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机叶片气动外形三维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

风力机叶片气动外形三维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
风力机叶片气动外形三维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

家电产品的造型设计方法

家电产品的造型设计方法&工业设计的概念资料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完善已成为时尚.人们对消费产品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基本功能的完备,同时更注重外观的美感.家电产品在不断提高和完善其功能的同时,在外观造型上要求越来越高,多以复杂方式自由地变化的曲线曲面即所谓自由型曲线曲面组成.而这一类形状单纯用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是不能表达的.这就给家电产品的设计及制造带来了挑战. 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三维CAD/CAM/CAE集成化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然而,要快速高质量地完成一个家电产品的造型设计,必须根据家电产品的特点,总结出一套建模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大大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满足客户对产品的各种特殊需求. 1 掌握三维CAD造型的原理,充分了解应用软件中的造型方法 CAD的三维模型有三种,即线框、曲面和实体。早期的CAD系统往往分别对待以上三种造型。而当前的高级三维软件,例如UGII,PRO/E,EUCLID等则是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在建立产品几何模型时兼用线、面、体三种设计手段。其所有的几何造型享有公共的数据库,造型方法间可互相替换,而不需要进行数据交换。此在进行产品造型时,必须首先充分了解应用软件中的各种造型方法,总结出造型方法的特点、相关参数及应用技巧,减少造型时的盲目性,便能快捷有效地获得满意结果。 1.1线框造型 线框造型可以生成、修改、处理二维和三维线框几何体。可以生成点、直线、圆、二次曲线、样条曲线等,又可以对这些基本线框元素进行修剪、延伸、分段、连接等处理,生成更复杂的曲线,线框造型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三维曲面的处理来进行,即利用曲面与曲面的求交,曲面的等参数线,曲面边界线,曲线在曲面上的投影,曲面在某一方向的分模线等方法来生成复杂曲线。实际上,线框功能是进一步构造曲面和实体模型的基础工具。在复杂的产品设计中,往往是先用线条勾划出基本轮廓,即所谓“控制线”,然后逐步细化,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报告

\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 课程设计报告 : 院系:可再生能源学院 班级:风能0902班 % 姓名:陈建宏 学号:04 指导老师:田德、王永

提交日期: 一、设计任务书 1、设计内容 风电机组总体技术设计 ; 2、目的与任务 主要目的: 1)以大型水平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掌握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 2)熟悉相关的工程设计软件; 3)掌握科研报告的撰写方法。 主要任务: 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风电机组总体技术设计,包括: 1)确定风电机组的总体技术参数; 2)、 3)关键零部件(齿轮箱、发电机和变流器)技术参数; 4)计算关键零部件(叶片、风轮、主轴、连轴器和塔架等)载荷和技术参数; 5)完成叶片设计任务; 6)确定塔架的设计方案。 每人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 3、主要内容 每人选择功率范围在至6MW之间的风电机组进行设计。 1)原始参数:风力机的安装场地5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0m/s,6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3m/s,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6 m/s,当地历史最大风速为48m/s,用户希望安装 MW 至6MW之间的风力机。采用63418翼型,63418翼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数据如表1所示。空气密度设定为1.225kg/m3。 . 2)设计内容 (1)确定整机设计的技术参数。设定几种风力机的C p曲线和C t曲线,风力机基本参数包括叶片数、风轮直径、额定风速、切入风速、切出风速、功率控制方式、传动系统、电气系统、制动系统形式和塔架高度等,根据标准确定风力机等级; (2)关键部件气动载荷的计算。设定几种风轮的C p曲线和C t曲线,计算几种关键零部件的载荷(叶片载荷、风轮载荷、主轴载荷、连轴器载荷和塔架载荷等);根据载荷和功率确定所选定机型主要部件的技术参数(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连轴器、偏航和变桨距电机等)和型式。以上内容建议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确定整机和各部件(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3)塔架根部截面应力计算。计算暴风工况下风轮的气动推力,参考风电机组的整体设计参数,计算塔架根部截面的应力。最后提交有关的分析计算报告。

风力发电机的分类

1,风力发电机按叶片分类。 按照风力发电机主轴的方向分类可分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1)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旋转轴与叶片垂直,一般与地面平行,旋转轴处于水平的风力发电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相对于垂直轴发电机的优点;叶片旋转空间大,转速高。适合于大型风力发电厂。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历史较长,已经完全达到工业化生产,结构简单,效率比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高。到目前为止,用于发电的风力发电机都为水平轴,还没有商业化的垂直轴的风力发电机组。 (2)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旋转轴与叶片平行,一般与地面吹垂直,旋转轴处于垂直的风力发电机。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相对于水平轴发电机的优点在于;发电效率高,对风的转向没有要求,叶片转动空间小,抗风能力强(可抗12-14级台风),启动风速小维修保养简单。垂直轴与水平式的风力发电机对比,有两大优势:一、同等风速条件下垂直轴发电效率比水平式的要高,特别是低风速地区;二、在高风速地区,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要比水平式的更加安全稳定;另外,国内外大量的案例证明,水平式的风力发电机在城市地区经常不转动,在北方、西北等高风速地区又经常容易出现风机折断、脱落等问题,伤及路上行人与车辆等危险事故。 按照桨叶数量分类可分为“单叶片”﹑“双叶片”﹑“三叶片”和“多叶片”型风机。 凡属轴流风扇的叶片数目往往是奇数设计。这是由于若采用偶数片形状对称的扇叶,不易调整平衡。还很容易使系统发生共振,倘叶片材质又无法抵抗振动产生的疲劳,将会使叶片或心轴发生断裂。因此设计多为轴心不对称的奇数片扇叶设计。对于轴心不对称的奇数片扇叶,这一原则普遍应用于大型风机以及包括部分直升机螺旋桨在内的各种扇叶设计中。包括家庭使用的电风扇都是3个叶片的,叶片形状是鸟翼型(设计术语),这样的叶片流量大,噪声低,符合流体力学原理。所以绝大多数风扇都是三片叶的。三片叶有较好的动平衡,不易产生振荡,减少轴承的磨损。降低维修成本。 按照风机接受风的方向分类,则有“上风向型”――叶轮正面迎着风向和“下风向型”――叶轮背顺着风向,两种类型。 上风向风机一般需要有某种调向装置来保持叶轮迎风。 而下风向风机则能够自动对准风向, 从而免除了调向装置。但对于下风向风机, 由于一部分空气通过塔架后再吹向叶轮, 这样, 塔架就干扰了流过叶片的气流而形成所谓塔影效应,使性能有所降低。 2,按照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容量可将风力发电机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兆瓦级系列。 (1)小型风力发电机是指发电机容量为0.1~1kw的风力发电机。 (2)中型风力发电机是指发电机容量为1~100kw的风力发电机。 (3)大型风力发电机是指发电机容量为100~1000kw的风力发电机。 (4)兆瓦级风力发电机是指发电机容量为1000以上的风力发电机。 3,按功率调节方式分类。可分为定桨距时速调节型,变桨距型,主动失速型和 独立变桨型风力发电机。 (1)定桨距失速型风机;桨叶于轮毂固定连接,桨叶的迎风角度不随风速而变化。依靠桨叶的气动特性自动失速,即当风速大于额定风速时依靠叶片的失速特性保持输入功率基本恒定。

风力机设计原理

第二章风力机设计理论 2.1 翼型基本知识 翼型几何参数: 如图所示在风轮半径:处取一宽度为dr的叶素,翼型的气动性能直接与翼型外形有关。通常,翼型外形由下列几何参数确定: (l)翼的前缘: 翼的前头A为一圆头; (2)翼的后缘: 翼的尾部B为尖型; (3)翼弦:翼的前缘左与后缘B的连线称翼的弦,左B的长是翼的弦长 (4)翼的上表面: 翼弦上面的弧面; (5)翼的下表面: 翼弦下面的弧面; (6)翼的最大厚度h: 翼上表面与下表面相对应的最大距离; (7)叶片安装角e: 风轮旋转平面与翼弦所成的角; (8)迎角(攻角)a: 翼弦与相对风速所成的角度; (9)入流角功: 旋转平面与相对风速所成的角。

2.2叶片设计的空气动力学理论 2.2.1贝茨理论 世界上第一个关于风力发电机叶轮叶片接受风能的完整理论是1919年由德国的贝茨(Bee)建立的。贝茨理论的建立,是假定叶轮是“理想”的:全部接受风能(没有轮毂),叶片无限多;对空气流没有阻力;空气流是连续的、不可压缩的;叶片扫掠面上的气流是均匀的;气流速度的方向不论在叶片前或叶片后都是垂直叶片扫掠面的(或称平行叶轮轴线的),这时的叶轮称“理想叶轮”。其计算简图如图。

V1——距离风力机一定距离的上游风速; V ——通过风轮时的实际风速; V2——离风轮远处的下游风速。 风力贝茨理论计算模型: 风作用在风轮上的力可由Euler 理论(欧拉定理) )(12V V SV F -=ρ 风轮所接受的功率为: )(122V V SV FV P -==ρ 经过风轮叶片的风的动能转化: )(2 12221V V SV T -=?ρ 由2和3式得到 221V V V += 因此风作用在风轮叶片上的力F 和风轮输出的功率P 分别为 )(2 1 2221V V S F -=ρ

风力机叶片设计

风力机叶片设计、制造的趋势和评价 风力机叶片设计、制造的趋势和评价 风力机叶片设计、制造的趋势和评价风力机叶片设计、制造的趋势和评价美国Sandia 国家试验室 Paul S.Veers,Thomas D.Ashwill,,Herbert J. Sutherland,https://www.360docs.net/doc/5311586518.html,ird and Donald.W Lobitz 等著前言风力机叶片的尺寸和产量都巳稳定增大,现在主流产品功率为 1MW 至 3MW。80 米直径的转子巳在生产,90 米至 120 米直径的转子已有样机。2001 年生产风力机叶片共用了5 万吨成品玻璃纤维层合板,今后几年还会增加。叶片变长叶轮变大,都会增加叶片在整机成本中的比重。因为叶片是整台风机的关键部件之一,改进叶片的设计、制造及性能,一直是研究开发的主要目标。叶片设计和制造的改进基于多年的生产经验和工业研发。有的研发是欧美政府资助的项目。研究的重点是,多种叶片设计和材料技术。技术挑战包括:尺寸加大但抑制重量增加、改进功率性能和减轻载荷、方便运输、使疲劳循环达 1 亿至 10 亿次、和降低设计裕度。叶片只占风机成本的 10% ~ 15%,所以靠叶片来降低能源价格(COE),其作用是有限度的。如果创新的叶片设计,能降低 10% ~ 20%载荷,则能从几个主要部件(如塔、传动轴系、叶片本身)都得到好处。适当的叶片成本降低,和带来的其它系统造价降低,可降低能源价格。设计和制造历史上的叶片结构和制造方法图1 是切面图,表示风机叶片的典型结构。翼缘(大梁盖)为较厚的主要是单向纤维铺层组成,以承担拍打方向的弯矩。叶片蒙皮是典型的双轴向的(double-bias)或三轴向的(triaxial)玻璃纤维;轻木或泡沫塑料芯是抗屈曲用的。过去,叶片用全玻璃纤维铺层或个别情况用碳纤维局部加强制造。当叶片长度到 30 米时,最普通的制造方法是湿法手工铺放敞模成型。值得注意的例外是 Vestas,她造叶片一直用预浸料玻璃纤维。 图 1. 风力机叶片结构图叶片质量增加的趋势图 2 给出 750KW 至 4.5MW 风机叶片质量与风机转子半径的关系。简单地放大叶片,其质量将按转子半径的立方增加。但图 2 并非如此,仅是半径 2.3 次方的关系。从图 2 还可看到叶片质量有较大分散度。这主要因为材料、制造方法及设计准则的变化。对某一设计等级的某个制造厂,还可发现其质量增大另一种趋势。Vestas 的 V66 和 V80 叶片的质量差就是半径的 2.7 次方的关系。此指数值很接近立方放大关系。因为 V66 巳用了高性能预浸材料,己是轻重量设计,再降低重量(假定未改变纤维种类) 的空间不大了。质量增长指数低于立方关系,很可能是采用较厚截面的翼型的结果。LM35.0 和 LM43.8,在 IEC 二级,的质量差放大指数为半径的 1.7 次方,这大大低于其它各家的。这是因为 LM 设计中已在材料性能上采取了重大改进 , 和使用较厚截面的翼型。 图 2. 商用 MW 级叶片设计的质量增长(基本为玻璃纤维) 参 考文献 2 详细介绍了,商业叶片质量增长趋势,和气动力、结构设计、材料、

西南交通大学钢桥课程设计75.4m详解

西南交通大学钢桥课程设计 单线铁路下承式栓焊简支钢桁梁桥 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2016.4.15——2016.6.5

目录 第一章设计资料 (1) 第一节基本资料 (1) 第二节设计内容 (2) 第三节设计要求 (2) 第二章主桁杆件内力计算 (3) 第一节主力作用下主桁杆件内力计算 (3) 第二节横向风力作用下的主桁杆件附加力计算 (7) 第三节制动力作用下的主桁杆件附加力计算 (8) 第四节疲劳内力计算 (10) 第五节主桁杆件内力组合 (11) 第三章主桁杆件截面设计 (14) 第一节下弦杆截面设计 (14) 第二节上弦杆截面设计 (16) 第三节端斜杆截面设计 (17) 第四节中间斜杆截面设计 (19) 第五节吊杆截面设计 (20) 第六节腹杆高强度螺栓计算 (22) 第四章弦杆拼接计算和下弦端节点设计 (23) 第一节 E2节点弦杆拼接计算 (23) 第二节 E0节点弦杆拼接计算 (24) 第三节下弦端节点设计 (25) 第五章挠度计算和预拱度设计 (27) 第一节挠度计算 (27) 第二节预拱度设计 (28) 第六章桁架桥梁空间模型计算 (29) 第一节建立空间详细模型 (29) 第二节恒载竖向变形计算 (30) 第三节活载内力和应力计算 (30) 第四节自振特性计算 (32) 第七章设计总结 (32)

第一章设计资料 第一节基本资料 1设计规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 2结构轮廓尺寸:计算跨度L=70+0.2×27=75.4m,钢梁分10个节间,节间长度d=L/10=7.54m,主桁高度H=11d/8=11×7.46/8=10.3675m,主桁中心距B=5.75m,纵梁中心距b=2.0m,纵梁计算宽度B0=5.30m,采用明桥面、双侧人行道。 3材料:主桁杆件材料Q345q,板厚 40mm,高强度螺栓采用40B,精制螺栓采用BL3,支座铸件采用ZG35II、辊轴采用35号锻钢。 4 活载等级:中—活载。 5恒载 (1)主桁计算 桥面p1=10kN/m,桥面系p2=6.29kN/m,主桁架p3=14.51kN/m, 联结系p4=2.74kN/m,检查设备p5=1.02kN/m, 螺栓、螺母和垫圈p6=0.02(p2+ p3+ p4),焊缝p7=0.015(p2+ p3+ p4); (2)纵梁、横梁计算 纵梁(每线)p8=4.73kN/m(未包括桥面),横梁(每片)p9=2.10kN/m。 6风力强度W0=1.25kPa,K1K2K3=1.0。 7工厂采用焊接,工地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人行道托架采用精制螺栓,栓径均为22mm、孔径均为23mm。高强度螺栓设计预拉力P=200kN,抗滑移系数μ0=0.45。

《风能理论与技术》

《风能理论与技术》 上课教案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风能理论与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Wind Energy 开课学期:7 学分/学时:1.5/24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 开课对象:本科生 责任人名单:杜刚、陈江 一、课程简介: 《风能理论与技术》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专业基础课,以三年级本科生为授课对象,目的是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学生系统地讲授风能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为我国风能产业的发展培养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而设置。 风能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风能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型边缘科学,它涉及到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多种学科和专业。课程以水平轴风力机为研究解剖对象,以风力机设计中涉及的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为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包括风力机空气动力学、风力机特性、风力机载荷、风力机气动设计、风力机结构及材料、风力机试验等内容,课程还包括风资源及其评估、风电场规划、风电场电气系统等外围知识的介绍,通过本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到风力机实际设计中去,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风力机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提高工程应用的能力。 课程教学以课堂讲解为主,围绕理论和应用两条主线进行:在理论方面,针对本院学生在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方面理论基础扎实的优势,通过课堂推导和细致讲解,使其掌握风力机设计和分析中最基本的理论和最核心的方法;在应用方面,通过大量具体案例的讲解和课堂练习训练学生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技巧,同时提供各种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对风能相关的知识和实际工程应用加深直观的了解,拓宽他们的视野;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是学生初步具备开展风能工程实际工作的能力,并为其在行业内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授课为主,结合课间讨论、试验参观以及课后作业等教学形式,使学生牢固掌握风能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为以后工作进行风能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

初中物理大题集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初中物理大题集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我市地处沿海,风力资源极为丰富,随着各项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我市将成为广东省知名风力发电基地。如图甲是某地风力发电的外景。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电机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风力发电利用的是风能,风能是清洁的(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风机叶片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等性能,通常用密度(选填“大”或“小”)、硬度大的复合材料制成;叶片形状像飞机的机翼,若叶片位置和风向如图乙所示,由于叶片两面空气流速不同而产差,使风叶旋转; (3)风叶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是利用原理,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某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以知道,当风速在v1到v2之间时,风速越大,发电机组的电功率; (5)请你根据图像判断,台风来临时,能否给风力发电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选填“能”或“不能”)。 2、如下图甲是我国某公路两旁风光互补路灯系统的外景,其中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动机组成;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风力发电利用的是风能,风能是清洁的、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

生”)能源; (2)风力发电机利用_________原理把_________转化为电能; (3)由图乙图像可知,能使该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的风速范围是_________(用图像中的字母表示); (4)下表给出的是在不同风速下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①当风速为8 m/s时,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_________W; ②当风速为16 m/s时,这台风力发电机工作1 s所产生的电能可供1只“12 V 60W”电灯正常工作2 s,那么风力发电机发电的效率为_________。 3、2015年3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如图所示)开始首次环球飞行,途径我国重庆和南京两个城市,此行的重要目的是传播新能源概念。 (1)该飞机白天飞行时,利用高效太阳能电池版将电磁能(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夜间飞行时,利用其超轻薄离子电池储备的___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首次实现昼夜飞行而不耗费一滴燃油。 (2)该机从重庆飞往南京的航程约为1260千米,用时17.5小时。则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为降低飞行时的能量消耗,该机选用新型轻质材料,取面积为1平方米,厚度为1毫米的新型材料,测得其质量为250克,则该材料的密度为多少?(4)该机计划从南京起飞后直飞美国夏威夷,是此次环球航行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段航程,飞行时间长达120小时,飞行过程中依靠平均功率为10千瓦的电动机提供动力,其消耗的能源全部由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提供,则此段航行中至少需要吸收多少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功率约为30%) 4、如图所示,2015年3月31日,无需一滴燃料的世界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并于当天在重庆巴蜀中学开启中国首个

风力机设计

风力机课程设计 一种简单叶片的设计过程 Hank

一、设计任务 1)基于叶素和动量理论设计设计水平轴风力机叶片; 2)绘制风力机叶片弦长随叶片展向长度的变化曲线; 3)绘制风力机叶片扭角随叶片展向长度的变化曲线; 4)绘制设计风力机的性能曲线; 5)绘制设计叶片的图纸,以及各位置的叶片翼型结构图纸; 6)编写设计说明书,并附上必要的计算公式 二、常用符号 Pd 设计功率 U∞设计风速 W 合成流度 ω风轮旋转角速度 ρ空气密度 c 弦长 λ叶尖速比 D 风轮直径 R 风轮半径 σ叶片弦长实度 r φ 叶素倾角 β 叶素安装角 α叶素攻角 Cl 升力系数 Cd 阻力系数 M 总力矩 P 总功率 Cp 风能利用系数 a 轴向诱导因子 b 切向诱导因子

三、 基础理论 切向速度: (1-1) 轴向速度: (1-2) 叶素合成流速: (1-3) 入流角:(1) sin U a W φ∞-= (1-4a) (1) cos 2r b a ωφ+= (1-4b) 攻角:φα=-β (1-5) 垂直分力系数:sin cos y l d C C C φφ=- (1-6) 水平分力系数:cos sin x l d C C C φφ=+ (1-7) 迭代方程:2 2214sin 4sin r r x y a C C a φφσσ=(-)- (1-8) 14sin cos r y b C b φφσ= + (1-9) 叶片弦长实度: 22r N c N c R R σ= = ππμ (1-10) 叶素单位圆环扇面:24()(1)M U r b a r r ωδ∞δ=πρ- (1-11) 风能利用系数表达式: 321 2p P C U R ρ∞= π (1-12) 翼型与尖速比的关系:2r l C σλ= (1-13) 0(1b) y V r ω=+0(1)x V U a ∞= - W ==

23 汽车造型设计技术与方法

23 汽车造型设计技术与方法 2.3.1 汽车造型必需遵循的法则 (1) 汽车用户需求 用户就是上帝一直是各行各业服务的宗旨。同时不同民族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英国人比较保守、怀旧,法国人浪漫、幽雅,德国人稳重、敬业,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中国人喜欢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因此不同国家的汽车品牌具有自己的特色。此外,汽车车身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迁。从粗糙的“马车”到火柴盒般的箱形汽车,再到很卡通的甲壳虫汽车,还有船型、鱼型、楔型,汽车的身材越来越好看,线条越来越代美。这就说明汽车造型和汽车设计必需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民族文化。 (2) 法规需求 为保证汽车的安全形式和实用,各国汽车组织和政府颁布相关法规规定汽车的设计强制性标准、实用功能,确保汽车能满足各种形势下的需要。通常相关法规有汽车安全法规、汽车排放、汽车报废、质量认证和强制性检验法规等。与造型有关的是视野,前后保险杠,灯具,牌照尺寸和碰撞安全性等 (3) 技术进步 过去(1990年前),新型轿车从构思到试产一般要经历四至五年,1995年后,尤其现在运用了计算机,仅需要二年或更少的时间。这就说明了现代新技术的进步是汽车设计的有力支持和强劲的手段。CAD/CAE/CAM/PDM 软件的出现和使用使汽车的造型和设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汽车设计手段不仅更加快捷和方便,也使原来不可能的设计方法成为可能。虚拟现实的设计技术模拟汽车的视觉效果以及汽车的操纵环境,大大降低了汽车设计过程中试制的费用,同时提高了汽车的设计质量和水平。CAD曲面光顺软件使汽车曲面质量有了质的提高,达到了A级曲面水平. 由于技术进步,造型设计可以通过数字化曲面构造,然后数控加工模型,在数控模型上少量修改便定型是未来汽车开发的主要形式,因为可以大大缩短开发时间,和提高开发质量. 2.3.2 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与步骤 (1) 造型设计内容与流程 造型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如表2.3.1所示

锅炉送引风设计

摘要 锅炉燃烧过程自动控制主要包括三项控制内容: 控制燃料量、控制送风量、控制引风量。为实现对燃料量、送风量和引风量的控制, 相应的有三个控制系统, 即燃料量控制系统、送风量控制系统和引风量控制系统。以上三个控制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联, 要控制好燃烧过程, 必须使燃料量、送风量及引风量三者协调变化。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使燃料燃烧所提供热量适应外界对锅炉输出的蒸汽负荷的需求, 同时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在锅炉燃料控制子系统中, 有三种方案控制燃料量, 分别为: 燃料反馈的燃料控制系统、给煤机转速反馈的燃料控制系统和前馈加反馈的燃料控制子系统。其中, 给煤机转速反馈的燃料控制子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送风控制一般采取串级比值控制系统, 辅之以含氧量校正信号。引风控制系统一般引入送风量前馈信号, 使送风量与引风量相匹配。锅炉送风机、引风机是锅炉系统的重要设备,对提高介质的燃烧利用率、保证锅炉的正常使用起着关键作用。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针对燃煤锅炉燃烧的送、引风系统进行设计。 关键词:锅炉、燃烧、自动控制、送引风

目录 摘要...................................................................................................... I 1.锅炉燃烧过程分析. (1) 1.1磨煤机的工作原理 (1) 1.2给煤机的工作原理 (1) 1.3空气预热器 (1) 1.4一次风机工作原理 (1) 1.5送引风机工作原理 (1) 1.6燃烧器布置 (3) 2.燃烧过程控制任务和调节量 (4) 2.1.燃烧过程控制任务 (4) 2.2燃烧过程调节量 (4) 3.锅炉送、引风机风压及风量的理论计算 (5) 3.1送风机风压与风量的确定 (5) 3.2引风机的风压与风量的确定 (6) 4.锅炉燃烧过程控制基本方案及分析 (8) 4.1蒸汽出口压力控制系统分析 (9) 4.2燃料量控制系统 (9) 4.3送风量控制系统 (12) 4.4引风量控制系统 (14) 5.控制系统单元元件的选择 (16) 5.1变送器的选择 (16)

风力发电机叶片结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精品doc)

风力发电机叶片结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 摘要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风力发电事业,实现风力发电机的国产化,必须深入开展风力机设计、分析方面的研究。本文根据传统的 的叶片设计方法设计了2MW 风力机叶片,并生成三维几何模型, 然后利用有限元模拟对叶片进行了振动模态分析,得到各阶振动频 率和振型,为防止结构共振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风力机,叶片,有限元模拟,优化 THE FE SIMULATION AND OPTIMAL DESIGN OF WIND TURBINE COMPONENTS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apability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of wind turbine in China, more study should be done in the field of wind turbine design and analysis. In this paper, a blade for 2MW wind turbine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design procedure and the 3D geometrical model is created. Then the modal analysis is done through the FE simulation to get the frequency and mode shape, whi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 basis to prevent resonance.

风力发电机叶片气动外形设计方法概述

0 引 言 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方式,叶片是用来转换风能的关键部件。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外形决定了风能转换的效率,因而风力发电机叶片气动外形设计关系到风力发电机的性能,是风力发电机设计着重考虑的部件之一。 Glauert理论、Schmitz理论和动量—叶素理论是叶片设计的基础理论,现代叶片设计方法都是在这些理论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Glauert理论和动量—叶素理论仍在广泛的使用。分别介绍了三种理论如何求解叶片的弦长和来流角并运用C#语言对以上三种方法进行编程,实现对叶片弦长和来流角的求解,并对这三种方法求解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1 理论方法介绍 1.1 Glauert理论 G1auert设计方法是考虑风轮后涡流流动的叶素理论(即考虑轴向诱导因子a 和切向诱导因子b );但在另一方面,该方法忽略了叶片翼型阻力和叶梢损失的作用,这两者对叶片外形设计的影响较小,仅对风轮的效率 影响较大。[4] 由一系列的推导知道[1],对于在给定半径r 处的尖速比 ,当 时,即 时,P C 有最大值。令 (1)式中: —中间变量 在等式两边同除以 ,得 (2) 风力发电机叶片气动外形设计方法概述 贾娇1 田 德※1,2 王海宽1 李文慧1 谢园奇2 (1.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 摘 要:该文介绍了目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主要设计理论——Glauert理论、Schmitz理论和动量—叶素理 论。运用以上三种理论,使用c#语言编程分别计算了1000W叶片的弦长和来流角,并对计算出的结 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设计的结果可以得到,用动量—叶素理论设计出来的弦长和来流角较Glauert 理论和Schmitz理论设计出来的弦长和来流角更小。但是用以上三种理论设计出来的弦长和来流角在 叶根处都偏大。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叶片;气动外形设计 而 ,则 即 ,由此可得: (3)将上式代入(1),便可求得a 值。 根据 便可求得b ,进而可求出如图1所示给定半径处的来流角 (a)速度 (b)作用力 (4) 便可求出 (5) 1.2 Schmitz理论 很多基本理论是在风力发电机假设叶片无限长的情况下建立的,对于有限长度的叶片当风轮旋转时,升力翼的下表面压力大于大气压力,上表面压力小于大气压 图1 翼型在气流中的运动分析及受力分析 p C

风力机的翼型与叶片外形设计简介

风力机的翼型与叶片外形设计简介 摘要 关键词:风力机,翼型,叶片 Introduction to aerofoil and blade shape design for wind turbine Abstract Keywords: 引言 叶片是风力机重要的能量转换部件,其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风力机发电机组的高效安全运行。风力机的运行效率直接与叶片的空气动力设计有关,包括叶片长度、翼型、沿纵向翼型的分布和安装角。 1、翼型与叶片外形设计的重要性 2、叶片外形设计的大概过程,强调叶片外形设计时翼型的前提作用 3、给出论文的框架 1.1 风力机翼型设计 1.1.1风力机翼型设计发展过程及特点 讲清与飞机翼型的区别 翼型空气动力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风力机的性能,翼型的形状也影响叶片的主体结构形式。在风力机叶片翼型参数的设计过程中,各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对其他参数的设计产生影响。在设计中本着能够使单位叶素有最大的功率利用系数的原则,来选择翼型参数。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力机设计过程中,很多风力机直接采用了NACA系列中的航空翼型。但风力机的工作条件和飞机有较大的区别,一方面风力机叶片工作时,其攻角变化

范围大;另一方面风力机叶片设计要考虑低雷诺数的影响,风力机和飞机工作的雷诺数范围有所不同,其影响将就也不完全一样,过去在小型风力机设计中考虑雷诺数较少而是直接选 用,以翼弦为特征长度的雷诺数在风轮径向方向是变化的,在大型叶片设计中必须给以考虑。设计实践表明,使用航空翼型虽然可以得到很高的升阻比,但是在低雷诺数环境下,航空翼型易于发生泡式分离,从而使升阻比特性恶化。另外,航空翼型对表面粗糙度比较敏感,在翼型几何形状由于灰尘、结冰等原因发生变化时,翼型的气动特性往往也会迅速恶化,从而不适于直接作为风力机叶片翼型使用。 因此,选择翼型常根据以下原则:对低速风轮,由于叶片数较多,不需要特殊的翼型升阻比;对于高速风轮,叶片数较少,应选择在很宽的风速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升阻比和平稳失速特性的翼型,对粗糙度不敏感,以便获得较高的功率系数;另外要求翼型的气动噪声低。 1.1.2风力机翼型分类 按风机发电量,按不同实验室; 不同类型的风力发电机对翼型的不同要求 1.1.3风力机翼型设计方法简要介绍 1.1.4风力机翼型小结 创新点在于:对于不同类型的风机翼型应该怎么样选取,在一个叶片上不同翼型的分布。 1.2 叶片外形设计 从轮毂中心到叶尖不同位置处,翼型的选择 从轮毂中心到叶尖不同位置处,相应翼型的弦长长度公式 从轮毂中心到叶尖不同位置处,相应翼型的攻角 失速型叶片与变桨型叶片的区别(安装角的问题) 陆上风机叶片与海上风机叶片的区别 MW风机与小型风机叶片的区别 1.3 金风750KW与1.5MW的翼型与叶片外形特点 提出目前叶片所存在问题

风力机叶片课程设计(空气动力学)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 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 题目: 院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成绩: 日期:

一、目的与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 1.掌握动量叶素理论设计风力机叶片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工程中绘图软件及办公软件的操作 3.掌握科研报告的撰写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要求: 1.要求独立完成叶片设计参数的确定,每人提供一份课程报告 2.每小组提供一个手工制作的风力机叶片 二、主要内容 设计并制作一个风力机叶片 1.原始数据 三叶片风力机功率P=6.03KW 来流风速7m/s 风轮转速72rpm 风力机功率系数Cp=0.43 传动效率为0.92 发电机效率为0.95 空气密度为1.225kg/m3 全班分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采用一种风力机翼型,翼型的气动数据(升力系数,阻力系数, 俯仰力矩系数)已知。 2.设计任务 2.1风力机叶片设计:根据动量叶素理论对各个不同展向截面的弦长和扭角进行计算, 按比例画出弦长、扭角随叶高的分布。 2.2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手工制作风力机叶片,给出简单的制作说明。 四、数据计算 选用翼型s819 (一)叶片半径的计算:

由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 21238 1 ηηπρP r C D V P = 得,叶片直径: m C V P D P r 10.37 .048.08234.1800 883 2 13=?????= = πηηπρ 叶片半径: m D R 55.123.12=== (二) 叶尖速比的计算: 整个叶片的叶尖速比: 31.57 329.460/72260/2110=??=?=Ω= ππλv R n V R 半径r 处的叶尖速比:1 0V r Ω=λ ① 设计中取9处截面,分别是叶片半径的20%处,叶片半径的30%处,叶片半径的40%处,叶片半径的 50%处,叶片半径的60%处,叶片半径的70%处,叶片半径的80%处,叶片半径的90%处,则由式①得到各截面处的叶尖速比分别为: 60.01 %20% 10=?= V R ωλ 1.201 %20% 20=?= V R ωλ 1.801 %30% 30=?= V R ωλ 40.21%40% 40=?= V R ωλ 00.31 %50% 50=?= V R ωλ 3.601 %60% 60=?= V R ωλ 20 .41 %70% 70=?= V R ωλ 80.41%80%80=?=V R ωλ 60 .51 %90% 90=?= V R ωλ 00.61 %90% 100=?= V R ωλ 各截面处翼型弦长: 确定每个剖面的形状参数N: 可根据公式: 9 4 )(/91622 00 + = R r r R N λλπ

风力发电机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

一.总体参数设计 总体参数就是设计风力发电机组总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额定功率、发电机额定转速、风轮转速、设计寿命等。 1. 额定功率、设计寿命 根据《设计任务书》选定额定功率P r =3、5MW;一般风力机组设计寿命至少为20年,这里选20年设计寿命。 2. 切出风速、切入风速、额定风速 切入风速 取 V in = 3m/s 切出风速 取 V out = 25m/s 额定风速 V r = 12m/s(对于一般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选3、5MW)的额定风速与平均风速之比为1、70左右,V r =1、70V ave =1、70×7、0≈12m/s) 3. 重要几何尺寸 (1) 风轮直径与扫掠面积 由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得叶片直径: m C V P D p r r 10495.096.095.045.012225.13500000 883 3 213≈???????==πηηηπρ 其中: P r ——风力发电机组额定输出功率,取3、5MW; ——空气密度(一般取标准大气状态),取1、225kg/m 3; V r ——额定风速,取12m/s; D ——风轮直径; 1η——传动系统效率,取0、95; 2η——发电机效率,取0、96; 3η——变流器效率,取0、95; C p ——额定功率下风能利用系数,取0、45。 由直径计算可得扫掠面积: 22 2 84824 1044 m D A =?= = ππ 综上可得风轮直径D=104m,扫掠面积A=84822 m

4. 功率曲线 自然界风速的变化就是随机的, 符合马尔可夫过程的特征, 下一时刻的风速与上一时刻的结果没什么可预测的规律。由于风速的这种特性, 可以把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随风速的变化用如下的模型来表示: )()()(△t P t P t P sta t += )(t P ——在真实湍流风作用下每一时刻产生的功率, 它由t 时刻的V(t)决定; )(t P stat ——在给定时间段内V(t)的平均值所对应的功率; )(△t P ——表示t 时刻由于风湍流引起的功率波动。 对功率曲线的绘制, 主要在于对风速模型的处理。若假定上式表示的风模型中P stat (t)的始终为零, 即视风速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值, 在切入风速到切出风速的范围内按照设定的风速步长, 得到对应风速下的最佳叶尖速比与功率系数,带入式: 32123 8 1ηηπηρD V C P r P = 1η——传动系统效率,取0、95; 2η——发电机效率,取0、96; 3η——变流器效率,取0、95; ——空气密度(一般取标准大气状态),取1、225kg/m 3; V r ——额定风速,取12m/s; D ——风轮直径; C p ——额定功率下风能利用系数,取0、45。

乘波体气动外形设计与计算_杨海江

中图分类号 V211.3 论文编号 1028701 08-0061 学科分类号 080103 硕士学位论文 乘波体气动外形设计与计算 研究生姓名杨海江 学科、专业流体力学 研究方向计算流体力学 指导教师王同光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生院 航空宇航学院 二ОО八年三月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The Graduate School Colleg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Waverider Aerodynamic Configuration Design and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Calculation A Thesis in Mechanics by Yang Haijiang Advised by Professor Wang Tongguang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rch , 2008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小型家用风力发电机毕业设计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风力发电也逐渐成为了时下的朝阳产业。本论文详细阐明了小型独立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和电能的变换及继电控制电路做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为,风力发电机组带动单相交流发电机,然后通过AC—DC—AC变换为用户需要的标准交流电,并且考虑到风力的不稳定性,在系统中并入蓄电池组,通过控制电路的监控实现系统的控制,保证系统在风能充足时可蓄能,在风能不充足时亦可为负载供电。系统的运行状况采用继电控制电路监控和切换。 本论文的重点在于继点控制电路的设计,并对各种不同风力情况下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全面而严谨的分析,最后电气控制部分进行了系统仿真。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整流——逆变;继电控制

摘要 (1) 目录 (2) 引言 (4) 第一章绪论 (5) 1.1风力发电概述 (5) 1.1.1风力发电现状与展望 (5) 1.1.2风力发电的原理和特点 (6) 1.2论文系统概述 (7) 第二章风力机原理及其结构 (8) 2.1风力机的气动原理 (8) 2.2风力机的主要部件 (8) 2.3风力机的功率 (9) 第三章电气设计部分 (10) 3.1发电机 (10) 3.1.1发电机结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10) 3.1.2励磁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11) 3.2整流部分 (12) 3.2.1电路图和工作原理 (12) 3.2.2参数选择 (15) 3.3蓄电池 (16) 3.3.1蓄电池的性能 (16) 3.3.2充放电保护电路 (17) 图3-8充放电保护电路 (17) 3.3.3蓄电池组供电控制设计 (18) 3.4逆变电路 (18) 3.4.1逆变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18) 3.4.2 IGBT的驱动电路 (19) 结论 (22) 参考文献 (23)

桥梁基础课程设计样本

一、课程设计(论文)内容 在学习桥梁基本工程等课程基本上,依照给定基本资料(地质及水文资料,荷载)进行桥梁群桩基本设计,初步掌握桥梁桩基本设计与计算办法。 二、课程设计(论文)规定与数据 (一)基本资料 1 地质及水文资料 河床土质为卵石土,粒径50-60mm 约占60%,20-30mm 约占30%,石质坚硬,孔隙大某些由砂填充密实, 卵石层深度达58.6m ; 地基比例系数4/120000m kN m =(密实卵石);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01000a f kPa =; 桩周土摩阻力原则值kPa q ik 500=; 土重度320.00/kN m γ= (未计浮力); 土内摩擦角40?=。 地面(河床)标高69.50m ;普通冲刷线标高63.54m ;最大冲刷线标高60.85m ;承台底标高67.54m ;常水位标高69.80m ,如图1。承台平面图如图2所示。

纵桥向断面横桥向断面 图1 桩基剖面图(单位:m)图2 单位:m 2 作用效应 上部为等跨30m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桥,荷载为纵向控制设计,作用于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纵桥向荷载如下。 永久作用及一孔可变作用 (控制桩截面强度荷载) 时: ∑N=40746kN ∑(制动力及风力) 358.60 = H kN ∑M=4617.30kN.m(竖直反力偏心距、制动力、风力等引起弯矩) 永久作用及二孔可变作用(控制桩入土深度荷载)时: ∑N=46788.00kN 3 承台用C20混凝土,尺寸为9.8×5.6×2.0m,承台混凝土单位容重 3 γ=。 kN m 25.0/ 4 桩基本采用高桩承台式摩擦桩,依照施工条件,桩拟采用直径m d2.1 =,以冲抓锥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