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方案技术标

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方案技术标
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方案技术标

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理解与分析

第一节基本情况理解深入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这是新时代我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凸显了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XXX市应急管理局成立后,把分散于各有关部门的应急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各种应急资源和力量联合作战;不再是以前的单纯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也不是单一的火灾事故救援,更不是单一的突发事件救援,而是对各类救援队伍进行整合后而进行的综合救援,哪里难就救援到哪里,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努力实现从注重事后救助向注重事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地质灾害应急勘查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专门队伍来完成。多年以来,许多专业地质灾害勘查队伍一直服务于各类地质灾害勘查相关工作中,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在地质灾害勘查方面具有高水平和丰富经验的专业队伍,面对XXX市地质灾害应急勘查严峻的形势,地质灾害勘查专业队伍服务于XXX市地质灾害应急勘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节项目实施计划

我公司将组建XXX市地质灾害应急勘查项目组24小时随时待命,一旦接到应急勘查任务,首先将明确工作目的和具体任务,首先采取从勘查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入手,全面收集以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质、当地气象、水文资料;其次通过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与原位测试、现场测试与室内试验等手段,必要时启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查清地质灾害的形

成机制、诱发因素,评价其稳定性、危害程度和危险性等。最终查明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发育特征等,通过科学论证、对比,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治理方案和建议。

第三节项目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XXX市2020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应急工作方案》,结合其他相关资料,现将该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如下。

一、2020年地质灾害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市气象局对2020年气象预测,我市5月可能有强降雨;6~11月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多1~2成,有强降雨集中时段。预测全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存在频发、多发、高发态势,特别是5~10月汛期,强降雨集中时段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也是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要做好局部持续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准备工作。对高位边坡、泥石流沟口和隐蔽性较强且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甄别和防范。

二、2020年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重点

(一)重点应急区域

根据全市地质环境区域差异特征,将全市地质灾害划分为3个重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1.龙门山区:主要包括青川县、剑阁西部、利州西部,重点是青川县的房石~关庄~凉水及木鱼~沙洲一带、利州区的三堆~白龙湖环湖区域和剑阁县的清江河等河谷两侧半山地带。该区域位于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周围,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高位边坡滑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一般为中小型,局部为大型。

2.米仓山区:主要包括旺苍、朝天及利州和昭化北部,其中旺苍县的五权镇~英萃~国华~盐河一带和朝天区的东溪河~朝天镇~大滩一带为地质灾害高发区域,该区域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在山前斜坡、陡坡区域易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及地面裂缝等,隐患点的险情为中型和小型。

3.四川盆部地区:主要包括苍溪、剑阁南部、昭化局部,其中剑阁县的江口~木马~白龙~金仙一带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该区域内地质灾害在陡坡垦植及

工程切坡处发育,主要为滑坡、崩塌等,隐患点险情多为中型和小型。

4.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主要为青川县、剑阁县、朝天区、利州区西北部,要注意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

(二)重点应急部位

1.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人口较为密集场所潜在威胁大,是重点应急抢险部位。如集中安置点、学校、医院、场镇村庄、独立工矿企业、旅游景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工地及其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

2.人类工程建设活动改变了地形地貌,加剧了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别是高易发区内不科学的开挖切坡、弃土的回填、无序的排水等工程活动,存在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工程活动区域亦是重点应急抢险部位。

第四节野外现场踏勘与调查分析情况

通过前期野外现场踏勘并结合相关资料,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原则,暂将XXX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区,后期将根据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修改完善。各亚区名称按地理位置+地貌类型进行命名(表1—1)。

表1—1 XXX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表

一、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该区位于市区北部须家河至白家坡,南部吴家湾至望乡台和西部的覃家梁一

带地区。区内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剥蚀低山地形和构造剥蚀丘陵地形,山脊高程560~960m,切割深度100~500m,地形坡度一般25°以上,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能量转化条件。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侏罗系的砂岩、泥岩,岩石软硬相间,岩层倾角低缓,节理裂隙较发育。坡积、崩积等重力堆积层分布较广,

主要聚积在斜坡中下部位及坡脚地带。地质构造简单,年均降雨量941.8mm,70%以上的降雨量集中在雨季,日最大降雨量185.9mm,充沛的降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

该区地处嘉陵江、南河河谷低山地带,国民经济以自然经济和农业经济为主。人口密度较小,但分布集中,耕地成片分布,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烈,地质环境不断遭受破坏,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呈发展趋势。森林植被覆盖率40%左右,25°以上的坡地广为分布,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的固土保水能力急剧下降或丧失,遇暴雨或大量降雨作用,易发生滑坡或溜坍。

区内发育的滑坡主要为松散堆积浅层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砂岩组成的高陡斜坡。地质灾害已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或不稳定斜坡可能发生的危害程度中等,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周家坡滑坡、彭家湾滑坡、联盟村一组碾子上不稳定斜坡(危岩)等。

二、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该区位于嘉陵江、南河河谷两侧丘陵地区。区内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丘陵地形,高程470—620m,切割深度100 m左右,地形坡度20°以上。出露地层岩

性为侏罗系的砂岩、泥岩,岩石软硬相间,岩层倾角低缓,节理裂隙较发育。构

造简单,岩层倾角较缓,岩石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充沛的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

由于区内人口稠密,国民经济以工农业经济为主。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森林植被覆盖率一般在20%以上,河谷两侧受人工垦殖破坏,森林植被覆盖率在20%以上,植被固土保水能力较好,雨季,由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河谷两侧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的陡坡垦殖地带。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石材的开采,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开始发生。

区内发育的滑坡主要为松散堆积浅层滑坡和基岩滑坡,崩塌主要为基岩崩塌。地质灾害已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般,潜在的地质灾害或不稳定斜坡可能造成的

危害较大,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有焦家大坳滑坡。

三、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该区位于嘉陵江、南河河谷平坝地区,即大石、鲁家坝、东坝、南河坝、上西坝、下西坝、袁家坝等地区。

区内地貌类型为侵蚀堆积河谷平坝地形,地形坡度一般小于10°。地层岩性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粉质粘土、粉土、砂砾卵石层。地势平缓,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以工业经济为主,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

第五节处理方案

我公司一旦接到应急勘查任务,首先将明确工作目的、具体任务、工作方法,从勘查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入手,全面收集以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质、当地气象、水文资料;通过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与原位测试、现场测试与室内试验等手段查清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诱发因素,评价其稳定性、危害程度和危险性等。查明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发育特征等,通过科学论证、对比,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治理方案和建议。具体将按照以下两步进行处理。

第一步:勘查方案(勘查设计书)编制;

勘查设计书主要包含灾害体描述与评价、威胁对象描述与评价、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勘查工作的布置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步:勘查报告;

主要包含对危害对象进行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对地灾体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特征、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价);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相关图件及附件等。

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一、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方法

滑坡具体勘查任务要求如下:

①查明滑坡地形地貌特征及宏观地质条件;

②查明地层、岩土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

③查明滑坡的性质、范围、潜在滑动面位置及形态特征以及危害对象;

④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背景(包括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排关系)和工程地质背景;

⑤查明滑动面(带)的物理力学参数,为支挡构造物设计提供可靠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⑥根据试验选取合理的岩土参数计算斜坡的稳定性,分析论证失稳机理、破坏模式、发展趋势及可能规模,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工程治理方案。

滑坡勘查工作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该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以地面工程地质测绘结合适当勘探工作。勘探工作采用钻探、取样室内试验等综合方法、手段,现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16)等有关规范要求确定勘查工作布置如下:

(1)勘探线布置:纵勘探线的布设与斜坡的潜在滑移方向一致,长度纵贯整个坡体。主辅勘探线间距为30—50m,工作开展中发现地质条件异常时,可进行适当加密调整。

(2)勘探点布置:主勘探线勘探点,辅勘探线勘探点。若由于地质或其他重要原因必须偏离勘探线时,应尽可能控制在10m范围之内。

(3) 钻孔钻探深度应以查明滑动面或可能滑动的潜在滑动面及作为治理工程持力层岩土体的地质情况为原则,故要求一般钻探深度应进入稳定岩土体中

3.00~5.00m,控制性钻探深度应进入稳定岩土体中5.00~8.00m。

二、泥石流勘查方法

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以及泥石流运动和堆积特征、泥石流危害等。依据《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等有关规范要求确定勘查方法如下:

查明泥石流域特征:沟域特征、沟道特征;

查明泥石流危害:泥石危险区范围、泥石流危害现状、泥石流对恢复规划区的危害;

查明泥石流灾害史和流体特征:泥石流地震前震后的对比,泥石流沟内崩塌、

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和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量比;雨季支沟泥石流冲出情况;泥石流沟历史暴发造成的损失情况,泥石流性质、规模、大小等;

查明泥石流沟物源类型、分布及物源量估计:崩滑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沟床堆积物源

查明泥石流形成机制、引发因素及易发性初步分析:在泥石流形成过程中,沟域内地形陡峻,沟谷上游和各支沟纵坡,为水源和泥沙的汇聚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5.12地震后,局部的岸坡滑塌、支沟岸坡崩滑和沟源崩滑,局部水土流失的加剧,支沟泥石流的发育和沟床内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而暴雨则是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引发因素。根据泥石流沟域基本特征和参数,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 /T0220—2006)附录G“泥石流沟的数量化综合评判及易发程度等级标准”,泥沟泥石流易发程度综合评分,综合判定泥石流易发程度属性。

三、危岩(崩塌)勘查方法

查明危岩崩塌)成的地形地貌条件、水源条件以及危岩运动和危害等。依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等有关规范要求确定勘查工作布置如下:

危岩(崩塌)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

危岩崩塌)破坏方式:危岩随裂隙的不断发展及岩体不断遭风化侵蚀,在振动、暴雨等作用下,将发生崩塌破坏。据区内危岩现状空间几何特征、结构面组合特征分析,危岩体的崩塌失稳为主要破坏模式。

危岩崩塌)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危岩体基座特征、危岩卸荷带特征。

危岩崩塌)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稳定性计算。

四、工程测量

1、测量范围

由于地质灾害区仅有1:50000地形图,无现状大比例尺地形图,勘查时需进行1:500—1:200的工程地形图测量,测量范围应包括可能对其稳定有影响以及失稳直接危及的区域,一般情况下为地质灾害边界外50~100m范围,另外,工程测量还包括钻孔、地质点、控制点的定位测量,勘探线剖面。

2、测量技术要求

(1) 作业技术依据

现行《工程测量规范》;《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200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2)测区采用的坐标系统及成图规格

1)平面坐标:采用原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原高程系;

3)基本等高距为0.5m。当首曲线不能完全表达出地貌特征时,应加绘计曲线。

4) 地形图规格:

①.图幅分幅:采用任意分幅,

②.图名:XXX市XXXX项目地质灾害地形图。

3、地形图精度要求

1)地形图上地物点对邻近图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应不大于图上0.5mm;

2)图幅等高线高程中误差应为1/2~2/3等高距。

4、地形测量

1)除执行现行地形测量规定外,注重将泉水露头、裂缝、塌陷坑、崩塌体、沟谷等重要地物测上,不可遗漏;

2)采用正版测图外业版软件测图

5、断面测量

1)剖面比例尺1:200;

2)每剖面两端点、剖控点一般应标记,每一条剖面至少应有两个标记点;

3)实测剖面应采用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施测,剖控点(含两端点)间距应小于1000m,剖面点至测站点最大距离应小于800m;

4)测站点间距离应一次照准两次读数,水平角、天顶距各观测一测回。

5)测站点至剖面点距离一次照准一次读数测定,天顶距采用盘左一次读数,用全站仪可直接读平距、高程(或高差);

6)剖面测量的计算取位,平距取0.1m,高程0.01m;

7)作剖面图时,剖面方向一般按沿江河方向从左至右为原则;

8)剖面图应注明名称、编号、剖面比例尺、剖面实测方位等。

6、勘探点测量

1)所有点位均用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极坐标法测定;

2)水平角、垂直角、距离均测一测回;

3)钻孔平面位置以封孔后标石中心或套管中心为准,高程以套管口为准,并量取标石面或套管口至地面的高差。

7、地质测量

1)地质点采用极坐标法测量;

2)水平角、垂直角以盘左读数测定,距离读数一次;

3)在同一测站测定地质点数量超过10个或间隔时间超过1小时后,应重新整平仪器并归零。

8、上交资料成果。

五、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剖面的测制

1、工程地质测绘

⑴测绘范围:

测绘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及其邻区,后部应包括滑坡体后壁以上一定范围的稳定区域,前部应包括前缘剪出口以下的稳定地段,两侧应到达滑体以外一定距离或邻近沟谷外一定距离,一般控制在地质灾害边界外50~100米。同时,应包含可能造成危害及派生灾害成灾的范围。测绘比例尺宜与地形图比例尺相同

(1:200),另为了查明地质灾害点形成原因、成因机制等,宜采用小比例尺地形图对滑坡周边可能影响范围进行地质测绘,地质灾害周边宜测绘至分水岭或河流。

2、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内容:

主要内容有:地质灾害特征、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调查访问资料。

1)地质灾害所在区的自然地理及经济环境,包括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运输、人类工程活动及发展规划等;

2)地质灾害产生的地质环境,包括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3)地质灾害的形态特征及边界条件,包括位置、形态、分布高程、几何尺寸、规模、滑坡体的边界、底界、临空面、剪出口等;

4)地质灾害的地质结构,主要包括滑坡体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滑带形态、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重视滑坡物质组成的分区特征调查;

5)地质灾害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调查滑体内及其周边沟系发育特征、径流条件,地表水、大气降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井、泉、水塘、湿地位置,井、泉的类型、流量及季节性变化情况,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温及其变化,含水层及其隔水层的位置、性质、厚度,岩土体的透水性,地下水径流流向、补给及排泄条件,生活用水的排放情况;

6)地质灾害的变形破坏特征,包括先期滑坡发生时间、滑坡体运动轨迹,如路线、距离、最大水平和垂直位移量等,滑坡地貌如裂缝、鼓丘、洼地分布及成生时间,监测资料分析,变形发育史;

7)非地质孕灾因素(如地震、降雨、冲蚀、人工作用等)的调查,包括其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重点注意水库效应对涉水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8)调查预测滑坡灾害的成灾范围和可能派生灾害范围;

9)天然建筑材料调查。

3、工程地质测绘的详细程度:

图上宽度大于2mm的地质现象一般应标示到图上。对重要性的地质现象在图上宽度不足2mm时,采用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示实际数据。地质界线图上误差在2mm之内。地质点间距一般控制在图上距离2~4cm内,根据现场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加密或减稀地质点,详细填写记录卡片。

4、野外记录的要求

1)必须采用专门的卡片记录观测点,分类系统编号,卡片编号与实地红油漆点号一致。

2)记录必须与野外草图相符,凡图上表示的地质现象,均必须有记录。

3)描述应全面,不漏项,突出重点。尽量用地质素描和照片充实记录。

4)重视点与点之间的观察,进行路线描述和记录。

5、地质界线的勾绘

根据观测点,在野外实地测绘地质草图,如实的反映客观情况,接图部分的地质界线必须吻合。

1、工程地质剖面

(1)剖面长度、间距:工程地质剖面的两端应与勘查范围相对应,即与地形测量范围相对应,工作中可根据地质情况适当调整。

(2)技术要求:剖面线通过处的地质现象详细测绘于图中,对剖面穿过的公路、排水沟、管网、支挡结构,应详细测量,其高程误差控制在0.05m内。地层、岩土界线、滑动面、裂缝、地下水水位及出露点等重要界线,均应实测,其位置误差控制在0.2m之内。剖面长度误差控制在0.1m之内。

2、工程地质测绘提交成果

测绘工作结束后,在全面系统的资料整理和初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提交下列主要原始成果:

1)野外测绘实际材料图;

2)野外工程地质图;

3)各类观测点的记录卡片;

4)地质照片图册。

六、钻探技术要求

1、钻孔设计书的编制

孔位确定后,地质人员应编制钻孔设计书,作为钻孔的预测,指导钻探施工并阐明预期的目的,钻孔设计内容包括:

⑴.钻孔目的:充分说明该钻孔的目的,使钻探人员了解该孔的重要性及钻进中应注意的问题,保证钻进、观测和编录工作的质量。

⑵.钻孔的类型:直孔。

⑶.钻孔深度:标明设计深度并说明何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或加深孔深。

⑷.钻孔结构:标明钻孔理想柱状图。

⑸.钻孔工艺:钻进方法、固壁办法、冲洗液、孔斜及测斜、岩芯采取率、取样及试验要求、水文地质观测、钻孔止水办法、封孔要求、终孔后钻孔处理意见。

2、钻孔深度的确定

钻孔应穿过最下部滑动面,一般钻孔孔深在进入稳定层(或滑床以下)3~5m。控制性勘探孔应穿过最深滑动面进入稳定层≥5m,支挡建筑物勘探线钻孔应

超过支挡结构基底下不小于5m,根据以上原则,该项目一般性钻孔预测孔深15~20m,控制性钻孔预测孔深30~35m,根据地质灾害特点进行调整。

3、孔径要求

开孔孔径150~130mm,终孔孔径不小于91mm。

4、孔深误差要求

⑴.下列情况均需校正孔深:主要裂缝、软夹层、滑动面、涌水处、漏浆处、换径处、下管前和终孔时。

⑵.终孔后按班报表测量孔深,孔深最大允许误差不得大于1%。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可不修正,超过误差范围要重新丈量孔深并及时修正报表。

5、孔斜误差要求

⑴.下列情况均需测量孔斜:换径后3~5m、出现孔径斜征兆时、终孔后。

⑵.顶角最大允许弯曲度,每百米孔深内不得超过2度,随孔深增加可以递增计算。顶角超过5度后,要测方位角。

6、取芯要求

⑴.不允许超管钻进。重点取芯地段(如破碎带、软夹层等)应限制回次进尺,每回次进尺不允许超过0.30m,并提出专门的取芯和取样要求,看钻地质员跟班取芯、取样。

⑵.松散地层潜水位以上孔段,应尽量采用干钻;在砂层、卵砾石层、硬脆碎地层和松散地层中应尽量采用反循环钻进;重要层位和破碎带等应采用适宜的取土器取样或双管单动等钻进工艺。

⑶.长度超过35cm残留岩芯,应进行打捞,残留岩芯取出后,可并入上一回次进尺的岩芯中进行计算。

⑷.岩芯采取率要求

岩芯采心率:土质>75%,岩质>85%;滑动面、软弱面、软弱带>90%。

7、封孔要求

钻孔验收后,必须进行封孔处理。土体中的钻孔一般用粘土封孔,岩体中的钻孔宜用混凝土封孔。

8、保留岩芯要求

报告验收前,各孔全部岩芯均要保留。验收后按专家组意见,对代表性钻孔

及重要钻孔,应全孔保留岩芯,其它钻孔岩芯,可分层缩样存留,对有意义的岩芯,应全部留样。

9、钻孔地质编录

⑴.钻孔地质编录是最基本的第一手勘查成果资料,由看钻地质员承担。必须在现场真实、及时和按钻进回次逐次记录,不得将若干回次合并记录,更不允许事后追记。

⑵.编录时要注意回次进尺和残留岩芯的分配,以免人为划错层位。

⑶.在完整或较完整地段,可分层计算岩芯采取率;对于破碎带、裂缝、软夹层等,应单独计算。

⑷.钻孔地质编录应按统一的表格记录。其内容一般包括日期、班次、回次孔深(回次编号、起始孔深、回次进尺)、岩芯(长度、残留、采取率)、岩芯编号、分层孔深及分层采取率、地质描述、标志面与轴心线夹角、标本取样号码位置和长度、备注等。

⑸.岩芯的地质描述

岩芯的地质描述应客观、详细,使别人能据描述作出自己的判断。对于只有结论而无描述的编录,视为不合格。

重视滑动面及软夹层的描述和地质编录。重视水文地质观测记录和钻进异常记录和取样记录。

10、钻孔施工记录

⑴.要求每班必须如实记录各工序及生产情况,不得追记、伪造。原始记录均用钢笔填写。要求字迹清晰、整洁。记录员、班长、机长必须签名备查。

⑵.每孔施工结束后2天内原始报表必须整理成册,存档备查。

11、钻孔验收

钻孔完工后勘查单位应及时组织按孔径、孔深、孔斜、取芯、取样、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地质编录、封孔八项技术要求对钻孔进行现场验收。验收打分评定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种钻孔。对于采取率和水文地质观测未能满足要求的,定为不合格钻孔,对于不合格钻孔,应补做未达到要求的部分或者予以报废重新施工。

12、钻探成果

钻探施工顺序及时间安排:施工顺序上先施工主勘探剖面、治理部位,后副勘探剖面,以保证对整个滑坡结构的大致了解,然后再根据钻探情况调整其余钻孔详细施工情况,以保证工期及防治工程设计的需要。

13、钻探成果

⑴.钻孔终孔后,应及时进行钻孔资料整理并提交该孔钻探成果,包括钻孔设计书、钻孔柱状图、岩芯素描图、岩芯照片、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取样送样单、钻孔地质小结(或报告书)等。

⑵.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与要求

柱状图的比例尺,以能清楚表示该孔的主要地质现象为准,一般为1:100~1:200。对于岩性简单或单一的大厚岩层,可以用缩减法断开表示;柱状图图名处应标示:勘探线号、孔号、开孔日期、终孔日期、孔口座标、钻孔倾角及方位。柱状图底部应标示责任签;柱状图包括下列栏目:回次进尺、换层深度、层位、柱状图(包括地层岩性及地质符号、花纹、钻孔结构)、标志面与轴心线夹角、岩芯描述、岩芯采取率、取样位置及编号、地下水位和备注等。

⑶.钻孔小结(钻孔报告书)的编写内容:钻孔周围地质概况、钻孔目的任务、孔位、施工日期、施工方法、钻孔质量、钻进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主要地质现象、技术小结和地质成果分析及建议等。

七、土、水采样与试验主要技术要求

为基本查明勘查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土样应进行石蜡密封,防止因失水风化而改变其原有物理力学性质。

1、土样

土样主要分细粒土和粗粒土。细粒土作: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相对密度、液限、塑限、颗粒分析、水理、压缩模量、渗透系数和抗剪强度。粗粒土作:颗粒分析、渗透系数、天然休止角。对潜在滑带土抗剪强度试验分别作天然状态或饱水状态的峰值抗剪、残余抗剪试验。当软弱带采取困难时,可考虑坍塌体上作重塑土抗剪强度试验,作为滑移面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参考。

(1)试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2)试验方法

①含水试验:采用烘干法。烘干温度105~110℃,进行二次平行测定。试样数量15~1000g,视粗粒含量而定。

②密度试验:细粒土采用环刀法,粗粒土采用灌砂法,环刀法进行二次平行测定。饱和密度采用毛细管饱和法,饱和度达到95%以上。

③比重试验:采用比重瓶法,进行二次平行测定。

④颗粒分析试验:细粒土采用比重计法,粗粒土采用筛分法及比重计法。

⑤界限含水量试验:采用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联合测定仪锥质量100g,锥角30o,以入土深度20mm所对应的含水量为土样的液限,根据WL-hp关系曲线查得hp,hp所对应含水量,即为土样的塑限Wp。

⑥固结试验:采用快速试验法,各级荷载下的压缩时间为1h,最后一级荷载下加读到稳定沉降时的读数(稳定沉降标准:每小时不大于0.01mm)。加荷等级50kPa、100kPa、200kPa、400kPa。

⑦天然休止角试验:采用休止角仪在自然堆积条件下测得。

2、岩样

主要为各不同岩性的岩样,一般应作的测试分析项目有:相对密度、天然含水量、密度、孔隙率、吸水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软化系数等。

(1) 试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2) 试验方法

①含水量试验:采用烘干法,烘干温度105±5℃,烘干时间12~24h,进行二次平行测定。

②颗粒密度试验:粗粒土进行筛分,细粒土采用比重瓶法,样品粉碎至

0.25mm以下,沸煮时间不少于1h,进行二次平行测定。

③块体密度试验:切取规则试样测量体积,称重求取,对不规则试样采用静水称量法或蜡封法。

④吸水率试验:将试样烘至恒重,称量。然后置于盛水容器内,注水至试件高度的1/4处,以后每隔2h分别注水至试件高度的1/2和3/4处,6h后将水加至高出试件顶面20mm以上。试件全部被水淹没后再自由吸水48h。

⑤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采用天然状态、干澡状态及饱和状态下样品进行试

验。试样尺寸为50±0.5mm的正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0±5mm的圆柱体,各取三个试件,饱和抗压强度与干抗压强度的比值即为软化系数。

⑥抗拉强度试验:采取劈裂法,每组不小于3个试样,试样尺寸长100mm,直径50mm。

⑦抗剪断强度试验:采用变角块法,每组试样不少于5个,放置角度最少3种(45~70°范围内变化),试样尺寸50mm×50mm×50mm。

3、水样

,共4组。

取地表水、地下水作简分析和侵蚀性CO

2

4、取样规格及要求

(1)钻孔采用薄壁取土器采集原状土样,一组三筒,每筒长15~20cm,直径大于110cm,必须按要求包裹、蜡封,粗粒土原状样应在探井、探槽中取。

(2)钻孔岩样直径最小不得小于91cm,泥岩样要求蜡封。

(3)原状及扰动土样的存放不得超过5天。

(4)筒分析和侵蚀CO2水样各500ml,侵蚀性CO2水样须加入2.5gCaCO3粉末。

八、大重度试验

大重度试验宜采用容积法,试坑体积根据土石粒径或尺寸确定,一般不宜小于50cm×50 cm×50 cm,体积可通过注水测量,试坑内岩土体试样通过称重法确定,并测定试样的含水率。

九、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⑴.观测初见水位、静止水位、稳定水位、漏水和涌水及其它异常情况,如破碎、裂隙、裂缝、溶洞、缩径、漏气、涌砂和水色改变等。

⑵.无冲洗液钻进时,孔中一旦发现水位,应停钻立即进行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测定。每隔10~15min测一次,三次水位相差小于2cm时,可视为稳定水位。

⑶.清水钻进时,提钻后、下钻前各测一次动水位,间隔时间不小于5min。长时间停钻,每4h测一次水位。

⑷.准确记录漏水、涌水位置并测量漏水量、涌水量及水头高度。

⑸.接近滑带并没打穿滑带时,必须停钻测一次稳定水位,测稳定水位时应

提水或注水,观测其恢复水位,稳定时间应大于2h。终孔时应测一次全孔稳定水位。此项作为验收或报废钻孔的必要条件之一。

十、灾害体稳定性预测与评价

本次勘查在灾害体稳定性评价拟采用定性分析中的工程类比法和定量计算方法来进行。

工程地质类比法是把勘探研究对象与已有的且具有相似特征的坡体的研究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得出稳定性结论的方法。其评价过程中必须注意相似性,须注意已有灾害体与所研究的灾害体在地层岩性上、结构上的相似性,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如降雨量、降雨强度或地震影响等的相似性,只有在上述原则和主要内容具相似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类比。

在定量计算过程中,根据现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计算公式。如滑坡中滑面是圆弧形或近似圆弧形滑面,可采用圆弧法(简化Bishop法)。若滑面是折线滑面,则采用推荐的传递系数法,同时运用简布法(Jabu法)或萨尔玛法(Sarma法)来进行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关键在于滑面c、φ值的确定。拟采用室内试验天然或饱水状态下峰值抗剪强度、残余抗剪强度指标c、φ值,现场大剪试验值作为参考,根据滑坡变形程度,在对c、φ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用反算法和经验法作为校核,最终确定滑带土的c、φ值。并对合理选择的各种工况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稳定性安全系数F

,选择设计控制工况按不同的滑坡稳

St

计算剩余下滑力。

定性安全系数F

St

变形区预警系统建设,考虑到灾害的变形阶段,加之灾害体的勘查、设计及整治是一较长期的过程,为确保灾害体所威胁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制定出有效的预警系统。其方法是在变形区建立完善的观测网,测定灾害体总体变形规律,确定近期内是否有形成灾害的可能性,建立完善的险情上报及应急避险措施,利用专群结合达到防灾的目的。该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共同完成。

十一、资料收集

应尽量利用灾害体的已有地质资料(包括排查资料),重点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地震及地应力等资料,结合本次勘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十二、内业资料整理

(1)外业资料先经技术人员自检,经项目总工审查合格后,方可用于内业使

用。

(2)图件采用CAD成图,文字报告为Word格式、地质照片为JEPG格式,提供具体要求的电子文档。

(3)图件采用A3图幅或折叠成A3图幅大小,可按图幅编号顺序装订成册。

(4)提交报告时,记录卡片等原始资料分类装订成册,并提交档案资料室进行存档。

第二章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节设计服务措施保障

为保证该勘查项目的工期能按要求完成,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人员组织保证

为保证本项目勘查的顺利完成,我公司为该勘查项目配备了高级工程师作为项目负责人,以及若干名工程师为组员的项目组。并及时组织调配人员设备和协调各方面关系。安排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加本项目的勘查工作,切实按投标书中承诺的人员投入工作,并在勘查工作中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

二、制度体系保证

实施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加强组织、管理,统一指挥,建立有序的内外协调保障体系;严格按CQC-ISO9001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项目勘查,确保任务按期优质完成。

各测设阶段,项目总体(审核)组人员严格按照“事前指导、中间检查、事后验收”的程序进行管理,适时组织中间检查和方案会审;在外业勘查过程中,项目组主要成员住工地。

三、设备技术保证

全面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确保充足的软硬件设备。无人机、GPS、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平仪、计算机(台式及便携式)、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及时到位并能高效可靠运转;运用理正岩土、AutoCAD等电脑计算和绘图软件,保证勘查质量和工作进度。

四、奖惩措施

按本公司的合同履约内部管理办法进行奖惩,保证勘查的顺利完成。

五、应急措施

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由公司统一调配补充,1天内运至工地。人员出现伤病或其他特殊情况减员,公司负责调配,1天内赶至工地。

第二节进度保障方案

我公司接到勘查任务时,将加大科技和人员投入,运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项目的测设,合理安排工期,完成一般的勘查工作工期约为15天。现将勘查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接到勘查任务后3日历天完成勘查大纲编制工作,9日历天完成勘查工作以及野外资料整理、勘查报告编制等工作,提交业主组织审查;勘查成果审查通过后,3日历天提交复核后的资料。具体工作时间安排详见表2-1。

表2-1 勘查工作进度安排表

注:以上进度安排未考虑等待评审的时间,实际工作中应顺延。

第三节安全保障措施方案

根据2006年11月30日颁布的《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我公司制定的《钻探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测量工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我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预防污染,节能降耗,保护环境,造福社会,遵守规章,文明施工,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在勘察现场成立HSE(英文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机构,负责本项目的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防止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并做到如下所述,持续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激励地提高我公司HSE管理能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安全生产目标

本工程勘察生产安全目标为: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安全事故,无死亡、无重伤、无倒塌、无中毒、无火灾。

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工程项目负责人是第一安全负责人,下设1名专职安全员、班组兼职安全员(班部长)参加的安全施工管理小组,形成现场管理网络,坚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勘察安全技术的规定。

A:纵向管理体系

公司主管生产的副公司长和质量安全部作为公司级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领导机构,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和检查监督工作。

项目负责人为该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第一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统一抓好各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措施的落实工作。钻探班组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设立兼职安全员,配合专职安全员的工作。

B:横向管理体系

公司的各职能部门和各下属各班组参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工作,保证项目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三、安全教育及相关工作

(1)安全三级教育:一级教育是指新进人员入公司到公司HSE部领取“安全三级教育卡”,并进行安全入公司教育;二级教育是指到所工作的公司中层领导进行公司安全教育;三级教育是指到所工作的班组和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进入勘察场地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教育,使其熟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所有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方可上岗,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2)工地现场必须悬挂醒目的安全标语和安全色标,实行全封闭管理,设立门卫,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坚持使用安全三宝,禁止穿高跟鞋、拖鞋进入现场。

(3)重大安全技术方案的制定,经公司批准后由公司质安部主持,项目部主管安全的负责人进行交底。每一分部分项勘察工程工作程序,实施前由专业组长下达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班组人员履行手续后方能实施。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检验《勐腊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效果,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完善抢险救灾体系。由县人民政府主办,县国土资源局及瑶区乡政府承办的地质灾害演练,拟于2014年5月29日在瑶区乡沙仁村王四新寨进行。为确保该演练活动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甚至不可预见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历史使命。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民生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注重提升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质灾害临灾状态下责任部门抢险救灾应急反应能力,更加关心县、乡(镇、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瑶区乡是我县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瑶区乡沙仁村王四新寨是今年汛前排查确定的新的地灾隐患点,山体滑坡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主汛期,开展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王四新寨滑坡隐患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突然加剧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勐腊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县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县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将滑坡危险区内群众快速转移。 三、演练的原则

地质灾害详细勘查物探勘察报告

地质灾害详细勘查 物探勘察报告 惠州建安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2020年4月

1 绪言 1.1 目的任务 近几年来惠州市博罗县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多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地面出现多处裂缝,其中一处房屋墙面塌落、多栋房屋墙面出现横向和纵向裂缝;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应急处理;受惠州市博罗县高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对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进行物探勘察工作。 本次探测的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简称物探)探明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场地范围内的各种岩溶洞隙和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的位置、规模、埋深、发育程度及规律;岩溶堆填物性形状;对居住房屋的影响;并提出治理建议。 本次探测要求: (1)探明该场地范围内不良地层的分布情况,如软弱地层的形状、大小和埋藏深度等; (2)探明该场地范围内岩溶(溶土洞)的发育状况、分布位置、形状、大小、埋藏深度、充填状况以及在空间的相互联系状况等。 1.2 勘查依据 本次勘察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均执行如下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公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94);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70-1997); (10《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T/T 0073-1993); (11)《电阻率测深技术规程》(DT/T 0072-1993)。 1.3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我公司于2018年4月10~21日采用高密度电法、地震反射波法对勘察场地范围进行物探勘察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1。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02省道(211国道)旬阳至小河公路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部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文件编号 SRBG-XXLJ-03-2016安 拟制安保科 审核人 批准人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生效日期 2016年6月25日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目的 (3) 第二章适用范围 (3) 第三章应急救援体系 (3) 一、组织体系 (3) 二、运行机制 (5) 三、应急响应 (7) 四、应急部门职责 (7) 第四章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10) 第五章应急结束 (10) 第六章后置处理 (11) 第七章培训 (12) 一、培训 (12) 二、演习 (12) 三、奖惩 (12)

第八章预案管理 (13) 一、审查复审 (13) 二、预案管理 (13)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专项、现场应急预案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避免或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结合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旬阳至小河公路XXLJ-03项目部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应急[2007]88号文件》、《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 二、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适用范围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目录 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 (2) 1.3适用范围 (2) 1.4工作原则 (2) 2. 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3) 2.1应急组织机构 (3) 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3) 2.3应急工作组 (6) 3. 预防预警机制 (7)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7) 3.2预警 (8) 3.3预警支持系统 (9) 3.4预警级别及发布 (9) 3.5预警预防行动 (10) 4. 应急响应 (12) 4.1应急响应分级 (12) 4.2应急响应行动 (13) 4.3情况通报 (14) 4.4特别情况处理 (15) 4.5信息共享和处理 (15) 4.6指挥和协调 (16) 4.7应急处置 (17) 4.8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18) 4.9群众安全防护 (18)

4.10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19) 4.11信息发布 (19) 4.12应急结束 (20) 5. 善后工作 (20) 5.1善后处置 (20) 5.2社会救助 (20) 5.3总结分析 (20) 6.应急保障 (21)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21) 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21)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23) 7.监督管理 (23) 7.1宣传、培训与演练 (23) 7.2奖励与责任 (24) 7.3监督检查 (24) 8.附则 (24) 8.1名词术语解释 (24)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24) 8.3预案解释部门 (24) 8.4预案实施时间 (24)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施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2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检验《勐腊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效果,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完善抢险救灾体系。由县人民政府主办,县国土资源局及瑶区乡政府承办的地质灾害演练,拟于2014年5月29日在瑶区乡沙仁村王四新寨进行。为确保该演练活动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甚至不可预见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历史使命。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民生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注重提升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质灾害临灾状态下责任部门抢险救灾应急反应能力,更加关心县、乡(镇)、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瑶区乡是我县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瑶区乡沙仁村王四新寨是今年汛前排查确定的新的地灾隐患点,山体滑坡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主汛期,开展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王四新寨滑坡隐患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突然加剧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勐腊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县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县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将滑坡危险区内群众快速转移。 三、演练的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演练的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由瑶区乡政府成立。 1、综合联络组: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

最新地质灾害报告

地质灾害报告 前言 受某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某省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本工程评估主体为阿一山水电站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等建设场地,评估的目的和要求是阐明工程建设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 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各灾种分别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 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某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4]15号); (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5)某省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颁布的《某省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 (6)《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某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7)《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某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第二节一、工程概况 某县位于某省省某自治州。全县辖3镇、11乡,总人口7.78万,其中藏族占72%;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为2.28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450元,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铜仁坝灌溪至玉屏大龙段新增茶店互 通式立体交叉工程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方案

建设单位:江西省四通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3) 一、工程简介 (3) 二、适用范围 (4) 第二章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4) 一、风险分析 (4) 二、事件分级 (8) 第三章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9) 一、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9) 二、现场应急指挥小组 (11) 第四章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 (15) 第五章监测与预警 (15) 一、风险监测 (15) 二、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17) 三、预警 (18) 第六章处置程序 (18)

一、信息报告 (18) 二、启动应急预案 (18) 第七章处置措施 (20) 一、先期处置 (21) 二、应急处置 (21) 三、后期处置 (22) 第八章应急救援体系 (22) 一、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22) 二、保障措施 (23) 第九章应急救援方案 (23) 一、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 (23) 二、专项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24) 第十章事故的处理 (25) 一、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25) 二、组织事故调查组 (26) 三、现场勘察 (26) 四、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28) 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29) 六、事故的审理与结案 (29)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铜仁坝灌溪至玉屏大龙段(以下简称铜大线)是贵州省规划高速公路网(“678”网)中“一纵”——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大线起点位于铜仁坝灌溪,终点位于大龙镇,沿途经茶店镇、万山特区、玉屏县、田坪镇,路线全长56.926Km,已于通车。本项目是在已通车的铜大线上增设互通开口,为茶店镇以及规划工业园区服务。 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铜仁坝灌溪至玉屏大龙段新增茶店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的建设,对推动茶店镇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城市扩容、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等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增茶店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及与S201连接线路基、路面、桥涵、排水及绿化等。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范围当现场发生地质灾害(不含地震)时进行应对和处理,是项目部总体应急预案的子预案。 第二章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机械安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 1、探地雷达 1.1工作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Radar,简称GPR)在国内也称为地质雷达,它是利用超高频(106~109Hz)脉冲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特征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宽带脉冲发射天线将纳秒高压脉冲源提供的电脉冲 信号转化为脉冲电磁场,并以脉冲电磁波形式射向目标体。宽带脉冲接收天线将来自目标体的反射脉冲电磁波转 化为电脉冲信号传送给宽带取样示波器后以时域方式显示出来,再经计算机处理后给出时域特性或频域特性显示。在雷达移动探测过程中,定时向地下发射脉冲电磁波,并不断接收到目标体的反射波,它们组成雷达剖面图像。通过对雷达图像的判读可确定目标体(管道、洞穴、埋藏物、地层等)的分布特征。也可以通过读取接收到的反射波传播时间和求取电磁波传播速度来计算目标体的埋藏深度。 (1)SIR-3000型地质雷达(40-50万元) 生产商:美国地球物理探测公司(GSSI公司) 经销商:北京西尼德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参数: 1.单通道实时数字采集处理器探地雷达,操作平台为WindowsCE。 2.主机可适配所有高中低频雷达天线,频率范围从16MHz到2.2GHz。 3.存储器:1G内存。可插标准CF闪烁内存卡。 4.显示器:强光8.4”TFT800X600分辨率,64K彩显。 5.显示模式:线扫描、示波器式。 6.显示方式:实时彩显,彩色/灰阶行扫描,变面积/波形显示,线性扫描方式中可使用256种色源来表示信号的幅度和极性。

7.数据格式:RADAN(dzt) 8.扫描速率:最高可达300线/秒。 9.样点字节:8位或16位。 10.扫描样点数:256/512/1024/2048/4096/8192 11.操作模式:须具备连续测量、测量轮、点测三种模式可选。 12.测量范围:0~8000ns自选; 13.增益:手动或自动。1~5节点(-20~+800dB可调)。 14.滤波器:垂直滤波器-有限、无限低通和高通可调。水平滤波器-叠加、背景去除。 15.动态范围:120dB。 16.尺寸:315x220x105mm左右,重量:4.1kg。 17.电源:要求电池内置,外接电源10.8VDC,15VDC 18.具有位置自动伺服系统,便于信号的准确接收。 19.迭加:2~32768个扫描。 主要特点: 1.SIR-3000型雷达的一体化设计,加上内置式可充电电池,性能坚固耐用,整机仅4公斤重,是目前市场上最轻便的雷达系统; 2.SIR-3000型雷达高分辨率强光型液晶显示,可在野外强光下操作; 3.除了传统的USB、Ethernet,RS-232等接口外,还配备了独特的微型闪存装置,提供更便捷、快速的数据传输方式; 4.目前GSSI公司提供的雷达天线种类是最多,使购买我们雷达的用户具有了强大的扩展余地,可满足不同

新版地质灾害演练方案样本

同兴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第一部分: 应急预案基本内容与工作组织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在同兴镇罗家沟村大坪梁子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灾害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下, 经过应急预案的演练, 旨在检验各部门职责的分工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 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理程序, 提高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险区群众, 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 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 同兴镇罗家沟村大坪梁子地灾隐患点山体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加大, 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 情况十分紧急。立即启动《同兴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 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撤离危险区的户名群众, 尽快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 一)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 二)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 三)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 四) 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大坪梁子滑坡地灾隐患点位于同兴镇罗家沟村公路后侧民房后山。该地灾隐患发生于7月4日, 由暴雨诱发而致。隐患斜坡坡向180°, 坡度30—70°, 坡宽约500米, 纵向长400米, 平面形态呈方形, 剖面呈上缓下陡的凸形。斜坡中部出现的一条横向裂缝长约900米, 宽度约100—130厘米, 滑坡体总体积约200万立方米。如果发生整体滑坡, 将严重危及罗家沟村公路旁侧85户居民近324人( 实际参演受灾群众50人) 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前, 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加大, 前缘已发生局部小滑塌, 遇连续大雨和强降雨极易引起大面积山体滑坡。

地质灾害报告

地质灾害报告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地质灾害报告 前言 受某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某省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本工程评估主体为阿一山水电站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等建设场地,评估的目的和要求是阐明工程建设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 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各灾种分别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 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某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4]15号); (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5)某省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颁布的《某省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 (6)《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某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7)《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某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第二节一、工程概况 某县位于某省省某自治州。全县辖3镇、11乡,总人口万,其中藏族占72%;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为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450元,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阿一山水电站位于某省某县的某河流干流桑科~土门关的达麦乡段,是某河流梯级开发的第六座小水电工程,本水电站采用引水式方案开发,枢纽建筑物挡水高度为,正常蓄水位,最大净水头,最小净水头,保证出力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2021)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2021)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49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2021) 1、探地雷达 1.1工作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Radar,简称GPR)在国内也称为地质雷达,它是利用超高频(106~109Hz)脉冲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特征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宽带脉冲发射天线将纳秒高压脉冲源提供的电脉冲信号转化为脉冲电磁场,并以脉冲电磁波 形式射向目标体。宽带脉冲接收天线将来自目标体的反射脉冲电磁波转化为电脉冲信号传送给宽带取样示波器后以时域方式显示出来,再经计算机处理后给出时域特性或频域特性显示。在雷达移动探测过程中,定时向地下发射脉冲电磁波,并不断接收到目标体的反射波,它们组成雷达剖面图像。通过对雷达图像的判读可确定目标体(管

道、洞穴、埋藏物、地层等)的分布特征。也可以通过读取接收到的反射波传播时间和求取电磁波传播速度来计算目标体的埋藏深度。 (1)SIR-3000型地质雷达(40-50万元) 生产商:美国地球物理探测公司(GSSI公司) 经销商:北京西尼德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参数: 1.单通道实时数字采集处理器探地雷达,操作平台为WindowsCE。 2.主机可适配所有高中低频雷达天线,频率范围从16MHz到 2.2GHz。 3.存储器:1G内存。可插标准CF闪烁内存卡。 4.显示器:强光8.4”TFT800X600分辨率,64K彩显。 5.显示模式:线扫描、示波器式。 6.显示方式:实时彩显,彩色/灰阶行扫描,变面积/波形显示,线性扫描方式中可使用256种色源来表示信号的幅度和极性。 7.数据格式:RADAN(dzt)

突发性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XX县2017年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及地质灾害防治群策群防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检验《XX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XX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与《XX县地震应急预案》效果,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常识,熟悉分级预警信号,掌握科学得防灾避险方法,检验我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报系统得实用性与我县防灾减灾指挥机关及有关部门应对突发性山洪地质灾害得应急反应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演练 (一)应急演练得目得 通过这次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应对突发性山洪地质灾害得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得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降低山洪地质灾害造成得损失,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得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维护人民群众得生命财产安全。 (二)演练时间 2017年6月12日(星期一)13:00签到,13:30至14:30演练。 (三)演练地点 1、演练现场:XX乡XX中学运动场; 2、撤离安置点:XX乡XX中学运动场西侧; 3、指挥部场所:XX乡XX中学运动场主席台。

(四)参演人员 1、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 2、县政府办、国土局、水务局、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交运局、移民局、住建局、教育局、环保局、卫计局、安监局、文广局、气象局、地震局、人武部、消防大队各1名领导; 3、13个乡镇分管国土领导、安监员、教办主任、各国土所长; 4、XX乡全体班子成员、乡级机关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各行政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地质灾害监测员、村级安监员、应急民兵队伍(20人)、中小学负责人、XX中、小学部分师生、XX 村(政府周围)得部分村民。 (五)组织保障 此次演练活动由县人民政府主办,XX乡人民政府承办,县国土局、水务局、民政局协办。为切实加强对应急演练工作得指导,确保演练活动取得实效,特成立演练指挥部。 指挥长:XXX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指挥长:XXX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XXX 县水务局局长 XXX 县民政局局长 XXX XX乡党委书记 XXX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成员:XXX XX乡人民政府乡长 XXX 县地震局局长 XXX 县财政局局长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 一、编制基本要求 (一)基本规定 1. 勘查成果原始资料应真实可靠。 2. 最终勘查成果应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二)勘查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1. 勘查报告对危害对象要进行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2. 勘查报告对地灾体要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特征、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价。 3. 勘查报告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4. 各类勘查报告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报告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 5. 图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三)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 1. 资质证书正本 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4. 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的项目名称一致。

(四)勘查报告基本文件组成 1. 勘查报告文本 2. 勘查报告附图 3. 勘查报告附件 4. 勘查费用决算书 5. 项目规模大的分册装订,其余的合订成册 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要求 (一)对危岩描述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注意危岩带与危岩块体(单体)的划分,若危岩规模较大,或分布较分散,可考虑按区域划分为危岩带,再在危岩带中细分危岩块体(单体);一般情况下,除了千枚岩、板岩及地震震裂了的岩石形成破碎带(危岩带)外,其它岩石形成危岩,基本上是以块体(单体)形式存在的。 (二)对危岩块体(单体)的描述与评价的具体要求: 1. 编号、坐标(含顶底标高) 2. 所处区域的岩层产状、岩性 3. 斜坡倾向、斜坡结构类型 4. 顶底宽、高、厚、体积 5. 危岩前缘倾角、崩落方向 6.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及组合 7.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破坏方式 8. 危岩稳定性评价、危险性预测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Q/XZSJ 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ZSJ-212.111-2014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2014-06-30发布2014-07-01实施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发布

Q/XZSJ-212.111-2014 目次 前言 (Ⅲ) 批准页 (Ⅳ)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的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1)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 3 事件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 3.1 地质灾害事件类型: (1) 3.2 危险程度分析 (2) 4 事件分级 (2) 5 组织机构及职责 (2) 5.1 应急组织体系 (2) 5.2 现场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3) 6 预防与预警 (4) 6.1 危险源监控(风险监测) (4) 6.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5) 6.3 预警结束 (6) 7 信息报告 (6) 7.1 报警系统及程序 (6) 7.2 报警方式 (6) 7.3 通信、联络方式 (6) 7.4 报告形式和内容 (7) 7.5 向外求援方式。 (7) 8 应急处置 (7) 8.1 响应分级 (7) 8.2 响应程序 (7) 8.3 应急处置 (8) 8.4 应急结束 (8) 9 处置措施 (9) 9.1 事件调查 (9) 9.2 保险理赔和安抚抚恤 (9) 9.3 总结与改进 (9) I

Q/XZSJ-212.108-2014 10 应急保障 (9) 10.1 应急队伍 (9) 10.2 应急物资与装备 (9) 10.3 通信与信息 (10) 10.4 经费 (10) 10.5 其他 (10) 11 培训和演练 (10) 11.1 应急业务培训 (10) 11.2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10) 12 附则 (11) 12.1 术语和定义 (11) 12.2 预案修订 (11) 12.3 制定与解释 (11) 12.4 预案实施 (11) 13 附件 (11) 13.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络方式 (11) 13.2 重要物质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12) 13.3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13) 13.4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13) 13.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13) II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应急预案体系 1.5工作原则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1公司概况 2.2事件类型 2.3危害程度分析 2.4事件分级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3.2坍塌事件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及工作机构 3.3各职能部门的应急职责 3.4专家组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2预警分级

4.3预警程序 4.4预警行动 4.5 信息报告与处置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5.2先期处置 5.3响应程序 6信息发布 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理 7.2保险理赔 7.3事故事件调查 7.4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8.2应急队伍保障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4经费保障 8.5技术保障 8.6其他保障 9宣传、培训和演练 9.1公共信息交流

9.2培训 9.3演练 10奖励与责任追究10.1奖励 10.2责任追究 11附则 11.1预案管理与更新11.2预案解释 11.3预案备案 11.4预案实施时间 12 附件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X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1号)、《XXXX公司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XX公司自然灾害应急预案》、《XXXX公司突发事件综合预案》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公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之一,是总体应急预案的支持性文件。遵循“应对措施基本一致,同一类型事件合并设置”的精神,针对自然灾害类的突发事件、危险源,对特定事件的危害程度、事件分级、应急机构及职责、预防预警、应急响应、信

地质灾害演练方案

永安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在永安镇工农村8组白岩火烧坡滑坡地址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灾害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下,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旨在检验各部门职责的分工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受连续降雨的诱发,永安镇工农村8组白岩火烧坡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堆积体裂缝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情况十分紧急。按《永安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撤离危险区的住户,尽快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三、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四、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白岩火烧坡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永安镇工农村8组。隐患点规模为大型。该地灾隐患点由降雨诱发而致,地灾点受威胁区域面积达70余亩,受威胁群众40户120人处于较危险区域。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一、在永安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国土所组织实施。 二、观摩人员: 永安镇全体班子成员、镇直各单位负责人和本镇其他地灾隐患点所在村代表和监测员。 六、演练时间 2019年3月26日上午9:00——12:00 七、演练地点 一、灾害隐患点:永安镇工农村8组白岩火烧坡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撤离安置点:在永安镇工农村8组白岩火烧坡滑坡地灾隐患点设定1处撤离安置点。 三、演练会场:能够看到地灾隐患点和安置点的场所(可以与安置点在一起),要求地面平整宽敞,视野开阔,便于参演人员集中和观摩演练习过程。 八、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迅速、高效和部门协调的一体性,我镇在3月17日提前召开协调会议。 会议内容:

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切实加强全乡地质灾祸防治作业,增强对突发性地质灾祸的应急反响才能,保护人民生命产业安全,依据《地质灾祸防治法令》,结合本乡实践,特制订2013年突发性地质灾祸应急预案。一、组织领导㈠建立乡地质灾祸防治作业领导小组组长:袁谋慧副组长:陈托张军郑华兵成员:高文军杨忠向武华杜平张立坤郑德义向左贤赵盛各村支部书记领导小组下设作业室,作业地址设乡疆土所,杨忠兼作业室主任。联系电话:3525001。㈡建立乡地质灾祸应急分队队长:袁谋慧副队长:陈托杨忠队员:何家云余社泉郑德义高文军向左贤赵盛张剑文辉吴鹏朱立平各村村主任二、作业职责(一)乡疆土所担任灾前预案编制和灾后开始地质查询,断定有无后续灾祸,区分危险区,辅导进行避险,进行灾情评价和提出灾后重建计划以及防治办法。(二)发作灾祸的村委会担任组织抢险部队进行抢险,合作政府及相关部分建立戒备区和分散危险区大众。(三)派出所担任保护抢险次序,帮忙政府组织人员搬运。(四)卫生院担任伤员抢救及灾后传患病防备作业。(五)财政所担任救灾资金运作,确保抢救及善后作业顺利进行。(六)民政所担任设置流亡场所和救助物资供应,分配、发放救助物品,妥善组织哀鸿日子,合作政府一起做好哀鸿的搬运和安顿。(七)交通、公路部分及时组织对因灾中止的

路途进行抢险,康复交通,保证交通疏通。(八)供电所担任电力供应及灾后供电设备保护。(九)水利站担任对水库、防汛设备的监测作业。(十)电信所、广播站担任保证通讯疏通。三、组织及预备各职能部分担任建立各自的抢险救援部队,做好救援配备、资金、物资的预备。四、地质灾祸分级及上报程序地质灾祸依照人员伤亡、经济丢失分为四个等级。村委会担任供给灾祸的丢失状况陈述(包含人员伤亡、经济丢失等),乡地质灾祸防治领导小组断定灾祸等级,并依照《地质灾祸防治法令》及地质灾祸速报准则的规则予以上报,一起做好灾祸开始评价剖析。五、地质灾祸查询及处理程序(一)应急分队担任查询地质灾祸状况,包含发作地址、时刻、人员伤亡、经济丢失、类型、规划、原因、发展趋势,对采纳的防备对策和往后的防治作业提出主张。(二)依据查询结果,由应急分队将地质灾祸状况上报乡地质灾祸防治领导小组。六、预警信号及躲避搬家在突发性地质灾祸发作征兆后,各村应及时组织详细职责人搞好监测,发放避险理解卡,断定并布告预警信号,保证通讯疏通,以便乡民在灾祸临界点前可以得到报警和及时躲避搬家。七、搬运道路及疾病操控突发性地质灾祸发现征兆后,有关乡直单位和相关村应做好人员产业撤离预备,按规则道路搞好搬运,卫生部分要做好医疗救治和疾病操控预备。 以上这篇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祸应急预案就为您介绍到这

地质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一、工作场所 ××项目部的施工作业场所,及生活区域。 二、事故特征 项目部所在区域因人为、自然等灾害引发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造成建筑物倒塌、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应急职责 (一)区域施工人员 1、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灾害现场,并向周围人员呼救。 2、向施工区域负责人、安全人员报告。 (二)施工区域负责人、安全人员 1、组织先期抢救,迅速将周围施工人员疏散,并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2、向项目部经理报告。 3、向医疗机构请求援助。 (三)项目部经理 1、按既定程序组织抢救。 2、向上级单位、有关部门报告。 四、现场应急处置 (一)现场应具备条件 1、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张贴紧急救助的疏散路径及联系电话。 2、通讯、照明工具、救援器具等。 3、急救箱及急救药品,担架及救护车辆。 (二)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现场人员第一时间发出灾害警报,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

2、现场负责人、应急工作组成员接到报告应立即联系各部门及时赶赴事故现场。 3、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按照应急处置措施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 4、事故超出应急能力时,向119、120以及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5、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 (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有地质灾害事故后,发现人员应大声呼叫,通知到更多的人员,并及时报告应急处置工作组,报告内容应包括灾害地点、灾害性质、影响程度、现场情况等内容。 2、应急处置工作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电话通知相关人员。同时要立即到现场进行核实,并派专人进行警戒。 3、若地质灾害不会危及员工安全和财产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组应组织人员进行处置。 4、若地质灾害超出项目部的处置能力,应急处置工作组要立即组织人员撤离,(撤离集合地点:×××××)。同时要及时通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电话:×××)和公司总部(电话:×××)、业主(电话:×××)等单位。 5、人员在应急撤离点集合后,应急处置工作组要安排各单位负责人清点人数,组织人员迅速撤离。 6、人员撤离的同时,根据地质灾害发展情况,在保证抢险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抢险人员对项目部重要设备、财产等进行转移。 五、注意事项 1、主要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组人员必须24小时开手机,以便及时进行联系。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方案_计划方案完整篇.doc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方案_计划方案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在*市**县黄河岸边**小禾村黄土滑坡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通过这次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小禾村黄土滑坡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有可能产生速滑趋势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市县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组织滑坡危险区内的36户174名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小禾村黄土滑坡位于黄河边滑坡处于黄土前缘大陡坡,出露地层为全新统上更新世Q2-3黄土,上部Q2 黄土层厚2-3米,下部Q3可见4层古土壤,土体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坡体为单层结构土体斜坡,斜坡上部位塬面,下部为黄河阶地。**小禾村黄土滑坡1976年8月遭遇连阴雨后曾发生滑坡,造成70孔窑洞,4间房屋等财产毁坏,由于撤离群众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目前该滑坡坡体长度200m,宽400 m,厚约35m,体积约140万立方米,属于大型黄土滑坡。该滑坡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着在滑坡体前缘下居住的坡底村村民36户174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滑体目前处于初期蠕滑阶段,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随时可能产生突然滑动,滑坡稳定性极差,有下滑的趋势。 该滑坡隐患点编制有“防抢撤方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1、在省国土资源厅和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国土资源局、**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邀请观摩的有关部门领导: (1)省国土资源厅及有关处室的领导。 (2)省民政厅、卫生厅等有关部门领导。 (3)陕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有关人员。 (4)全省10个市国土资源局的主管局长、科长和地环站站长。 (5)*市气象局、水利局、交通局、建设局、民政局、卫生局、安监局、教育局、公安局的领导及市辖13个县(市)区政府及国土部门领导。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演练方案

川交路桥路面分公司下普路一标项目部防汛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在下普路修建项目第一合同段因连续降雨,发生山体坍塌及洪水淹没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危险区域职民工撤离,做好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通过演练,提高项目部应急救援职能部门与现场协作队伍的快速协调应急反应能力,提高防灾避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市剑阁县境因遭受连续降雨,导致下普路修建项目第一合同段边坡坍塌,滑坍体冲毁成型路基和项目部进出场便道,坍塌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及时启动《下普路第一标段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预案》,在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和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下,项目部相关救援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及时组织滑坡危险区的职民工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坍塌进一步扩大,降低损失。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一)、在下普路第一标段防汛抢险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二)、参加演练单位及人员: (1)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下设部门 组长:静海 副组长:何敏 副组长:阳俊 (2)防汛抢险办公室: 组长:正国 副组长:才秀 成员:王攀 (3)工程技术物资设备保障组: 组长:钟鑫 副组长:何毅 成员:天斌夏金 (4)、安全保通组: 组长:波 成员:雍强黄鸿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