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篇》的教育思想资料

《荀子劝学篇》的教育思想资料
《荀子劝学篇》的教育思想资料

《荀了劝学篇》的教

育思想

《荀子劝学篇》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重要意义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人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后天“善假于物”与“教使之然”。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认为道德是社会需要的产物,一切道德都是人制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抑制人性的恶,人要通过后天的学与伪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品性,彻底客服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之恶。

二、教育目的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贝y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在荀子看来,教育目的是培养由士到圣人的各种治术人才,他要求教育培养能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或者说是具有儒家学者身份且长于治国理政的各级官僚,这是对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的继承。

荀子把人划分为几个层次即俗人、俗儒、雅儒、大儒。俗人“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俗儒是最低一等的儒,这类人徒然学得儒者的外表,宽衣博带,但对先王之道仅作教条诵读而已,全然不知其用。雅儒不懂得法先王,却懂得取法后王,他们虽也在法典所未载和自己所未见的问题面前拙于对策,却能承认无知,显得光明而坦荡。大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法后王,统礼义,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