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最佳女配角_西厢记_红娘与_牡丹亭_春香试比较[1]

2007年第
32期



周刊


○文学语言学研究
两个最佳女配角


——

—《西厢记》红娘与《牡丹亭》春香试比较
吴文昭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摘要:《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
“情剧
双璧
”。它们具有很大的可比性
,前人也对二者进行过各种各
样的比较。本文则选取了两剧中的配角红娘和春香进行比较
,
探讨她们的同和异
,并分析了产生异的原因。可以说
,红娘和
春香
,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两个最佳女配角。

关键词
:西厢记牡丹亭红娘春香比较

《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
,照李卓
吾的标准
,当属
“化工
”之笔
①。而且
,二者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
不可多得的写爱情的精品
,当得上
“情剧双璧
”之称。

人们很早就将《西厢记》和《牡丹亭》进行对比观照
,如王
应奎在《柳南随笔》中说
:“王实甫《西厢》,汤若士《还魂》词,曲
之最工者也。”孟称舜在《柳枝集〈倩女离魂
·楔子〉眉批》中也
说:“《西厢记》和《牡丹亭》,皆为传情绝调。”
[1]曹雪芹还将二者
一并写进了文学作品
,《红楼梦》中有
“西厢记妙词通戏曲
,牡
丹亭艳曲警芳心
”一回
,非常美丽动人。

本文则想试着对两部作品中的红娘和春香这两个婢女形
象进行比较。作为两部作品中的配角
,红娘和春香的重要性都
不容忽视
,相反
,她们
,尤其是红娘
,是作品塑造得最成功的艺
术形象
,为主角们也增色不少。



先不妨简析一下这两个配角的相同点。

首先
,红娘与春香的身份相同
,都是婢女。红娘和春香分
别是崔莺莺和杜丽娘的贴身丫环
,红娘是老夫人派来的
,叫她
“行监坐守
”,即监视、服侍莺莺
;春香则不仅服侍丽娘的起居
,
还要陪她读书。作为婢女
,她们都是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
,红娘
在训斥张生时说
:“是他亲女
,尚然如此
,何况以下侍妾乎
?”②透
露出她的地位是低下的
;老夫人在查问红娘时说
:“我直打死
你个贱人
!
”可见主子是想打就打的。春香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
如:丽娘读书
,杜宝吩咐
,如果
“有不臻的所在
,打丫头
”,同样
是受气挨打的角色。

其次
,红娘与春香在性格上有很多相似处。基于这一点
,
分析春香的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她与红娘比
,说她是一个
“红
娘”型的人物
,“泼辣大胆
,纯洁可爱
”[2]。她们都充满活力
,活泼
开朗而又机灵聪慧。《闹简》和《赖简》两折
,红娘的机敏表现得

湖北武汉
430079)

特别突出
:她为张生传书
,却暗自放入莺莺妆奁
,来

试探莺莺

心理
;当莺莺发现后斥责她时
,她马上搬出老夫人吓莺莺
;告

发张生是莺莺的痛处
,莺莺很快被逼就范了。春香的机灵活泼

集中表现在《闺塾》一出
,因为她的突出表现
,这一出后来就叫

《春香闹学》。春香对腐儒陈最良竭尽挖苦讽刺之能事
,从“今

夜不睡
,三更时分
,请先生上书
”的下马威
,到上诗、模字、责

打,一路尽展她的机灵泼辣劲
,闹得好不痛快。王思任说汤显

祖刻画人物性格是
“无不从筋节窍髓
,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

也”[3],这里对春香的刻画
,是个典型的例证。

再次
,她们在推动剧情、促成女主人公的爱情上都起了重

要的作用。《西厢记》完全离不开红娘
,离开了红娘
,剧情就没

法发展。红娘同情莺莺的处境
,她觉察到崔张的情意后
,有心

成其好事
,她的活动
,从起初的传书递简到后来捍卫崔张爱

情,主要就是为了使
“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莺莺在爱情上很不

主动时
,红娘还有意识地推动她。比如普救寺西厢的佳期之


,莺莺来到张君瑞的卧室外
,却迟疑不定
,这时是红娘把她

推进了门。春香对于丽娘的爱情
,也是起了推动作用的
,最主

要的是她发现了大花园。她告诉丽娘
:外面
“有座大花园
,花明

柳绿好耍子哩
!
”这一下可就动了丽娘的心
,于是便有了
“游

园”,“良辰美景
”牵动了她
“赏心乐事
”,于是有了
“惊梦
”,乃至

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等一系列故事。有人说
,没有大花园的发

现,就不会有《牡丹亭》这部传奇和杜丽娘这个鲜活灵动、光艳

照人的形象
,诚然
!



文学形象不可能完全一样
,红娘与春香有相同之处
,但不

同点也不少
,她们是分别属于王实甫和汤显祖的两个不同的

形象。她们的不同之处
,笔者概括了以下几点
:

首先是红娘和春香给读者的整体印象不一样。虽然两人

都是同处于社会下层的丫环
,可是风格并不一样。红娘举止大

方得体
,端庄而有礼貌
,出语不凡
,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西

厢记》一本二折
[脱布衫
](大人家举止端详
)[小梁州
](可喜娘的

庞儿浅淡妆
)两支曲子
,通过张生之眼口描画了她动人的丰

采。相比之下
,春香则显得像小孩了
,有孩子的天真无邪、率直

顽皮。全剧她刚出场时
,杜宝问她小姐
“绣的许多
?”她答
“绣了

打绵
”,以“打绵
”谐“打眠
”,俏皮话就已经显示了她的
“顽劲
”。

..”来作关于他的其他设想。因为诗人的生命之旅就此写
定,而他毕生对于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他以毕生

的劳动创
造并拥有的自己的那个世界
,是别人无法窥得也无法替代的。
在那个世界之中
,他是自己心灵和想象的主人。如果当初他没
有转向自然
,我们就无幸得见如此优美的关于自然的诗篇。当
然,有很多其他诗人的作品
,可是
,对于创作而言
,每个诗人的
灵感都是不可替代
,也不可能在其他人那里重现的。
“有一种天叫歌唱的大鸟
,用自己的生命歌唱
..诗人也
是一种痴鸟
,他用心抵住蔷薇的花刺
,用心血染红那片蔷薇的
花丛
———不到生命停息不止
”。诗人在自己创作的时候
,为自
己的性情所使亲近自然
,为自己的灵感所使所写出的那些某
些时候不带政治色彩的诗作
,总比那些随风转向、无病呻吟要
好些。诗中
,“有诗人自己所知道的别一个世界的愉快
,别一个
世界的悲伤与哀痛的鲜明
”。他在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
,是应
该有自己的自由和意志的。也许从生命孤独神秘的角度
,我们
无法尽知他的感受的深刻可是评论一位诗人的作品。尽管智,

28


者乐水
,仁者乐山
,但不妨
,我们多从
“人”的角度去品味它的
文学性
;对诗人也多一份尊重
,多一份倾听。理解并汲取诗人
呕心沥血的诗作
,这馈赠已可称丰厚
,这胸怀已弥足珍贵了。
尽可能给诗人一份作为他自身
,他所应得的公允看待
——

—正
如我们每个人所希望得到的那样。

参考文献
:


[1]郭群英
,毛卓亮
.英国文学教程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
版社
,1998.
[2]刘炳善
.英国文学简史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981.
[3]吴宏聪
,范伯群
.中国现代文学史
.武汉
:武汉大学出
版社
,2000.
[4]王佐良
,李赋宁
.英国文学名篇选注
.北京
:商务印书
馆,1999.
[5杨匡汉].梁实秋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周刊2007年2007年第
32期

○文学语言学研究
《闺塾》一出
,她也更多的是一个与小姐明暗呼应
“闹学
”的孩
子形象。

红娘与春香在剧中的存在意义也是不一样的。红娘不仅
是一个婢女
,而且是剧里剧外的联络人
,
“既是剧中人物
,同时
又超出了剧情范围
”。作为婢女
,她符合大众的接受和欣赏特
点,是台外观众的再现
,是受观众欣赏和赞扬的
,很自然地成
为剧情发展的积极联络者和推动者。而且
,她为作者代言
,“直
接体现了
‘后台
’作者的意图
,就是作者的隐现
”,作者把自己
的思想和想说的话
,加在了红娘身上
,让她去行、去说
[4]。她因
此也显得神通广大
,甚至左右着剧情。春香则不一样
,她是服
侍和陪读的丫环
,事实上也只是如此
,她是作为

丽娘的陪衬而
存在的。她的活泼开朗、调皮直率
,也是属于丽娘的
,她是丽娘
这些层面的外化。《闺塾》一出
,表面上是春香在疯狂地闹
,实
际上是
“后台
”丽娘在支持她闹
,两人一明一暗
,相得益彰
,
“春
香的导引与陪衬
,使得丽娘更为仪态万方、内涵丰富
”[5]。

换个角度说
,红娘与春香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红娘在元稹的《莺莺传》中无足轻重
,但在董西厢里就不可缺
少了
,到王西厢里则又有了新的面貌
,她“在崔张恋爱故事中
虽然不是当事者
,但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人物
;在贯穿作品始
终的矛盾冲突中
,她是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人物。”
[6]确实
,红娘
常常居于各种矛盾的中心
,且正由于她的参与
,整出剧才显得
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如此
,红娘在推动情节发展上起了巨大
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她是崔、张的牵线人和爱情
“使者
”,后来
大胆反驳老夫人
,痛骂郑恒
,勇敢地与封建势力作斗争
,更成
了崔、张爱情的捍卫者。所以金圣叹很重视红娘的作用
,说
“《西厢记》止写得三个人
:一个是双文
,一个是张生
,一个是红
娘”,“譬如文字
,则双文是题目
,张生是文字
,红娘是文字之起
承转合。有此许多起承转合
,便令题目透出文字
,文字透入题
目也。”
[7]近人徐朔方先生也说得好
:“红娘使《西厢记》全剧为
之生色。没有她的鼓动
,崔、张的爱情不见得会有所发展
;没有
她的见义勇为
,崔、张不会有成功的希望。”
[8]

春香的情形则不同
,她在《牡丹亭》中的地位与作用远没
有红娘在《西厢记》中的突出。《闺塾》一出外
,春香在剧中的
“戏份
”很少
,到后来
,竟成可有可无了
,这正如人所说的
:“无
论是情节发展还是矛盾推进
,越往高潮处延伸
,就越没她的位
置,越不见其有所为。”(杨萌
)[9]她所起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
也主要是前文所说的发现大花园
,不像红娘一直贯穿全剧始
终。而且
,春香
“对于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结合
,没有出多大气
力”(赵景深
)[10],在女主人公的爱情上
,她只是陪衬。春香发现
大花园
,这激起了丽娘心中波澜
,但丽娘不动声色
,偷偷地利
用了春香
,甚至在后花园里演了一出男欢女爱、好不快活的梦
中好戏
,后来还演
“寻梦
”戏,作为这几出戏的一个小角色
,春
香竟然一直被蒙在鼓里
,直到后来丽娘日渐憔悴
,亲口说出梦
中欢会
,春香才恍然大悟。丽娘把握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用
不着春香来推动
,这也是游园之后春香越来越不重要的原因。


以上分析了红娘与春

香的三点不同之处。如此
,有人会问
了,何以会有此不同
?笔者也试着概括了一两点。

表面看来
,是由于红娘和春香在思想认识和能力档次上
的差异造成的。红娘在本质上是与封建礼教对抗的
,她从心底
里不满封建礼教对年轻人的束缚
,亦即对于封建礼教的罪恶
,
她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的。她认为有情人不应该受到阻挠
,所
以她一心帮助崔、张。不过她是老夫人派来对莺莺实行
“行监
坐守
”的,帮助莺莺得承受
“打下半截来
”的压力
,
“两下里做人
难”,这就要求红娘行事机敏
,讲究策略。这一点红娘是做得很
好的。她嘴边常常挂着道学式的语言
,一副俨然正经的样子
,
当张生莽撞地跑到她面前自报家门时
,她便来了
“男女授受不
亲”一大套
,装腔作势
,显然她是在利用
“孔孟之道
”,有意识地
保护莺莺。她还巧妙地以
“孔孟之道
”为武器
,进行斗争。这在
《拷红》中表现得最精彩。面对老夫人的盛怒和责打
,红娘不磕
头也不求饶
,只说
:“夫人休闪了手
,且息怒停嗔
,听红娘说。”稳
住老夫人后
,以下
[圣药王
](他们不识忧
)一曲马上将过错推给
了老夫人
,且直接招认了莺莺和张生的私会之事
,紧接着又说
:
“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
,乃夫人之过也。”然后抓住老夫人维
护礼教和家谱的心理
一席话(,信者人之根本..岂得为贤


哉——充分反映了红娘的能

—四本二折
)说得老夫人无言以对
,
力,也显示了她十分的胆量与强烈的反抗精神。

诸如此类例证
,戏曲中还有很多。例如
,面对莺莺的遮遮
掩掩
,她真真假假
,试探虚实
,偶尔激将一二
;面对张生的痴迷
颠狂
,她嬉笑怒骂
,调侃助威
;而面对郑恒的无理霸道
,她不卑
不亢
,痛骂郑恒义正辞严。总之
,红娘本身对爱情追求的认同
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以及她杰出的交际活动能力
,使她成为崔
张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大功臣
,成为作者传达自己思想的重
要“声筒
”。她在剧中的地位
,也就可想而知了。

春香没法同红娘媲美。春香固然也热情、活泼、开朗、泼
辣,有大胆的反抗精神。但作者写她
,很大程度上是从她爱美
爱自由的天性出发的。虽然她也直言不讳地说
“《昔氏贤文》,
把人禁杀
”,但那只是她发自内心的对美和自由的需求
,是朦
胧的认识
,是不自觉的行为
,或者说还是带着孩子天真烂漫天
性的。陈最良讲《诗经》,她不断抢过话头嘲笑取乐
,后来取文
房四宝、模字
,夺荆摔地
,率真、泼辣尽展无遗
,不过总觉得带
着孩子气。这大概是与丽娘一比
,被比了下

去的。丽娘比她认
识深刻多了
,对美、对自由爱情的向往迫切多了。在游园时
,春
香只是兴冲冲地
“观之不足
”,天真得很
,丽娘却满腔心事
,观
景伤情
,说“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显然
,她有自己的追
求,是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宰
,用不了
“红娘
”来帮她。丽娘本
身的认识足以限制春香
,正如孔瑾《论汤显祖〈牡丹亭〉》中说
的:“丽娘主宰自己的精神却掩盖了、限制了春香聪明才智的
发挥。”
[11]作者有意这么为之
,使春香成为杜丽娘影子似的人
物,陪衬丽娘
,突出丽娘
,集中塑造丽娘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
因此
,春香没有也不必具备红娘那样的认识与才能。

据以上分析也可见
,红娘与春香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不同
,
同时也是戏剧冲突、情节发展的需要
,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相关
联。戏剧冲突与情节要求红娘与春香起不同的作用
,而作者要
塑造莺莺和丽娘这两个不同的女主角形象
,表达不同的思想
内涵
,也要求红娘与春香两个配角有不同的风采。

不过
,以上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深层的原因
,那就是时代
的不同。红娘与春香生活在不同的时代
,所处的社会环境大不
一样。《西厢记》产生于元代
,元代异族入主中原
,社会环境大
变,而且继宋以来
,都市经济畸形发展
,这一切使得旧有的思
想和信仰发生了摇动。上层统治者虽然也接受了儒家思想与
封建道德观念
,但同时也尊崇各族固有的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
的多元削弱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12];而且有元一代
,程朱理学的
作用还不是很突出
,思想相对活跃。作为小姐
,莺莺居然可以
出外走动
,可以让张生撞见
,张生居然可以与红娘对上话
,其
自由度已经够大了。这在丽娘是不敢想象的。她虽然是宋朝人
,
但反映的是晚明的社会实际
,这是封建专制及封建礼教得以强
化,程朱理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
,提倡
封建道德
,借鼓吹三纲五常来维系人心
,巩固统治
[13]。尤其对女
性进行严厉禁锢
,用太后、皇妃的《女鉴》、《内则》和《女训》等来
教化妇女
,宣扬贞节观念
,妇女受到严重的摧残。生活在这种环
境中的丽娘
,必须遵守所有那些规定
,学习
“昔氏贤文
”;她必须
深居闺房
,不得随处走动
,更不能对爱情有丝毫的妄想。所以
,
要与有情人相见
,只能在梦中
,甚至在变为鬼魂之后。

在元代那样的环境里
,虽然爱情与婚姻还是两码事
,但是
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年轻人已经多起来
,张生、红娘也就
产生出来了。正因为如此
,才会有红娘奔走于崔、张之间
,周旋


于老夫人等人之间的故事。老夫人的主要特点是要维护家谱
,
维护讲究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的礼教
,要打破它
,也只有通
过红娘这样一位具有反抗精神而又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角
色,为“有情人终成眷属
”扫除一些障碍。所以《西厢记》最突出
的一点
,也即红娘的认识
,就是缘情反礼、以情反礼。如此
,红
娘非具备斗争的素质不可
,她在剧中的地位也就自然而然提
高了。

在晚明
,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一定发展
,思想文化界也开始
活跃
,哲学思潮此起彼伏
,其中王守仁发展了陆九渊的
“心
学”,主张把外在权威的
“天理
”拉到了人的内心
,变为人的内
在自觉的
“良知
”,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
,冲击了圣经贤
传的神圣地位。此后
“王学
”流布天下
,形成多种流派
,其中泰
州学派
更具离经叛道倾向,,在其鼓荡下,一股思想解放、张扬


29




2007年第
32期


周刊


○文学语言学研究
两方旧帕一对痴人


—解读宝玉赠旧帕的用意
汪江峰


——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
哥哥》写宝玉挨打之后
,差了晴雯给林黛玉送去两块旧帕子
,
晴雯走后
,“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
,不觉神魂驰荡
:宝
玉这番苦心
,能领会我这番苦意
,又令我可喜
;我这番苦意
,不
知将来如何
,又令我可悲
;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
,若不
是领我深意
,单看了这帕子
,又令我可笑
;再想令人私相传递
与我
,又可惧
;我自己每每好哭
,想来也无味
,又令我可愧。如
此左思右想
,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
,令掌
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
,便向案上研墨蘸笔
,便向那两块
旧帕上走笔写
”下了三首题帕诗。

纵观全书
,宝黛互赠礼物并不罕见
(如通灵宝玉上穿的穗
子,从苏州归来后赠送的纸笔等
),但都没有引起如此大的感
情波动
,唯独两块旧帕子
,可以说在所有的赠送礼物中最不起
眼,但却使得黛玉
“神魂驰荡
”。赠帕人说
:“你放心
,他自然知
道。”受帕人收到后
,情思翻涌
,还掌灯在这两块手帕上写下了
题帕三绝。由此可见
,这两块帕子对两人的意义非同一般。

冯梦龙选辑的《山歌》卷十里有首《素帕》,诗里说
:
“不写
情词不写诗
,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
,横也丝来竖
也丝
,这般心事有谁知
?”帕子
,在旧时是男女表赠私物互通情
意的物件
,帕子的
“横也丝来竖也丝
”,缠缠绵绵的不是此
“丝”
而是彼
“思”啊。贾宝玉送林黛玉

两块旧帕子
,此间的深意也就
明了了。

第三十二回有这么一段关于黛玉的心理描写
:“林黛玉知
道史湘云在这里
,宝玉又赶来
,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
忖度着
,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
,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
物上撮合
,或有鸳鸯
,或有凤凰
,或玉环金佩
,或鲛帕鸾绦
,皆
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
,便恐借此生隙
,同史

浙江绍兴
312000)

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黛玉本就为宝钗与宝玉有金玉
姻缘一说而耿耿于怀
,又冒出了个湘云的金麒麟
,更增添了她
对爱情的疑虑。她和宝玉多次闹别扭
,都是因为金玉之说或金
麒麟引起的。宝玉深知黛玉的这个心病
,所以送了两块旧帕给
她,表“定情之物
”。

巧的是
,当晴雯带着旧帕子到了潇湘馆
,黛玉的丫环正在
给黛玉晾晒帕子。黛玉素来爱哭
,宝玉挨打后更是哭得
“两个
眼睛肿的桃儿一般
,满面泪光
”,想来帕子必定擦湿了很多。宝
玉送来旧帕
,分明也是通晓了黛玉待他的心意。还是在第三十
二回
,宝黛之间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
:“宝玉瞅了半天
,方说
道‘你放心
’三个字
,林黛玉听了
,怔了半天
,方说道
:
‘我有什
么不放心的
?我不明白这话
,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
?’宝玉
叹了一口气
,问道
:‘你果不明白这话
?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
心都用错了
?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
,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
了。’林黛玉道
:‘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

:‘好妹妹
,你别哄我
,果然不明白这话
,不但我素日之意白
用了
,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
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凡宽慰些
,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话都说到这份上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所以黛玉听了只
觉“如轰雷掣电
”。应证此前黛玉因偷听到宝玉说
“林妹妹若是
也说那样的话
,我早就和她生分了
”时的伤感
:“你我虽为知
己,但恐自不能久待
;你纵为我知己
,奈我薄命何
”,所以觉得
这话比从自己肺腑出来还要贴心。

这番话是宝玉对黛玉的明确的表白。宝玉知道林妹妹多
次生气流泪
,都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一片真情被辜负。旧帕是宝
玉拭泪之物
,送旧帕又分明是在表白心迹
,告诉黛玉我知道你
为我流泪
,我也一样为你流泪。宝玉送旧帕就是再次用表赠私

个性的思潮席卷文坛
[14]。汤显祖师从泰州学派罗汝芳
,主张
“至
情”论。他在《牡丹亭》题词里就说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生
者可以死
,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
,死而不

可复生者
,皆非情
之至也。”所以他把
“自然之性
”、“男女至情
”的思想赋予了丽
娘,要集中塑造丽娘这一形象
,以此来突破程朱理学
,突破禁欲
主义
,追求个性解放
,宣扬
“至情
”。所以其核心是
“以情反理
”。
要集中表现丽娘
,也就不能把太多的笔墨费在春香身上
,即使
写春香
,也要用她来陪衬丽娘。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在那样
禁锢的环境中
,追求自由美好的理想
,丽娘只能依靠自己
,而且
她能够也勇于主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所以春香自然不可能
成为红娘那样的人物
,她只可能作为杜丽娘的
“影子
”而存在。

以上对红娘与春香形象的同异进行了分析
,也简单探讨
了原因
,不管她们在剧中的地位如何
,不管她们的作用怎样
,
她们作为两个生动的文学形象
,是客观存在的。在古代戏曲
中,很难找到几个像她们一样优秀的女配角
,把她们同列为古
代戏曲中的最佳女配角
,大概是可以的。

注释
:


①李卓吾推崇《西厢记》是
“化工
”之笔
,以为《西厢记》、
《拜月亭》远胜于
“画工
”之笔的《琵琶记》,认为前者都是作者
“流涕恸哭
,不能自止
”的真情实感的流露。
②本文所引《西厢记》和《牡丹亭》中文字
,均来自
:王实甫
《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汤显祖1978,年版;
30


《牡丹亭》,徐朔方、杨笑梅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版。

参考文献
:


[1]徐扶明
.《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
[M].上海
: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87.
[2]倪复贤
.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1981,(2).
[3]王思任
.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
[Z].收入《汤显祖集》卷二
诗文集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第1543页.
[4]王亚非
.析《西厢记》中红娘的存在意义
[J].安阳工学院
学报
,2007,(2).
[5]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
[M].第4卷.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
,1999,第112页.
[6]段启明
.西厢论稿
[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第
136页.
[7]王实甫原著
,金圣叹批改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
[M].张国
光校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第18、19页.
[8]徐朔方
.牡丹亭
·前言
[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前言第
7页.
[9][10][11]王燕飞
.二十世纪《牡丹亭》研究综述
[J].上海
戏剧学院学报
,2005,(4).
[12][13][14]耿光华
.“至情
”—

超逸传统意识的毅逆女性
——
《西厢记》与牡丹亭《》之比较
[J].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3,(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