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及参考答案

《日本明治维新》及参考答案
《日本明治维新》及参考答案

《日本明治维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日本社会中,“士”的构成包括()

①将军②大名③商人④武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日本经济发展,富商地位实力上升

D、商人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3、日本尊攘派形成的原因是()

①外国势力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深,②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对内恐怖镇压,③中下级武士得到部分大名和人民的支持,④各地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在日本的武装倒幕中()

A、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领导力量

B、中下级武士积极参加了斗争

C、明治政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D、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得以建立

5、日本倒幕派之所以打败幕府军队,是由于()

①倒幕派得到天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②倒幕派士气高昂,武器先进,战斗力较强,③大名与幕府决裂,参加对幕府的战斗,④西方列强保持中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7、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重要转折点是()

A 、“黑船事件” B、戊辰战争

C 、“大政奉还” D、尊王攘夷

8、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9.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1、明治维新中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12.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13、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

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14、明治维新中,天皇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 )

①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②将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员直接管理③废除封建等级制度④将大名集中东京居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马克思说的:“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时期的人为手段”是针对()

A、明治政府的“废藩置县”措施

B、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措施

C、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措施

D、明治政府的“近代天皇”制度

16、明治维新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7、日本明治维新后较之明治维新前的变化有( )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由半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国家;③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④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8

A .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 .工业化速度加快

C .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 .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19.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

A. 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 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 .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 .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20、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 ①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 ②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③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 ④取消封建割据局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一、 材料分析题(50分)

21、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10分)

材料二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工业起步与英国主要不同之处。(10分)

材料三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3)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所持态度及采取何种政策。(15分)

材料四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4)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15分)

第八单元测试卷《日本明治维新》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C;

2.C;

3.A;

4.B;

5.D;

6.B;

7.A;

8.B;

9.A; 10.C;

11.A; 12.D; 13.A; 14.C; 15.B;

16.B; 17.D; 18.B; 19.A; 20.D;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1题

(1)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答出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可酌情加分)

(2)英国工业革命由私人资本推动,日本工业革命中政府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以轻工

业(棉纺织业)为主,日本以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

(3)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4)

①“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②“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③“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2016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1.(2015·四川资阳三模·10)1888年,日本著名思想家陆羯南在《日本》报发刊词中声明:《日本》虽以恢复发扬国民精神为己任,但也不可不知西方文明之美善。……不过在日本采用时,不可因其虚名而滥用之,唯用其实以资日本的利益与幸福……在人类的博爱中恢复发扬国民精神。作者弘扬“国民精神”( )

A.是因为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严重弊端

B.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再现

C.其作用与《教育敕语》殊途同归

D.实质是以封建文化反对近代化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文明开化(《教育敕语》)

【解析】据材料“但也不可不知西方文明之美善”和“不可因其虚名而滥用之”可知无法体现是因为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严重弊端,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涉及日本弘扬国民精神,并未涉及体,与“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教育敕语》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宣扬“大和魂”、武士道,树立以天皇神权为中心的皇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与材料“不可因其虚名而滥用之,唯用其实以资日本的利益与幸福”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以封建文化反对近代化,且该说法本身史实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四川德阳二模·10)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解析】美国罗斯福新政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故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向国外学习为主

的改革,故B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俄国废除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改

变了社会性质,故C项正确;美国罗斯福新政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中国改革开放是为了改变落后的经济体制,俄国废除农奴制也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巩固沙皇统治,只有明治维新是解决民族危机,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四川宜宾一模·7)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表1中推论符

【考点】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思想主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王安石变法(青苗法);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总理衙门设立);日本明治维新——《大日本帝国宪法》

【解析】中国印刷术的传入,使得书籍的印刷更加便捷,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也因此能够迅速传播,故A项正确;有关青苗法的史实表明,它的推行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故B项错误;“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总汇”,反映出总理衙门不仅仅只管外交事务,故C项错误;《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只符合特定历史时期,当今日本天皇不再掌握最高权力,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5·四川眉山一模·14)(20分)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变化。反过来,适应变革的经济政策也会有力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社会前进和文明进化的应有之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任选2例)(8分)

示例:程朱理学:理学家借鉴道教佛教有益成分,从宇宙起源探讨伦理纲常,创立了理学,使儒家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又称新儒学)。

【考点】(3)日本明治维新;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解析】(3)本小问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能力,抓住主题文明的借鉴和发展,抓住“借鉴”和“发展”两个角度,要做到两个结合,一个结合示例,另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如明治政府“文明开化”,需要从两个角度回答,即借鉴角度明治政府大力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发展角度借以改造传统文化习俗,从而建立了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再如苏俄新经济政策,借鉴角度苏俄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经济,发展角度苏俄使政治经济危机得以克服,

从而找到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再如美国罗斯福新政,借鉴角度新政改变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部分吸收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发展角度美国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答案】(3)示例:明治维新“文明开化”:明治政府大力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借以改造传统文化习俗,从而建立了资本主义精神文明。

拿破仑的《民法典》:《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的精髓,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经济,使政治经济危机得以克服,从而找到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新政改变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部分吸收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举例不能超过2例,每例4分,每一例中“借鉴”2分“发展”2分)

5.(2015·四川自贡一模·14)(27分)近代化(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它在各地区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并按材料二的观点分析19世纪后期的日本。(10分)

材料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3)如何理解“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3分)结合19世纪中日两国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4分)

【考点】(2)日本明治维新

(3)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

明的结果”,可知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世界近现代历史就是一部近代化的历史;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信息和所学知识,从19世纪中后期日本的政治民主

化、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科学化和理性化的角度分析。

(3)第一小问,“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关键抓住“打破”,即要破旧才能立新;第二小问,结合19世纪中后期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的两种不同结局的原因分析。

【答案】(2)观点:世界近现代历史就是一部近代化(或现代化)的历史。(2分)

分析:经济上,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走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2分)

政治上,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道路;(2分)文化上,文化教育、社会习俗西方化(实行“文明开化”); (2分)对外殖民扩张,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2分)(8分)

(3)理解: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3分)

论证:日本:明治维新前推翻了幕府统治,维新中彻底破除了旧的政治体制,全面学习西方,使日本迅速崛起。

中国:没有扫除旧势力,依靠无权的皇帝,改革中,没有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等政治主张,戊戌变法也以失败告终。(4分)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

①实行封建等级制度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鼓励派遣留学生④支持尊攘运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是生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一名武士,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有

①在京都杀死一名平民,但没受惩罚

②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经商

③他参与了“尊王攘夷”活动

④他被废除了佩刀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4.日本国门被打开后,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开放通商口岸②领事裁判权③议定关税制度④片面最惠国待

遇⑤设置租界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5.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

①农民更加贫困,生活更加困苦

②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茶叶等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

③某些大名开始进行自强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6.下列关于倒幕运动和戊辰战争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前者包括后者②后者是前者的继续

③二者斗争矛头都直指幕府统治④二者是孤立的两个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日本历史上的“维新三杰”不包括

A.木户孝允 B.西乡隆盛

C.大久保利通 D.伊藤博文

8.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新的因素”是指

A.农业耕地增加 B.手工业得到发展

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日本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不包括

A.使土地所有权得到确认和保护

B.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

C.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D.使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10.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11.关于右图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指挥新政府军在鸟羽、伏见战役中打败幕府军

B.出任日本第一任内阁首相

C.负责起草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

D.曾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12.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

A.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

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C.废除旧的封建体制

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

13.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

①建立府、县、道地方行政区划②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③消除封建割据势力④强化天皇专制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右图所示地契最早颁发于

A.]868年 B.1872年

C.1873年 D.1889年

15.日本在明治政府时期对待世界文明的态度表现为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②翻译西方著作

③许多政府官员提出“脱亚人欧”④生活习俗的西化

A.①②④ B.②③①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6.为倡导“文明开化”,日本政府派出了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其成员不包括A.大久保利通 B.高杉晋 C.伊藤博文 D.岩仓具视

17.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措施包括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

②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③改进军事装备

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

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② D.①③

19.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②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④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⑤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八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0.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两道小题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枢轴,几百权利皆由来于此。”依此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材料二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

材料三“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竟都无法建立。”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藤博文说:“统治大权大别有二,曰立法权,曰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因为国家乃一公体而非私体,究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行其大权。”

材料四宪法只涉及有关帝国政治的大纲目,其条文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顺应将来国运的发展而伸缩自如。

——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1889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如何? (2分)

(2)据材料二,1889年日本宪法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有什么关系? (4分)

(3)据材料三,1889年宪法是如何限制天皇权力的? (4分)

(4)据材料一、二、三,1889年宪法中的天皇职能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 (6分)

(5)据上述材料,评价1889年日本宪法。(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

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请回答:

(1) 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4分)

(2)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一种观点的理解。(5分)

(4)从明治维新成功中,你得到哪些重要启示?(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注意题干中的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是从17世纪初到1868年4月。③属于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④与史实相反。

2.B 本题以一名武士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制“德川幕府统治时期”,④是明治政府时期的。

3.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

4.B 本题考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等条约的内容。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并注意同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比较。

5.C 注意题干限制“社会各阶层”。西方资本主义入侵造成日本经济的混乱,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根据教材叙述②③也正确。

6.B 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7.D A、B、C三位是日本历史上的“维新三杰”,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伊藤博文”。

8.D “新的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D 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土地改革的影响。D项是“殖产兴业”政策带来的影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

10.C 19世纪中期的幕府统治已出现危机,而西方的入侵,刺激了国内矛盾,加剧了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就是在西方殖民势力入侵,导致民族危机加剧而发生

的。

11.A 该题图中人物是伊藤博文,B、C、D三项是他所为,符合题干“不正确”之意的是A项。

12.B 明治维新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出发点在于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3.C 藩国的存在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天皇专制制度。

14.B 明治政府于1872年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15.C 考查日本“文明开化”的表现。①②③④都表明日本积极求“知识于世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倡导“文明开化”。

16.B 高杉晋作于1867年病逝,使节团出访欧美是在1871年。

17.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明治维新军事改革的内容。根据教材叙述可得出答案。

18.A 本题考查19世纪末日本崛起的表现。注意时间限制“19世纪末”,③是20世纪初的事,故排除③。

19.A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落后的历史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惟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是日本历史上的转折点,为其扩张提供了条件。

20.C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道路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但最重要的是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近代天皇制是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回答上述问题,一要读懂材料、熟悉材料;二要熟练《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和特点;三要灵活地把材料的内涵与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联系起来。答案:

(1)具有绝对权威,神圣不可侵犯。(2分)

(2)“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参与天皇立法。内阁拥有行政权,对天皇负责,也对议会负责。(4分)

(3)天皇虽然有最高权力,但具体行使三权“整个机体”中某一权利时,必须经过其他机构“辅翼”。不如此“则无法表明国权。”这是用一种分割的办法来限制天皇权力。(4分)

(4)天皇的职能具有双重特点:无限的权威和一定限度的权力。(2分)

原因:日本是在“还政天皇”的口号下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为稳定全国政局,巩固维新成果,立宪者需要天皇具有无限的权威;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为适应这种变化,国家的政治体制必须近代化,要对天皇的权力有一定的限制。(4分)

(5)是一部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式宪法,含有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具有绝对权威和很大的权力。对当时的日本来说,这部宪法只会使日本走上专制主义的道路。这部宪法不仅保证了日本式的资本主义国家性质,而且使日本挤进了世界强国之列。(4分)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注意材料二中日本学习的几种模式都是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3)题属于

开放式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4)题应从改革成败的角度来分析,注意改革成败的条件。

答案:

(1)原因: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4分)

(2)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6分)

(3)理解:(5分)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三种观点任选一种,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4)启示:应坚决反对外来压迫;改革者要有魄力;改革应顺应世界潮流;既要重视经济、政治、军事改革,又要重视文化教育改革。(答对其中2点即得满分) (5分)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比较研究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比较研究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洋务运动发生时间几乎同时,但两国的运动结果却截然不同。明治 维新的成功,使日本由弱小 走向强大;洋务运动的失败, 使中国无法摆脱被殖民的境 遇。不论结果如何,两国改 革措施的对比,可以让我们 更加清楚的认识明治维新成功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和得到启示。 一、改革前社会背景的差异 当时的日本与中国都处于封建社会,社会阶级都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级。日本在唐朝时学习中国的制度,但有两样没有学习,一样是科举制度,一样是宦官制度。因此,日本的四个阶级无法相互转换,而中国的可以。在日本,武士阶级即为士,享有众多特权,并且世袭罔替,子孙后代都能成为武士。武士又分有多个等级,且中、下级武士无法升为上级武士。并且由于中、下级武士俸禄较低,使他们处于被上级武士剥削的境遇。中国的四个阶级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工、农、商三个阶级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士,并且士的身份地位是不

可能世袭罔替的。因此,科举制把任何对统治阶级不满的力量都转化成了拥护统治阶级的力量。而且,中国的士是可以逐步升迁的,即从无利益者变成既得利益者。当时日本是领主土地所有,土地不能买卖,所以地主也是受压迫的。而中国的地主是土地所有者,是既得利益者。因此,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地位并不是稳定的,是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随时都有可能被中、下级武士和地主推翻的危险。反观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统治阶级地位依然稳固。被推翻的危险相比日本小得多。 二、行政改革措施的差异对比 两场运动在方式和内容上有其相似的地方。第一,它们都是先由国家出资,从国外引进大机器生产,投入资金最大的工业都是与军事有密切关系的企业。第二,为适应近代化的需要,它们都开始了新式文化教育的创办。但是,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第一个差异是洋务运动虽然在生产力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却不变革封建制度,企图搞中体西用。而日本则是在制度变革基础上建立地主资产阶级的新政权,由新政权推行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保证近代化的顺利进行。洋务运动兴起时,清政府虽然屡遭列强打击,国内农民起义不断。但是它仍然牢牢地控制着对全国的统治,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制。虽然鸦片战争的失败使自大的国人受到极大的刺激,但是国人依然认为“中国文式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的官僚是绝对不可能去思考如何改变封建时代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日本则不一样,明治维新前,幕府统治已成众矢之的,陷入极端孤立地位,在封建营垒中分化出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带刺的朋友》同步练习附答案 (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带刺的朋友》同步练习 一、轻松找朋友。 huǎn chán zǎo huǎng 恍馋枣缓 二、仿写词语。 黑洞洞: 斑斑驳驳: 噼里啪啦: 蹑手蹑脚: 三、重点段落品析。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 cōnɡ cōnɡ( )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nà duī( )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cōnɡ mínɡ()的小东西,tōu zǎo()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看拼音,把文中的词语补充完整。

2.请用文中的句子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朗读。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要读出的语气。 参考答案: 一、zǎo chán huǎn huǎng 枣馋缓恍 二、绿油油白茫茫黑乎乎明明白白高高兴兴大大方方叮叮 咚咚叮叮当当滴滴答答碍手碍脚毕恭毕敬独来独往 三、1.聪明的小东西 2.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3.钦佩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卡 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习。 1.我发明的未来的衣服,不仅颜色(),而且()也不少。 2.无论多么寒冷,多么火热,都能保持温度()。 3.冬天按()按钮,就会给你穿上()服。 4.去郊外玩耍,就按()按钮,它将自动播放出(好听的音乐)。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汇.聚(hùn)弹琴.(qín)姿.态(zī) B.舒畅.(chànɡ)露.珠(lòu)凉爽.(shuǎnɡ) C.盘旋.(xuán)佩.服(pèi)呢.喃(lí) D.黎.明(lí)瞬.间(shùn)竹笋.(sǔn) 三、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温柔感受打猎读书 B.麻雀翅榜鼻子梨子 C.手册斗动告诉乐器 D.级取蚂蚁沉重尺寸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教育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教育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标志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开端的文章是( B ) A、《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 B、《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C、《各国教育的动力》 D、《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 2、康德尔的代表作是( A ) A、《比较教育》 B、《比较教育评论》 C、《第七年报告》 D、《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 3、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的会刊是( A ) A、《比较教育评论》 B、《比较教育》 C、《比较》 D、《比较教育研究》 4、1917年制定并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各州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是( B ) A、《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B、《史密斯—休士法》 C、《国防教育法》 D、《初等与中等教育法》 5、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国际化( C ) A、具有积极作用 B、具有消极作用 C、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 D、既没有积极作用,也没有消极作用

6、英国最早成立的大学是( B ) A、剑桥大学 B、牛津大学 C、伦敦大学 D、基尔大学 7、德国普通教育学校中最年轻的一种是( C ) A、主要学校 B、实验中学 C、综合中学 D、完全中学 8、法国1882年颁布的规定了教育的非宗教性和义务制的法律是( B ) A、《法卢法》 B、《费力法》 C、《基佐法》 D、《技术、工业和商业教育组织法》 9、日本仔1956年颁布的加强中央权限,削弱地方教育行政的作用和独立性的法律是( A ) A、《地方教育行政的组织和管理法》 B、《教育委员会法》 C、《中央教育行政的组织和管理法》 D、《教育基本法》 10、俄罗斯联邦的义务教育年限是( D ) A、12年 B、11年 C、10年 D、9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比较教育在“借鉴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BCDE ) A、朱利安 B、库森 C、阿诺德 D、霍拉斯·曼 E、巴纳德 12、汉斯明确列举的影响教育的主要因素有( ABD ) A、自然因素 B、宗教因素 C、社会因素 D、世俗因素 E、文化因素 13、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 ABCE )

2019年秋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23 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眼馋.(chán cán)缓.慢(hǎn huǎn)刺.猬(cìchì) 恍.然(huǎng guāng)聪.明(cōng chōng)偷.枣(tōu toū) 二、比一比,组词语。 枣()棵()匆()缓() 束()颗()沟()暖() 三、照样子写词语。 1.晃来晃去: 2.一举一动: 3.一颗颗: 参考答案: 一、chán√huǎn√cì√huǎng√cōng√tōu√ 二、甜枣一棵匆忙缓慢 结束颗粒山沟暖和 三、1.爬来爬去想来想去走来走去 2.一言一行一心一意一草一木 3. 一个个一片片一只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日本明治维新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思想教育:①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大名、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利用人民群众推翻幕府统治,而后新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轨道。②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重点、难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性质、意义及局限性。 教具 1.放大教材161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图;悬挂于黑板。 2.按教材顺序充分利用其九处图画、引文、表格。 教学及板书要点 一、倒幕前的日本 1.内因 ①高居于人民之上的封建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②以农民为主体的反抗斗争与起义。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影响:一些大名、武士日益资产阶级化。 2.外因 严重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矛盾。 二、倒幕运动 1.资产阶级化的武士逐渐控制长州、萨摩等藩。 2.倒幕力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伏见、鸟羽战役。 3.幕府统治被推翻。 三、明治维新 1.内容 ①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2.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 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4.局限性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侵略扩张道路。(二)教法建议

1.这节课要抓住三个互为因果的问题,一是幕府统治的总危机,讲清内因、外因;一是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说明打倒幕府的简要经过;一是幕府倒台后明治维新政府的改革,阐明内容、性质、意义、局限性。 2.明治维新的局限性要适当交待。但这一问题因理论性较强,不宜对中学生进行详尽评述。 3.日本明治维新可同中国的戊成变法加以比较。尤其要点明,明治维新是倒幕派利用日本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从军事上打败幕府军,建立自己的新政府后实现的,所以成功了;戊戌维新是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不根本触动清朝反动统治的前提之下,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因而失败了。(三)教学过程 1.讲述新课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于日本古代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幕府统治时期)。对,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是,统治日本长达600多年的封建幕府,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一、倒幕前的日本(板书)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为幕府。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作“大名”,全国有260多个,其领地叫“藩”。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所以说,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占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被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终年辛苦,却要将收获物的一半以上还给封建领主,还要担负名目繁多的苛税和徭役。统治者公然声言:“农民象芝麻,越榨越出油”,正因为这样,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地发生。另外,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也受到幕府的歧视和压制。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在日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当时全国雇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场雇工达一百多人。大皈、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还在农村把农民抵押而过期无力赎取的土地据为己有,并召募农民开恳土地,成为新兴地主。由于封建经济的衰败,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开始经商。总之,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他们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而一些大名和武士日益资产阶级化,由原先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反对幕府的一支力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的幕府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众矢之的。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政府曾经明确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船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原因

二、明治维新制度移植成功的原因 (一)审慎的选择所移植的制度 前已提及,后发国家在进行制度移植时要尽量选择与自身 基本制度相容的制度。一个国家基本制度的形成取决于其初始 的地理情况即生产的原始条件,是自然形成的,并非是有意识 活动的结果。在西欧和北美地区,由于气候比较湿润,土地肥 沃,个人或家庭可以不需要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就可以独立 使用生产要素,并有效组织生产独立支配所获取的成果,这就 使得在这些区域形成了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联邦政治结构制 度、自主意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制度、个人价值高于社会 公共价值。而在亚细亚、俄罗斯和拉美地区,由于人们进行生产 的原始物质技术环境比较恶劣,所以人们在进行原始的耕作时 必须要联合起来发展灌溉系统等公共设施,这就使得在这些地 区发展出了体现中央权力的分配主义经济制度,公有意识占统 治地位、集体和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5] 日本处于亚细亚的边缘,国土面积狭小,人们在进行原始 耕作时面临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其基本制度具有典型的集体 主义制度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它在进行政治体制的移植时不能 采用英美的模式。日本政府在1871 年派出的全面考察西方世 界的岩仓使节团在对欧美各国的宪法作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并加以比较后,得出了尽管英、法、美在当时最为繁盛,但其政 治体制不适合日本国情的结论。大久保说:“民主政治……实乃 至合天理……但不适合于习惯旧习、盲崇宿弊之国民”。在日 本,不仅不能实行民主共和政治,也“不能简单地模仿欧洲各国 的军民共治之制,当按照我国皇统一系的典例和人民的开化程 度,斟酌其得失利弊,制订法宪典章”。宪法应“上定军权、下制 民权,使人君安于万世不朽之天位,使生民保有自然固有之天 爵”。重点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木户孝允认为,德国的情况和日 本的国情极为相似,其统治经验和专制主义制度尤为值得日本 效仿。木户明确地表示,“尤当取者,以普国为最”,而“建国之大 法,唯在专制”。维新者决心在日本建立集权主义政体,实行专制 主义的统治。而且后来的情况也表明,日本的制宪工作和国家专 制主义官僚体制的建立正是沿着普鲁士的道路进行的。[6]日本 选择的普鲁士道路无疑是符合日本的基本制度的,这样引进制 度与原有制度间较小的紧张程度促进了日本制度移植的成功(二)江户经济和明治经济在制度框架上存在连续性 明治政府除了引进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外,最为重要 的是还引进了西方包括市场经济体制和金融制度等的经济制 度。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日本在江户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国内 场和商品经济,而且有了一定的货币金融制度基础,具有公司 功能的原始形态的共同企业也已经出现了。正是由于这些制度 基础的存在,日本的制度移植才能够顺利进行,并产生了有效 率的新制度。 1.国内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形成。日本是一个从东北到西南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为日本军国主义奠定下的基础 摘要: 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远的学习我们,近的学习西方。中国的鸦片战争给了日本教训,所以“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国门,迫使他接受西方国家的先进事物,最主要的是日本也乐意接受这些先进事物。有个以蒸汽机的日文谐音“上喜选”作的狂歌可以形象概括:“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破太平梦,彻夜不能眠。”落后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落后。 关键词:明治维新、改革、发展、侵略、制度 正文: 日本能成为世界强国,除了能从战胜中俄两国看得出外,亦能从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和日本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会中看出,英国与日本于1902年签订了<<英日同盟>>,并于1905和1911年续签,这是第一次有欧洲强国与亚洲国家签订协议,可见日本的强国地位逐渐被肯定,日本在1914年因覆行<<英日同盟>>而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参与了战后和会,可见出日本的强国地位已被肯定,这些也是明治维新的影响 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形成军国主义的传统呢? 1.这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 日本的武士道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名词,但武士道究竟是个什么货色?它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日本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 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中国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儒雅之风,不但没有使日本武士变得像中国儒生那样弱不禁风,反而给嗜杀的武士罩上了儒雅的外衣,使其在血泊与文墨之间达到心理平衡。封建武士经常为试刀而无故砍杀路人,然后彬彬有礼地朝死者鞠上一躬,说声“对不起”。这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武士所具有的文质彬彬和凶残嗜杀的双重性格。这也是日本武士与西方强盗的不同之处。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武士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强悍尚武的特点。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对比表

1898年戊戌变法复习学案答案版(性质: ) 选修一归纳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注意史论结合) ①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②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思想上: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感情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同时,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文化展开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也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④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如主张男子剪辫子、妇女不缠足)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

选修一归纳综合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对比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9分) 答案: (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 (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 解析:此题重在考察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第一问康有为的主要观点,要抓住材料的主要意思,稍加概括就可。第二问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在改革这一方面的比较,无外乎背景,目的,性质,方式,内容,结果,影响,评价等。只要找到这些比较项,就能顺利作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了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想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7分)

比较教育试题及标准答案汇集2010720054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比较教育历年试题 课程代码:0047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民族性”这一重要概念的是( ) A.萨德勒B.康德尔 C.汉斯D.朱利安 2.在20世纪末,拉开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的研究报告是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 ) A.《2061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B.《主动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 C.《改革中的美国教育》 D.《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3.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化社会”概念的重要文献是( ) A.《教育:财富蕴藏其中》B.《学会关心》 C.《学会生存》D.《终身学习法》 4.在教育行政方面,中央、地方、教师以及民间团体相互之间是“伙伴”关系的国家是( ) A.美国B.法国 C.俄国D.英国 5.在社会科学方法时代,比较教育发展的反省期主要是指( )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6.在贝雷迪划分的比较类型中,在两个对象国之间做的对称的比较属于( ) A.对称比较B.平衡比较 C.阐释比较D.并置比较 7.为了帮助家庭条件差和功课差的学生完成学业,法国自1985年开始建立( ) A.教育优先区B.最近发展区 C.教育实验区D.教育改革区 8.在下列德国中学中,其毕业文凭就是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证明,并因此被称为高等学校的预科学校的是( ) A.普通中学B.实科中学 C.综合中学D.完全中学 9.1971年6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对策》,由此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所谓的( ) A.“第一次教育改革”B.“第二次教育改革” C.“第三次教育改革”D.“第四次教育改革” 10.俄罗斯联邦规定初等普通教育和基础普通教育为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年限为( ) A.8年B.9年 C.10年D.11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日本小学的教育课程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A.日语B.各学科 C.道德D.美育 E.特别活动 12.教育国际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 ) A.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B.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一致性的增加 C.世界政治的多极化D.信息社会的到来 E.全球问题的挑战 13.朱利安对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贡献主要有( ) A.最早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设想B.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C.为比较教育奠定了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D.提出了严格的科学量化研究方法 E.最先提出了基本系统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 14.为了在教育政策上使各州取得最低限度的统一,德国建立了一系列协调机构,目前主要有( ) A.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各州文化部长常设会议 B.大学校长会议 C.科学委员会 D.中央教育审议会 第 1 页

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基础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基础练习(含答案) 基础知识练习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刺_____()()() 枣_____()()() 颗_____()()() 忽_____()()() 乎_____()()() 暗_____()()() 伸_____()()() 匆_____()()() 沟_____()()() 聪_____()()() 偷_____()()() 追_____()()() 腰_____()()() 二、给下列生字注音: 馋()猫缓()慢惊讶() 预测()监()视恍()惚 醒悟()逐()个扎

()针 三、多音字 扎_____()_____()_____()散_____()_____() 兴_____()_____() 四、近义词 摆动一一()朦胧一一() 惊讶一一()猜测一一() 监视一一()诡秘一一() 归拢一一()钦佩一一() 踪影一一()恍然大悟一() 五、反义词 朦胧一一()缓慢一一() 归拢一一()钦佩一一() 聪明一一()蹑手蹑脚一一() 六、根据意思写词语: 1、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极想得到。() 2、月光不明;看不清。() 3、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4、不迅速;慢。() 5、感到很奇怪;惊异。() 6、推测;凭想象估计。()

7、从旁严密注视、观察。() 8、(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 9、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10、把分散着的东西聚集到一起。() 11、敬重佩服。() 12、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13、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14、踪迹形影(指寻找的对象,多用于否定式)。() 参考答案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刺cì(刺猬、鱼刺、讽刺) 枣zǎo(枣树、枣子、囫囵吞枣) 颗kē(颗粒、一颗、两颗钉子) 忽hū(忽然、忽略、忽高忽低) 乎hū(圆乎乎、胖乎乎、出乎意料) 暗àn(黑暗、暗号、柳暗花明) 伸shēn(伸出、伸冤、能屈能伸) 匆cōng(匆匆、匆忙、来去匆匆) 沟gōu(水沟、沟渠、山沟) 聪cōng(聪明、失聪、耳聪目明) 偷tōu(偷枣、小偷、偷偷摸摸)

4月全国自考比较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比较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7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比较教育分为“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研究领域的学者是() A.朱利安 B.诺亚 C.霍尔姆斯 D.霍尔斯 2.中国比较教育学会的会刊是() A.《比较教育评论》 B.《比较教育》 C.《比较》 D.《比较教育研究》 3.以下学位中,不属于美国学位的是() A.副学士学位 B.硕士学位 C.副博士学位 D.博士学位 4.以下关于美国中等教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美国中学的主体是综合中学 B.美国中学以公立中学为主 C.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 D.美国中等教育实行双轨制 5.英国最早成立的大学是() A.剑桥大学 B.牛津大学 C.伦敦大学 D.基尔大学 6.以下关于德国教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德国仍保留三类不同的中学 B.德国绝大多数学校是公立的 C.德国全日制学校极少 D.德国各地区高等学校结构差异较大 7.法国制定小学教育大纲的部门是() A.内阁 B.国民教育部 C.学区 D.省 8.把小学最低年级称为11年级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9.标志日本近代国民教育制度正式诞生的法律是() A.《学制》 B.《教育令》 C.《教育敕语》 D.《教育基本法》 10.日本文部省(现称“文部科学省”)的主要职能是() A.批准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 B.指定教科书 C.依法指挥地方行政长官 D.处理私立学校事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措施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措施?明治维新是明治天皇迁都东京之后,对国内的大部分问题进行资本主义革新的手段,那么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针对性地解决当时社会上的问题呢? 在国家的政体方面,明治天皇决定模仿西方采用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并且还把当时的日本领土总共分成了三府七十二县,采用中央集权制的方式来统一权力。原先日本的阶层分为“士、农、工、商”,在明治维新的时候被明治天皇改成了“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虽然四个阶层已经允许进行交往,但是四个阶层之间还是存在着等级之分。之后明治天皇更是发布了《废刀令》和《户籍法》,这也是武士阶层开始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开始用太阳历来计日。明治天皇还引进了许多西方最为先进的近代工业技术,并且还专门设立了工部省这个部门来管理工商业,统一了货币,建立日本银行,这些手段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贸易。 在教育方面,明治天皇设立了许许多多的大学、中学、小学,确保日本的三府七十二县所有孩童都能够接受到教育,在教科书里大量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为日本的后代们灌输忠君爱国思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军事方面和司法方面,明治天皇都模仿西方先进国家的标准进行改革。在交通上更是新建了无数新式的铁路与公路。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明治维新是日本在完成从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改革之后进行的相应的社会改革。那么在倒幕运动之后,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还是能够被概括为四个。 首先便是作为封建社会代表的幕府派实在是不得人心,并且做出了许多闭关锁国的事情,还和欧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种种原因集结在一起便使得倒幕派的力量十分壮大。再加上日本在幕府年代,其领土是以藩国为单位被分割的,各藩国之间有着绝对的自治权,只是在名义上奉天皇为主罢了,这和我国周朝时候的情形相似,只不过日本藩国的领土面积比

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同步练习(含答案)

带刺的朋友 一、读拼音,写词语。 Zǎo shù hū rán cōng míng shuǐ gōu 二、比一比,组词语。 颗( ) 乎( ) 课( ) 平( ) 伸( ) 偷( ) 神( ) 愉(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缓慢—— ______ 注视—— ______ 高明——______ 猜测——______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挂满红枣的树杈慢慢弯下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刺猬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选文第三段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请从中找出描写刺猬偷枣动作的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选文中,作者一开始称刺猬是“那个家伙”,后来变成“小东西”,从中作者对刺猬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10月全国学前比较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比较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这是谁的观点 ( ) A.康德尔 B.贝雷迪 C.朱利安 D.冲原丰 2.汉斯的代表作是( ) A.《比较教育》 B.《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 C.《教育中的比较法》 D.《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 3.比较教育的三个特征是( ) A.开放性、可比性、跨国性 B.开放性、跨国性、跨学科性 C.跨国性、跨学科性、可比性 D.开放性、跨学科性、可比性 4.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的文件是( ) A.《费舍法案》 B.《哈多报告》 C.《普洛登报告》 D.《教育白皮书》 5.在英国,儿童看护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是( ) A.日托中心 B.临时保姆 C.学前游戏小组 D.索霍家庭中心 6.凯果玛是法国( ) A.“日间看护中心”的先驱 B.“母育学校”的先驱 C.“纺织学校”的先驱 D.“教育民主化”的先驱 7.福禄贝尔方法传入法国,这主要归功于( ) A.别劳夫人 B.肖夫人 C.莉莲 D.柯夏 8.在德国,有一种用以帮助家庭,使其在遇到困难时能自助和自组织的家庭教育项目,称为 ( ) A.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 B.家庭互助项目 C.临时保姆项目 D.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项目 9.在德国,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 1

A.鲁宾逊 B.滋么尔 C.费瑞尔 D.科热尔 10.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是( ) A.舒尔兹 B.肖夫人 C.皮博迪 D.欧文 11.美国第一所公立常设保育学校设立于( ) A.1915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12.俄国最早的学前师资培训机构是( ) A.福禄贝尔学院 B.学前教师养成所 C.裴斯塔洛齐中心 D.学前教育学院 13.苏联的第三次学前教育改革强调( ) A.幼托一体化 B.幼小衔接 C.智力开发 D.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 14.日本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幼儿教育方面的法令是( ) A.《幼儿园令》 B.《教育基本法》 C.《保育大纲》 D.《幼儿园教育大纲》 15.日本的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的目的是( ) A.提高6岁儿童的入园率 B.提高5岁儿童的入园率 C.提高4岁儿童的入园率 D.提高3岁儿童的入园率 16.巴西的幼儿教育属于( ) A.义务教育 B.基础教育 C.补偿教育 D.特殊教育 17.澳大利亚独立后,学前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 ) A.美国与英国 B.美国与法国 C.英国与法国 D.美国与日本 18.新西兰政府在下述哪一份报告中宣布从1989年10月1日起建立新的学校系统( ) A.《皮克报告》 B.《霍克报告》 C.《更多的教育》 D.《5岁之前》 19.1929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在哪个国家成立( ) A.意大利 B.美国 C.德国 D.丹麦 2

高二历史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doc

高二历史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及教学要求】 【知识结构】 一、背景: 1、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⑴政治上:实行幕藩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人民起义不断; ⑵经济上:幕府歧视工商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改 革力量形成: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 ⑶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2、外患:西方国家的殖民入侵:黑船事件和《日美亲善条约》 3、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政府建立 ⑴尊王攘夷 ①社会基础: ②评价: ⑵倒幕运动 ①社会基础: ②经过: ③胜利原因: 二、内容:

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⑴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设置三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2、经济:发展新经济 ⑴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⑵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 ⑶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征收土地税,以货币形式支付。(作用) ⑷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拓展海外贸易。 3、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⑴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 ⑵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西化:历法、衣食住行、鹿鸣馆。 4、军事:富国强兵,建立新式军队 ⑴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⑵大力改进军事装备; ⑶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⑷进行效忠天皇的武士道教育。 三、评价: 1、目的:富国强兵 2、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历史作用: ⑴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⑵很快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4、历史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难点解析】 1、俄国1861年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 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②国内背景相同: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 ③方式相同: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④主观目的相同:都存在、保留和维护了君主及其统治; ⑤客观效果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本国

《比较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比较教育试题 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比较教育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 A.哲学的研究方法 B.历史的研究方法 C.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D.比较研究法 2.“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是(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3.1958年制定并确定美国战后教育改革大方向的法律是( ) A.《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B.《史密斯—休士法》 C.《国防教育法》 D.《初等与中等教育法》 4.美国不实行的学制是( ) A.六三三制 B.四四四制 C.十年一贯制 D.八四制 5.英国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公共学校系统的是( ) A.私立幼儿园 B.预备学校 C.公学 D.现代中学 6.以下关于英国“第六学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六学级包括中学最高的两个年级 B.第六学级是培养绅士的私立学校 C.第六学级的学习年限为5—7年 D.第六学级可以授予博士学位 7.德国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行( ) A.理想主义 B.社会主义 C.联邦主义 D.集权主义 8.俄罗斯初等普通教育的学制为( )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9.以下符合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实际情况的是( ) A.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实施两次考试 B.所有大学均实行两次考试 C.国立大学只实行一次自主考试 D.考生不得重复报考不同的大学 10.主要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教育文件或法律是( )

A.美国《国防教育法》 B.日本《确保教育人才法》 C.英国《教育改革法》 D.法国《郎之万—瓦隆方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 A.借鉴时代 B.发展时 代 C.反省时代 D.因素分析时代 E.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12.下列比较教育学家中曾运用依赖理论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有( ) A.齐美尔 B.卡诺 伊 C.汉斯 D.凯利 E.阿尔特巴赫 13.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第一手材料包括( ) A.实地考察资料 B.国家重要教育法令 C.教学大纲 D.统计年鉴 E.问卷资料 14.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 A.可以弥补第三世界国家智力资源的匮乏 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 C.更好地促进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D.可以引进更多的外资用于发展本国教育 E.可以用先进的西方文化来取代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 15.美国中学开设的选修课程分为这样几大类( ) A.综合性选修课 B.职业性选修课 C.中间性选修课 D.学术性选修课 E.研究性选修课 16.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英国公立中学的有( ) A.文法中学 B.技术中 学 C.综合中学 D.公学 E.初级学院 17.德国的学位包括( ) A.文凭学位 B.硕士学 位 C.博士学位 D.学士学位 E.教授备选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