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实验操作要点

过滤实验操作要点
过滤实验操作要点

过滤实验操作要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铁环、玻璃漏斗、玻璃棒、烧杯两个、滤纸、要过滤液体。

实验操作:按图连接好装置,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在一个烧杯里装上要过滤液体,把这个烧杯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处倒要过滤液体,注意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不要有气泡,如果出现气泡,就用玻璃棒轻轻赶走气泡。不要弄破滤纸,否则过滤时要过滤液体从破处流下,起不到过滤的作用。也不要使要过滤液体高于滤纸的边缘。如果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若仍浑浊,应检查滤纸是否有气泡或破了。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漏斗下部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

杯内壁

补充:

注意事项 1.烧杯中的混合物在过滤前应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进行

过滤。

2.过滤后若溶液还显浑浊,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溶液变得透明为止。

3.过滤器中的沉淀的洗涤方法:用烧瓶或滴管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使水面盖没沉淀物,待溶液全部滤出后,重复2~3次。

多介质过滤器操作规程

多介质过滤器操作步骤: 1.设备制水: 1.1 正洗(当该过滤器一段时间不用,又投运时,需要进行正洗一下) 开正洗排水阀。 开进水阀。 当出水浊度小于3 度时正洗合格。 1.2 制水 开出水阀。 关正洗排水阀。 开始制水。 系统运行巡检。 2、设备反洗

2.1 排水 关闭进水阀、出水阀。 开上排阀。 开正洗排水阀,观测过滤器视镜,使排水至滤层面10-20cm。 关闭正洗排水阀。 2.2 空气擦洗 启动罗茨风机。 开进气阀。 气擦洗2-3 分钟。 关闭进气阀,关闭罗茨风机。 注:先开风机,再开进气阀;停止时先关进气阀,再停风。否则可能会造成水倒灌而损坏风机。 2.3 反洗 检查反洗水箱是否在高液位。 启动反洗泵。 开反洗进水阀,反洗5-1 2 分钟 2.4 静置 关反洗出水阀。 关反洗进水阀。 关反洗泵。 2.5 正洗 开进水阀门、下排阀。

当出水浊度小于3 度时正洗合格。 关下排阀、进水阀。 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3、设备切换: 当多介质过滤器需要反洗时,备用过滤器依次按“1、设备制水”的序启动投用。原备用过滤器运行正常后,原运行过滤器按“2、设备反洗”的次序进行反洗,最后进入备用状态。 连续运行时间: 系统的设计运行时间12-24 小时,随后应对多介质过滤器进行反洗,并应依据季节不同、水质的变化等调整反洗周期,确保出水浊度小于3 度。当多介质过滤器进出压差达到0.05Mpa 时,应反洗。 反洗流量: 反洗的目的在于使石英砂和无烟煤反向松动,并将滤层上所截留的截留物冲走,达到清洁滤层的作用,通常控制反洗强度控制在10L/m2.s 左右,以颗粒多孔陶瓷不被冲跑为宜。 反洗时间: 反洗时间的长短和填料层的截污量有关。反冲洗时间可根据反洗排水浊度而定。一般情况下反洗浊度应小于3NTU,且时间不少于5 分钟,可根据运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运行时间:24 小时反洗一次(按实际调整) 反洗时间:约40min/次(包括气洗、正洗,按实际调整) 浊度:进水<20NTU;出水<3NTU

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点

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点 1、操作规程是对生产经营企业各岗位如何遵守有关规定,是安全完成本岗位工 作任务的具体做法与必须遵循的操作步骤。由于各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条件、生产经营范围、工艺方法、生产经营场所及工作程序千差万别,因此本要点仅列出生产经营企业的部分操作规程的种类及要点。各单位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岗位,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涉及到的所有岗位均有相应的岗位操作规程。 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法)的编制,应根据生产产品的原辅料性质、 生产工艺技术、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危险特性、风险分析、安全措施等基本要求编写该产品生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法),作为产品安全生产的安全操作依据。 3、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本岗位工作职责、权力和义务。 2)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潜在事故、控制失效、设备设施故障、人的不安全行为等风险分析内容,有针对风险分析结果所制定的安全防护及应急处置措施。 3)工艺参数的设计值、控制范围与连锁报警值,标出带有控制点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4)正常开、停车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5)紧急(含事故)停车操作程序和处置方法。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措施。 6)正常运行操作、维护(含设备、设施),巡回检查方法。 7)岗位紧急及异常情况时应急处理措施和上报程序。 8) 巡回检查频次、路线、内容、方法与要求。 9) 装置运行中跑、冒、滴、漏的安全处理的要求。 10) 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附件、连锁及报警装置)保养及维护的要求。 11) 消防及应急救援器材配备及正确使用的要求。 12)劳动防护用品的个体防护要求。

超过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二 超过滤膜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超过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 2.了解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二、分离机理 根据溶解-扩散模型,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由于不同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不同而造成的。若假设组分在膜中的扩散服从Fick 定律,则可推出透水速率F W 及溶质通过速率F S 方程。 1、 透水速率 '() ()w w M w D c V p F A p RT ππδ ?-?= =?-? 式中 22332/;;//;;;/w w w M w w M F g cm s D cm s c g cm V cm mol p atm atm R T K cm D c V A g cm s at RT πδδ-?-?--?-?-----??’透水速率,水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水在膜中的浓度,;水的偏摩尔体积,膜两侧的压力差,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气体常数;温度,; 膜的有效厚度,; 膜的水渗透系数(= ),。 2、溶质透过速率 2323() ()s s s s s D K c D K c c F B c B c c δ δ ?-= = =?=- 式中 2/;s s D cm s K B c ---?-溶质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溶质在溶液和膜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溶质渗透系数;膜两侧的浓度差。 有了上述方程,下面建立中空纤维在定态时的宏观方程。料液在管中流动情况如图十三

所示。 取假设条件: (1)径向混合均匀; (2)A BX π=A ,渗透压正比于摩尔分数; (3)A B N N ,3 1A X ,B 组分优先通过; (4)/AM D K δ?,1A X K 同或无关; (5)0U L PeB E = =∞,忽略轴向混合扩散。 图十三 料液在管中流动示意图 由假设看出,其实质是一维问题,只是侧壁有液体流出的情况,因为关心的是管中组分的浓度分布和平均速度分布,只需做出两个质量衡算方程即可求解。 由连续性方程: 和总流率方程:

重结晶和过滤实验

重结晶和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和热过滤操作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把固体溶解在热的溶剂中达到饱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饱和而析出结晶.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或被过滤除去),从而达到提纯目的。 重结晶的一般过程:使待重结晶物质在较高的温度(接近溶剂沸点)下溶于合适的溶剂里;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物质和有色杂质(可加活性炭煮沸脱色);将滤液冷却,使晶体从过饱和溶液里析出,而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溶液里,然后进行减压过滤,把晶体从母液中分离出来;洗涤晶体以除去附着的母液;干燥结晶. 三、实验装置 热过滤装置减压过滤装置干燥装置 回流装置 四、实验仪器、器材及药品 1、仪器、器材: 250ml三角烧瓶球形冷凝管保温漏斗短颈玻璃漏斗 200ml烧杯表面皿玻璃棒布氏漏斗 吸滤瓶酒精灯电热套乳胶管 滤纸剪刀台秤药勺 2、药品: 乙酰苯胺水活性炭 五、实验步骤 称取 3。0g粗乙酰苯胺加到250mL三角烧瓶中,加入100mL水,安装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保持沸腾2—3min,取下稍冷,加入0.2g活性炭,再加热5-10min,用热漏斗趁热过滤,

滤液用干净的200mL烧杯接收,静止自然冷却,乙酰苯胺充分结晶后进行冷的减压过滤(抽滤),压实滤饼。彻底抽干水分,干燥,称重。 六、注意事项 1.可在补加20%的水时,一同加入活性炭。 2。热过滤时保温漏斗中的水一定要尽可能热,动作要快。 3。减压过滤滤纸事先要润湿,铺好滤纸后不能减压太大。在倒入滤液之前滤纸要紧贴漏斗底部,防止滤纸被压穿. 4。如果滤液已经冷却到室温,长时间静止仍然没有结晶出现,可以用玻璃棒搅拌之。 七、思考题 1。重结晶包括哪几个步骤?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 答:(1)溶剂的选择 目的:以保证在高温时被提纯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低温时则很小。 (2)样品的溶解 目的:将粗产物用所选溶剂加热溶解制成饱和或近饱和溶液。【为了避免趁热过滤的困难,一般可比需要量多加15~20%的溶剂】 (3)活性炭脱色 目的: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及活性炭。【活性炭的用量应视有色杂质的多少而定,一般为干燥粗品的1~5%】 (4)滤液的冷却 目的:冷却过滤液使结晶慢慢析出,而杂质留在母液中.【将热滤液静置使其慢慢冷却至析出晶体,然后可再用冷水冷至室温,这样所得的晶体纯度高。】 (5)抽滤晶体 目的:使晶体与母液分离,过滤时尽量抽干。 (6)洗涤晶体 目的:以除去晶体表面的母液。【母液中含有可溶性杂质】 (7)晶体的干燥 目的:以除去晶体表面的溶剂。【晶体干燥时,可根据晶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干燥。】 (8)熔点的测定 目的:确定重结晶所得产品是否合乎要求.若不合格,应进行第二次重结晶。 2。怎样选择重结晶的溶剂? 答:(1)需查阅文献、化学手册;(2)需要采用实验的方法。 若杂质溶解度很大,可以留在溶液中,若杂质溶解度很小,可以留在残渣中。要求被提纯的物质在选择的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溶剂沸点不宜太高或太低,如果没有适合的单一溶剂时,可以选用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一般由两种能以任何比例互溶的溶剂组成,其中一种易溶解被提纯物质,另一种则难溶解。 3。重结晶的溶剂应符合什么条件? 答:在重结晶时选择合适的溶剂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达不到纯化的目的,作为适宜的溶剂,要符合以下条件: (1)与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不起化学反应; (2)在高温时被提纯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低温时则很小;

铸造安全操作要点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87455 铸造安全操作要点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铸造安全操作要点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铸造是把高温熔化的液态金属浇注、压射或吸人铸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而得到的一定形状和性能要求的金属铸件的一种制造方法。铸造生产属于热加工,其生产过程包括:混砂、造型、熔化、浇注和清理等几个环节。 一、铸造的危险因素和多发事故 铸造生产因其工序多,起重运输量大,生产过程中伴随高温,并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和粉尘、烟雾和噪声等特点,使得铸造作业经常发生烫伤、火灾、爆炸和机械伤害等事故;另外,还易造成热辐射、中毒、振动及矽肺病等职业病伤害。因此,铸造作业的安全

过滤的实验报告

篇一: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过滤实验 班级:学号:姓名: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板框过滤机的结构。 2.学全板框压滤机的操作方法。 3.测定一定物料恒压过滤方程中的过滤常数k和qe,确定恒压过滤方程。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能将固体物截流而让流体通过的多孔介质,将固体物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过滤速度u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即: 23 u=dv/(ad?式中a代表过滤面积m,?代表过滤时间s,代表滤液量m. 比较过滤过程与流体经过固定床的流动可知:过滤速度,即为流体经过固体床的表现速度u.同时,液体在细小颗粒构成的滤饼空隙中的流动属于低雷诺范围。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体压床压降的简化模型,寻求滤液量q与时间?的关系。在低雷诺数下,可用kozney的计算式,即: dq?31?pu???? 22 d??1???ak?l 对于不可压缩的滤饼,由上式可以导出过滤速度的计算式为: dp?pk ?? d?r??q?qe2q?qe 3 ? q ? 12 q?qe kk 因此,实验时只要维持操作压强恒定,计取过时间和相应的滤液量以?q~q作图得直 线。读取直线斜率1/k和截距2qe/k值,进而计算k和qe值。 若在恒压过滤的时间内已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q1,则在?????及q1~q2范围内将上述微积分方程积分整理后得: ???1 q?q1 ? 12 ?q?q1???q1?qe? kk q-q1)为线性关系,从而能方便地求出过滤常数k和qe. 上表明q-q1和(???三、实验装置和流程 1.装置 实验装置由配料桶、供料泵、圆形过滤机、滤液计量筒及空气压缩机等组成。可进行过滤、洗涤和吹干三项操作过程。碳酸钙(caco3)或碳酸镁(mgco3)的悬浮液在配料桶内配制成一定浓度后,为阻止沉淀,料液由供料泵管路循环。配料桶中用压缩空气搅拌,浆液经过滤后,滤液流入计量筒。过滤完毕后,亦可用洗涤水洗涤和压缩空气吹干。 2.实验流程 本实验的流程图如下所示。图中给了两套实验装置的流程。

粗盐提纯实验操作步骤

粗盐提纯实验操作步骤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实验:除去硫酸铜粉末中的沙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CuSO 4,蒸馏水 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若干一样的小纸片,滤纸 三、实验原理 四、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uSO4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五、实验操作步骤 1.溶解 2.用托盘天平称取2克CuSO 4 混合物(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5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3.2.过滤 4.按照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所述方法进行过滤.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②“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带过滤液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图16).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薄膜过滤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要点

薄膜过滤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要点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薄膜过滤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要点 1. 设备、仪器 无菌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应有单独的无菌室,每个无菌室应有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 操作间操作间应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流装置。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操作台上备有电子天平,乙醇灯,火柴,乙醇棉球,大、小橡皮乳头等。 缓冲间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无菌衣、帽、口罩、拖鞋等。缓冲间内不得放置培养箱和其他杂物。 在每次操作前、后,用75%乙醇溶液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然后启动层流净化装置,同时用紫外杀菌灯照射30min。 无菌室操作台消毒擦拭后,先启动层流净化装置30min,将备妥的营养琼脂平板3个(经30~350C预培养48h,证明无菌落生长),以无菌方式移入操作间,置净化台左、中、右各1个,开盖,暴露 30min后将盖盖上。在30~350C培养箱内倒置培养48h,取出检查。3个平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不超过1个。 仪器 恒温培养箱(30~350C)、生化培养箱(23~280C)、电冰箱、蒸汽灭菌器。 玻璃器皿烧杯、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玻璃器皿用前应洗涤干净,吸管、量筒不挂水滴,无残留抗菌物质。玻璃器皿

均应用牛皮纸(或双层报纸)严密包裹置蒸汽灭菌器高压蒸汽121℃灭菌30min,烘干。或于160℃干热灭菌2h,备用。 2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营养琼脂培养基:取营养琼脂培养基34g,加10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加10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 胆盐乳糖培养基:取胆盐乳糖培养基36g,加10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 3 稀释剂 %无菌氯化钠溶液:取氯化钠,加水溶解使成1000ml,121℃灭菌20分钟。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氯化钠,蛋白胨,加水1000ml,微温溶解,分装,过滤,灭菌。 4 供试液的制备 取供试品10g,加经干热灭菌的5%吐温-80 ,加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稀释至100ml,边加边振摇使成混悬液,静止5分钟使分层,倾取上清液置离心机中500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5 检查方法 采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为,直径为50mm。滤膜及滤器在使用前采用121℃高压灭菌30钟。试验过程中,应保持滤膜前后的完整性。将制备好的供试液过滤,然后用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冲洗后,用镊子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细菌于30~35℃培养48小时,霉菌于23~28℃培养72小时。

车床安全操作要点

行业资料:________ 车床安全操作要点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车床安全操作要点 在车床主轴上装卸卡盘应在停机后进行,不可用电动机的力量取下卡盘。夹持工件的卡盘、拨盘、鸡心夹的凸出部分最好使用防护罩,以免绞住衣服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如无防护罩,操作时应注意距离,不要靠近。车削外圆面、端面等时,车刀安装在方刀架上,刀尖一般应与车床中心等高。车刀在方刀架上伸出的长度一般应小于2倍刀体高度,垫片要放平整,片数不能太多(不超过3片),要用两个螺钉来压紧车刀。这样才能保证切削时刀具稳固,避免折断伤人。 在车床上进行切断工作时,注意切断刀的安装,使刀尖与工件中心等高。如刀尖低于工件中心时,切刀易被压断;如刀尖高于工件中心,切刀后面顶住工件,不易切削。工件的切断处应距卡盘近些,以免切断时工件振动,并避免在顶尖上切断。操作时,要均匀进给,即将切断时,必须放慢进给速度,以保证安全。用顶尖装夹工件时,顶尖与中心孔应完全一致,不能用破损或歪斜的顶尖,使用前应将顶尖和中心孔擦净。后尾座顶尖要顶牢。 在车床上钻孔前,必须先车平端面。为防止钻头偏斜折断,可先用车刀划一坑或用中心钻钻中心孔作为引导,钻孔时应加冷却液。孔将钻通时,须放慢进给速度,以防钻头折断。车削细长工件时,为保证安全应采用中心架或跟刀架,长出车床部分应有标志。车削形状不规则的工件时,应装平衡块,并试转平衡后再切削。除车床上装有运转中自动测量装置外,均应停车测量工件,并将刀架移动到安全位置。用砂布打磨工件表面时,应把刀具移动到安全位置,不要让衣服和手接触工件表面。加工内孔时,不可用手指支持砂布,应用木棍代替,同时速度不宜太快。 第 2 页共 7 页

恒压过滤实验常数测定实验报告

恒压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恒压过滤常数 K、通过单位过滤面积当量滤液量 qe 、当量过滤时间 ? e 的测定方法; 加深 K、 qe 、 ? e 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学习滤饼的压缩性指数 s 和物料常数 k 的测定方法。 3、 学习
d? ——q 一类关系的实验测定方法。 dq
4、 学习用正交试验法来安排实验,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工作量的目的。 5、 学习对正交试验法的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析出每个因素重要性的大小,指出试 验指标随各因素的变化趋势,了解适宜操作条件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定试验指标、因素和水平。因可是限制,分 4 个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正交表。 故同意规定实验指标为恒压过滤常数 K,设定的因素及其水平如表 6-1 所示。假定各因素之 间无交互作用。 2、为便于处理实验结果,应统一选择一个合适的正交表。 3、按选定正交表的表头设计,填入与各因素水平对应的数据,使它变成直观的“实验 方案”表格。 4、分小组进行实验,测定每个实验条件下的过滤常数 K、q 5、对试验指标 K 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之处各个因素重要性的大小;讨论 K 随其 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以提高过滤速度为目标,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
三、实验原理
1.恒压过滤常数 K、 qe 、 ? e 的测定方法。 在过滤过程中,由于固体颗粒不断地被截留在介质表面上,滤饼厚度增加,液体流过固 体颗粒之间的孔道加长,而使流体阻力增加,故恒压过滤时,过滤速率逐渐下降。随着过滤 的进行,若得到相同的滤液量,则过滤时间增加。 恒压过滤方程
(q ? qe ) 2 ? K (? ? ? e )
式中 q———单位过滤面积获得的滤液体积, m / m ;
3 2
(1)

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要点

编号:SM-ZD-88313 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要点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要点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一般作业要求: (1)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操作。 (2)熔化焊锡块的工具要干燥,防止锡爆。 (3)喷灯不得漏油、漏气和堵塞,不得在有易燃、易爆的场所点火和使用。 (4)不得使用锡焊容器盛装电缆胶。高空浇注时,下方不得有人。 (5)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 (6)电器失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砂灭火。 2、设备和内线安装 (1)多台配电箱(盘)安装时,手指不得放在两盘的结合处,也不得触摸连接螺孔。 (2)管子熄弯用砂子必须烘干,装砂架于应搭设牢固,用

机械敲打时,下面不得站人,管子加热时,管口前不得有人。 (3)管子穿线时,不得对管口呼唤、吹气,防止带线弹出勾眼。 3、外线工程作业: (1)人工立杆时,叉木应坚固完好,配合用力要均衡;机械立杆时,两侧应设溜绳。立杆时坑内不得有人。 (2)登杆作业,安全带应拴于安全可靠处,不准拴于瓷瓶或横担上,工具、材料应用绳子吊递、禁止上下抛扔。 (3)杆上紧线应侧向操作,调整拉线时,杆上不得有人。单方向紧线时,反方向设置临时拉线。 (4)架线时在线路上每2-3灼订应接地一次,送电前必须拆除。遇雷雨时,应停止工作。 4、电器调试作业: (1)进行耐压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须接地,被试设备或电缆两端如不在同一地点时,另一端应有人看守或闭锁。人员撤离后,方可升压。 (2)对电力传动装置系统及高低压各型开关调试时,应将有关的开关手柄取下或锁上,防止合闸。

恒压过滤实验报告

恒压过滤 . 一、实验名称: 恒压过滤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板框过滤机的结构; 2、测定过滤常数K、q e、θe; 三、实验原理: 板框压滤是间歇操作。一个循环包括装机、压滤、饼洗涤、卸饼和清洗五个工序。板框机由多个单元组合而成,其中一个单元由滤板(·)、滤框(∶)、洗板( )和滤布组成,板框外形是方形,如图2-2-4-1所示,板面有内槽以便滤液和洗液畅流,每个板框均有四个圆孔,其中两对角的一组为过滤通道,另一组为洗涤通道。滤板和洗板又各自有专设的小通道。图中实线箭头为滤液流动线路,虚线箭头则为洗液流动路线。框的两面包以滤布作为滤面,滤浆由泵加压后从下面通道送入框内,滤液通过滤布集于对角上通道而排出,滤饼被截留在滤框内,如图2-2-4-2a)所示。过滤完毕若对滤饼进行洗涤则从另一通道通入洗液,另一对角通道排出洗液,如图 2-2-4-2b)所示。

图2-2-4-2 过滤和洗涤时液体流动路线示意图 在过滤操作后期,滤饼即将充满滤框,滤液是通过滤饼厚度的一半及一层滤布而排出,洗涤时洗液是通过两层滤布和整个滤饼层而排出,若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获得的液体量定义为过滤速率或洗涤速率,则可得洗涤速率约为最后过滤速率的四分之一。 恒压过滤时滤液体积与过滤时间、过滤面积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2 2e e KA V V θθ+=+ (1) 式中:V ——时间θ内所得滤液量[m 3 ] V e ——形成相当于滤布阻力的一层滤饼时获得的滤液量,又称虚拟滤液量[m 3 ] θ——过滤时间[s] θe ——获过滤液量V e 所需时间[s] A ——过滤面积[m 2 ] K ——过滤常数[m 2/s]

过滤实验教案

安国市小营中学导学案 九年级学科化学设计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过滤浑浊天然水 实验目标: 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 2.学习过滤操作步骤,分析过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重点:用过滤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难点:过滤分离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实验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讲授新课: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 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演示实验:浑浊天然水的过滤.

4.实验装置图: 5.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紧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讨论: 滤液浑浊的原因?

安国市小营中学学案 达标测评 1.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2.活学活用:如图所示。 (1)该图进行的是操作。 (2)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滤纸的边缘要液面(填“高于”或“低于”),这主要是因为。 (3)该操作用于净水,可除水中杂质,如需要进一步使水净化,则可继续进行(填“吸附”或“蒸馏”)。 (4)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有哪些? (6)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理由是。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3.某化学科技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请完成操作中的有关问题: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________,使杂质________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再进行过滤液体: ①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________。 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带铁圈) D.试管 E.玻璃棒 F.漏斗 G.托盘天平 H.蒸发皿 ②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________层滤纸处。 ③若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作用。 (4)最后进行蒸馏: ①蒸馏时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得蒸馏水是_____(填“硬水”或“软水”),检验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

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

多用炉的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 注意:所有的设备仅能由经过培训及熟悉设备操作的人员操作 ■供气开始必须的五个条件: 1.后室炉膛温度必须达到或高于750℃ 2.工艺氮气的压力必须达到或高于设定值 3.丙酮的压力必须达到或高于设定值 4.废气点火烧嘴必须点燃 5.后室炉膛压力检测开关的值必须达到或高于设定值 ■打开前门必须具备的条件: 1.调整状态下开前门: a.前门电机的马达保护开关必须合上 b.控制电压必须接通 c.前门火帘必须点燃且被火焰监测器检测到 2.自动状态下开前门: a.前门电机的马达保护开关必须合上 b.控制电压必须接通 c.前室换气时间必须结束 d.中门下限位 e.前门火帘必须点燃且被火焰监测器检测到 ■打开中门必须的条件: 1.中门电机的马达保护开关必须合上 2.前室换气时间必须结束 ■设备正常运行期间注意事项: 1.设备监管人员要每隔5-10分钟对正在运行中的设备进行一次巡视,内容包括: a.甲醇压力保持在0.02Mpa以上,流量维持在2L/h b.丙酮压力保持在0.02Mpa以上,流量维持在3L/h c.工艺氮气压力保持在4KPa以上,流量维持在2.2m3/h d.氨气压力保持在5KPa以上,流量维持在0.2m3/h e.高压氮气压力保持在0.55-0.6Mpa之间 f.液化气出口压力保持在0.04Mpa以上 g.炉压计指示维持在2.5mbar以上 h.废气排放口燃烧正常 i.油泵、搅油器运行正常,无异常声响 j.工艺程序运行正常,并掌握工步运行情况,准确判断料盘所在位置 2.注意观察报警及故障指示灯,一有报警,及时排除,并找到故障原因 3.及时记录炉子运行期间的各种数据,如装出炉时间、装炉量、工艺气流量等 4.用餐时间内,厂内必须留守一人监管设备 5.定期查看液氮储量,保证氮气的储量充足 6.定期给润滑部位加注润滑油 7.保证淬火油的油位在工作温度下始终高于最低油位 ■设备正常停炉(炉温降至室温)期间注意事项: 1.炉内必须无料 2.前门必须完全打开

板框过滤实验报告

实 验五过滤实验 1实验目的 1.1了解板框过滤机的构造、流程和操作方法。 1.2测定某一压力下过滤分内工程中的过滤常熟K 、q e 、τe 值,增进对过滤理论的理解。 1.3测定洗涤速率与最终过滤速率间的关系。 2实验原理 2.1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为介质,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悬浮液中的连续相液体通过介质的孔道,分散相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液体通过过滤介质和滤饼空隙的流动是流体经过固定床流动的一种具体情况,但过滤操作中的床层厚度不断增加,在一定压差下,滤液通过床层的速率随过滤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即过滤操作不属于定态过程。 在恒压过滤时,由于滤饼的增厚,过滤速率将随过滤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对滤饼的洗涤过程,由于滤饼厚度不再增加,压差与速率的关系与固定床相同。 恒压过滤方程: 上式两边除以A 2 得 2.2测定K 、q e 、τe : 测与一系列的△τ、△q 值,然后以△τ/△q 为纵坐标,以q 为横坐标作图,即可以得到一条斜率为 K 2,截距为q K 2的直线,则可以算出K 、q e 的值;再以q=0,τ=0代入式子()()e e K q q ττ+=+2,便可以求出τe 。 2.3测定洗涤速率与最终过滤速率 洗涤速率: 最终过滤速率: 3实验流程

沉淀; 4.2按板、框的钮数为1-2-3-2-1-2-3-2-1的顺序排列号板框过滤机。将滤布复在2号板框两侧,使其表面平整,然后用压紧螺杆压紧板和框; 4.3启动空气压缩机,第一次控制压力在0.06MPa; 4.4将计量筒放置在滤液出口出,记录液面的初始读数,准备好秒表; 4.5关闭洗水阀,打开滤液出口阀,开启滤浆进口旋塞,当有滤液连续流出时开始记录时间,计量筒中液面每上升3cm记录一次时间。记录时两人用秒表同时间隔记录; 4.6当流出的滤液呈细线状流出时,则过滤已完毕,停止计时,关闭进口旋塞; 4.7关闭进水阀,滤液出口阀,开洗水进口阀进行洗涤。洗水从滤液出口处流出时开始计时,每上升3cm 记录一次时间,记录两组数据即可。 4.8洗涤完毕后,关闭洗水进口阀等阀门,清洗滤布,重新安装,调节压力在0.16MPa,按上述操作再进行另一次实验。 5数据处理 过滤机类型:板框过滤机 滤框个数:8 滤布种类:帆布 滤框尺寸:170×170mm 过滤总面积S=0.191m2 滤浆名称:碳酸镁悬浮液5.1% 温度:26.2摄氏度 表10.08MPa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之一 过滤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第四节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 二结晶 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 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小结: 作业:课本142页习题1、2、3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铁环、滤纸、酒精灯、药匙。

天然气过滤器操作规程

天然气过滤器操作规程 一、范围 1、本规程规定了天然气过滤器的操作、维护及保养的方法。 2、本规程适用于榆济管线站场内的天然气过滤器。 二、操作方法 1、使用前的检查 1.1 确认进口阀、出口阀在关闭状态,放空阀在打开状态,筒体压力为零,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1.2 确认过滤器上的压力表及差压表(过滤器)液位计等测量仪表的值是否正确,否则进行校正或更换。 1.3 检查过滤器底部的阀套式排污阀、球阀及其手动机构是否完好(如有必要可拆开检查),否则进行处理。 2、过滤器的启用 2.1 对过滤器做最后的检查,确保处于完好状态。 2.2 关闭放空阀,打开压力表等测量仪表的仪表阀。 2.3 打开过滤器的上游阀门对过滤器进行充压,阀门两端有平衡阀的应首先使用平衡阀缓慢向过滤器内充压,使过滤器升压至稳定状态后再全开进口阀,然后打开出口球阀。 2.4 对过滤式过滤器,过滤器内压力稳定后,打开差压表(过滤器),观察差压值并作记录,注意先开平衡阀再开左右阀以免差压表损坏。 3、过滤器使用中的检查 3.1检查过滤器的压力、温度、流量,查看是否在过滤器所要求的允许范围内,否则上报暖通中心或值班领导并作记录。 3.2检查过滤器的差压,注意及时记录过滤器压力、温度及差压值。 3.3如果过滤器前后差压达到报警极限(0.1Mpa),应立即切换备用过滤器,停运事故过滤器,按排污操作规程先将设备进行放空降压,然后打开排污阀排污,注意倾听管内流动声音,一旦有气流声,马上关闭排污阀。继续放空或排污,压

力降为零后,打开快开盲板更换滤芯。如果差压仍未恢复到正常范围,那么应及时报告暖通中心及有关领导组织维修。 4、过滤器的排污操作 4.1过滤器排污前的准备工作 (1)排污前先向暖通中心及有关领导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排污作业。 (2)观察排污管地面管段的牢固情况。 (3)准备安全警示牌、可燃气体检测仪、隔离警示带等。 (4)检查过滤器区及排污罐放空区域的周边情况,杜绝一切火种火源。 (5)在排污罐放空区周围50米内设置隔离警示带和安全警示牌,禁止一切闲杂人员入内。 (6)检查、核实排污罐液位高度。 (7)准备相关的工具。 4.2过滤器排污操作 (1)关闭过滤器的上下游球阀。 (2)缓慢开启过滤器的放空阀,使过滤器内压力降到约0.2MPa。 (3)缓慢打开阀套式排污阀。 (4)操作阀套式排污阀时,要用耳仔细听阀内流体声音,判断排放的是液体或是气,一旦听到气流声,立即关闭阀套式排污阀。 (5)同时安排人打开排污罐的放空阀,并观察放空立管喷出气体的颜色,以判断是否有粉尘。 (6)待排污罐液面稳定后,记录排污罐液面高度;出现大量粉尘时,应注意控制排放速度,同时取少量粉尘试样,留作分析;最后按规定作好记录。 (7)恢复过滤器工艺流程。 (8)重复以上步骤,对其它各路过滤器进行离线排污。 (9)排污完成后再次检查各阀门状态是否正确。 (10)整理工具和收拾现场。 (11)向暖通中心汇报排污操作的具体时间和排污结果。 4.3注意事项 (1)开启阀套式排污阀应缓慢平稳,阀的开度要适中。

化工原理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报告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板框压滤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 通过恒压过滤实验,验证过滤基本理论。 3. 学会测定过滤常数K 、q e 、τe 及压缩性指数s 的方法。 4. 了解过滤压力对过滤速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为介质来处理悬浮液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过程,即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固体颗粒层(即滤渣层)及多孔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形成滤渣层,从而实现固、液分离。因此,过滤操作本质上是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层的流动,而这个固体颗粒层(滤渣层)的厚度随着过滤的进行而不断增加,故在恒压过滤操作中,过滤速度不断降低。 过滤速度u 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除过滤推动力(压强差)△p,滤饼厚度L 外,还有滤饼和悬浮液的性质,悬浮液温度,过滤介质的阻力等。 过滤时滤液流过滤渣和过滤介质的流动过程基本上处在层流流动围,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定床压降的简化模型,寻求滤液量与时间的关系,可得过滤速度计算式: (1) 式中:u —过滤速度,m/s ; V —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 ; A —过滤面积,m 2 ; τ —过滤时间,s ; q —通过单位面积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m 2 ; △p —过滤压力(表压)pa ; s —滤渣压缩性系数; μ—滤液的粘度,Pa.s ; r —滤渣比阻,1/m 2 ; C —单位滤液体积的滤渣体积,m 3 /m 3 ; Ve —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m 3; r ′ —滤渣比阻,m/kg ;

C —单位滤液体积的滤渣质量,kg/m3。 对于一定的悬浮液,在恒温和恒压下过滤时,μ、r、C和△p都恒定,为此令: (2) 于是式(1)可改写为: (3)式中:K—过滤常数,由物料特性及过滤压差所决定,m2/s 将式(3)分离变量积分,整理得: (4) 即V2+2VV e=KA2τ (5) 和从0到积分,则: 将式(4)的积分极限改为从0到V e V e2=KA2τ (6)将式(5)和式(6)相加,可得: 2(V+V e)dv= KA2(τ+τe) (7) 所需时间,s。 式中:—虚拟过滤时间,相当于滤出滤液量Veτ e 再将式(7)微分,得: 2(V+V e)dv= KA2dτ (8)将式(8)写成差分形式,则 (9)式中:Δq—每次测定的单位过滤面积滤液体积(在实验中一般等量分配),m3/ m2; Δτ—每次测定的滤液体积所对应的时间,s; —相邻二个q值的平均值,m3/ m2。 以Δτ/Δq为纵坐标,为横坐标将式(9)标绘成一直线,可得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斜率:S= 截距:I= q e 则,K= ,m2/s

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要点

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要点 压力容器是多种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操作人员熟悉和掌握常见生产工艺及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中的主要作用原理,是正确操作压力容器的基础。 一、压力容器安全操作的一般要求 (一)凡需登记的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在设备投运前或投运后30 日内,向直辖市或 设区的市的特种没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二)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保证压力容器在有效的检验期内使用,否则不得继续使用。 (三)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压力容器的操作。 (四)容器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格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做到平稳操作。 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五)要求容器操作人员加强容器运行期间的巡回检查(包括工艺条件、容器状况及安全装置等),发现不正常情况出现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或排除,以免恶化;当容器出现故障或问题时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二、压力容器的操作要点 (一)换热器的操作要点 1、熟悉、掌握热(冷)载体的性质,这对安全操作换热容器十分重要,目前常见的热载体主要有热水、蒸汽、碳氢化合物、烟道气等。 2、热交换器内流体介质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流速。流速高可以提高提高传热系数,还可以减少结垢和防止造成局部过热或影响传热。 3、防止结疤、结炭。由于一些热载体或者介质易结疤、结炭,不仅影响传热效果,物料炭化会引起钢板过热软化破裂造成爆炸事故。所以,除正确选用热载体外,还要严格控制 温度,尽量减少结疤,结炭;对易结疤、结炭的换热容器要定期清理。 4、定期排放不凝性气体,油污等,以免影响换热效果或造成堵塞。 5、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工艺操作指标。 (二)反应容器操作要点 1、熟悉并掌握容器内介质的特性、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工艺特点。 2、运行中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工艺参数主要指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流速、物料配比等。 3、严格控制温度:物料反应一般需要适当的温度,超温可能造成系统压力容器超压而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温度下降可能造成反应的速度减慢或停滞,当温度恢复正常时,因未反应的物料过多,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爆炸;也可因温度下降使物料冻结,造成管路堵塞或管路破裂,如容器内为易燃介质时,则会因泄漏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控制温度反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反应热。根据物料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及时地给反应系统中移去或加入一定的热量,保证反应稳定进行。 (2)防止搅拌中断。通过对反应物料的搅拌可以加速热量的传递过程,中断搅拌或搅拌不良可能造成散热不良或局部反应剧烈而发生危险。遇有搅拌系统故障时应采取人工搅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