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DOC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DOC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DOC

《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习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2-1试求图2-T-1所示RC 网络的传递函数。

(a)111

11111+=+?

=Cs R R Cs

R Cs R z ,22R z =,则传递函数为: (b)设流过1C 、2C 的电流分别为1I 、2I ,根据电路图列出电压方程: 并且有

联立三式可消去)(1s I 与)(2s I ,则传递函数为:

2-2假设图2-T-2的运算放大器均为理想放大器,试写出以i u 为输入,

o u 为输出的传递函数。

(a)由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特性可知:dt

du

C dt du C R u i i 0+-=,0u u u i c -=,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故传递函数为

(b)由运放虚短、虚断特性有:022=-+--R u R u u dt du C c c i c ,021

0=+R u

R u c , 联立两式消去c u 得到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故此传递函数为 (c)02/2/110=+-+R u R u u dt du C

c c c ,且2

1R u

R u c i -=,联立两式可消去c u 得到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故此传递函数为

2-3试求图2-T-3中以电枢电压a u 为输入量,以电动机的转角θ为输出量的微分方程式和传递函数。 解:设激磁磁通f f i K =φ恒定

2-4一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图如图2-T-4所示。电动机通过传动链带动负载及电位器的滑动触点一起移动,用电位器检测负载运动的位移,图中以c 表示电位器滑动触点的位置。另一电位器用来给定负载运动的位移,此电位器的滑动触点的位置(图中以r 表示)即为该随动系统的参考输入。两电位器滑动触点间的电压差e u 即是无惯性放大器(放大系数为a K )的输入,放大器向直流电动机M 供电,电枢电压为u ,电流为I 。电动机的角位移为θ。 解:

()()

()φ

φφπφ

m A m e a a a a m A C K s C C f R i s J R f L i Js iL C K s R s C +??

?

??++++=

26023

2-5图2-T-5所示电路中,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流d i 与d u 间

的关系为?

??

?

??-?=-110026.06

d

u d e i 。假设电路中的Ω=310R ,静态工作点V u 39.20=,A i 301019.2-?=。试求在工作点),(00i u 附近)(d d u f i =的线性化

方程。

解:()2.0084.01019.23-=?--d d u i

2-6试写出图2-T-6所示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根据力—电压的相似量画出相似电路。

解:分别对物块1m 、2m 受力分析可列出如下方程: 代入dt dy v 11=

、dt

dy

v 22=得 2-7图2-T-7为插了一个温度计的槽。槽内温度为i θ,温度计显示温

度为θ。试求传递函数)

()

(s s i ΘΘ(考虑温度计有贮存热的热容C 和限制热流的热阻R )。

解: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列出如下方程: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则传递函数为

2-8试简化图2-T-8所示的系统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

(s R s C 。

解:(a)化简过程如下

传递函数为 (b)化简过程如下

传递函数为

2-9试简化图2-T-9所示系统的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

(s R s C 。

G G

H

_

G G R(s

C(s) +

+ + + C(s + G 1+G 1+G R(s C(s G 1+C(s

R(s H C(s +

+

_ G

G

G H

G

G

H

1/_

+ R(s R(s G 4+G

2

G 3

H 3+H 2

+

_

C(s) C(s

R(s)

G G

G

H + _ +

_ +

C(s R(s)

a) + G H

G

G H G H

+ + + + _ _ R(s) C(s) b) 图_

0.

0.

+

+

_

R(s C(s

解:化简过程如下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10绘出图2-T-10所示系统的信号流程图,并根据梅逊公式求出传递函数)

()

(s R s C 。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11试绘出图2-T-11所示系统的信号流程图,并求传递函数)

()

(11s R s C 和)

()

(22s R s C (设0)(2=s R )。

解: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所示。 题2-11系统信号流程图

2-12求图2-T-12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s R s C 。 解:(a)系统只有一个回环:cdh L =∑1,

在节点)(s R 和)(s C 之间有四条前向通道,分别为:a b c d e f P =1,

abcdi P =2,agdef P =3,agdi P

=4,相应的,有:14321=?=?=?=? 则

(b)系统共有三个回环,因此,s

C R s C R s C R L 21221111

11---

=∑, +

+ 0.

0.

K

_ _ R(s C(+

_ K 0.R(s C(C(

R(s

G H

G H

G

G

_ + + + + + R(s C(图

+ _

C 1(s

+ G G G

H G

H

G G + _ +

+ R 2(s R 1(s C 2(s 图2-T-11

两个互不接触的回环只有一组,因此,

22121221121

11s

C C R R s C R s C R L =???? ??-?-

=∑ 在节点)(s R 和)(s C 之间仅有一条前向通道:

2

21121111

11111s C C R sC R sC P =????

=,并且有11=?,则 2-13确定图2-T-13中系统的输出)(s C 。

解:采用叠加原理,当仅有)(s R 作用时,1

21222

111)()(H G G H G G G s R s C ++=, 当仅有)(1s D 作用时,1

21222

121)()(H G G H G G s D s C ++=, 当仅有)(2s D 作用时,

1

21222231)()(H G G H G G s D s C ++=-,

当仅有)(3s D 作用时,1

21221

21341)()(H G G H G H G G s D s C ++-=

根据叠加原理得出

第三章

3-1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求此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和稳态误差。 解: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响应时,有

t t r =)(,21

)(s

s R =

所以有 分三种情况讨论 (1)当1>ζ时,

R(s) _ +

G G H

H

+ + +

+ + + _ _ D 1(D 3(s D 2(s

C(s 图

(2)当10<<ζ时, (3)当1=ζ时,

设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有 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

3-2试求下列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误差系数。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1)(1.01(50)(s s s G ++=

(2))5.01)(1.01()(s s s K

s G ++=

(3))102()41)(21()(22++++=

s s s s s K s G (4))

2004()(2++=s s s K

s G

解:(1)0)(lim ,0)(lim ,50)(lim

20

00======→→→s G s K s sG K s G K s a s v s p ; (2)0)(lim ,)(lim ,)(lim 2000====∞==→→→s G s K K s sG K s G K s a s v s p ; (3)10

)(lim ,)(lim ,)(lim 2000K

s G s K s sG K s G K s a s v s p ==∞==∞==→→→; (4)0)(lim ,200

)(lim ,)(lim 200

0====∞==→→→s G s K K

s sG K s G K s a s v s p 3-3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若输入信号如下,求系统的给定稳态误差级数。 (1)0)(R t r =,(2)t R R t r 10)(+=,(3)22102

1

)(t R t R R t r ++= 解: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

(1)0)(R t r =,此时有0)()(,)(0===t r t r R t r s s s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

()0)(0==t r C t e s sr ,0≥t

(2)t R R t r 10)(+=,此时有0)(,)(,)(110==+=t r R t r t R R t r s s s ,于是稳

态误差级数为

()1101.0)()(R t r

C t r C t e s s sr =+= ,0≥t (3)221021

)(t R t R R t r ++=,此时有t R R t r

t R t R R t r s s 212210)(,2

1)(+=++= ,2)(R t r s =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

())(1.0)(!

2)()(212

10t R R t r C t r

C t r C t e s s s sr +=++= ,0≥t 3-4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若输入为t t r 5sin )(=,求此系统的给定稳态误差级数。 解: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 以及

则稳态误差级数为

3-6系统的框图如图3-T-1a 所示,试计算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的终值。如在输入端加入一比例微分环节(参见图3-T-1b ),试证明当适当选取a 值后,系统跟踪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可以消除。

解: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n

sr e ωζ

2=,加入比例—微分环节后 可见取n

a ωζ

2=

,可使0=sr e

3-7单位反馈二阶系统,已知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从实验方法求得其零初始状态下的阶跃响应如图3-T-2所示。经测量知,096.0=p M ,s t p 2.0=。试确定传递函数中的参量ζ及n ω。

C(s b) R(s

图3-T-1

+

_ R(s C(s)

a)

+

_

解:由图可以判断出10<<ζ,因此有 代入096.0=p M ,2.0=p t 可求出

??

?==588.19598

.0n

ωζ 3-8反馈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3-T-3所示,要求

(1)由单位阶跃函数输入引起的系统稳态误差为零。

(2)整个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46423=+++s s s 求三阶开环传递函数)(s G ,使得同时满足上述要求。 解:设开环传递函数为

根据条件(1)0)(11

lim 32213322130=+++++++=+=→K

k s k s k s k s k s k s s G e s sr 可知:03=k ;

根据条件(2)0464)(23=+++=s s s s D 可知:41=k ,62=k ,4=K 。 所以有

3-9一单位反馈控制的三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s G ,如要求 (1)由单位斜坡函数输入引起的稳态误差等于2.0。 (2)三阶系统的一对主导极点为11,21j s s ±-=。 求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s G 。 解:按照条件(2)可写出系统的特征方程 将上式与0)(1=+s G 比较,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根据条件(1),可得

解得1=a ,于是由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10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求在下列条件下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之超调量和调整时间。

G(

R(C(

+ _

图3-T-3

(1)s K 1,5.4==τ(2)s K 1,1==τ(3)s K 1,16.0==τ 解: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象函数为

(1)将5.4=K ,1=τs 代入式中可求出s rad n /12.2=ω,24.0=ζ,为欠阻尼系统,因此得出

%46=p M ,%)2(86.7s t s =,%)5(90.5s

(2)将1=K ,1=τs 代入式中可求出s rad n /1=ω,5.0=ζ,,为欠阻尼系统,因此得出

%3.16=p M ,%)2(8s t s =s ,%)5(6s

(3)将16.0=K ,1=τs 代入式中可求出s rad n /4.0=ω,25.1=ζ,过阻尼,无最大超调量。因此只有15=s t s 。

3-11系统的框图如图3-T-4所示,试求当a=0时,系统的之值。如要求,是确定a 的值。

(1)当a=0时,则系统传传递函数为8

28

)(2

++=

s s s G ,其中228==n ω,22=n ζω,所以有354.0=ζ。

(2)n ω不变时,系统传函数为8

)28(8

)(2

+++=

s a s s G ,要求7.0=ζ,则有)14(22+=a n ζω,所以可求得求得25.0=a 。

3-12已知两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如果两者的参量均相等,试分析z=1的零点对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的影响。 1.单位脉冲响应 (a)无零点时 (b )有零点1-=z 时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可见有零点1-=z 时,单位脉冲响应的振幅较无

零点时小,而且产生相移,相移角为n

n

arctg ζωωζ--112。

2.单位阶跃响应 (a)无零点时 (b )有零点1-=z 时

加了1-=z 的零点之后,超调量p M 和超调时间p t 都小于没有零点的情况。

3-13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3-T-5所示。假设未加入外作用信号时,系统处于零初始状态。如果不考虑扰动,当参考输入为阶跃函数形式的速度信号时,试解释其响应为何必然存在超调现象?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3-T-5所示。假设未加入外作用信号时,系统中存在比例-积分环节

()

s

s K 111+τ,当误差信号()0=t e 时,由于积分作用,该环节的输出保持不变,故系统输出继续增长,知道出现()0

3-14上述系统,如在()t r 为常量时,加于系统的扰动()t n 为阶跃函数形式,是从环节及物理作用上解释,为何系统的扰动稳态误差等于零?如扰动()t n 为斜坡函数形式,为何扰动稳态误差是与时间无关的常量?

在()t r 为常量的情况下,考虑扰动()t n 对系统的影响,可将框图重画如下

图A-3-2题3-14系统框图等效变换

根据终值定理,可求得()t n 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

()t n 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1

1

K 。 从系统的物理作用上看,因为在反馈回路中有一个积分环节,所以系统对阶跃函数的扰动稳态误差为零。在反馈回路中的积分环节,当输出为常量时,可以在反馈端产生一个与时间成正比的信号以和扰动信号平衡,就使斜坡函数的扰动输入时,系统扰动稳态误差与时间无关。

3-15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如下,试用劳斯判据检验其稳定性。

(1)劳斯表有3

30360

423810

12

3

4

s s s s s 则系统系统稳定。 (2)劳斯表有2

82

10

422110

12

3

4s s s s s -劳斯阵列第一列符号改变两次,根据劳斯判据,系统有两个极点具有正实部,系统不稳定。

(3)劳斯表有10

1210106

6109116310

12

3

45s s s s s s -劳斯阵列第一列符号改变两次,根

据劳斯判据,系统系统有两个极点具有正实部,系统不稳定。

(4)劳斯表有4

344

312

84

6269348510

123

4

56s s s s

s s s 系统处于稳定的临界状态,由辅

助方程()46224++=s s s A 可求得系统的两对共轭虚数极点

2;4,32,1j s j s ±=±=。

3-16根据下列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 值的范围。

(1)K>0时,系统稳定。(2)K>0时,系统不稳定。(3)0

3-17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1()

1()(+

++=

s s s s K s G τ请

在以K 为横坐标,τ为纵坐标的平面上,确定系统为稳定的区域。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1()2(2)

(23=+++++=K s K s s s D ττ 列写劳斯表

k

s k

k s k

s k s 0

1

2322)1)(2(2

12+-++++τττττ,得出系统稳定应满足的条件

02

2)1)(2(>+-++τττK

K

由此得到和应满足的不等式和条件 2 3 4 5 9 15

30

100

6

4

3.3

3

2.5

2.28 2.13 2.04

根据列表数据可绘制K 为横坐标、τ为纵坐标的曲线,闭环系统

稳定的参数区域为图A-3-3中的阴影部分。

图A-3-3闭环系统稳定的参数区域

3-18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000)(200()

40)(5()(3

++++=

s s s s s K s G 试求系统的临界增益c K 之值及无阻尼振荡频率值。

根据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得到特征方程 列写劳斯表 根据劳斯判据可得 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为

当611022.1?=K 、82107535.1?=K 时,系统有一对共轭虚数极点,此时产生等幅振荡,因此临界增益61022.1?=c K 以及8107535.1?=c K 。

根据劳斯表列写61022.1?=c K 时的辅助方程

解得系统的一对共轭虚数极点为162,1j s ±=,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即为s rad /16。

8107535.1?=c K 时的辅助方程

解得系统的一对共轭虚数极点为3384,3j s ±=,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为s rad /338。

第四章

4-2设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要求绘出当开环增益

1K 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图,并加简要说明。

(1)()()()

311

++=

s s s K s G

系统开环极点为0,—1,—3,无开环零点。实轴[]01,

-与[]3,∞-上有根轨迹,渐近线相角 180,60±±=a ?,渐近线与实轴交点33.1-=a σ,由

01

=dS

dK 可得出分离点为)(0,45.0j -,与虚轴交点()1231=±K j 。常规根轨迹如图A-4-2所示。

图A-4-2题4-2系统(1)常规根轨迹

(2)()()()

20

4421

+++=

s s s s K s G

方法步骤同上,实轴(]04,

-上有根轨迹, 135,45±±=a ?,2-=a σ,分离点()()5.220,2j j ±--与,与虚轴交点()260101=±K j 。常规根轨迹如图A-4-3所示。

图A-4-3题4-2系统(2)常规根轨迹

4-3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1

+=

s s K s G (1)试绘制系统根轨迹的大致图形,并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2)若增加一个零点1-=z ,试问根轨迹图有何变化,对系统稳定性有何影响? (1)()()

22

1

+=

s s K s G 实轴[]2-∞-,

上有根轨迹,67.0,60-=±=a a σ? ,由01

=dS

dK 可得出分离点为()0,0j ,与虚轴交点为0j ()01=K 常规根轨迹如图A-4-4(a )所示。从根轨迹图可见,当01>K 便有二个闭环极点位于右半s 平面。所以无论K 取何值,系统都不稳定。

图A-4-4题4-3系统常规根轨迹

(2)()()()

212

1++=

s s s K s G

实轴[]12--,

上有根轨迹,5.0,90-=±=a a σ? ,分离点为()0,0j ;常规根轨迹如图A-4-4(b )所示。从根轨迹图看,加了零点1-=z 后,无论K 取何值,系统都是稳定的。 4-4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2()()(2

1a s s s s K s H s G +++=

试绘制下列条件下系统的常规根轨迹(1)a=1(2)a=1.185(3)a=3

(1)a=1时,实轴(]02,

-上有根轨迹, 90±=a ?,0=a σ,分离点为()038.0,-,常规根轨迹如图图A-4-5(1)

图A-4-5(1)

(2)a=1.185时,实轴(]02,

-上有根轨迹, 90±=a ?,0=a σ,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j ±,

0,常规根轨迹如图图A-4-5(2) 图A-4-5(2)

(3)a=3时,实轴(]02,

-上有根轨迹, 90±=a ?,0=a σ,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j ±,

0,常规根轨迹如图图A-4-5(3) 图A-4-5(3)

4-5求开环传递函数为)

()

1()()(21a s s s K s H s G ++=

的系统在下列条件下的根轨

迹(1)a=10(2)a=9(3)a=8(4)a=3

(1)实轴[]110--,

上有根轨迹,5.4,90-=±=a a σ? ,分离点为()00j ,,与虚轴交点为()001=K j 。常规根轨迹大致图形如图A-4-6(1) 图A-4-6(1)

(2)实轴[]19--,

上有根轨迹,4,90-=±=a a σ? ,分离点为()00j ,,与虚轴交点为()001=K j 。常规根轨迹大致图形如图A-4-6(2)

图A-4-6(2)

(3)实轴[]18--,

上有根轨迹,5.3,90-=±=a a σ? ,分离点为()00j ,,与虚轴交点为()001=K j 。常规根轨迹大致图形如图A-4-6(3) 图A-4-6(3)

(4)实轴[]13--,

上有根轨迹,1,90-=±=a a σ? ,分离点为()00j ,,与虚轴交点为()001=K j 。常规根轨迹大致图形如图A-4-6(4) 图A-4-6(4)

4-7设系统的框图如图4-T-2所示,试绘制以a 为变量的根轨迹,并

要求:(1)求无局部反

馈时系统单位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阻尼比及调整时间。(2)讨论

a=2时局部反馈对系性

能的影响。(3)确定临界阻尼时的a 值。

系统特征方程为

以α为可变参数,可将特征方程改写为 从而得到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根据绘制常规根轨迹的方法,可求得实轴(]0,

∞-上有根轨迹1,180-=±=a a σ? ,分离点为()0,1j -,出射角为?=150 P ?。参数根轨迹

如图A-4-7所示。

图A-4-7题4-7系统参数根轨迹

(1) 无局部反馈时()0=α,单位速度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

1=sr e ;阻尼比为5.0=ζ;调节时间为()%56s t s =

(2) 2.0=α时,2.1=sr e ,6.0=ζ,%)5(5s t s =

比较可见,当加入局部反馈之后,阻尼比变大,调节时间减小,但稳态误差加大。

(3) 当1=α时,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此时系统有二重闭环极点

12,1-=s 。

4-8根据下列正反馈回路的开环传递函数,绘制其根轨迹的大致图形。

(1)实轴(][)∞+--∞-,,

12 有根轨迹,5.1,90-=±=a a σ? ,分离点为()05.1,-,与虚轴交点为()301=K j 。常规根轨迹大致图形如图A-4-8(1)

(2)实轴[)[]120--∞+,, 有根轨迹,2,1200-=±=a a σ? ,,分离点为

()057.1,-,与虚轴交点为()301=K j 。常规根轨迹大致图形如图A-4-8

(2)

(3)实轴[)[][]34120----∞+,,, 有根轨迹,2,1200-=±=a a σ? ,,虚

轴交点为()()375.591.001=K j ,。常规根轨迹大致图形如图A-4-8(3)

4-9绘出图4-T-3所示滞后系统的主根轨迹,并确定能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主根轨迹如图A-4-9所示。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是38.140<

图A-4-9题4-9系统主根轨迹

4-10若已知一个滞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

Ke s H s G s

τ-=,试绘制

此系统的主根轨迹。

由()()s

Ke s H s G s

τ-=知

01=K 时系统的根轨迹从开环极点-∞==σ和01p 出发,实轴(]0,

∞-上有根轨迹,主根轨迹分离点??

? ??-0,1

j τ

;与虚轴交点τ

π2j

±,临界K 值τπ

2。

主根轨迹如图A-4-10所示。

图A-4-10

4-11上题中的开环传递函数可用下列近似公式表示

(1)()()()s s K s H s G τ-=1(2)()()??

? ??+?

?

? ??-=s s s K s H s G 2121ττ(3)()()()1+=s s K s H s G τ试绘制

以上三种情况的根迹,并和题4-10的根轨迹进行比较,讨论采用近似式的可能性。 (1)()()()s

s K s H s G τ-=

1的根轨迹如图A-4-11(1)所示。 图A-4-11(1)()()()s

s K s H s G τ-=1根轨迹 (2)()()??

? ??+?

?

? ??-=s s s K s H s G 2121ττ

分离点(

)?

??

?

?

?+--0,2

12j τ

;会合点()???

? ?

?+0,212j τ

;与虚轴交点

τ

2

j

±;临界稳定K 值为τ

2。根轨迹如图A-4-11(2)所

示。

图A-4-11(2)()()()()

s s s K s H s G )2/(1)2/(1ττ+-=

根轨迹

(3)()()()

1+=

s s K

s H s G τ 分离点?

??

?

??

-

0,21j τ,根轨迹如图A-4-11(3)所示。 图A-4-11(3)()()()

1+=

s s K

s H s G τ根轨迹 讨论:当τ较小时,且K 在某一范围内时,可取近似式

()

1+s s K

τ。若τ较

大,取上述近似式误差就大,此时应取近似式??

? ??+?

?? ??-s s s K 2121ττ。9

4-12已知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4-T-4所示,图中)

5)(5()(1

1-+=

s s K s G ,

s

s s G 2

)(2+=

。试绘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轨迹,并加简要说明。 系统的根轨迹如图A-4-12所示。

图A-4-12

4-13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

1a s s a s K s G ++=

,确定a 的值,使根轨迹图分别具有0,1,2个分离点,画出这三种情况根轨迹图。 当910<

1>a 时,没有分离点。系统的根轨迹族如图A-4-13所示。

图A-4-13 第五章

5-1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其开环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1)()()

11

+=

s s s G 解:幅频特性:2

11

)(ω

ωω+=

A

相频特性:ωω?arctg --=090)( 列表取点并计算。

ω

0.5 1.0 1.5 2.0 5.0 10.0

)(ωA

1.79 0.707 0.37 0.224 0.039 0.0095

)(ω?

-116.6? -135? -146.3? -153.4? -168.7? -174.2?

系统的极坐标图如下:

(2)()()()

s s s G 2111

++=

解:幅频特性:2

2

4111)(ω

ω

ω++=

A

相频特性:ωωω?2)(arctg arctg --= 列表取点并计算。

ω

0 0.2 0.5 0.8 1.0 2.0 5.0 )(ωA

1 0.91 0.63

0.414

0.317 0.172 0.0195 )(ω?

0?

-15.6

?

-71.6? -96.7?

-108.4

?

-139.4

?

-162.96?

系统的极坐标图如下:

(3)()()()

1211

++=

s s s s G

解:幅频特性:2

2

4111

)(ω

ω

ωω++=

A

相频特性:ωωω?290)(0arctg arctg ---= 列表取点并计算。

ω

0.2 0.3 0.5 1 2 5 )(ωA

4.55

2.74

1.27

0.317

0.054

0.0039

)(ω?

-105.6? -137.6? -161? -198.4? -229.4? -253?

课后习题答案

项目一 任务一 一.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话打“√”,错误的打“×”) 1.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电子。(×) 2.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其导通方向为N区指向P区。(×)3.二极管反向击穿就说明管子已经损坏。(×) 4.小电流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5V,正向压降约为0.7V。(√ ) 5.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处于正向导通状态,光敏二极管工作时应加上反向电压。(√) 二.填空题 1.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自由电子、空穴) 2.晶体三极管内部的PN结有___________个。(2) 3.晶体管型号2CZ50表示___________。(50 A的硅整流二极管)4..PN结的反向漏电流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少数载流子)三.简答题 1.常用片状元件有哪些?和普通电气元件相比,有什么优点? 答:片状元器件属于无引线或短引线的新型微型电子元件,是表面组装技术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专用元器件。可分为片状无源器件、片状有源器件和片状组件等三类。片状无源器件包括片状电阻器、片状网络电阻器、片状热敏电阻器、片状电位器、

片状电容器、片状微调电容器和片状电感器等。片状有源器件包括片状二极管、片状开关二极管、片状快恢复二极管、片状稳压二极管、片状三极管和片状场效应管等。 片状元器件的主要特点是其外形结构不同于传统的插装式产品,其体积小,重量轻,无引线或引线短,可靠性高,耐振动冲击,抗干扰性好,易于实现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的低成本、高密度组装,其焊点失效率达到百万分之十以下;利用片状元器件贴装可使电子线路的工作频率提高到3000MHz(通孔插装的为500MHz),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寄生参数,有利于提高设备的高频特性和工作速度;片状元器件产品的器件形状、尺寸精度和一致性高。大部分可编带包装,有利于提高生产装配效率,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元器件与整机间的共存可靠性问题。 2.举例说明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含义。 答:例如:2AP9(N型锗材料普通二极管2CW56(N型硅材料稳压二极管) 例如:3AX31B(PNP型锗材料低频小功率管)3DD15A(NPN 型硅材料低频大功率管) 任务二 一.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谓打“√”,错误的打“×”) 1.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读数的有效范围为中心阻值的0.1~10倍左右。(√ ) 2.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250V挡的电表内阻是50V挡的电表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习 题 1-1 根据题1-1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1-2 题1-2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2图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1-3 题1-3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 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3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1-4 题1-4图是控制导弹发射架方位的电位器式随动系统原理图。图中电位器1P 、2 P

并联后跨接到同一电源0 E 的两端,其滑臂分别与输入轴和输出轴相联结,组成方位角的给定元件和测量反馈元件。输入轴由手轮操纵;输出轴则由直流电动机经减速后带动,电动机采用电枢控制的方式工作。 试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题1-4图导弹发射架方位角控制系统原理图 1-5 采用离心调速器的蒸汽 机转速控制系统如题1-5图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当蒸汽机带动负载 转动的同时,通过圆锥齿轮带动一 对飞锤作水平旋转。飞锤通过铰链 可带动套筒上下滑动,套筒装有平 衡弹簧,套筒上下滑动时可拨动杠 杆,杠杆另一端通过连杆调节供汽 阀门的开度。在蒸汽机正常运行 时,飞锤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弹簧的反弹力相平衡,套筒保持某个高度,使阀门处于一个平衡位置。如果由于负载增大使蒸汽机转速 ω下降,则飞锤因离心力减小而使套筒向下滑动,并通过杠杆增大供汽阀门的开度,从而使蒸汽机的转速回升。同理,如果由于负载减小使蒸汽机的转速 ω增加,则飞锤因离心力增加而使套筒上滑,并通过杠杆减小供汽阀门的开度,迫使蒸汽机转速回落。这样,离心调速器就能自动地抵制负载变化对转速的影响,使蒸汽机的转速 ω保持在某个期望值附近。 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1-6 摄像机角位置自动跟踪系统如题1-6图所示。当光点显示器对准某个方向时,摄像机会自动跟踪并对准这个方向。试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及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5图蒸汽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 1.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和掌握唯物辨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辨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辨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联系和发展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将其自觉地体现和运用于思维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

《自动控制理论 (夏德钤)》习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2-1 试求图2-T-1所示RC 网络的传递函数。 (a)111 11111+=+? =Cs R R Cs R Cs R z ,22R z =,则传递函数为: 2 1212 21212)()(R R Cs R R R Cs R R z z z s U s U i o +++= += (b) 设流过1C 、2C 的电流分别为1I 、2I ,根据电路图列出电压方程: ??? ???? =++=)(1 )()]()([)(1)(2221111s I s C s U s I s I R s I s C s U o i 并且有 )()1 ()(122211s I s C R s I s C += 联立三式可消去)(1s I 与)(2s I ,则传递函数为: 1 )(1 111) () (2221112 21212211112++++= ??? ? ??+???? ??++=s C R C R C R s C C R R R s C R s C s C R s C s U s U i o 2-2 假设图2-T-2的运算放大器均为理想放大器,试写出以i u 为输入,o u 为输出的传递函数。 (a)由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特性可知:dt du C dt du C R u i i 0+-=,0u u u i c -=,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 (0s sU s sU RC s U i i +-= 故传递函数为 RCs RCs s U s U i 1 )()(0+= (b)由运放虚短、虚断特性有:02 2=-+--R u R u u dt du C c c i c ,0210=+R u R u c ,

课后习题答案

某大学为了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500名学生中采取重复抽样方法随机 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得到下面的数据: 已知:36=n , 当α为0.1、0.05、0.01时,相应的645.121.0=z 、96.1205.0=z 58.2201.0=z 。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32.3=x ,61.1=s 。 由于36=n 为大样本,所以平均上网时间的90%的置信区间为: 44.032.336 61.1645.132.32 ±=?±=±n s z x α,即(2.88,3.76)。 平均上网时间的95%的置信区间为: 53.032.336 61.196.132.3±=?±=±n s z x α,即(2.79,3.85)。 平均上网时间的99%的置信区间为:

69.032.336 61.158.232.3±=? ±=±n s z x α,即(2.63,4.01)。 7.16一位银行的管理人员想估计每位顾客在该银行的月平均存款额。他假设所有顾客月存款额的标准差为1000元,要求的估计误差在200元以内,置信水平为99%。应选取多大的样本? 解:已知:σ=1000,估计误差E =200,α=0.01,Z α/2=2.58 应抽取的样本量为:167200100058.22 2 22 222≈?== E z n σ α 7.17计算下列条件下所需的样本量。 (1)E =0.02,π=0.40,置信水平为96% (2)E =0.04,π未知,置信水平为95% (3)E =0.05,π=0.55,置信水平为90% 解:(1)已知:E =0.02,π=0.4,α=0.04,Z α/2=2.05 应抽取的样本量为:( )()252202.04.014.005.212 22 22≈-?=-= E z n ππα (2)已知:E =0.04,π未知,α=0.05,Z α/2=1.96 由于π未知,可以使用0.5(因为对于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当π取0.5时,其方差达到最大值。因此,在无法得到总体比例的值时,可以用0.5代替计算。这样得出的必要样本容量虽然可能比实际需要的容量大一些,但可以充分保证有足够高的置信水平和尽可能小的置信区间),故应抽取的样本量为: ( )()60104 .05.015.096.112 22 22≈-?=-= E z n ππα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1.7.2基础部分 1.答:开环控制如:台灯灯光调节系统。 其工作原理为:输入信号为加在台灯灯泡两端的电压,输出信号为灯泡的亮度,被控对象为灯泡。当输入信号增加时,输出信号(灯泡的亮度)增加,反之亦然。 闭环控制如: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其工作原理为:输入信号为电机两端电压,输出信号为水塔水位,被控对象为电机调节装置。当水塔水位下降时,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水位下降,将此信号反馈至电机,电机为使水塔水位维持在某一固定位置增大电机两端的电压,通过调节装置调节使水塔水位升高。反之亦然。 2.答: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本世纪40~60年代,称为“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第二阶段:本世纪60~70年代,称为“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第三阶段: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控制理论向“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方向发展。 3.答:开环控制:控制器与被空对象之间只有正向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 出量与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闭环控制:指控制装置与被空对象之间既有正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控制的过程。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优缺点比较: 对开环控制系统来说,由于被控制量和控制量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对干扰造成的误差系统不具备修正的能力。 对闭环控制系统来说,由于采用了负反馈,固而被控制量对于外部和内部的干扰都不甚敏感,因此,有不能采用不太精密和成本低廉的元件构成控制质量较高的系统。 4.答:10 线性定常系统;(2)非线性定常系统; (3)非线性时变系统;(4)非线时变系统; 1.7.3 提高部分 1.答:1)方框图: 2)工作原理:假定水箱在水位为给定值c(该给定值与电位器给定电信ur对应),此时浮子处于平衡位置,电动机无控制作用,水箱处于给定水位高度,水的流入量与流出量保持不变。当c增大时,由于进水量一时没变浮子上升,导致c升高,给电信计作用后,使电信计给电动机两端电压减小,电动机带动减齿轮,使控制阀开度减小,使进水量减小,待浮

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三章 练习题 1.某公司拟购置一项设备,目前有A 、B 两种可供选择。A设备的价格比B设备高50000元,但每年可节约维修保养费等费用10000元。假设A 、B 设备的经济寿命均为6年,利率为8%,该公司在A 、B 两种设备中必须择一的情况下,应选择哪一种设备? [答案:] 如果选择A 项目,则多支付投资额50000元,而可以每年节约保养费用1000元, -37714.622910000-5000068%P/A 1000050000-=?+=?+),,( 所以,A 方案不可选。 2.某人现在存入银行一笔现金,计划8年后每年年末从银行提取现金6000元,连续提取10年,在利率为7%的情况下,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元? [答案:] 10 -10) 1(1 i i)(1-16000 107%P/F 107%P/A 6000i +?+?=?),,)(,,( 41.24526582.00236.76000元=??= 3.某人5年后需用现金40000元,如果每年年末存款一次,在年利率为6%的情况下,此人每年年末应存入现金多少元? [答案:] 元,,7095.855 6%F/A 40000 A == 4.某企业集团准备对外投资,现有三家公司可供选择,分别为甲公司、乙

公司、丙公司,这三家公司的年预期收益及其概率的资料如表3-4所示: 表3-4 某企业集团预期收益及其概率资料 要求:假定你是该企业集团的稳健型决策者,请依据风险与收益原理作出选择 [答案:] 230.250.5200.340E =?+?+?=甲 240.25-0.5200.350E =?+?+?=)(乙 80.230-0.520-0.380E =?+?+?=)()(丙 12.490.223-50.523-200.323-40222=?+?+?=)()()(甲σ 19.470.224-5-0.524-200.324-50222=?+?+?=)()()(甲σ 0.5432312.49 == 甲q 0.8112419.47==乙q 选择甲方案。 第四章 练 习 题 某企业2007年度资产负债表如下: ××公司资产负债表 (2007年12月31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着的物质的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结合本章学习的原理,谈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作为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实践是变革现实的活动,其最终必定会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是,我们不应当把实践仅仅理解为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任何变革现实的实 践活动都是一个过程,都有一定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探索活动虽然往往并不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它们是以变革现实为目的并服务于变革现实的活动的,因而它们同样也属于实践的范畴。正如列宁所说:“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所谓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共同性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

有机课后习题答案

1. 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60,含碳%、含氮%、含氧%,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① 由各元素的百分含量,根据下列计算求得实验式 1:2:133.3:7.6:34.316 2 .53:17.6:121.40== 该化合物实验式为:CH 2O ② 由分子量计算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216 121260 =+?+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应为实验式的2倍,即:C 2H 4O 2 2. 在C —H 、C —O 、O —H 、C —Br 、C —N 等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哪一个? 解:由表1-4可以查得上述共价键极性最强的是O —H 键。 3. 将共价键⑴ C —H ⑵ N —H ⑶ F —H ⑷ O —H 按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解:根据电负性顺序F > O > N > C ,可推知共价键的极性顺序为: F —H > O —H > N —H > C —H 4. 化合物CH 3Cl 、CH 4、CHBr 3、HCl 、CH 3OCH 3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 解:CH 4分子为高度对称的正四面体空间结构,4个C —H 的向量之和为零,因此是非极性分子。 5. 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和该化合物所属类型。 CH 3 OH (2) 碳碳三键,炔烃 羟基 ,酚 (1) CH 3CH 2C CH

(4) COOH 酮基 ,酮 羧基 ,羧酸 (6) CH 3CH 2CHCH 3 OH 醛基 ,醛 羟基 ,醇 (7) CH 3CH 2NH 2 氨基 ,胺 6. 甲醚(CH 3OCH 3)分子中,两个O —C 键的夹角为°。甲醚是否为极性分 子?若是,用表示偶极矩的方向。 解: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电负性,因此O —C 键的偶极矩的方向是由碳原子指向氧原子。甲醚分子的偶极矩是其分子中各个共价键偶极矩的向量之和,甲醚分子中的两个O —C 键的夹角为°,显然分子是具有极性的,其偶极矩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3 7. 什么叫诱导效应?什么叫共轭效应?各举一例说明之。(研读教材第11~12页有关内容) 8. 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与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有何区别? 解: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反应物中必须有离子。而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是指反应物结构中的共价键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异裂,反应物本身并非一定是离子。 (3) CH 3COCH 3(5) CH 3CH 2CHO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

《自动控制理论 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2-1 (a) ()()1 1 2 12 11212212122112+++?+=+++=CS R R R R CS R R R R R R CS R R R CS R R s U s U (b) ()()1 )(1 2221112212121++++= 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U s U 2-2 (a) ()()RCs RCs s U s U 112+= (b) ()()1 4 1112+?-=Cs R R R s U s U (c) ()()??? ??+-=141112Cs R R R s U s U 2-3 设激磁磁通f f i K =φ恒定 ()()()? ? ? ???++++=Θφφπφm e a a a a m a C C f R s J R f L Js L s C s U s 2602 2-4 ()() ()φ φφπφ m A m e a a a a m A C K s C C f R i s J R f L i Js iL C K s R s C +?? ? ??++++= 26023 2-5 ()2.0084.01019.23-=?--d d u i 2-8 (a) ()()()()3113211G H G G G G s R s C +++= (b) ()()()()() 31243212143211H G H G G G H G G G G G G s R s C +++++= 2-9 框图化简中间结果如图A-2-1所示。 0.7 C(s) + + _ R(s) 1 13.02++s s s 22.116.0+Ks + 图A-2-1 题2-9框图化简中间结果 ()()()()52 .042.018.17.09.042 .07.023 ++++++=s k s k s s s R s C 2-10 ()()42 32121123211G H G G H G G H G G G G s R s C ++-+= 2-11 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A-2-2所示。

课后习题答案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信托?信托业务有哪些分类? 信托是指委托人与受托人基于信任的基础上,委托人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是以资财为核心,以信任为基础,以委托为方式的财产管理制度。信托当事人一般有三个,即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委托人是提出信托要求者,也是信托资财的所有者,其为了一定的目的,将属于自己的资金财产授权受托人代为经营与管理;受托人是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并按照委托人的指示对信托资财进行管理和处理的人;受益人是享受信托资财利益的一方,由委托人指定,即可以是第三方也可以是委托人自己,但不可以是受托人。 1)信托业务按业务内容不同,可分为“信托”、“代理”和“租赁”三大类。 2)信托业务按事项的法律立场为标准,信托可以分为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 3)信托业务按委托人的不同,可分为个人信托和法人信托。 4) 信托业务按受益对象划分,可分为私益信托和公益信托(按受益人是否为委托人本人,亦可分为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 5)信托业务按标的物的不同,可分为资金信托、实物信托、债权信托和经济事务信托四种。 6) 信托业务按信托关系成立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自由信托和法定信托。 2.信托业务会计核算的特点有哪些? 1)信托投资公司因接受信托而取得的财产,以及因信托资产的

管理、处分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称为信托资产。信托资产不属于信托投资公司的自有财产,也不属于信托投资公司对受益人的负债。信托投资公司终止时,信托资产不属于其清算资产。 2)信托投资公司的自有资产与信托资产应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信托投资公司管理不同类型的信托业务,应分别按项目设置信托业务明细账进行核算管理。 3)信托投资公司对不同信托资产按来源和运用设置相应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反映。 来源类科目应按类别、委托人等设置明细账。具体分为短期信托资产来源、长期信托资产来源。短期信托资产来源指不超过一年的信托资产来源,包括短期信托存款、代扣代缴税金、待分配信托收益、应付受托人收益及应付其他受益人款项等。长期信托资产来源指一年以上的信托资产来源,包括长期信托存款、委托存款、财产信托、公益信托、投资基金信托、有价证券信托等。 运用类科目应按其类别、使用人和委托人等设置明细账。具体分为短期信托资产运用、长期信托资产运用。短期信托资产运用是指不超过一年的信托资产运用,包括信托货币资金、拆出信托资金、短期信托贷款、短期信托投资、信托财产等。长期信托资产运用是指一年期以上的资金运用,包括长期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长期信托投资、信托租赁财产等。 3.保险业务的分类有哪些?保险业务会计核算的特点有哪些? 保险可按照不同的标准具有下面主要分类方法: 1)按保险保障范围分类,可分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两大类。这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 2)按照业务承保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原保险、再保险和共同

马原课后思考题(附答案alpha版)

思考与练习(一): 1.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自然观到社会历史观的完备、彻底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 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 1.哲学的物质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之间有何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畴。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1.怎样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 (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特殊状态。(2)①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②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③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把事物区别开 来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1.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何关系? (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具有在的统一性。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1.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1)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特性是相对的。(2)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即趋向无限。(3)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相反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流逝或主观自生的,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1.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世界是统一的。认为世界上繁多的事物有一个统一的本原的哲学观点,叫一元论,否认世界统一性的是二元论或多元论。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是唯心主义一元论的观点。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一方面物质世界的具体事物和现象是多样的,另一方面多样性中又有其统一性,

课后习题及答案

1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文件系统有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redundancy)。由于文件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文件,有可能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操作时,稍不谨慎,就可能使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文件中不一样。 (3)数据联系弱(poor data relationship)。这是由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造成的。 2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1)为计算机系统建立和采取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 (2)防止其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使系统遭到破坏,数据遭到更改或泄露等。 3. 自主存取控制缺点 (1)可能存在数据的“无意泄露” (2)原因:这种机制仅仅通过对数据的存取权限来进行安全控制,而数据本身并无安全性标记 (3)解决:对系统控制下的所有主客体实施强制存取控制策略 4.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数据项、数据结构 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5. 一条完整性规则可以用一个五元组(D,O,A,C,P)来形式化地表示。 对于“学号不能为空”的这条完整性约束用五元组描述 D:代表约束作用的数据对象为SNO属性; O(operation):当用户插入或修改数据时需要检查该完整性规则; A(assertion):SNO不能为空; C(condition):A可作用于所有记录的SNO属性; P(procdure):拒绝执行用户请求。 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①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②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7.关系模型:①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②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8.联接查询:①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②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9. 数据库设计:①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②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又能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10.事务的特征有哪些 事务概念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11.已知3个域: D1=商品集合=电脑,打印机

课后习题答案

1.2 解答: ?微型计算机: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以集成了计算机主要部件 ——控制器和运算器的微处理器为核心,所构造出的计算机系统 ?PC机:PC(Personal Computer)机就是面向个人单独使用的一类微机 ?单片机:用于控制的微处理器芯片,内部除CPU外还集成了计算机的其他一些主 要部件,如:ROM、RAM、定时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有的芯片还集成了A/D、D/A转换电路等。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主要面向大流量数字信号的实时处理,在宿主系统中充当数 据处理中心,在网络通信、多媒体应用等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4解答: ?系统总线:传递信息的一组公用导线,CPU通过它们与存储器和I/O设备进行信息 交换 ?好处:组态灵活、扩展方便 ?三组信号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其使用特点是:在某一时刻,只能由一个总线主控设备来控制系统总线,只能有一 个发送者向总线发送信号;但可以有多个设备从总线上同时获得信号。 1.5解答: ?用于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及信息管理方向 ?采用通用微机,要求有较快的工作速度、较高的运算精度、较大的内存容量 和较完备的输入输出设备,为用户提供方便友好的操作界面和简便快捷的维 护、扩充手段。 ?用于过程控制及嵌人应用方向 ?采用控制类微机,要求能抵抗各种干扰、适应现场的恶劣环境、确保长时间 稳定地工作,要求其实时性要好、强调其体积要小、便携式应用强调其省电。 1.8解答: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主要功能:用来驱动和管理诸如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磁盘、时钟、串行通信接 口等基本的输入输出设备 4.1解答: ?8088具有20 根地址线。在访问内存时使用地址A0~A19 ,可直接寻址1MB 容 量的内存范围;在访问外设时使用地址线A0~A15 ,共能寻址64K 个输入输出端口。实际上,PC/XT在寻址外设时,只使用地址线A0~A9 ;若A9=1,说明它要寻址的I/O端口位于I/O通道。 4.2解答: ?总线操作指的是指发生在总线上的某些特定的操作,而总线周期指的是CPU通 过总线操作与外界(存储器和I/O端口)进行一次数据交换的过程(时间),8088典型的总线周期由4 个T组成。如果8088的CLK引脚接5MHz的时钟信号,那么每个T状态的持续时间为200ns 。 4.4解答: ?当8088进行读写存储器或I/O接口时,如果存储器或I/O接口无法满足CPU的读 写时序(来不及提供或读取数据时),需要CPU插入等待状态Tw。 ?在读写总线周期的T3和T4之间插入Tw。 4.6解答: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解答:1开环系统 (1)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用于系统输入信号及扰动作用能预先知道时,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2) 缺点:不能自动调节被控量的偏差。因此系统元器件参数变化,外来未知扰动存在时,控制精度差。 2 闭环系统 ⑴优点:不管由于干扰或由于系统本身结构参数变化所引起的被控量 偏离给定值,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清除此偏差,所以控制精度较高。它是一种按偏差调节的控制系统。在实际中应用广泛。 ⑵缺点:主要缺点是被控量可能出现波动,严重时系统无法工作。 1-2 什么叫反馈?为什么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试举例说 明之。 解答:将系统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并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的控制方式叫反馈。 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由1-1中的描述的闭环系统的优点所证明。例如,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热电阻(或热电偶)检测出当前炉子的温度,再与温度值相比较,去控制加热系统,以达到设定值。 1-3 试判断下列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线性,非 线性,定常,时变)? (1)22 ()()() 234()56()d y t dy t du t y t u t dt dt dt ++=+ (2)()2()y t u t =+ (3)()()2()4()dy t du t t y t u t dt dt +=+ (4)() 2()()sin dy t y t u t t dt ω+= (5)22 ()() ()2()3()d y t dy t y t y t u t dt dt ++= (6)2() ()2() dy t y t u t dt +=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液压传动概述 液压传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液压传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动力元件(液压泵):它是把原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成油液压力能的元件。作用:给液压系统提供压力油,是液压系统的心脏。 (2)执行元件:包括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等。 作用:把油液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以驱动工作机构的元件。 (3)控制元件:包括压力、方向、流量控制阀。作用:是对液压系统中油液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元件。 (4)辅助元件:除上述三项以外的、液压系统中所需的其它装置。如油箱、滤油器、油管、管接头等。作用:保证液压系统有效工作,寿命长。 第二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要提高齿轮泵的压力需解决哪些关键问题?通常都采用哪些措施? 解答:(1)困油现象: 采取措施:在两端盖板上开卸荷槽。(2)径向不平衡力:采取措施:缩小压油口直径;增大扫膛处的径向间隙; 过渡区连通;支撑上采用滚针轴承或滑动轴承。(3)齿轮泵的泄漏: 采取措施:采用断面间隙自动补偿装置。 齿轮泵的模数 mm m 4=,齿数9=z ,齿宽mm B 18=,在额定压力下,转速min 2000r n =时,泵的 实际输出流量min 30L Q =,求泵的容积效率。 解答:()() 2 2630 0.876.6~7 6.69418200010v t q q q zm bn η-= ===????? YB63型叶片泵的最高压力MPa P 3.6max =,叶片宽度mm B 24=,叶片厚度mm 25.2=δ,叶片数 12=Z ,叶片倾角?=13θ,定子曲线长径mm R 49=,短径mm r 43=,泵的容积效率9.0=v η,机械效率 90.0=m η,泵轴转速min 960r n =,试求:(1) 叶片泵的实际流量是多少?(2)叶片泵的输出功率是多少? 解答: (1) ()()()()() 22 223 322cos 20.0490.04320.0490.0430.024120.0249600.9cos131.0210v R r q R r bz Bn m s πηφπ-??=--???? ?-?? =--?????????? =? (2) 633 6.310 1.0210 6.4210N pq -==???=?出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斜盘倾角?=20β,柱塞直径mm d 22=,柱塞分布圆直径mm D 68=,柱塞数7=z ,机械效率90.0=m η,容积效率97.0=v η,泵转速min 1450r n =,泵输出压力MPa p 28=,试计算:(1)平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把握的基础上的。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探索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即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发展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 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简单说就是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因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1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赞成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过于具体、全面地论述,更没有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方案。恩格斯认为,在新社会没有成为现实而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详细地设计未来蓝图,其结果只能是越是制定得详细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经典作家们论述表明,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而应当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纲领与每个阶段的现实纲领结合起来。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第一问参考答案: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客观必然和主观追求的统一;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它是客观规律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先进人类特别是无产阶级自觉追求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