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重金属定义正本

化学中的重金属定义正本
化学中的重金属定义正本

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

体有毒。

如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为头痛、头昏、乏力、发热。口腔及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齿龈红肿酸痛、糜烂出血、牙齿松动、龈槽溢脓,口腔有臭味,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皮肤接触可出现红色斑丘疹,以四肢及头面部分布较多。少数患者可有肾损害,个别严重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绀紫等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重金属中毒会使体内的蛋白质凝固,这个你可以从高三的化学书看到,如果轻微中毒,就大量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和重金属反应,这样不会损伤到你自身的身体机能,喝了以后马上就医。

对什么是重金属,目前尚没有严格的统一定义,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水银)、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

重金属元素由于某些原因未经处理就被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或者进入了土壤中,使得这些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受到污染,它们不能被生物降解。鱼类或贝类如果积累重金属而为人类所食,或者重金属被稻谷、小麦等农作物所吸收被人类食用,重金属就会进入人体使人产生重金属中毒,轻则发生怪病(水俣病、骨痛病等),重者就会死亡。所以我们不要过量地进食海产,每次进食前一定要把海产彻底煮熟,以免吃入细菌。

重金属污染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铬、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

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常见的有:

铅:伤害人的脑细胞,致癌致突变

等。

汞: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

神精视力破坏及大。天然水每

化学中的重金属定义

升水中含0.01毫克,就会强

烈中毒。

铬:会造成四肢麻木,精神异常。

镉: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

病;破坏骨钙,引起肾功能失

调。

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

种,一但进入人体很难排除。

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

胎儿的神精板,可造成先天大

脑沟回浅,智力低下;对老年

人造成痴呆、脑死亡等。

铝:积累多时,对儿童造成智力低

下;对中年人造成记忆力减

退;对老年人造成痴呆等。

钴:能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钒:伤人的心、肺,导致胆固醇代

谢异常。

锑:与砷能使银手饰变成砖红色,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铊:会使人得多发性神精炎。

锰:超量时会使人甲状腺机能亢

进。

锡:与铅是古代巨毒药‘鸠’中的重

要成分,入腹后凝固成块,坠

人至死

锌:过量时会得锌热病。

铁:是在人体内对氧化有催化作

用,但铁过量时会损伤细胞的

基本成分,如脂眆酸、蛋白质、

核酸等;导致其他微量元素失

衡,特别是钙、镁的需求量。

这些重金属中任何一种都能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精错乱、关节疼痛、结石、癌症(如肝癌、胃癌、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乌脚病和畸形儿)等;尤其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细胞、脏器、皮肤、骨骼、神精破坏及为严重。

初三化学酸和碱知识点

(一)常见的酸和碱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注意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稀酸(HCl、H2SO4)反应,产生氢气。位于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酸(HCl、H2SO4)反应,但能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反应。 例如:①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可见,金属和浓硫酸、硝酸反应都没有氢气产生,这就是实验室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的原因。 (3)酸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H2SO4 + CaO == CaSO4 + H2O (4)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5)酸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H2SO4+Ba(OH)2 === BaSO4↓(白色沉淀)+2H2O 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和硝酸,它们虽然具有上述五点通性(因为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但又各具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混合物。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工业品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带有黄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立即产生白色酸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水蒸汽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酸雾。 ②硫酸是一种含氧酸,对应的酸酐是SO3(SO3+H2O==H2SO4)。纯净的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常用的浓硫酸中的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克/厘米3。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除去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三大特性: a、吸水性:浓H2SO4吸收水形成水合硫酸分子(H2SO4?nH2O),并放出大量热,所以浓硫酸通常用作干燥剂。 b、脱水剂:浓硫酸可将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水分子的构成(H:O=2:1)夺取而使有机物脱水碳化。纸、木柴、衣服等遇浓硫酸变黑,这就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使其碳化的缘故。 C、强氧化性:在浓硫酸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是H2SO4分子而不是H+,H2SO4分子具强氧化性。浓硫酸可使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后面的一些金属溶解,可将C、S等非金属单质氧化,而浓硫酸本身还原成SO2。但是,冷的浓硫酸不能与较活泼的金属Fe和Al反应。原因是浓硫酸可以使Fe和Al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里面的金属与浓硫酸继续反应,这种现象在化学上叫钝化。

地球化学模型在土壤重金属形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地球化学模型在土壤重金属形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重金属进入自然环境中之后会在土壤、沉积物和地表水体中经历吸附-解吸、沉淀-溶解和氧化-还原等各种迁移转化过程,导致其赋存形态多样,进而影 响其化学活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等,因此重金属的形态研究对其风险评估和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球化学形态模型;土壤;重金属形态;研究;应用进展 一、地球化学形态模型的发展 地球化学形态模型即基于所研究体系中各组分全部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常数,考虑反应过程中的物料平衡、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通过计算获得各物质形态浓度的方法。虽然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可用此方法计算物质的形态浓度,但由于环境体系中涉及反应众多,直到计算机出现,大规模的形态计算才成为可能。 20世纪60—70年代,以MICROQL为代表的地球化学平衡计算程序被开发使用,形态计算开始应用于水环境领域。到了80—90年代,描述离子在矿物表面 吸附行为的表面络合模型快速发展;90年代以后,一些代表性SCM模型,如双 电层模型、广义双电层模型、电荷分配-多点位表面配合模型等逐渐完善;同时也出现了WHAM、SHM等一批优秀的描述离子在天然有机质表面吸附行为的热力学模型。这些表面络合模型极大地充实了地球化学形态模型。 同时,一些热力学数据库也逐渐形成和完善,如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协会的关键数据库、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的标准数据库、联合专家形态系统的热力学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包含化学形态变化涉及的化学计量关系、平衡常数、反应焓变等相关参数,可以编入形态计算软件。在此基础上,一批涵盖了水相络合、吸附-解吸、沉淀-溶解、溶解-挥发、氧化-还原等众多过程的计算程序被相继开发应用,如MINETEQ、ECOSAT、CHEAQS等。进入21世纪之后,一方面,借助现代 表征技术手段,如EXAFS等,表面络合模型的参数和结构更趋细化;另一方面,结合了多介质多界面的综合模型数据库逐渐充实,使用地球化学模型预测复杂环境体系中离子的形态成为可能。 二、地球化学模型在土壤重金属形态研究中应用进展 (一)多表面形态模型 地球化学形态模型最初主要应用于水环境中离子的形态计算,但随着重金属在各固相胶体表面SCM模型的发展和完善,吸附常数的不断充实,现逐渐开始应用于预测复杂体系(如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形态。Weng等最早采用“多表面模型”来描述Cu、Cd、Pb、Zn、Ni在砂性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该模型将重金属在土壤 中的吸持视为其在各个固相胶体组分上吸附作用的加和,同时考虑溶液相中发生的有机/无机络合作用,以及矿物溶解平衡过程等,以此来描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 在对重金属的固-液相间分配行为研究过程中,相较于传统的经验式多元回归模型,多表面模型基于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模型参数不受Ph、离子强度和其他竞争离子等条件影响,因此更具有普适性。Groenenberg等比较了经验回归模型 和多表面形态模型对As、Ba、Cd、Co、Ni、Pb、Sb和Zn多种元素在土壤环境中溶解性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经验回归模型只有在获得回归方程的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范围中才会有较好的表现,而多表面模型则可以将应用范围推广至更宽泛的环境条件下。 目前常用的可进行多表面模型计算的化学形态软件包括Keizer的ECOSAT,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赵梦姣 (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介绍了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及各种分析方法, 重点说明了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讨论了影响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因素, 重金属形态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可给性、活性的关系,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关系。形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与人为作用对土壤中重金属来源的贡献, 并反映重金属的生物毒性。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形态分析;分析方法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重金属污染与防治的研究工作备受关注,目前重金属污染物已被众多国家列为环境优先污染物。重金属的总量往往很难表征其污染特性和危害,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毒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赋存形态[1],不同的形态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当今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所含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被植物、动物数十倍的富集[2], 但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 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及生物毒性与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有关, 因此, 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分析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特别是环境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1重金属的形态及形态分析方法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定义,形态分析是指表征与测定的一个元素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同化学形态与物理形态的过程[3]。形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含量,当所测定的部分与重金属生物效应或毒性一致时,形态分析的目的就可实现。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4个方面,由于土壤化学结构复杂及各种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分析,与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分析方法:如溶出伏安法、离子选择电极法不同,土壤中重金属大多采用连续提取的形态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浸提和萃取,然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提取液中的每种形态重金属的浓度,许多学者关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提出了不同的方法。FORSTNER[4]则提出了7步连续提取法,将重金属形态分为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无定型氧化锰结合态、有机态、无定型氧化铁结合态、晶型氧化铁结合态、残渣态; SHUMAN[5]将其分为交换态、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松结合有机态、氧化锰结合态、紧结合有机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和硅酸盐矿物态8种形态;为融合各种不同的分类和操作方法,CAMBRELL[6]认为土壤中重金属存在7种形态,即水溶态、易交换态、无机化合物沉淀物、大分子腐殖质结合态、氧化物沉淀吸收态、硫化物沉淀态和残渣态;而具有代表性的形态分析方法是由TIESSER等人提出的[7]。将土壤或者沉积物中的金属元素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与残渣态。在TIESSER方法的基础上,欧共体标准物质局(European

初中化学酸和碱知识点总结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碱、盐 1、酸:阳离子只含氢离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一般说酸时写名称不写化学式。 2、碱:阴离子只含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3、盐:由金属(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食盐)[NaCl]、硫酸铜(CuSO4)、 碳酸钙(CaCO3 )等。 4、能够导电的物质:酸、碱、盐的水溶液,金属,石墨等。(金属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酸、 碱、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二、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是指与酸性或碱性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顔色的物质。 2、常见的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酸酞溶液;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 不变色。 三、生活中常见的酸 1、盐酸(HCl):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 ⑴、物理性质: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略带黄色。 ⑵、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盖后瓶口有白雾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的 盐酸小液滴。盛放浓盐酸的试剂敞口放置会导致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⑶、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①、金属表面除锈、②、制造药物、③、胃液中的盐酸可帮助消化。 2、硫酸(H2SO4):汽车的铅蓄电池中含有盐酸。 ⑴、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有酸味。 ⑵、浓硫酸:①、有很强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将盛放浓硫酸的容器敞口放置其溶液质量会 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是因为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溶剂质量增加。②、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能夺取纸张、木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使用时要十分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NaHCO3. ⑶、稀释浓硫酸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原 因是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会使水沸腾,硫酸溶液向四周飞溅伤人。⑷、用途: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燃料有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 等。实验室常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做干燥剂(不可干燥氨气)。 3、酸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⑵、与活泼金属反应: 通式: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H2↑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FeSO4 + H2↑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铝 和稀硫酸2Al +3H2SO4= Al2(SO4)3+3 H2↑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3H2 ↑?(3)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通式: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稀盐酸除锈)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2FeCl3+3H2O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 酸果 汁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 ..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和分布规律

垃圾焚烧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和分布规律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并且焚烧过程中会产生重金属的二次污染,是城市垃圾处理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对此,从垃圾重金属的来源,重金属在垃圾焚烧过程中的迁移和转变特性,以及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迁移分布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重金属在焚烧炉中的最终分布除了受本身特性(蒸发压力和沸点)影响外,还与原生垃圾组成以及焚烧环境有关。 关键词:垃圾焚烧;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分布规律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问题。与填埋、堆肥等其它垃圾处理方法相比较,焚烧法垃圾处理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大幅减少垃圾体积和重量;(2)处理速度快、储存期短;(3)回收能量用于供热、发电;(4)就地燃烧无需长距离运输;(5)通过合理组织燃烧及尾气处理实现清洁燃烧等[1]。焚烧法垃圾处理技术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首选技术。由于原生垃圾中含有不等量的各类金属废弃物如各种金属制品、电池等,其中所含的重金属(如汞、铅、镉、铬、铜、锌、锰等)在焚烧过程中将发生迁移和转化,富集于直径小于1μm的飞灰颗粒中。由于常规的颗粒捕集设备对小颗粒飞灰捕集效率很低,这些富集了有毒重金属的细小颗粒将被排放到大气中,最终被人类呼吸。焚烧炉底灰、除尘设备飞灰、炉壁残留灰以及洗涤塔所产生的污水中也都可能含有重金属,由于重金属的渗滤特性,其中的重金属也会进入环境而造成二次污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从垃圾焚烧工业兴起至今,许多国家相继对焚烧炉烟气中重金属等的排放作了严格的限制,且要求越来越严格。表1为现今国内外垃圾焚烧烟气排放重金属控制标准。 表1各国生活垃圾焚烧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3~5]mg/m3(标准状态) Floyd Hasselriis[6,7]等人在对典型垃圾组分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后指出,即便是去除了明显易生成重金属污染的垃圾源,焚烧后仍将有大量有毒重金属存在;另一方面,

初三化学酸和碱知识点归纳40912

《酸和碱》知识点归纳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盐酸(HCl )、硝酸(HNO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 三、碱 1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BaSO4↓Cu(OH)2↓ F e(OH)3↓Mg(OH)2↓BaCO3↓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初中化学之酸和碱的常见知识点

初中化学之酸和碱的常见知识点 1、为什么酸或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答:酸或碱的水溶液,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导电,这说明这些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例如HCl 在水中解离出H+和Cl-,H2SO4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SO42-;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Ca(OH)2在水中会解离出Ca2+和OH-.我们看到酸都能解离出H+,而碱都能解离出OH-,也就是说虽然有不同的酸或碱,但其溶液中都包含相同的成分H+或OH-,所以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 答:不是。因为中和反应的定义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除了酸和碱作用能生成盐和水外,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我们还学到过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2NaOH+CO2=Na2CO3+H2O);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CaO+2HCl=CaCl2+H2O)等,但这些都不是中和反应。 3、pH值小于7、等于7、大于7的溶液加水稀释,其pH值将分别出现怎样的变化? 答:pH值小于7的溶液是酸性溶液,若加水稀释,溶液会变稀,浓度变小,溶液的酸性随之减弱,pH值会增大,但不会

超过7,只会无限接近于7pH值大于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同理pH值会减小,但不会超过7,只会无限接近于7pH值等于7的溶液,显中性,稀释后还是中性溶液,所以其pH 不变,还是等于7。 4、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遇到氢氧化铁会变色吗? 答:不会。酸碱指示剂只有遇到酸溶液或碱溶液时才会改变颜色。大多数的酸都是溶于水的,而碱则不同,只有少数碱是能够溶于水的,如: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钡Ba(OH)2和氢氧化钙Ca(OH)2。当石蕊和酚酞遇到它们的水溶液时会变色,而氢氧化铁Fe(OH)3等是不能溶于水的碱,所以石蕊和酚酞不会变色。 5、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和浓盐酸,为什么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 答: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长期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水分,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溶质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6、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能否将试纸用水润湿?答:不能。润湿后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了,酸性和碱性都减弱

重金属污染来源、分布、治理方法

重金属污染来源、分布、治理方法 点击次数:1094 发布时间:2011-2-16 摘要:文章阐明了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同时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做了系统的综述,提出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利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及有用金属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展现出广阔的环境矿物学研究与应用前景。并提醒人们要提高土壤质量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污染物。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 t、Cu为340万 t、Pb为500万 t、Mn为1500万 t、Ni为100万 t。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 南方相对较轻,如福州、宁波、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从中国土壤资源状况看,到2000年底中国人均耕地仅为0.1 hm2,而且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土壤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重金属污染原理 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1)除被悬浮物带走的外,会因吸附沉淀作用而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成为长期的次生污染源;(2)水中各种无机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等)和有机配位体(腐蚀质等)会与其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有更大的水溶解度而使已进入底泥的重金属又可能重新释放出来;(3)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其形态又随pH 和氧化还原条件而转化。(4)在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为1~10毫克/升,汞、镉为0.01~0.001毫克/升);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洋-甲基汞);可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路线。亲硫重金属元素(汞、镉、铅、锌、硒、铜、砷等)与人体组织某些酶的巯基(-SH)有特别大的亲合力,能抑制酶的活性,亲铁元素(铁、镍)可在人体的肾、脾、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及污染特征分析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及污染特征分析 摘要阐述了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类型及迁移性质,介绍了重金属迁移规律的研究方法,并分析了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污染特征。 关键词重金属;水体;存在形态;迁移规律;污染特征 1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 1.1存在形态的类型 要分析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首先就要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以何种形式存在以及各存在形态之间的关系,对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也不例外。汤鸿霄提出“所谓形态,实际上包括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4个方面,有可能表现出来不同的生物毒性和环境行为”,这里所分析的存在形态主要指重金属在水体中的结合态。水体中重金属存在形态可分为溶解态和颗粒态,即用0.45μm滤膜过滤水样,滤水中的为溶解态(溶解于水中),原水样中未过滤的为颗粒态(包括存在于悬移质中的悬移态及存在于表层沉积物中的沉积态)。用Tessier等[1]提出的逐级化学提取法又可将颗粒态重金属继续划分为以下5种存在形态:一是可交换态,指吸附在悬浮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有机质或铁锰氢氧物等表面上的重金属;二是碳酸盐结合态,指结合在碳酸盐沉淀上的重金属;三是铁锰水合氧化物结合态,指水体中重金属与水合氧化铁、氧化锰生成结合的部分;四是有机硫化物和硫化物结合态,指颗粒物中的重金属以不同形式进入或包括在有机颗粒上,同有机质发生螯合或生成硫化物;五是残渣态,指重金属存在于石英、黏土、矿物等结晶矿物晶格中的部分。 1.2迁移性质 不同存在形态的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性质不同。溶解态重金属对人类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最直接,是人们判断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常用依据之一。颗粒态重金属组成复杂,其形态性质各不相同。可交换态是最不稳定的,只要环境条件变化,极易溶解于水或被其他极性较强的离子交换,是影响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酸盐结合态在环境变化,特别是pH值变化时最易重新释放进入水体;铁锰水合氧化物结合态在环境变化时也会部分释放;有机硫化物和硫化物结合态不易被生物吸收,利用较稳定;残渣态最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释放到水体中。

初三化学笔记 酸和碱

第九章酸和碱 第一节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 一、指示剂:大多数为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1、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2、无色酚酞试剂: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3、应用:判断溶液酸碱性,鉴别。 二、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 1、化合物在水中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来导电。 2、溶液导电强弱的决定因素:离子浓度大小。 三、酸、碱、盐的认识 1、酸: (1)定义:含有氢元素和酸根的化合物。 在水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特例:水)例:HCl 盐酸、H2SO4硫酸 CH3COOH 醋酸(又称乙酸,为一种有机酸,酸根:CH3COO-有机酸中H+在后) 注:六大强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氢溴酸(HBr)、氢碘酸(HI)、高氯酸(HClO4)。 (2)命名:无氧酸:氢某酸 含氧酸:按中心元素命名。特例:硝酸。 强调:无氧酸无水不成酸。 2、碱: (1)定义:含有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的化合物。 在水中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 特例:NH3·H2O(一水合氨)也是碱。 注:四大强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钡BaOH、氢氧化钙Ca(OH)2。 除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外,其他三种均易溶于水。 (2)命名:氢氧化某 3、盐: (1)定义:由金属元素或铵根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由碱的阳离子与酸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2)命名:无氧酸盐:某化某 含氧酸盐:某酸某或某酸氢某。 四、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pH:定量表示溶液酸碱度的物理量 1、范围: 0————7————14 常温下 pH<7 pH=7 pH>7 溶液呈酸性中性碱性 2、测定:取一小段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一支洁净、干燥的 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中部观察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确定其pH 值。 注:(1)试纸不能润湿。(2)所用玻璃板或白瓷片、玻璃棒一定要保持洁净、干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的性质一.浓盐酸、浓硫酸物理性质和用途 浓盐酸浓硫酸 物理性质①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 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②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 HCl气体遇空气中水蒸气 形成由盐酸小液滴构成的 白雾。 ③有强烈的腐蚀性, ④工业品因含杂质而呈黄 色。 ①纯净浓硫酸是无色,粘稠状 液体,不易挥发。 ②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作干 燥剂。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量。 ③具有强烈的脱水性。能将纸 里的H、O按水分子组成比脱 去,而使其碳化 ④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 用途化工原料。制取氯化物及医 药等,金属除锈。 化工原料。用于生产人造棉、 化肥、农药和染料。精炼石油、 除锈等。 3% 到5%的碳酸氢钠溶液。 二.酸的化学性质:(由于酸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所以具有下列共性。) 1.跟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酸溶液(如:盐酸、稀硫酸、稀硝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注意: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跟酸碱指示剂作用时,颜色变化不符合上述规律。2.酸能跟Al、Mg、Fe、Zn等比H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 酸=盐+ 氢气 稀盐酸与金属反应: 2Al + 6 HCl =2AlCl3 + 3 H2↑,Mg + 2 HCl =MgCl2 + H2↑ Zn + 2 HCl =ZnCl2 + H2↑,Fe + 2 HCl =FeCl2 + H2↑ 稀硫酸与金属反应: 2Al + 3H2SO4 =Al2(SO4)3 + 3H2↑,Fe + H2SO4 =FeSO4 + H2↑ Zn + H2SO4 =ZnSO4 + H2↑,Mg + H2SO4 =MgSO4 + H2↑ 注意:①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②铁参加置换反应生成的是+2价的亚铁离子:Fe2+;③相同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又多到少的顺序:Al、Mg、Fe、Zn。; ④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3.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金属氧化物+ 酸=盐+ 水 CuO + 2HCl =CuCl2 + H2O,CuO + H2SO4=CuSO4 + H2O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Fe2O3 + 3H2SO4=Fe2(SO4)3 + 3H2O 注意:工业上常用盐酸或稀硫酸出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4.酸能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 酸= 盐+ 水(实质:H++OH-=H2O) NaOH + HCl =NaCl + H2O,Ca(OH)2 + 2HCl =CaCl2+ 2H2O Cu(OH)2 + 2HCl =CuCl2+ 2H2O ,Fe(OH)3 + 3HCl =FeCl3+ 3H2O 2 NaOH + H2SO4 =Na2SO4+ 2H2O,Ca(OH)2 + H2SO4 =CaSO4+ 2 H2O Fe(OH)3 + 3H2SO4 =Fe2(SO4)3 + 3H2O,Cu(OH)2 + H2SO4 =CuSO4+ 2H2O

重金属消解与形态提取方法

4.三酸消煮(测土壤重金属全量或是残渣态):准确称取0.25g (准确到0.0001)风干土样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几滴水润湿后,加入10ml HF(破坏土壤晶格)消煮至黑褐色,加入5ml HClO4(氧化钝化),并加热至黑烟冒尽使之变成黄色含珠状,即粘稠不流动,加入5mlHNO3,继续消煮之接近无色,一般都有淡黄色,取下稍冷却,加水使之全部溶解,冲洗内壁,温热溶解残渣,在50ml容量瓶中过滤、定容。每一批样品都要做空白。开始可用高温,等温度上去后用中低温,以使之消煮完全。 5.实验步骤 (1)弱酸提取态:准确称取通过100目筛的风干土壤样品1.0000g 置于100mL离心管中,加入40mL 0.1mol/L HOAc,放在恒温振荡器中22℃±5℃下连续震荡16h,然后放入离心机中3000r/min下离心20min。将离心管中的上清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浓度,表示为C1 (2)可还原态:向上一步残渣中加入40mL 0.5mol/L 的NH4OH ? HCl, 放在恒温振动器中22℃±5℃下连续震荡16h,然后放入离心机中3000r/min下离心20min。将离心管中的上清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浓度,表示为C2。(3)可氧化态:向上一步残渣中加入10mL H2O2(pH值2~3),搅拌均匀后室温下静置1h后用水浴加热至85℃±2℃,再加入10mL H2O2 ,在恒温水浴箱中保持85℃±2℃ 1h. 加入50mL 1mol/L NH4OAc,放在恒温振动器中22℃±5℃下连续震荡16h,然后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的改进BCR方法

BCR连续提取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 ?1、重金属形态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3、本实验的目的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6、数据处理 1.重金属形态 ?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四 个方面,即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各种 作用,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并表现出不同的活性。 ?元素活动性、迁移路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等主要取决于其形 态,而不是总量。故形态分析是上述研究及污染防治等的关键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自Chester 等(1967)和Tessier 等(1979)的开创性研究以来, 元素形态一直是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矿物相分析、数理统计、物理分级和化学 物相分析等形态分析方法。

?由于自然体系的复杂性,目前对元素形态进行精确研究是很困 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诸多方法中,化学物相分析中的连续提取(或逐级提取) (Sequential extraction) 技术具操作简便、适用性强、蕴涵信息丰富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逐级提取(SEE) 技术的发展历程 ?60~70年代(酝酿期) ?以Chester 和Hughes(1967) 为代表的一些海洋化学家尝试 用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溶蚀海洋沉积物,将其分成可溶态和残留态两部分,进而达到研究微量元素存在形态的目的。 ?70 年代末(形成期)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Tessier et al. (1979) 用不同溶蚀能力的化学试剂,对海洋沉积物进行连续溶蚀和分离操作,将其分成若干个“操作上”定义的地球化学相,建立了Tessier 流程。 ?80 年代(发展期) ?不同学者在对Tessier 流程改进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20 多种逐级提取流程。其中,影响较大的逐级提取流程有Salomons 流程(1984) 、Forstner 流程(1985) 、Rauret et al流程(1989) 等。 ?90 年代(成熟期) ?为获得通用的标准流程及其参照物,由BCR 等主办的以“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逐级提取”(1992) 、“环境风险性评价中淋滤/ 提取测试的协和化”(1994) 和“敏感生态系统保护中的环境分析化学”(1998) 等为主题的欧洲系列研讨会先后召开,并分别出版了研究专刊。 ?Ure et al. (1993) 在Forstner (1985) 等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Ure 流程,后经Quevauviller et al. (1997 ,1998) 修改,成为BCR 标准流程,并产生了相应的参照物(CRM 601) 。 ?BCR 为欧洲共同体参考物机构( 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的简称,是现在欧盟标准测量和测试机构(Standards 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 ,缩写为SM &T) 的前身。 ?Rauret et al. (1999) 等对该流程作了改进,形成了改进的BCR

【化学】中考化学酸和碱专题

【化学】中考化学酸和碱专题 一、酸和碱选择题 1.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放入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碳酸钙粉末和M粉末。左盘烧杯中稀盐酸和碳酸钙粉末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停止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托盘天平右盘烧杯中加入的M粉末可能是( ) A.碳酸氢钠B.氢氧化钙C.碳酸镁D.氧化铝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天平要平衡,左右两盘减少的质量必须相等,这四个选项中的B氢氧化钙、D氧化铝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A碳酸氢钠、C碳酸镁与盐酸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右盘加入的物质应从A和C中选。 3222 CaCO+2HCl CaCl+H O+CO 1007344↑ = 322 NaHCO+HCl NaCl+H O+CO 847344↑ = 3222 MgCO+2HCl MgCl+H O+CO 847344↑ = 已知左盘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两盘放入的固体质量都是100份质量,两盘放入的盐酸溶质的质量都是73份质量,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左盘减少的二氧化碳是44份质量,而100份碳酸氢钠与73份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份质量,100份质量的碳酸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44份质量。 故选:C。 2.为比较 X、Y、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X>Y>Z B.Z>Y>X C.X>Y、Z>Y D.Y>X、Y>Z 【答案】A 【解析】 【详解】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罗小三,周东美,陈怀满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10008) E-mail:dmzhou@https://www.360docs.net/doc/5312497569.html, & trhjhx@https://www.360docs.net/doc/5312497569.html,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概括和评述了当前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各种形态分离手段和痕量重金属的测定技术,提出了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形态分析 环境 1. 引言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科学家就认识到,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元素总量已经不能很好地说明环境中痕量金属的化学活性、再迁移性、生物可给性以及最终对生态系统或生物有机体的影响[1,2]。事实上,重金属与环境中的各种液态、固态物质经物理化学作用后以各种不同形态存在于环境中,其赋存形态决定着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3]。正因如此,通过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定量确认环境中重金属的各种形态已成为环境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其环境介质包括土壤、沉积物、水体、植物和食品等[4-6]。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分析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元素的形态分析方法日趋完善,并且在化合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元素毒性及生态毒性确定、食品质量控制、临床分析等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作用[7]。 土壤环境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接地带,它是地表环境系统中各种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过程、界面反应、物质与能量交换、迁移转化过程最为复杂和最为频繁的地带。而重金属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尤为重要。但土壤是一个多组分多相的复杂体系,类型多样,其组成、pH和Eh等差异明显,加上重金属来源不同、在土壤中的形态复杂,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更为困难[8]。 本文对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方法、常用技术、应用进行了概括,对当前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预期发展方向。 2. 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 2.1 元素形态 元素形态的概念可追溯到1954年Goldberg为改善对海水中痕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理解而将其引入[9]。其后,元素的形态得到广泛研究,但不同的学者对形态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Stumm[10]认为形态是指某一元素在环境中的实际存在的离子或分子形式; - 1 -

8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

8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 本题以样本点的坐标(,)x y 为平面,再以各种金属元素的浓度表示z 轴,然后利用surfer 8.0软件绘制各元素对应的平面空间的等值线分布图[]4。 图 1.1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As 的空间分布特征 05000 10000 15000 图 1.2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Cd 的空间分布特征 05000 10000 15000 图 1.3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Cr 的空间分布特征 05000 10000 15000 图 1.4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Cu 的空间分布特征 05000 10000 15000 图 1.5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Hg 的空间分布特征 05000 10000 15000

图 1.6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Ni 的空间分布特征 05000 10000 15000 图 1.7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Pb 的空间分布特征 05000 10000 15000 图 1.8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Zn 的空间分布特征 05000 10000 15000 5.1.2 每种元素综合考虑对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程度 以测区背景上限为重金属元素累积起始值(Xa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4的二类标准作为污染起始值(Xc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三类标准作为重污染起始值(Xp )。 表1.1 污染分级指标表(g g μ) 元素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累积起始值 (Xa) 5.4 0.190 49 20.4 0.051 19.9 43 97 污染起始值 (Xc) 15 0.3 250 50 0.3 40 250 200 重污染起始值 (Xp) 30 1 400 400 1.5 200 500 500 由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求出每种金属元素对样本点的污染程度,可设Xa 为重金属元素累积起始值,Xc 为污染起始值,Xp 为重污染起始值。依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和该城区的背景值得出污染分级指标表。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的计算公式: ,1,(1,2,,8) 2, 3,i i a a i a a i c c a i i c c i p p c i p p i p c C C X X C X X C X X X P i C X X C X X X C X X C X X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