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后热处理方案

焊后热处理方案
焊后热处理方案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六盘水项目部

1. 范围

本方案针对六盘水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一期工程A标段工艺管线对接焊缝及设备局部需要进行热处理部位而编制的焊后热处理的基本要求,本工程采用履带式陶瓷电加热板加热,使用热电偶检测温度。

2.目的

本方案的制定用于正确的指导现场操作工人进行正确的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为降低或消除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防止产生裂纹、改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金属组织与性能,应根据材料的淬硬性、焊件厚度及使用条件等综合考虑进行焊接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3. 编制依据

3.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3.2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GB50235-97

3.3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JB4709-2000.

3.4 《石油化工工程鉻钼耐热钢管道技术规程》SH3520-91

3.5 《石油化工低温钢焊接规程》SH-T3525-2004

4.准备工作

4.1 人员资格

参与热处理工作的操作工应熟悉热处理设备的性能,熟悉本工程所采用的热处理各项技术参数。

4.2 设备准备

本工程采用履带式电加热板进行加热,各项技术参数如下:产品型号:DJK-120型

输出功率(P最大):120KW

温控范围(I输出):0~1000℃

输出电压(V输入):380V /三相四线

控温点:3点

输出电压(V输出):220V/50HZ

记录点:6点

5.热处理流程

焊口拍片→工件接收(若合格)→固定加热板→固定热电偶→保温包裹→检查各连线→送电→加热→记录→断电→拆除各连线→拆除热电偶、加热板→资料整理

6.热处理详细描述

A.在进行包扎加热板前,应检查以下几项内容:

?检查工件是否清洁和去除油脂。

?检查工件表面是否有缺陷。

B.加热板的安装

?以焊缝为中心在焊缝两侧均匀缠绕加热板(规格:长度应为790mm,宽度280mm)。

?缠绕加热板时要确保缠紧,加热板要紧贴工件表面,不得有重叠、交叉、悬空或松动。

C.热电偶的安装

?采用三个热电偶进行温度的监测。

?三个热电偶的安装位置为沿管道径向各120度方向安装。热电偶的头部应靠近焊缝热影响区并紧贴在工件表面,用铁丝进行热电偶的固定。

?热电偶的安装位置,应以保证测温准确可靠、有代表性为原则。对于管径大于或等于273mm的管道,测温点应在焊缝中心按圆周对称布置,且不小于两点;水平管道,测温点应上下对称布置;分区控温时,热电偶的布置应与加热装置相对应;当用一个热电偶控制多个焊件时,该热电偶应布

D.保温

?采用50*600mm硅酸铝纤维保温棉保温。

?硅酸铝保温棉应采用铁丝进行包扎防止松落。

?各保温棉之间不得有搭接间隙,防止热量损失。

F.补偿导线的安装

?电加热板、热电偶和硅酸铝保温棉均已包好后,将热电偶、电加热板的连线分别连接。

G.送电

?接好各连接线并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打开温控仪,按照工艺参数调节好各数据后,向加热板送电,开始加热。

H.进行热处理

?加热速率:不得大于200℃/小时;加热至300℃以上时,不得大于205×25/T (℃/h)且不得大于220℃。

?降温速率:不得大于260×25/T (℃/h)且不得大于260℃/h,300℃以下可自然冷却。

?保温温度:焊后的恒温时间为T/25小时,且不得小于30分钟。恒温期

间温差不得大于50℃。

在常温——300℃之间的温度可不作记录,其他温度区段应有连续的记录。

T为管材壁厚

I.在热处理过程中应及时填写热处理记录表。

J.当工件冷却至室温后拆除加热板和热电偶。

K.资料整理

热处理结束后,取下记录纸,并标出各热电偶各自对应的温度曲线,单线图号,焊口号,焊工号,焊接日期,热处理日期,热处理工姓名、并加盖热处理专用章。

7. 焊接热处理工艺

7.1 焊前预热

管道焊接时,应按表1的规定进行焊前预热。焊接过程中的层间温度,不应低于其预热温度、当异种金属焊接时,预热温度应按可焊性较差一侧的钢材确定。预热采用电加热,预热时应使焊口两侧及内外壁的温度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预热的加热范围以焊口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少于壁厚的三倍;

有淬硬倾向或以产生延迟裂纹管道每侧应不小于100mm。加热后加热区以外100mm范围内应于保温,以减少热损失,预热温度在距焊缝中心50mm~100mm处进行测量。

常用钢的预热温度见表1.

7.1.1确定焊件的预热温度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a) 钢材的焊接性;

b) 焊件厚度、接头型式;

c) 环境温度;

d) 焊接材料的潜在含氢量和结构拘束度;

e) 异种钢焊接时,预热温度的选择应根据合金成分高的一侧或焊接性差的一侧进行选择。

7.2 焊后热处理

7.2.1 在制定焊后热处理工艺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A、对有再热裂纹倾向的钢种,焊后热处理温度应避开敏感温区,升、降温时,应尽快通过温度敏感区,且避开在此温度区间停留;

B、热处理的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 3 倍,且不小于25mm。加热区以外100mm范围内应于保温,且管道端口应封闭

C、热处理时的保温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得小于管子壁厚的5倍,以减少温度梯度;

D、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应;力求内外壁和焊缝两侧温度均匀,恒温时在加热范围内任意两侧点间的温差应低于50℃。厚度大于10mm时应采用感应加热或电阻加热。

E、低温钢焊接完毕后,宜对焊缝进行表面焊道退火处理。

常用钢材的焊后热处理温度与恒温时间见表2

7.2.2 热处理过程中,升温、降温速度规定如下:

7.2.2.1 降温过程中,温度在300℃以下可不控制。

7.2.2 热处理时的保温宽度,从加热区向外100mm范围,且管道端头应封闭。7.2.3 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应力求内外壁和焊缝两侧温度均匀,恒温时在加热范围内任意两测点间的温差应低于50℃。

7.2.4 进行热处理时,测温点应对称布置在焊缝中心两侧,且不得少于两点。水平管道的测点应上下对称布置。

7.3 15CrMoG热处理

由于15CrMoG是本施工现场热处理的重点,在给15CrMoG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7.3.1 焊缝的无损检测在热处理完成后进行;

7.3.2 15CrMoG焊缝焊接完毕后若不能及时进行热处理,应在焊后均匀加热至300-350℃、并保温缓冷,其加热范围同热处理范围;

7.3.3 若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则不必进行后热,否则应按照焊接工艺卡的要

求进行后热;

7.3.4 热处理采用电加热方式,加热器及保温层的固定位置如图2所示。热处理时DN≤12″焊缝应至少安放一支测温热电偶,12-24″焊缝对称安放2支热电偶,>24″焊缝应相隔120°安放3支热电偶。热电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升降温速度根据7.2.2规定执行,但降温时应待冷却至常温后方可拆除保温层。

图2

表3 15CrMoG管道焊缝热处理参数一览表

7.420ANTI-HIC热处理注意事项

20ANTI-HIC在焊接完后应立即进行热处理,若不能及时热处理,应在焊后均匀加热至300-350℃,并保温缓冷,其加热范围同热处理范围;

8.责任和义务

8.1 焊接工程师

负责热处理程序方案的编制,为现场热处理操作工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并监督检查热处理过程的正确实施。

8.2 质量检查员

8.3 现场操作工

在现场正确的按照热处理工艺规程进行操作,负责收集热处理记录曲线并按照单线图焊缝位置进行正确的编号。

9.质量保证体系

热处理操作工

(李玉奇、张玉)

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工艺参数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焊接工艺指导书 电弧焊工艺 1 接口 焊条电弧焊的接头主要有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和搭接接头四种。 1.1 对接接头 对接接头是最常见的一种接头形式,按照坡口形式的不同,可分为I形对接接头(不开坡口)、V形坡口接头、U形坡口接头、X形坡口接头和双U形坡口接头等。一般厚度在6mm以下,采用不开坡口而留一定间隙的双面焊;中等厚度及大厚度构件的对接焊,为了保证焊透,必须开坡口。V形坡口便于加工,但焊后构件容易发生变形;X形坡口由于焊缝截面对称,焊后工件的变形及内应力比V形坡口小,在相同板厚条件下,X形坡口比V形坡口要减少1/2填充金属量。U形及双U形坡口,焊缝填充金属量更少,焊后变形也很小,但这种坡口加工困难,一般用于重要结构。 1.2 T形接头 根据焊件厚度和承载情况,T形接头可分为不开坡口,单边V形坡口和K形坡口等几种形式。T形接头焊缝大多数情况只能承受较小剪切应力或仅作为非承载焊缝,因此厚度在30mm以下可以不开坡口。对于要求载荷的T形接头,为了保证焊透,应根据工件厚度、接头强度及焊后变形的要求来确定所开坡口形式。 1.3 角接接头 根据坡口形式不同,角接接头分为不开坡口、V形坡口、K形坡口及卷边等几种形式。通常厚度在2mm以下角接接头,可采用卷边型式;厚度在2~8mm以下角接接头,往往不开坡口;大厚度而又必须焊透的角接接头及重要构件角接头,则应开坡口,坡口形式同样要根据工件厚度、结构形式及承载情况而定。 1.4 搭接接头 搭接接头对装配要求不高,也易于装配,但接头承载能力低,一般用在不重要的结构中。搭接接头分为不开坡口搭接和塞焊两种型式。不开坡口搭接一般用于厚度在12mm 以下的钢板,搭接部分长度为3~5δ(δ为板厚) 2 焊条电弧焊工艺参数选择 2.1 焊条直径 焊条直径可根据焊件厚度、接头型式、焊缝位置、焊道层次等因素进行选择。焊件厚度越大,可选用的焊条直径越大;T形接头比对接接头的焊条直径大,而立焊、仰焊及横焊比平焊时所选用焊条直径应小些,一般立焊焊条最大直径不超过5mm,横焊、仰焊不超过4mm;多层焊的第一层焊缝选用细焊条。焊条直径与厚度的关系见表4 2.2 焊接电流是焊条电弧焊中最重要的一个工艺参数,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及焊缝成形。当焊接电流过大时,焊缝厚度和余高增加,焊缝宽度减少,且有可能造成咬边、烧穿等缺陷;当焊接电流过小时,焊缝窄而高,熔池浅,熔合不良,会产生未焊透、夹渣等缺陷。选择焊接电流大小时,要考虑焊条类型、焊条直径、焊件厚度以及接头型式、

焊接、热处理工艺卡

焊接热处理工艺卡 精品

工艺曲线图: 注意事项: 1. 在加热范围内任意两点的温差应小于 50℃; 2. 保温厚度以40~60mm 为宜; 3. 升、降温时,300℃以下可不控温; 4. 焊后热处理必须在焊接完毕后24h 内进行。 编制 日期 审批 日期 焊接施工工艺卡 企业名称: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设计卡编号:APCC-GD-WPS-001 产品名称:P91中大口径管焊接工艺卡 所依据的工艺评定报告编号:APCC-PQR-115 焊接位置:2G 、5G 、6G 自动化程度:手工焊 母 材 坡 口 简 类号 B 级号 Ⅲ 与 类号 B 级号 Ⅲ 钢号 SA335-P91 与 母材厚度范围:√对接接头 角接接头 70mm 焊缝金属厚度范围:δ≤h ≤δ+4mm 管子直径范围:√对接接头 角接接头 φ406 其 他: / 坡口检查 √外观检查VT √着色PT 磁粉MT 装配点焊 √手工焊Ds 氩弧焊Ws 二氧化碳气体焊Rb 焊材要求 √焊丝清洁 √焊条烘焙 焊剂温度 焊前预热: 火焰预热 √电阻预热 预热温度:150~200℃ 层间温度:200~300℃ 焊嘴尺寸: M10×L65×φ6 钨极型号/尺寸: Wce-20,φ2.5 焊接技术: 导电嘴与工件距离: / 清理方法: 机械法清理 无摆动或摆动焊: 略摆动 焊接方向: 由左至右、由下至上 工 艺 参 数 层 道 次 焊接方法 焊材 极 性 焊接参数 焊剂或 气体 保护气体流量L/Min 背面保护气体流 量L/Min 气体后拖 保护时间S 牌号 规 格 (mm ) 电流(A ) A 电压 (V ) 焊速 mm/Min 150~250 200~300 ≤300℃ 温度(℃) 时间 6(h ) 80~100℃/2 ≤90℃/h ≤90℃/h 750~770℃

焊后热处理基本知识

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基本知识培训 一、焊后热处理的概念 1.1后热处理(消氢处理):焊接完成后对冷裂纹敏感性较大的低合金钢和拘束度较大的焊件加热至200℃~350℃保温缓冷的措施。 目的、作用:减小焊缝中氢的有害影响、降低焊接残余应力、避免焊缝接头中出现马氏体组织,从而防止氢致裂纹的产生。 后热温度:200℃~350℃ 保温时间:即焊缝在200℃~350℃温度区间的维持时间,与后热温度、焊缝厚度有关,一般不少于30min 加热方法:火焰加热、电加热 保温后的措施:用保温棉覆盖让其缓慢冷却至室温 NB/T47015-2011关于后热的规定: 1.2焊后热处理(PWHT):广义上:焊后热处理就是在工件焊完之后对焊接区域或焊接构件进行的热处理,内容包括消除应力退火、完全退火、固熔、正火、正火加回火、回火、低温消除应力等。狭义上:焊后热处理仅指消除应力退火,即为了改善焊接区的性能和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等有害影响。 1.3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焊接中所说的焊后热处理是指焊后消除应力的热处理。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过程:将焊件缓慢均匀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降温冷却至室温。

目的、作用: (1)降低或消除由于焊接而产生的残余焊接应力。 (2)降低焊缝、热影响区硬度。 (3)降低焊缝中的扩散氢含量。 (4)提高焊接接头的塑性。 (5)提高焊接接头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 (6)提高抗应力腐蚀能力。 (7)提高组织稳定性。 热处理的方式:整体热处理、局部热处理 1.4焊接应力的危害和降低焊接应力的措施 焊接应力是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温度场的变化(热涨冷缩)及焊件间的约束而产生的滞留在焊件中的残余应力。 1.4.1焊接应力只能降低,不可能完全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形成的的危害:1)影响构件承受静载的能力;2)会造成构件的脆性断裂;3)影响结构的疲劳强度;4)影响构件的刚度和稳定性;5)应力区易产生应力腐蚀开裂;6)影响构件的精度和尺寸的稳定性。 1.4.2降低焊接应力的措施 1)设计措施: (1)构件设计时经量减少焊缝的尺寸和数量,可减少焊接变形,同时降低焊接应力 (2)构件设计时避免焊缝过于集中,从而避免焊接应力叠加 (3)优化结构设计,例将如容器的接管口设计成翻边式,少用承插式 2)工艺措施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目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1)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1) 要求淬硬的钢种 (4) 要求渗碳的钢种 (6) 几点说明 (6) 3.常用钢正火、回火及退火温度 (7)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7) 其它钢种 (8) 几点说明 (8) 4.常用钢去应力温度 (10) 5.各种热处理工序加热、冷却范围 (12) 淬火………………………………………………………………………………………………1 2 正火及退火 (14) 回火、时效及去应力 (15) 工艺规范的几点说明 (16) 6.化学热处理工艺规范 (17) 氮化 (17) 渗碳 (20) 7.锻模热处理工艺规范 (22) 锻模及胎模 (22) 切边模 (24) 锻模热处理注意事项 (25) 8.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26) 铝合金的热处理 (26) 铜及铜合金 (26)

9.几种钢锻后防白点工艺规范 (27) 第Ⅰ组钢 (27) 第Ⅱ组钢 (2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它主要以企业标准《金属材料技术条件》B/HJ-93年版所涉及的金属材料和技术要求为依据(不包括高温合金),并收集了我公司生产常用的工具、模具及工艺装备用的金属材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产品零件的热处理生产。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注:①采用日本材料时,淬火温度为960~980℃,回火温度允许比表中温度高10~30℃。 ②有效截面小于20mm者可采用空冷。 要求淬硬的钢种(新HRC>30)

钢制管道焊后热处理工艺规程完整

锅炉管焊接热处理工艺规程 1 总则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低碳和低合金钢锅炉管道焊接接头消除残余应力的焊后热处理,不涉及发生相变和改变金相组织的其他热处理方法。 2 、引用标准及参考文献 NB/T47015—2011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SH3501—2011 《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50236—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3、焊前预热 3.1材料性能分析 部分锅炉管道采用低合金耐热钢,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是高温热管道的常用材料,由于材料中存在铬、钼合金成分,材料的淬硬倾向大,施工中采用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的工艺措施,来获得性能合格的焊接接头。 3.2管道组成件焊前预热应按表1的规定进行,中断焊接后需要继续焊接时,应重新预热,焊接是保持层间温度不小于150℃。 3.3 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在始焊处100mm围,应预热到50℃以上。 表1 管道组成件焊接前预热要求

4 设备和器材 4.1焊后热处理必须采用自动控制记录的“热处理控制柜”控制温度。4.2“热处理控制柜”需满足下列要求: 4.2.1能自动控制、记录热处理温度。 4.2.2控制柜、热电偶和补偿导线组合后的温度误差≤±10℃。 4.2.3柜所有仪表、仪器需经法定计量单位校验合格,使用时校验合格证须在有效期。 4.3热电偶 4.3.1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须采用热电偶测温控温。 4.3.2热电偶需满足如下要求: 4.3.2.1量程为热处理最高温度的1.5倍,精度等级为1.0;控温柜和补偿导线的组合温差波动围≤±10℃。 4.3.2.1按校验周期进行强制校验,使用时校验合格证须在有效期。 4.4加热器 4.4.1焊后热处理必须采用可实现自动指示控制记录的电加热绳或履带加热板加热。 4.4.2管壁厚大于25mm的焊接接头宜采用感应法加热。 4.5热处理设备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人管理和调试,使用时应放置在防雨防潮的台架上。 4.6保温材料 热处理所用保温材料应为绝缘无碱超细玻璃棉或复合硅酸盐毡,且应有质量证明及合格证。

焊后热处理管理规定

焊后热处理管理规定 (QB/SAR0308-2005) 1.0总则 1.1目的:对公司制造的压力容器产品(或泵压部件)焊后热处理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确保产品(或承压部件)焊后热处理质量符合设计、使用和相关标准规定要求。 1.2编制依据 1.2.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2.2《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1.2.3《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1.2.4《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 1.2.5本公司相关的管理规定。 1.3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制造的压力容器产品(或承压部件)的焊后热处理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3.1本公司自行进行的产品(或承压部件)局部(焊缝、热影响区)焊后热处理。 1.3.2本公司暂无能力实施需委托分包单位进行的产品(承压部件)整体焊后热处理。 2.0局部焊后热处理 2.1局部热处理范围 2.1.1压力容器产品的B、C、D类焊接接头,球形封头与圆角相连的A类焊接接头及缺陷补焊部位。 2.1.2局部热处理时,焊缝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钢材厚度的2倍;接管与壳体相焊时加热宽度不得小于钢材厚度的6倍。 2.1.3靠近加热区的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使温度梯度不致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2.2局部热处理控制 2.2.1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过程工艺卡,经热处理责任师审批后实施。 2.2.2由热处理签发热处理任务单,对需进行焊后热处理内容向热处理人员进行安排,必要时还应附有示意简图,并对热处理开始时间作出要求。 2.2.3热处理人员按接受的热处理任务单和工艺卡的规定要求,实施过程参数控制,确保热处理过程和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铬钼管道焊接及热处理方案

中原石化乙烯原料路线改造(MTO)项目厂际外管工程热处理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濮阳市中原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6月15日

目录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是中原乙烯从国电新敷设一条DN400中压蒸汽管线(材质20#,长度约900m),一条DN300高压蒸汽管线(材质P11,长度约900m;从MTO界区引一条DN25仪表风管线(材质:镀锌无缝钢管20#,长度约70m)到中、高压蒸汽的调节阀处;从龙宇化工一条氮气管线从中原乙烯南围墙引入,均沿厂际外管廊(第五段管廊)作为MTO项目厂外公用工程管线。本方案仅适用于厂际外管项目高压蒸汽(铬钼钢P11)管道焊接工程,施工的焊接及热处理工作。 二、编制依据 2.1、厂际外管Y-10035项目设计图纸; 2.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2.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2.4、《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 2.5、《石油化工铬钼耐热钢焊接规程》SH/T3520-2004; 2.6、《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17-2010; 2.7、《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GB5048-2008; 2.8、《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T 3503-2007; 2.9、《工程建设交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SH/T 3543-2007; 三、焊接施工准备 3.1材料要求:

3.1.1施工现场应配有符合要求的固定焊条库或流动焊条库; 3.1.2焊材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或材质合格证,焊材的保管、烘干、发放、回收严格按《压力管道质量手册》中有关规定执行,焊条的烘干工艺按生产厂家说明书提供的参数进行,如无则按焊接工艺指导书给定的参数执行(焊接作业指导书11PQR-ZYSH-03;)3.1.3焊丝使用前,应去除表面的油脂、锈等杂物; 3.1.4保温材料性能应符合预热及其处理要求。 3.2机具要求: 3.2.1焊机为直流焊机,焊机完好、性能可靠,双表指示灵敏,且在校准周期内; 3.2.2预热及热处理的设备完好,性能可靠,检测仪表在校准周期内,且符合《压力管道质保手册》中的计量要求; 3.2.3焊工所用的焊条保温筒,刨锤、钢丝刷齐全。 3.3作业条件 3.3.1人员资格: 焊工必须持有有效期内相应材质(A355 P11)、相应位置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合格证或《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合格证或设计规定的其它合格证及MTO项目合格焊工证。 3.3.2环境条件: 施焊前应确认环境符合下列要求: 风速:手弧焊小于8m/s;氩弧焊小于2m/s;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小于90%;无雨、雪天气。 当环境条件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必须采取挡风、防雨等有效防护措施。

焊接工艺参数选择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主要条直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层数、电源种类及极性等。 1.焊条直径 焊条直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焊件厚度、接头形式、焊缝位置和焊接层次等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可根据表6-4按焊件厚度选择焊条直径,并倾向于选择较大直径的焊条。另外,在平焊时,直径可大一些;立焊时,所用焊条直径不超过5mm;横焊和仰焊时,所用直径不超过4mm;开坡口多层焊接时,为了防止产生未焊透的缺陷,第一层焊缝宜采用直径为3.2mm的焊条。 表6-4 焊条直径与焊件厚度的关系mm 焊件厚度 ≤2 3~4 5~12 >12 焊条直径 2 3.2 4~5 ≥15 2.焊接电流 焊接电流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焊接质量,所以其选择应根据焊条的类型、直径、焊件的厚度、接头形式、焊缝空间位置等因素来考虑,其中焊条直径和焊缝空间位置最为关键。在一般钢结构的焊接中,焊接电流大小与焊条直径关系可用以下经验公式进行试选: I=10d2 (6-1) 式中 I ——焊接电流(A); d ——焊条直径(mm)。 另外,立焊时,电流应比平焊时小15%~20%;横焊和仰焊时,电流应比平焊电流小10%~15%。 3.电弧电压 根据电源特性,由焊接电流决定相应的电弧电压。此外,电弧电压还与电弧长有关。电弧长则电弧电压高,电弧短则电弧电压低。一般要求电弧长小于或等于焊条直径,即短弧焊。在使用酸性焊条焊接时,为了预热部位或降低熔池温度,有时也将电弧稍微拉长进行焊接,即所谓的长弧焊。 4.焊接层数 焊接层数应视焊件的厚度而定。除薄板外,一般都采用多层焊。焊接层数过少,每层焊缝的厚度过大,对焊缝金属的塑性有不利的影响。施工中每层焊缝的厚度不应大于4~5mm。

设备焊接与热处理方案

设备焊接与热处理方案 目录一、概述二、编制依据三、施工程序四、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准备分段设备组对检验焊接坡口制备设备组对要求设备组对焊接焊接检验焊缝热处理加固焊缝热处理五、工程质量目标及质保措施、质量控制点六、劳动力需用计划及技术能要求七、主要机具、计量工具一览表八、雨季、暑季施工技术措施九、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管理十、文明施工措施设备组对焊接与热处理方案设备组对焊接与热处理方案 1

一、概述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安庆分公司化肥原料结构调整及炼油化工资源优化工程,按照大件设备吊装组对方案分段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设备位号设备名称第一段C2201 H2S吸收塔第二段第三段第一段C2202 CO2吸收塔第二段第三段第一段C2204 再吸收塔第二段第三段第一段C2205 热再吸收塔第二段第三段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现场组对焊缝焊后需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二、编制依据《石油化工钢制塔、容器现场组焊施工工艺标准》SH3524-1999 《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钢制塔式容器》JB4710-92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B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JB/T4709-2000 设备组对焊接与热处理方案 2 公称直径φ3400 φ3400 φ3400 φ4000 φ4000 φ4000 φ3900 φ3900 φ3900/φ2600 φ3700 φ3700 φ3700 壁厚δ=48 δ=48 δ=48 δ=55 δ=55 δ=55 长度材质控制重量90000 90000 90000 165000 150000 155000 90000 70000 65000 65000 55000 65000 15400 09MnNiDR 15400 09MnNiDR 16700 09MnNiDR 25781 09MnNiDR 18831 09MnNiDR 21628 09MnNiDR δ=24/20 25010 09MnNiDR δ=20/16 20513 09MnNiDR δ=16/12 29658 09MnNiDR δ=16 δ=16 18550 17000 20R 20R 20R

(工业管道焊后热处理施工工艺标准

1 目的 为了规范压力管道等焊件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工艺,保证焊接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工艺标准。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承接的工业与公用压力管道焊接工程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3 引用标准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 定义 预热: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 焊后热处理: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 5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一般要求 5.1焊前预热 5.1.1 焊接工艺人员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份、焊接性能、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程度、焊接方法、焊接环境和所执行的施工工艺标准要求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焊前预热,必要时可通过试验确定。 5.1.2 焊前预热温度应符合设计或焊接施工工艺标准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焊前预热温度宜采用表1的规定。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5.1.3 预热的加热方式一般采用氧-乙炔焰加热或电加热带加热法。预热的温度应用热电偶、测温笔等测出。当温度达到要求时才能进行焊接。5.1.4 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 5.1.5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其层间温度应在规定的预热温度范围内。5.1.6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所有钢材的焊缝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5.1.7 不同钢号相焊时,预热温度按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钢号选取。 5.1.8 当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时,焊前预热温度可按表1规定的下限温度降低50℃。 5.1.9 当用热加工法下料、开坡口、清根、开槽或施焊临时焊缝时,亦需考虑预热要求。 5.2 焊后热处理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热处理工艺规程B/Z61.012-95 (工艺参数) 2005年12月5日

目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1) 2.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1) 2.2要求淬硬的钢种 (4) 2.3要求渗碳的钢种 (6) 2.4几点说明 (6) 3.常用钢正火、回火及退火温度 (7) 3.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7) 3.2其它钢种 (8) 3.3几点说明 (8) 4.常用钢去应力温度 (10) 5.各种热处理工序加热、冷却范围 (12) 5.1淬火……………………………………………………………………………………………1 2 5.2 正火及退火 (14) 5.3回火、时效及去应力 (15) 5.4工艺规范的几点说明 (16) 6.化学热处理工艺规范 (17) 6.1氮化 (17) 6.2渗碳 (20) 7.锻模热处理工艺规范 (22) 7.1锻模及胎模 (22) 7.2切边模 (24) 7.3锻模热处理注意事项 (25) 8.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26) 8.1铝合金的热处理 (26) 8.2铜及铜合金 (26) 9.几种钢锻后防白点工艺规范 (27) 9.1第Ⅰ组钢 (27) 9.2第Ⅱ组钢 (28)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它主要以企业标准《金属材料技术条件》B/HJ-93年版所涉及的金属材料和技术要求为依据(不包括高温合金),并收集了我公司生产常用的工具、模具及工艺装备用的金属材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产品零件的热处理生产。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2.1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表1

钢结构焊接热处理工艺

京隆发电有限公司烟气脱硝改造工程 钢结构焊接热处理工艺 施工措施 批准: 审核: 编制: 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京隆项目部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材料介绍 (2) 三、焊接施工流程 (3) 四、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3) 五、现场焊接顺序: (4) 六、现场技术管理 (9) 七、作业的安全要求及措施 (9)

内蒙京隆电厂2×600MW机组烟气脱硝工程,SCR钢架的主立柱、梁、垂直支撑全部采用"H"型钢,母材材质为Q345(属低合金结构钢),钢架主立柱采用分段对接方式连成一体,其中"H"型钢的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翼缘板之间的连接采用对接焊接方式。 一、编制依据 1.1《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焊接篇)1996年版。 1.2《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1.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 DL5009.1—2002。1.4《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02。 1.5《管道焊接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 1.6《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JB/T3223-1996。 1.7京隆电厂脱硝钢架安装相关图纸 1.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 二、材料介绍 1. Q345化学成分如下表(%): 2.Q345力学性能如下表(%): 其中壁厚介于16-35mm时,σs≥325Mpa;壁厚介于 35-50mm时,σs≥295Mpa

3. Q345钢的焊接特点 3.1 碳当量(Ceq) Ceq=0.49%,大于0.45%,可见Q345钢焊接性能不是很好,需要在焊接时制定严格的工艺措施。 3.2 Q345钢在焊接时易出现的问题 3.2.1 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 Q345钢在焊接冷却过程中,热影响区容易形成淬火组织-马氏体,使近缝区的硬度提高,塑性下降。结果导致焊后发生裂纹。 3.2.2 冷裂纹敏感性 Q345钢的焊接裂纹主要是冷裂纹。 三、焊接施工流程 1、坡口清理准备→点固→焊前预热→焊接→施焊→自检/专检→焊后热处理→无损检验(合格)焊接材料的选用 2、由于Q345钢的冷裂纹倾向较大,应选用低氢型的焊接材料,同时考虑到焊接接头应与母材等强的原则,选用E5015 (J507)型电焊条。 3、对于要求焊接的部位严格按图纸要求施焊,注意坡口角度、间隙及焊角高度。 4、焊接过程应注意层间清理和层间检查,确保无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方可继续施焊。 5、焊接过程应注意接头和收弧质量,接头应熔合良好,收弧时弧坑应填满,以防弧坑裂纹。 6、焊接工作应一气呵成,更换焊条时应迅速,中途不应无故停顿,注意层间熔化,避免出现夹沟。焊接过程中途因故停止后重新焊接时,必须检查焊缝表面是否有裂纹、气孔、生锈、水迹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热处理--消除焊接应力

1总则 1.1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碳素钢及低合金钢压力容器及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 1.2本守则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要求,具体实施应按图纸设计的要求和专业工艺文件的规定执行。 2要求 2.1人员及职责 2.1.1 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焊后热处理操作。 2.1.2 焊后热处理工艺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 2.1.3 热处理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原始操作记录。 2.2 设备及装置 2.2.1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 2.2.2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对被加热件无有害的影响; 2.2.3 能保证被加热件加热部分均匀热透; 2.2.4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温度; 2.2.5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应当连续记录; 2.2.6炉外加热时,热电偶的布置应满足工艺标准的要求; 2.2.7被加热件经焊后热处理之后,其变形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3焊后热处理方法 3.1炉内热处理 3.1.1 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3.1.2 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3.1.3为了防止拘束应力及变形,对薄壁大直径容器,内部应加支撑。卧式容器底部应放鞍式支座,支座间距不大于2米且底部应垫平。 3.1.4有密封面和有高精度螺孔的部位应加以保护,可用机油和石墨粉膏剂涂于被保护面,然后用石棉布包扎。

3.2分段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允许在炉内分段进行。对于超出炉子长度需要分段热处理的大件,其重复加热长度应不小于1.5米;露在炉外靠近炉门处应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保温长度不得小于1米。 3.3炉外热处理 产品整体炉外热处理热处理时,在满足2.2的基础上,还应注意: a)考虑气候变化,以及停电等因素对热处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急措施; b)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被加热件温度的均匀稳定,避免被加热件、支撑结构、底座等因热胀冷缩而产生拘束应力及变形 3.4局部热处理 3.4.1 B、C、D类焊接接头,球形封头与圆筒相连的A类焊接接头以及缺陷焊补部位,允许采用局部热处理方法。 3.4.2局部热处理时,焊缝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钢材厚度δs的2倍(δs为焊接接头处钢材厚度);接管与壳体相焊时加热宽度不得小于钢材厚度δs的6倍。 3.4.3靠近加热区的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使温度梯度不致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4热处理工艺规范 4.1工件装炉温度和出炉温度应低于400℃。但对厚度差较大、结构复杂、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残余应力值要求较低的被加热件,其入炉或出炉时的炉内温度一般不宜超过300℃。 4.2 焊件升温至400℃后,加热区升温速度不得超过(5000/δs)℃/h,且不得超过200℃/h,最小可为50℃/h。 4.3 升温时,加热区内任意5000mm长度内的温差不得大于120℃。 4.4 保温时,加热区内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宜超过65℃。 4.5 升温保温期间,应控制加热区气氛,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 4.6 炉温高于400℃时,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δs)℃/h,且不得超过260℃/h,最小可为50℃/h. 4.7 焊件按出炉温度出炉后应在静止空气中继续冷却。 4.8 常用钢号推荐的焊后热处理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见表1

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参数和发展

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参数 时间:2010-06-14 08:59:46 来源:机械社区作者:

轴承钢是质量要求很严格的钢类。目前对轴承钢提出的要求有:用户免加工和检查、提高质量、规格细化和提高尺寸精度等,而且,对这些要求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为满足这些要求,JFE制钢使用了各种保证产品质量和进行精加工的设备生产轴承钢。这些设备与新开发的提高质量的技术相结合,可以生产尺寸范围宽、质量高、附加值高的热处理和热轧轴承钢。 JFE轴承钢制造技术的特点是: 1)表面质量精细加工和质量检查体系 用对钢坯进行火焰清理和将连铸坯轧制成小型圆坯的方法,均匀去除表面瑕疵、皮下夹杂物和脱碳层。对质量要求特别高的材料,实施钢坯扒皮作业高度清除缺陷。为保证小型圆坯的表面质量,用自动涡流探伤仪和磁粉探伤仪进行检查;对内部缺陷,用圆坯全断面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内部孔隙和夹杂物。 2)轴承钢的精细制造技术和质量保证 在线材-棒材厂,在棒材轧制线上增设线材轧制线,进行联合轧制。对棒材和线材都采用4辊精轧机进行精轧,棒钢的尺寸精度在0.01mm以下,用户可以省略扒皮和拉拔加工。对线材可进行自由尺寸轧制,并可以生产Φ4.2mm的小尺寸线材。由于把线材已经轧制到锻造的尺寸,所以用户可以省略拔丝、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序。 3)提高钢的洁净度 近年来,JFE制钢为了提高钢的洁净度,采用了PERM(加减压精炼)、LF(炉外精炼炉)对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PERM法是在转炉冶炼时,使氮、氢等气体溶解在钢中,然后,用RH炉(真空脱气)迅速减压,使钢中产生气体,利用这种气体捕捉并排除钢液中的夹杂物。 JFE制钢还在2008年新建LF炉,大大提高了夹杂物的去除能力。采用上述工艺和设备的效果是:与原有工艺相比,夹杂物个数预测指数减少34%、夹杂物最大直径指数减少29%、夹杂物最大直径指数分布的标准偏差减少了73%。 由于采用了具有上述特点的制造技术,JFE制钢今后将继续向用户 轴承钢资料

12CrMoV焊接施工及热处理课件

鞍钢凌钢朝阳100万t/a焦化项目煤气净化及公辅设施安装工程 12CrMoV 焊 接 及 热 处 理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12CrMoV压力管道焊接及热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鞍钢凌钢100万t/a焦化工程,由干熄焦沿外线管廊到焦化边界接点的中压过热蒸汽管道。工艺管道材质为12CrMoV,规格Φ245*18mm; 计划开工时间:2008年8月12日开工,2008年10月30日竣工;总工期:80天。 二、编制依据 1.《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1996-140号〕 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4–93〕 4.《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T4730–2005〕 6.管道施工图 三、焊接材料及管理 1.焊条、焊丝、等均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或质保书。凡无合格证或质保书及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焊材批号抽查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施工现场应设置焊材二级库,并由专人负责焊材的管理,做好焊材的烘干、发放、回收工作并做好烘干、发放、回收记录。 3.焊材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各种型号、规格的焊材应分类堆放防止混淆。 4.焊条使用前应按焊条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烘干,焊条重复烘干不应超过两次。 5.焊条使用时应装入100~125℃的保温桶内随取随用,桶内焊条不应超过半个工时。 6.氩弧焊所采用的氩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氩气》GB4842的规定,且纯度不应低于99.96﹪。 7.手工钨极氩弧焊,宜采用铈钨极或钍钨极。 8.焊材的领用、发放,管理人员应根据焊接工艺卡或工艺指导书所制定的工艺

设备焊接与热处理方案

因现在山西长治,身边无图纸及有关资料,本方案仅供参考,请修改完善,多谢。 目录 一、概述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程序 四、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4.1.施工准备 4.2.分段设备组对检验 4.3. 焊接坡口制备 4.4设备组对要求 4.5.设备组对焊接 4.6.焊接检验 4.7.焊缝热处理加固 4.8.焊缝热处理 五、工程质量目标及质保措施、质量控制点 六、劳动力需用计划及技术能要求 七、主要机具、计量工具一览表 八、雨季、暑季施工技术措施 九、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管理

十、文明施工措施 设备组对焊接与热处理方案 一、概述 1.1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安庆分公司化肥原料结构调整及炼油化工资源优化工程, 按照大件设备吊装组对方案分段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1.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现场组对焊缝焊后需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二、编制依据 2.1《石油化工钢制塔、容器现场组焊施工工艺标准》SH3524-1999 2.2《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2.3《钢制塔式容器》JB4710-92 2.4《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 2.5《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JB/T4709-2000 2.6《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7《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94 2.8设计提供的设备图纸及技术资料 三、施工程序 制作安装临时平台→按照大件设备吊装方案将分段设备在空中就位→组对卡具制作安装→对口方位调整→用经纬仪(或细钢丝)检查铅直度并调整→用组对卡具调整对口间隙及错边→组对固定后检查→点焊→正式焊接→焊缝外观检查→无损检验→750T吊车稳固热处理焊缝上段→稳固检查→焊缝热处理→焊缝硬度检测 四、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4.1.施工准备 4.1.1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在于测定焊件具有要求的使用性能。本工程中设备材质:20R 、09MnNiDR按《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进行评定。 4.1.2.焊工技能评定 焊工技能评定在于测定焊工具有熔敷优质焊缝金属的能力。施工单位选派具有相应合格项目的焊工,这些焊工均获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焊工操作资格证。 4.1.3焊材的验收、保管、烘烤、发放管理 4.1.4严格按照公司有关焊接材料管理的专项规定进行焊材管理。 4.1.5焊材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焊材质量证明书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焊材型号、牌号、规格; (1)批号、数量及生产日期; (2)熔敷金属化学成份检验结果; (3)熔敷金属对接接头各项性能检验结果;

焊后热处理(PWHT)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区别

焊后热处理(PWHT)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区别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后热处理(PWHT)工艺是指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焊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使焊件缓慢冷却下来,以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的一种焊接热处理工艺。焊后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这些过程相互衔接,不可间断。广义的焊后热处理包括下列各类热处理:消除应力;完全退火;固溶强化热处理;正火;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回火;低温消除应力;析出热处理等;另外,在避免焊接区急速冷却或者是去氢的处理方法中,采取后热处理也是焊后热处理的一种。 焊后热处理可采取炉内热处理,整体炉外热处理或局部热处理的方法进行。 焊后热处理 1、焊接残余应力是由于焊接引起焊件不均匀的温度分布,焊缝金属的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伴随焊接施工必然会产生残余应力。 消除残余应力的最通用的方法是高温回火,即将焊件放在热处理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和保温一定时间,利用材料在高温下屈服极限的降低,使内应力高的地方产生塑性流动,弹性变形逐渐减少,塑性变形逐渐增加而使应力降低。焊后热处理对金属抗拉强度、蠕变极限的影响与热处理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焊后热

处理对焊缝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随钢种不同而不同。 2、热处理方法的选择焊后热处理一般选用单一高温回火或正火加高温回火处理。对于气焊焊口采用正火加高温回火热处理。这是因为气焊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大,需要细化晶粒,故采用正火处理。然而单一的正火不能消除残余应力,故需再加高温回火以消除应力。单一的中温回火只适用于工地拼装的大型普通低碳钢容器的组装焊接,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部分消除残余应力和去氢。绝大多数场合是选用单一的高温回火。热处理的加热和冷却不宜过快,力求内外壁均匀。 3、焊后热处理的加热方法⑴感应加热。钢材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感应电势,因涡流和磁滞的作用使钢材发热,即感应加热。现在工程上多采用设备简单的工频感应加热。 ⑵辐射加热。辐射加热由热源把热量辐射到金属表面,再由金属表面把热量向其他方向传导。所以,辐射加热时金属内外壁温度差别大,其加热效果较感应加热为差。辐射加热常用火焰加热法、电阻炉加热法、红外线加热法。 焊后消除应力处理: 1、整体热处理:消除应力的程度主要决定于材质的成分、组织、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低碳钢及部分低合金钢焊接构件在650度,保温20~40h,可基本消除全部残余应力。另外还有爆炸消除应力。

高压蒸汽管道焊接及热处理施工方案要点

目录 1、概况........................................ 2、编制依据.................................... 3、焊接工艺控制程序............................ 4、焊接工艺要求................................ 5、焊后热处理.................................. 6、管道安装.................................... 7、管道吊装..................................... 8、主要程序控制点.............................. 9、成果保护..................................... 10、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管理....................... 11、主要工机具、人力组合及施工计划...............

1、概况 咸阳60万吨/年吨甲醇项目空分装置(271)及压缩机厂房(671)区域共有高压蒸汽管线470米,管线材质均为12Cr1MoVG,管道主要尺寸主要为325*28及450*38的厚皮管道,此合金钢管道材料需要做焊前预热、焊后后热及焊后热处理,以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善焊缝及近缝区的组织性能。因此编制此方案指导合金钢管道的施工及热处理 2、编制依据 2.1《现场设备、工艺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2.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2.3报甲方批准的焊接工艺评定 2.4《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国家质量监督局 2.5JB/T4709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2.6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热处理技术要求及文件

P91+P22钢焊接及热处理工艺

P91钢与P22钢焊接及热处理工艺 摘要:现场施工中碰到了SA335-P91、SA335-P22两种不同合金成分的异种钢焊接,焊缝金属组织容易发生马氏体转变,产生脆性组织,造成焊缝冷裂,且由于碳迁移造成接头强度低。通过对SA335-P91及SA335-P22材料的焊接性能分析,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施工工艺措施,确定可行的焊接及热处理工艺。 关键词:P91 P22 异种钢焊接及热处理 1.前言 在锅炉机组安装中,主蒸汽出口总管因图纸设计更改,其中两个三通管件的材料采用了SA335-P91钢。其余预制管道材质为SA335-P22钢。这两种钢材化学成分差异大,焊接控制不好则容易产生焊缝冷裂纹和焊接接头机械强度低。为了保证安装的焊接工程质量,需制定合理的焊接及热处理工艺指导现场施工。 2.材料简介 SA335-P22钢属于珠光体耐热钢,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为430℃~450℃,焊接性能好,具有较高的热强性、热稳定性、抗腐蚀性及良好的塑性。SA335-P91钢为马氏体高合金耐热钢材,其最高使用温度650℃,高温性能更好。两种钢材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见表1,表2. 表1 P91与P22钢的化学成分 % 表2 P91与P22钢的机械性能

钢号最小屈服强度 σb/MPa 最小抗拉强度 σs/MPa 最小纵向延伸率 δ/% 最大硬度 /HB SA335-P91 SA335-P22 415 205 585 415 20 30 250 163 3.焊接性能 一、焊后冷裂倾向 高合金钢中,Cr、Mo、V等合金元素使C曲线强烈右移,增加钢的淬透性,在焊后冷却过程中,焊缝及其热影响区过热区易产生马氏体转变,生成的马氏体脆性组织使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冷裂倾向大,焊缝产生冷裂纹。 二、碳迁移形成低强脆性接头 由于是高合金与低合金相连接,焊缝两侧合金元素成分差异大,在焊缝熔合区两侧易产生增碳和脱碳现象,高合金侧增碳产生粗大碳化物,低合金侧脱碳形成较宽低强度F带,由此焊后焊接接头强度低,且脆性大。 三、热影响区软化 在焊接过程中,母材被加热到A c1附近的回火区内出现极不均匀的从马氏体到奥氏体的分解产物、聚合碳化物和大量的铁素体,接近钢的退火状态,称为软化区。该区在长期高温载荷作用下,持久强度和塑性大幅度下降,其软化层厚度与在A c1附近停留的时间成正比。 要解决不同合金焊接产生的以上问题,焊接时就要采取焊前预热措施,焊接过程中控制层间温度,以降低和减小焊接热应力和焊后残余应力,避免在焊接过程中发生马氏体转变,防止产生淬硬组织,降低焊缝的冷裂倾向,防止冷裂纹产生。焊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并使焊缝组织转变成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珠光体组织,提高焊接接头强度。 4.焊接及热处理工艺 焊接施工中我们选用的焊接材料为:打底采用焊丝为ER90S-B9,焊丝直径为Φ2.5,焊条选用E9015-B9,焊条直径为Φ3.2/Φ4.0。 为防止在焊接中热影响区过热组织脆化,焊接工程中采用较小的焊接线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