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 第十三章 妇科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 第十三章 妇科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 第十三章 妇科

第十三章妇科

第一节概述

妇科疾病的超声检查,首先必须了解正常子宫与附件的形态及其声像图和血供特点。子宫常因不同的发育阶段、未产妇与经产妇等不同情况,而有生理性差异。

一、妇科超声常用的检查技术

1.经腹部超声检查

(1)患者在检查前应饮水500~800ml,使膀胱适度充盈,以能显示子宫底部位标准。

(2)扫查方法

①患者常规取平卧位。

②探头扫查一般采用凸阵探头或其他类型的探头。

③纵向扫查自正中线分别向两侧移动探头,纵切图上子宫的形态较清楚,可以显示子宫真正长径,测量宫颈内口至宫底长度及内膜厚度。

④横向扫查自耻骨联合上平行移动探头,可观察子宫、卵巢和肿块的相互位置关系。对附件疾病的探测,应在宫体两侧作对称的比较观察,以了解其方位关系。

2.经阴道超声检查

(1)检查前勿需充盈膀胱。

(2)检查方法

①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②使用阴道探头。

③经阴道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及双侧卵巢形态、大小和卵泡。对子宫、卵巢血流的研究,尤其对子宫动脉的探测比腹部探测比腹部探测更容易、更清晰。

二、特殊检查技术

1.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

2.经宫腔超声检查。

以上两种检查有一定难度,只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

第二节正常子宫及其附件

子宫常因发育阶段、未产妇与经产妇以及内分泌的影响等不同情况,而有生理性的差异。

【检查方法】

1.经腹部超声检查前应饮水500~800ml,使膀胱适度充盈(能显示子宫底部为标准)。

2.患者取平卧位。一般采用凸阵探头(频率

3.0~5.0MHz)。于下腹部行纵向、横向和多种角度的扫查。

3.在经腹部超声检查的基础上,有条件者可行经阴道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检查内容】

1.子宫的检查及测量方法

子宫肌层呈均匀的中等回声,其中央为宫腔和内膜,表现为较强的线状或梭形回声,其厚度和形状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子宫体下部为子宫颈,呈圆柱形,回声稍强,子宫颈内口与外口之间为宫颈管,呈梭状。子宫内膜随月经周期性变化,增殖早期至中期(月经后6~11天),子宫内膜呈线状强回声;增殖晚期内膜回声呈略增厚的条状强回声。分泌早期(月经后15~19天),内膜呈较厚的梭状强回声,分泌晚期(月经后20天),内膜厚度可达10mm,呈梭状强回声。

①纵切面检查,在纵切面向右、向左检查,观察子宫体全貌,在显示子宫底部、子宫腔及子宫内口切面上,测量子宫的长径(子宫底外缘至子宫颈内口)及前后径(垂直子宫长径的最大径线),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腔为线状强回声,内膜外低回声晕为内膜周围肌层,不应包括在内)。

②横切面检查,从宫底部开始,依次往下为宫底平面、宫角平面。于宫角平面稍下测量子宫横径。

临床上超声探测成年妇女子宫大小参考值为:纵径5.5~7.5cm,前后径3.0~4.0cm,横径4.5~5.5cm,宫颈长2.5~3.0cm,青春期宫体与宫颈等长,生育期为2:1,老年期又为1:1。

2.卵巢检查及测量方法

①卵巢长轴最大切面测量卵巢长径及前后径。

②对直径>10mm的卵泡,分别测量,并记录卵泡数目。

有条件的单位可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子宫和卵巢的血供进行检测。子宫和卵巢的血流灌注与雌激素和孕酮的循环水平有关。

【注意事项】

1.膀胱充盈过度对盆腔检查的影响较大,充盈过度可造成盆腔脏器移位,影响诊断的准确性。膀胱充盈不佳或无尿液充盈,常看不清盆腔脏器及其周围的关系,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2.若不能憋尿者(急诊或年老体弱者)可在常规消毒下插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300~500ml 后检查。口服或注射利尿剂亦可采用,但宜慎用。

第三节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

女性生殖器胚胎期副中肾管在演变的不同阶段中发育异常,可形成子宫和阴道畸形,并常合并泌尿系畸形。常见的畸形有:先天性的无子宫、幼稚子宫、双子宫、双角子宫、纵隔子宫以及处女膜或阴道闭锁等。

【适应症】

1.青春后期无月经或月经过少者。

2.原发性闭经伴周期性下腹痛者。

3.原发性不孕者。

4.习惯性流产或早产者。

【检查方法】

1.经腹超声检查,检查前应严格要求适度充盈膀胱,分别测量子宫体和宫颈的大小(包括长、宽、厚径)。

2.宫腔线及内膜回声是否显示。子宫内膜厚度的测量值及其回声特点。

3.宫颈及阴道形态有无扩张,扩张程度及累及范围,并描述内部回声特征。

4.检测两侧卵巢是否存在,其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情况。

5.有条件者应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的血供情况。

【检查内容】

根据各种不同先天性子宫畸形,需检查以下内容:

1.检查先天性无子宫。超声于充盈膀胱后进行纵向、横向扫查,均不能显示子宫的图像。本病常合并先天性无阴道。

2.检查始基子宫。超声显示子宫为一很小的低回声区,其纵径<2cm,中央无宫腔内膜回声。

3.检查子宫发育不良(幼稚子宫)。青春后期的妇女,子宫各径线均较正常为小,前后径<2cm,体颈比例小于1:1,宫颈相对较长。子宫常呈极度前屈或后屈位,其内膜较纤细或显示不清。

4.检查双子宫。于耻骨联合上行扇形纵切,可见两个完整的子宫图像,宫腔内均有内膜回声。横切面见两个子宫之间有凹陷。并可见双宫颈及双阴道。

5.检查双角子宫。子宫横切面见子宫底部较宽,中间有一切迹,呈“马鞍形”,形成左右双角,近宫底处可见两个宫腔,而宫体、宫颈仅一个。另还有残角子宫,即子宫一侧发育正常,另一侧为残角。

6.检查纵隔子宫。横切面上子宫横径增宽,其内可见两个宫腔内膜回声。若两部分内膜均延续至宫颈,为完全性纵隔子宫;若双侧内膜回声汇合,则为不完全性纵隔子宫。偶有一侧宫腔妊娠或有积液时,则更易于识别。

7.检查处女膜闭锁。青春期妇女,宫颈下方阴道内可见积血的无回声区呈圆形或椭圆形,如

阴道内经血积聚增多时,宫颈管、宫腔内、输卵管甚至腹腔内可见积血无回声区,内有细点状回声为黏稠血液所致。

8.检查阴道闭锁。阴道闭锁多位于阴道下段,超声可显示阴道中上段结构,内有气体线状强回声,当有经血积聚时,中上段阴道、宫颈、宫腔及输卵管内均可见积血的无回声区。

【注意事项】

1.疑为该类疾病,超声检查应选择在月经前期,因此期对宫腔内膜有否变化,易于观察。

2.充盈膀胱宜适度,过度充盈或不足均易影响检查结果。

3.未婚妇女、月经期均不应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4.子宫发育异常种类繁多,除上述主要几种外,还有许多停留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子宫异常,须仔细观察识别,并注意与其他子宫及卵巢疾病鉴别,有时需在超声引导下探查宫腔,或采用超声造影及X线碘油造影等手段诊断。

第四节子宫良性疾病

【适应症】

1.月经过多,月经淋漓不净,或有贫血者。

2.妇科检查子宫大于正常,妊娠子宫大于相应孕周者。

3.不孕或有习惯性流产史者。

4.有进行性加剧痛经史者,且月经期子宫较月经前期子宫增大者。

【检查方法】

1.常规选用经腹部超声检查同正常子宫检查方法。

2.疑有粘膜下、子宫肌壁内小肌瘤者、子宫肌腺症或子宫内膜病变,宜选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未婚妇女不宜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已婚妇女应避开月经期。

一、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是由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实性肿瘤。根据肌瘤生长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和阔韧带肌瘤。临床上以40岁以上的妇女多见。

【检查内容】

1.检查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大小。单发的小肌瘤位于肌壁层内,子宫形态和大小可正常,若小肌瘤位于子宫表面或有多个肌瘤时,子宫形态失常,且宫体增大。

2.宫腔线清晰度,宫腔是否分离,位置有无偏移。宫腔线可因肌瘤的压迫变形、移位,粘膜下肌瘤宫腔线可不规则甚至分离,宫腔内见中等或低回声病灶。

3.观察子宫肌壁间及腔内病灶的个数、具体部位、大小和回声特征。子宫肌瘤声像图以低回声为主,根据肌瘤细胞及纤维组织的排列,其回声分布各异。较大的肌瘤内呈漩涡状回声,并伴有不同程度衰减。直径>4cm的肌瘤,发生变性或坏死时,肌瘤内相应部位出现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边界不规则,后壁回声可增强。若肌瘤有钙化时,可见肌瘤周围钙化部分强回声光带,后方伴声影。子宫前壁较大的肌瘤,特别是浆膜下肌瘤,可压迫膀胱,引起膀胱变形移位和尿潴留。子宫后壁较大的肌瘤可向后突起压迫直肠。

4.有条件者可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血供。富有管型肌瘤外周或(和)内部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且分布至肌瘤病灶的周围,呈环状或办环状血流特征。

【注意事项】

1.对较大的子宫肌瘤应注意与盆腔其他肿块鉴别。正确判断肿块与子宫的关系至关重要。

2.对较小的粘膜下肌瘤有时容易漏诊。

3.对蒂细的浆膜下肌瘤、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的诊断以及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症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需配合其他检查方法。

4.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恶性病变(如子宫肉瘤等)鉴别较困难,应结合其他检查方法。

二、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时呈子宫腺肌症。子宫增大,病灶多为弥漫性,以后壁居多。异位的子宫内膜也可局限于肌层内形成子宫腺肌瘤。此病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约有50%合并有子宫肌瘤,15%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有进行性加剧的痛经史。

【检查内容】

子宫肌腺症具有以下声像图特征:

(1)子宫增大,外形尚规则。

(2)子宫病变区内部回声强弱不均,伴有散在的小低回声或无回声区(积血小囊)似“蜂窝状”。月经期无回声区可增大。

(3)若为肌腺瘤,子宫呈不规则增大,局部出现异常回声区,边界欠清楚,以后壁居多。

(4)有条件者可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子宫肌腺瘤病变肌层内可见较正常宫壁丰富的点、条状动脉血流信号,腺肌瘤周边无明显环状血流包绕。

三、子宫内膜增生症

【检查内容】

1.内膜增厚呈梭状高回声。

2.内膜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回声区及小的无回声区。

3.内膜边缘不光整,但与肌层分界清楚。

四、子宫内膜息肉

【检查内容】

1.宫腔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等回声或高回声团,有的蒂较长,可脱出至宫颈外口。

2.彩色多普勒可检测到血流信号自息肉基底部进入。

第五节子宫内膜癌

【适应症】

1.阴道异常排液,更年期月经紊乱者。

2.不规则阴道流血,尤其是绝经后阴道出血。

3.盆腔部触及肿块,并有腰骶部、下腹部、大腿部放射行疼痛者。

【检查方法】

1.适度充盈膀胱后,常规的经腹部超声仔细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形态。

2.疑为子宫内膜病变,应选用经阴道超声检查。

3.彩色多普勒观测病变周围及内部血流情况。

【检查内容】

1.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

2.子宫大小、外形。

3.癌肿浸润肌层时,增厚的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肌层回声不均匀。

4.宫腔内有积液、积脓时,可见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内有点状回声。

5.彩色多普勒显示癌块的周边及内部有较丰富的斑点状或(和)迂曲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呈动脉频谱,呈低阻型。

6.晚期子宫内膜癌,常可于子宫的一侧或双侧探及肿块、腹水或远处转移病灶等征象。

【注意事项】

1.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优于经腹超声,但子宫内膜癌的确诊依靠诊断性刮宫。

2.早期子宫内膜癌多无特殊表现或仅见内膜轻度增厚。与经期前正常子宫内膜、自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等病变难以鉴别。

第六节卵巢疾病及输卵管疾病

一、卵巢疾病

卵巢为人体较小的器官,但可发生多种多样的肿瘤,且组织类型复杂。卵巢肿瘤多数为囊性,约占80%。

【适应症】

1.盆腔肿块。

2.绝经后。

3.月经失调。

4.子宫切除术后或一侧附件切除术后。

5.妇科检查。

6.阴道排液、出血。

【检查方法】

1.卵巢长轴最大切面测量卵巢长径及前后径。

2.对直径>10mm的卵泡,分别测量,并记录卵泡数目。

【检查内容】

1.双侧卵巢大小及其内卵泡大小。正常月经周期,两侧卵巢大小有差异,静止卵巢比活动卵巢小、卵泡小且较难探及。

2.观察肿块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囊肿者往往注意囊壁光滑度、乳头等。

3.声像图分三大类

(1)卵巢囊性肿块。肿块形态往往较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差异可很大,边缘清晰,光滑,内部无回声,内壁光滑,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2)卵巢囊实性肿块。即混合性肿块。边界可清晰、囊壁稍厚,其内部分为无回声区,部分为低回声、等回声或强回声,附着于囊壁。

(3)卵巢实质性肿块。呈均匀性或非均匀性团块状低(高)回声。

【注意事项】

1.子宫外的盆腔肿块,尤其是囊性肿块,并非全来源于卵巢。如中肾管、副中肾管囊肿,能清晰显示同侧卵巢。另外,可见中等大小囊肿,壁薄、光滑、内部回声少,并位于盆腔较高处。

2.囊性肿块多数为良性肿瘤,卵巢囊肿须进行随访,以除外非赘生性囊肿。卵巢囊实性肿物良、恶性兼有,随肿瘤内部实质部分增多,恶性可能性增加。实质性肿物较囊性少见,多为恶性,仅少数为良性。

3.卵巢转移性肿瘤往往为双侧,外缘可清晰、不规则,内部可有大小不等圆形无回声区(腺体分泌的黏液形成),常伴有大量腹水。

二、输卵管疾病

输卵管疾病以炎症最多,异位妊娠次之,肿瘤最少见。

炎症病变特点为双侧性,肿块多呈梭形或腊肠形。正常情况,超声检查输卵管并不显示,但在盆腔内有适量液体(腹水)衬托下,在子宫底两侧及阔韧带上缘超声检查才能探及铅笔芯状的实质性条索状回声,伞端稍粗,无明显特征性。

当炎症时,可见双侧卵巢外另见肿块,管腔内有积液。如伞端阻塞,输卵管腔扩张明显,内有积液或积脓。急性期盆腔也有积液或积脓。盆腔包裹性积液,多见于盆腹腔手术后,也可见于炎症、盆腔结核,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其形态按盆腔周围器官而变,张力往往偏低,无回声区内常可谈及卵巢。

如输卵管有癌肿时,管壁内肿瘤分泌液体,形成混合性肿块,实质部分内见彩色血流,呈动脉频谱且阻力指数(RI)低。

第七节宫内节育器

宫内节育器是妇女计划生育常用的节育器具,超声检查有助于监测节育器在宫内的位置,了解有无并发症,而且不受节育器制作材料的限制,均可显示。同时亦可用来引导宫内节育器的放

置或取出,故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适应症】

1.监测宫内节育器位置是否正常。

2.了解有无并发症。

3.引导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或取出。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适度充盈膀胱后,经腹行纵、横扫查。观察子宫的位置、内膜回声。有时因节育器强回声存在可影响观察。

2.具体测量节育器所在的位置。

【检查内容】

1.首先检查子宫纵轴切面,观察节育器回声在宫内的具体位置。不同节育器的类型其回声亦各异,但其回声强度均高于宫腔内膜线回声且常伴有“彗星尾”征。

2.节育器位置下移其声像图表现为节育器上缘远离宫腔底部,下缘达宫颈内口,或其上缘距离宫底>2cm者。

3.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内,声像图显示节育器强回声脱离宫腔中心部位,偏于一侧低回声子宫肌层内。

4.子宫穿孔而致节育器异位,宫腔内未见节育器回声,而在子宫旁或腹腔内可见节育器强回声。

5.节育器脱落,于子宫部经多切面多角度扫查,宫内均未探及节育器回声。

【注意事项】

1.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具体了解子宫的位置至关重要。

2.带有节育器而早孕表现者,需注意鉴别有否带器妊娠。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一) 第一节概述 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 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 (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 (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禁忌症】 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 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 (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 (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20m2,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换鞋、戴帽、戴口罩。

临床技能大赛标准操作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1.交待:(洗手)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让我看下您的腕带及床头卡,我是您的主治 医生,我姓Z,现在要为您做腰椎穿刺术,知情同意书已经签署了,您没有这项操作的禁忌症,麻药利多卡因您不过敏。 2.体位:请配合我摆下体位,左侧卧位,靠近床沿,头向前胸部屈曲,双手抱膝。 3.室内温度适宜,帮您整理衣物,暴露背部。(搓手,这个温度可以吗?) 4.评估生命体征 5.穿刺点:常选择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交汇处。此处皮肤无感染,无红肿,无 破溃,可以进行此项操作。(标记穿刺点) 6.物品准备:腰椎穿刺包,0.5%碘伏,棉签,2%利多卡因,两副无菌手套 7.核对:检查物品有效期,注射器与穿刺针通畅性。抽取麻药(助手戴手套) 10.消毒:现在为您消毒,可能有点凉,请忍耐下。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范围直径15厘米,下一次消毒范围小于上一次。共消毒三遍。 11.铺单 12.麻醉:在穿刺点局部皮下注射一皮丘,垂直进针,逐层麻醉,间断负压回抽。按压片刻,待麻药充分起效。 13.比针,判断麻醉效果 14.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背部,缓慢推进,针尖斜面平行于患者身体长轴,穿刺针尾端向患者足侧偏斜30~45度,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感到阻力突然降低。见脑脊液流出,旋转针尖朝向患者头侧。 15.连接测压管检测压力 16.双腿缓慢向前伸直。正常侧卧位脑脊液70~180mmH20,压腹压颈实验阳性 17.留取标本,2~5ml,贴患者信息条形码,稍后送检 18.拔针 16.再次消毒按压,无活动性出血。 17.贴贴 18.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整理用品 19.交待:您的腰椎穿刺术已经做完了,先帮您把衣物整理好,穿刺点三天内不要沾水,去枕平卧4~6h,多饮水,标本已经送检,我们会第一时间告诉您结果。谢谢您的配合!

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妇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1.耳穴埋豆(籽) 2.刮痧法 3.灸法 4.熏洗法 5.湿敷法 6.涂药法 7.坐药法 8.毫针法 9.中药保留灌肠法

耳穴埋豆(籽) 耳穴埋豆是用菜籽或王不留行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部前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临床常用于失眠、便秘、疼痛、腹胀等症状治疗。 三、适应症 各种痛症、炎症、慢性病症,过敏与代谢性疾病,功能紊乱性病症,内分泌代谢病症。 四、禁忌症 耳部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五、告知 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六、物品准备 治疗盘:耳豆贴、75%酒精、棉签、镊子、探棒、手消毒剂、污物桶。 七、操作程序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2.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根据医嘱用探棒探查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热、胀、痛等感觉。

4.用75%酒精擦拭耳廓、消毒操作者手指,用镊子夹取耳豆板上的耳豆贴,贴于选定的穴位上,四角贴牢。 5.观察患者有无不适,为患者逐一按压,按压力度以患者能耐受并产生热、胀、痛为宜。 6.指导患者按此法按压,每日2—3次,每次1—2分钟,并告知相应注意事项。 7.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八、注意事项 1.操作前务必检查耳部皮肤情况,若有炎症、破溃、冻伤的禁用。 2.探穴力度应适度、均匀。 3.耳部酒精消毒待干后,再进行耳穴贴压。 4.根据医嘱确定留置时间,一般可留置3—7天,常规操作以单侧耳朵为宜,两侧交替使用。 5.注意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

体格检查、临床技能操作标准手册

内科部分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 男性患者,65岁,平常血压升高,近期头晕明显,请完成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在模 1?如果听诊血压时声音减弱与消失的数字较大,该如何记录(报告)?答:应记录为 140 —150/80—90mmHg。 2?肱动脉(测量血压时)的正确位置是什么?(坐、卧位)答:坐位时平第4肋软骨,卧位 时平腋中线。 3?为什么听诊器头不能塞入袖下?答:听诊器塞在袖带里,使袖带更紧迫,压力加大导致误差,会真正给予肱动脉的压力减小导致测得血压较真实的更高。

男性患者,23岁,发现头部包块3天,伴头痛、嗜睡,现需作头部检查。请在医学模拟人上进行操作。请1号选手完成。 理论题: 1?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缩小)有什么临床意义?答: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 2?两侧瞳孔(针尖瞳)说明什么问题?答:见于虹膜炎、有机磷中毒、毛果芸香碱药物反应。 3?两眼辐辏功能不良(不能聚合)考虑什么?答:动眼神经损害。

女性患者,36岁,发现颈部包块1周,现需作颈部检查。请在医学模拟人上进行操作。请完成操作全过程。请2号选手完成。 1?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如何描述?答: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 局部皮肤变化。 2?肺癌、孚L癌各易转移至何处浅表淋巴结?答:肺癌: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乳癌: 腋窝、锁骨下,胸骨旁淋巴结。 3?颈下部淋巴结肿大破溃常见于什么疾病?答:淋巴结核、肿瘤转移、淋巴瘤。 4?甲状腺两侧对称性肿大。考虑什么问题?如果一侧肿大有结节,又考虑什么问题?答:双 侧肿大考虑单存性甲状腺肿,如有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 5?甲状腺肿大时,如何从体征上区别甲亢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答:因单纯性甲状腺肿多不伴 甲亢体征,所以可从有无眼突、手颤相鉴别。 6?气管向右偏移,可能是胸部有了什么病变?答:左侧甲状腺肿大、左侧胸腔积液、气胸。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 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

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信息)。

妇科细胞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妇科细胞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将阴道或宫颈的脱落细胞制成细胞涂片,经过染色及相应处理,观察细胞形态特征,也可用于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等部位肿瘤的检测,也是炎症、内分泌状况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适应证】 1.可疑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内膜等部位肿瘤或炎症。 2.阴道排液、可疑输卵管肿瘤。 3.明确机体雌激素水平。 4.宫颈、阴道病毒感染。 5.有性生活女性体检必查项目。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窥器打开阴道后,用刮板在阴道上1∕3侧壁处轻轻刮取黏液及分泌物,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玻片上放置95%乙醇或置于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巴氏染色、阅片。 2.宫颈脱落细胞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窥器打开阴道后,用刮板轻轻刮取宫颈黏液及分泌物,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固定、染色、阅片方法同上。 3.吸片法用吸管吸取后穹隆积液,将其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并固定。可用于阴道、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病

变的诊断,子宫内膜病变者尚可用专门制备的纤维宫腔吸管,伸入宫腔,吸取宫腔内液体、细胞涂片,固定、染色、阅片方法同上。 4.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技术(TCT)应用特殊毛刷传统的操作方法伸入宫颈管内,旋转一周取样,将所取样本放入特制装有液体的小瓶中,经离心制片,固定、染色、阅片方法同上。该技术使薄片上细胞均匀分布、形态伸展、去除黏液及红细胞的干扰,细胞利于阅片者辨认。 5.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诊断技术(CCT)将细胞学诊断标准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相结合,制成计算机细胞学诊断程序,利用计算机阅读细胞涂片,进行诊断。 6.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技术及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诊断技术(LCT)将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诊断技术结合,更加方便、快捷,但因价格昂贵,使用不多。 【注意事项】 1.标本采集前3d应避免性交、阴道检查、阴道冲洗及上药。 2.宫颈黏液较多时应使用干棉签将其轻轻拭去。 3.阴道出血时应避免采集标本。 4.可将细胞固定储存于液态储存液中,使用时制备成细胞涂片,特定的固定液可将红细胞及黏液溶解,使细胞形

妇科诊疗技术操作标准规范(DOC 33页)

妇科诊疗技术操作标准规范(DOC 33页)

妇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耳穴埋豆(籽) 耳穴埋豆是用菜籽或王不留行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部前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临床常用于失眠、便秘、疼痛、腹胀等症状治疗。 三、适应症 各种痛症、炎症、慢性病症,过敏与代谢性疾病,功能紊乱性病症,内分泌代谢病症。 四、禁忌症 耳部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五、告知 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六、物品准备 治疗盘:耳豆贴、75%酒精、棉签、镊子、探棒、手消毒剂、污物桶。 七、操作程序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2.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根据医嘱用探棒探查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热、胀、痛等感觉。

4.用75%酒精擦拭耳廓、消毒操作者手指,用镊子夹取耳豆板上的耳豆贴,贴于选定的穴位上,四角贴牢。 5.观察患者有无不适,为患者逐一按压,按压力度以患者能耐受并产生热、胀、痛为宜。 6.指导患者按此法按压,每日2—3次,每次1—2分钟,并告知相应注意事项。 7.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八、注意事项 1.操作前务必检查耳部皮肤情况,若有炎症、破溃、冻伤的禁用。 2.探穴力度应适度、均匀。 3.耳部酒精消毒待干后,再进行耳穴贴压。 4.根据医嘱确定留置时间,一般可留置3—7天,常规操作以单侧耳朵为宜,两侧交替使用。 5.注意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pdf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答案 序号题目答案 1 “大炮音”提示下列哪种疾病() D.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 “医乃仁术”是指() A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 3 ABO血型物质不可能() D存在于每人的唾液中 4 CPD-A(枸橼酸钠磷酸盐葡萄糖-腺嘌呤)全血保存有效期为()D35天 5 Gondon征操作方法为() D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6 V6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是() D左腋中线v4水平处 7 拔除阻生牙,术后出现干槽症,经过处理后在创口内所填塞的碘仿纱条,抽除的时间为 () 7-10天 8 病理条件下,心尖搏动增强原因为()D左心室肥大 9 病理性黄染时,哪个部位最明显()C巩膜部 10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几天以上无乳或乳汁分泌减少()产后2天 11 出现下述哪种波即可肯定病人处于轻睡期() D阵发性短程12-16波/秒 12 传染病的早期诊断中主要测定血清中的()C特异的IgM 13 刺激迷走神经可以终止的心律失常是()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4 等渗性缺水输入大量等渗盐水,会出现()B高氯性酸中毒 15 低氯血症见于()B、Addison病 16 毒蛇咬伤最有效的局部早期处理方法是() A胰蛋白酶注射或套封 17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最适宜的治疗为 () B植入性心脏转 复除颤器 18 儿童康复的最终目标是()D促进生长发育 19 二尖瓣狭窄患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 A劳力性呼吸困难 20 反映左右心房电激动过程的是()Ap波 21 肺内局限性的湿啰音提示()C炎性病变 22 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最有效的药物是()A利尿剂 23 高渗性缺水的治疗一般用()5%GS 24 高渗性缺水是指血清钠大于()D150mmol/l 25 关于胆道镜检查,下列哪项应慎重() D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病人 26 关于肺炎球菌肺炎的X线表现,不正确的是() 27 关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内镜特征描述错误的是()C黏膜呈红白相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 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 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 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 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 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 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 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 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 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 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 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 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 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

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

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规范

一、无菌术 【适应证】 1. 手术室手术操作 【禁忌证】 1. 手术前不要参加感染创口换药 2. 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者戴双层口罩,严重者不可参加手术 3. 双手及上臂有皮肤化脓性感染、湿疹者不可参加手术 【流程】 1. 洗手 1.1 准备工作 1.1.1 修剪手指甲,除去甲缘下的污垢 1.1.2 去除饰物,更换洗手衣、裤、鞋,上衣的袖口须卷至上臂上1/3处 1.1.3 戴好无菌口罩、帽子。口罩须遮住鼻孔,头发不可飘露在帽外 1.1.4 用洗手液洗去手、前臂、肘部及上臂下半部之污垢与油脂(六步/七步洗手法) 1.2 清洁洗手 1.2.1 流动水下清洁指甲 1.2.2 用洗手液(百能除菌洗手液)清洗手、前臂、上臂至肘上10cm(七步洗手法) 1.2.3 流动水下彻底冲净洗手液,注意手臂上水不可流至手上 1.2.4 用无菌巾(或无菌纸巾)擦干或在烘干机下烘干手、臂,注意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包 括烘干机),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按上述步骤洗手 1.3 消毒洗手 1.3.1 取2ml消毒液(3M消毒液)于一手掌心 1.3.2 另一手指尖于该掌心内擦洗 1.3.3 用剩余的消毒液均匀涂抹于另一手的手掌及手臂至肘上6cm,不超过清洁洗手的范围

1.3.4 再取2ml消毒液于另一手掌心,重复步骤1.3.1至1.3.3 1.3.5 最后再取2ml消毒液 1.3.6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搓擦 1.3.7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1.3.8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1.3.9 弯曲各手指关节,双手相扣,进行搓擦 1.3.10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1.3.11 揉搓双手至腕部,直至消毒液干燥,再戴外科手套,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 必须重新洗手、消毒 1.4 注意事项 1.4.1 应特别注意指尖、甲缘、指间和手掌等部的清洁和消毒 1.4.2 洗手消毒完毕,保持拱手姿势,双手远离胸部30cm以外,向上不能高于肩部,向下不能 低于剑突,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否则,即应重新洗手 2. 穿手术衣、带无菌手套 2.1 取一件折叠的手术衣,用双手分别提起手术衣的衣领两端,轻抖开手术衣,有腰带的一面 向外 2.2 将手术衣略向上抛起,顺势双手同时插入袖筒,手伸向前(不可高举过肩),待巡回护士 在后面协助穿衣,使双手伸出袖口,不得用未戴手套的手拉衣袖或接触其它处, 2.3 由巡回护土系紧背后衣带 2.4 带无菌手套:选用与自己手尺码相一致的无菌手套一副,由巡回护士拆开外包,术者取出内层套袋。用左手自手套袋内捏住两只手套套口的翻折部而一并取出之。先将右手伸人右手手套内,再用已戴好手套的右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翻析部,以助左手伸入手套内。整理双手术衣袖口,避免触及腕部皮肤,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注意在未戴手套前,手不能接触手套之外面,已戴手套后,手套外面不能接触皮肤。手套外面的润滑粉(淀粉)需用无菌盐水冲净 2.5 提起前襟的腰带,将右手的腰带递给已戴好手套的手术人员,或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夹持,自身向左后旋转,使腰带绕穿衣者一周,交穿衣者自行在左侧腰间系紧(某些一次手术衣需要双手交叉提左右腰带略向后递送,由护土在身后给予系紧腰带) 2.6 穿好手术衣、戴好手套,在等待手术开始前,应将双手放在手术衣胸前的夹层或双手互握 置于胸前。双手不可高举过肩、垂于腰下或双手交叉放于腋下

最新妇产科常用操作规程

腹部四步触诊法 腹部四步触诊法: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位,两腿稍屈曲时检查;前3步手法,检查者面向孕妇站在孕妇右侧;第4步手法时,检查者面背向孕妇。 第一步手法: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确定子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再以双手指腹交替轻推,分辨宫底处是胎体的哪一部分,圆而硬有浮球感---胎头,宽而软且形状不规则---胎臀。 第二步手法:检查者双手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进行.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各在母体腹壁的哪一侧,平坦饱满部分---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第三步手法: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先露是头还是臀,再左右推动先露部,以确定是否衔接。能被推动,表示尚未衔接入盆。若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先露部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再一次核对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先露为胎头时,一手能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一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称胎头隆突。枕先露时,胎头隆突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

阴道后穹窿穿刺术 【适应症】 1.疑为异位妊娠或卵泡破裂等引起的腹腔内出血。 2.盆腔炎性积液或积脓,穿刺用于鉴别直肠子宫陷凹积液或贴接该部位的液体性质及病因。 3.若贴近阴道后穹窿疑为肿瘤,性质不明,也可用此法采取标本行细胞学或组织 学检查判定。 若高度怀疑恶性肿瘤,应尽量避免穿刺。一旦穿刺诊断为恶性肿瘤,应尽早手术。 4.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取卵,用于各种助孕技术。 5.B超引导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输卵管妊娠部位注药治疗。 【禁忌症】 1.盆腔严重粘连,直肠子宫陷窝被较大肿块完全占据,并已突向直肠 2.疑有肠管与子宫后壁粘连 3.临床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4.异位妊娠准备采用非手术治疗时,应避免穿刺,以免引起感染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排尿或导尿后,取膀胱截石位(估计积液量少者可同时取半坐位)一般无须麻醉。 2.外阴、阴道常规消毒,覆以无菌洞巾。 3.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及阴道穹窿,再次消毒。 4.用宫颈钳夹持宫颈后唇向前牵引,充分暴露阴道后穹窿。 5.用18号腰麻针接10ml注射器,于宫颈后唇与阴道后壁之间(后穹窿中央部),取子宫颈平行而稍向后的方向刺入2~3cm,有落空感,然后抽吸。若为肿块,则于最突出或囊感最显著部位穿刺。 6.吸取完毕,拔针。若有渗血,可用无菌干纱布填塞,压迫片刻,待止血后取出

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标准

医科大学年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内科学技能部分 (一)心电图描记评分标准(四)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七)电复律和电除颤评分标准(二)给氧评分标准(五)腰椎穿刺评分标准(八)静脉注射评分标准 (三)胸腔穿刺评分标准(六)骨髓穿刺评分标准(九)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一)心电图使用操作规程 、操作前准备: ()对检查者,作好解释工作,以减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 ()被检查者平卧位,应注意绝缘,使身体不与其他任何金属导电体接触,亦不能与墙壁和地面接触,以免受到干扰。 ()四肢及胸前安放电极的部位,要将皮肤擦洗干净,并涂上导电液体(酒精),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及导电性能。 、操作过程: ()接好导联线,左手黄线,右手红线,左足绿线,右足黑线,胸前接。 ()接通交流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打开肌电干扰开关。选择标准电压,依次记录、、Ⅲ、、、、-等导联。 ()每个导联记录个心动周期轻柔卸除各电极。记录完毕后,关上电源开关,在记录纸上注明姓名,测定时间,导联等。 、操作后处理:操作后物品整理清楚;帮助整理病人衣服。 、要求动作流畅、到位。整个操作过程分钟完成。 、提问个有关问题。 备注:上述操作规程是心电图使用的共性规程,不同品牌、型号的心电图在操作细节上略有差异(尤其导联选择很多自动化),具体参考相应操作手册。 (二)给氧操作规程 一、操作流程 提问个有关给氧术的问题 核对医嘱,着装整齐,洗手,戴口 罩 用物备齐并检查 准备 供氧 停氧 整理 核对、评估患者,并解释,取卧位 检查并清洁鼻腔,清洁气源接口,接上 氧气装置,接鼻导管,调节流量,查通 畅并润滑 插管,固定,协助卧位, 询问患者感觉,交待注意事项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松固定,拔管,擦净鼻部, 卸下氧气装置,观察病情, 询问感受 整理床单位,用物,洗手,记录

用超声医学术语

用超声医学术语、缩略语中、英文对照(按首字母分类,陈波整理) A A 面积 Abdominal Aorta (AA) 腹主动脉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AC) 腹围 Abdominal Flow Display (AFD) 腹部血流显示 Abscess (ABS) 脓肿 ACA 大脑前动脉 Acc 加速度 AccT 血流加速时间 AComA 前交通动脉 Adrenal Gland (AG) 肾上腺 ALS 主动脉瓣叶开放 Amniotic Fluid (AF) 羊水 Amniotic Fluid Index (AFI) 羊水指数 Amplifier 放大器 Angiography 血管显像 Angioma (ANG) 血管瘤 Ann 瓣环 Annotation 注释 Anterior Chamber(AC ) 前房 Ao 主动脉 Ao Arch Diam 主动脉弓直径 Ao Asc 升主动脉 Ao Desc Diam 降主动脉直径 Ao Diam 主动脉根部直径 Ao Isthmus 主动脉峡部 Ao st junct 主动脉 ST 接合 Appendix (Ap) 阑尾

Aqueous Humour 房水 AR 主动脉返流 Ascariasis (As) 蛔虫 Ascending Colon (As C) 升结肠Ascites (ASC) 腹水 ASD 心房间隔缺损 Automatic gain control 自动增益控制AV 主动脉瓣膜 AV- A 连续性方程计算的主动脉瓣膜面积AV Cusp 主动脉瓣膜尖端开放 AV Cusp 主动脉瓣膜尖端开放 AV Diam 主动脉瓣膜直径 AVA 主动脉瓣膜面积 Axill 腋下动脉 Axillary Vein 腋静脉 B BA 基底动脉 Basil V 基底静脉 Bile Dull Ascariasis (BDAS) 胆道蛔虫Biparietal Diameter (BPD) 双顶径Body Of Pancreas (PaB) 胰体 Body of Stomach (SB) 胃体 Brac V 臂静脉 Breast 乳腺 Brightness 辉度、亮度 BSA 体表面积 Buffer 阻尼器 C Calcification (CAL) 钙化 Calibration 定标、校正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检查记录_督查整改报告 峨眉山东区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_1 概论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犯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

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 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 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 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 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 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

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临床实习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供本科实习生用) XXXX大学XXXX学院 2008年1月

目录 (一)内科部分(总分200分). 必考项目: 1.内科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评分标准(50分)…………( ) 2.内科病历质量评分标准(50分) …………………… ( ) 以下任选一项(100分) 1.胸腔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2.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3.腰椎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4.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5.心肺复苏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6.肌肉注射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7.静脉抽血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8.静脉输液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9.氧气吸入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10.穿、脱隔离衣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

内科病历质量评分标准 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内科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注:1.时间安排:病史询问1O分钟,体检40分钟,病历书写60分钟 2.分数计算:病史询问.体检50分,病历书写50分,总分100分。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胸腔穿刺术评分标 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胸腔穿刺术提问答案供参考 l.胸腔穿刺的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确定胸腔内有无气体.液体,其量及性质,送化验及病理,以明 确病因。 2)治疗性穿刺:通过抽液或抽气,减轻胸腔压力,解除肺部的压力,局部给药。 2.胸腔穿刺的禁忌症? 出血性疾病,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操作及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 3.胸腔穿刺的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时给地 西泮10mg,或可待因O.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巾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 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嘱病人卧床休息,监测生命征,适当进食或热饮,若血压下降可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它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lOO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 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净。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lOO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九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 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 4.胸腔穿刺有哪些并发症,应如何处理? 主要为血胸,气胸,胸膜反应,穿刺点出血,脓胸,空气栓塞等。 1)血胸:多由刺破肪间动、静脉所致,发现抽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液,观察血压、 脉搏、呼吸,必要时用止血剂。 2)气胸:可因胶管未夹紧漏气所致,少量气可以自行吸收,不必处理,气胸呼吸困 难者,予以气胸闭式引流。 3)穿刺点出血:局部按压。 4)空气栓塞较少见,多见于人工气胸治疗,应密切观察。 5.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拔管指征是什么?应如何拔管? 指征:胸膜腔引流后,如24小时内水柱停止流动,且不再有气体或(和)液体排出,经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者,即可拔除引流管。 拔管时:应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迅速拔除引流管,立即用凡士林纱布紧盖引流伤口,并用胶布固定,或收紧结扎已放置在引流管切口的缝线。

(完整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证】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 5.乳糜胸。 6.开胸术后。 【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 2.恶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半卧位。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局限性积液须依据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3.手术步骤 (1)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此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3)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4)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一段2~3cm长的肋骨。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2~3周如脓腔仍未闭合,可将引流管剪断改为开放引流。 【注意事项】 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引流不畅或皮下气肿多由于插管的深度不够或固定不牢致使引流管或其侧孔位于胸壁软组织中。引流管连接不牢大量漏气也可造成皮下气肿。 2.出血多由于引流的位置靠近肋骨下缘损伤肋间血管所致。

妇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WORD完美格式 妇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阴道灌洗 阴道灌洗用于控制和治疗炎症,促进阴道血液循环,减少阴道分泌物,常用于治疗阴道炎和妇科手术前的常规准备。 1.用物准备:灌洗筒、灌洗头、130cm长的橡皮管、开关接头、弯盘、橡皮布、治疗巾、便盆;常用灌洗液有:生理盐水、4%硼酸溶液、2.5%乳酸溶液,2-4%碳酸氢钠溶液,1:10碘伏溶液。 2.操作方法: (1)病人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外阴,保护好病人,避免受凉,臀下铺橡皮单、治疗巾及便盆。 (2)灌洗筒高挂离床沿60-70cm,右手持灌洗头,打开开关,排出管内空气,先冲洗外阴部,将灌洗头顺阴道插入7-9cm,并在阴道内左右上下移动,使灌洗液能达到阴道各部。 (3)灌洗液将尽时,关闭开关,拔出阴道灌洗头,再次冲洗外阴部。将病人扶坐于便盆上、使阴道内存留溶液流出,取下便盆,擦干外阴及臀部,安置好病人。 (4)取下灌洗筒,按要求收拾用物。 3.注意事项: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1)溶液温度41—43℃适宜,避免温度过高烫伤阴道粘膜,灌冼量为500-800m1。 (2)灌洗筒不宜超过床沿70cm,因超过70cm压力过高,使阴道分泌物及溶液流入子宫腔,引起逆行感染。 (3)插入灌洗头时动作应轻柔,轻且慢地移动灌洗头,如插人过深,移动时用力过大,易引起病变的阴道、宫颈出血及受损。 (4)阴道流血、宫口未开、人工流产术后、产褥期,禁作阴道灌洗。产后10天以后、某些妇科手术两周后,阴道分泌物混浊味臭,阴道伤口感染坏死者,可作低于30cm 的低压灌洗。未婚妇女可用尿管灌洗。 (5)如需上窥阴器作阴道灌洗,应边洗边转动窥阴器,使灌洗液能达到阴道各部。 (6)如需阴道上药者,灌洗后擦干阴道再上药。 (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院内感染。二、阴道及宫颈上药 阴道及子宫颈上药常用于阴道炎、子宫颈炎及术后阴道残端炎症。上药前应先作阴道灌洗或拭去宫颈粘液及炎性分泌物,使药物与炎性组织接触保证疗效。一般由护士操作,也可指导病人或家属自行上药。 1.用药准备:阴道灌洗用物、窥阴器、刮片、有线绵球、长棉签、敷料镊、各种治疗用的药液、药粉、药片。 2.操作方法:

妇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妇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阴道灌洗 阴道灌洗用于控制和治疗炎症,促进阴道血液循环,减少阴道分泌物,常用于治疗阴道炎和妇科手术前的常规准备。 1.用物准备:灌洗筒、灌洗头、130cm长的橡皮管、开关接头、弯盘、橡皮布、治疗巾、便盆;常用灌洗液有:生理盐水、4%硼酸溶液、2.5%乳酸溶液,2-4%碳酸氢钠溶液,1:10碘伏溶液。 2.操作方法: (1)病人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外阴,保护好病人,避免受凉,臀下铺橡皮单、治疗巾及便盆。 (2)灌洗筒高挂离床沿60-70cm,右手持灌洗头,打开开关,排出管内空气,先冲洗外阴部,将灌洗头顺阴道插入7-9cm,并在阴道内左右上下移动,使灌洗液能达到阴道各部。 (3)灌洗液将尽时,关闭开关,拔出阴道灌洗头,再次冲洗外阴部。将病人扶坐于便盆上、使阴道内存留溶液流出,取下便盆,擦干外阴及臀部,安置好病人。 (4)取下灌洗筒,按要求收拾用物。 3.注意事项: (1)溶液温度41—43℃适宜,避免温度过高烫伤阴道粘膜,灌冼量为500-800m1。 (2)灌洗筒不宜超过床沿70cm,因超过70cm压力过高,使阴道分泌物及溶液流入子宫腔,引起逆行感染。 (3)插入灌洗头时动作应轻柔,轻且慢地移动灌洗头,如插人过深,移动时用力过大,易引起病变的阴道、宫颈出血及受损。 (4)阴道流血、宫口未开、人工流产术后、产褥期,禁作阴道灌洗。产后10天以后、某些妇科手术两周后,阴道分泌物混浊味臭,阴道伤口感染坏死者,可作低于30cm的低压灌洗。未婚妇女可用尿管灌洗。

(5)如需上窥阴器作阴道灌洗,应边洗边转动窥阴器,使灌洗液能达到阴道各部。 (6)如需阴道上药者,灌洗后擦干阴道再上药。 (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院内感染。 二、阴道及宫颈上药 阴道及子宫颈上药常用于阴道炎、子宫颈炎及术后阴道残端炎症。上药前应先作阴道灌洗或拭去宫颈粘液及炎性分泌物,使药物与炎性组织接触保证疗效。一般由护士操作,也可指导病人或家属自行上药。 1.用药准备:阴道灌洗用物、窥阴器、刮片、有线绵球、长棉签、敷料镊、各种治疗用的药液、药粉、药片。 2.操作方法: (1)上药前,病人排空膀胱,行阴道灌洗。 (2)栓剂、片剂:窥阴器扩张阴道,用棉签擦尽分泌物后,将所用药片放于刮片上,轻轻送至阴道后弯窿处,再将窥阴器撤出。若是病人自行上药,最好在临睡前,洗尽双手,左手分开大小阴唇,右手食指将药片向阴道后壁推进至食指完全伸入为止。 (3)粉剂:用窥阴器扩开阴道,暴露宫颈后,用敷料镊将有线棉球蘸所需药粉,轻轻塞至子宫颈部,将线头露1—2cm于阴道外,12—24小时嘱病人牵引线头自行取出棉球。 (4)油膏:用窥阴器扩开阴道,暴露宫颈及阴道,用刮片取所需油膏上于宫颈及阴道,上药时转动窥阴器,使阴道四壁能涂满油膏。 3.注意事项: (1)月经期、阴道流血时禁止上药。 (2)上药期间停止性生活。 (3)未婚妇女上药,可用捻紧的长棉签涂擦,以防掉入阴道。 (4)上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上药时注意保护病人,避免受凉。

(完整版)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一.石膏绷带固定 [包扎前准备] 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 (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 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肢体应露出指(趾)

端以便于观察。 8.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坏疽及缺血性挛缩) (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 9.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 [适应证] 1.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如颈椎骨折脱位。 3.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骨牵引 一定义:直接固定到骨骼上施行的牵引。 二器材:穿刺针和牵引弓及其它牵引装置。穿刺针有克氏针和斯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