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教材分析:本框题包括“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两目内容。主要讲述了如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弘扬民族精神。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如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及弘扬民族精神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即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第二目主要围绕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全面论述了其重要性基本内涵、核心以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主

要途径。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们都置身于一定的文化生活中,时时刻刻感受着文化的熏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问题我们并不陌生。加之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弘扬民族精神,进行文化建设,社会氛围浓厚,学生对民族精神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们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不够清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个热点话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同时对于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这个问题较难把握和理解。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总结课本知识点。

教学设计(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难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一、导入新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教师总结: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不能摒弃传统文化而发展现代文化,我们一定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发展。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视频导入——观看《本草中华》第二季纪录片并阅读相关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本草中华》等一批高质量国产纪录片的不断出现和走红,纪录片成为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绝佳载体。比如最近播出的讲述中医药文化的纪录片《本草中华》第二季,被网友点赞称“拍出了本草文化的文艺范儿”,是现代年轻人了解中华本草文化的窗口。《本草中华》能够收获点赞无数,除了内容精良、画面优美等因素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纪录片把传统素材引入生活场景,把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成为引发现代人情感共鸣的引擎动力,体现出传统优秀文化赓续传承的独特时代精神。背靠“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部由云集将来传媒(上海)有限公司摄制出品《本草中华》黄金文化IP,有此创新,未来可期。

探究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本草中华》是如何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

教师总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

会相协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探究问题2:你还能举出哪些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例子呢?学生回答:泰山封禅大典、李子柒网络视频、《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节目等。教师点评总结并回扣课本知识点。

三、相关链接的处理

教师: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文化创新,那大家看课本相关链接,我们能不能用更加凝练的语言来表达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呢?学生回答:批判继承、去粗取精,科学扬弃,为我所用。教师总结并概括知识点:文化创新的途径就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同时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内容1.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2爱国主义的地位与作用: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②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重点词语:核心、精神支柱1.3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精神通过四段话来了解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1.4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表现。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时代民族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补充举例:抗疫精神。

抗疫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通过观看抗疫精神的视频,思考,在决胜全面小康的今天弘扬抗疫精神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

(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师总结: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

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探究活动新中国70年里,那些展现奋斗精神的身影历历在目:为堵井喷,“铁人”王进喜纵身跃进泥浆;狂风肆虐,“公仆”焦裕禄带头顶着风沙去查风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召唤时代新人,新时代造就时代新人。青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担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请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选一个发言人,与大家分享你的观点。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对学生提出希望。

5、课堂总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带学生复习所学。

6、课堂练习

7、结束语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擦亮精神底色,激扬精神力量,勇敢面对一切风险挑战,百折不挠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中华民族必将步履铿锵、拥抱光明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