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3.2 第二节_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化学:3.2 第二节_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化学:3.2 第二节_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1.本节教材主线

见演示文稿

2.本节内容的评价标准

·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的方法——燃烧法的基本实验原理,能根据燃烧所得产物的量计算有机物的实验式(最简式);

·了解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蒸气密度法,并根据理想气态方程求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整理常见官能团的特征性质,了解通过化学实验确认这些官能团存在的方法;

·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四谱)可以定性确认有机物中的官能团的存在并定量测定原子或官能团的个数,能综合实验结果中的信息,初步叛断有机物的结构。

3.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3.1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流程图

·设计意图:

给出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流程,使学生明确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核心是确定分子式和检测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及其在碳骨架中的位置。

·实施建议:

可以让学生对如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表意见,师生共同绘制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流程图。

教学中应注意这里只讨论测定所需要的环节,不涉及测定的手段和方法,有关测定手段和方法的问题,我们在后续内容的教学中会提及。

3.2有机化合物元素组成的测定

·设计意图:

用图表的方式列出几种常见的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的定量测定方法,非常直观,便于学生阅读和教师的教学。

·实施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定量测定C、H、O、Cl等元素组成的方法;N元素的测定方法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3.3依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

·设计意图:

“知识·支持”栏目介绍了什么是理想气态方程,以及如何应用理想气态方程来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并用图示的方法介绍了测定实验的装置图,便于学生理解。·实施建议:

1、可以利用此图并结合理想气体方程的公式讲解如何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让学生依据公式和图自己讲述测定的方法。

2、不要求学生记忆理想气体方程的公式;也不宜对理想气体方程进行拓展和加深;教

学中不应就理想气体方程编制大量的练习题或考试题;在相应的练习中,理想气体方程也应作为已知的条件给出。

3.4质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质谱法。质谱法是目前常用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比用前面的方法更方便、更准确。

·实施建议:

通过教师介绍或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质谱法是非常方便、准确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即可,不应要求学生会分析每条谱线所代表的意义。

3.5有机化合物分子不饱和度的计算

·设计意图:

不饱和度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分子可能具有哪些官能团的一种重要工具。因此,教材提供了不饱和度的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实施建议:

关于表格中的相应结构的不饱和度,属于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明确的要求。

对于不饱和度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中不作为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不应在此处继续拓宽

和加深。在课后的练习或考试中,不饱和度的计算公式应作为已知条件给出,不要求学生记忆。

3.6一些官能团的化学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

提供各种官能团的化学检验方法,这是利用化学性质推测结构的知识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主要官能团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总结,也反映了这些化学性质在结构测定中的应用。除硝基和氰基的化学检验方法外,其他均属于基本要求。

·实施建议:

除硝基和氰基外,其它官能团的检验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

3.7光谱分析的作用

·设计意图:

光谱分析是现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主要方法,仅用微量的样品即可准确、快速地测定出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教材介绍它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有机物分子的结构测定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手段。从中感受到技术的进步对科学研究的巨大促进作用。

·实施建议:

教学中尽量要做到深入浅出,突出每一种光谱分析方法的功能和作用。不要求学生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原理,也不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谱图来分析样品分子的结构要素,这部分内容只作一般了解即可。

3.8案例:“医用胶单体的结构确定

·设计意图:

以案例的形式来实践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测定程序、方法、手段的具体应用。

案例中的医用胶单体与第一节案例中的一样,体现了教材对教学内容选择的综合性。·实施建议:

计算分子式、根据性质推测官能团,结合红外光谱图推出所有官能团。结合核磁碳谱图和核磁氢谱图确定碳骨架和官能团所在的位置,最后拼装得出其结构式。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第二课时 [思考回忆]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 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含义 同分异构体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体现象。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知识导航1] 引导学生再从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出发小结上述2答案,从中得出对“同分异构”的理解: (1)“同分”——相同分子式(2)“异构”——结构不同 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不同、性质不同。 (“异构”可以是象上述②与③是碳链异构,也可以是像⑥与⑦是官能团异构)“同系物”的理解:(1)结构相似———一定是属于同一类物质; (2)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分子式不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我检测1》] 《自我检测1》 下列五种有机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互为同一

物质; 互为同系物。 ① ② ③ ④ CH 2=CH -CH 3 ⑤ CH 2=CH -CH=CH 2 [知识导航2] (1)由①和②是同分异构体,得出“异构”还可以是位置异构; (2)②和③互为同一物质,巩固烯烃的命名法; (3)由①和④是同系物,但与⑤不算同系物,深化对“同系物”概念中“结构相似”的含义理解。(不仅要含官能团相同,且官能团的数目也要相同。) (4)归纳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的类型;由此揭示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同分异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板书] 二、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1.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a.碳链异构:指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异构 b.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同引起的异构 CH 3-CH -CH=CH 2 ︱ CH 3 CH 3︱ CH 3-C=CH -CH 3 CH 3-CH=C ︱ CH 3 CH 3 ︱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拓展应用) 一.学习目标 学会用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来表示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二.重点难点 结构简式表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三.知识梳理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电子式 乙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乙醛 1. 结构式的书写 (1)结构式定义 (2)书写注意点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式 乙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乙醛 2.结构简式书写: (1)定义 (2)书写注意点 ①表示原子间形成单键的“—”可以省略 ②“C=C”和“C≡C”中的“=”和“≡”不能省略。但醛基、羰基、羧基可以简写为“-CHO”、“-CO-”、“-COOH” ③不能用碳干结构表示,碳原子连接的氢原子个数要正确,官能团不能略写,要注意官能团中各原子的结合顺序不能随意颠倒。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乙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乙醛 3.键线式: 定义:将碳、氢元素符号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每个拐点或终点均表示有一个碳原子,称为键线式。每个交点、端点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一条线段代表一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有四条线段,用四减去线段数既是氢原子个数。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键线式 丙烷、丙烯、丙炔、丙醇、丙酸、丙醛

CH 3CH 2CH 2CH 3CH 3CHCH 2CH 3 3 CH 3CH CHCH 3 注意事项: (1)一般表示3个以上碳原子的有机物;弄清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2)只忽略C-H 键,其余的化学键不能忽略; (3)必须表示出C=C 、C ≡C 键等官能团; (4)碳氢原子不标注,其余原子必须标注(含羟基、醛基和羧基中氢原子)。 (5)计算分子式时不能忘记顶端的碳原子。 【小结】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键线式 【过关训练】 C C C C H H H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C C C Br H Br H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C C C H H H H H H H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进一步简化,如: 略 去碳 氢 元素短线替换 省略短线 双键叁键保留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有机化学中常见有机物的鉴别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是三个既有关联而又不相同的概念。分离和提纯的目的都是由混合物得到纯净物,但要求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一一分开。在分离过程中常常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新的化合物,分离后还要将其还原为原来的化合物。提纯有两种情况,一是设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的化合物,另一种情况是把杂质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转变为另外一种化合物将其分离(分离后的化合物不必再还原)。鉴别是根据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来确定其含有什么官能团,是哪种化合物。如鉴别一组化合物,就是分别确定各是哪种化合物即可。 在做鉴别题时要注意,并不是化合物的所有化学性质都可以用于鉴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化学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2)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温度变化(放热或吸热)。 (3)反应产物有气体产生。 (4)反应产物有沉淀生成或反应过程中沉淀溶解、产物分层等。 化合物的鉴别是重点,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和记忆,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典型例题进行解析。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含有不饱和碳碳键):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末端炔): (1)硝酸银的氨溶液,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三元环常温就能褪色,四元环需加热。),但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烯丙型和叔卤代烃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 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结构化学第一章习题

《结构化学》第一章习题 1001 首先提出能量量子化假定得科学家就是:---------------------------( ) (A) Einstein (B) Bohr (C) Schrodinger (D) Planck 1002 光波粒二象性得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3 德布罗意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物体得λ值比微观物体得λ值_______________。 1004 在电子衍射实验中,││2对一个电子来说,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1005 求德布罗意波长为0、1 nm得电子得动量与动能。 1006 波长λ=400 nm得光照射到金属铯上,计算金属铯所放出得光电子得速率。已知铯得临阈波长为600 nm。1007 光电池阴极钾表面得功函数就是2、26 eV。当波长为350 nm得光照到电池时,发射得电子最大速率就是多少? (1 eV=1、602×10-19J, 电子质量m e=9、109×10-31 kg) 1008 计算电子在10 kV电压加速下运动得波长。 1009 任一自由得实物粒子,其波长为λ,今欲求其能量,须用下列哪个公式---------------( ) (A) (B) (C) (D) A,B,C都可以 1010 对一个运动速率v<

结构化学笔记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相对质量:指对12C 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而得的数值。 二、原子的构成和表示方法 1、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符号: 三、核素、元素、同位素: 1、核素是具有一定核电荷数和中子数的同一种原子.....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如1H 、2H 、3 H 、H 2、H + 、H - 。 3、同位数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数。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第二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一、原子核外电子运行状态: 1、能层(电子层):根据能量不同和离核的远近把电子分为不同的电子层。 K 、L 、M 、N ......或1、2、3、4...... 2、能级(电子亚层):根据电子运动的原子轨道的不同和能量的不同: s 、p 、d 、f (3) 4、自旋方向: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性 相对质量 不带电 1 带一个正电荷 1 带一个负电荷 忽略 原子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可容纳两个电子 3、洪特规则: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一、编排依据和原则: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电子层数相同在同一横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在同一纵行 注:共有18个纵行,第三个纵行是IIIB 族,第8、9、10是Ⅷ 三、位、构、性三位一体: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最低负价| 位置结构:如116号在 周期 族。电子层数是 最外层 个电子 位置性质(重点):。比较各种元素性质、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化合价应用:如AB 2可能第ⅡA 与ⅦA 族,ⅣA 与ⅥA 族,ⅥA 族与ⅥA (SO 2)。 要记住:奇数族奇数价,偶数族偶数价。 (注:IA 、ⅡA 、ⅢA 都只有一种化合价。第ⅣA 的硅没有+2;ⅤA 族氮有+1~+5; 氧只有-1、-2;氟只有-1。 性质:先由结构推位置,再由位置推性质。

高中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教学内容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 入 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 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 么? 结构决定性质, 结构不同,性质 不同。 明确研究有机 物的思路:组成 —结构—性质。 有机分子的结构是三维 的设 置 情 景 多媒体播放化学史话:有机化合物的三 维结构。思考:为什么范特霍夫和勒贝 尔提出的立体化学理论能解决困扰19世 纪化学家的难题? 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让学生认 识到人们对事 物的认识是逐 渐深入的。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交 流 与 讨 论 指导学生搭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等 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讨论:碳原子最 外层中子数是 多少?怎样才 能达到8电子 稳定结构?碳 原子的成键方 式有哪些?碳 原子的价键总 数是多少?什 么叫单键、双 键、叁键?什么 叫不饱和碳原 子? 通过观察讨论, 让学生在探究 中认识有机物 中碳原子的成 键特点。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归 纳 板 书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原子 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 价键。 2、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 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 3、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 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 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 于4)。 师生共同小结。通过归纳,帮助 学生理清思路。

简单有机分 子的空间结 构及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观 察 与 思 考 观察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 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 子的空间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 分别用一个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个 氢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与原结构有什 么关系? 分组、动手搭建 球棍模型。填 P19表2-1并思 考:碳原子的成 键方式与键角、 分子的空间构 型间有什么关 系? 从二维到三维, 切身体会有机 分子的立体结 构。归纳碳原子 成键方式与空 间构型的关系。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 的关系归 纳 分 析 —C——C= 四面体型平面型 =C= —C≡ 直线型直线型平面型 默记理清思路 分子空间构 型迁 移 应 用 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 CH3 CH2CH3 (1) C = C H H (2) H--C≡C--CH2CH3 (3) —C≡C—CH=CF2、 思考:(1)最 多有几个碳原 子共面?(2) 最多有几个碳 原子共线?(3) 有几个不饱和 碳原子? 应用巩固 杂化轨道与有机化合物空间形状观 看 动 画 轨道播放杂化的动画过程,碳原子成键 过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 观看、思考 激发兴趣,帮助 学生自学,有助 于认识立体异 构。 碳原子的成键特征与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整 理 与 归 纳 1、有机物中常见的共价键:C-C、C=C、 C≡C、C-H、C-O、C-X、C=O、C≡N、 C-N、苯环 2、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单键、双键和 叁键的价键数分别为1、2和3)。 3、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叁键中有 两个键较易断裂。 4、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 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 目少于4)。 5、分子的空间构型: (1)四面体:CH4、CH3CI、CCI4 (2)平面型:CH2=CH2、苯 (3)直线型:CH≡CH 师生共同整理 归纳 整理归纳 学业评价迁 移 应 展示幻灯片: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巩固

结构化学第一章题目

《结构化学》第一章习题 1、设原子中电子的速度为1×106 m·s -1,试计算电子波的波长。若设子弹的质量为0.02g,速度为500 m·s-1,子弹波的波长为多少?从上述计算中,可得出何种结论? 2、设子弹的m =50g,v =300m/s, Δv =0.01%, 求子弹位置的测不准值Δx为多少?如电子的m =9.1x10-28g,v =300m/s, Δv =0.01%, 试求电子的Δx。从上述计算中,可得出何种结论? 3、原子中运动的电子,其速度约为106m/s,设Δv =0.1%,试计算Δx值,并可得出何种结论? 4、若氢原子基态到第一激发态跃迁时,吸收光的波数为8.22×104 cm-1,求跃迁时所需能量。 5、一质量为m的粒子,在长为l的一维势箱中运动,根据其几率密度分布图,当粒子处于Ψ4时(),出现在l/8≤x≤3l/8内的概率是多少? 7、对于一个在特定的一维势箱中的电子,观察到的最低跃迁频率为4.0×1014s-1, 求箱子的长度。 8、一维势箱中电子两运动状态分别为:和,证明它们为薛定谔方程的独立解。 9、质量为m的粒子在边长为a的立方势箱中运动,当分别等于12、14、27时,试写出其对应的简并轨道、简并态和简并度。 10、质量为m的粒子在边长为l的立方势箱中运动,计算其第四个能级和第六个能级的能量和简并度。 11、如图所示的直链共轭多烯中,π电子可 视为在一维势箱中运动的粒子,实际测得π电子由最高填充能级向最低空能级跃迁时吸收光谱波长为30.16×104 pm,试求该一维势箱的长度。 12、维生素A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它在332nm处有一强吸收峰,这也是长波方向的第一个峰,试估计一维势箱的长度l。 13、2、下列函数中(A) cos kx (B) e -bx (C) e-ikx (D) ,问(1)哪些是的本征函数;(2)哪些是的本征函数;(3) 哪些是和的共同本征函数。 14、下列函数中:⑴sinx cosx ;⑵cos2x;⑶sin2x-cos2x,哪些是d/dx的本征函数,本征值是多少,哪些是d2/dx2的本征函数,本征值是多少? 15、请写出“定核近似”条件下单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需说明算符化过程并需注明方程中各项含义。 16、试写出角动量的算符表示式。 17、证明是方程()的解[l = 1,m =±1,k =l(l+1)]。 18、证明是算符的本征函数,并求其本征值。 19、证明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粒子,当处于本征态时,角动量大小具有确定值,并求角动量。已知角动量平方算符为: 。 20、为什么只有5个d轨道?试写出5个d轨道实数解的角度部分?以n=3为例写出5个d 轨道实数解与复数解间的关系。 21、氢原子中电子的一个状态函数为: Ψ2Pz = 1/4(z3/2πa03)1/2(zr/ a0)exp(-zr /2 a0)cosθ 求:(1)它的能量是多少(ev)?(2)角动量是多少? (3)角动量在Z方向的分量是多少?(4)电子云的节面数?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讲解

4.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可根据物态、溶解性、气味、折射率、旋光活性等物理性质来鉴定;以及红外光谱法(IR):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及吸收峰的强度判断分子中可能存在的官能团,紫外光谱法(UV):主要用于判断分子中是否含共轭体系或某些官能团存在,核磁共振谱法(1HNMR):根据化学位移来确定分子中质子的种类。 用化学方法鉴别化合物是有机化学学习和考核的一类重要的题目。它是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反应及其灵活运用的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大量的练习,即可加深对重要化学性质的理解,更可使各章有关知识相互贯通。因此,以掌握化学方法为主。 4.1各类有机化合物主要特征反应总结 表各类有机化合物主要特征反应

4.2答题思路和方法 1、不同类型的有机物,主要根据不同官能团的典型性质鉴别。 2、同一类型的有机物,主要用反应的活性顺序或结构差异的特征反应。 3、一定要用简单的、试剂易得的、实验室中易实现的、现象明显(即有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浑浊或分层出现,温度变化等等)的化学反应。 4、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此建议采用流程图形式,只注明试剂和现象即可。无 要求时不必写出反应式。 5、Na主要用在醇类化合物的鉴别。因为在酸性相对较大的水、酚、酸、硫醇、 硫酚中使用易发生爆炸。 6、如题中未给出结构式,一定要首先将其结构正确写出,以免发生误解。 4.3解题示例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苯酚,苯甲醚,苯甲醇 [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可利用官能团的特殊反应进行区别。 解

苯酚 显色 2× ×↑√ 2、1-戊酮,3-戊酮,1-戊醇,2-戊醇,3-戊醇 [分析]这五种化合物中两种为酮,三种是醇,首先根据醇和酮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将它们分为两组,再根据各组化合物结构上的差别来鉴别。其中,2-戊酮为甲基酮,可发生碘仿反应;1-戊醇,2-戊醇,3-戊醇分别是伯、仲、叔-醇,可根据它们与Lucas 试剂反应的活性大小来鉴别。 解 × × 2-3-1-2-3- 黄色↓ 黄色↓ 3、乙二酸,丁烯二酸,丙酸,丙二酸 [分析]这四种化合物都是酸,根据酸性显然无发区别它们。但是,乙二酸,丁烯二酸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丁烯二酸还能使溴水褪色,而丙酸,丙二酸则不能。在加热条件下丙二酸可脱羧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这些性质上的差异,可以鉴别出这四种化合物。 解: 乙二酸 丙酸丙二酸 ×气体 ↑ 4、乙酰乙酸乙酯,1,3-环戊二酮,丙二酸二乙酯,1,4-环戊二酮 [分析]前三个化合物都有活泼的亚甲基,其烯醇式可使三氯化铁溶液显色。乙酰

生物质谱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普学课件

生物质谱 早期有机质谱主要用于测定普通的有机小分子,对多肽、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大分子难测定。 因:1.分子量太大 2.气化高温分解。 80年代后,发明了快原子轰击电离(FAB),电喷雾电离(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生物大分子可转变成气相离子。产生了生物质谱。 Biomass Spectrometry 有机质谱及其联用技术在生物医药学中的应用 快原子轰击电离(FAB) 1981原理:在进样探头放样品,溶于底物(甘油或硫化甘油),惰性气体(Ar)电离后,加速,使之具有较高的动能,在原子枪(atom gun)内进行电荷 交换反应: Ar+(高动能的)+ Ar(热运动的)→Ar(高动能的)+ Ar+(热运动的) 高动能的Ar原子束再轰击样品分子使其离子化,样品离子进入质谱。 适用于难汽化,极性强的大分子。 注意:FAB质谱图中会出现基质分子产生的相应的峰及基质分子与样 品分子的结合峰。

电喷雾电离(ESI) 1984用于质谱 原理:样品溶液从毛细管出,电场、气流使成雾状带电液滴,蒸发, 液滴变小,离子从液滴出来,通过锥孔,透镜进质谱仪。 20世纪90年代中期,ESI出现纳喷雾离子源(nano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ource),纳升流速,分析灵敏度提高,且少至0.5uL的样品溶液可得到30min稳 定喷雾,有充分机会进行质谱参数优化和许多串联质谱分析。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 MALDI可使热敏感或不挥发的化合物由固相直接得到离子。 1988原理:混合物(样品加基质)真空下受激光照,基质分子能有效的吸收激光的能量,成基质离子,碰撞样品,使样品分子解吸附进入气相并得 到电离,进质谱仪。 MALDI适用于生物大分子,如肽类,核酸类化合物。可得到分子离子 峰,无明显碎片峰。 1995Hillenkamp 用MALDI-TOF 测定短杆菌肽S合成酶,分子量为 512000u R. Nelson 用MALDI-TOF测定单克隆人体免疫球蛋白抗体,分子量为 982000u 以后R.D.Smith 用ESI/FT-ICR-MS测定DNA片段,分子量为1.1 10 8 u 应用范围: 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测定 肽序列分析(根据其质谱中的碎片离子来推导) 鉴别生物大分子的构象 蛋白质中二硫键、糖基化(glycosylation site)、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连接点 用ESI观察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研究 I.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测定 用MALDI-TOF 测定,多数只得单电荷离子,质谱图中的谱峰与样品各组分的质量数由一一对应关系。所以MALDI-TOF-MS最适合分析多肽及蛋白质混合物。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大全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大全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褪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二.例题解析 例1.用化学方法鉴别丁烷、1-丁炔、2-丁炔。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课后练习 1.(双选)以下有关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一般以四个共用电子对与另外的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 B.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只显-4价 C.在烃中,碳原子之间只形成链状 D.碳原子既可形成有机化合物,也可形成无机物 【解析】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不一定只显-4价,如在CH3Cl中,碳显-2价,B项错误;在烃中碳原子之间也可以形成环状,如环已烷,C项错误。 【答案】AD 2.下列结构式从成键情况看不合理的是() 【解析】根据几种原子的成键特点分析:碳原子和硅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氢原子形成1个共价键,氧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氮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D中C、Si成键不合理。 【答案】 D 3.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解析】因为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而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因此A 项中两种结构简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B项也是同种物质。C项中两种结构可认为是CH4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被—CH3取代,甲烷的二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故C项中两种结构表示同一种物质。D项中两物质分子式相同,但碳架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的化合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 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两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D.分子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A项,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C10H8与C9H20,A错;互为同系物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结构相似,②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两者缺一不可,B 错;对于C项则仅是最简式相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D中明确了物质的分子式相同,却又是不同的化合物,则必然是同分异构体,满足同分异构体的条件,故D正确。 【答案】 D 5.下列式子是某学生书写的C5H1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有机化合物鉴定与分析

第一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 (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ζ→ζ*(2)π→π*(3)n→ζ*(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2)(3)(4)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 (1)(2)(3)(4) 二、解答及解析题 1. 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2. 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 3. 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4. 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5. 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6.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8.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9. 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 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 11. 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 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 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13. pH对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带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苯胺在酸性介质中它的K吸收带和B 吸收带发生蓝移,而苯酚在碱性介质中其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红移,为什么?羟酸在碱性介质中它的吸收带和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14. 某些有机化合物,如稠环化合物大多数都呈棕色或棕黄色,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也具有颜色,为什么? 15. 六元杂环化合物与芳环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光谱,请举几个例子比较之,并解释其原因。 16. 紫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未知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作业指导书

未知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作业指导书 各参试实验室: 感谢贵实验室参加本次由高校评审组组织的实验室比对活动。 贵实验室将同时收到: 1、关于开展高校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的通知(第二轮通知); 2、测试样品壹份; 3、《样品接收状态确认表》一份; 请仔细检查样品的包装情况,及时填写《样品接收状态确认表》,并在一个工作日内传真(或扫描发出)给本项目联系人。如果出现样品包装破损、样品污染等影响测试的情况,请及时告知联系人。 请参试实验室在开始测试前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贵实验室代码为:Lab 。 2、关于样品的说明 样品为白色粉末,每个样品净重约200 mg, 供利用红外和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可直接从样品瓶中取样配置溶液或制备样品,样品浓度可根据仪器设备的灵敏度自行决定。样品易溶于甲醇、乙醇、二氯甲烷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3、分析项目 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A样和B样)。 (分析要求详见“6、关于结果评判的说明”)。 4、检测方法 检测依据为贵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能力表中相关项目/参数检测的检测依据。 5、结果反馈 要求提供各仪器设备检测结果的原始谱图和仪器设备的主要工作条件,并对

谱峰进行正确归属,结构推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由于是多台套仪器设备共同完成结构鉴定工作,数据谱图较多,因此要求提供“检测结果汇总表”(见附表),在表中把主要检测结果及谱峰归属列出。 实验室最迟应在2013年11月6日之前把“原始记录”、“检测报告”以及“检测结果汇总表”以快递方式寄给联系人,报告日期以邮截为准。同时将检测报告的电子版发送至。 “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格式按各实验室日常运作的格式。 邮寄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邮编:100875 联系人:李崧 电话:,手机: 传真: Email: 6、关于结果评判的说明 6.1 未知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项目的结果评判内容

结构化学第一章答案

一、填空题 1.量子力学用Ψ(r,t)来描述 ,它在数学上要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 ,∣Ψ∣2表示 。 2. 测不准关系是 ,它说明 3. 汤姆逊实验证明了 。 4. 一维势箱中的粒子的活动范围扩大时, 相应的能量值会 。 5. 导致“量子”概念引入的三个著名试验分别为 、 和 。 6. 方程?φ=a φ中,a 称为力学量算符?的 。 7. 如果某一个微观体系有多种可能状态,则由他们线性组合所得的状态也是体系的可能状态,这叫做 。 二、选择题 1. 几率密度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被称为( B ) A. 物质波 B. 定态 C. 本征态 D. 基态 2. 函数()x e x f =(0x -≤≤∞) 的归一化常数是( B ) A. 1/2 B. 1 C. 0 D. 2 3. 对于任意实物粒子,物质波波长为λ,欲求其动能可用( A ) A. hc/λ B. h 2/2m λ2 C. eV D. mc 2 4. 公式0*=? τψψd n m (n m ≠) 称为波函数的( D ) A. 单值性 B. 连续性 C. 归一性 D. 正交性 5. 下列算符为线性算符的是 ( D ) A. log B. d/dx C. D. ln 6. 下列算符为线性算符的是( B ) A. sinex B. d 2/dx 2 C. D. cos2x 7. 下列算符中,哪些不是线性算符( C ) A. ?2 B. d dx C. 3 D. xy 8. 下列函数中不是22 dx d 的本征函数的是( B ) A. x e B.2x C.x cos 3 D.x x cos sin + 9. 算符22 dx d 作用于函数x cos 5上,则本征值为( C ) A. –5 B. 5 C. – 1 D. 1

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2章习题原子的结构与性质

1.简要说明原子轨道量子数及它们的取值范围 解:原子轨道有主量子数 n ,角量子数|,磁量子数m 与自旋量子数s ,对类氢原子(单电子原子)来 2 说,原子轨道能级只与主量子数 n 相关E Z R 。对多电子原子,能级除了与 n 相关,还要考虑电子 n 间相互作用。角量子数|决定轨道角动量大小,磁量子数 m 表示角动量在磁场方向(z 方向)分量的大小, 自旋量子数s 则表示轨道自旋角动量大小。 1 n 取值为 1、2、3??…;| = 0、1、2、??…、n - 1; m = 0、±1 ±2 ……±l 取值只有 一。 2 2.在直角坐标系下,Li 2+的Schr?dinger 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由于Li 2+属于单电子原子,在采取 “-O'近似假定后,体系的动能只包括电子的动能,则体系的动 量z 分量的平均值为多少 (2)由于 |M I "J l(l 1) , l 1=1, l 2=1, l 3=1,又,210 , 211 和 31 1 都是归一化的, 2 h 2 h C 2 ■ l2 l 2 1 ——C 3 ■ l3 l 3 1 o 2 2 2 ------------ h 2 ------------ h c 2 11 1 ——c 3 11 1 —— 2 2 2h 2 2 2 故 C i 2 M i C 2 M 1 c ; M 2 C 3 M 3 能算符:T? h 2 8 2 m 2 ;体系的势能算符:\? Ze 2 3e 2 故Li 2+的 Schr?dinger 方程为: h 2 2 式中: 2 2 ____ x 2 y 2 3.对氢原子, C 1 210 的。那么波函数所描述状态的( 4 0r 3e 2 2 r = ( x 2+ y 2+ z 2F 2 z 2 C 2 211 C 3 31 能量平均值为多少( 1,其中 4 0r 211 和 31 1都是归一化 2)角动量出现在 ..2h 2的概率是多少,角动 解:由波函数 C 1 210 C 2 211 C 3 31 1 得:n 1=2, h=1,m 1=0; n 2=2, b=1,m 2=1;出=3, l 3=1,m 3=-1; (1)由于 2 210, 211 和 31 1都是归一化的,且单电子原子 E 13.6― (eV ) 故 E ■ i C 1 E 1 2 2 C 2 E 2 C 3 E 3 2 C 1 1 2 1 13.6 =eV 22 cf 13.6 peV 22 1 13 .6 ?eV 13.6 2 4 C1 c ; eV 13.9 9 c j eV 2 ---------------- h C 1 ■. l1 l 1 1 2 c : J1 1 1 — 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能充分体现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规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关。碳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得失电子都不容易,主要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结合。依据共用电子对数可将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这三类;依据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偏向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依据原子轨道重叠成键的方式又分为σ键、π键,有的还存在大π键。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多样性决定有机化合物大多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常见的同分异构有碳骨架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官能团的相互影响会使有机化合物具有某些特性。 【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类有机物中碳原子不同的成键方式和同分异构体。 难点:有机物的结构与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关系及如何书写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知识讲解】 烃分子中有,烃的衍生物中有-x、-OH、 等不同的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决定了有机化合物具有各 自典型的性质。学习有机化合物,必须明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以分子中碳原子结合成的碳骨架为基础的,故首先要研究碳原子的结合方式——成键情况。 一、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上节已把有机物分为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合物,这就是根据碳骨架的形状来分的,烃中又有烷烃、烯烃和炔烃,这是根据碳原子形成不同的碳碳键来分的。 1、单键、双键和三键 碳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要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每个碳原子需共用4对电子。若每个碳原子分别与4个碳原子各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形成的该共价键为单键。若两个碳原 子间共用两对电子的共价键称为双键,用表示。若两个碳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的共价键称为三键,用表示。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有机物的成键情况。 (1)中碳原子成键情况和空间构型 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键角为109.5°(或109°28′)。 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参与成键时,形成杂化轨道。中分子中C原子形成sp3杂化轨道:,形成了四个完全相同的杂化轨道,分别与H原

(完整版)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一章

01.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1】将锂在火焰上燃烧,放出红光,波长λ=670.8nm,这是Li 原子由电子组态(1s)2(2p)1 →(1s)2(2s)1跃迁时产生的,试计算该红光的频率、波数以及以 1 4 1 7 1.491 104cm 1 670.8 10 7cm h N A6.626 10 34 J s 4.469 1014s 1 6.6023 1023mol-1 178.4kJ mol 波长λ /nm312.5365.0404.7546.1 光电子最大动能E k/10-19J 3.41 2.56 1.950.75 作“动能-频率” ,从图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Plank 常数(h) 值、 钠的脱出功(W) 和临阈频率(ν 0)。 解:将各照射光波长换算成频率v,并将各频率与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k 列于下表:λ/nm312.5365.0404.7546.1 v /1014s-19.598.217.41 5.49 E k/10 -19J 3.41 2.56 1.950.75 由表中数据作图,示于图中 由式 hv hv0 E k 推知 h E k E k v v0 v 即Planck 常数等于E k v图的斜率。选取两合适点,将E k 和v值带入上式,即可求出h。 2.70 1.05 10 19 J 34 h 14 16.60 1034 Jgs 8.50 600 1014 s 1 kJ· mol-1为单位的能量。 解: 8 2.998 108m s 670.8m 14 1 4.469 1014s 1 图 1.2 金属的E k 图

31 9.109 10 31 kg 1 2 6.626 10 34 Jgs 4.529 1014s 1 2 9.109 10 31kg 8.12 105mgs 1 1.4】计算下列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1 a) 质量为 10-10kg ,运动速度为 0.01m · s 的尘埃; b) 动能为 0.1eV 的中子; c) 动能为 300eV 的自由电子。 解:根据关系式: h 6.626 10 34 J s mv 10 10 kg 0.01m s 6.626 10 34 J s 2 1.675 10 27kg 0.1eV 1.602 10 19J eV 9.40 3 10-11m (3) h h p 2meV 6.626 10 34 J s 2 9.109 10 31kg 1.602 10 19C 300V 7.08 10 11m 【1.5】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摄取某化合物的选区电子衍射图,加速电压为 加速后运动时的波长。 图中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所代表的 v 即金属的临界频率 v 0 ,由图可知, v 0 4.36 因此,金属钠的脱出功为: W hv 0 6.60 10 34Jgs 4.36 1014s 1 19 2.88 10 19 J 14 1 1014s 1 1.3】金属钾的临阈频率为 5.464×10-14 s -1,如用它作为光电极的阴极当用波长为 300nm 的 紫外光照射该电池时,发射光电子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hv hv 0 解: 1 2h v v 0 2 m 12 mv 2 34 2 6.626 10 34 Jgs 2.998 108 mgs 300 10 9m 14 1 5.464 1014 s 1 (1) (2) 22 6.626 10 22 m 200kV ,计算电子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烯烃和炔烃 烯烃分子中含C=C 双键,炔烃分子中含C ≡C 叁键。二者均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红棕色消失,因此可以来鉴别烯烃或炔烃。 C H 2=C H 2 + B r 2C H C H + B r 2 C H 2B rC H 2Br C H B r 2C H Br 2 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烯烃和炔烃 烯烃分子中含C=C 双键,炔烃分子中含C ≡C 叁键。当二者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时,不饱和键被破坏,同时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生成褐色的二氧化锰沉淀。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来鉴别烯烃或炔烃。 RCH =CH R' + H 2O + K M nO 4 RCO O K + R'CO O K + M nO 2 硝酸银氨溶液鉴别末端炔烃 末端炔烃含有活泼氢,可与硝酸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炔化银沉淀。借此可鉴别末端炔烃类化合物。 铜氨溶液鉴别末端炔烃 末端炔烃含有活泼氢,可与铜氨溶液反应生成炔化铜沉淀。借此可鉴别末端炔烃类化合物。 杜伦试剂鉴别醛和酮 土伦试剂是银氨离子(硝酸银的氢氧化铵溶液),它与醛反应时,醛被氧化成酸,银离子被还原成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由此称该反应为银镜反应。土伦试剂与酮不发生上述反应,所以此实验可区别醛和酮。 RCHO + 2Ag(NH 3)2+OH -RCOONH 4 + 3NH 3 + 2Ag + H 2O 2,4-二硝基苯肼检验醛和酮 2,4-二硝基苯肼能与醛、酮的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并生成黄色、橙色或红色沉淀。利用此实验可以鉴定醛或酮。 C=O R (H)R NHN NO 2 O 2N H 2NHN NO 2 O 2N +C R (H)R + H 2O 菲林溶液鉴别脂肪醛 菲林溶液是碱性铜络离子的溶液。该铜络离子能与脂肪醛反应,反应时,Cu++络离子被还原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蓝色消失,醛被氧化成酸。菲林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