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照护案例

老年人照护案例
老年人照护案例

案例1

2002年,年过七旬的耿某被子女送到家里附近的一家日托站,白天老人在日托站有人照顾,子女也很安心,但是,28天后老人在站内突然走失。托老站和耿某的四个子女到处寻找,但是,两年过去了,耿父仍旧没有任何音讯。耿氏兄妹将日托站主管单位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失费8万元,并承担为寻找老人支出的相关费用。日托站认为耿某当天情绪等各方面都很正常,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老人即便出走,也应该自己回来,因此怀疑老人是否患有记忆方面的疾病。但因日托站在接收老人时没有做过体检,没有任何依据。2004年3月,原、被告双方在法庭达成调解协议,托老站主管单位赔偿寻人费用及精神抚慰金共4万元。

案例2

范妈妈在养老院中,夜间突发心脏病,养老院在通知家属无果的情况下,采取紧急措施将老人送入医院急救,但是回天无力,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赶到现场后,认为是养老院没有及时发现老人发病,致使老人送救时间延迟,要求养老院承担赔偿责任。养老机构也无法提供可以证明自己免责的举证依据。

案例3

2005年2月11日。李某将其父亲送至某市一家养老院。几个月之中,李某的父亲与同屋的一名老人经常会因小事产生摩擦。2005年11月9日晚,李某的父亲把窗户打开,想换一下空气,另一名老人感到外面风大,就起床把窗户关上了,李某的父亲很不高兴就又把窗户打开,接着两人因此便发生争执,进而厮打起来,结果造成李某的父亲骨折。养老院立即将其送至医院治疗,并通知了李某。经诊断,李某的父亲伤情为:“右股骨粉碎性骨折”。12月1日,李某将父亲送回养老院,并要求养老院给予赔偿。养老院表示,李某父亲的伤是因为和另一老人打架造成的,赔偿应该找打他的人要。一时之间两方争持不下。

案例4

一位长期卧床的老人,住进养老院,住院期间老人得了肺炎、褥疮,养老院将老人送到医院治疗。经治疗老人病情好转,但家属认为,老人生病是养老院的责任,医疗费应由养老院承担。而养老院认为,老人长期卧床,发生肺炎和褥疮的机会很高,养老院只收了生活护理的钱,不应该承担医疗费。家属认为褥疮是由于营养不良所致,养老院应该负责。

案例5

李姓老人过八旬,住在某养老院内,因为老人患有心脏病和眼疾,每天需要服用药物。2000年,一直负责照顾老人的护理员离职,由新的护理员接任。由于新来的护理员情况不熟悉,而院内对代为老人发药又无规范的操作办法,某天中午,在给老人服药时,拿错了药,拿了隔壁床上老人的药给李老人服用。等发现身体异常后,老人被送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药物中毒,老人后来虽然康复,但一直精神紧张,提心吊胆。老人家属要求养老院支付医药费、精神损失费等。后双方协商,由养老院支付两万元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

案例6

某养老院。71岁的老人,二级护理,老人平时身体尚可,有一天凌晨4点左右,护理人员发现了他的脸色和往常不一样,面部浮肿、满头虚汗。由于凌晨人手少,护理员没有及时告知院总值班,早晨六点多,护理员到房间看老人时,这才发现他已去世,护理员说不清老人具体的死亡时间,显然让家属难以接受。想到父亲临终前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子女不由黯然,家属对老人的死提出了质疑,并要求赔偿。

最新卧床老年人生活照护技术操作流程图

目录 任务1:洗手法 (2) 任务2:协助半自理老人刷牙 (3) 任务3: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清洁口腔 (4) 任务4:协助半自理老人洗脸 (5) 任务5:为卧床老人洗脸 (6) 任务6:为卧床老人床上洗手 (7) 任务7:为卧床老人床上梳头 (8) 任务8:协助半自理老人洗脸 (9) 任务9:协助卧床老人服药 (10) 任务10:为卧床老人更换尿垫 (11) 任务11:协助卧床老人翻身侧卧 (12) 任务12:为卧床老人床上洗头 (13) 任务13:为卧床老人床上洗脚 (14) 任务14:协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盆 (15) 任务15:为卧床女性老人冲洗会阴部 (16) 任务16:为卧床老人擦身 (17) 任务17:为卧床老人穿、脱衣服--换开襟上衣 (18) 任务17:为卧床老人穿、脱衣服--换套头上衣 (19) 任务17:为卧床老人穿、脱衣服--换裤子 (20) 任务18:协助老人安全移动一----从床上移到轮椅上 (21) 任务18:协助老人安全移动二----平车安全移动法(单人) (22) 任务18:协助老人安全移动三----平车安全移动法(双人) (23) 任务18:协助老人安全移动三----平车安全移动法(三人) (24) 任务18:协助老人安全移动三----平车安全移动法(四人) (25) 任务19:铺空床法 (26) 任务20:为卧床老更换卧单 (27)

任务1:洗手法 准备物品:洗手液,清洁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流动水设备 注意事项: ● 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各环节要搓揉到位 ● 洗手时身体勿靠近手池,以免污水喷溅导致湿污衣服 标准 程序 标准 《仪表仪容标准》 检查并整理仪表仪 取下手部饰物 卷起衣袖 打开水龙头 充分冲湿双手 取洗手液擦出泡沫,适量均匀涂抹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 指缝 双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数次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双手分别相互揉搓 双手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搓揉 两手掌分别包绕对侧手的拇指旋转揉搓 弯曲手指食指关节在另一手掌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 以环形动作 用流动水 彻底冲洗双手 关水龙头 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或烘干机烘干) 不要直接触摸水龙 头,可先用纸巾包裹着水龙头,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 头冲洗干净 全部揉搓时间

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现状和思考

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现状和思考 【关键词】老年人长期照护;发展现状 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口老龄化。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老龄社会,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从上世纪末也开始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成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老年照护建设方面有了一定发展,但针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服务建设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现将国内、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情况做一介绍,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建设提供参考。 1 老年人长期照护界定及服务内容 1.1 老年人长期照护界定老年人长期照护是指老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他人给予的各种帮助的总称。长期照护需要向被照护者提供一系列长期性的健康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和生活帮助。长期照护的时限暂无统一标准,但有报道认为较为合理的“长期”应为6个月以上[2]。 1.2 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基本服务内容世界卫生组织根据20世纪80年代凯茨[3]提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标”将需要照护的老年者划分为七种状况和四种类型,并据此提供多方面的照护服务,其中最基本的照护服务内容有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物资援助服务和特殊服务。 2 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国内外状况 2.1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状况 2.1.1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制度建设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法律建设已较完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分为社会保险制和商业保险制两大类。前者以德国、日本为典型代表;后者以美国为典型代表。20世纪60年代,瑞典社区照顾作为老年福利政策中最关键的部分加以强调和实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迅速,成为美国健康保险市场上最重要的产品之一;1991年,英国发布《社区照护白皮书》,强调以“促进选择与独立”为总目标,现已建成分工明确、条理清晰的老年照护体系;1994年,德国正式立法通过《护理保险法》,使社会性护理保险成为并列于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年金保险及失业保险的第5种社会保险;1998年,日本颁布了《护理保险法》,实施强制性互助型的护理保险制度[4]。 2.1.2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建设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老化现象发生最早的地区[5],该地区政府投入相当数目的经费,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服务网络。主要通过建立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HCB),领导各类型老年护理机构,并提供包括老年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和家庭护理、综合性老年康复护理等。另外,政府要求从业者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接受护理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的正规教育。待专业毕业后还需接受一年以上的老年护理专科实训。1981年,中国香港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就积极完善老年社区照顾体系,其中介组织发挥了强大的组织管理作用[6];中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隶属社会福利行政体系和卫生体系,其中私立安老机构和公办民营机构发挥重要作用,“喘息服务”获得重用[4]。 虽然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各国在老年护理服务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老年护理院和公寓建设,均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社会需要出发。如在老人经常出入的场所安装扶手,配置各种助行器,设置无障碍通道等。护理院命名以老年人更易建立积极心态的词语为主,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太阳城中心(sun city center)[7]。电子技术也广泛应用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其中瑞典、丹麦与芬兰等国提供老年人使用的器械、设备最先进。此外,还设置了老人康乐部、自动洗衣房、理疗室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欧美国家老年护理院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规模化建设、品牌化经

失能老人的护理要求

失能老人的护理要求 失能老人的护理工作需要体力与脑力的结合,护理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护理方法,掌握好以下原则。 一、尊重老人的隐私 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协助或完全依赖他人,其中也就包括清洗会阴,更换纸尿裤,人工取便等十分隐私的护理,有些老人比较排斥自己的隐私部位暴露在外人面前,甚至会为了拒绝清洗会阴而打骂操护理员。此时,我们应该为尊重老人隐私,用屏风遮挡等方法为老人护理。 护理方法: 1.面对这些特殊情况的老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让同性为老年人护理,减少老人的排斥。 2.护理隐私部位时更应该仔细认真查看外阴部,肛周腹股沟等处的皮肤状况,定时查看老人全身皮肤情况。 3.护理时为老人拉上床帘,并耐心劝导安慰老人,保护老人在除护理员以外的他人面前的隐私。 二、仔细观察 失能老人的护理是一非常仔细的事情,要密切关注老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细微变化,不放过隐藏的小部位,减少潜伏着的对老人不利的因素。 护理方法: 1.注重隐藏小部位的清洁和护理:如耳后、腋窝、肘关节窝、腹股沟处、下肢曲窝处,脚趾头缝隙间处。

2.注意老人身体上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在护理过程中,定时查看老人全身皮肤情况,并重点查看背部、会阴部、肛周部的皮肤变化,这些是褥疮易发部位,每一个细小的压红或异于平常的变化都有可能是褥疮的诱因。 三、沟通有度 失能老人很大程度上只是行动上的受限,特别是中轻度失能老人,他们的头脑和意识还很清楚,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老人的想法和感受,警言慎行,做到沟通有度。 护理方法: 1.在和失能老人沟通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之前所了解到的老人的基本情况,选择能让老人感兴趣,能让老人高兴的话题来进行谈话,在“趋利避害,避重就轻”的交谈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开老人忌讳或是一些不开心的话题。同时,注意护理员之间的谈话内容和谈话地点的选择,不要在老人面前谈及一些敏感的话题。 2.不要当面对老人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或在老人面前展示自己因个人原因而产生的烦躁郁闷的情绪。 四.科学护理大小便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 2护理员要主动关心老人,积极给与精神安慰。 3了解老人排便规律,适时给与便盆。在特殊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定期为老人使用导泻剂或灌肠,以帮助建立排便反射。 4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一但发现有粪便污染,用柔软卫生纸擦净后再用温水清洗局部皮肤,用卫生纸擦干,防止发生皮疹或压疮。

9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19年9月试行)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面向院校专业 (5) 5面向工作岗位(群) (5) 6职业技能要求 (5) 参考文献 (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参与起草、审定的单位: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中民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兰州大学护理学院、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共好福报(北京)养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河北仁爱医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绿康医养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颐合华龄养老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万虹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上海九如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鸟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老年康疗院、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和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康乐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湖南康乃馨养老产业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中育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青岛市长期照护协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石家庄市春晖养老评估服务中心(石家庄市银隆养老院)、百城康养(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天津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中国健康养老职业教育集团、中日养老服务及产业合作项目办公室、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学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根来、谭美青、屠其雷、李惠菊、娄方丽、张雪英、倪赤丹、武卫东、陈怡剑、谭宇双、周钢、林娜、张文玉、韩晓婷、冯翠平、迟玉芳、仝伟、李继宗等。 本标准修改与审定人:王虹峥、王军、张伟、邹文开、张玉兰、肖成龙、赵红岗、孙钰林、周素娟、许世杰、卓永岳、张登国、陈洪涛、于保荣、杨丽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问题研究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问题研究 人口快速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程度高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及问题,包括缺乏长期护理的保障机制、长期照护专业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求等。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提出了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对策,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养老照护机构、建立多层次的长期照护专业教育培训体系。 标签:长期照护;老年人 一、现状 随着建设“健康中国”战略的确立,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群在养老、健康、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需要,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政策。 但是当前我国护理机构资源匮乏,结构失调,社区发展缓慢,社会化照料费用昂贵,这些因素迫使失能老人社会化长期照料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因此,如何更好地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群体主要有以下特征:高龄多,平均年龄为76.8岁,高于预期寿命,高龄往往伴随着体力的衰退、自理能力丧失;女性多,男性、女性的比例为4:6,我国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所以老年人口中女性所占比重高于男性比重,失能老年人群体中亦然;丧偶多,超过一以上为丧偶者,这部分失能老年人大多选择进入机构接受护理服务,而有伴侣的失能老年人更倾向于居住在家中,因为伴侣是家庭护理的主要承担者;疾病多,因为疾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失能带来更多的慢性疾病。 根据《2017年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调查地区有7.2%的老年人处于重度失能状态。如果加上中度失能,总失能率为16.5%,略低于《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19%的水平。分人群来看,70岁是老年人失能状况由轻转重的重要转折点,重度失能率从60-69岁年龄组的5.3%上升至70-79岁的8.8%。80岁后持续上升至2.7% 女性的整体失能率(重度失能率7.8%)和自理能力退化速度(重度失能率从60-69岁的6.3%上升至80岁以上的13.5%)都显著高于男性。失能老年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比例很高(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患病率分别为4%和9.1%),80岁以上的重度失能老年人更是“高危”人群(患病率14.5%)。 二、长期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处于供需失衡状态,导致失衡的主要原因有:政府政策缺失,导致公办机构和民营机构发展不均衡,补贴忽略失能老年人;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规模缩小、流动性增加,导致家庭护理供给数量减少;

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

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试行)2.0版 第一条(目的) 为加强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老年护理机构等老年照护服务的有机衔接,科学确定老年人的照护需求,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依据) 本标准在整合现行的上海市老年照护等级评估、上海市高龄老人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评估以及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出入院标准的基础上统一制定。 第三条(评估结果) 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类拟合工具(线性判断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将评估结果分为:正常、照护一级、照护二级、照护三级、照护四级、照护五级、照护六级、建议至相关医疗机构就诊。 第四条(分级维度) (一)自理能力维度 自理能力维度包含三个方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对应的权重分别为65%、10%、25%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大便是否失禁、小便是否失禁、洗脸/洗手、梳

头/化妆、使用厕所、进食、坐立位起身、坐凳椅、平地步行(移动)、穿/脱上衣、穿/脱裤子、上下楼、洗浴等20项。 2.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搭乘公共交通、现金和银行账户的管理等 8项。 3.认知能力包括:定向能力、计算能力、记忆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判断能力和情绪精神症状等22项。 (二)疾病轻重维度 主要包括当前老年人群患病率比较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帕金森病、糖尿病、脑出血、高血压、晚期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塞、下肢骨折、认知障碍等疾病。 每种疾病分成局部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并发症4个分项,对应的权重分别为30%、30%、30%、10%。其中,每一个分项包括若干子项,每一个子项有若干选择项及分值,全部分项的得分值相加为该种疾病的得分。 第五条(级别划分) 评估等级由自理能力和疾病轻重两个维度的得分值决定,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所需的照护等级越高。

关于进一步加强失智失能老人社会化照护服务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失智失能老人社会化照护服务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172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进一步加强失智失能老人社会化照护服务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民政部会同卫生部,教育部,中国保监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 提案人:高美琴 主题词:养老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85亿,65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23亿,占总人口9.1%,特别是失智失能老年人已超过3300万,占到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7%。而“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老年人口总量急剧增加。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重,其中失智失能老人的社会化照护服务问题尤为严重。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有必要从战略定位、政策倾斜、社会资源分配等多角度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失智失能老人社会化照护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多层次养老方式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传统家庭照护模式面临社会变迁的挑战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失智失能老人仍采用居家照护。长期家庭照护模式给家庭照护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约70%~90%的痴呆老人在其病程的某个阶段会出现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被窃妄想、猜疑被害、行为紊乱、性格改变、徘徊行为、大声吵闹、偏执观念、社会行为不端等。照护者不但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应付患者的一些怪异行为后果,照护过程漫长而艰辛,且照护服务的专业性也亟待提高。与人口老龄化现象并存的社会问题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在缩小,人口流动的速度加快等。再加上人口的长寿,使得养老问题更趋复杂。因此,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提供相关社会支持与服务,已成为照护者的愈发迫切的需求。 (二)失智失能老人社会化照护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机构照护作为目前社会化照护的主要形式同样也面临着困境:失智失能老人不同于一般老人,治愈康复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长期住在机构直至死亡,这就造成床位的周转率很低,形成了目前“一床难求”的局面,目前每12名仅有1张护理床位,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同时,失智失能老人专业照护人员的配备数量有待增加,照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照护专业化知识的培训制度有待建立。 (三)失智失能老人社会化照护服务体系异常薄弱 失智失能老人作为老人中的弱势群体,其照护要求及负担远远高于一般的老人,

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分析

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分析贾维宁左宪宏米娅莉(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针对老年人的养老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就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便于对社区护理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通过计划免疫,改善营养和食品供应及有效地治疗疾病等手段,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也提高了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35岁上升到现在的70多岁,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这样,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就应该引起重视,而且,由于我国养老的现状,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是在社区里生活的,本文就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 由于种种原因,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很多。首先,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下降,身体的健康状况也有所下降,尤其现在富贵病的增加,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慢性病的人很多,所以老年人对健康促进的要求很高,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给予各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各种疾病的护理及治疗知识。其次,由于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的增多,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而子女不在身边的几率很大,导致出现了很多的空巢家庭,这

样导致老年人身边没有子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就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给予日常生活的照顾。再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丧偶的越来越多,尤其对于同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就非常容易出现孤独,抑郁,悲观等各种心理问题。周萍等对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某社区163 名60 岁以上老年人的一项调查显示,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利用率居前3 位的是钟点工、保姆、健康教育。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率普遍较低,有79.8%以上的老年人不知道社区护理、家庭病床、康复指导、日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和心理健康服务[1]。2.应对措施 2.1加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通过评估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现状和文化程度以及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的计划。老年人患有的比较多的疾病都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病,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病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针对患有此类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把患有同一种疾病的老年人组织到一起,定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另外也可以让患同一种疾病的老年人在一起相互讨论,多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共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另外,也可以在社区的适当的地方张贴各种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宣传画,让老年人在无意中就增长了知识。还可以和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合作,使媒体上播放一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片或者播放一些权威人士对于某个疾病的防治知识的讲座来促进老年人对相关疾病的了解[2]。

老年人长期护理报告

社会实践心得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幅提升。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在这个假期,我就老年人长期护理做了问卷调查。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也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据联合国报告, 2050年 60 岁以上人口将从 6亿增至近 20 亿, 60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预计增加 1 倍, 从 10%增至 20%。发展中国家增长最迅速, 在今后 50 年中这些国家的老年人口预计翻两番。其中,慢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完全依靠家庭照料已显得力不从心, 需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提供一系列多元化的长期护理服务, 以减轻家庭负担,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我就此对在农村的60岁以上老人做了走访式问卷调查。对他们进行了生活现状的调查,其中包括基本家庭情况、老龄化的认知程度、医疗费用支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购买意愿、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模式等。并且特地走访了少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调查其每年所需的医疗护理费用以及需要他人照顾的天数。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医疗费用支出已成为我国居民继家庭食品、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长期护理的开支更为高昂,因此高昂的护理费用让老年人不堪负重。随着上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逐渐呈现出“421”的家庭抚养模式。在家庭模式缩小的同时,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了“空巢老人”出现。当家庭成员无法全部或部分照料老年人时,必然期待着社会及社区提供相关服务和指导,以弥补家庭照料功能的不足或缺失。 建立强制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是最理想的一种方案,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长期护理保障。国际上已经建立强制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最典型的是德国和日本。而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低,贫富差距大,这就使得收入低的人保费支付有困难,受益人群狭小,不能有效提高社会福利。其次我国居民对长期护理的认识不足,使政策推广会面临重重困难。因此,认为短期内我国无法实行强制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医疗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向贫困人口、收容对象或因家庭收入不堪庞大的医疗开支而陷入困境的居民提供的免费医疗护理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建立长期护理的医疗救助机制目前在我国更加可行。第一,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政府保障弱势人群。调动商业保险公司积极性,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在现阶段,政府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为失能老人提供护理补贴,应鼓励有经济能力的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对开办这项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给予税收优惠,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建立长期护理救助基金,保障低收入人群。第二,建立多层次的护理供给体系,发挥社会服务力量。以社区居家护理为核心,壮大非正式医疗护理队伍。社区居家护理主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社区日托和短期入托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护理方式。面对社区护理人员的短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的互助精神,壮大非正式护理队伍。第三,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实现健康老龄化。现阶段,老年人慢性非传染疾病患病率高,而许多慢性病与高盐、高糖等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能够增强保健意识,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强调预防在先,护理在后是缓解护理需求压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健康宣传、健康预防,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善等制度建设,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中老年长期护理分级标准研究

·世界全科医学工作瞭望·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中老年长期护理分级标准研究 张莹 作者单位:116044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摘要】1997年日本制定了老年长期护理需求分级标准—要介护认定制度。200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介护保险法,规定所有需要国家提供护理服务的老人都首先要通过护理级别评估,根据评估的级别提供相应级别的护理服务。本文对日本老年护理分级标准体系进行介绍,比较分析我国老年护理分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今后制定老年护理分级制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老年长期护理;护理需求分级;日本 【中图分类号】R 47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572(2011)08-2544-02Care -needs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in the Long -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of Japan ZHANG Ying.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44,China 【Abstract 】In 1997,the care -needs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in the long -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was passed by the National Diet of Japan.And this law was enforced in April of the year 2000.The law stipulated that all the elder people who are in need of care should undergo the care -needs assessment firstly ,and appropriate level of care service would then be provided based on the assessment.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care -needs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system of Japan with the hope to find out the shortage of ours and to provide some useful experience for our future institution reform of long -term care. 【Key words 】Long -term care for the elderly ;Care -needs certification ;Japan 老年长期护理分级制度是许多发达国家在老年护理保障中 提供护理服务与支付护理补偿费用时的主要依据 [1-4] 。合理制定老年护理分级标准,不仅可以使残障老人得到应有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更可以使国家护理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分级标准始于2001年出台的《老年 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规范规定:养老机构内老人的护理级别可根据生活自理能力和需求划分为三级,即自理老人(一般照顾护理)、介助老人(半照顾护理)、介护老人(全照 顾护理)[5] 。但是该规范没有进一步明确各护理级别判定的详细标准,对痴呆老人的护理级别也没有明确规定。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对护理服务的收费也没有明确规定,因此目前全国各地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分级标准各不相同,护理服务差异也很 大,而护理费用的差别则可达6倍以上[6]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发展。因此制定一套能正确反映老年长期护理需求级别的评估体系,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护理保障政策就显得极为重要。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也是养老体系完善、养老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国家。本文以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中老年护理分级评估体系为焦点,通过对日本老年护理分级标准体系的介绍,比较分析我国老年护理分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今后制定老年护理分级制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日本老年长期护理分级制度1.1 老年长期护理分级现状1997年日本制定了老年长期护理需求分级标准—要介护认定标准。通过护理评估体系将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分为七个级别,即:自立、要支援、要介护Ⅰ Ⅴ级。自立老人是指生活完全自理,不需要任何帮助的人;要支援是指生活基本能自理,但社会活动需要帮助的人;要介护Ⅰ是指需要部分护理的人;要介护Ⅱ是指需要轻度护理程度的人;要介护Ⅲ是指需要中度护理程度的人;要介护Ⅳ是指需要重度护理程度的人;要介护Ⅴ是指需要最重度护理程度的人。2006年日本制定了介护预防政策,将原来的7等级护理修改为8等级护理级别,即通过调整评估项目,将原来的自立、要支援、要介护Ⅰ Ⅴ级7个等级修改为自立、要支援Ⅰ、要支援Ⅱ、要介护Ⅰ Ⅴ级8个等级。其中将护理级别要支援Ⅰ及以上等级的老人认定为有护理需求的人。 1.2老年长期护理分级的理论基础老年长期护理级别的划分并不是单纯以老人身体指标为依据,而是以护理时间、护理强度为依据进行评估。首先日本采用的“1分間タイムスタディ法”(每分钟护理强度研究法)将护理时间进行标准化,也就是首先对所有的护理服务予以不同的编码,然后记录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连续2天工作时间内的护理劳动时间,通过电脑统计分析,计算出每分钟的护理强度(以点数的形式体现),然后推算出每一项护理服务所需要的时间,以此为标准进行护理分级评估。然而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护理时间与实际发生的护理时间有时会有很大差异,并且计算出来的护理级别也偏高,于是日本政府经过多方论证,2003年将原版要介护认定软件进行改进,在“1分間タイムスタディ法”判定的基础上,将所有的护理服务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整理,根据各项目之间关联性的大小,制作出树形图模型作为推算护理时间的路径。在判定护理级别时,首先根据申请人身体与心理失能状况计算出护理得分,然后再根据八种树形图模型推算出各项服务所需时间,再结合医疗诊察结果,计算出最终的护理需求时间,完成护理级别判定过程。根据护理时间各护理分级如下:自立:25分未满;要支援:25 32分未满;要介护Ⅰ:32 50分未满; · 4452·

《老年护理》第6章 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第6章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年人易得糖尿病的原因是由于哪项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造成的( A ) A.胰岛素及胰岛B-细胞 B.胰岛素及β细胞 C.胸腺素及淋巴细胞 D.高血糖素及胰岛素 E.脂肪及胰岛素 2、老年人易出现负氮平衡,故蛋白质的摄入应该是( B) A.优质足量 B.优质少量 C.以动物蛋白为主 D.以植物蛋白为主 E.多样化 3、亚洲人正常BMI为( D ) A.15~18.5 B.23.5~25.5 C.26.5~28.5 D. 28.5~30.5 E.18.5~22.9 4、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生便秘的比例为(C ) A. 30~50% B. 18~30% C. 28~50% D. 30~60% E. 60~65% 5、为减少老年人肛门疾病,温开水坐浴的温度为( C ) A. 20~30℃ B. 35~40℃ C. 30~35℃ D. 35~40℃ E. 45~50℃ 6、老年人运动后最宜心率为( D ) A.150-年龄 B.130-年龄 C.150-年龄 D.170-年龄 E.180-年龄 7、刘某某,男性,62岁,其运动后的最佳心率是( A ) A.108次/分 B.120次/分 C.130次/分 D.140次/分

8、案例:张三,男,68岁,每天晚上十点钟上床睡觉,凌晨五点醒后再也睡不着,老人常常抱怨睡眠不好。请问张三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为( C ) A.4小时 B.5小时 C.6小时 D.7小时 E.8小时 9、案例2:王大娘,71岁,每晚7小时睡眠过程中,鼻或口腔气流暂停每次超过10秒,暂停发作超过30次以上有时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超过10次以上。 导致王大娘以上情况的原因是( A ) A.SAS B.PAS C.PCI D.SARS E.COPD 10、案例2:王大娘,71岁,每晚7小时睡眠过程中,鼻或口腔气流暂停每次超过10秒,暂停发作超过30次以上有时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超过10次以上。 该病多发于( C ) A.儿童 B.男性 C.老年人男性 D.女性 E.老年女性 11、案例:李大爷,74岁,最近常出现软弱、头晕现象,朋友也觉得他最近性格有点异常,口腔黏膜干燥,测量血压正常,尿量正常,无明显的口渴和多饮行为。 该患者的诊断为(B ) A. 抑郁症前期 B.脱水 C.营养缺乏 D.心肌缺血 E.脑缺血 12、案例:李大爷,74岁,最近常出现软弱、头晕现象,朋友也觉得他最近性格有点异常,口腔黏膜干燥,测量血压正常,尿量正常,无明显的口渴和多饮行为。 估计该患者的脱水量约为体重的( E ) A.6% B.5% C.4% D.3% E.2% 13、老年人蛋白质供给能量应占总热量( A) A.15% B.20% C.20~30% D.50%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目次 前言 (2) 引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面向工作岗位 (6) 5 面向院校专业领域 (6) 6 职业技能等级 (8) 7 职业技能等级要求 (9) 8 培训 (13) 9 评价 (14) 10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5) 参考文献 (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参与起草、审定的单位:民政部培训中心、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中民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兰州大学护理学院、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共好福报(北京)养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河北仁爱医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绿康医养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颐合华龄养老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万虹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上海九如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鸟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老年康疗院、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和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康乐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中育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青岛市长期照护协会、石家庄市春晖养老评估服务中心(石家庄市银隆养老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学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根来、谭美青、王虹峥、娄方丽、张雪英、李惠菊、倪赤丹、武卫东、陈怡剑、谭宇双、周钢、林娜、张文玉、屠其雷、韩晓婷、冯翠平、李继宗等。 本标准修改与审定人:王军、张玉兰、肖成龙、邹文开、赵红岗、孙钰林、许世杰、周素娟、卓永岳、张登国、陈洪涛、于保荣、杨丽霞、刘华、王伟、赵云午、石晓燕、刘晨、贾德利、臧少敏、陶娟、刘日安、王婷、贾雪华、迟玉芳、仝伟等。 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未经同意和书面授权,不得印刷、销售和出版发行。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27585999.html,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现状分析 作者:鞠蓉蓉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1期 关键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照护模式;专业护理 本项目来源于江苏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失能老人生活现状与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以宿城区为例”(项目编号:201814160020X)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9日 自21纪初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慢慢呈现出数量多、发展快、占比大等趋势,失能情况也日益严重。根据江苏民政网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宿城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72%,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89%。“十三五”规划 指出:养老问题是中心问题。加强关注老龄人口的生活,提供养老服务。失能老人是老龄人口中更弱势的群体,如何保障失能老人的生活或成为民生所向,庞大的失能群体对于长期照护服务的呼声或会日益强烈。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宿城区的失能老人数量也在增加。我们发现,这些老人不仅生活无 法自理,而且多数还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因而,选择何种长期照护模式对失能老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失能老人倾向于家庭照护,他们认为,亲属子女能够给自己提供基本的起居照料和看病送药服务就已经足够,同时还能让他们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但是还有一些失能老人特别是失能程度较高的老人渴望有专业护理人员上门照护或是去到机构照护,原因是能够获得比较专业化的保健康复护理,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了解到,有近一半的失能老人对目前的照护模式是不太满意的。一方面他们平时的经济来源十分有限,主要是养老金和子女供养,并且失能老人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平均只有1,200元左右,高昂的护理费用和苛刻的护理门槛将许多有需求的失能老人特别是重度失能老人“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很多失能老人因为缺少专业的护理和日常陪伴,终日只能待在家中,由子女或配偶照料日常生活。但是子女无法经常性的陪伴在老人身边,只能偶尔来送饭、打扫卫生,大多数时间需要老人独自生活,难免造成生活不便。总之,失能老人目前的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为老人打造出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家园。 (一)子女、亲属供养压力大。目前,宿城区内有高达94%的失能老人选择了家庭照护,主要的照护人员就是老人的子女或者亲属。但是,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宿城区内的家庭规模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随着人口转变的深化,独生子女家庭、“421”结构家庭、失独孤儿等残缺家庭和代际居住分离的空巢老人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子女亲属的抚养负担压力越发严重。一方面由于失能老人多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看病吃药、检查身体,高额的医药支出对于一

老年人照顾需求等级-医疗照护需求评估表

表B.7医疗照护需求评估表 基础护理包括:晨间护理、晚间护 理、协助翻身、呕吐清洁、 排泄护理、压疮预防等 □不依赖:能独立完成日常基础护理 □轻度依赖:部分基础护理需指导和协助下完成 □中度依赖:大部分护理由护理员协助完成 □重度依赖:由专业护理人员完成基础护理 常规治疗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会 阴护理、口服给药、物理 降温、坐浴、鼻饲、血糖 检测、吸氧、特殊口腔护 理、压疮换药、静脉采血、 肌注、灌肠、导尿、膀胱 冲洗等 □不依赖:能独立完成日常治疗护理 □轻度依赖:部分治疗护理工作需指导和协助下完成 □中度依赖:需专业护理指导,大部分护理由护士协助完成 □重度依赖:需专业护理指导,由护士完成护理工作 康复护理包括:预防继发性残疾和 并发症的发生;功能训练 的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的训练;假肢、矫形器、 自助器、步行器等的使用 指导及训练 □不依赖:预防护理 □轻度依赖:需在指导下独立掌握预防措施及相关康复锻炼 □中度依赖:需在指导和协助下进行预防措施及康复锻炼 □重度依赖:需进行专业护理干预及康复锻炼 特殊治疗/护理包括:化学治疗;持续吸 氧/吸痰;压疮Ⅲ-Ⅳ级; 频繁伤口换药(大换药/ 特大换药);静脉营养; 气管切开处理;透析 □极重度依赖:过去7天内评估对象所接受的特殊治疗项目或状态,包 括在家及医院门诊接受的治疗 医疗照护分级□级0级:基础护理为不依赖或轻度依赖且常规治疗护理或康复护理为不依赖 1级:基础护理为不依赖或轻、中度依赖且常规治疗护理或康复护理为轻度依赖 2级:基础护理为中、重度依赖,常规治疗护理或康复护理为中度依赖3级:常规治疗护理或康复护理为重度依赖 4级:接受特殊治疗/护理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课题组 陈杰 第一章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的研究构架 第一节本研究的基本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的基本目的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上,LTC社区照顾模式研究的意义在于:一,分析传统文化要素及其变革对LTC社区照顾模式形成与选择的影响;二,探讨心理要素对养老模式的影响;三,论证经济要素与LTC 社区照顾模式形成与决策的关系;三,弄清家庭人口结构因素与LTC社区照顾模式的关系。 在实践上,LTC社区照顾模式研究的意义在于:一,通过确定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的选择,服务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通过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决策,促进我国老年产业化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三,通过理论分析指导促进我国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形成和发展的政策。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构建LTC的社区照顾模式的理论构架,从理论上阐述LTC的社区照顾模式的性质;2、研究分析我国与英日等国在LTC社区照顾模式的总体状况和差异,汲取可以借鉴的经验;3、通过对数据、资料和实证案例收集分析,探讨适合老年人需要的LTC社区照顾模式;4、对如何建立一个适合老年人LTC需求的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第二节本研究的基本范畴 1、长期照顾模式 本研究界定的长期照顾模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照顾场所的选择:有专业化的机构照顾,也有非专业化的家庭成员的家庭照顾,还有非专业义工的社区照顾。 ②照顾对象的选择:长期照顾需求者一般是指那些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别人在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方面给予照料的老年人。但是,因国家和地区政策不同,并不是所有有长期照顾需求的人,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比如英国实行的是福利政策,需求者基本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而日本是有选择的,必须是加入社会护理保险者才有资格。

养老院护理老人基本要求及服务内容

养老院护理老人基本要求及服务内容 一、协助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要 食物的需要:注意老年人的膳食营养,为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喂食和喂水。 排泄的需要:帮助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排便、排尿,及时清除排泄物。 舒适的需要:营造安静、清洁、温度适宜的休养环境。 活动和休息的需要:帮助老年人适当活动,并尽可能促进老年人的正常睡眠。 安全的需要:防止老年人跌倒、噎食、误吸、损伤,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爱和归属的需要: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和人际环境,促进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帮助老年人及时与家人联系与沟通,并给予精神上的关心。 尊重的需要:运用沟通技巧,维护老年人的自尊,保护老年人的隐私。 审美的需要:协助老年人的容貌、衣着修饰,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内容

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内容有:个人清洁卫生服务、衣着服务、修饰服务、饮食服务、如厕服务、口腔清洁服务、皮肤清洁服务、压疮预防、便溺护理等。 1.个人清洁卫生服务包括洗脸、洗手、洗头(包括床上洗头)、洗脚,协助整理个人物品,清洁平整床铺,更换床单等。 2.衣着服务包括协助穿脱衣裤、帮助扣扣子、更换衣裤、整理衣物等。 3.修饰服务包括梳头、化妆、剪指甲和协助理发、修面等。 4做食服务包括协助用膳、饮水,或喂饭、喂水、管饲等。 5.如厕服务包括定时提醒人厕、协助如厕,使用便盆、尿壶等。 6.口腔清洁护理包括刷牙、漱口,协助清洁口腔、假牙的清洁保养等。 7.皮肤清洁护理包括清洗会阴、擦浴、沐浴等。 8压疮预防包括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平整;定时翻身更换卧位,防局部受压过久,受压部位按摩增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预防皮肤受伤等。 9.便溺护理包括大小便失禁、尿潴留、便秘、腹泻老人的照护,实施人工排便、清洗、更换尿布等。 三、老人生活照料服务要求 1.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提供个人生活照料服务的范围、内容、时间、地点、人员、服务须知。 2.老年人居室做到清洁、整齐,空气清新无异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