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鸦片战争

第一课鸦片战争
第一课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

主备人:卞爱琴审核人:陈宏楼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 感、态 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

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程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解析:“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主要应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简述”属于课标中识记层次的要求,“理解”则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所以,除了要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还要对条约的内容实行分析,理解其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衩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也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只要知道魏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即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通过学习,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培养对比分析理解问题的水平。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观看英国鸦片走私船的图片、“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关于鸦片危害的内容,形成对鸦片输入及其危害的感性理解。 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外所学,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观察“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了解战争的过程。在图中找出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割让的香港岛的位置,并分析其位置特点及影响。掌握识图和使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了解,理解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 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发动战争的史实,理解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吸取鸦片战争中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二、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也是中西两种不同文明的第一次对决。这次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一系列的变化,它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 课文共分三个子目,这三个子目都围绕着“鸦片战争”这个主题。其逻辑关系是“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介绍鸦片走私的原因和由此引发的中华民族危机以及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说明鸦片战争的起因。包括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中英南京条约”介绍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也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之一,即引起中国新思想的萌发。 本课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本课难点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同步习题1北师大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选择题1.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D.整顿吏治的需要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B.为了打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C.为了割占香港岛 D.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3.《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你认为这是为了纪念A.虎门销烟B.中国禁烟运动 C.人类认识到鸦片的危害D.林则徐4.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下列关于林则徐的事迹错误的一项是()A.向道光帝上书禁烟B.禁止外国商人进行的正当贸易活动C.在虎门销烟D.在广州他命令外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里的“长技”是指()A.西方的先进技术B.西方的政治制度C.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D.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7.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A.经济落后B.政治腐败 C.武器落后D.阶级矛盾尖锐8.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是因为()A.可以使清军丧失战斗力B.造成清朝财政困难

C.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D.可以牟取暴利9.对鸦片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维护正当中英贸易的战争B.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C.争夺鸦片市场的战争D.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战争10.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二、填空题11.________年6月,英国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动脑筋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说: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与其用常法而有名无实,讹诈正无了期,何如执重法而雷厉风行,吸食可以立断。” 材料二:在销烟的日子里,远乡近里,成千上万的人赶到虎门观看,还有一些外国商人从澳门乘船前来旁观。他们仔细观察销烟的全部过程,对中国禁烟表示钦佩。 材料三: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根本使人无机可乘。一位外国传教士,观看虎门销烟后,这样写道:我们曾经反复观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出于我们的意想…….在各个方面,看守显然比广州扣留外国人的时候严密的多.镇口有个穷人,因仅试图拿走身旁的一点鸦片,但一经发觉,几乎立即正法。即使偷去一点鸦片,那也是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的。目击后,我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事实。 请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林则徐的什么主张?

第一课鸦片战争

第一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肖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林则徐及其禁烟主张;说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 结果;准确记忆出《南京条约》的内容。了解魏源及其《海国图志》。 2、过程与方法: (1)识图读图:识别林则徐、定海三总兵、《海国图志》 (2)分析理解:通过对战前中英双方实力之比较,明白并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比较战争前后的变化,探讨鸦片战争 的危害;分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 (3)史料阅读:让学生阅读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加深对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相 关联系的认识,对清政府的腐败、列强的野蛮的愤慨;对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军民浴血抗战的敬仰。 二、学法指导 1、实践历史学习“三部曲”,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实现“了解---理解---见解” 的目标程序,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2、具体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精读细读、圈点划批、对照比较等,掌握历史文本 阅读法。 三、教法选择 1、情境教学:用图片与文献再现历史,深化内容,引领学生走进历史,感同身 受。 2、讨论、辩论: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现真正 的互动、交流。 3、比较法:通过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比较,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的变化对照,初 步掌握历史比较的学习方法。 四、重点难点 1、重点: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的 影响。 2、难点:为什么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以电影《虎门销烟》片段导入。 板书:第一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历史学习第一步——“了解” 学生自主学习,快速阅读,通览全课,梳理出本课主要的历史大事。 1、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2、1840年6月——1842年8月,鸦片战争 3、1842年8月,《南京条约》 4、魏源《海国图志》 ◆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 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其思维主要是概括和分析,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1课鸦片战争练习题及答案

第 1 课鸦片战 争 创新提问——练思维 问题范例 1.你知道这幅剧照反映的那段历史吗?请你说说它的概况和影响。 2.有人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不会爆发;还有人说,鸦 片战争是英国为维护商业利益而发动的商业战争,不是侵略战争,你怎么 看? 3.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清朝大臣,你能够给皇帝提出什么样的建议使中 国在鸦片战争中获胜? 轻松入门—练基础 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19 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英国B .法国C .美国D .俄国 2.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 .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 .争取外交平等 3.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有()①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更 加贫困②军队战斗力减弱 ③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激增④各级官僚贪污腐败更加严重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4. 道光帝接受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张,最根本的原因是() A. 害怕数十年后中原无御敌之兵,无充饷之银 B. 为了扭转对英贸易逆差 C. 林则徐上书言辞恳切 D. 为了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 5. 以下内容最能说明林则徐禁烟决心的是()A.在汉口、长沙捉拿烟 贩,设禁烟局B.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C.下命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 课前提问

D .积极防御英军侵略,使英军无机可乘 阅读下图,回答 6— 10 题。 6. 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第一次较 量是 ( )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鸦片战争 C .戚继光抗倭 D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7. 鸦片战争期间,在虎门英勇抗敌,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 是 ( )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葛云飞 D .陈化成 年 1 月,英国侵略者以武力强行占领了( A .澳门 B .虎门 C .香港 D .香港岛 9.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B . 清政府的委屈求全 军事指挥出现失误 战争准备很不充分 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因为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 D . 10. 《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有( ①广州 ②天津 ⑧上海 A .①②③④⑤ C .④⑤⑥⑦⑧ 11. 乾隆皇帝说: 了清王朝普遍存在 的某种心理,下列哪个成语对这种心理的概括最为准确? A .趾高气扬B .刚愎自用 C .夜郎自大 D .颐指气使 12.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 A .清政府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失败 C .中国开始遭受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 二、列举题: 13.列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③厦门 ) ④福州 ⑤南京 ⑥定海 ⑦宁波 .③④⑤⑦⑧ .①③④⑦⑧ D 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来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 14.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5.列举鸦片战争开始结束的时间及标志。 拓展创新——练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o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单选题北师大版

单选题:鸦片战争的烽烟经典练习 1.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中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3.近代史上最早向中国输出鸦片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葡萄牙 4.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皇帝是() A.嘉庆帝 B.道光帝 C.咸丰帝 D.同治帝 5.下列关于林则徐的事迹错误的一项是() A.向道光帝上书禁烟 B.禁止外国商人进行的正当贸易活动 C.在虎门销烟 D.在广州他命令外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 6.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B.虎门销烟 C.英国侵略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D.1841年,派兵侵占香港岛 7.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虎门销烟

B.英国开拓殖民地 C.清政府对鸦片贸易的过激政策 D.帝国主义国家的怂恿 8.“弱国无外交”是中国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的警示。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9.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A.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B.广州、厦门、福州、杭州、上海 C.广州、厦门、定海、杭州、上海 D.广州、厦门、定海、杭州、天津 10.下列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割让香港地区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D.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1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殖民地 D.资本主义社会 12.中国近代史开始于() A.1624年 B.1689年 C.1771年 D.1840年 1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抗争的历史。揭开中国近代史序

11鸦片战争的烽烟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程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 (2)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图片,学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第三页关于鸦片输入的危害的文字,总结鸦片输入的危害。设计“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用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 (3)通过对虎门销烟的了解,认识到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通过学习,明白弱国无外交,我们现在要继续改革,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学生欣赏罂粟花的图片),“娇小垂头立,丰盈出面来。”你知道吗?如此美丽的花朵还有一个名字——“魔鬼之花”。原来它是世界三大毒品植物之一,未成熟的果实割后流出的乳汁,凝固后就是鸦片(俗称大烟)。正是这黑色鸦片,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突变。由鸦片引起的中英之间的那场战争使中华民族进入了令人不堪回首、屈辱的近代社会。 新课讲授:

一、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 教师导入:说道毒品,通过平时观看电视和学校教育,大家对于它的危害,一定有自己的认识,那么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学生积极交流。说出毒品对人的身心,对社会的极大危害。) 教师设问:那么吸鸦片者到底是怎么样一副模样呢,在清人俞蛟笔下有这样一段描述:材料一“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教师设问:既然鸦片有这么多危害,为什么150多年前,英国人要将鸦片输入中国呢? 学生交流后归纳: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于是加紧对外扩张。而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既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原料,又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销售市场。所以英国蓄意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获取广阔的市场。这就使战争的爆发成为了必然。这就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蓄意要打开中国潜在而巨大的市场)。 教师过渡:鸦片流毒于世,仅仅是毒了百姓的身心健康吗?损害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十数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 材料二“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教师设问:这是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中指出的,由此,我们发现鸦片还有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造成政府统治危机。 2.过程:虎门销烟 教师过渡:林则徐的痛诉促使道光帝下了禁烟的决心。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教师设问: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备课时间:8月5日教案序号:1 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第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一直是重中之重。 隋朝虽然很短暂,但它却是历史上一个及其重要的朝代。原因:○1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完成了统一;○2达到了空前的繁荣;○3创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4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5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2、学情: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基本的状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等重要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对本册历史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统一的条件和影响、隋朝的疆域、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2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懂得国家统一的重要和民族团·结的可贵,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隋炀帝如此;了解隋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 教学难点:隋统一的条件。 教学创意:围绕本课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并尝试写出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课后,能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体会到主动学习的

第1课鸦片战争1

第1课 鸦片战争 主备人:陈卫东 参与者:初二历史组 课时: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 教学目标 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及意 义;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掌握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揭露鸦片贸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 危害, 认识作为毒品对吸食者身心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伤害,从而自觉 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内容给中国社 会带来的严重影响,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核心知识梳理 一、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初,清王朝已经已由盛转衰, , 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英国此时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 国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 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为牟 取暴利,英国向中国大量输送 。 2、鸦片危害的表现:(1)使大量 流出中国,影响了清政府的财 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2)使清朝政治更加 。(3)军队 的战斗力进一步 。 3、过程: 皇帝任命 为钦差大臣,到 查禁鸦 片。 年6月,林则徐在 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鸦片。 4、影响: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 ,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 了中国人民 的坚强 意志。 二、鸦片战争 1、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 2、经过: 年6月,英国侵略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 战争开始。 年8月,英舰抵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

。 三、《南京条约》 1、时间: 。 2、主要内容:(1)割让 给英国。 (2)赔款 万银元。 (3)开放 、 、 、 、 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4)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 。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 ,严 重破坏了 。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 , 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 。鸦 片战争是中国 的开端。 交流展示 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比较表 战 前战 后 政 治 经 济 社会性质 2、学完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究竟是中华民族的英 雄还是民族的罪人? 检测反馈 选择题 1.道光帝决定禁烟的根本原因是( ) A.为了继续推行闭关政策 B.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C.林则徐请求严禁鸦片 D.维护清朝的统治

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水平出发,配合较多的图片、故事、文献、动脑筋等资料,使学生很有兴趣地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得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本课设计: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可以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讨论发言更是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参与。媒体的运用也是从这个目的出发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word教案(14)

《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程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毒品图片及吸食鸦片的图片资料。 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图片,学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第三页关于鸦片输入的危害的文字,总结鸦片输入的危害。 通过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的路线图,锻炼学生识图的能力。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用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信念。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了解,认识到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通过学习,明白弱国无外交,我们现在要继续改革,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历史的第一课,它上承中国古代史下启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直接碰撞的一页。从此,中国近代的历史开始和西方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不断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同时中国人也开始了多种渠道的救国运动。因此,本课在全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学好本课,我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收集相关的历史材料。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对历史产生了较强的学习热情和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八年级学生的感性思维力强,针对这样的情况,课前我会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和音像资料在课堂上使用。 〖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 指导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材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具准备〗 收集的有关毒品及吸食的图片资料。 虎门硝烟浮雕图片鸦片战争示意图。

第1课鸦片战争练习题及答案

第 1课鸦片战争 创新提问——练思维 问题范例 1.你知道这幅剧照反映的那段历史吗?请你说 说它的概况和影响。 2.有人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不 会爆发;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英国为维护商业利 益而发动的商业战争,不是侵略战争,你怎么看? 3.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清朝大臣,你能够给皇 帝提出什么样的建议使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获胜? 课前提问 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3.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有() ①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更加贫困②军队战斗力减弱 ③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激增④各级官僚贪污腐败更加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4.道光帝接受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张,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害怕数十年后中原无御敌之兵,无充饷之银 B.为了扭转对英贸易逆差 C.林则徐上书言辞恳切 D.为了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 5.以下内容最能说明林则徐禁烟决心的是() A.在汉口、长沙捉拿烟贩,设禁烟局 B.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C.下命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

D.积极防御英军侵略,使英军无机可乘 阅读下图,回答6—10题。 6.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第一次较Array量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鸦片战争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7.鸦片战争期间,在虎门英勇抗敌,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 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葛云飞 D.陈化成 年1月,英国侵略者以武力强行占领了() A.澳门 B.虎门 C.香港 D.香港岛 9.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委屈求全 B.军事指挥出现失误 C.战争准备很不充分 D.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10.《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有() ①广州②天津③厦门④福州⑤南京⑥定海⑦宁波 ⑧上海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⑦⑧ C.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④⑦⑧ 11.乾隆皇帝说:“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来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清王朝普遍存在的某种心理,下列哪个成语对这种心理的概括最为准确?()A.趾高气扬 B.刚愎自用 C.夜郎自大 D.颐指气使 12.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失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C.中国开始遭受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二、列举题: 13.列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14.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5.列举鸦片战争开始结束的时间及标志。 拓展创新——练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第一课 鸦片战争

第一课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林则徐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经过、结果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2、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南京条约》及影响; 2、难点: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林则徐禁烟 1.背景: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地位。 2.概况:1839年,林则徐在销烟。 3.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2、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2、概况 (1) 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3)鸦片战争中牺牲了两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广东水师提督:____________、江南提督: _____________; 3.结果:中国战败。 4、思考:这场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 1842 年8月。 2.内容 割地割给英国 赔款赔款万银元 五口通商[来源:学科网]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其他条约 (1)1843年,中英签订,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1844年,签订中美和中法。 4.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 的开端。 【随堂练习】 1.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保持每年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是( ) A.向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品 B.减少进口中国物资 C.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D.向中国走私鸦片 2..下列人物中,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壮烈殉国的是( ) ①林则徐②关天培③陈化成④琦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来源:学。 3.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开始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战后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虎门条约》 D.《黄埔条约》 4.《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 100万银元 C.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D.外国人可到中国游历、传教

第1课鸦片战争练习题及答案

第1课鸦片战争 创新提问——练思维 .你知道这幅剧照反映的那段历史吗?请你说 说它的概况和影响。 .有人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不 会爆发;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英国为维护商业利 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3.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有() ①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更加贫困②军队战斗力减弱 ③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激增④各级官僚贪污腐败更加严重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4.道光帝接受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张,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害怕数十年后中原无御敌之兵,无充饷之银 B.为了扭转对英贸易逆差 C.林则徐上书言辞恳切 D.为了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 5.以下内容最能说明林则徐禁烟决心的是() A.在汉口、长沙捉拿烟贩,设禁烟局 B.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C.下命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

D.积极防御英军侵略,使英军无机可乘 阅读下图,回答6—10题。 6.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第一次较Array量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鸦片战争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7.鸦片战争期间,在虎门英勇抗敌,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 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葛云飞 D.陈化成 8.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以武力强行占领了() A.澳门 B.虎门 C.香港 D.香港岛 9.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委屈求全 B.军事指挥出现失误 C.战争准备很不充分 D.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10.《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有() ①广州②天津③厦门④福州⑤南京⑥定海⑦宁波 ⑧上海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⑦⑧ C.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④⑦⑧ 11.乾隆皇帝说:“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来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清王朝普遍存在的某种心理,下列哪个成语对这种心理的概括最为准确?()A.趾高气扬 B.刚愎自用 C.夜郎自大 D.颐指气使 12.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失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C.中国开始遭受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二、列举题: 13.列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14.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5.列举鸦片战争开始结束的时间及标志。 拓展创新——练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第一课:鸦片战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虎门销烟 B.清朝政府的腐败落后C ?英国打开中国市场D.英 国走私鸦片 2.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兵占领() A.广州 B.宁波 C.香港岛 D.厦门 3.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奋勇抵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清军将领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琦善 D.邓廷桢 4.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慈禧太后 5.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法战争D .甲午中日战争 6.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品对联“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知对联揭示的问题是() A.因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仇杀亿万千人 B .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 .揭示了鸦片输入 的危害 7 .初二(1)班的同学要举行一个《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甲午海战 D .收复新疆 8.“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请你指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军备落后 B .清朝圭寸建制度腐朽C .闭关锁国政策D.军事指挥不力

10.下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展现的历史事件是 开始被英国割占的?(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3?人民政府在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了一口警示钟,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这与 160多年前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4 ?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代史开始于南京,结束于南京” ,其中“开始于南京” 指()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太平天国定都于此 C .中华民国的建立 D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5.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陪了夫人,又折兵”不算,还搭上了许多银子,最主要的 是让人家割走了中国近代第一块地( ) A .九龙司 B .澳门 C .台湾 D .香港岛 16. 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B .民族矛盾成为当时最主要矛盾 C .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 D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 17?八年级某班在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 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最正确的是( ) A .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 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 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岀的影响是( )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 .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变成( ) A .半殖民社会 B .半封建社会 C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此项规定最早岀自( D .社会主义社会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武昌起义 D ?五四爱国运动 11. 与广东虎门海滩有关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事件是( ) A ?林则徐销烟 B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C .英商贩卖鸦片 D ?琦善与英军谈判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经典习题北师大版1

《鸦片战争的烽烟》经典习题 1.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毒害中国人民 B.打开中国的市场 C.牟取暴利 D.寻找战争的借口 3.“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的“本大臣”指()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关天培 4.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 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 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 D.整顿吏治的需要 5.图1-1-1反映的是19世纪30年代末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壮举应是()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南京条约》 图1-1-1 D.抗日战争

6.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的了。” -------摘自《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感想》 请回答: (1)此销烟发生于何时何地?销烟活动的组织者是谁? (2)此次销烟活动有何意义? (3)所销毁的“烟”是什么人偷运到中国的?中国人民又是如何缴获的? 7.鸦片战争爆发于()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8.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 C.英国迫切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D.英国占领香港岛为侵略中国建立据点 9.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第一次较量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0.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尼不楚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