

这一事实或规律不仅表明,尽管在有些情况下(如神经受损等情况下)感觉神经的非末端处也能接受刺激,并且也能将刺激转化为感觉信号,但感觉的定位部位仍在末梢或末端处;而且为我们认识患肢痛的本质和原理奠定了基础。

我们知道,截肢后,支配截去肢端的神经仍然有部分存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仍然保留。自然,各种致痛因子刺激破损而未愈合的感觉神经断面处时就可引起疼痛,并使人感到疼痛发生在截面处和截去的肢端上,不发生在他处。因为支配肢体保留端的神经既未破损又难以接触到致痛因子,能接触到致痛因子的部位只是支配截去肢端的神经断面处。

1.2 幻经络现象剖析

既然支配截去肢端的外周神经仍然有部分存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仍然保留,中枢神经系统仍完好如原样,那么,自然针灸时产生的气感就只会以下述的三种方式传递(三种方式与本作者在《李氏穴位经络说》1一文中介绍的感传机理相吻合)。

方式一、针灸时产生的气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区中有序的扩散,从而出现幻经络现象。方

式二、针灸时产生的针气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区中有序的传递,从而出现幻经络现象。说到此处,定有人会问,针气不能到达效应器官(截去肢上的肌器官或肌组织),不能引起截去肢处的效应活动(效应活动被感觉神经传送到大脑时才可引起感觉)时,针气传递活动如何被感知到呢?本作者认为可感知到,因为截去肢时,破损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之间可能会尽快地建立起特殊的直接性的联系,这样,在运动区中传递的针气就会有序地流入各相对应的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之中,进而流入各相对应的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之中,最后到达各相对应的中枢感觉区,从而产生幻经络现象。方式三、针灸时产生的气感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共同参与下被有序地传递,也就是:针灸时产生的针气,到达支配截去肢的运动神经中枢后,首先,从第一个传出神经通过刚建立起来的特殊联系传递到第二个传入神经,进而传递到第二个中枢感觉分辨部位;而后,再从第二个中枢感觉分辨部位传递到第二个中枢运动支配部位,并从第三个传出神经通过刚建立起来的特殊联系续传递到第三个传入神经,进而传递到第三个中枢感觉分辨部位,如此进行下去,就可出现幻经络现象。很明显,方式一和方式二与本作者曾提出的直接性感传机制相对应,方式三则与本人曾提出的渐进性感传机制相对应。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外周神经断损后完全可通过再生重新接连起来2。由此可推想,既然断损神经的远端已随截去肢离去,那么近端中的断损感觉神经纤维就有可能会与断损运动神经纤维通过再生直接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之间的非正常的)短路联系。这种推想是否真实可用解剖生理学实验验证。当然,中医学者们现所拥有的条件和操作能力可怕无法使他们完成那些实验,故,针灸研究需有西医学者们的参与在所难免。

本作者认为,通过方式一产生幻经络现象的可能性小,通过方式二或(和)方式三产生幻经络现象的可能性大。因为,多个器官产生连锁效应活动是很通常很常见的事情,例如,对某一刺激信号,多个协同肌器官或肌块连锁有序地收缩运动是很常见的情况;但是,几乎见不到单纯的感觉扩散现象,即见不到刺激某一点却能引起多点感觉的情况。此时,可怕又有人会要问,那牵涉痛是什么情况?其实,牵涉痛不一定就是单纯的感觉扩散现象。如果疼痛是因为某一器官的病痛引起它处的肌肉或血管强烈收缩,进而引起缺氧等反应或变化所引起的话,就不能说牵涉痛是单纯的感觉扩散现象。就算是单纯的感觉扩散现象,也只是少见特殊情况下的现象,不是常见现象。

一句话,幻肢痛必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神经活动现象,且多是有外周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共同参与的神经活动现象,多是肯定经络客观存在的现象。既然如此,既然绝不可能找到特殊独立的经络结构体,那么说经络就是以神经活动或多以神经反射活动为基础和为主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请问,既然感传是一种单纯的感觉扩散现象,那么,为什么同一针刺产生的,针感(即针刺本身产生的触压感)或针刺部位感不会扩散,气感(即得气时产生的针气感)却会扩散?毫无疑问,只有两感觉不是同一种性质的感觉时,即,前一感觉为单纯的感觉扩散感,后一感觉为反射性活动传递感时,才能解释清楚这一奇异现象。此为,经络不是功能体还可能会是什么?!

2 神经活动现象及其剖析

本文所说的神经现象是指优势现象、易化优势现象和扩散现象。

所谓的优势现象,是指同为非相关刺激且同时出现,但是,强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在中枢中被传送时,能抑散并吸引弱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来强化自己,从而保持大脑皮层只对强刺激产生感觉或产生清晰感觉的现象。此现象可能产生的机制是:强刺激引起大脑皮层产生强的下行抑制指令,以抑制弱刺激的传导通路活动。

所谓的易化优势现象,是指当人们的注意力或兴趣集中于某个刺激时,即使那个刺激并不是最强刺激,但是人们只会对它产生感觉或产生清晰的感觉的现象,由本人首次提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可能机制是:大脑皮层下行抑制系统抑制不感兴趣的神经传入通路,或易化感兴趣的神经传入通路,从而使感兴趣的的那个刺激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强刺激,进而引起感觉。

所谓的扩散现象,是指当人们不注意或当刺激强烈时,刺激肢体某一部位会引起一个或几个关节肌群出现收缩反应(或关节运动),甚或会引起全身肌肉出现僵直收缩或挛缩的现象,也由本人初次提出。本现象产生的可能机制是:在中枢中运动神经之间存在着有序的突触联系。

显然,前两现象都是单纯的感觉现象,有了它们人们才能准确和集中注意力去感知需要感知的事情。后一现象是一种运动现象或反应现象,有了它人们的反应或活动才具有协调性、精确性、适应性和多样性;从前两现象我们可感悟到,单纯的感觉通常呈现出汇聚趋性,反射性活动(即运动)通常呈现出扩散趋性

本作者之所以在此提出这些现象,其目的就是要在本文的最后给大家留下一个这样的思考:既然相关的肌肉经常会连锁有序的收缩活动,那么为什么相关肌肉上的穴位或同一经络上的组织就不能连锁有序地产生气感吗?!

参考文献

(1)李志刚.李氏血未经络说(F).待发表.

(2)高英茂.组织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

作者单位:陕西榆林农校,地址:陕西榆林西沙春光巷13排3号(719000),e-mail:holiday123@https://www.360docs.net/doc/526802128.htm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