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批判学派

? 一.经验学派
主要以经验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与主要以思辨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
? 尤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既是方法论,又代表了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一)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经验学派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
?
经验性方法:
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
出现于19世纪后期,与社会科学中的实证立场联系在一起。经验性方法的基本前提:
1、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2、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客观性的科学方法;
3、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与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
? 主要原则:
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不能随意变更,以便提供验证的手段;
2、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局限性:
1、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经验材料有限,理性和精神活动不能单纯地加以说明;
2、问卷调查或控制实验的程序,不具自然科学的精确严谨,说明不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
3、依赖个人或小群体层面的经验材料,在社会历史过程和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缺乏有效手段;
4、主张的纯客观态度在现实中很难做到。(二)美国的经验学派-又称管理学派
特点:
1、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
2、判断事物的标准不是思想语言本身,而是其所引起的客观行为;
3、传播效果问题是经验学派关注的核心和焦点;
4、多元主义的社会观:西方社会不是阶级支配,而是由多元利益相互竞争、制衡的社会;
5、传播学研究不是为了变革现存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实现社会管理;
6、不可能从批判的立场上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播,以及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只能出于维护现存制度目的,从管理的角度作一些修补工作。
第二节: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 传统学派 批判学派 地位 传统学派 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发展起来,作为传统学派的对立面出现 自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萌芽,传统学派开始形成,并占据主流地位 价值观 行政管理学派 对现存的传播制度、传播文化进行批判,寻找社会公众可能的抗争方式 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为占据统治地位的传播者和传播控制者出谋划策 方法论 经验学派/实证学派 注重定性研究,使用哲

学的思辨方法和符号学、人类学的方法,在宏观研究领域提出了更深刻的思想 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硕 一、批判学派的诞生及与传统学派的区别
1、批判学派会首先在欧洲兴起的原因:
?60年代的欧洲,是个动荡的时代。作为“批判的武器”的批判理论大放异彩。
?①这是传播学研究与欧洲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②其次,欧洲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是由欧洲传播的实践所决定的。
?③从学术研究的发展规律看,欧洲批判学派的兴起也是顺理成章的。(植根于哲学的发展基础之上)
2、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性分析:
? 目的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实用性明显;批判学派志在对现存的传播状况进行批判,促进社会变化。
? 焦点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焦点放在传播效果和受众研究上,而批判学派更关注宏观的传播体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
? 方法的差异:传统学派主要采用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从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领域出发,注重思辩、理论、宏观。
2、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性分析:
? 目的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实用性明显;批判学派志在对现存的传播状况进行批判,促进社会变化。
? 焦点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焦点放在传播效果和受众研究上,而批判学派更关注宏观的传播体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
? 方法的差异:传统学派主要采用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从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领域出发,注重思辩、理论、宏观。
? 二、批判学派的思想源头
1、西方马克思主义
? (1)马克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意识形态的概念;阶级斗争的观点。
? (2)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是人对于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的想象。人是意识形态的人。意识形态通过“召唤”,使人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是国家暴力机器;而教会、学校、政党、媒体等是国家意识形态机器。暴力机器的镇压和意识形态机器的诱导共同构成了国家权力。
? 二、批判学派的思想源头
? (3)葛兰西:霸权(hegemony,或译为领导权)
? 霸权不是意识形态,它不是阶级意念的简单再现,也不能由统治阶级强加,而是由大众传媒等通过日常的新闻报道、宣传、广告活动,把支配阶级的利益描述为社会的普遍利益,

目的是制造“社会同意”。
? (4)伊格尔顿:“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若不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反映,并使人确信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把握这些阶级的经验中某些至关重要的主题并加以改造,是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的。”
? 霍克海默: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人才。于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从此法兰克福学派出现。1937年,霍克海默在《社会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为法兰克福学派奠定思想根基的论文《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
他指出:批判理论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立的。两者之间本质区别是:①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之中,旨在帮助社会再生产过程;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既定秩序之外,旨在推翻这个社会再生产过程。②传统理论总是从既定的事实出发,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得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合的顺从化结论;而批判理论首先是要破坏一切既定性、事实性的东西,证明它们是不真实的,是同人的本质相背离的。③传统理论以肯定的面目出现,批判理论则是作为一种否定的理论出现的。批判理论首先表现为一种立场,其次才是一种特定的理论。2、法兰克福学派
? 1923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宏观的广泛的批判性研究。1934年迁往美国,1949年回到法兰克福。
?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 vs. 大众文化(mass culture)。 法兰克福学派始终自认是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继承者,始终把自己的理论看作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直接延续。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霍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人才,其中代表人物有马尔库塞和阿多诺。霍克海默在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一批对资本主义丑陋文明满怀厌恶和义愤的年轻思想家,便以此为阵地,对社会现实展开全面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法兰克福学派虽然形成于二战之前,但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才由于马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马尔库塞成为“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人物。第二代领袖是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诞生于法西斯德国这一特殊的社会语境中,许多悲观化、偏激化、敌对化等情绪化的批判是他们在极为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对现实的极度反应。
? 在艺术活动和仪式化、戏剧化的大型公众活动中,纳粹都充分利用现代工业和科技带来的艺术效果来达到控制和操纵思想的最大

目的。经过包装、粉饰的法西斯文化披着艺术的外衣,几乎成为风行全德国的大众文化。
> 法兰克福研究所于1934 年迁往纽约,环境的改变带来研究所工作中心的微妙变化。他们发现在美国出现的权威主义带有与欧洲极权不同的伪装形式,不是恐怖和高压统治,而是一种更缓和的强求一致的方式。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法兰克福学派对美国式的“伪装形式”———大众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批判。
? 对大众文化批判的原因由于法兰克福学派受欧洲古典文化的浸淫太深,属上流文化保守主义和人文主义,对美国大众文化本能地反感,对技术的工具理性无限厌恶,对官僚统治强烈敌视。
? 由于美国大众文化的危机与人的生存困境确实客观存在,即,大众文化沦为赚钱的手段和工具,其本身由此失去了自律性和独立性,不再服从于自由的创造本性和审美的精神需求,而走向迎合民众的需要和口味,走向平庸和媚俗。
? 由于物质需要的满足成为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价值尺度,人成为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的被控制物,同时,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在技术与文化的协助下,强化了对民众的控制,民众的自由度越来越小了,最终可悲地走向了异化。
? 在人的生存状态方面,由于科学的实用价值被推至极端,人的精神家园日益被人们所淡忘、疏离,信仰的迷失、精神的贫乏成为物欲社会中无法挥去的一种迷茫。
法兰克福学派
大众文化批判的维度及主要观点
? 批判大众文化对艺术本质的违逆
> 大众文化是一种视听文化
> 大众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
> 大众文化是一种齐一性、标准化的文化
? 批判大众文化对民众的操纵与欺
> 大众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
> 大众文化是一种媒体文化
? 大众文化是一种娱乐文化阿多诺:文化工业千篇一律的产品容纳了包装后的意识形态,造成文艺作品的标准化、模式化和简单化,带来文化消费的物化。
? 视听文化提供了高密度的信息内容,使受众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有意识的信息整合和深层次的意义提炼,受众被激起的更多是生理和低级心理上的反应,而不是深刻的思想与艺术的感悟。
? 阿多诺认为,视听文化取消了高级文化与低级文化、艺术与娱乐、艺术与生活的区分,这对艺术的异在性是一个极大的违逆,因为“一旦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模糊了起来,那么艺术的批判潜力就要走向衰微,并且艺术本身将蜕变为某种证明工具,即晚期资本主义‘幸福意识’的无批判的镜像”。
? 阿多诺指出:“意识形态纯粹是谎言,这种谎言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用诱惑的方式和锤炼的方式———大众文化表达出来的。”它对人的操纵与欺骗比早期统治相对粗暴的方式更为

微妙而有效,它能把它的牺牲者安抚进入被动接受状态,使其不知不觉地按统治者的意愿行事,它使民众天真而固执地相信统治者所宣扬的一切。
? 马尔库塞:文化工业抹煞了文化的鲜明个性,抹煞了“否定的理性”,造成人们的虚假需要,把他们禁锢成“单向度的人”。二次大战后,马尔库塞留在美国。到六七十年代西方青年学生选择运动风起支涌时,他被奉为新左派的思想导师、精神领袖。人们甚至将他同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三M”。
? 单面人:马尔库塞在《单面人》中指出,发达工业社会已蜕变成一种“单面的社会”,活动在其中的只是具有“单面思维”的“单面人”。单面人只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精神追求,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只有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即纯然地接受现实,盲目地肯定现实,将自身完全融入现实中。马尔库塞以“单向度思想”来阐释人在大众传媒的包围下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丧失,他说:“大众传媒努力消除否定和对立,传播领域所使用的‘单面语言’起到压抑思想、欺骗民众的功能,单向度思想是由政策制定者及新闻信息的提供者系统地推进的。”大众传媒控制的最终结果是民众的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彻底消解。
? 卢卡奇的“总体性”方法:批判学派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卢卡奇的“总体性”方法,表现卢卡奇所言“渴望总体性”的倾向。总体方法认为,总体并不等于部分的简单总和,商品化作为整体,其中包含着部分所没有的东西;用总体的目光审视传播,才能洞见其内在的历史关联;正像马克思强调的只有总体才具体的、现实的。
? 本雅明:艺术的“机械复制”。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艺术的可复制性和贴近性,造成神秘感和韵味的消失。
? 哈贝马斯:“沟通理性”和“公共领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公共领域遭到了政治领域和商品经济领域的双重侵蚀。
? 法兰克福学派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局限
?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蕴含着一种深沉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犀利的价值批判态度,他们在哲学高度上和意义层面上对“文化艺术的异化”这一世纪性重大课题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正是其历史贡献之所在。他们乌托邦式的艺术观和对大众文化的片面否定及浓厚的悲观主义文化情绪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却是其历史局限之所在。
? 第一,艺术观的空想性
? 第二,民众观的消极性
? 第三,文化矛盾观的片面性
? 第四,文化价值观的绝对性
? 最后,文化历史观的孤立、静止性
? 三、批判学派的主要取向
? 英国的大众传播批判研究分为两

个主要学派与中心:。
英国的两股学术势力:
? 一是累斯特大学所属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心,以G·默多克和P·戈尔丁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用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理论,探讨传播媒介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媒介的控制问题,着眼点在“经济”方面,又被称为“政治经济学派”。
? 一是伯明翰大学所属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以S·霍尔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主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角度研究传播,将传播活动置于文化的背景中,把传播问题同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考察,立足点在“文化”方面,他们又被称为“社会—文化学派”。
? 1、政治经济学派:强调从经济基础出发分析社会和传播现状。
? 四个核心:历史、社会整体、道德哲学、实践
? (1)美国:赫伯特·席勒:1969年,《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文化帝国主义”
? (2)加拿大:达拉斯·斯密塞:传播业的主要商品是受众。
? (3)英国:戈尔丁和默多克:大众传播的垄断;公共商品变为私有商品。
? (4)法国:阿芒·马特拉:《国际传播与文化霸权》,2001,中央编译。
? 以商品原则为唯一驱动力的全球化演进与人权、公民权的维护和捍卫是相左的;传播是民族空间的结构手段,也应对民族中心注意观念保持足够的理论警惕。
? 1、政治经济学派:强调从经济基础出发分析社会和传播现状。
? 四个核心:历史、社会整体、道德哲学、实践
? (1)美国:赫伯特·席勒:1969年,《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文化帝国主义”
? (2)加拿大:达拉斯·斯密塞:传播业的主要商品是受众。
? (3)英国:戈尔丁和默多克:大众传播的垄断;公共商品变为私有商品。
? (4)法国:阿芒·马特拉:《国际传播与文化霸权》,2001,中央编译。
? 以商品原则为唯一驱动力的全球化演进与人权、公民权的维护和捍卫是相左的;传播是民族空间的结构手段,也应对民族中心注意观念保持足够的理论警惕。
? 默多克和格尔丁
理论依据:阶级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支配物质资料的同时也支配着精神资料。
他们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媒支配与控制的现状。
关心的焦点问题:现代媒介高度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及其带来的社会后果。

思想:高度的独占和集中证明了垄断资本控制着文化生产和流通;大众传媒的活动最终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意识形态和统治权力;从所有制关系和经济结构上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

但是对于传播内容本身没有给予更多关注。
?
? (1)斯图亚特·霍尔:《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译码》受众的三种态度:偏好性、妥协性、对抗性
? (2)大卫·莫利:《<举国上下>的观众》:由于文化条件分配的不平等,受众使用的话语方式影响其电视文本的解读过程。
? (3)洪美恩:《解读<达拉斯>》:受众从文本中获得快感。大众意识形态驻扎在感性层面而不是理性层面。
? (4)约翰·费斯克:大众媒介进行了双重消费过程。受众在第二重对“多义的”文本生产出自己的快感,进行了创造性和抵抗性的消费。
? 霍尔、莫利
继承了新马主义者观点,反对简单的经济基础还原论,主张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赋予意义功能,使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装置,从事合意的生产和再生产。
? 主要观点:
1、大众传播是资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有相对独立性;
2、大众传播分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两个过程,即符号化、赋予意义过程和解读过程;
3、讯息符号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不是完全被动,可以做出多种多样的理解:
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妥协式解读/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
? 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揭示大众传媒为占统治地位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倾向;
受众调查-考察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
? 2、社会-文化研究学派
? 以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为核心,主要观点:
? 大众传播生产了大众文化,其中容纳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反映了斗争之下形成的权力关系;由于符号的多义性以及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能对文本做出偏好性、妥协性、对抗性等不同的阅读。
? 分析的关键问题:阶级、性别、种族。
? 方法:文本分析和民族志
? 第二节?内涵透视及观点总结
? 一、?概念:
?1.物化:卢卡奇提出,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现实,它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商品拜物教。
?2.文化霸权:葛兰西提出。文化霸权是指统治者除依赖暴力来维护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在心理观念上的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这种领导只能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上,也就是建立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之上。
? ?3.意识形态:人们被幻想束缚,很难对生存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弗洛姆认为这种幻想是由“意识形态”造成的。意识形

态的功能有:①制造并传播种种幻想和神话,从而把人们的思想淹没于其中;②把现在的真相压入到无意识中去,阻止人们去觉察事实的真相。
? ?4.多元主义:多元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相对抗的。它不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由多元的社会群体和个人所构成。在多元化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成员对某些社会价值和规范的共同意向,即所谓“广泛的社会合意”,而大众媒介无非是它的反映和表现。
?霍尔指出,多元主义是虚伪的骗局,它掩盖了发达国家“经济资本和政治权力的集中垄断,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分配的巨大的不平等”。“广泛的社会合意”只是一种人为的虚构,是由大众媒介所编织出的一个美丽的童话。大众传播媒介并不是所谓“社会合意”的反映和体现,传播媒介并不止于消极地传达新闻和信息,而是积极地从事着某种有意识的灌输活动,它在意识形态内容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 5.“社会过滤器”:弗洛姆让为,任何来自生活的实际经验或体验在上升到意识的层面上之前,都必须首先经过“社会过滤器”。他把社会过滤器分为三个方面:语言、逻辑、社会禁忌。
? 6.消费者主权论:传统学派把消费者主权奉为王牌,消除“控制”这一重要命题。宣称,获取利润是媒介的首要目的,对生产“信息”这种商品的大众传播企业来说,消费信息的“受众”自然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批判学派从媒介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广告而非自于一般受众这一基本事实出发,认为对传播内容起决定作用的是广告主的意志,而所谓受众主权乃形同虚设。
? ?7.异化: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脱离生产者、同生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社会现象。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多地看到了生产过程的异化,而没有注意到在当今时代已同样被异化的消费过程。
? 8.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包括流行歌曲、畅销书、电影等,是控资本主义文明的衍生物。从本质上讲,大众文化同整个社会的异化统治相一致,构成异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在这里不再标志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生命的对象化,而仅仅体现为对个性的消灭。流行音乐以及整个大众文化都是以机械性的节奏、标准化的模式榨干人们的生命生量,使人在完全被动的接受中痴呆化。
? 霍克海默与阿道尔诺舍弃“大众文化”的提法,提出“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文化工业既是对大众文化的“大众性”、“大众化”的根本否认,同时

也揭示了大众文化是整个商品生产与消费体系的一部分。文化工业是作为商品供人消费的,它关心的首先是经济效益。阿道尔诺说,通俗文化处处证明了它真正的特性:标准化、陈腐、保守主义、平庸、操纵化的消费商品。
? 根据批判理论,大众文化不仅使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状况永恒化、合理化,而且本身也是压抑人、欺骗人、操纵人的社会镣铐,它越是让人“自由”地拥有,人也就越是丧失自由。
? ?批判学派的观点:①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兴盛,大众文化才得以兴盛;②大众媒介一方面出于商业动机而对大众文化推波助澜,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③它不仅在政治上成为操纵意识形态的工具,而且在文化上也担当着异化潮流的吹鼓手。
? 二、批判学派的研究领域大致可分为三个探讨方向:
? ?批判学派的研究领域有: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理解。
(一)传播与意识形态。加纳姆归纳出五个主要观点:
?①大众传播媒介有着巨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力。
?②这种影响力主要通过传播媒介所特有的“设定议题功能”得以发挥出来。
?③大众传播媒介所设定的“议题”是一种高度人工合生物,它经过传播者的新闻价值标准的过滤筛选,一般采取支持现在制度的立场。
?④传播媒介的“设定议题功能”依存于其“非党派性”和“中立”的招牌,这些招牌能给人一种可信赖感,从而传播媒介所高定的和提示的“议题”能对受众产生巨大影响。
?⑤资产阶级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者,在立场和价值观方面基本是与人民对立的,但同时他们也在制度的以及本阶级的压力下从事着“议题”的选择和传播。
? (?二)传播与垄断控制
?①默多克对“所有权分散论”和“管理革命论”作了分析批判。
?“所有分散论”不过是用表面现象掩盖问题的实质。资本主义企业采用股份制,似乎造成企业所有权的分散。实际上,由于小股东只有零星股票,真正控制企业的还是那些拥有大宗股票的大股东。所有权的分散不但没有削弱资本家对企业的控制权,反而使之更加扩大和加强了。
?②批判学派对“消费者主权”也进行了批判。默多史指出,马克思早就预见到股份公司有着把管理工作从资本家那里分离来的趋势,但马克思把它看作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精密化。资本家虽然退出了企业的日常管理,但他们通过董事会控制企业,管理人员受雇于人的地位决定他们不可能控制企业。
? (?三)传播与大众文化
?批判学派的观点:①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兴盛,大众文化才得以兴盛;②大众媒介一方面出于商

业动机而对大众文化推波助澜,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③它不仅在政治上成为操纵意识形态的工具,而且在文化上也担当着异化潮流的吹鼓手。
?他们的理论多少带有不合时宜的浪漫主义情调甚至乌托邦色彩,他们的思想都不时流露着清高自负的贵族气质,表现出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孤傲色彩。
? 三、理解:多元主义“完全是虚伪的骗局”
?多元观是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相对抗的。它不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由多元的社会群体和个人所构成。在多元化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成员对某些社会价值和规范的共同意向,即所谓“广泛的社会合意”,而大众媒介无非是它的反映和表现。
?霍尔指出,多元主义完全是虚伪的骟局,它掩盖了发达国家“经济资本和政治权力的集中垄断”,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分配的巨大的不平等。“广泛的社会合意”只是一种人为的虚构,是由大众媒介所编织出的一个美丽的童话。大众媒介不是“社会合意”的反映和体现,它积极地从事着某种有意识的灌输活动,它在意识形态内容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 四、大众文化的特点,它是如何使人异化的:
?异化: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脱离盛产者、同生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社会现象。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多地看到了生产过程的异化,而没有注意到在当今时代已同样被异化的消费过程。
?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包括流行歌曲、畅销书、电影等,是控资本主义文明的衍生物。从本质上讲,大众文化同整个社会的异化统治相一致,构成异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在这里不再标志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生命的对象?
?
? 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则是:对现存社会持一种无情批判的否定态度,因此批判学派总是力图站在现存社会秩序“之外”,拒绝承认现存秩序的合法性,并自觉地以批判现存秩序为己任。于是,批判学派主要致力于传播现象之深层背景的考察,更注重传播及传播体制的阶级性,更强调传播与社会的联系,帮而其研究有高层建瓴之势,令人茅塞顿开。不足:忽视或根本就无视对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置实际经验和具体问题于不顾,一味进行大而无当、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远离传播实践,结果其研究大多无助于指导人们从事传播活动。
?总之,两者相对比,传统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小规律,在维护传播现状;批判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大问题,在否定传播现状。即

,传统学派在传播理论上虽然颇多建树,但却很少对传播现象提出根本性的质疑;相反,批判学派虽然无情地撕破现实的虚假面纱,将它的丑恶暴露出来,但却很少提出有益于传播活动的科学学说。
? 化,而仅仅体现为对个性的消灭。流行音乐以及整个大众文化都是以机械性的节奏、标准化的模式榨干人们的生命生量,使人在完全被动的接受中痴呆化。五、如何评价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优点及其不足:
? ? 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与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与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系,其研究方法及成果都带有十分突出的、明显的经验色彩。长处:研究的成果往往能直接用来指导传播实践,特别是对开展卓有成效的传播活动作用更大。缺点:对现存的社会及其传播体制持一种肯定态度,因此,总把自己置于现存秩序“之内”,把现存秩序当做一种固定不变既定事实接受下来,从而自觉不自觉地以维护现存秩序为己任。要言之,传统学派奉行的是同现存社会秩序相一相调和的“服从主义”。
? 批判学派与批判学派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立场上的不同各表现在什么方面(传播学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的根本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

加拿大学者史密斯对两大学派的差异概括为以上三点。我们认为,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的所有差异、分歧与矛盾,统统都导源于立场的不同和主观态度的不同。
?立场态度上:传统学派是肯定现状、服务现状,批判学派是批判现状、否定现状。
?研究方法上:传统学派以“科学”性见长,提出命题→定量分析→得出结论。批判学派也不时采用一些实证性方法,二者一是科学实证的,一是哲学思辩的。
? 思考题:
? ▲简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别。
? ▲考虑一下自己的传播研究价值观和方法论取向。
? ▲讨论我国传播事业中的权力分布状况。
? ▲对一个报纸版面、电视节目或某一个广告进行文本分析,看看其中容纳了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受众可能的解读方式又是怎样的。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