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供配电系统雷电防护措施实用版

低压供配电系统雷电防护措施实用版
低压供配电系统雷电防护措施实用版

YF-ED-J1107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低压供配电系统雷电防护

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低压供配电系统雷电防护措施实

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雷电或大容量电气设备的操作会在供电系

统内外产生电涌,其对供电系统和用电设备的

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低压供电系统的

外部电涌主要来自于雷击放电,它由一次或若

干次单独的闪电组成,每次闪电都携带若干幅

值很高、持续时间很短的电流。一个典型的雷

电放电过程包括两次或三次闪电,每次闪电之

间大约相隔1/20s的时间。大多数闪电电流在

10~100kA之间降落,其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00

μs. 供电系统的内部浪涌主要来自于供电系统

中大容量设备、变频设备和非线行用电设备的使用。供电系统的内、外部浪涌会对一些敏感的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即使是很窄的过电压冲击也会造成设备的电源部分或整个电子设备损坏。在雷电对设备造成的损害事故中,由电源线引入的雷电波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对电源线路的安全防护显得格外重要。雷电防护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其重要作用,不存在替代性。外部防护,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过渡防护,由合理的屏蔽、接地、布线组成,可减少或阻塞通过各入侵通道引入的感应。内部防护,由均压等电位连接、过电压保护组成,可均衡系统电位,限制过电压幅值。在此,我仅介绍一下电源防护。

一、电源系统的防雷保护对象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所拟定的IEC1312《闪电电源脉冲的防护》标准,一般电源系统(不包括发电系统)、应在其LPZI雷电保护区。在此区域,不易遭受直击雷,所感应的雷电电流不大于20KA,电压不高于6KA。其防雷保护对象有两个方面:

1、电源输入、输出端口的防雷

不同电源系统设备千差万别,这里以通信电源为例。通信电源一般有交流配电、直流配电、整流模块、监控模块等单元。交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的输入端都应设计防雷网络来吸收雷电流,抑制雷电引起的尖峰电压。这样对整流系统来说,理想的情况是,交流配电单元的防雷网络吸收掉大部分雷电流,并将浪涌电压

抑制在远低于6KA的水平,整流模块内的防雷网络再吸收掉剩下的雷电流,并将浪涌电压箝位在模块内器件能承受的水平。这样,才能保证电源系统既有效防雷,又能尽量延长防雷器件的寿命。

2、电源通信端口的防雷

当电源系统通过电话线进行远程通信时,通信电缆就可能引入雷电。雷电进入电源系统通信用的调制解调器或系统的端口时,就可能使其损坏。通信线路的防雷首先要了解线路上的电压水平,据此来选择防雷器件。其次,要注意不能影响通信质量,如产生误码等

二、电源防雷器的配置

防雷器又称等电位连接器、过电压保护器、浪涌抑制器、突波吸收器、防雷保安器

等,用于电源线防护的防雷器称为电源防雷器。鉴于目前的雷电致损特点,雷电防护尤其在防雷整改中,基于防雷器防护方案是最简单、经济的雷电防护解决方案。防雷器的主要作用是瞬态现象时将其两端的电位保持一致或限制在一个范围内,转移有源导体上多余能量。进入地下泄放,是实现均压等电位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防雷器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额定工作电压、额定工作电流,特批串并式电源防雷器的载流量。

1、TN-C系统防雷保护

TN-C系统:俗称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相线与零线并行敷设,由于从变压器中心点引来的N线在该处接地,因此安装防雷器时可在相线与零线之间安装防雷模块,但在有些情况

下,由于零线与接地情况不好,接地电阻过大,此时可在配电箱近旁立柱的主钢筋中引一地线,作为防雷电源地。

2、TN-S系统防雷器的配置

PE线与N 线在变压器低压侧出线端相连并与大地连接,而在后面的供电电路中PE线与N 线分开布放,因此在选用和安装防雷器时需要分别在相线与PE线之间以及N 线和PE线之间进行保护。

3、TN-C-S系统防雷器的配置

TN-C-S系统是TN-C和TN-S两种系统的组合,其中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为TN-S系统,其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处。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由区域变电所供电的场所,进户之前采用TN-C系统,进户处作重复接

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

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中的有关条文,建筑电气设计选用TN系统时应作等电位连接,消除自建筑物外沿PEN线或PE线窜入的危险故障电压,同时减小保护电器动作不可靠带来的危险,有利于消除外界电磁场引起的干扰,改善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能。TN -C-S系统的N线和PE线,在变压器低压侧就合为一条PEN 线,这时只需在相线与PEN线之间加装防雷器。在进入建筑物总配电屏后,PEN线又分为N 线和PE线两条进行独立布线,PEN线接在建筑物内总等到电位接地母排上并入地。因此进入配电屏以后,N 线对PE线就安装防雷器。

4、TT系统防雷器的配置

N线只在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它与设备的

保护接地是严格分开的,因此在选用防雷器时需要在相线与N线之间以及N线与地线之间进行保护。

5、 IT系统防雷保护

IT系统:俗称三相三线制,IT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大电阻接地,线路中无工作零线。此种供电系统适于三相对称负载,常用于工厂供电系统中给电动机供电。其防雷保护需在负载的输入侧做一接地体,作为系统防雷保护地。

对不同的供电系统中SPD的安装位置,原则上应安装在各雷电防护区的交界处,其接地端应就近接到等电位连接带上,但由于各种原因,SPD的安装位置不会正好设在雷电交界处附近,此时B级SPD 应安装在建筑物内总等电

位连接端子处,实行多级保护的末端SPD应靠近被保护设备安装。

三、分级防护

由于雷击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需要通过分级泄放的方法,将雷击能量逐步泄放到大地。第一级防雷器可以对于直接雷击电流进行泄放,或者当电源传输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时传导的巨大能量进行泄放,对于有可能发生直接雷击的地方,必须进行CLASS —I的防雷。第二级防雷器是针对前级防雷器的残余电压以及区内感应雷击的防护设备,对于前级发生较大雷击能量吸收时,仍有一部分对设备或第三级防雷器而言是相当巨大的能量会传导过来,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吸收。同时,经过第一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

射LEMP,当线路足够长感应雷的能量就变得足够大,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对雷击能量实施泄放。第三级防雷器是对LEMP和通过第二级防雷器的残余雷击能量进行保护。

1、第一级保护

目的是防止浪涌电压直接从LPZ0区传导进入LPZ1区,将数万至数十万伏的浪涌电压限制到2500—3000V。

入户电力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一级保护时应为三相电压开关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通流量不应低于60KA。该级电源防雷器应是连接在用户供电系统入口进线各相和大地之间的大容量电源防雷器。一般要求该级电源防雷器具备每相100KA以上的最大冲击容量,要求的限制电压小于1500V,称之为

CLASS I级电源防雷器。这些电磁防雷器是专为承受雷电和感应雷击的大电流以及吸引高能量浪涌而设计的,可将大量的浪涌电流分流到大地。它们仅提供限制电压(冲击电流流过电源防雷器时,线路上出现的最大电压称为限制电压)为中等级别的保护,因为CLASS I级保护器主要是对大浪涌电流进行吸收,仅靠它们是不能完全保护供电系统内部的敏感用电设备的。

第一级电源防雷器可防范10/350μs、100KA的雷电波,达到IEC规定的最高防护标准。其技术参考为:雷电通流量大于或等于100KA(10/350μs);残压值不大于2.5KV;响应时间小于或等于100ns。

2、第二级防护

目的是进一步将通过第一级防雷器的残余浪涌电压的值限制到1500—2000V,对LPZ1—LPZ2实施等电位连接。

分配电柜线路输出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二级保护时应为限压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流容量不应低于20KA,应安装在向重要或敏感用电设备供电的分路配电处。这些电源防雷器对于通过了用户供电入口处浪涌放电器的剩余浪涌能量进行更完善的吸收,对于瞬态过电压具有极好的抑制作用。该处使用的电源防雷器要求的最大冲击容量为每相45kA以上,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1200V,称之为CLASS II级电源防雷器。一般用户供电系统做到第二级保护就可以达到用电设备运行的要求了

第二级电源防雷器采用C类保护器进行相

—中、相—地以及中—地的全模式保护,主要技术参数为:雷电通流容量大于或等于

40KA(8/20μs);残压峰值不大于1000V;响应时间不大于25ns。3、第三级保护

目的是最终保护设备的手段,将残余浪涌电压的值降低到1000V以内,使浪涌的能量有致损坏设备。

在电子信息设备交流电源进线端安装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三级保护时应为串联式限压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通流容量不应低于10KA。

最后的防线可在用电设备内部电源部分采用一个内置式的电源防雷器,以达到完全消除微小的瞬态过电压的目的。该处使用的电源防雷器要求的最大冲击容量为每相20KA或更低一些,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1000V。对于一些特

别重要或特别敏感的电子设备具备第三级保护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保护用电设备免受系统内部产生的瞬态过电压影响。

对于微波通信设备、移动机站通信设备及雷达设备等使用的整流电源,宜视其工作电压的保护需要分别选用工作电压适配的直流电源防雷器作为末级保护。

4、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耐压等级,假如两级防雷就可以做到限制电压低于设备的耐压水平,就只需要做两级保护,假如设备的耐压水平较低,可能需要四级甚至更多级的保护。第四级保护其雷电通流容量不应低于5KA。

四、电源防雷器分级防护的一般配置

配置电源防雷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若电源进线为架空线,则在电源总配电

某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

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学号6 9 《工厂供电》 课程设计 (2010级本科) 题目:_某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_ 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作者姓名:甘孝田 指导教师:赵文忠职称:教授 完成日期:2012年12 月27 日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任务书

四.需收集和阅读的资料及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推荐)

【1】刘涤尘、王明阳、吴政球?电气工程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2】张学成.工矿企业供电设计指导书[M].北京:北京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3】刘介才.工厂供电简明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 【4】刘介才.实用供配电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 【5】刘介才.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 【7】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8】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9】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0】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11】GB50060-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指导教师签名:赵文忠 2012年12 月14 日

目录 一、设计说明 .............................................................. 1.. 1.1工程概况 ......... ... ..................................................... .1 1.2设计依据 (1) 1.3设计原则 (1) 1.4小区概况 (1) 二、小区负荷计算 .......................................................... 1.. 三、无功补偿方式 (3) 3.1无功补偿方式.......................................................... 3. 3.2无功补偿容量.......................................................... 3. 3.3并联电容器的选择及制 (4) 四、变配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 .............................................. 4. 4.1 变配电所位置的确定 (4) 4.2变配电所的总体布置 (4) 五、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确定 .............................................. 5. 5.1变压器主变台数的选择.......................................................... 5. 5.2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5) 六、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 5. 6.1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评价 (6) 七、短路电流的计算 ........................................................ 7. 7.1短路计算的意义和方法 (7) 7.2相关节点的短路计算............................................................ 7. 7.2.4 K-1点的短路电流计算 (8) 7.2.5 K-2点的短路电流计算 (8) 八、变电所低压侧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9) 8.1低压母线的选择与校验 (9) 8.2低压电缆、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10) 九、变压器保护设置 (13) 9.1变电所10kV馈线保护 (14)

电力系统的雷电防护 安江龙

电力系统的雷电防护安江龙 发表时间:2019-05-20T09:43:46.1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作者:安江龙[导读] 摘要: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也越来越多的电力需求高,这意味着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在雷雨频繁的季节,每年电力系统或多或少会闪电事故,供电系统造成损害,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严重事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身份证号码:13063819890528xxxx)摘要: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也越来越多的电力需求高,这意味着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在雷雨频繁的季节,每年电力系统或多或少会闪电事故,供电系统造成损害,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严重事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对雷电防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预防或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减少损失。关键词:电力系统;雷电防护;技术运用 1 雷电危害 1.1雷击引起配电线路跳闸机理结合配电线路运行情况初步断定,纯梁油区配电线路雷害事故大部分由感应雷电过电压造成,当雷击架空裸导线产生巨大雷电过电压时,就会出现沿导线寻找电场最薄弱点的绝缘子沿面放电形成闪络,最后工频电弧向绝缘子根部的金属发展后形成金属性短路通道,引发跳闸现象。6-10kV配电线路绝缘水平直接影响了配电线路的耐雷水平,现有的6-10kV配电线路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无法有效地解决线路雷击建弧率问题,配电设备防雷保护措施不完善,上述问题造成了6-10kV配电线路较为严峻的防雷形势,从而造成跳闸事故的频繁发生。 1.2雷击对架空绝缘导线的危害当雷击到绝缘导线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雷电过电压引起绝缘子闪络,并完全击穿导线的绝缘部分。而击穿点附近的绝缘物,阻碍了电弧沿着导线表面向两侧分散。所以,电弧只能在击穿点附近燃烧。高达数千安培的工频电弧电流集中在绝缘击穿点上,并在断路器跳闸之前很快就把导线熔断,致使更容易发生断线这样的重大事故发生。 2 电力自动化现代防雷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分流 避雷针和防雷措施主要是应用分路技术,将雷暴天气中产生的雷电电流向下,并使雷电电流安全的排入地面,从而有效地防止雷电对建筑物等设备的损坏。这种分路方法在一些大型建筑物中十分常见,也是一种有效的防雷方法。 2.2屏蔽 为了有效的降低电磁干扰,就必须在通信机房与通信调度之间将柱子、圈梁里的钢筋引出,并与金属构件进行焊接,以此就形成了电位法拉第笼结构。当对设备屏蔽有较高要求时,机房六面应敷设金属屏蔽网,将屏蔽网与机房内环行接地母线均匀多点相连。室外的通信部分也应该使用更多的屏蔽电缆,在屏蔽层中,两段都要做好接地措施。如若有外在的电磁波进入,就可以及时的阻挡,避免机房内部设备出现故障。 2.3浪涌防护雷电损坏电源和信号也非常明显,为了有效降低雷击的风险,有必要安装浪涌保护器的电源或信号,利用非线性效应,部分的高压脉冲电源和信号线过滤器,以保护后面的连接设备。在正常情况下,常用的保护设备放电管、压敏电阻、箝位二极管等等,只有全面理解这些设备的特点,为了使用这些保护装置的性能相互配合,以达到有效的雷电防护的目的。在电力系统中一般采用阀式避雷器。选择了额定电压和灭火电压的有效值。在易受雷击的设备上安装带过压保护装置的载电器,以及在一些常见的电源上安装氧化锌避雷器,可有效地避免雷击。例如,配电变压器高压侧需要安装阀式避雷器,电力变压器二次侧的高低压避雷器设备三点与中性线需要实现连接接地。此外,程控开关的户外部分装有压敏电阻式避雷器。如果RTU的某些设备离显示屏太远,还应安装信号线过电压保护装置。 2.4接地及等电位在防雷手段中接地是一项比较常用的技术,在接地过程中电阻值越小,电压值就会越低,那么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为了让电压值处于正常范围,就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接地的电阻。电力系统的接地按其功用可分三类:第一就是工作接地:要根据维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需要的而设置的接地,它要求的接地电阻值范围需要控制在1~10Ω内。其次是保护接地:如果不设这种接地,电力系统也能维持正常运行,但是为了人身安全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等都进行接地,它只有在故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它所要求的接地电阻值范围也要处于1~10Ω范围内。最后是防雷接地:其作用主要是将雷电流泄入大地,以减小其引起的过电压对设备的影响,其性质介于前两种之间。它是防雷保护措施之一,不可或缺,它和工作接地有些相似,但它又是保障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而且只有在发生故障时才发挥作用,它又有些像保护接地,它的阻值一般在1~30Ω的范围内。由此得出,接地电阻取10Ω较合适。在电力系统中一般采用共用地网。在电力系统的通信机房中敷设好均压带与防雷的接地网进行多点等电位连接,同时在敷设过程中围绕环形的地接母线进行。 3 综合性防雷技术的应用为了降低雷击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种种伤害,所以需要运用多种有效防雷措施做好系统的防御尤为重要。通过以上技术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耐雷性,促进防雷电工作的新发展。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调度中,需要对每一年发生雷击事故损坏的设备进行分析,对其受损情况进行统计,排查出雷击的主要原因,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在没有发生雷击的设备上利用有效的技术排除被雷击的可能。 4 结语 电力自动化防雷技术可以在许多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雷电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只有建立有效的防雷系统,才能大大降低雷电的危害程度。此外,要加强防雷人员的基本专业素质,使他们在对雷电进行全方位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新的防雷技术。根据不同类型的闪电,不同的防雷技术应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有效地避免出现的许多复杂的问题,然后防雷技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参考文献:

供配电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届毕业生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某机械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讲师 20年 6月 6日

目次 1 概述 0 1.1 国内外发展现状 0 1.2 供配电系统的研究意义 0 1.3 研究的内容 (1) 2 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1) 2.1 电力负荷的类型 (1) 2.2 负荷计算 (1) 2.3 无功功率补偿 (4) 3 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和主接线方案选择 (5) 3.1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5) 3.2 主接线方案设计 (6) 3.3 厂区规划图 (7) 4 短路电流的计算 (7) 4.1 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公式 (7) 4.2 电抗标幺值的计算公式 (7) 4.3 确定基准值、计算电抗标幺值 (8) 5 高、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9) 5.1 高压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10) 5.2 低压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11) 5.3 母线的选择 (12) 5.4 导线的选择 (12) 6 继电保护的整定与计算 (13) 6.1 高压线路的继电保护 (13) 6.2 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14) 7 防雷和接地装置 (14) 7.1 防雷 (14) 7.2 接地装置 (14) 7.3 防雷措施 (16)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7) 附录A 电气主接线图 (19)

1 概述 1.1 国内外发展现状 现代大中型工厂供配电系统的电气主接线和运行方式都比较复杂,各种电气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也比较多,随着经济和现代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供电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全面、系统,工厂用电量迅速增长,对电能质量、技术经济状况、供电的可靠性指标也日益提高,因此对供电设计也有了更高、更完善的要求。 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电能用户,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环节。它由总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所、车间变电所、配电线路以及用电设备组成。在小型工厂中,电能先经过高压配电所,然后经过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线路将车间变电所的电能送到各低压用电设备。 在我国,供配电的建设未能得到重视,资金短缺,技术性能落后,另外供配电技术环节形成电力需求与供配电设施不协调的局面。随着人们生产活动的日渐增多,工厂对电能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作为评估电能质量的相关指标,例如电能的可靠性、电能的经济状况、电能的质量等指标也随之有待提高。 1.2 供配电系统的研究意义 现如今,电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和生活工具,其在工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电力是现代事业发展的主要能源和动力,没有电力可以说就没有国有经济的现代化。现代的生活都离不开电力,都是建立在电气的基础上。因此,电力供应如果中断,将会给现代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譬如那些对可靠性有有很高要求的企业,即使工厂中设备停电的时间极短,也能引起工厂中严重的事故发生,轻则把电气设备烧坏,重则威胁到人身安全,故而,必须认真做好达到系统供电要求,切实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更好地发展生产,实现过程的全部自动化。 要切实保障生产和日常社会生活的需求,就必须做好工厂供电系统的工作,在确保可靠供电的前提下,考虑并努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实现高效,优质供电供电部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五章--供配电系统设备及电缆的选择要点讲课教案

第五章供配电系统设备及电缆的选择 答案 5-1交流电弧产生的原因及熄灭的条件是什么? 答:电弧实际上是触头间气体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放电现象。即触头间隙中的气体被游离产生大量的电子和离子,在强电场作用下,大量的带电粒子作走向运动,于是绝缘的气体就由于游离而成了导体。电流通过这个游离区时所消耗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和光能发出光和热的效应,以电弧的形式表现出来。 只要电流过零后,弧隙介质强度永远大于恢复电压,弧隙不再被击穿,电弧即熄灭;否则电弧会重燃。 5-2开关电器和熔断器的常用灭弧方式有哪些?各种灭弧方式依据的基本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开关电器和熔断器的常用的灭弧方式及其基本原理如下: (1)磁吹灭弧:利用气体或油吹动电弧灭弧,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压的开关电器,特别是大容量高压断路器中。 (2)采用多断口灭弧:这种方式在高、中、低压开关中都有应用。采用多断口是把电弧分割成多个电弧段,在相等的触头行程下,多断口比单断口的电弧门.拉长了,从而增大孤隙间隙,同时电弧被拉长的速度也增加了(即开断速度增加),也增大了介质强度的恢复速度。由于加在每个断口的电压降低,使弧隙的恢复电压降低,因此灭弧性能更好。 (3)利用短弧的近阴极效应灭弧:灭弧栅灭弧由于近阴极效应的存在,可将电弧分割成许多短弧,利用其起始介质强度,当所有的阴极的介质强度总值大于加在触头上的电压时,电弧将会熄灭。 (4)利用固体介质的狭缝灭弧:这种灭弧方式是利用固体介质壁的冷却作用使电弧熄灭。5-3试比较中压断路器、中压负荷开关和中压隔离开关的异同。 答:断路器不仅可以分合负荷电流,还能分断短路电流,即断路器应具有很好的灭弧能力,因此需要专用的灭弧装置。中压断路器可以按安装地点分为户内式和户外式,但中压断路器一般都安装在成套配电装置内,所以大多做成户内式。中压开关电器通常按灭弧室中的灭弧介质进行分类,主要有少油式断路器、真空断路器和六氟化硫断路器。 中压负荷开关具有简单的灭弧装置,常用来分合负荷电流和较小的过负荷电流,但不能分断短路电流。负荷开关常与熔断器一起使用,利用熔断器切除故障电流,这种形式广泛用

电气供电系统的分类

电气供电系统的分类 一、建筑工程供电系统 建筑工程供电使用的基本供电系统有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三相五线制等,但这些名词术语内涵不是十分严格。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对此作了统一规定,称为 TT 系统、 TN 系统、 IT 系统。其中TN 系统又分为 TN-C 、TN-S 、 TN-C-S 系统。下面内容就是对各种供电系统做一个扼要的介绍。 TT 系统 TN-C 供电系统→ TN 系统→ TN-S IT 系统 TN-C-S (一)工程供电的基本方式 根据 IEC 规定的各种保护方式、术语概念,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即 TT 、 TN 和 IT 系统,分述如下。 ( 1 ) TT 方式供电系统 TT 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 TT 系统。第一个符号 T 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 T 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联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在 TT 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如图 1-1 所示。这种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 )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但是,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不一定能跳闸,造成漏电设备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属于危险电压。 2 )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即使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器作保护,困此 TT 系统难以推广。 3 ) TT 系统接地装置耗用钢材多,而且难以回收、费工时、费料。 现在有的建筑单位是采用 TT 系统,施工单位借用其电源作临时用电时,应用一条专用保护线,以减少需接地装置钢材用量,如图 1-2 所示。 图中点画线框内是施工用电总配电箱,把新增加的专用保护线 PE 线和工作零线 N 分开,其特点是:①共用接地线与工作零线没有电的联系;②正常运行时,工作零线(N)可以有电流,而专用保护线(PE)没有电流;③ TT 系统适用于接地保护占很分散的地方。—— TT 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 TT 系统 ( 2 ) TN 方式供电系统这种供电系统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工作零线相接的保护系统,称作接零保护系统,用 TN 表示。它的特点如下。 1 )一旦设备出现外壳带电,接零保护系统能将漏电电流上升为短路电流,这个电流很大,是 TT 系统的 5.3 倍,实际上就是单相对地短路故障,熔断器的熔丝会熔断,低压断路器的脱扣器会立即动作而跳闸,使故障设备断电,比较安全。 2 ) TN 系统节省材料、工时,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广泛得到应用,可见比 TT 系统优点多。 TN 方式供电系统中,根据其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而划分为 TN-C 和 TN-S 等两种。

电气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电气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近年来,随着各行业的不断变化发展,电气供配电系统作为主要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对于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电气供配电系统常遇见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法,仅供相关部门参考。 标签:电气供配电系统;设计;疑难问题 1 供配电系统的概述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主要由高压输送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等三大部分组成。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国内比较大型的建筑或是远程输配电传送都是由10kV来完成电压输送的。首先,电力系统经过高压配电将其设置为10kV电压,然后输送至各个终端系统内进行合理分配;其次,电力再通过低压变电,将其转换成常规用电,即220伏或是380伏,通过电能传输至各个客户端中心,供其电力用户使用。由此可见,供配电系统不仅仅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用电的基础设备之一,更对人们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力行业之中,电气自动化对供配电系统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加以改善,从而提高了供配电输电质量。 2 建筑供配电设计的相关要求 2.1 安全性 安全问题是各项目建设的基础,所以必须放在重中之重加以解决。在大型供配电系统过程中,要依据实际用电需求采取恰当的措施传输供电,尤其是建筑供配电系统,在工程竣工阶段往往忽视其电气设计的重要性,不能合理的依据实际情况加以设计,这样就会导致在工程竣工后,由于电路设计不当与操作过程中因使用不当而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严重时会出现人员伤亡等情况,所以,在整个建筑供配电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重视其安全问题,避免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及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2.2 节能性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对于建筑供配电系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故此在实施建筑供配电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节能设计的重视。将“节能”理念融入其中,这样不仅仅可以做到“低碳环保”,更能节约成本,使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3 经济性 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安全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

雷电天气个人防护小常识

雷电天气个人防护小常识 一、雷电发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 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林间空地。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 金属管道,打雷前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 属装置,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4、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 铁轨附近,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 地和小船上。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6、当感觉到身体有电荷时,如头发竖起,或者皮肤有显著颤动感时,要明白自己可 能就要受到电击,应立刻倒在地上,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 7、不宜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和敞蓬拖拉机,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 因有屏蔽作用,及时被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

二、具体防护如下所示: (一)、室内人身防雷 1.在雷电当空时,当你处在没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时,不要靠近架空引入的电源、电话线路等金属导体和自来水管、淋浴设施等金属物体。因为建筑物及其附近遭受雷击时,会有雷电波从这些金属管线进入室内,造成人员伤亡。 2.在雷电当空时,当你处在具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时,不要触摸金属物体,不要使用自来水管、淋浴设备、电子电器设备等,非要使用电话时,采用免提功能。因为当建筑物及其附近遭受雷击时,这些金融管线会分流一部分雷电流进入室内,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3.在雷电当空时,不要敞开门窗,预防球型雷入室。球型雷(民间称为滚地雷)是一种火焰状球体,直径一般为10厘米至几十厘米,颜色有红色、黄色或蓝色等,有时无声无息,有时发出咝咝声或爆炸声。球形雷大都发生在直击雷后,经常从窗户、门缝、烟囱等钻入室内,在室内飘荡数秒钟后飘走或引起爆炸后消失。球型雷进入室内后会造成电器设备和建筑物等损坏,会引起火灾和造成人员伤亡等。如果遇到球形雷钻入室内,最好屏息不动,以免破坏周围的气流平衡,导致球形雷追逐,更不要随意拍打或泼水。如某农场宿舍窜进一个球形雷,一女青年因害怕而夺门逃跑,球形雷随风尾追,碰到她身上爆炸,女青年倒地身亡。 (二)、室外人身防雷 当雷电当空时,要预防人身雷击,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是:首先不要使自己成为周围环境的突出物。其次,要使自己同可能遭受雷击的物体(包括树林)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1、雷电来临时,如身处空旷地带的情况下。 (1)及时到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但要与防雷引下线及其它金属物体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因为建筑物遭受雷击时,引下线引导雷电流时产生的高电位或金属物体上的感应电压会发生旁侧闪击和跨步电压。

电力系统防雷与接地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834 电力系统防雷与接地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管理范本 编号:YTO-FS-PD834 2 / 2 电力系统防雷与接地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避雷线和避雷针的作用是防止直击雷,使在它们保护范围内的电气设备(架空输电线路及变电站设备)遭直击雷绕击的几率减小。避雷器的作用是通过并联放电间隙或非线性电阻的作用,对入侵流动波进行削幅,降低被保护设备所受过电压幅值。避雷器既可用来防护大气过电压,也可用来防护操作过电压。 接地网起着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作用,当接地电阻过大则: (1)发生接地故障时,使中性点电压偏移增大,可能使健全相和中性点电压过高,超过绝缘要求的水平而造成设备损坏。 (2)在雷击或雷电波袭击时,由于电流很大,会产生很高的残压,使附近的设备遭受到反击的威胁,并降低接地网本身保护设备(架空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带电导体的耐雷水平,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而损坏设备。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 郭永绪

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郭永绪 发表时间:2019-05-17T16:09:44.8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作者:郭永绪[导读] 摘要:在现代高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人们对于高层建筑供电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配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现代建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 (身份证号码:37282919750215xxxx) 摘要:在现代高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人们对于高层建筑供电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配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现代建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配电系统主要由用电设备、配电线路及配电装置组成,其设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高层建筑的供电质量和功能使用。因此,加强有关高层建筑配电系统设计的分析,对于改善配电系统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系统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电器层出不穷,对用电量需求越来越大,对供电系统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配电系统出现安全问题,将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安全、可靠、合理、节能性是配电系统最重要的因素。其中,高层建筑的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是一项比较专业和复杂的工程。由于高层建筑电气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涉及到很多专业的知识,这样就必须运用多种专业知识与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1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 高层建筑的供配电系统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以建筑使用者以及建筑内部电气设备为主,所以供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能够对建筑电力系统整体的安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相关的供电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单方向流动的模式,由电源端至用户端,这样就能够保证电源分配和降压的快速处理,使得外部电能转化为可供用户端直接使用的电能。由于现阶段高层建筑电压并不超过110kV,所以结合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即可。通过科学合理的判断用电量、系统负荷等基础参数,综合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建筑基础整体的使用功能,也能够保证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可扩展性。 2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的具体设置 (1)高压配电系统设置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电气工程的需求非常高,所以必须要加强电气工程设计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高层建筑整体运行能力。高层建筑的电力资源使用设备非常多,而且高层建筑大多数都采用两路独立的电源,如果同时进行供电时能够有效提高电气工程的应用质量。 (2)供配电系统配电箱的设置 为了能够保证电气接线的整体要求,配电箱必须要将开关设备保护电气测量仪表以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共同组装到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的金属柜上,这样才能够形成低压配电装置,通过自动开关或者手动开关的方式能够实现电路的接通或断开。当线路运行不正常或者出现故障时,则可以利用其他的线路进行切断或报警,在各个发配变电所中,利用测量仪表的方式也能够保证各种运行参数得以全面凸显,也能够充分的调节部分电气参数,具备提示或警告的功能。在高层住宅建筑中,照明配电箱的回路必须要满足照明系统的需求,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的插座,都必须要有单独回路供电。 (3)电气设备低压断路器的选择 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由于照明系统、供电系统必须要以低压断路器对主体电器进行控制和保护,所以低压断路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尤为重要。与传统的保险丝和闸刀相比较来看,低压断路器具有更全面的保护功能,能够对当前变电所以及动力照明系统提供最广泛的保护功能根据电源的种类。 (4)变压器的设计 为了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提高变压器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变压器的运行条件,将成本和能源消耗控制在最低,所以在智能建筑变压器的选择时应该以低能耗材质的高效变压器为主,保证变压器的负荷率在最佳状态的70~85%左右。 (5)减少线路损耗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所以线路损耗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恰当的设计来减少线损。当电流从线路中流通时,由于不同的线路材质以及负荷会造成一定的功率损耗,所以必须要保证电网的功率因数得到全面提升,选择更好的材质,尽可能减少线路中的电阻,避免电网无功功率。 3结论 本文对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在高层建筑中电气设备非常多,而且施工非常的复杂,如果不能够科学合理的设置供配电系统,不仅会增加电能负荷,也会造成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无法正常运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毛恺.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低压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解析[J].科技风,2018(36):228. [2]周杰筑.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9):123-124. [3]刘洁雅.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研究[J].通讯世界,2018(11):97-98. [4]刘大用.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研究[J].智能城市,2018,4(16):154-155. [5]李育林.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供配电系统设计探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7):105. [6]蒋珊珊.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J].低碳世界,2018(05):43-44.

防雷基础知识1

防雷基础知识 一、雷电的基本知识 1、雷电的基本概念 大气的运动形成了云层。云层在运动过程中因为剧烈摩擦生电以及云块切割磁力线,就逐步积聚电荷。雷电是带电云层与另一带电云层,或者云层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在雷雨云下部的负电荷逐步积聚,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其电场场度一般在超过25Kv/㎝时,就会开始电离并向下梯级式放电,与地面上的物体(建筑物等)形成的向上先导感应形成雷电通路,并随之开始主放电,发出明亮的闪电和隆隆雷声。这种雷击称为负极性下行先导雷击,约占全部对地雷击中的90﹪以上,其余还有正极性下行先导雷击、负极性上行先导雷击两种。只有先导没有主放电的就是闪电。通常的雷击灾害一般是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造成的。 一般认为,当先导从雷云向下发展的时候,它的梯级式跳跃只受到周围大气的影响,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袭击对象,但它的最后一次跳跃既最后一个梯级就不同了,它必须在这最终阶段选择被击对象。此时,地面上可能有不止一个的物体(比如树木、建筑物等)在它的电场影响下产生向上先导,趋向与下行先导会合。 最后一次跳跃的距离称为闪击距离。从接闪器来说,它可以在这个距离内把雷电吸引到自己身上,而对于此距离之外的下行先导,接闪器将无能为力。闪击距离是一个变量,它和雷电流幅值有关,幅值大相应闪击距离大,反之,闪击距离小。因此,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可以把较远的强的闪电引向自身,但对较弱的闪电则有可能失去对建筑物的有效保护。 2、雷电的主要特性和活动规律 雷电有如下几个特点: 冲击电流大我国所测得的雷电流最大幅值达200KA,一般的雷电流也有几十KA。一次雷电流为200KA的雷击,能使在2Km远处感应产生大于0.6GS的电磁场。而对计算机而言,电磁场干扰能量≥0.3GS则可使计算机数据混乱或丢失;≥0.75GS则可使计算机造成假性损坏;≥2.4GS则可使计算机瘫痪。 时间短一般雷击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一次放电过程一般是40-100μs。 变化梯度大雷电流变化梯度有的可达10KA/μs。雷电流波型是一种冲击脉冲波形。试验用的8∕20μs波型的雷电流放电器,能将10KA的电流传导出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要求使用10/350μs波型的放电器,它的电荷量相当于8/20μs脉冲情况下电荷量的约20倍。既波头时间10μs,半值时间350μs。 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雷电的活动规律: 我国的雷电活动,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全球分布是赤道附近最活跃,随纬度升高而分别向北向南减少,极地最少。一般来说湿热地区比干燥地区、山区比平原雷电活动多。 雷电活动还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来说土壤电阻率较小或土壤电阻率突变的地区;山坡

10kv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说明

《电气工程CAD大作业》 报告 系别: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自动化技术0901 学生:鲁学 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强 ________ (课程设计时间:2011年6月20日——2011年6月25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设计的目的 (1) 2.设计任务 (1) 3.设计任务要求 (2) 3. 1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2) 3. 1. 1各部分的负荷计算 (2) 3. 1. 2无功功率补偿 (5) 3. 2变压器的选择 (5) 3. 3导线与电缆的选择 (6) 3. 4电气设备的选择 (10) 4设计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1?设计目的 ?帮助我们熟悉小型工厂的配电系统的构架及建模方案。 ?训练同学们对配电系统最基本的参数i十算,并根据讣算参数选择正 确的的器件来完成配电的需要系统。 ?利用CAD绘图软件画出10MI:厂供配电系统设il?,使我们更加熟悉CAD 的绘 图,实现现10kV及以下低压供配电的CAD系统一体化设汁,使其功能更趋完善,真 正满足设讣人员的需要,这项工作是很有实际意乂的。 2. 设计任务 机械厂的地理位置及负荷分布图 厂房编号厂房名称负荷类型设备容量(kw)需要系数kx功率因数cos(p 1铸造车间23000.30. 7 2锻压车间33500. 30.65 备 用 电 ? 生祸X的 负荷中心 X X机械厂总平面图 大肉比例1: 2000公其电療「復 U牛.締 IX 后厂门 ⑷电傅花糾

3热处理车间31500.60.8 4电镀车间32500.50.68 5仓库3200.40.8 6工具车间33600.30.6 7金工车间34000.20.65 8锅炉房2500.70.8 9装配车间31800.30. 7 10机修车间31600.20.65 11生活区33500. 70.9 3. 设计任务要求 3.1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3.1.1各部分的负荷计算 要进行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负荷的统计计算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容,负荷计算结果 对选择供配电设备及安全经济运行均起决定性的作用。 负荷计算的LI的是: ①算变配电所变压器的负荷电流及视在功率,作为选择变圧器容量的依据。 ②汁算流过各主要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熔断器等)的负荷电 流,作为选择这些设备的依据。 ③讣算流过各条线路(电源进线、高低压配电线路等)的负荷电流,作为 选择 这些线路电缆或导线截面的依据。 ?计算尖峰负荷,用于保护电器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电动机的启动条件。 计算负荷是工程设讣中按照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和电气设备的依据。讣算负荷 确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如果讣算负荷确定的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电缆选得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 变压器负荷率较低运行时,也将造成长期低效率运行。如果讣算负荷确定的过小,乂将使电器和导线处于过负荷运行,增加电能损耗,产生过热,导致绝缘过早老10kv及以下供配电CAD系统的设计研究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_20101121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81007S 中文专业名称: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英文专业名称:Lightning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掌握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防雷工程设计、防雷检测与预警预报技术。具有工程综合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现代防雷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与维护管理及防雷减灾业务工作能力,服务国家建设,适应社会需求,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四、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雷电防护科学、电子电路;学习现代防雷技术、电子设计与应用技术,防雷工程设计、施工、检测技术。具备对电子电气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和和防雷工程设计能力。

五、专业优势与特色 结合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气电结合,以电为主”的办学特色及专业自身特点,凝练出本专业的特色,将突出“以电为主”优势,拓宽理论基础,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工程应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防雷减灾专门技术人才。最终形成“多科兼容、以电为主、学以致用”的专业特色。 六、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1、主干学科:大气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信号与系统、雷电防护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防雷工程、电磁兼容设计、防雷规范、工程设计、防雷装置与器件、雷电监测与预警技术等课程。 3、双语教学课程:防雷规范 七、主要创新教学环节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 技术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1雷击的形成及入侵途径 1.1雷击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 直接雷击是指雷电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电能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等对物体造成危害。 感应雷击是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效应和电磁感应,由此产生的放电效应使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称之为感应雷击。 1.2感应雷击的入侵途径有以下几种 变电站的避雷针的二次感应产生的雷击效应,产生的雷电电流经过避雷针导地时感应到市内的传输线上。对于老式的通讯设备来讲,它们的构造大都是由电子管、晶体管向集成电路过渡的。由于电子管、晶体管等相对对立,因而耐冲击能力较强,因此二次雷击效应对电子管、晶体管通讯设备不会造成太大损害。对于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微电子设备,其耐冲击能力差,受雷击更易使微电子设备受到损坏。 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天线馈线引入的感应雷击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到各类传输线而破坏设备。电源线引入感应雷击。变电站内设置的微波通信基站的供电线路大多采用架空明线。试验表明,雷电频谱在几十MHz 以下频域,主要能量集中分布在工频附近。因此,雷电与市电相耦合的概率很高,容易造成通信线路及通信串口烧坏。为了扩大信号覆盖范

围,就要尽可能地增加天线架设高度(65m以上的铁塔约占50%)。但是,在提高信号覆盖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铁塔引雷的概率。 2外部防护:外部防护是指对安装弱电设备的建筑物本体的安全防护,可采用避雷针、分流、屏蔽网、均衡电位、接地等措施,这种防护措施比较常见,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首先是使用建筑物的避雷针将主要的雷电流引人大地;其次是在将雷电流引人大地的时候尽量将雷电流分流,避免造成过电压危害设备;第三是利用建筑物中的金属部件以及钢筋可以作为不规则的法拉第笼,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如果建筑物中的设备是低压电子逻辑系统、遥控、小功率信号电路的电器,则需要加装专门的屏蔽网,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5m-5m,6m -4m的网格,所有均压环采用避雷带等电位连接;第四是建筑物各点的电位均衡,避免由于电位差危害设备;第五是保障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降低雷击建筑物时接点电位损坏设备。 2.1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局域网的安全防雷保护从机房到各保护装置的通信线,如果采用架空线路,则易受到雷击,应在进机房前改为埋地电缆,电缆长度应大于50m,其金属外护层应在两端分别与机房地网连接,采用非金属护套电缆时,应穿金属管埋地,至少金属管两端同样应接地,金属管全长应保持电气连接。

防雷器基本电路图

防雷器基本电路图目录 一、交流电源防雷器 (一)单相并联式防雷器(电路一~电路三) 1~3(二)三相并联式防雷器(电路一~电路三)4~6(三)单相串联式防雷器(通用安全保护电路)7(四)三相串联式防雷器(通用安全保护电路)8二、通信机房用直流电源防雷器 (一)并联式防雷器 1、正极接地(–48V)直流电源 9 2、负极接地(+24V)直流电源 10 3、正负对称(±110V)直流电源 11 (二)串联式防雷器 1、正极接地(–48V)直流电源 12 2、负极接地(+24V)直流电源 13 3、正负对称(±110V)直流电源 14 三、通用二级信号防雷器 (一)双绞线型信号电路 通用电路一~通用电路五 15~19 (二)同轴线型信号电路 (1)外导体接地电路(通用电路一~通用电路三) 20~22 (2)外导体不接地电路(通用电路一~通用电路二) 23~24 (三)提高传输频率/速率的方法25

四、小功率电源变压器或开关电源保护电路(电路一~电路三) 26~28 五、通讯电子设备的保护电路(电路一~电路三)29~31 六、直流电源与信号同传的保护电路32 七、信号电路的双重二级保护方式33 八、检测/控制电路的保护(接地、不接地)34~35 九、单级信号防雷器 1、只用玻璃放电管的保护电路 36 2、只用半导体过压保护器的保护电路 37 3、只用TVS管的保护电路 38 4、复合单级保护电路 39 十、天馈防雷器 1、单级电路天馈防雷器 40 2、二级电路天馈防雷器 41 3、三级电路天馈防雷器 42 十一、防静电保护器 43

(一)单相并联式防雷器 电路一:最简单的电路 600V。当要求的通流容量≤3KA时,可以用玻璃放电管代替。 4、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都必须按冲击10次以上的降额值计算通流容量(压敏电阻为一次冲击通流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气体放电管为最大通流容量的一半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