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大厂 3

电子管大厂 3
电子管大厂 3

电子管大厂3

以下请诸位格外注意:

欧洲生产的调谐指示管,喜欢采用十字结构,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大概是和宗教信仰有关系。欧洲调谐指示管起源于荷兰飞利浦集团,在1936年开发的AM1、EM1,后来广泛应用的是EM4、UM4型等等,关乎您提到的EM11型,

1950年,E11\E41系列电子管应用于各种高级收讯机,在1953-1954年期间,飞利浦公司EM4型调谐管逐步淘汰,EM11型作为替代它的产品。

在50年代的时候,我国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经贸关系。欧洲系列的电子管也有少量进口。捷克斯洛伐克的特斯拉、民主德国的RFT、匈牙利天梭等等生产的一些电子管和其它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厂家,比如飞利浦下属的英国MULLARD、英国天梭、法国RT、法国马资达、西德VALVO以及AEG下属的TELEFUNKEN、西门子等等电子管相同的型号都可以互换使用。

好像当时北京有商店可以买到一些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收音机用的电子管,尽管数量很少并且型号不齐全,但是其中就有EM11,好像是特斯拉的产品。

除了灯丝以外,EM11和UM11是完全相同的。不知道您的那个管是否是透明玻璃的,您可以看看这个内部结构。

调谐指示管一般而言是寿命最短的电子管。通常寿命在1000小时以内,而且二手的调谐管多数寿命殆尽。6E2这类还能略微好些,所以一般还是不要购买二手货为好。

电子管:80管发

1927年,在交流收音机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80整流管应运而生。此电子管堪称生产历史最长的电子管之一。不仅数量多、产量大,生产厂家也多。用途广泛就不用多说了,收音机、扩音机、发射机、电子仪器都可以见到它的影

子。我国也有大量生产,我国的南京电子管厂就有80生产,后来改名为5Z1P。80的性能完全等同于5Y3GT、5Z2P。#|

在早期业余无线电试验中,几乎百分之百都是用80整流,80电子管故此

也非常深入人心。大家可以看到,早期的280外形非常漂亮,给人一种古朴典

雅之美感。从审美角度来看,个人认为雷声的ER280最为好看,因为它的屏极

是有字的,虽然早期电子管屏极压字并不少见,可是雷声公司的管子大多是灰

色的碳化镍屏极,压的字非常清晰。

从30年代开始,电子管都是改革为ST,机械性能比以前好得多,80的生

产也更加普及开来,以适应更加增长的需求。大概在70年代,80停止生产。

40多年的生产历史在电子器件的生产历史中算是非常悠远的。

日本的电子管开发中,改进美国管成为一个传统。日本独自开发的电子管

80K,80S,80BK,80HK是对80的改进。80S是大电流的80管,可以提供接近

5Z3P的电流。80K是80的全波旁热管,类似于5Z4P。80BK和80HK都是半波整流管。发

即便是现在,80也不难买到。不过1N4007的价格实在是太具有竞争力,

1A的电流和80那125MA比较,就说明了问题。

再多说一点,有些朋友装配电子设备,希望用直热管整流,便四处寻找80。其实,看看一些欧洲的80管,比如英国BRIMAR的产品,可以看到除了管脚和

5Z2P不同之外,其他完全相同。所以,如果找不到80而要用直热整流,5Z2P

代用没有任何问题,心理上不要有负担。$

电子管:RCA UX-250功率管

作为第一个专门为音频功率放大而设计的电子管,它的出现开创了音频放

大专用管的新纪元.

在1928年,WESTINGHOUSE公司凭借着自己在低频功率放大管的技术优势,开发了音频功率放大专用的电子管UX-250,作为RCA公司的供货商,以RADIOTRON的商标出售。UX-250电子管在当时主要作为高品质音频功率放大用

的功率管,用于公众广播扩音机之中。当时用得最多的功率管是UX-210,我也

曾经介绍过210。250比210的工作电流大、内阻低。非常适合用于音频功率放大之用。

在二十年代,美国各个电子管厂家也均有生产S型50电子管。目前最常见到的是CUNNINGHAM的产品,CUNNINGHAM和RCA的关系我不必赘述,同样是WESTINGHOUSE的OEM产品,素质自然很高。另外一个非常响亮的品牌就是DEFOREST的450,德弗里斯特作为电子管的发明人,制造技术当然卓然超群。

此外SYLVANIA、CARDON、MAJESTIC等等厂家的产品也非常不错。

进入三十年代,ST电子管开始取代S管。各个厂家纷纷开始制造ST的50,价格也开始大众化.

在当时UX-250是名副其实的昂贵管型,在一张二十年代美国无线电器材商店的广告上,标明当时一些管子的价钱。其中,UX-250最为昂贵是11美元,

而UX-245是2美元。可见,UX-250的贵族地位由来已久。廉价的UX-245是当

时很多人的选择,后来的2A3更成为普及的型号,这也是UX-250电子管存世甚少的主要原因。真空管:2A3

在30年代早期,还没有发明束射四极管,三极管还是如日中天,美国RCA

公司改良了WESTINGHOUSE在20年代末开发的UX-245功率管,推出2A3功率管。此管一经推出,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成为30年代早期最最著名的小功率管。RCA公司的多款顶级收音机都用RCA 2A3作为推挽功率输出。各个厂家也纷纷

制作,苏联和欧洲也有类似产品问世,并且有多种变形产品问世。时至今日,

仍然可以找到RCA,GE等公司的产品,在许多爱好电子管的朋友中也多有使用。我国的长沙电子管厂,以美国RCA公司的标准产品为蓝本,制作的2A3电子管

出售。

最早的2A3电子管并不类似于今天我们见到的2A3,最早的2A3是单屏极

电子管。后来,改为双屏极。标准RCA量产版的2A3有一个显著的特征:2A3

的灯丝没有采用悬挂,而是直接靠云母片来固定,类似于常见的5Z2P。我国产

品也如此。但是有很多厂家的产品就不是这样,比如日本东芝2A3采用弹簧悬

挂灯丝,也有采用吊钩悬挂灯丝的。从技术来看,RCA这种方法并不好,没有

灯丝悬挂对于直热电子管而言容易引起震动噪音。故此,如果用RCA或者曙光

等产品就要注意,电源变压器的噪音是否会传递到电子管座,不过通常还不太

严重。RCA的2A3据我见到的都用的是涂敷石墨屏极,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古老

的做法。有少数2A3,如STC的产品,两个并联的屏极是横向排列,而不是纵

向排列。不过相信这些结构的差别并不会影响电子管的电气参数。

6.3V灯丝的此种电子管6A3和6B4G,用法和2.5V灯丝的相同。2A3电子

管甲类单管满功率输出所需推动电压大概在近50伏特,所以推动问题显得很重要。有许多电路设计采用高放大系数的五极管来推动,这是比较简单的办法。

用在小功率放大器中,如果讯号源的输出在伏特数量级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用

于收音机中则不合用。如果有朋友希望在自己做的收音机中用2A3来做功率放大。敝人建议低频放大用两级比较合适,第一级用电压放大五极管,比如6J8P

或者6B8P的五极管部分。第二级用低放大系数的三级管,比如6C5P,6J5等等。这样就会有足够的增益,并且可以加入负反馈和音调控制。

2A3的推挽运用一直是一个被广大无线电爱好者喜爱的电路,太多太多的

书籍报刊中都有介绍。三极管开环失真小的特点的确非常可爱,尤其在做推挽

放大使用,加上很小量的负反馈就可以让整个电路达到非常好的电气参数。

收音用电子管。

遥截止电子管

--顾名思义,就是截止比较遥远之意思。主要是为了供给超外差收音机的

放大之用而设计出来。从30年代起,超外差接收机开始广泛普及,对于微弱的讯号,人们可以放大成千上万倍。随着通讯频率向短波迈进,衰落问题成为需

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在高频、中频放大电路中增加AGC来减小衰落造成的

影响成为一个最好的方法。故此需要有这样一种电子管,在小的栅极负电压下,可以有较高的跨导获得比较高的放大增益;在大的栅负压下,并不截止,而是

仍然有小小的屏流。故此,通过绕制栅极丝时候特别绕法,制造出来遥截止五

极管来供给通讯机使用.

相同构造的遥截止和锐截止五极管,比如58和57比较,除了截止的特性

不相同以外,其它的参数也不相同。以57和58比较,57的内阻要高于58,这主要是因为为了获得遥截止的特性,58的栅极丝中间绕的比较疏落,不如57

致密所导致。也因为此,的屏极电流要比57高一些。同样的6J7和6K7也有如

上的区别。有些朋友希望用五极管作为音频电压放大使用,在找不到锐截止五

极管的时候,用遥截止五极管代用。从理论上来说是并不合适的。电子管放大

器之中,造成大信号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三极管中的变μ现象和五极管

中的变S现象。这是造成大信号失真的一个原因,虽然程度有所不同,不过一

般而言,还是不用遥截止电子管作为音频放大为好。有朋友要问:6B8P电子管

的五极管部分是遥截止特性,不是一样用于音频放大么?抑或许多的书籍资料中的电路中也多见到遥截止五极管用于音频放大的线路。我这里要说明:不论是

6B8P用于音频放大,或者是别的遥截止电子管用于音频放大,不是不能用,而

是不算好。当然这样使用也不会出现危险,但是大信号输入就绝对会有失真。

有些朋友认为:将遥截止五极管作为三极管连接使用,便没有问题。这也是错

误的,遥截止的五极管作为三极管连接,它的截止特性仍然是遥截止的,因为

三极管接法并不能让管子内部的栅极丝有任何改变,所以仍然不适合用于音频

放大电路。我曾经用6K4接成三极管试验过,线性不好,用示波器清晰可见。

遥截止五极管:58、6K7、6SK7、6K4等等型号,究竟那种好些?答案是,

越晚期的性能越好。一些大师们有一种说法,谓之:越早越靓声。实在是错误。这里不想再多说。不过本次介绍的是6SK7,下面就详细说说这种电子管

从大量装配时候的流水化作业角度而言,有帽子的电子管是不好的,不论

从电子管的生产还是接收机的装配来说,都不利于实现高速作业。对于一个五

极管而言,最多有七条电极引出线。八个管脚完全够用,自然而然的,栅极就

从下面引出来。

从58到6D6到6K7到6SK7是一脉相承的东西,6SK7内部有完善的屏蔽措施,来保证高频率放大的稳定性。首先从金属外壳的6SK7来看。

电子管内部上下两个云母片都有金属的屏蔽,屏极是敞开的片状,可以减

低跨路电容。这也是6SK7比6K7进步的一个地方,后来的6BA6、6BD6、6K4也都采用这种屏极构造。同时因为金属电子管本身外壳和地相连,故此不再设立

屏蔽罩。这种电子管的材料上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第一栅极是应该镀金的,但

是第一栅极支柱不需要安装散热片。

玻璃外壳的6SK7G/GT和金属管的结构非常相似,只是外部多了一个屏蔽罩。这个屏蔽罩可以起到隔离屏蔽作用,同时从屏蔽罩上一直延伸到芯柱上面有两

片屏蔽,用于隔离芯柱(有个别产品没有)。由于这个原因,所以6SK7G/GT电子管的消气剂都是在管子的顶部。同时又有云母片在管顶将消气剂隔离开来,防

止跨路电容的增加。6SK7G/GT电子管屏蔽罩不同厂家有不同的设计,有些使用

的是网状,有些是金属片。材料上有些是普通的镍,有些是炭化镍。这些差异

对于电子管的特性而言没有任何影响,所以不必考虑这些差异。

6SK7的生产厂家众多,我国型号是6K3P,苏联是6K3。不论是铁管还是GT 构造,使用都没有任何问题。用于高频放大、中频放大效果都很好。不过还有

一个电子管就是6SG7,跨导比6SK7要高一些,其它特性相同,可以直接代换。6SK7不仅适用于高频、中频电压放大,还适合用于再生检波、高频振荡等等用途,目前6SK7的货源还有一些,价格也并不高,准备自制收音机的朋友不妨多买几个。

纵观遥截止五极管,特性大都相似,唯独跨导略有不同。6K4、6SG7略高,6SK7、6K7、6D6、58略低。一般来说还都是相差不为悬殊。故此下文不再赘述

其它遥截止五极管。从一个6SK7,不难认识到其它遥截止五极管使用。真空管

24

介绍一些收音机常用的真空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选择古老的

24作为收音机用电子管介绍的第一篇。一些小功率的收音机常用管将陆续介绍。

1917年,肖特基博士研制成功四极管,1918年德绿风根RE1、RE181都问

世了。如果说谁是真正的高效率的高频管,当首推24号。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它的特性非常糟糕,不过在历史上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不论是再生或者超外差接收方式都逐渐被应用,对于

短波的开发也在进行之中。当时的接收机用的高频放大管多数还都是三极管,

三机管的屏阻低、跨路电容大等等缺点制约了普通三极管的应用。随着多极电

子管的开发,四极管被运用到高频电路,虽然四极管是欧洲人率先研究成功。

但是,真正普及开来却在美国。1929年,RCA公司的24号四极管作为成功的、交流高频四极管被推向市场。

24号电子管被推荐应用于高频或者音频放大领域,尤其是高频放大是24

号电子管的突出优点,同时作为再生检波或者震荡效果也非常好。很多早期的

收音机中高放、再生检波都可以看到24的身影,此一点尤其在日寇的早期的收音机中极为普遍。作为旁热电子管,24没有常见的交流声,而且四极管一级的

放大量比三极管大太多,故此24也有用于音频放大。不过当时24的价格仍然

比较贵,故此用它做音频放大的设备比较少,比较闻名的是1929年的LOFTIN-WHITE功率放大电路,这个电路是用24直接耦合推动45,用80整流。在当时

作为HI-FI设计而闻名于业界,时至今日仍然有人醉心于此设计,这也是现代

直接耦合2A3电路的先驱。

古老的四极管的构造和今天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24有很粗阴极和很大功

率的灯丝,这些设计可以看出当时对于电子管的理论计算仍然不够精确,2.5

伏特1.75安培的灯丝即使作为功率管使用也并不算小,螺旋灯丝尽量减低交流感应。屏极外部有一层冲成网状的屏蔽,和现代的电子管不同,此屏蔽并非是

连接阴极,而是连接帘栅极,也算是异曲同工。屏蔽遮挡顶部,底部在帘栅极

支柱上也有一个屏蔽的小圆筒。同时为了减低引线电感,栅极也采用顶部引出。材料的运用上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纯镍仍然是最主要的材料,作为小功率电子管,屏极没有采用喷涂石墨或者炭化的工艺。

24电子管的鼎盛期并不长,随着科学的进步,五极管迅速占领高频领域,

四极管便丧失了高频的用途,作为淘汰产品逐渐走向下坡路。

1933年左右,SPEED公司开发了257、258电子管,RCA等公司迅速大量生

产57、58高频管,24便失去往日的辉煌。以后,不仅24,四极管在高频放大

领域几乎完全被五极管所代替。

因为四极管的负阻特殊特性,所以一般的电路设计者不能完全驾驭它。这

也是目前没有办法来炒热它的原因。

电子管57号管

在二十年代,四极管是高频放大之中最好的选择。当时普通的接收机多数

采用三极管作为高频率放大,比如30号就是广泛应用的一种。相比30号,32

号四极管用于移动通讯机之中,作为高频放大效果要比30号好很多。而在交流供电的接收机上面,采用24号电子管作为高频放大要比采用UX-201或者UX-

226效果好很多。但是,因为四极管固有的问题,在高频领域迫切需要一种优

良的电子管。需要它的跨路电容要小、内阻要大、跨导要大、噪音要小。

五极管57号是美国SPEED在公司开发的1932年开发的一种新型通用五极管。随后,美国RCA公司开始大量生产这种管子。

57号电子管曾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高频放大、振荡、再生检波、

音频放大、混频等等。在它问世以后,曾经广泛应用的24号管逐渐被淘汰。这样,57便成为风靡一时的型号。另外一种遥截止的高频五极管58号也同样流行.

57、58电子管的参数大体和后来的电子管相似,事实上也是后代五极管的

祖先。在此以后,RCA公司开发了6C6、6D6电子管,外形管脚和57、58完全

相同,唯独灯丝电压从2.5V变为6.3V。再后来,又有RCA开发的6J7、6K7电

子管,特性和6C6、6D6相同,但是封装形式改为金属管,以后又有6J7G/GT、

6K7G/GT的玻璃管,然后是6SJ7和6SK7的型号,最后是EF86和6BD6一类小

型管。虽然经历种种变化,但是它们的参数还是非常相似的。

O 57电子管的构造和它之前的电子管有所不同。57电子管有比较完善的屏蔽构造,电极上下云母片上都有大的屏蔽片,这一构造适应当时无线电波段向

短波较高频率发展的趋势。同时,它的玻璃外壳是喷碳构造,能够防止产生玻

璃外壳电势不同放电产生的杂音。同时,作为1932年的产品,采用ST管结构,比以前的S管而言更加耐震动,并且工作更加稳定。(目前S管的价格普遍比

ST管高得多,几乎所有的"茄子管"都价格昂贵,恐怕是当时的设计师没有想到的)。

57管主要应用领域是无线电和电子设备,对于有线电设备而言,当然有同

样的五极管问世,WE310型就是主要的一种。WE310其实是在有线电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电子管,WE310特性和57相似,唯跨导略高。眼下非常时兴仿制WE91扩音机,WE310价格昂贵,有些朋友开始找寻代用电子管。比如苏联的10

Ж12C、EF37、6J7、EF86等等,其中10Ж12C和WE310完全相同,EF37、6J7

等等更相近于57。所以,如果从仿制WE91的角度考虑,用57完全可以推动

300B。

日本的再生收音机后期的一些品种,再生检波主要应用的是57电子管,侵占中国期间,日本倾销了很多的三管、四管收音机。主要是松下电气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三管机主要是用57作再生检波、47B功率放大、12F整流。四管机主要是多了一个58高放。解放以后,我国的华东电子管厂也曾经生产过57电子管,主要为了维修这些日本收音机用。现在仍然有一些这批次的全新57电子管出售,但是价格绝对今非昔比。

ST电子管由于它的封装构造的限制,通常工作频率都不高。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管基中的电极引线过长,导致电容电感比较大。一般来说57电子管大概可以工作到短波波段以内,30MHZ以下的频率。频率再高,57电子管的特性就不会很好,八脚电子管可以工作的频率要比ST管高,大概可以到50MHZ。小型管的频率通常可以到上百兆赫兹。但从高频工作角度而言,这些ST管没有任何优势,不过用来做音频放大,还是非常合适的。r

{电子管10号

从1921年,RCA公司的UV202,UV203,204功率放大电子管相继问世,加上1918年问世的WE VT2功率管。

1924年,RCA公司的开发的UV210功率管给人以耳目一新感觉。

210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广大无线电爱好者的青睐。当时各大电子公司也都推出它们自己的10号供大家选择,德弗里斯特推出D410,沙尔文公司的SX-210,CUNNINGHAM的CX-310等等,一时之间,在业余爱好者之中使用10号管成为一种风尚.

210电子管和当时其它的功率管比较,最大的特点是性能价格比很高。当时应用最广泛的功率管是RCA的202,202的灯丝耗电比较210大很多,210却可以工作到更高的屏极电压下,工作效率高很多,功率也比较大。当时西电公司的VT2电子管采用长寿命的设计,性能优良。可是和210比较,不仅功率不够大,电压也低很多,价格又非常昂贵。所以,210的面世让这些电子管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之中迅速失落。不久就没有多少人应用它们了.

用现代的目光来看待20年代的古董电子管,其设计结构上的一些局限造就了一些令我们感到惊奇的奇迹,常常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当时的10号采用的是玻璃柱支架固定电极、粗糙的涂敷石墨镍屏极、M型的灯丝用吊钩悬挂、夹片

芯柱电极固定。就是这样简单的构造,竟然让10号成为一个"超级"功率管。常常可以见到有许多的业余爱好者在设计自己的发射机时候,对于工作在丙类电

报状态下的RCA UX210供电电压达到750伏特、一对UX-210并联在40米波段

输出100瓦特、在20米波段输出90瓦特功率,据一些资料记载,当控制屏极

电流不超过75毫安情况下,允许丙类电报工作屏极电源电压达到900伏特!这在今天是要用FU-7这样的电子管也不容易达到的成绩,如果是6P3P在如此高

电压下工作,不仅全是紫光,管内肯定要打火。更不用提6P6P和6P14之类了.

现在当我面对因为采用含碳过高的商品镍制造屏极而导致跨路电容越用越

大的上海6K4、帘栅极常常烧毁的曙光KT66、没有经过优良的玻璃壳退火导致

自行爆炸的曙光EL156。可以知道,常常本来应该做好的事情却恰恰不用心来做。如果做6K4屏极的商品镍经过提前烧氢工艺,如果KT66的帘栅极镀金并且用大散热片,如果EL156经过小心的退火并且长时间老化。这些问题难道不能

解决?

常常看到一些说洋话的"大师",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术语"形容电子管的构造,其玄妙真令人费解。云母片的形状、灯丝悬挂方式、内壳石墨、屏极材料、除气片形状、玻璃外壳封装形式、管脚结构、管基构造、胶木颜色甚至于商标

图案、合格证号和纸盒包装都说的神乎其神。一些人于是乎对于老古董的崇拜

到了不可理解之程度,比如西电的300A,300B都是ST管,却偏偏有人要生产"

茄子"300B,而且不仅山寨小厂,连曙光这样的大企业也参与其中。不仅要"茄子",还要"网屏";不仅"网屏",还要纯镍"网屏";不仅"茄子"300B,还要"茄子"274;不仅"茄子",还要"网球"101、205;不仅要101、205;还有把6N8P

的管芯封到灯泡的玻璃泡中;还要把845的管芯封到大大灯泡的玻璃泡中。最

近又有策划"茄子2A3",估计不久就要闪亮登场.

老外那也没有闲着,比如捷克的山寨厂KR,不仅300B、2A3。PX25、45相

继问世,不过老外做的内部文章,什么石英玻璃、专利长寿命高性能灯丝、全

手工制作玻壳、手工装配、高真空。让人们大开眼界,倒是至今仍然在生产大

型发射管的美国埃米克、德国AEG、英国电子管公司没有什么动静。

10的这个优良的特征被开发出来以后,受到重视。RCA公司把它命名为801,编入自己的发射管序列。同时,在801上,改进了结构。采用ST管壳、

陶瓷支架、增加了屏极厚度、用弹簧来悬挂灯丝。让801这个管子更加像一个

专用的发射管。

直到二战以后,都有业余爱好者继续使用这个管子发射,或许今天你打开

接受机,听到一个CW讯号,就是现在仍然使用这种老管子、老设备发出的。

随着历史发展,新型的发射管取代了这样的老古董。可是,一些人喜欢用

它作为甲类低频功率放大,做低频放大可以得到接近2瓦特的功率。不过因为

是三极管,失真可以比较小。如果喇叭的灵敏度高并且耳朵的灵敏度也高,听

音乐相信是非常合适的。不过如果用UX210做乙类推挽功率放大,效果绝对令

人称奇!比如UX210在屏极电压600伏特,栅极负电压75伏特,使用P-P阻抗10千欧的输出变压器情况下,可以轻松达到45瓦特的输出功率,和6P3P甲乙

2类推挽放大的功率相近。如果将屏极电压达到750伏特,栅极负电压90伏特,管子换为801,使用P-P阻抗12千欧的输出变压器,更可以输出达到60瓦特

的功率,面对现在的KT66、EL34甲乙一类推挽机,丝毫没有任何逊色之处。

S管的外形从技术上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从毕达格拉斯的和谐

理论出发,在审美上还有它可取之处。如果真的认为圆形是宇宙的和谐,是万

物最完美的图形,S管的确非常令人喜爱。不过真正的"茄子"才是好"茄子"!

强行将"西红柿"弄成"茄子"不仅不美,反而丧失了"西红柿"的原貌.

敝人以为,正确对待这些老管子应该看到它们的优势,也要认识到它们的

不足。老管子的技术并不先进,但是因为制作者的兢兢业业,它们的品质比较

现在一些垃圾管子而言要好得多。正确的运用它们仍然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

总有一些人喜欢跟在"大师"身后,认真地学习"洋话"、津津乐道地"讨论"

各种管子的声音、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洋话"水平、不厌其烦地谈论西电和"茄子";当然也有一些大师喜欢发表高论,比如一箱子3OOB试听比较、一盒子6SN7

比较、一麻袋电阻电容试听之流文章,如数家珍一般地向读者介绍自己的"心得",临末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TELEFUNKEN*年代、西电*年代才好,否则就不堪

入耳。更有一些大师就更加了不起,一定要低内阻的三极管、推挽是垃圾、一

定要直热管整流,还衍生出来一套"张八点"。然后是最高层次的一些大师,满

口"艺术"、"理念",自己做了垃圾的6P3P推挽扩音机,给起个CPU的名字卖3000块。然后又是分体300B单管、分体2A3推挽,不仅电源和放大器之间分、左右声道也要分,然后还要四分体?!还要分体分体再分体.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部分电子管参数

部分电子管参数

常用电子管资料 12c 3p 三极管分米波振荡 12g 2p 复合管检波, 低频电压放大和自动音量控制 12h3p 二极管超高频检波及变频 12j1s 锐截止五极管小功率放大及高频振荡 12k3p 遥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13p1p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低频功率放大 1b2 复合管检波和低频电压放大 1k2 遥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1z1 二极管电视行回扫回程脉冲电压整流 1z11 二极管电视行扫描回程脉冲电压整流 1z1b 二极管电视行扫描回程脉冲电压整流 1z7b 二极管高频脉冲整流 2d1p 二极管分米波波段作检波用 2j14b 锐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2j27 锐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2j27s 锐截止五极管小功率放大及高频振荡 2p19b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功率放大 2p2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低频功率放大 2p29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小功率发射 2p29o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小功率发射 2p29s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功率放大及高频振荡 2p3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功率放大 2z2p 二极管高压整流 2z2p-t 二极管高压整流 4j1s 锐截止五极管小功率放大及高频振荡

6d3d 二极管分米波和厘米波的上限作检波用 6d4j 二极管高频检波 6d 6a 二极管检波或整流 6d 6a -q 二极管检波或整流 6d8d 二极管分米波和厘米波的上限作检波和电压测量6f 1 复合管变频或高频电压放大 6f 2 复合管振荡, 混频及高频电压放大 6f 3 复合管电视帧振荡或脉冲放大和帧扫描输出 6g 2 复合管检波及低频电压放大 6g 2p 复合管检波, 低频电压放大和自动音量控制6h2 二极管检波及小功率整流 6h2-q 二极管检波及小功率整流 6h2-t 二极管检波及小功率整流 6h6p 二极管检波 6h7b-q 二极管高频电压检波及小功率整流 6j1 锐截止五极管宽频带高频电压放大 6j1-q 锐截止五极管宽频带高频电压放大 6j1b 锐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6j1b-q 锐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6j2 锐截止五极管混频及宽频带高频电压放大 6j2-q 锐截止五极管混频及宽频带电压放大 6j20 锐截止五极管宽频带高频电压放大 6j23 锐截止五极管宽频带高频电压放大 6j2b 锐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6j2b-q 锐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6j3 锐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6j3-t 锐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6j32b-q 锐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6j4 锐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6j4p 锐截止五极管宽频带高频和中频电压放大

几款经典电子管前级线路的特色2

几款经典电子管前级线路的特色 2007-03-12 16:39:26来源:詹海峰《音响技术》关键字: 电子管前级几款经典电子管前级线路的特色 电子管在音响应用方面,最简单又最实用的莫过于作前级放大,因为前级不需要昂贵又复杂的输出变压器,同时也由于它需要的工作电源电压高,这使得讯号的放大倍数较大、动态裕量高,即使是放大到几十伏电压也不会因为供电压的限制而造成削波失真。 我十年前的音源是飞利浦早期的16bit CD机,出于电子管前级能给干硬的数码声增添音乐韵味和改善听感,也由于因它较易制作和回报率高,这些年来也制作过不少不同线路几款前级,当然这不是想研究出什么伟大的经典之作,但边学边玩的制作乐趣也让人得到一定享受和进步。前一段时间笔者再从收藏箱中将这几部前级取出来并略经改良以重温旧梦。这几部前级各具特色,值得电子管爱好者他细玩赏聆听,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制作胆机,也期望能抛砖引玉,笔者在这里向各位介绍和比较这些前级线路及它们的音效特色,以供读者作参考。 6N11一级共阴极放大线路 6N11的国外型号为6DJ8,用6N11制作一级共阴极放大的前级线路如图1.此机是笔者制作的第一部电子管前级,当年为了求简单和制作容易,高压不设稳压线路,当然采用稳压供电时效果更好,现为了取得较好的音效,笔者给它加了一个简单的三端稳压电源,并且原来串在电源中的5W2.5K电阻也用一个小型扼流圈替换,这使得滤波效果更好,电源的质量得到简单的提高。灯丝用稳压直流供电时可减低交流噪声,而用交流供电时,虽对电子管寿命有益,但对信噪比的影响较大,而且灯丝接地点须反复试验才有较好的效果,结果灯丝还是采用了直流稳压供电。

电子管工作原理

电子管的工作原理 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被封闭在玻璃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的阴极电子发射部分、控制栅极、加速栅极、阳极(屏极)引线被焊在管坐上。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控制栅极注入电子调制信号,并在阳极获得对信号放大或反馈振荡后的不同参数信号数据。早期应用于电视机、收音机扩音机等电子产品中,近年来逐渐被半导体材料制作的放大器和集成电路取代,但目前在一些高保真的音响器材中,仍然使用低噪声、稳定系数高的电子管作为音频功率放大器件。 灯丝对阴极加热产生电子云,电子云在屏极高压下向屏极运动,在阴极与屏极间还有栅极,栅极电压的高低就控制了流向屏极电子量的多少。 电子管的发明与盘尼西林以及轮胎的发现一样具有戏剧性:在实验室中靠近窗户几个未清洗的实验皿,不经意从窗外飘来一些霉菌落在实验皿上,科学家惊讶的发现某些落入实验皿中的霉菌,可以抑制坏菌的扩散与成长,加以实验分析之後这种霉菌就成为了有效且使用广泛的抗生素之一;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研究橡胶的实验中,偶然打破装在玻璃杯里的硫黄,倒入融化的橡胶液体中,凝固後橡胶变成了坚硬且颇富韧性的材质。电子管当然不是无缘无故做几片金属板封装在抽真空的玻璃瓶里进行实验的,它与发明大王爱迪生有著一段故事。当初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後,发现他生产的灯泡灯丝老是从正极端烧断,于是进一步实验在灯泡中加入一块小金属板,点灯之後将金属板连接电表,分别施以正电压以及负电压,观察电流的情形。对于当时的科学而言,位于真空状态下且不连接的金属板,不论如何连接是不可能产生电流的,但怪事发生了,

爱迪生发现某种物质(其实就是电子)会透过金属板,会从电池的负极腾空「跳」到正极,此发现当然激起更大的实验动机,此现象便称为「爱迪生效应」。这也是科学家首次质疑电流流动的方向,以及自由电子在空间中流动的现象。 金属之所以能导电,就是因为金属的自由电子较多,便于电子的相互流动,因此电子材料必须由导电性佳的材质制成。电子还有个特性,带负电的电子容易受到正电压的吸引,所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又从爱迪生效应中得知,当加热金属物质时,活跃于质子外围的自由电子容易产生游离现象,温度高导致电子活性增强,此时若空间中有一正电压强力吸引,游离的电子就会在空间中流动。基於这几个当时已被了解的知识,弗来明(J.A. Fleming)于1904年制造出第一支二极电子管,李德科士(De Forest Lee)将二极管加以改良,于1907年制造出第一支三极管,既然成功研发了二极管,电子管的应用开始实现,电子管的发展从此一日千里。(详见图1) 三极管是最基本的电子管 电子管又称「真空管」 (Vacuum Tube),代表玻璃瓶内部抽真空,以利于游离电子的流动,也可有效降低灯丝的氧化损耗。二极管、三极管、五极管,从字面意义代表电子管内部基本「极」的数量。电子管拥有三个最基本的极,第一是「阴极」(Cathode,以K代表):阴极当然是阴

电子管基础知识大全

电子管,电子管基础知识大全(图) 电子管的基本参数: 1.灯丝电压:V; 2.灯丝电流:mA; 3.阳极电压:V; 4.阳极电流:mA; 5.栅极电压:V; 6.栅极电流:mA; 7.阴极接入电阻:Ω; 8.输出功率:W; 9.跨导:mA/v;10.内阻: kΩ。 几个常用值的计算: 放大因数μ=阳极电压Uak/栅极电压Ugk 表示在维持阳极电流不变的情况下,阳极电压与栅极电压的比值。 跨导S=阳极电流Ia/栅极电压Ugk 表示在维持阳极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栅极电压若有一个单位(如mV)的电压变化时将引起阳极电流有多少个单位的变化。 内阻Ri=栅极电压Uak/阳极电流Ia 表示在维持栅极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阳极电流若有一个单位(如mA)的电压变化时将引起阳极电压有多少个单位的变化。 上面的几个值也可以表述为放大因数μ=跨导S乘以内阻Ri 先说这些,各位要是觉得可以瞧下去,下回再说几种常见的管型和结构工作原理等等等等。 这回就先说电子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吧。照顾一下咱的老习惯,以后所涉及的管型和单元电路均以国产管为例,在最后我会结合自己的使用体会简要说说部分常见的国产管和进口管的各自特点以及代换。 在讨论之前咱们先得把讨论的范围作一界定,即仅限于真空式电子管。 不管是二极,三极还是更多电极的真空式电子管,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结构就是由抽成几近真空的玻璃(或金属,陶瓷)外壳及封装在壳里的灯丝,阴极和阳极组成。直热式电子管的灯丝就是阴极,三极以上的多极管还有各种栅极。 先说二极管: 考虑一块被加热的金属板,当它的温度达到摄氏800度以上时,会形成电子的加速运动,以至能够摆脱金属板本身对它们的吸引而逃逸到金属表面以外的空间。若在这一空间加上一个十几至几万伏的正向电压(踏雪留痕在上面说到的显象管,阳极上就加有7000--27000伏的高压),这些电子就会被吸引飞向正向电压极,流经电源而形成回路电流。把金属板(阴极),加热源(灯丝),正向电压极板(阳极)封装在一个适当的壳里,即上面说的玻璃(或金属,陶瓷)封装壳,再抽成几近真空,就是电子二极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制造工艺,杂质附着以及材料本身等原因,管内会残留微量余气,成品管都在管内涂敷了一层吸气剂。吸气剂一般使用掺氮的蒸散型锆铝或锆钒材料。目前除特殊用途外(如超高频和高压整流等),为便于使用和增加一至性,均为两只二极管,或二极三极,或三极三极以及二极五极等合装在一个管壳内,这就是复合管。

5款较常用的电子管前级制作电路图

5款较常用的电子管前级制作电路图 第一款介绍为1/2 6DJ8电子管作一级共阴极放大,见图①。由於是实验关系,只求了解各线路的特性及优缺点,也为求简单易制成功,除此机外,全不设稳压线路,特别是高压,相信在一般聆听环境,区别不会太显著,当然是设稳压电路更好。零件方面,除交连电容用较佳品种如VitaminQ、Rel Cap、Wima外;电阻除了6DJ8SRPP用东京光音外,其他均用0.5元一只货色;整流管用Mur1100E;电源变压器分别高低压各用一只,每只约10到20元,效果也算好。另外,以下各比试结论均只以300B单端电子管后级及KEF IS 3/5A为配搭器材,结论当然有其局限性。本线路简单易制,不失为初学者入门之选,成功率极高,也可尝试校声乐趣,即改变输出电容数值,改变负载电阻数值或加设负反馈等。交连电容牌子方面,曾以300B后级最后交连至强放电子管的位置作试听,试用了Mitppmfx、RelCappp、Kimber及Vitamin Q,结果是Mit音质细微通透,但却欠了动态;Rel Cap声厚而有力;Kimber音色通透高贵;SpragueVita-rain Q则醇厚顺滑兼备,泛音丰富,而动态也最好,表现最全面。笔者喜用一些旧的Vitamin0,因不用煲而数值也十分准确。音效方面,此机背景聆静,音质通透,分析力高,全频表现算平均,力度及控制力一般,但却少了厚度及顺滑音色,声底偏向干及清。曾试用1.8mA及4.5mA作偏流,高偏流时声音较细致。笔者未试过加入负反馈,读者可自行尝试,听声选择合乎自己的音色。要注意反馈电阻要接到栅极而不是阴极,因一级共阴极放大输出波形是反相的,如接人阴极,便会使阴极电位下降,相对地是栅极电位提高了而形成正反馈,这区别於两极共阴极放大电路把反馈电阻接回第一级阴极。 6DJ8一级共阴极放大,输出电容并了多只Wima 电容 6SN7 SRPP线路 第二款是6SN7SRPP线路,相信不少读者试制过此线路,见图②。名为分路调节推挽线(Shunt regulated push-pull),一般人相信该线路有下列优点:失真率低、线性度优良、放大率高、过荷量宽及输出阻抗低等。原理是下级电子管为共阴极,其增益取决於屏极阻抗,大部分发生於上级电子管身上,上级电子管为一恒流源,作为下级电子管的有源负载,另外,也作为一阴极跟随器,信号由下级电子管屏极输送至上级电子管栅极。R1及R2均为同值。但上级电子管绝对不是能达到百分百的恒流目的,故后

电子管基础知识(最适合初学者)

一起来学习电子管基础知识(最适合初学者) 常见的电子管功放是由功率放大,电压放大和电源供给三部分组成。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组成了放大通道,电源供给部分为放大通道工作提供多种量值的电能。 一般而言,电子管功放的工作器件由有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等主要器件组成,其中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统称无源器件。以各有源器件为核心并结合无源器件组成了各单元级,各单元级为基础组成了整个放大器。功放的设计主要就是根据整机要求,围绕各单元级的设计和结合。 这里的初学者指有一定的电路理论基础,最好有一定的实做基础 且对电子管工作原理有一定了解的 (1)整机及各单元级估算 1,由于功放常根据其输出功率来分类。因此先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自己所需要设计功放的输出功率。对于95db的音箱,一般需要8W输出功率;90db的音箱需要20W左右输出功率;84db音箱需要60W左右输出功率,80db音箱需要1 20W左右输出功率。当然实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 2,根据功率确定功放输出级电路程式。 对于10W以下功率的功放,通常可以选择单管单端输出级;10-20W可以选择单管单端功放,也可以选择推挽形式;而通常20W以上的功放多使用推挽,甚至并联推挽,如果选择单管单端或者并联单端,通常代价过高,也没有必要。3,根据音源和输出功率确定整机电压增益。 一般现代音源最大输出电压为2Vrms,而平均电压却只有0.5Vrms左右。由输出功率确定输出电压有效值:Uout=√ ̄(P·R),其中P为输出功率,R为额定负载阻抗。例如某8W输出功率的功放,额定负载8欧姆,则其Uout=8V,输入电压Uin记0.5V,则整机所需增益A=Uout/Uin=16倍 4,根据功率和输出级电路程式确定电压放大级所需增益及程式。(OTL功放不在讨论之列) 目前常用功率三极管有2A3,300B,811,211,845,805 常用功率束射四极管与五极管有6P1,6P14,6P6P,6P3P(807),EL34,F U50,KT88,EL156,813 束射四极管和五极管为了取得较小的失真和较低的内阻,往往也接成三极管接法或者超线性接法应用。下面提到的“三极管“也包括这些多极管的三极管接法。 通常工作于左特性曲线区域的三极管做单管单端甲类功放时,屏极效率在20%-25%,这里的屏极效率是指输出音频电功率与供给屏极直流电功率的比值。工作于右特性曲线区域的三极管,多极管超线性接法做单管单端甲类功放时,屏极效率在25%-30%。 而标准接法的多极管做单管单端甲类功放时,屏极效率可以达到35%左右 关于电子管特性曲线的知识可以参照 以下链接:/dispbbs.asp?boardID=10&ID=15516&replyID=154656&skin=0 三极管及多极管的推挽功放由于牵涉到工作点,电路程式,负载阻抗,推动情况等多种因素左右,所以一般由手册给出,供选择。

6N11电子管前级放大器

6N11电子管前级放大器 2018年2月21日17:06 6N11电子管前级放大器电子管放大器的音色是发烧友们 所喜好的,下面介绍一个用6N11制作的胆前级。放大器分前级和后级,我们常说的功放是将两者合二为一的机器。前级主要作用是对输入的微弱信号进行电压放大,以推动后续的功率放大管。一般情况下。前级放大器因工作电流较小,元器件比较简单,材料容易购买而制作相对容易。自制放大器时线路的选取很重要,考虑到业余条件的限制,DIY时选取简洁线路较容易取得成功。在设计电压放大级时主要考虑是有足够的增益,频响和失真、噪声等特性。在晶体管(俗称“石”)和电子管(俗称“胆”)放大器中,由于电子管的放大因数(μ)很大,往往用一个电子管就相当于用几个晶体管构成的电路,因此两者比较电子管功放制作的成功率远高于晶体管机。用于前级电压放大的电子管,一般有6N1、6N3、6N11、12AX7、12AT7、12AU7、6SL7、6SN7、6SJ7和EF86等多种三极管和五极管。由于等效输入噪声较大,6SJ7、EF86等五极管现在一般已不常采用。了解一只电子管的特点和衡量它的性能,常用跨导(S)、内阻(Ri)、放大因数(μ)表示,其中跨导是电子管栅压对屏流的控制能力;内阻是当栅极电压为定值时,屏极电压的变化量与相应的屏极电流变化量之比,内阻

越小,电子管的负载能力、频响方面要好些,应优先采用;放大因数是用来表示放大品质的量。跨导、内阻、放大因数三者的关系是:μ=S×Ri。前级电压放大用电子管,常常按它们的放大因数分成高μ、中μ、低μ类型。μ值大于35的叫高μ管。如以上列举的12AX7、12AT7、6SL7。μ值大的管子,放大倍数较大,但输入范围较小。适合做小信号前级和功放的第一级。μ值在20-35之间的称为中μ管.如12AU7、6SN7、6N3、6N11等,它们的特点是输入范围要大一些,有相对较小的失真。6N11(国外同类产品称为6DJ8或6922)是高频低噪声双三极九脚电子管。它的板极为非封闭形,两片板极的中间部分贴近栅极,两三极管之间有屏蔽板隔离,所以使用时。米勒效应引起输入电容的增加部分较少,频响容易做得很宽。由于这一特点,6N11以前主要用于高频电压放大。常被用于示波器的X、Y轴偏向放大。6N11的内阻比12A系列电子管低,兼之它的跨导大,噪声低,既能充分体现电子管的大动态长处,又有晶体管频响宽、速度高的特点,因此近年来在高保真音响设备中被广泛使用。国内外很多功放的输入级,甚至在CD唱机的数码转换器中都能看到它的踪影。下面是采用一个6N11电子管即能完成立体声左右声道放大的前级放大器它以Simpleisbest(简洁是好)的宗旨设计,线路非常简洁实用,而且音质水平较高,非常适合爱动手的入门爱好者制作。该线路为经典的阻容耦合单级

电子管基础知识

常见的电子管功放是由功率放大,电压放大和电源供给三部分组成。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组成了放大通道,电源供给部分为放大通道工作提供多种量值的电能。 一般而言,电子管功放的工作器件由有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等主要器件组成,其中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统称无源器件。以各有源器件为 核心并结合无源器件组成了各单元级,各单元级为基础组成了整个放大器。功放的设计主要就是根据整机要求,围绕各单元级的设计和结合。 这里的初学者指有一定的电路理论基础,最好有一定的实做基础且对电子管工作原理有一 定了解的 (1)整机及各单元级估算1,由于功放常根据其输出功率来分类。因此先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自己所需要设计功放的输出功率。对于95db的音箱,一般需要8W输出功率;90db的音箱需要20W左右输出功率;84db音箱需要60W左右输出功率,80db音箱需要120W 左右 输出功率。当然实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 2,根据功率确定功放输出级电路程式。 对于10W以下功率的功放,通常可以选择单管单端输出级;10- 20W可以选择单管单端功放,也可以选择推挽形式;而通常20W以上的功放多使用推挽,甚至并联推挽,如果选择单管单端或者并联单端,通常代价过高,也没有必要。3,根据音源和输出功率确定整机电压增益。 一般现代音源最大输出电压为2Vrms,而平均电压却只有左右。由输出功率确定输出电压有效值:Uout="—(P?R),其中P为输出功率,R为额定负载阻抗。例如某8W俞出功率的功放,额定负载8欧姆,则其Uout= 8V,输入电压Uin记, 则整机所需增益A= Uout/Uin = 16倍 4,根据功率和输出级电路程式确定电压放大级所需增益及程式。(OTL功放不 在讨论之列) 目前常用功率三极管有2A3,300B,811,211,845,805 常用功率束射四极管与五极管有6P1,6P14,6P6P,6P3P(807),EL34,FU50,KT88,EL156,813 束射四极管和五极管为了取得较小的失真和较低的内阻,往往也接成三极管接法或者超线性接法应用。下面提到的“三极管“也包括这些多极管的三极管接法。 通常工作于左特性曲线区域的三极管做单管单端甲类功放时,屏极效率在20%- 25%,这 里的屏极效率是指输出音频电功率与供给屏极直流电功率的比值。 工作于右特性曲线区域的三极管,多极管超线性接法做单管单端甲类功放时,屏极效率在25%- 30%。 而标准接法的多极管做单管单端甲类功放时,屏极效率可以达到35%左右关于电子管特性曲线的知识可以参照 以下链接:/boardID=10&ID=15516&replyID=154656&skin=0 三极管及多极管的推挽功放由于牵涉到工作点,电路程式,负载阻抗,推动情况等多种因素左右,所以一般由手册给出,供选择。 链接如下: /boardID=10&ID=8354&skin=0 在决定输出级用管和电路程式之后,根据输出级功率管满 功率输出时所需推动电压Up(峰峰值)和输入音源信号电压U'in (这里的U'in需要折算成峰峰值)确定电压放大级增益。Au= Up/U'in。例如2A3单管单端所需推动电压峰峰

电子管音箱原理

电子管(的基本原理)与吉他音色产生的关系! 多年来,由各种品牌,各种型号,不同形状,尺寸,构造的电子管(又叫真空管)总是与一些很著名的音箱。例如:"Marshall"音色一起被提及,并

且有着很好的理由--他们是“Marshall之声”所有组成部分中的精髓(?). 在此,希望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下,电子管与我们吉他音色产生的必要联系! 先这些炽热的玻璃小管子是怎样工作的开始说起... 1背景摘要 诞生于1904年的电子管可以称的上是当今电子工业的祖父了,到了上世纪40年代末期时,电子管更是随处可见--在收音机,电视,工业制造业的机器,电话系统,甚至第一台电脑。(顺便说一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可跟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有着天壤之别,它有令人难以置信的30吨重,并且有一整间屋子那么大!)之后,在1948年,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并且免维修的晶体管的出现使得电子管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到了70年代中期的时候,几乎所有现代电子设备的身上已经找不到电子管的踪影了,当然这不包括那些昂贵的HI-FI器材和一些摇滚乐所用的音箱——尤

其是象Marshall这种的 2名字的来源? 电子管(valve)一词是热电子管(thermionic valve)的缩写,现在英国人称之为“valve”,而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人则叫它“tubes” ,凑巧的是“tubes” 又是“electron tube”的简称,有意思的是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很好的解释了电子管的工作原理,即电子管(Valve)控制电子(Electrons )在玻璃管(tubes)中流动从而产生热电子效应(Thermionic [heat] action) 3电子关是怎样工作的? 最简单的电子管就是二极管(diode),这个词是由dielectrode一词衍生而来的,dielectrode的意思按字面解释就是“两个活跃的元件” (在希腊语中di代表二) 这两个元件分别被称为“阴极”和“阳极”,他们被放在一个密封好的真空玻璃管中,挨着阴极的地方有一个发热器(就是灯丝啦哈),不管你信不信,这个加热器的任务就是加热阴极,当阴极被加热到适合工作的温度时,它将稳定的放射出电子云,不要指望在电子管工作的时候你可以看见这种“云”,电子是极其微小的,人的肉眼根本不可能看到 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在学校上过的物理课吧,电由电子组成,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由于电子带的是负电荷所以电流永远都是从负极流向正极的 那么现在有一个显而意见的问题:在我们的二极管上的负极所放射出的电子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4力的相互作用 在二极管的正极上接有一个较高的电压,顺便提及用于制作二极管正极的是一种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不会放射电子的金属材料.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家里墙插上所能得到交流电(AC)之所以被称为交流电是因为它在正

6N1 6N2电子管参数

6N2为旁热式阴极双三极管。主要用途:低频电压放大。 管脚排列;1(6)屏极,2(7)栅极,3(8)阴极,45灯丝。 (基本数据)(单只三极管)灯丝电压(Uf)=6.3V; 灯丝电流(If)=0.34A; 阳极电压(Ua)=250V; 栅极电压(Ug)=-1.5V; 阳极电流(Ia)=2.3±0.9mA; 跨导(S)=1.6~2.65mA/V; 放大系数(μ)=97.5±1.75. (极间电容) 输入电容(Cin)=2.15pF; 第一只三极管输出电容(Cout1)=2.6pF; 第二只三极管输出电容(Cout2)=2.8pF; 两只三极管阳极间电容(Cala2)≤0.3; 过渡电容(Cag)≤0.8pF. (极限运用数据) 最大灯丝电压(Ufmax)=7.0V; 最小灯丝电压(Ufmin)=5.7V; 最大阳极电压(Uamax)=300V; 最大灯丝与阴极间电压(Ufkmax)±100V; 最大阴极电流(Ikmax)=10mA; 最大阳极耗散功率(Pamax)=1W; 最大栅极电阻(Rgamx)=0.5MΩ. 常用电子管6N1参数 2012-09-25 10:26:41| 分类:阿飞电子|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6N1

·6N1的参数: 类型:旁热式阴极双三极管主要用途:低频电压放大(基本数据)(单只三极管)灯丝电压(Uf)=6.3V;灯丝电流(If)=0.6A;阳极电压(Ua)=250V;阳极电流(Ia)=7.5±2mA;跨导(S)=4.35±0.65mA/V;放大系数(μ)=35±7;阴极电阻(Rk)=600Ω.(极间电容)输入电容(Cin)=3.1pF;第一只三极管输出电容(Cout1)=1.75pF;第二只三极管输出电容(Cout2)=1.95pF;两只三极管阳极间电容(Cala2)≤0.2;过渡电容(Cag)≤2.2pF;灯丝与阴极间电容(Cfk)≤5.6pF.(极限运用数据)最大灯丝电压(Ufmax)=7.0V;最小灯丝电压(Ufmin)=5.7V;最大阳极电压(Uamax)=300V;最大灯丝与阴极间电压(Ufkmax)+120-250V;最大阴极电流(Ikmax)=25mA; 最大阳极耗散功率(Pamax)=2.2W;最大栅极电阻(Rgamx)=1MΩ. ·有关6N1的图片:

几款经典电子管前级线路的特色

几款经典电子管前级线路的特色 詹海峰《音响技术》2000年6期 电子管在音响应用方面,最简单又最实用的莫过于作前级放大,因为前级不需要昂贵又复杂的输出变压器,同时也由于它需要的工作电源电压高,这使得讯号的放大倍数较大、动态裕量高,即使是放大到几十伏电压也不会因为供电压的限制而造成削波失真。 我十年前的音源是飞利浦早期的16bit CD机,出于电子管前级能给干硬的数码声增添音乐韵味和改善听感,也由于因它较易制作和回报率高,这些年来也制作过不少不同线路几款前级,当然这不是想研究出什么伟大的经典之作,但边学边玩的制作乐趣也让人得到一定享受和进步。前一段时间笔者再从收藏箱中将这几部前级取出来并略经改良以重温旧梦。这几部前级各具特色,值得电子管爱好者他细玩赏聆听,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制作胆机,也期望能抛砖引玉,笔者在这里向各位介绍和比较这些前级线路及它们的音效特色,以供读者作参考。 6N11一级共阴极放大线路 6N11的国外型号为6DJ8,用6N11制作一级共阴极放大的前级线路如图1。此机是笔者制作的第一部电子管前级,当年为了求简单和制作容易,高压不设稳压线路,当然采用稳压供电时效果更好,现为了取得较好的音效,笔者给它加了一个简单的三端稳压电源,并且原来串在电源中的5W2.5K电阻也用一个小型扼流圈替换,这使得滤波效果更好,电源的质量得到简单的提高。灯丝用稳压直流供电时可减低交流噪声,而用交流供电时,虽对电子管寿命有益,但对信噪比的影响较大,而且灯丝接地点须反复试验才有较好的效果,结果灯丝还是采用了直流稳压供电。 本线路简单易制,成功率极高,不失为电子管爱好者入门之选。 6N11(6DJ8)电子管原本是用于电脑或电视机的高频VHF放大的Cascode线路,英国音响杂志“Class Audio”曾有两篇文章探讨这个电子管的优缺点。其中一篇的作者以测量多个6DJ8的技术指标来证明该电子管在各方面表现都不理想,如它的屏流偏置为15MA时,互导率虽高达12500microhms,,但是一般音频放大电路选择偏置于典型的 1.5MA时,互导率仅为780—800microhms,因此该文作者表示这种电子管只能用在高偏流的阴极输出线路上。而另一篇文章的作者表示应该测试更多牌子的同类电子管才可作定论。虽然该管在过去争议颇多,但是目前很多电子管厂如Audio Research、Sonic Frontiers、Conrad-Johnson及近期的BAT甚至多个品牌的国产前级都使用该管,由此可见它的声音自然有不凡之处。 在这部前级中除耦合电容改用较佳的Wima、Solen电容外,电阻还是用低噪无磁的国产军工大红袍,当年这些电阻售价只有一枚0.1元,可异目前这种电阻越来越少。整流管用IN5407,高低压电源共用一个50W左右的环形电源变压器。这个线路笔者没有尝试加入负回馈,读者可以自己尝试,但此时要注意反馈电阻要接往的是栅极而不是阴极,这与两极共阴极放大输出端的波形是反相的,如入阴极,会使阴极极电位下降,相对栅极电位提高而形成正反馈。除了加设负回馈,当然也可尝试换用不同品牌的电容作校声试验,也可通过改变输出电容数值或改变负载电阻数值等作进一步尝试。目前市场上拆机旧装二手电容贷源充足,数值也较齐全,品牌不少,笔者曾试用了Wima、Solen、Rel和美国斯碧铁壳油浸电容以及国产天逸、新德克等,结果是Wima 音质通透,速度适中,但音乐味有些偏淡;Solen音色高贵偏冷,动态较好;斯碧铁壳油浸电容韵味足,通透感中上,各方面表现较为平均;而REL音色醇厚,新德克韵味不错,但通透性、分析力稍感欠缺。 这个一级共阴极放大前级的特点是音质通透、音乐的背景宁静,分析力较高,全频表现相当均衡,但由于只是一级放大,因此它的放大能力、力度及控制力只是中级水平,声底偏向清冷和不够柔润。如果换用英国大循的ECC88或德律风根的ECC88时音质的柔润性可有所提高,使用飞利浦的6DJ8时声音有些甜美柔和,当改用改良型号管如俄国Sovtek场感均有较大水平的提高,而用

EL34电子管特性参数

EL34电子管特性参数表 下表是EL34的主要应用特性。由表可知,EL34作单端A类放大时,屏极负载阻抗2kΩ下最大输出功率为l 1 w(失真率10%)。当它作推挽放大时,屏一屏负载阻抗3.8kΩ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36W(失真率5%)。 电子管EL34管脚图

EL34胆管参数 热丝加热 UH……………………………6.3 V IH……………………………1.5 A 极限额定值 阳极电压……………………… 800 V 第二栅极电压………………… 500 V 第一栅极电压………………… -100 V 阳极耗散功率………………… 25 W 第二栅极耗散功率…………… 8 W 阴极电流………………………150 mA 第一栅极电阻 自偏压时………………………0.7 MΩ 固定偏压时……………………0.5 MΩ 热丝阴极间电压………………±100 V 玻壳温度………………………250 ℃ 极间电容 输入电容…………………… 15.2 PF 输出电容…………………… 8.4 PF 跨路电容…………………… 1.1 PF 第一栅极热丝间电容……… 1.0 PF 热丝阴极间电容…………… 10 PF 静态参数 Ua…………………………… 250 V Ug2……………………………250 V Ug3…………………………… 0 V -Ug1…………………………12.2 V Ia…………………………… 100 mA

Gm…………………………… 11 mA/V ri…………………………… 15 kΩ μg1-g2 (11) 推荐工作状态(参考值) 单管A1类放大(固定偏压) Ua(b) …………………… 265 265 V Ua……………………………250 250 V Ug2……………………… Rg2=2k Rg2=0 Ug3……………………………0 0 V -Ug1……………………… 14.5 13.5 V Ia(0) ………………………70 100 mA Ig2(0) …………………… 10 14.9 mA Gm…………………………… 9 11 mA/V ri……………………………18 15 kΩRL…………………………… 3 2 kΩPout………………………… 8 11 W Dtot…………………………10 10 % 推挽B1类放大(固定偏压)Ua……………………………375 400 V ▲Rg2………………………… 600 800 ΩUg3………………………… 0 0 V -Ug1………………………… 33 36 V Ia(0) …………………2×30 2×30 mA Ia(maxsig) ………2×107.5 2×110.5 mA Ig2(0) ………………2×4.7 2×4.5 mA Ig2(maxsig) ………2×23.5 2×23 mA Rl(a-a) ………………3.5 3.5 kΩ ü(g1-g1)(r.M.S) ……… 46.7 50 V Pout……………………48 54 W Dtot……………………2.8 1.6 %

自己DIY制作马蹄斯电子管胆前级(附电路图)

自己DIY制作马蹄斯电子管胆前级(附电路图) 电子管输入阻抗比较高,安装完后,尽量装箱接地,可以做到静如深海。最简单也可以用个月饼罐来做即可。GE 5670效果测试,现在市场价格涨价很利害。成本高了很多现在1个管子价格高达30元。材料使用已算高端,不要和那些6N3和普通件的前级比价格,觉得价格贵可以换6N3,都兼容制作无比简单,还免调试,如果没60V的电源,拿个双24或者双33的牛,中间抽头不接就是,一样的.以马蹄斯电路为蓝本制作,电路简洁,采用美国全新原盒GE 5670 2枚。如果觉得美国全新原盒GE 5670价格高的话,可以自己买6N3代换,价格少了20多元。估计60多元一套就搞定.电位器是用台湾16形电位器,GE 5670管的高度也比 6N3矮很多,装箱也好装机器不用露出机外。材料配套使用非常好,偶合是全新WIMA和瑞典EVOX 电阻是美国DALE(不喜欢DALE的非标值也可以选718电阻)灯丝电压是LM317稳压成6V。电子管座也是镀金的. 主电容是拆机BC 1500UF ,虽然是拆机但声音很好,比日系高压电容好不少pcb尺寸是132mmx99mm 体积不大可以方便放在小机器内,胆机不用露出箱体电路放大倍数是10倍,觉得大的话可以减小22K的数值即可.变压器要求60VX1 9VX1 (可带误差)60V电流有100MA-200MA就可以了, 8v要

求电流大一点,灯丝耗电大一些.PCB原设计是BD139 后用C5171觉得更暖一点,这里温度很低,不需要散热.全机是免调试,安装无错误就直接开声,电子管输入电阻高,注意装箱和做好屏蔽,使信噪比最高。材料美国全新原盒GE 56702PCB1瑞典evox 3u34美国DALE阻18LED1台湾电位器1LM317 ON全新1BC1500U-100V原装拆机 1BC2200uf`1整流管8稳压管2471电容2WIMA 4741散热X119脚电子管座镀金2220UF 松下3

部分电子管参数

常用电子管资料 12c 3p 三极管分米波振荡 12g 2p 复合管检波, 低频电压放大和自动音量控制 12h3p 二极管超高频检波及变频 12j1s 锐截止五极管小功率放大及高频振荡 12k3p 遥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13p1p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低频功率放大 1b2 复合管检波和低频电压放大 1k2 遥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1z1 二极管电视行回扫回程脉冲电压整流 1z11 二极管电视行扫描回程脉冲电压整流 1z1b 二极管电视行扫描回程脉冲电压整流 1z7b 二极管高频脉冲整流 2d1p 二极管分米波波段作检波用 2j14b 锐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2j27 锐截止五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2j27s 锐截止五极管小功率放大及高频振荡 2p19b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功率放大 2p2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低频功率放大 2p29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小功率发射 2p29o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小功率发射 2p29s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功率放大及高频振荡 2p3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功率放大 2z2p 二极管高压整流 2z2p-t 二极管高压整流 4j1s 锐截止五极管小功率放大及高频振荡 4p1s 输出五极管束射四极管振荡及功率放大

5z1p 二极管小功率全波整流 5z2p 二极管小功率全波整流 5z3p 二极管小功率全波整流 5z3pa 二极管专用设备整流 5z4p 二极管小功率全波整流 5z4pa 二极管小功率全波整流 5z8p 二极管全波整流 5z9p 二极管全波整流 6b8p 复合管高频和低频电压放大, 检波和自动音量控制6c 1 三极管高频电压放大 6c 11 三极管超高频振荡 6c 12 三极管栅地电路中作低噪声超高频放大 6c 16 三极管宽频带电压放大 6c 19 三极管稳压电路中作电压调整管 6c 1j 三极管超高频振荡 6c 3 三极管宽频带高频电压放大 6c 3-q 三极管宽频带高频电压放大 6c 31b-q 三极管电压放大 6c 32b-q 三极管电压放大 6c 4 三极管宽频带高频电压放大 6c 4-q 三极管宽频带高频电压放大 6c 5d 三极管分米和厘米波波段的小功率振荡 6c 5p 三极管检波和低频电压放大 6c 6b 三极管低频电压放大及高频振荡 6c 6b-m 三极管低频电压放大及高频振荡 6c 6b-q 三极管低频电压放大及高频振荡 6c 7b 三极管低频电压放大 6c 7b-q 三极管低频电压放大 6c 8p 三极管高频脉冲振荡 6d3d 二极管分米波和厘米波的上限作检波用

电子管前级

和田茂氏电子管前置放大器 由于电子管(俗称“胆”)在音质、音色上有着优异和独特的特色,另外也因为其电路较简单稳定,制作与调试都比晶体管机更方便,因此电子管在音响方面的应用近十年来又再兴起,特别是在业余土炮发烧圈里更是热度高涨。 电子管的Hi—Fi功放应用电路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达到设计的高峰了,经过三四十年后,现在常见的应用电路和电子管基本上还没有什么改变,与当时的面貌相差无几,土炮发烧友如能自己选读自修一些有关于电子管理论常识,定能事半功倍。 电子管在音响应用方面,最简单而又最实用的地方莫过于用它作前级信号放大,因为前级无需要复杂和昂贵的输出变压器,这点比用作后级功放简单得多。同时也由于它需要的工作电源电压高,放大倍数较大,即使放大到几十伏电压也不会因为电源电压限制而造成削波失真,在这方面就算是Hi-End级的晶体管前级也无法提供如此高的输出信号! 笔者十年前因购买的CD音源是较早期的16bit机种,出于电子管能给尖利干硬的数码声增添音乐韵味、改善听感,也因电子管前级较易制作及回报率高,多年来也尝试制作过不同线路音效的多款电子管前级,当然也不是指望能研制出什么伟大经典线路,但最少也能享受制作的乐趣。 在电子管前级中,在50年代末推出的Marantz 7的地位可以称得上至高无上,现在玩电子管的发烧友中没有听过Marantz 7的大名者,相信已经没有多少人。Marantz 7的主线路如图1所示,(本刊在1999年第2期有详细仿制文章。)电路中,VRl、VR2用作电压放大,VR3

接成阴极跟随器作为信号缓冲,VR3的作用相当于用NPN管连接的射随器。Marantz 7电路最大特色就是整体环路反馈设计,这也是Marantz 7赖以成名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由于Marantz 7输出端是接上一个三级阴——阴型负反馈网络,此网络高频高端阻抗约在20kf~以下,这显然太小了,这种设计无疑对VR3造成相当大负担。另外,为了防止高频自激,Marantz 7在VRl和VR2之间接上一个22PF电容,构成高频局部负反馈,这种设计也降低高频放大倍数。Marantz 7这个传统线路在高频端造成高频开环增益不够,负反馈对高频失真的改善并不是十分理想,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电子管发烧界对它的主观音效感受相当高。不少见多识广的资深发烧友认为:与当代最出色的电子管前级例如Audio Research SP—11,Convergent SL —1,Matisse Reference、c-j Premier 7(Seven)等前级相比,Marantz 7并非无敌,至少它的分析力与高低频伸延度就不见得特别出色,而分析力和频域延伸度却是Matisse和Audio Research的强项。尽管Marantz 7的声底异常通透,瞬变表现令人满意,但它最吸引人之处还是那种难以言传的中频音色美。笔者相信不少人都认为它的音色属于阴柔型,但实际上,Marantz 7的音色还是偏向阳刚一派,它能将音乐中的光辉、力感发挥无遗,重播铜管乐时,乐器的“亮度”也有十分的耀人光辉,播放弦乐时,琴声柔韧而有实质感,人声感情更是丰富。这与法国名牌Jadis胆机将音乐中的阴柔美感淋漓尽致表现可以称为异曲同工之妙,如果Marantz 7不作任何修改,音色平衡度会偏高,但只要最后一级的耦合电容值为0.33~0.47μF时,其音效之佳已足以令人满意。

电子管代换

6N1 ECC85,6AQ8,6H1л 6N4 12AX7,ECC83,E83CC,7729,CV4004,B759,CV492 6N10 12AU7,ECC82,E82CC,7316,CV4003,5814,B749,6189 6N11 6DJ8,E88CC,ECC88,6922,ECC189,6J5,6H11N,7308,El88CC 6N8P 6SN7,B65,5692,33S30,CV1988,6H8C,6HM,6F8G,1633 6H8C 6HM,6F8G,1633,9002,6C8G 6J8P 6SJ7,6267,EF86,12AT7 ECC81,CV4024,6201,B739,A2900,2025,ECC8015 6N9P 6SL7,5691,33S29,VT229 6F2 ECF82,6U8 6N2 6H2л 功率用管代换表 6P3P 6L6GC,5881 6P6P 6V6GT,5S2,KT63 EL34 6CA7,KT66,7027A 6P14 EL84,6BQ5,6П14П 6N5P 6080,6AS7,6H5C FU-5 805 FU-7 807,1625 FU-13 813 FU-46 06146B

FU-17 FU-605 6T51 7092 6T50 FU811 811A FU812 812A GL-211 211 300B WE300B,NL50,4300B KT88 6550,NT99,KT100 2A3 2A3S 845 845A 6360,TY-7 整流电子管代换及特性表 型号代换型号 Bb2V UfV/I I2L(mA)最大型式 5U4G 5Z3P,U52 500V 5V/3A 2500 直热式5Y3GT 522P 350V 5V/2A 125 直热式 5R4GY 22S2C 900V 5V/2A 150 直热式 5T4 450V 5V/3A 250A 直热式 6Z4 350V 6.3V/0.5A 50 直热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