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排放的数学建模

关于碳排放的数学建模
关于碳排放的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

题目名称:关于全球碳排放的预测模型

组别:2014004B

姓名:范程

学号:416114513058

2014年5月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1. 前言 (4)

1.1全球碳排放现状 (4)

1.2 全球变暖 (4)

1.3 面临的问题 (4)

2.问题重述 (5)

3.问题假设 (5)

4.符号约定与说明 (5)

5.问题澄清 (6)

6.模型建立与求解 (6)

6.1 问题一至2030、2050年碳排放预测 (7)

6.1.1 GM(1,1)模型设定 (7)

6.1.2 模型检验方法 (8)

6.1.3 GM(1,1)碳排放模型的建立 (9)

6.1.4 碳排放预测值分析 (11)

6.1.5 对于GM(1,1)模型的评价 (11)

6.2 问题二控制全球温度变化的预测 (12)

6.2.1相关分析 (12)

6.2.2 模型求解 (14)

6.2.3 模型评价 (15)

6.3 问题三各国排碳权及承担义务 (16)

6.3.1 模型的假设 (19)

6.3.2 求解 (20)

6.3.3影响碳排放分配的因素 (21)

6.3.4分配碳排放的原则和措施 (21)

7.技术报告 (22)

7.1 简介 (22)

7.2 全球碳排放 (22)

7.2.1全球碳排放形式 (22)

7.2.1全球碳排放的预测 (23)

7.3 抑制全球温度上升的解决方案 (23)

7.4 各国义务 (23)

参考文献 (24)

关于全球碳排放的预测模型

摘要

本文建模的方法多元,因为碳排放模型的复杂与不确定性,于是我们应用基于灰色模型的方法对世界的碳排放量做出预测和分析。依据1981-2010年全球碳排放量数据采用GM(1,1)模型对全球203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从而进一步预测后20年碳排放量,在数据预测完成之后对数据进行残差计算,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建立热力学方程,运用回归模型,得到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平均温度的关系,运用热力学方程设置温度上限,继而得到一个合理的碳浓度上限,通过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来制定减排的目标,完成联合国气候目标,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的极限值。问题三种,把世家上的国家的分为发达国家联盟、金砖四国和其它国家。在金砖四国发展到发达国家阶段后,可以通过发达国家之前的碳排放趋势作为达到发达国家之后的发展趋势。同时考虑人口数目和国土面积,对碳排放权进行相对公平的分配,得到每个国家的减排量。

关键词:碳排放量预测;灰度模型;分类预测;曲线拟合

1. 前言

1.1全球碳排放现状

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生产力的创造性变革,促使全球经济的快速的发展。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化石能源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应用。造成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中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少则50多则200都不会消失。从1850年到2005年这155年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12万亿吨。其中发达国家排放达8千多亿吨,占全球百分比达72%。美国占世界累计百分比亦达到41%。而从近年的发展来看,中国、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非常迅猛,占世界总排放比也逐渐加重,这与发达国家历史的发展也十分相似。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已经趋于稳定且有下降趋势,然而其占比重也是十分可观。从人均的碳排放量来看,美国人均历史排放量达1105吨高居世界第一,其他发达国家也拥有非常高的比重。根据目前情况来说,中国的人均排放量较于发达国家来说只有其1/3左右,实际总排放量则达世界第一[1]。

1.2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是近年来备受热议的一个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例如天然气、石油、煤炭等,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对于来自太阳的辐射具有高透性,而对于地球发射出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吸收性,从而使能量的收支不平衡而造成地球的气温上升,即温室效应。在整个20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约上升了0.6℃北半球的春天冰雪解冻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霜冻却晚了约10天。全球变暖将导致诸如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城市被淹没,热浪袭击,生物链断层,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的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

1.3 面临的问题

前文提到全球碳排放的增长短期内似是一个无法阻止的进程,也就意味着全球变暖的步伐无法得到有效的抑制。面临生存危机的挑战,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世界性的约束机制正摆在世界各国的面前。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此的考虑,若能够以一个较为准确的方法预测未来世界范围内的碳排放量,合理的分配碳排放权限将会十分的有益。我们这

里从经济、社会、人口等各个角度考虑,借助数学方法期望以一个定性的量化分析帮助在控制碳排放上做一个参考意见。

2.问题重述

“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以及“碳减排”(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由于各国环境条件的巨大差异以及利益间的巨大冲突,世界各国却无法达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碳排放”协议,为此,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特聘请你们提供相关研究报告,内容应包括:

1.在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当前全世界碳排放形势作出分析,并据此建立模型预

测至2030年及2050年前的碳排放情况。

2.如果要达到联合国“使全球变暖不超过2摄氏度”的气候变化目标,给出你们认为

合理、现实的解决方案,并据此预测全世界2030年及2050年的碳排放情况。联合国的气候变化目标是否可以达到?

3.按照你们的解决方案,具体到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中国等国家,各

自应承担什么义务?理由是什么?

4. 将你们的研究结果写成一份不超过两页的简短报告,提交给IPCC。

要注意所引用数据的可靠性。所有引用文献请注明出处。

3.问题假设

1)碳排放量仅与所述条件相关,忽略其他非重要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

2)所排放的碳完全转化为CO2,且温室气体中仅考虑CO2浓度对温度的影响。

3)忽略数据统计与收集时的误差。

4.符号约定与说明

符号变量说明

P c二氧化碳浓度

T 绝对温度

J* 单位面积辐射总能量

ε黑体辐射系数

σ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

Q 单位时间地球辐射热量

E 碳排放

G 人均GDP

5.问题澄清

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非常多,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碳排放主要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相关。生产活动中的影响因素有生产技术水平与含碳能源消耗,生产技术主要是对能源转化效率的影响。生活活动中有人口的变化、城镇化等。对于问题一,通过数据的查询我们能够得到全世界近些年的碳排放等各项数据,分析可知碳排放的全球形势。

关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碳排放的预测,我们这里采用拟合原有数据的方式估算碳排放量。碳作为宇宙中的一种化学元素,在地球上来说其总量是相对固定的,大气中的碳组成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势存在的。而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土地利用的形式,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都在人类的活动中创造价值。我们这里用GDP来抽象财富。通过GDP考量综合因素,建立碳排放量与之数学模型关系。并推算预测未来的碳排放。

对于问题二,CO2在反射太阳辐射与吸收地球长波辐射中,保存了部分的能量导致地球能量的收支不均,进而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温室效应的效果是与CO2的浓度直接相关的,通过考虑CO2浓度与吸收热量之间的关系,若需要控制温度上升不超过2℃,那么必需控制CO2的浓度保持在一个范围之内,也就是直接控制碳排放量。

问题三,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的发展情况不可一概而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历史的碳排放达70%。而近年来中、印、俄、巴西等发展较快的国家在全球的碳排放比例日益加大。由此,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情况与当前实际情况两个方面对这些主要国家所要承担的世界责任作出恰当的分配。

6.模型建立与求解

建立的各模型之间的关系:

灰度模型

碳排放量

CO2

浓度

温室效应模型IPCC

调节

各国采取措施

碳排放分配模型

6.1 问题一至2030、2050年碳排放预测

6.1.1 GM(1,1)模型设定

设:

通过一阶累加生成新序列:

其中,

定义的灰导数为

令=(k=2,3,…n),则GM(1,1)的灰色方程模型为:

+a,

即:

其中a称为发展灰度,b称为灰色作用量,为GM(1,1)模型的基本形式。

GM(1,1)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参数满足其中

Y=, B=

设(k)的时刻k(k=2,3,…,n)视为连续的变量t,则序列就可以看成时间t的函数,记为。于是得到GM(1,1)的灰微分方程对应的白微分方程

称为GM(1,1)的白化型。

(1)白化方程的解也称时间相应函数为:

(2)GM(1,1)模型的时间响应序列为

(3)还原值

其中发展灰度a反映了及的发展态势,灰作用量反应数据变化的关系。

6.1.2 模型检验方法

(1) 残差合格模型检验

设原始序列为

相应的预测模型模拟序列为

残差序列为

相对误差序列为

1.对于,称为k点模拟相对误差,称的平均相对

误差;

2.称为平均相对精度,为k点的模拟精度,k=1,2,…,n;

3.给定α,当且成立时,称模型为残差合格模型。

(2) 关联度合格模型检验

设为原始序列,为相应的模拟序列,为与的绝对关联度,如果对于给定的>0,有,则称模型为关联度合格模型。

(3) 小误差概率合格模型检验

设为原始序列,为相应的模拟序列,为残差序列,则

分别为的均值和方差:

分别为残差的均值和方差。

1.称为均方差比值,对于给定的,当时, 称模型为均方差比

合格模型。

2.称为小误差概率,对于给定的,当p>时,

称模型为小误差概率合格模型。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通过对残差的考察来判断模型的精度。其中,平均相对误差和模拟误差都要求越小越好, 关联度要求越大越好,均方差比值C越小越好以及小误差概率p越大越好。给定α,,,的一组取值,就确定了检验模型模拟精度的一个等级。常用的精度等级如表1所示。

表 1 精度检验等级参照表

指标临界值精度等级相对误差α关联度均方差比值小误差概率

一级0.010.900.350.95

二级0.05 0.80 0.50 0.80

三级0.10 0.70 0.65 0.70

四级0.20 0.60 0.80 0.60

6.1.3 GM(1,1)碳排放模型的建立

根据1981-2010年世界碳排放量为原始序列,建立了30维德GM(1,1)模型,进而对未来碳排放量进行预测。

从世界银行的数据银行中可以得到世界近30年的碳排放数据,如图表2

表2 世界碳排放总量数据

年份19811982198319841985

1876718621.318542.41921419786.4排放量

(亿吨)

年份19861987198819891990碳排放量

20388.720899.921652.922123.222222.9(百万吨)

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

22546.62234822333.922717.823202.1碳排放量

(百万吨)

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碳排放量23732.824154.52435924238.924807.3

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

25401.325654.327194.528628.329677碳排放量

(百万吨)

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

30692.821411.532207.232049.633615.4碳排放量

(百万吨)

表2中的1981~2010年份的碳排放量为基准值,对2030及2050的碳排放量进行GM(1,1)预测,具体预测结果如图1所示。

图1碳排

放预测值与实际值曲线

表3为预测的1981到2010的碳排放量的数据值,

表3 碳排放预测表

年份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36529.7 37285.2 38056.3 38843.4 39646.7 碳排放量

(百万吨)

年份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40466.7 41303.6 42157.8 43029.7 43919.7 碳排放量

(百万吨)

年份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碳排放量

44828 45755.1 46701.4 47667.2 48653.1 (百万吨)

年份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碳排放量49659.3 50686.4 51734.7 52804.6 53896.7

年份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碳排放量

55011.4 56149.1 57310.4 58495.7 59705.5 (百万吨)

年份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60940 62200.6 63487 64800 66140.2 碳排放量

(百万吨)

年份2046 2047 2048 2049 2050

67508.1 68904.3 70329.4 71783.9 73268.6 碳排放量

(百万吨)

6.1.4 碳排放预测值分析

表4 中可以看到,2010-2030 年的中国碳排放量将会继续上涨,在2020年将达到43919.7 百万吨,比2005 年上涨141.97%,上涨幅度巨大。全球在碳排放增长速度不变的前提下,完成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的目标,需要更大幅度的提高GDP 的增长率。

事物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全球碳排放并不是逐年递增,而是在有的年

份略有降低。表3 中1981-1984年碳排放的预测值中,1981 年(18767)相比1984 年(18542)的碳排放量略有下降。在1981-2010 年的碳排放数据中,也有当年碳排放相比上一年降低的例子。

任何数据预测方法都有其误差,灰色模型预测也不例外。将1984-2009年的碳排放预测数据与实际值相比较,计算均方差比C=0.2034。

6.1.5 对于GM(1,1)模型的评价

GM(1,1)也是基于数据的非线性预测,然而,基于其自身函数的缺陷,GM(1,1)方法对拐点无法有效预测,世界的碳排放数值有可能在某一阶段出现加速上涨趋势,GM(1,1)对其无法精确预测。可以具体分三点对模型进行评价。

1)应用GM(1,1)模型对全球未来碳排放量进行预测,预测精度为二级,关联度均方

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均为一级,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出入较小。说明GM(1,l) 模型在碳排放量预测中是可行的, 它可以为以后制定环境规划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2)灰色 GM(1,1)模型适用于短期和中期预测,精度较高。对于长期预测, 由于未来

的扰动因素影响, 会使得预测精度降低。

3) 依照GM (1,1)模型进行预测, 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将超过53896百万吨碳,

将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 这是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需求量也在急剧增加, 由此而产生的碳排放量迅速增加。

6.2 问题二 控制全球温度变化的预测

6.2.1相关分析

温室效应是地球平均温度维持在15℃的原因,根据分析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温度将维持在-18℃。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及水蒸气、甲烷等气体的排放。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多,红外辐射吸收留住了更多的能量,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造成全球暖化。在此我们建立一个有关CO2浓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警戒温度值来预测CO2浓度的最大值,然后由此来确定全球碳排放的最大值。

温室效应形成主要原因是对地球辐射的吸收,我们这里假设地球辐射为黑体辐射。所谓黑体辐射是指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在特定温度以及波长放射最大量的辐射。同时,黑体可以吸收所有入射的辐射不反射任何辐射。由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一个黑体表面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能量4*T j εσ=。其中,j*表示具有功率密度的量纲(能量/(时间*距离2))。T 表示热力学温度(绝对温度),单位为开尔文。ε表示黑体辐射系数,我们这里为1。σ称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其数值为:

42183

24

51067.5152----?==K m Js h

c k πσ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能够方便的通过黑体表面的各点的辐射普强度应用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然后将结果在辐射进入的半球形空间表面以及所有可能辐射频率进行积分得到。

??Ω=Ω∞)cos(),(00*θT v I d dv j

式中0Ω黑体表面一点的辐射进入半球形空间表面(以辐射点为球心),),(T v I 为在温度T 时黑体表面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上辐射出的频率为v 电磁波能量。式中包括了一个余弦因子,因为黑体辐射几何上严格符合朗伯余弦定律(Lambert ’s cosine low)。将集合微元关系φθθd d d )sin(=Ω代入可得:

??

?==∞4

3

2452

20

0*

152)sin()cos(),(T h c k T v I d d dv j πθθθφπ

π

由此式,地球单位时间辐射热量为:

424T R Q εσπ=

又地球辐射能量约4/5被大气层吸收,那么我们这里认为CO2浓度c P 与温度4

T 高

度相关。相关图2[2]也证明了这点:

图2 近年来二氧化碳和温度变化

若要控制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摄氏度,又二氧化碳排放量M 与二氧化碳浓度P C 正相关,则我们可以得到:

4

T P M C ∝∝

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DIAC 中心的数据集中:

图3 全球温度异常变化

图4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从1955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几与CO2浓度成同步的上升趋势,那么

从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到拟合的CO2浓度的一元三次线性回归模型:

λγβα+++=X X X P C 2

3

其中X 表示历史数据,λ表示基数。那么由此我们能够得到关于CO2浓度变化的模型。 6.2.2 模型求解

由回归模型可解得:

1.3375583.10114.00005.023+++=X X X P C 所得图像如下:

图5 CO2浓度历史及预测

由热力学方程,假设1980年地表温度为15.4℃,我们能够预测若2050年温度保持在17.0℃内(即温度上升小于2℃)的CO2浓度在2050年为:

41

4

212T T

P P C C ==502.1ppmv 又由回归方法所得的CO2浓度与温度变化关系情况如下:

表4 温度上升的年度预测关系表

年份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CO2浓度 399.1 413.2 429.7 449 471.5 497.56 527.54 561.82 温度上升 1.6 1.65 1.78 1.8 1.87 1.99 2.11 2.24

该表基于IPCC 报告给出的2摄氏度阈值(即当CO2浓度增加到450~550ppmv 时,可能导致的温度增高值)作出预测。

由一元三次回归模型与直接热力学方程预测可见,若不减少CO2的排放量,一旦CO2浓度达到某一阈值,温度上升必将突破2摄氏度的上限。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个模型中详细说明。 6.2.3 模型评价

在使用的热力学方程中,由于我们仅考虑CO2的影响而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温

度预测无法达到一个理想的值,偏差较大。线性回归模型中先进行点的描绘,然后在进行判断拟合的方程。人为的因素所占比重较大。但是这种根据历史数据的预测也是较为准确的。

6.3 问题三各国排碳权及承担义务

在2008年,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有中国、美国、欧洲联盟、印度、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这些数据主要包括了来自化石燃料燃烧,水泥生产以及其它生产过程中燃烧的气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上述因素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头。2008各国的碳排放比例如图5所示。

图6 2008年各国CO2排放比重

数据来源:National CO2 Emissions from Fossil-Fuel Burning, Cement Manufacture, and Gas

Flaring: 1751-2008.

金砖四国(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是国际社会公认发展迅速的经济体,由于经济的发展伴随的是资源消耗的快速增加。图7是中国的碳排放图,图8是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的碳排放图(由于近年来中国碳排放的数量较其它三国巨大所以单独列出)。图9是某些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图,图10是OECD和EU28的碳排放图。数据来源:CDIAC。

图7 中国1990-2015年的碳排放变化

图8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的碳排放量图

图9 某些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的变化

图10 OECD和EU28的碳排放量的变化

图11 金砖四国人均GDP的变化

从图11可以看出这些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没有出现如金砖四国那样迅速的增长,某些国家则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碳排放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和欧盟(EU28)是全球发达国家的组织团体,OECD和EU28的碳排放走势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变化趋势。

从图7和图8可以看出,金砖四国成员均表现出高速的碳排放量增长。俄罗斯可能由于在20世纪初经历政治巨变造成造成经济的衰退,但自1998年以后它也表现出快速增长的碳排放势头。金砖四国现在并不是发达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会逐渐放缓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我们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来对金砖四国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

图11为金砖四国的人均GDP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金砖四国的人均GDP发展很迅速。

6.3.1 模型的假设

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1.人均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水平的唯一指标,当某个金砖四国国家的人均GDP 到达2,0000美元时,我们认为这个国家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碳排放量应该和发达国家的碳排放趋势相同;

2.金砖四国的人均GDP在近期内满足方程:

bx e a G ?=

式1

其中G 为人均GDP ,e 为自然对数,x 为距1990年的年数(俄罗斯为距1998年的年数); 3.假设OECD 的碳排放量变化趋势代表了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变化的趋势,OECD 成员国总的碳排放量(自1990年以后)满足方程:

c x a E b +?=

式2

其中E 为碳排放量,x 为距1990年的年数;

4.当金砖四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后,它的碳排放量变化满足OECD 自1900年来的碳排放变化趋势;

5.全世界的碳排放量为4个金砖四国的碳排放量和OECD 碳排放量和其它国家的碳排放量的和。

6.3.2 求解

金砖四国GDP 增长曲线的拟合:

使用Matlab 的曲线拟合工具箱,得到金砖四国每个国家的人均GDP 方程在式1中

的参数,并通过人均GDP 发展曲线计算每个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年份,如表6所示。

表5 金砖四国人均GDP 预测方程和进入发达国家的年份

中国 巴西 印度 俄罗斯 a 150.8 1682 183.8 822.9 b 0.1611 0.08297 0.09293 0.1241 进入发达国家

年份

2021

2020

2016

2016

OECD 成员国碳排放量曲线的拟合:

使用Matlab 的曲线拟合工具箱,得到式2中的参数: a= -4296;b= -0.03932;c= 7332

金砖四国在进入发达国家前碳排放的曲线的拟合:

使用Matlab 的曲线拟合工具箱,得到金砖四国碳排放方程在式2中的参数,并

通如表7所示。

表6 金砖四国进入发达国家前的曲线拟合参数

中国 巴西 印度 俄罗斯 a 0.577 4.06 1.072 0.9879 b 2.59 0.8767 1.883 1.464 c

740.3

52.21

210.5

417.3

2016年数学建模大赛试题B题

201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B题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十六条关于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开放等意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除了开放小区可能引发的安保等问题外,议论的焦点之一是:开放小区能否达到优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状况的目的,以及改善效果如何。一种观点认为封闭式小区破坏了城市路网结构,堵塞了城市“毛细血管”,容易造成交通阻塞。小区开放后,路网密度提高,道路面积增加,通行能力自然会有提升。也有人认为这与小区面积、位置、外部及内部道路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还有人认为小区开放后,虽然可通行道路增多了,相应地,小区周边主路上进出小区的交叉路口的车辆也会增多,也可能会影响主路的通行速度。 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希望你们建立数学模型,就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进行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定量依据,为此请你们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 请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 2. 请建立关于车辆通行的数学模型,用以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交通流分配模型 3. 小区开放产生的效果,可能会与小区结构及周边道路结构、车流量有关。请选取或构建不同类型的小区,应用你们建立的模型,定量比较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4. 根据你们的研究结果,从交通通行的角度,向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你们关于小区开放的合理化建议。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说明介绍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简介 一、中国“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要求及目标 国务院于2011年12月1日,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该方案中确立了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手段,开展低碳实验试点,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目标。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控制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和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基本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通过低碳试验试点,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低碳省区和城

市,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推广一批具有良好减排效果的低碳技术和产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其中该方案关于“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有以下描述:①建立自愿减排交易体制。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确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基本管理框架、交易流程和监管办法,建立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开展自愿减排交易活动。②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根据形势发展并结合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制定相应法规和管理办法,研究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方案,逐步形成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③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制定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总体方案。研究制定减排量核算方法,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和认证准则。加强碳排放交易机构和第三方核查认证机构资质审核,严格审批条件和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和能力建设。在试点地区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交易平台和监管核证制度。充实管理机构,培养专业人才。逐步建立统一的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系统。 二、中国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简介 基于以上要求,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10月29日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发改委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通知中要求各试点地区抓紧组织编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商丽09财政学2009020203016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速运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在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这种快速的增长。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而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外源型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增加对进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存度。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也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如果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得不到缓和,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二、关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考试题库12套题

试题一 1.(2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核心的原则是 A.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B. 公平原则 C. 可持续发展原则 D. 无悔原则 2.(2分) 森林碳汇是指 A. 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B. 森林神态系统增加大气中氧气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C. 森林生态系统汇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D. 森林生态系统汇集大气中的氧气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2分) 2010年4月1日我国实施的关于低碳转型方面的法律是 A. 《循环经济促进法》 B. 《节约能源法》 C. 《可再生能源法》 D. 《清洁生产促进法》 4.(2分) 低碳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即“碳生产力概念”。 A. 总体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 B. 单位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C. 单位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 D. 总体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 5.(2分)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 A. 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和限制能源使用数量 B.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C.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限制能源使用数量 D. 创造清洁能源结构和改变能源使用属性 6.(2分) 碳关税的征收对象是 A. 进口的高能耗产品 B. 进口食品 C. 进口农产品 D. 进口的低能耗产品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7.(2分)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理想轨迹是 A. 在经济增长速度为正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下降 B. 在经济增长速度为负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上升 C. 在经济增长速度为正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上升 D. 在经济增长速度为负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下降 8.(2分)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行为,除了需要法律规、规划引导外,更多的是需要 A. 科技发展提升经济发展作为引导 B. 提高工业技术作为引导 C. 公民素质提升进行引导D. 经济措施进行引导 9.(2分) 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背景是 A. 经济危机 B. 政治改革 C. 气候变化D. 经济全球化 10.(2分) 建筑能源消耗中,耗能最大的组成部分是 A. 农村生活炊用能耗 B. 房屋照明能耗 C. 北方城镇采暖能耗 D. 南方城镇制冷能耗 11.(2分) 碳生产力是指 A. 单位碳当量的排放所产出的GDP总量 B. 产生单位GDP所排放的碳当量的总量 C. 单位碳当量排放所产生的热量 D. 一个国家生产化石能源的能力 12.(2分) 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能源活动 B. 自然灾害 C. 地壳运动 D. 农业活动 13.(2分) 欧盟能源战略的核心是 A.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B.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C.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D. 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4.(2分)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人均GDP处于3000~10000美元的阶

2015年c题---环境质量评估-数学建模联赛论文

2015年第十二届五一数学建模联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五一数学建模联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本队以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它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愿意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我们授权五一数学建模联赛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为(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 C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2905 参赛组别(研究生或本科或专科):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日期:2015 年 5 月 3 日

获奖证书邮寄地址:邮政编码:收件人姓名:联系电话:

2015年第十二届五一数学建模联赛 编号专用页 竞赛评阅编号(由竞赛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评阅记录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裁剪线裁剪线裁剪线竞赛评阅编号(由竞赛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参赛队伍的参赛号码:(请各参赛队提前填写好):2905

2015年第十二届五一数学建模联赛 题目基于AHP方法对于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探究 摘要 针对生态文明指标的评价问题,本文章利用AHP层次分析法,从而得到一个相对客观可信的生态文明评价模型。 对于第一问,由于我国领土广阔,在地域分布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无法做出十分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查阅了大量资料,主要列举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反面的若干评价指标,并结合其评价体系模式做出分析。 对于第二问,提出了以AHP层次分析法对数据指标进行处理的想法,思路是:首先利用excel办公软件将所得数据指标标准化,消除数据数量级,单位等对于综合性评价所带来的干扰,同时将标准化后的数据与在综合评价中的比重相结合,从而构造出一个客观而有效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运算得到一个相对量化的评价指标。同时,我们在这里所有的数据处理都是以办公软件excel为工具进行的。 对于第三问,结合第二问中建立的模型,选取了十个省市作为样本,并结合大量资料数据,经过运算得到各个省的生态文明评估指数,我们发现宁夏在生态环境文明建设中最好,生态文化评估指数最低的为北京。 对于第四问,我们结合我们制作的数学模型对河北-北京提出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与建议,结合两地相同指标的相关性指标做出,相关性研究。再结合提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评价;AHP层次分析法;标准化

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的分析与预测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数学建模竞赛 题目: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的分析与预测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对自数学建模竞赛开展以来各高校建模水平的评价比较和预测问题。我们将针对题目要求,建立适当的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主要解决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的评价、排序和预测问题。 首先我们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广东赛区各校2008年至2011年及全国各大高校1994至2011年数学建模成绩,从而给出广东赛区各校及全国各大高校建模成绩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及排序;其次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解决广东赛区各院校2012年建模成绩的预测。 针对问题一,首先我们对比了2008到2011年参加建模比赛的学校,通过分析我们选择了四年都参加了比赛的学校进行合理的排序(具体分析过程见表13),同时对本科甲组和专科乙组我们分别进行排序比较。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先分析得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获奖情况和获奖比例,其中获奖情况主要考虑国家一等奖、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并依据判断尺度构造出各个层次的判断矩阵,对它们逐个做出一致性检验,在一致性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公式与matlab求得各大学的权重,总结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1);在对广东赛区各高校2012建模成绩预测问题中,我们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我们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得到该校2012年建模比赛获奖情况为: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及成功参赛奖分别为5、9、8、8(其它各高校预测结果见表10)。 针对问题二,我们对全国各院校的自建模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建模成绩排序采用与问题一相同的数学模型,在获奖情况考虑的是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运用matlab求解,结果见表12。 针对问题三,我们通过对一、二问排序的解答及数据的分析,得出在对院校进评价和预测时还应考虑到各院的师资力量、学校受重视程度、学生情况、参赛经验等因素,考虑到这些因素,为以后评价高校建模水平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权向量灰色预测模型模型检验 matlab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当前,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国别合作与博弈的焦点。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为契机,形成新的执政理念,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便在未来的产业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方面抢占制高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要不要发展以提高碳生产力为标志的低碳经济,专家态度趋于一致。本文也就此谈一些粗浅认识,供大家讨论。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 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第一,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如可以在规划、项目批准、战略环评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应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及公众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探索建立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与政策措施,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推动低碳转型。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2013广西低碳经济公需科目考试题库(高分版)

低碳经济考试结果 1.(2分) 在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了科学研究的日程。 A. 巴厘岛 B. 多伦多 C. 日内瓦 D. 哥本哈根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2.(2分) 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致力于发展生物质能以及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A. 南非 B. 巴西 C. 韩国 D. 日本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3.(2分)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 A.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B. 建设资源节约型、能源创新型社会 C. 建设科技开发型、能源创新型社会 D. 建设科技开发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4.(2分) 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背景是 A. 气候变化 B. 政治改革 C. 经济全球化 D. 经济危机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5.(2分) 碳金融的兴起,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展到()阶段的结果 A. 法律化温室气体减排 B. 量化温室气体减排 C. 清洁能源经济 D. 低碳经济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6.(2分) 碳关税的征收对象是 A. 进口的低能耗产品 B. 进口的高能耗产品 C. 进口农产品 D. 进口食品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7.(2分) 哥本哈根会议后,国际社会日益达成共识,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是 A. 发展低碳经济 B. 发展循环经济 C. 发展低碳技术 D. 发展第三产业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8.(2分) 低碳发展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体系低碳化,能源体系低碳化是指 A. 降低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及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 B. 升高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及降低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 C. 保持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不变而降低碳的排放 D. 保持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不变而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9.(2分) 中国的第一笔自愿减排量的交易的完成是在 A. 沈阳环境交易所 B. 北京环境交易所 C. 上海环境交易所 D. 南京环境交易所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10.(2分) 欧盟能源战略的核心是 A. 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B.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D.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11.(2分)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 A. 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年发表的《能源政策》 B. 2007年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框架战略》 C. 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D. 2006年英国发表的《斯特恩报告》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12.(2分) 专门为中国市场设立的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被称为 A. 2000标准 B. 熊猫标准 C. 北京标准 D. 绿色世博标准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13.(2分) 从以下哪一角度讨论一国国民实际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更有助于采取公平视角从源头上推动低碳发展

2016数学建模国赛B题

用方格因子影响模型探究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摘要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各种大型小区增多,各小区家庭拥有小汽车量也在增多,根据我国的道路交通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我国的道路交通存在着严重问题,所以对交通的通行能力有着较大需求,本题将要分析的是,如果常规的封闭性小区开放,那周边道路通行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关于第一问,本文选取五个交通参数,道路通行能力、道路网的饱和度、车道交通流量比、车辆的延误时间、饱和流量;可以由各个指标来衡量小区开放以后对周围道路的交通状况的影响。 关于第二问,先将城市交通道路网格化,再建立方形小区内点对之间的最优路径寻模型,通过分析交通网格化下的封闭性小区开放之后,小区内的各个点对之间的各个路径中,最优路径是否存在,同时可以计算得出小区的面积及位置对点对间交通便捷度影响因子的影响,通过因子分析法来计算并寻找最优路径,从而判断周边道路的交通状态,是否会因为小区的开放而得到缓解。 关于第三问,分析其开放前后小区对周边道路的交通通行带来的影响;从参考资料中选取一个城市小区,通过对小区结构以及道路结构对其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同时构建一个方形小区,通过假设其开放前和开放后的各类数据,进行一个辅助比较,通过这两种类型的小区,并应用第一问与第二问中的模型,发现打破一个封闭小区,可以使得周边道路上车辆的通行能力增加,即使得交通状况有所改善。 第四问要求从交通通行的角度提出建议,通过以上三问对开放性小区评价指标、周边道路交通体系、长沙市某具体小区与构建的虚拟小区等的研究结果,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对小区开放的合理建议。 关键字:小区开放;道路通行能力;最优路径;饱和流量;交通便捷度影响因子

工作方案:市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工作方案

××市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的通知》(发改气候〔××〕3011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工作方案及××省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总体要求,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有效控制碳排放,制定××市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低碳发展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按照国家和省碳排放总量控制工作要求,建立××市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森林碳汇,确保实现省政府下达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二、工作目标 研究确定全市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并提出各县、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制定和落实控制碳排放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对重点碳排放企业及其他重点碳排放单位实施碳排放量管控,逐步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长效机制,争取

早日达到碳排放峰值,实现低碳发展,努力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1.研究确定××市碳排放峰值 在保持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统筹考虑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消费等变化趋势,研究确定××市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数量,制定相应的减排路线图,形成低碳发展倒逼机制,争取成为全省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的典型地区。(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统计局、市能源局) 2.制定并落实多种控制碳排放政策措施 按《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61号)要求,围绕控制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制定《××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落实控制碳排放政策措施,通过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控制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和废弃物处理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加强高排放产品节约与替代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碳排放。(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环境保护局、市能源局) 3.深化××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

论文—浅谈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及发展之路

浅谈如何认识低碳经济 郭亚军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CO2 )和二氧化硫(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

低碳经济考试题及答案

低碳经济考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二、选择题 (4) 三、多项选择题 (8) 一、判断题 1.气候变化问题是科学问题而非政治问题。正确错误 2.气候变化公约下的节能减排是指能够被论证“可测性”和“额外性”的节能,而减排是 公针对温室气体,而非硫、氮等污染气体的减排。正确错误 3.气候变化关系到各国的利益和世界的公平与正义,哥本哈根会争议的实质并非是发展 权、排放空间之争。正确错误 4.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的间接原因。正确错误 5.无论从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考虑,减污与减碳都是关系到人体健康的,所以减污与减碳 必须同时进行。正确错误 6.低碳经济与减少人类对碳的依赖无关。正确错误 7.低碳经济将是人类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正确错误 8.低碳经济将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一道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三大力量,将成为战胜金融 危机走出经济长期衰退的新引挚。正确错误 9.低碳经济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碳排放问题,核心特征是“你碳排放”。正确错误 10.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生活垃圾的排放量。正确 错误 11.低碳经济与减少人类对碳的依赖无关。正确错误 12.低碳经济将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一道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三大力量,将成为战胜金融 危机走出经济长期衰退的新引挚。正确错误 13.经济的低碳化即是要通过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生活方式,通过提升能效技术、 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实现经济的低碳化。正确错误 14.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完全一致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兴工业化道 路、建设现代文明的必然选择。正确错误 15.低碳农业是生产绿色新产品的过程,既要收获优质产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产 生态双安全。正确错误 16.低碳经济建设化石能源利用,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并积极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正确 错误 17.碳排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正确错误 18.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区域的碳耗用量。正确错误 19.碳预算是指根据人口数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含碳量以及经济社会的发 展需求,减排目标等因子制定一个国家、地区和个人碳耗支出和供给计划。正确错误 20.碳排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正确错误

2013数学建模D题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D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平 日期:2013年9月16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统计分析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有关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统计分析,包括站点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问题。对于该题中的问题我们转化为数学中的数据统计与图像,利用Excel、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得到本题中的五个问题。 对与问题一:首先要进行总体样本数据统计,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找出所需要的重要数据,将其按照问题所需进行运算分析。 第一、用Excel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以及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第二、对所有站点按照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分别给它们排序。第三、在Excel中汇总出每次用车时长的数据,随即将数据导入matlab中,通过matlab 处理去除奇异数据,并做出图像。第四、通过该图得出用车时长最长的时段数据,拟合出函数分布,并判断实际观察的属性类别分配是否符合已知属性类别分配理论。第五、检测观察数与理论数之间的一致性,通过检测真实数据与理论数据间的一致性来判定事物之间的独立性。 对于问题二:首先在表借车卡SN列中用数据透视筛选出20天每张借车卡的数量,再将数据导入matlab中,统计数据中每张出现过的借车卡累计借车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出每张借车卡累计次数的分布情况。 对于问题三:首先根据问题二的统计结果确定使用公共自行车次数最多的一天。在解答下列小问 1)先从统计数据结果找出自行车用车的借、还车站点之间(非零)最短距离和最长距离。在利用Excel对借、还车是同一站点且使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借、还车情况进行统计。 2)从问题一数据中选择那一天借还频次最高的站点,分别统计其借、还车时刻及用车时长的分布。 3)列表统计出那一天各站点借、还车高峰时段及其高峰时段的借、还车的频次,把共同借还车高峰时段的站点分别进行分类。 对于问题四:通过从数据中分析出有用信息,并对目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做出评价。 对于问题五:从统计出来的数据中找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运行规律,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Excel Matlab 总体样本平面直方图数据统计与分析分布的检验拟合优度检验

计算碳排放量的基本知识

计算碳排放量的基本知识 1、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的土地利用划分标准 《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优良做法指南》和《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将土地利用划分为6大类,即林地、农地、草地、湿地、居住地和其它土地,在此基础上考虑各地类内及其相互转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 2、根据GDP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氧化碳排放量= GDP(换算成万元产值)×万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折合为 为2.46t。0.6 t标准煤(GDP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每吨标准煤排放CO 2 排放量。2008举例:依据厦门市每年的经济规模,可测算出未来城市的CO 2 年,厦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0.02亿元,万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折合为0.6 t标准煤(GDP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每吨标准煤排放CO:为2.46 t,经计算可知, 2008年CO2:排放量为2245万t。 2005-2008年厦门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为年平均2.56%,而如果在此基础上乘以1.3的系数可达到3.35%,假定以此作为未来CO2排放的惯性发展模式,并且假定未来厦门GDP增长率按年14%的速度发展,2020年GDP总量将为2005年的7.14倍,而单位GDP能耗将降为2005年的60%,2020年C02排放总量可控制在2005年的4.28倍。2020年,厦门单位GDP能耗可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单位GDP为0.39 t标煤/万元;C02排放总量控制在6 864万t。

3、碳排放量的基本公式 碳排放量的基本公式为: C=ΣiCi=ΣiEi/E×Ci/Ei×E/Y×Y/P×P (1) 式中,C为碳排放量;Ci为i 种能源的碳排放量;E为一次能源的消费量;Ei为i种能源的消费量;Y为国内生产总值(GDP);P为人口。 从(1)可以分析4个影响碳排放量的变数为:能源结构因素Si=Ei/E,即i 种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份额;各类能源排放强度Fi=Ci/Ei,即消费单位i 种能源的碳排放量; 能源效率因素I=E/Y,即单位GDP的能源消耗;经济发展因素R=Y/P。就是说,要控制碳排放,有关城市系统需要针对能源结构、各类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规划管理的关系。

数学建模 人口模型 人口预测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摘要】 本文着重于讨论两个问题:1、从目前中国人口现状出发,对于中国未来人口数量进行预测。2、针对深圳市讨论单独二胎政策对未来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对教育、劳动力供给与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影响。 对于问题1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特点出发,针对中国未来人口的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提出了 Logistic 、灰色预测、等方法进行建模预测。 首先,本文建立了 Logistic 阻滞增长模型,在最简单的假设下,依照中国人口的历 史数据,运用线形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拟合, 对 2014 至 2040 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 得出在 2040 年时,中国人口有 14.32 亿。在此模型中,由于并没有考虑人口的年龄、 出生人数男女比例等因素,只是粗略的进行了预测,所以只对中短期人口做了预测,理 论上很好,实用性不强,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后, 为了减少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这些随机事件对预测的影响, 本文建立了 GM(1,1) 灰色预测模型,对 2014 至 2040 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同时还用 2002 至 2013 年的 人口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误差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型的精度较高,适合中长期的预测, 得出 2040 年时,中国人口有 14.22 亿。与阻滞增长模型相同,本模型也没有考虑年龄 一类的因素,只是做出了人口总数的预测,没有进一步深入。 对于问题2针对深圳市人口结构中非户籍人口比重大,流动人口多这一特点,我们采用了灰色GM(1,1)模型,通过matlab 对深圳市自2001至2010年的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其人口变化近似呈线性增长,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99,我们就此认定其为线性相关并给出线性方程。同理,针对其非户籍人口,我们进行matlab 拟合发现,其为非线性相关,并得出相关函数。并做出了拟合函数 0.0419775(1)17255.816531.2t X t e ?+=?-。 对于新政策的实施,我们做出了两个假设。在假设只有出生率改变的情况,人口呈现一次函数线性增加。并拟合出一次函数0.032735617965.017372.5t Y e ?=?-;在假设人口增长率增长20%时,做出了预测如果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到2021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数将会到达1137.98千万人。 关键词:GM(1,1)灰色模型 Logistic 阻滞增长模型 线性拟合 非线性拟合

低碳经济考试答案

低碳经济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A:政策支持 B:法律保障 C:节能减排经验 D:技术低 第2题: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 )选择。 A:形式 B:对象 C:地点 D:时间 第3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没有( )。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C:强调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分工以及对全球所做的贡献 D:政治和外交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第4题:()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A:消费者 B:企业 C:政府 D:社会 第5题: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第6题:()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 A:东极 B:西极 C:南极 D:北极 第7题:离差值增大,表明候变化敏感性也()。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未知 第8题:我国能耗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 A:0.5 B:2.2 C:8 D:10 第9题:近百年来极冰的大量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 A:10-20厘米 B:20-30厘米 C:30-40厘米 D:40-50厘米 第10题:()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纳入GDP碳强度考核指标。

A:“九五” B:“十五” C:“十一五” D:“十二五” 第11题:臭氧层厚度减少(),可使大豆减产20~25%。 A:22% B:23% C:24% D:25% 第12题: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个。 A:100 B:200 C:300 D:400 第13题: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是()。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第14题: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A:50% B:60% C:70%

关于碳排放的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 题目名称:关于全球碳排放的预测模型 组别:2014004B 姓名:范程 学号:416114513058 2014年5月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1. 前言 (4) 1.1全球碳排放现状 (4) 1.2 全球变暖 (4) 1.3 面临的问题 (5) 2.问题重述 (5) 3.问题假设 (5) 4.符号约定与说明 (6) 5.问题澄清 (6) 6.模型建立与求解 (7) 6.1 问题一至2030、2050年碳排放预测 (7) 6.1.1 GM(1,1)模型设定 (7) 6.1.2 模型检验方法 (8) 6.1.3 GM(1,1)碳排放模型的建立 (9) 6.1.4 碳排放预测值分析 (11) 6.1.5 对于GM(1,1)模型的评价 (11) 6.2 问题二控制全球温度变化的预测 (12) 6.2.1相关分析 (12) 6.2.2 模型求解 (14) 6.2.3 模型评价 (15) 6.3 问题三各国排碳权及承担义务 (16) 6.3.1 模型的假设 (19) 6.3.2 求解 (20) 6.3.3影响碳排放分配的因素 (21) 6.3.4分配碳排放的原则和措施 (21) 7.技术报告 (22) 7.1 简介 (22) 7.2 全球碳排放 (22) 7.2.1全球碳排放形式 (22) 7.2.1全球碳排放的预测 (23) 7.3 抑制全球温度上升的解决方案 (23) 7.4 各国义务 (23) 参考文献 (24)

关于全球碳排放的预测模型 摘要 本文建模的方法多元,因为碳排放模型的复杂与不确定性,于是我们应用基于灰色模型的方法对世界的碳排放量做出预测和分析。依据1981-2010年全球碳排放量数据采用GM(1,1)模型对全球203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从而进一步预测后20年碳排放量,在数据预测完成之后对数据进行残差计算,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建立热力学方程,运用回归模型,得到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平均温度的关系,运用热力学方程设置温度上限,继而得到一个合理的碳浓度上限,通过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来制定减排的目标,完成联合国气候目标,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的极限值。问题三种,把世家上的国家的分为发达国家联盟、金砖四国和其它国家。在金砖四国发展到发达国家阶段后,可以通过发达国家之前的碳排放趋势作为达到发达国家之后的发展趋势。同时考虑人口数目和国土面积,对碳排放权进行相对公平的分配,得到每个国家的减排量。 关键词:碳排放量预测;灰度模型;分类预测;曲线拟合

低碳经济继续教育最全题库及答案

2015年常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 济最全题库) 1.所谓“碳中性”,就是通过各种削减或者吸纳措施,实现当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低到零。(对) 2.云南省是在全国较早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省份。(对) 3.东京市政府定下目标,要以2000年为基准,到2020年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错) 4.丹麦松德堡市的“零碳项目”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该地区建筑的零碳排放。(错)第七章低碳生活的时代意义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1.根据国家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以上属于节能产品。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我国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一级能效比() 3.4。A.大于 B.小于C.等于D.大于等于 3.据测定,电器设备在热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左右。 A.10% B.20% C.30% D.50% 4.全球人均碳足迹约为()。A.3.9B.4.0C.4.2D.4.3 5.()已经被确认为是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一。A.测定“碳足迹”B.“熊猫标准”C.“地球一小时”D.“世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多项选择题 1.以下行为中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居住小户型 B.电器不用时候保持待机C.购买棉质衣服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E.选择自行车出行 2.低碳社会方式的价值体系包括()。A.生态文明的环境观 B.生态文明的物质观C.生态文明的效率观D.生态文明的公平观E.生态文明的幸福观

3.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能耗包括()。A.照明B.办公设备C.家用电器D.交通客运E.采暖判断题 1.“追求生活的便利”是低碳消费观的一部分。(错) 2.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产品。(对) 3.“碳足迹”是通过估算个人或机构的“碳排放量”来定量衡量个人或机构行为的环境影响。(对) 4.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很好的低碳生活方式。(错) 《低碳经济知识读本》试卷B及答案一、填空题 1、;二氧化碳当量 2、韩国 3、法国 4、气候变化法、低碳经济法、清洁能源法 5、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交通 1、是在大气中存活时间最长、存量最大的温室气体。是常被用于测量温室气体的单位。 2、被称为“环保总统”。 3、最早提议征收低碳关税的国家是。 4、国际上,一些国家已经颁布促进低碳以济发展的相关法律,从类别上可以分为和。 5、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是,和。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A 5、D 6、D 7、C 8、C 9、D10、C 1、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之争。A、发展权B、生存权C、生产权D、消费权 2、全球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A、美国B、乍得C、挪威D、中国 3、首先制定在宇宙中收集太阳能计划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日本D、印度 4、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的增加将主要来自()。A、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C、俄罗斯D、印度 5、到2008年底,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位。A、一B、二C、三D、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