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总结

考研政治总结
考研政治总结

马原

一.马克思主义概论

二.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运动观、时空观、实践观

三.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四大方法、五大范畴、一对关系

一对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两大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四大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一致

五大范畴:因果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四.认识论:认识本质、认识规律、真理与价值

认识规律:两个阶段、两次飞跃、两个因素、两个特点、两者统一

五.历史观

六.政治经济学

七.科学社会主义

分析题:辩证法、认识论

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材料中提及人的重要性

2.联系的观点:引起与被引起

3.发展的观点:新事物and旧事物、超越

4.矛盾规律:矛盾的统一性、普遍性(共性、全面、积极找寻)、特殊性(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辩证的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出现两种(传统文化、创新)

6.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7.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认识的反复性——错误、失误总是难免的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真理与谬误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毛中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社会主义改造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五.建设中特社的总依据

六.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特社的总任务

七.改革开放理论

八.五位一体

九.实现祖国统一

十.外交和国际策略

十一.建设中特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十二.建设中特社的领导力量

分析题:

一、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2.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

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总的来说,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二、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1.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的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4.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

史纲:

一.反对外国侵略(鸦片战争)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三.辛亥革命

四.开天辟地大事件——建党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六.抗日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八.社会主义改造

九.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分析题:

一、抗日战争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A、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B.原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

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

导全民族走向抗日战争胜利的一面旗帜。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

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解除组织者和鼓舞着。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

政策,提出的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

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C.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贡献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日本计划将中国一步一步沦为自己的殖民地。1935年,华北事变的发生

(2)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并领导中国人民一步一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1931年,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4)在民族危机空前危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5)为了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实现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