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第六章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六章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六章答案

第五章离子聚合

2.将1.0×10-3mol萘钠溶于四氢呋喃中,然后迅速加入2.0mol的苯乙烯,溶液的总体积为1L。假如单体立即均匀混合,发现2000秒钟内已有一半单体聚合,计算在聚合了2000秒和4000秒时的聚合度。

解:无终止的阴离子聚合速率为R p=k p[M-][M]

以萘钠为引发剂时,由于聚合开始前,引发剂就以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

∴[M-]=[C]=1.0×10-3mol/L

将R p式改写为-d[M]/dt=k p[C][M]

积分得ln([M]0/[M])=k p[C]t

已知t1=2000秒时,[M]0/[M]1=2,代入上面积分式:

ln2=k p×2000

∴k p[C]=ln2/2000

设当t2=4000秒时,剩余单体浓度为[M]2

ln([M]0/[M]2)=k p[C]t2=ln2/2000×4000=1.386

∴[M]2= [M]0/4

则反应掉的单体浓度为[M]0-[M]0/4=3[M]0/4

根据阴离子聚合的聚合度公式x n=n[M]/[C] (双阴离子n=2) [C]为引发剂浓度

∵聚合到2000秒时,单体转化率为50%,则反应掉的单体浓度为50%[M]0

∴=

x n×50%[M]0/[C]=2×50%×2.0/(1.0×10-3)=2000

n

已求得聚合到4000秒时,反应掉的单体浓度为3[M]0/4

∴=

x n×(3[M]0/4)/[C]=2×(3/4)×2.0/(1.0×10-3)=3000

n

4.异丁烯在四氢呋喃中用SnCl 4-H 2O 引发聚合。发现聚合速率R p ∝[SnCl 4][H 2O][异丁烯]2。起始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0。1.00g 聚合物含3.0×10-5mol 的OH 基,不含氯。写出该聚合的引发、增长、终止反应方程式。推导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的表达式。指出推导过程中用了何种假定。什么情况下聚合速率是水或SnCl 4的零级、单体的一级反应?

解:根据题意,终止是活性中心与反离子碎片结合。 ① 引发:SnCl 4+H 2

O

H (SnCl 4OH)

H (SnCl 4OH)+CH 2C CH 3

CH 3

k i

CH 3

C CH 3

3

(SnCl 4OH)

增长:

CH 3

C CH 3

CH 3

(SnCl 4OH)+CH 2C CH 3CH 3

p

CH 2C CH 3

CH 3

C CH 3

CH 3

CH 3

(SnCl 4OH)

+M

CH 2C CH 3

CH 3

C CH 3CH 2CH 3

C CH 3

CH 3

CH 3

(SnCl 4OH)n

终止:

CH 2C CH 3

CH 3

C CH 3CH 2CH 3

C CH 3

CH 3

CH 3

(SnCl 4OH)n t

CH 2C CH 3

CH 3

C CH 3CH 2CH 3

C CH 3

CH 3

CH 3

OH+SnCl 4n

② 各步反应速率方程为

R i =k i [H +(SnCl 4OH)-][CH 2=C(CH 3)2]=k 络k i [SnCl 4][H 2O][CH 2=C(CH 3)2] (k 络=[H +(SnCl 4OH)-]/[SnCl 4][H 2O])

R p=k p[HM+(SnCl4OH)-][CH2=C(CH3)2]

R t=k t[HM+(SnCl4OH)-]

假定R i=R t (稳态) 则

[HM+(SnCl4OH)-]=k络k i[SnCl4][H2O][CH2=C(CH3)2]/k t

代入R p式得

R p= k络k i k p[SnCl4] [H2O][CH2=C(CH3)2]2/k t

x=R p/R t= k p[HM+( SnCl4OH)-][CH2=C(CH3)2]/(k t [HM+( SnCl4OH)-])=k p n

[CH2=C(CH3)2] /k t

③ 若[H2O]>>[SnCl4],且k i>>k络,

则在引发反应中,第一步(生成络合物的反应)为控制步骤,且[H2O]基本保持恒定。∴R i=k络[H2O][SnCl4] = k1[SnCl4]

稳态时:k t[HM+( SnCl4OH)-]= k1[SnCl4]

∴[HM+( SnCl4OH)-]=k1/k t[SnCl4]

代入R p式得

R p=k p k1/k t[SnCl4][CH2=C(CH3)2]

即R p是水的零级,单体的一级反应。

④若[SnCl4]>>[H2O],且k i>>k络

则在引发反应中,生成络合物的反应为控制步骤,且[SnCl4]基本恒定。

∴R i= k络[H2O][SnCl4]=k2[H2O]

稳定时:k t[HM+( SnCl4OH)-]=k2[H2O]

∴[H M+( SnCl4OH)-]=k2/k t[H2O]

代入R p 式得:

R p =k p k 2/k t [H 2O] [CH 2=C(CH 3)2] 即R p 是SnCl 4的零级、单体的一级反应。

5.在搅拌下依次向装有四氢呋喃的反应釜中加入0.2mol n-BuLi 和20kg 苯乙烯。当单体聚合了一半时,向体系中加入1.8g H 2O ,然后继续反应。假如用水终止的和继续增长的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指数均是1,试计算 (1)水终止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

(2)单体完全聚合后体系中全部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 (3)最后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

解一:(1)单体反应一半时加入1.8g H 2O ,由水终止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1n M 为

50000

2.02

/20000n ·n M 1==活性中心摩尔数参加反应的单体的克数=

(2)单体完全转化后全部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仍然是个平均的概念,即指的是平均来讲每一个活性种所加上的单体的克数(若是数均聚合度,即为所加上的单体的个数),不管中途是否加有终止剂,还是发生了其他不均匀增长 ∴单体完全转化后全部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n M 为

100000

2.020000

n ·n M ==活性中心摩尔数所有单体的克数=

解二:整个体系由两种分子组成:

由水终止的大分子,其摩尔数为1.8/18=0.1mol ,分子量1n M 为50000

没被水终止而继续增长所形成的大分子,其摩尔数为0.2-0.1=0.1mol , 分子量设为2n M

150000

1.02.02

/2000050000n ·n M n M 12=+=剩余活性中心摩尔数剩余单体的克数+

=-

这样,单体完全聚合后体系中全部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

100000

1.01.01500001.0500001.0n =+?+?==

∑∑Ni NiMi M

(3)已知在这一体系中存在两类分子,一是由水终止的大分子,另一是没被水终止而得以继续增长所形成的大分子,且已知这两类分子的分子量分布指数均为1,说明它们各自均为均一体系,分子量都是单一值,分别求出这两种分子的摩尔数和数均分子量,即可求得HI.

由水终止的大分子,其摩尔数为0.1mol ,分子量1n M 为50000,单分布

没被水终止而继续增长所形成的大分子,其摩尔数为0.1mol ,分子量为150000,单分布

∴最后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为

25

.11

.01.0n M 1.0n M 1.0n M 1.0n M 1.0n M 1.0n M 1.02

12

12

2212

=++++=

=

∑∑∑∑Ni

NiMi NiMi

NiMi

Mn

Mw

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

第三章参考答案 2.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 并说明理由。 解: ①.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Cl -是吸电子基团,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②.偏二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但也可进行阴离子聚合。两个Cl -原子的共同作用使其可进行两种聚合。 ③.丙稀腈,适于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 -基是强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效应。

④. 2-腈基丙稀腈,适于阴离子聚合。两个CN -基的吸电子基团倾向 过强,只能阴离子聚合。 ⑤. 丙稀,由于烯丙基效应,使其易向单体转移,不能进行自由基聚 合。一般采取配位聚合的方式合成聚合物。 ⑥. 异丁烯,适于阳离子聚合。3CH -是供电子基团,且与双键有超共 轭效应,而且两个3CH -的共同作用,使其可以阳离子聚合。 ⑦. 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 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⑧. 四氟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F -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 ⑨. 2-腈基丙烯酸酯,适于阴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CN -基和 COOR -两个吸电子基团使其易于阴离子聚合,同时又具有共轭效应, 可进行自由基聚合。 ⑩. 异戊二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 系π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3. 判断下列烯类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解: ①. CH 2=C(C 6H 5)2 偏二苯乙烯,不能。因为二苯基的空间位阻过大,只能 形成二聚体。

②. ClHC=CHCl 1,2-二氯乙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1,2-二取代又 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 ③. CH 2=C(CH 3)C 2H 5 2-甲基丁烯,不能。由于双键上的电荷密度过大, 不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稳定的烯丙基自由基。 ④. CH 3CH=CHCH 3 2-丁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空间位阻较大, 且易生成烯丙基自由基。 ⑤. CH 2=CHOCOCH 3 丙烯酸甲酯,能。酯基有弱的吸电子效应及共轭效 应。 ⑥. CH 2=C(CH 3)COOCH 3 甲基丙烯酸甲酯,能。1,1-二取代空间位阻小, 且酯基有共轭效应。 ⑦. CH 3CH==CHCOOCH 3 2-丁烯酸甲酯,不能。由于 1,2-二取代具有较 大的空间位阻。 ⑧. CF 2=CFCl 三氟氯乙烯,能。由于氟的原子半径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 5. 是否所有的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试举活性不等自由基3~4例,说明应用结果。() 不是。过于活波和过于稳定的自由基都不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只有活性适中的自由基才能引发单体聚合。例如:??3 CH H 和过于活波,易引起爆聚,很少在自由基聚合中应用;??256 RCH H C 和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而()?C H C 356有三个苯环与P 独电子共轭,非常稳定,无引发能力,而成为阻聚剂。

高分子化学第六章答案

第五章离子聚合 2.将1.0×10-3mol萘钠溶于四氢呋喃中,然后迅速加入2.0mol的苯乙烯,溶液的总体积为1L。假如单体立即均匀混合,发现2000秒钟内已有一半单体聚合,计算在聚合了2000秒和4000秒时的聚合度。 解:无终止的阴离子聚合速率为R p=k p[M-][M] 以萘钠为引发剂时,由于聚合开始前,引发剂就以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 ∴[M-]=[C]=1.0×10-3mol/L 将R p式改写为-d[M]/dt=k p[C][M] 积分得ln([M]0/[M])=k p[C]t 已知t1=2000秒时,[M]0/[M]1=2,代入上面积分式: ln2=k p×2000 ∴k p[C]=ln2/2000 设当t2=4000秒时,剩余单体浓度为[M]2 ln([M]0/[M]2)=k p[C]t2=ln2/2000×4000=1.386 ∴[M]2= [M]0/4 则反应掉的单体浓度为[M]0-[M]0/4=3[M]0/4 根据阴离子聚合的聚合度公式x n=n[M]/[C] (双阴离子n=2) [C]为引发剂浓度 ∵聚合到2000秒时,单体转化率为50%,则反应掉的单体浓度为50%[M]0 ∴= x n×50%[M]0/[C]=2×50%×2.0/(1.0×10-3)=2000 n 已求得聚合到4000秒时,反应掉的单体浓度为3[M]0/4 ∴= x n×(3[M]0/4)/[C]=2×(3/4)×2.0/(1.0×10-3)=3000 n

4.异丁烯在四氢呋喃中用SnCl 4-H 2O 引发聚合。发现聚合速率R p ∝[SnCl 4][H 2O][异丁烯]2。起始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0。1.00g 聚合物含3.0×10-5mol 的OH 基,不含氯。写出该聚合的引发、增长、终止反应方程式。推导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的表达式。指出推导过程中用了何种假定。什么情况下聚合速率是水或SnCl 4的零级、单体的一级反应? 解:根据题意,终止是活性中心与反离子碎片结合。 ① 引发:SnCl 4+H 2 O H (SnCl 4OH) H (SnCl 4OH)+CH 2C CH 3 3 k i CH 3 C CH 3 3 (SnCl 4OH) 增长: CH 3 C CH 3 CH 3 (SnCl 4OH)+CH 2C CH 3CH 3 p CH 2C CH 3 CH 3 C CH 3 CH 3 CH 3 (SnCl 4OH) +M CH 2 C CH 3 CH 3 C CH 3CH 2CH 3 C CH 3 CH 3 CH 3 (SnCl 4OH)n 终止: CH 2C CH 3 3 C CH 3CH 23 C CH 3 CH 3 3 (SnCl 4OH)n t CH 2C CH 3 3 C CH 3CH 23 C CH 3 CH 3 3 OH+SnCl 4n ② 各步反应速率方程为 R i =k i [H +(SnCl 4OH)-][CH 2=C(CH 3)2]=k 络k i [SnCl 4][H 2O][CH 2=C(CH 3)2] (k 络=[H +(SnCl 4OH)-]/[SnCl 4][H 2O]) R p =k p [HM +(SnCl 4OH)-][CH 2=C(CH 3)2]

高分子化学答案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 X表 n 示。 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

的术语。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选择其常用 分子量,计算聚合度。 聚合物结构式(重复单元) 聚氯乙烯-[-CH2CHCl-]- n 聚苯乙烯-[-CH2CH(C6H5)-]n 涤纶-[-OCH2CH2O?OCC6H4CO-]n 尼龙66(聚酰胺-66)-[-NH(CH2)6NH?CO(CH2)4CO-]n 聚丁二烯-[-CH2CH=CHCH2 -]n 天然橡胶-[CH2CH=C(CH3)CH2-]n 聚合物分子量/ 万结构单元 分子量/万 DP=n 特征 塑料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5~15 10~30 62.5 104 800~2400 960~2900 (962~2885) 足够的聚合度,才能 达到一定强度,弱极 性要求较高聚合度。

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教学教材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第三章参考答案 2.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 合?并说明理由。 解: ①.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Cl -是吸电子基团,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②.偏二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但也可进行阴离子聚合。两个Cl -原子的共同作用使其可进行两种聚合。 ③.丙稀腈,适于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 -基是强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效应。

④. 2-腈基丙稀腈,适于阴离子聚合。两个CN -基的吸电子基团倾向过 强,只能阴离子聚合。 ⑤. 丙稀,由于烯丙基效应,使其易向单体转移,不能进行自由基聚 合。一般采取配位聚合的方式合成聚合物。 ⑥. 异丁烯,适于阳离子聚合。3CH -是供电子基团,且与双键有超共轭 效应,而且两个3CH -的共同作用,使其可以阳离子聚合。 ⑦. 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电 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⑧. 四氟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F -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 ⑨. 2-腈基丙烯酸酯,适于阴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CN -基和COOR -两个吸电子基团使其易于阴离子聚合,同时又具有共轭效应,可进行自由基聚合。 ⑩. 异戊二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 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3. 判断下列烯类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解: ①. CH 2=C(C 6H 5)2 偏二苯乙烯,不能。因为二苯基的空间位阻过大,只 能形成二聚体。

②. ClHC=CHCl 1,2-二氯乙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1,2-二取 代又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 ③. CH 2=C(CH 3)C 2H 5 2-甲基丁烯,不能。由于双键上的电荷密度过大, 不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稳定的烯丙基自由基。 ④. CH 3CH=CHCH 3 2-丁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空间位阻较 大,且易生成烯丙基自由基。 ⑤. CH 2=CHOCOCH 3 丙烯酸甲酯,能。酯基有弱的吸电子效应及共轭效 应。 ⑥. CH 2=C(CH 3)COOCH 3 甲基丙烯酸甲酯,能。1,1-二取代空间位阻 小,且酯基有共轭效应。 ⑦. CH 3CH==CHCOOCH 3 2-丁烯酸甲酯,不能。由于 1,2-二取代具有 较大的空间位阻。 ⑧. CF 2=CFCl 三氟氯乙烯,能。由于氟的原子半径小,位阻效应可以忽 略。 5. 是否所有的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试举活性不等自由基 3~4例,说明应用结果。(P.67) 不是。过于活波和过于稳定的自由基都不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 只有活性适中的自由基才能引发单体聚合。例如:??3 CH H 和过于活波,易引起爆聚,很少在自由基聚合中应用;??256 RCH H C 和自由基都可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 1. 说明下列名词和术语: (1)单体,聚合物,高分子,高聚物 (2)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元素有机聚合物,无机高分子 (3)主链,侧链,侧基,端基 (4)结构单元,单体单元,重复单元,链节 (5)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6)连锁聚合,逐步聚合,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7)加聚物,缩聚物,低聚物 2.与低分子化合物比较,高分子化合物有什么特征? 3. 从时间~转化率、相对分子质量~转化率关系讨论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间的相互关系与差别。 4. 举例说明链式聚合与加聚反应、逐步聚合与缩聚反应间的关系与区别。 5. 各举三例说明下列聚合物 (1)天然无机高分子,天然有机高分子,生物高分子。 (2)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 (3)塑料,橡胶,化学纤维,功能高分子。 6. 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和单体、聚合物的名称 (1) CH2=CHF (2) CH2=CH(CH3)2 CH3 | (3) CH2=C | COO CH3 (4) HO-( CH2)5-COOH (5) CH2CH2CH2O |__________| 7.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一般名称、单体、聚合反应式,并指明这些聚合反应属于加聚反应还是缩聚反应,链式聚合还是逐步聚合? (1) -[- CH2- CH-]n- | COO CH3 (2) -[- CH2- CH-]n- | OCOCH3 (3) -[- CH2- C = CH- CH2-]n- | CH3 (4) -[-NH(CH2)6NHCO(CH2)4CO-]n- (5) -[-NH(CH2)5CO-]n- 8. 写出合成下列聚合物的单体和反应式: (1) 聚苯乙烯 (2) 聚丙烯

高分子化学 第二章

第二章参考答案 3. 己二酸与下列化合物反应,那些能形成聚合物? 解:己二酸为2官能度单体,f =2。 a. 乙醇:2-1体系不能形成聚合物,生成己二酸二乙酯。 b. 乙二醇:2-2体系形成线形聚合物,即聚己二酸乙二醇酯。 c. 甘油:2-3体系形成体型聚合物。 d. 苯胺:2-1体系不能形成聚合物,生成己二酰二苯胺。 e. 己二胺:2-2体系形成线形聚合物,即己二酰二胺或称尼龙-66。 5. 下列多对单体进行线形缩聚:己二酸和己二醇。己二酸和己二胺, 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简明给出并比较缩聚物的性能特征。 ⑴. 己二酸和己二醇:形成线形聚酯。分子中无氢键,且分子柔软,所 以,聚合物的熔点低,强度小,且不耐溶剂,易水解,不能用作结构材料。但可作为聚氨酯的预聚物、药物载体、可降解的缝合线等。 ⑵. 己二酸和己二胺:形成线形聚酰胺,即尼龙-66。其有较高的结晶 度、熔点和强度,可以用作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 ⑶. 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形成线形芳香聚酯,即涤纶聚酯,苯环的存 在,提高了聚酯的刚性、强度和熔点,亚乙基赋予聚酯的柔性,使 涤纶聚酯成为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 ⑷. 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形成半芳胺,即尼龙-6T,其热稳定性好, 熔点高。 6. 简述线形缩聚中的成链和成环倾向。选定下列单体中的m值,判 断其成环倾向。

在线形缩聚时,单体及中间产物有成环倾向,一般,五、六元环的结构比较稳定,易成环;另外单体浓度对成环倾向也有影响,因成环是单分子反应,缩聚是双分子反应,因此,低浓度有利于成环,高浓度有利于线形缩聚而成链。 ⑴. 氨基酸:当1 m时,经双分子缩合后,易形成六元环。甘氨酸形成 = 甘氨酸酐。 当2 m时,经消去反应,可能形成丙烯酸。 = 当4 3or m=时,分子内形成酰胺后,易形成五、六元环。 当5 m时,主要形成线形聚合物。 ≥ ⑵. 乙二醇与二元酸:不易成环,主要形成线形聚合物。 7. 简述线形缩聚的逐步机理,以及转化率与反应程度的关系。 线形缩聚的逐步机理——逐步和平衡。 ⑴. 线型缩聚反应的逐步性 缩聚反应形成聚合物是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的结果。缩聚早期,单体很快消失,转变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低聚物,转化率很高,但反应程度不高,以后的缩聚反应则在低聚物之间进行。聚合度随反应时间而增加。延长聚合时间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提高反应程度和分子量,而不在于提高转化率。缩聚早期,单体的转化率就很高,而分子量和反应程度却很低。 ⑵. 线型缩聚反应的平衡性 许多缩聚反应是可逆的,其可逆的程度可由平衡常数来衡量。根据其大小,可将线型缩聚大致分成三类:①平衡常数小,如聚酯化反应,K≈4,低分子副产物水的存在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影响很大,应除去。②平衡常数中等,如聚酰胺化反应,K≈300~500,水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有所影响。③平衡常数很大或看作不可逆,如聚碳

高分子化学 科学出版社答案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1.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在60℃进行苯乙烯聚合动力学研究,数据如下: (1)60℃苯乙烯的密度为0.887g/mL (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重的% (3)R p =×10-4 mol/ L·s (4)聚合度=2460 (5)f = (6)自由基寿命τ= 试求k d 、k p 、k t ,建立三个常数的数量级概念,比较[M]和[M·]的大小,比较R i 、R p 、R t 的大小。全部为偶合终止,a = 解:设1L 苯乙烯中: 苯乙烯单体的浓度[M]=×103/104=L (104为苯乙烯分子量) 引发剂浓度[I]= ×103×242=×10-3mol/L (242为BPO 分子量) 代入数据 ??? ?????=???=??=?----)10255.0/53.8)(2/(0.8210255.0/53.8246053.8)104()/80.0(10255.04422 2/132/14t p t p t d p k k k k k k k 解得: k d =×10-6 s -1 10-4~10-6 k p =×102 L/mol·s 102~104 k t =×107 L/mol·s 106~108 R p =k p ( f k d k t )1/2[I]1/2 [M]5.02 2][)(22 =+= = D C a R aK M K p t p k n χp t p R M k k ][2?= τ

[M·]=R p / k p [M]=×10-4/×102×=×10-8mol/L 而[M]=L 可见,[M]>>[M·] R i =2fk d [I]=2×××10-6×4×10-3=×10-8mol/L·s R t =2k t [M·]2=2××107××10-8)2=×10-8mol/L·s 而已知R p =×10-5mol/L·s,可见R p >>R i =R t 2.以过氧化二特丁基为引发剂,在60℃下研究苯乙烯聚合。苯乙烯溶液浓度L),过氧化物L),引发和聚合的初速率分别为4×10-11和×10-7mol/(L ·s)。试计算(f k d ),初期聚合度,初期动力学链长。计算时采用下列数据和条件:C M =×10-5,C I =×10-4,C S =×10-6,60℃苯乙烯的密度为0.887g/ml ,苯的密度为0.839g/ml ,设苯乙烯-苯体系为理想溶液。(答案来源:) 解一:R i = 2f k d [I],代入数据4×10-11=2f k d × ∴ f k d =×10-9 ∵ R p =k p (f k d /k t )1/2[I]1/2[M] 代入数据,×10-7 =k p ×10-9/k t )1/21/2× ∴ k p /(k t )1/2= ∴ 3750 0.011.0 ·)100.2(2033541.0[I]]M [·)(21/2 2/191/22/1=?==-t d p k fk k ν 设苯的浓度为[S],在1L 苯乙烯-苯的理想溶液中,有:V 苯+V 苯乙烯=1000(mL ) 1000 ·1 ·]M [ ·1 ·][=苯乙烯 苯乙烯 苯 苯 +ρρM M S 代入数据:

智慧树知到《高分子化学(南昌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高分子化学(南昌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高分子是通常由原子或原子团(结构单元)以共价键有规律地连接而成的大分子量( >104 )的高分子链组成同系混合物。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一章 1、对配位聚合的发现做出贡献并因此而获得Nobel 化学奖的是 A.Staudinger B.Flory C.Ziegler-Natta 答案 : Ziegler-Natta 2、高分子的概念是20 世纪二十年代由()首先提出的 A.Flory B.Carothers C.Staudinger 答案 : Staudinger 3、尼龙 -6 的单体是 A.己内酰胺 B.己二酸 C.己二胺 D.己二醇

答案 :己内酰胺 4、丙烯在烷基铝-TiCl4催化下合成聚丙烯的反应属于 A.正离子型加聚 B.负离子型加聚 C.自由基加聚 D.配位聚合 答案 :配位聚合 5 、聚碳酸酯是由双酚 A 与光气聚合物而得: HOC6H4C(CH3)2C6H4OH+ ClCOCl─> H-(-OC6H4C(CH3) 2C6H4OCO-)n- Cl+HCl↑该反应称为 A.缩聚反应 B.加聚反应 C.自由基加成 D.亲电加成 答案 :缩聚反应 6、制造尼龙的原材料是 A.链烯 B.二烯 C.二元羧酸和二元胺 D.二元羧酸和二元醇 答案 : 二元羧酸和二元胺 7、线形或支链形大分子以物理力聚集成聚合物,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 A.对

B.错 答案: 对 8、聚合物是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存在一定的分布或多分散性 A.对 B.错 答案: 对 9、合成树脂和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统称为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 A.对 B.错 答案: 对 10、动力学链长是指一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开始到真正终止为止,所消耗的单体数目。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一个聚合反应中将反应程度从98%提高到99%需要 0- 98%同样多的时间,它应是 A.开环聚合反应 B.链式聚合反应 C.逐步聚合反应 D.界面缩聚反应 答案 : 逐步聚合反应 2、欲使 1000g 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2 )固化,需要己二胺的量为

高分子化学试题合辑附答案

《高分子化学》课程试题 得分 一、基本概念(共15分,每小题3分) ⒋动力学链长 ⒌引发剂半衰期 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各题的横线处)( 每空1 分,总计20分) ⒈自由聚合的方法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 ⒉逐步聚合的方法有熔融缩聚、溶液缩聚、固相缩聚和界面缩聚。 ⒊聚氨酯大分子中有、、 和基团。 ⒋聚合反应按反应机理可分为连锁聚合、逐步聚合、 开环聚合和聚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四类。 ⒌聚合物按大分子主链的化学组成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元素无机聚合物和元素有机聚合物四类。 得分 三、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⒈乳液聚合的特点是什么? ⒊什么叫自由基?自由基有几种类型?写出氯乙烯自由基聚合时链终止反应方程式。 四、(共5分,每题1分)选择正确答案填入( )中。 ⒈自由基共聚合可得到( 1 4 )共聚物。 ⑴无规共聚物⑵嵌段共聚物⑶接技共聚物⑷交替共聚物 ⒉为了得到立构规整的PP,丙烯可采用( 4 )聚合。 ⑴自由基聚合⑵阴离子聚合⑶阳离子聚合⑷配位聚合 ⒊工业上为了合成聚碳酸酯可采用( 1 2 )聚合方法。 ⑴熔融缩聚⑵界面缩聚⑶溶液缩聚⑷固相缩聚

⒋聚合度基本不变的化学反应是( 1 ) ⑴ PVAc的醇解⑵聚氨酯的扩链反应⑶高抗冲PS的制备⑷环氧树脂的固化 ⒌表征引发剂活性的参数是( 2 4 ) ⑴k p (⑵t1/2⑶k i⑷k d 五、计算题(共35分,根据题目要求计算下列各题) ⒈ (15分)用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作引发剂,60℃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已知:C (偶合终止系数)=0.15;D (歧化终止系数)=0.85; f =0.8; k p=3.67×102 L/ mol.s;k d =2.0×10-6 s-1; k t=9.30×106 L/ mol.s;c(I)=0.01 mol / L; C M=1.85×10-5;C I=2×10-2;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密度为0.937 g./ cm3; X。 计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平均聚合度 n 《高分子化学》课程试题 一、基本概念(共14分,5. 2分, 其余3分) ⒋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⒌引发剂 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各题的横线处)( 每空1 分,总计20分) ⒈自由聚合的单体有、、和等。 ⒉单体可分为、和三大类。 ⒊表征乳化剂性能的指标是、和。 ⒋阴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有强碱、碱金属和碱金属配合物。 ⒌某些聚合物按大分子主链中含的特征基团可命名为聚酯、聚酰胺、和 聚醚聚合物等。 ⒍根据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共聚物分交替共聚物、 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四类。

南邮材料化学答案 第八章 高分子材料

第八章高分子材料 Chapter 8 Polymer 1.名词解释Explain the following concepts. 1)高聚物: 一般是指分子量在1500以上,分子长度超过 5 nm的有机大分子材料。 Polymer: generally refers to organic macromolecules with molecular weight more than 1500, and the length of molecule is more than 5 nm. 2)低聚物: 又叫寡聚物或齐聚物。一般是指分子量在1500以下,分子长度不超过5纳米, 重复单元数只有几个到十几个的聚合物。oligomer: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molecules consists of a few monomer units, with molecular weight below 1500, and the molecular length is not more than 5 nm. 3)聚合度: 指聚合物大分子中重复结构单元的数目,亦称链节数,用n表示。)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the number of repeating structural units in the macromolecules, also known as the number of links, denoted as n. 4)热固性:指高分子材料在加热时不能软化和反复塑制,也不在溶剂中溶解的性能。 Thermosetting property: refers to the performance of polymer materials that can not soften when heated, be treated repeatedly, and dissolve in solvents. 5)热塑性: 指高分子材料加工固化冷却以后,再次加热仍可反复加工成型的性质。 Thermoplasticity: property of polymers that can be processed repeatedly when heated after they were curing and cooling. 6)等规立构:指高分子侧链上取代基全部处在主链平面一侧或高分子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 单元键接而成的高分子结构。Isotactic: refers to the structure that side chain substituents lie in one side of the main chain of polymer, or the polymer consists of one optical isomers units. 7)间规立构: 是指取代基交替地处于平面两侧或者由两种旋光异构单元交替键接而成的 高分子结构。Syndiotactic: substituents lie alternately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chain, or the polymer consists of two optical isomers units alternately. 8)光刻胶: 又叫光致刻蚀剂,指当受到光照后即发生交联或分解反应,溶解性发生改变的 一种聚合物光子材料。photoresist: also known as light-induced etching agent, refers to a kind of photonic materials that occur cross-linking or decomposition reaction which results in a change of solubility when they were illuminated by light.

高分子化学作业-1参考答案

1、 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以及单体、聚合物的名称。 a. CH 2=CHF b. CH 2=C(CH 3)2 c. HO(CH 2)5COOH d. CH 2CH 2CH 2O e. NH 2(CH 2)6NH 2 +HOOC(CH 2)4COOH ――――――――――――――――――――――――――――――――――――――― 【解答】 a. CH 2=CHF 聚合反应式: nCH 2=CH F F CH 2-CH n 单体名称:氟乙烯 聚合物名称:聚氟乙烯 b. CH 2=C(CH 3)2 聚合反应式: nCH 2=C(CH 3)2 CH 2-C(CH 3)2n 单体名称:异丁烯 聚合物名称:聚异丁烯 【注意】习惯称“异丁烯”,最好不要称“2-甲基丙烯”(“1,1-二甲基乙烯”更规范)。 c. HO(CH 2)5COOH 聚合反应式: nHO(CH 2)5COOH O(CH 2)5CO n + (n-1)H 2O 单体名称:6-羟基己酸 聚合物名称:聚6-羟基己酸 d. CH 2CH 2CH 2O 聚合反应式: n CH 2CH 2CH 2O 2CH 2CH 2O n 单体名称:1,3-环氧丙烷 / 氧杂环丁烷 /丁氧环 聚合物名称:聚1,3-环氧丙烷 /聚氧杂环丁烷 /聚丁氧环 /IUPAC :聚氧化亚丙基(《高分 子化学》潘才元着)/ 聚氧化丙撑 (称“环丙醚”和“聚亚丙基醚”有一定道理,但较少见,最好不这样命 名) 【注意】 CH 2-CH -CH 3O ( 环氧丙烷 ) e. NH 2(CH 2)6NH 2 +HOOC(CH 2)4COOH 聚合反应式: nNH 2(CH 2)6NH 2 + nHOOC(CH 2)4COOH NH(CH 2)6NH-OC(CH 2)4CO n + (2n-1 ) H 2O 单体名称:己二胺( NH 2(CH 2)6NH 2 ) 己二酸( HOOC(CH 2)4COOH ) 聚合物名称:聚己二酰己二胺 /尼龙-66

高分子化学答案(第四版)

高分子化学答案(第四版)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 X表 n 示。 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

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的术语。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选择其常用 分子量,计算聚合度。 聚合物结构式(重复单元) 聚氯乙烯-[-CH2CHCl-]- n 聚苯乙烯-[-CH2CH(C6H5)-]n 涤纶-[-OCH2CH2O?OCC6H4CO-]n 尼龙66(聚酰胺-66)-[-NH(CH2)6NH?CO(CH2)4CO-]n 聚丁二烯-[-CH2CH=CHCH2 -]n 天然橡胶-[CH2CH=C(CH3)CH2-]n 聚合物分子量/ 万结构单元 分子量/万 DP=n 特征 塑料800~2400 足够的聚合度,才能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计算题 1. 求下列混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质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 a 、组分A :质量 = 10g ,分子量 = 30 000; b 、组分B :质量 = 5g ,分子量 = 70 000; c 、组分C :质量 = 1g ,分子量 = 100 000 解:数均分子量 38576 100000 /170000/530000/101 510) /(=++++= = =≡∑∑∑∑∑i i i i i i i n M m m n M n n m M 质均分子量 10300005700001100000 46876 1051 i i w i i i m M M w M m = =?+?+?= =++∑∑∑ 分子量分布指数 w M /n M =46876/38576 = 1.22 第2章 缩聚与逐步聚合 计算题 2. 羟基酸HO-(CH 2)4-COOH 进行线形缩聚,测得产物的质均分子量为18,400 g/mol -1,试计算:a. 羧基已经醌化的百分比 b . 数均聚合度 c. 结构单元数n X 解:已知100,184000==M M w 根据 p p X M M X w w w -+= = 110和得:p=0.989,故已酯化羧基百分数为98.9%。 9251,1=+=n n w M P M M 51.92100 92510=== M M X n n

8. 等摩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在280℃下封管内进行缩聚,平衡常数K=4,求最终n X 。另在排除副产 物水的条件下缩聚,欲得 100=n X ,问体系中残留水分有多少? 解: 3111 =+=-= K p X n L m ol n n K pn K p X w w w n /10*410011 4-==≈=-= 9. 等摩尔二元醇和二元酸缩聚,另加醋酸1.5%,p=0.995或0.999时聚酯的聚合度多少? 解:假设二元醇与二元酸的摩尔数各为1mol ,则醋酸的摩尔数为0.015mol 。N a =2mol ,N b =2mol , 015.0'=b N mol 985.0015 .0*222 2, =+= += b b a N N N r 当p=0.995时, 88.79995 .0*985.0*2985.01985 .01211=-++=-++= rp r r X n 当p=0.999时, 98.116999 .0*985.0*2985.01985 .01211=-++=-++= rp r r X n 14题

第八章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分析

第八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一、课程主要内容 本章研究聚合物化学反应的意义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包括:聚合度相似的化学反应;聚合度变大的化学反应和聚合度变小的化学反应。 通过学习第八章,掌握聚合物可能发生的聚合反应,以便对聚合物进行改性;了解聚合物老化的原因和防止聚合物老化的方法。 二、试题与答案 本章有基本概念题、填空题、选择填空题和简答题。 ㈠基本概念题 ⒈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天然聚合物或由单体经聚合反应合成的聚合物为一级聚合物,若其侧基或端基为反应性基团,则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新的聚合物(为二级聚合物),由一级聚合物变为二级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谓之。 ⒉聚合度相似的化学反应:如果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发生在侧基官能团上,很显然这种化学反应不涉及聚合物的聚合度,反应前后聚合度不变(或相似),将这种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称为聚合度相似的化学反应。 ⒊聚合度变大的化学反应:如果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是交联、嵌段或接枝等,使聚合物的聚合度变大,将这种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称为聚合度变大的化学反应。 ⒋聚合度变小的化学反应:如果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是降解(热降解、化学降解等)很显然这种化学反应使聚合物的聚合度变小,将这种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称为聚合度变小的化学反应。 ⒌聚合物的老化:聚合物在使用或贮存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影响,性能变坏、强度和弹性降低、颜色变暗、发脆或发粘等现象叫聚合物的老化。 ⒍聚合物的无规降解:聚合物在热的作用下,大分子链发生任意断裂,使聚合度降低,形成低聚体,但单体收率很低(一般小于3%),这种热降解称为无规降解。 ⒎聚合物的解聚:聚合物在热的作用下发生热降解,但降解反应是从链的末端开始,降解结果变为单体,单体收率可达90%~100%,这种热降解叫解聚。 ⒏聚合物的侧链断裂:聚氯乙烯和聚偏二氯乙烯加热时易着色,起初变黄,然后变棕,最后变为暗棕或黑色,同时有氯化氢放出。这一过程是链锁反应,连续脱氯化氢的结果使分子链形成大π键或交联,这种热降解称为侧链断裂。 ⒐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指具有反应性基团的轻度交联的体型无规聚合物,利用其反应性基团实现离子交换反应的一种高分子试剂。 ⒑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其酸性相当H2SO4,为强酸,并且能与水中或溶液中的阳离子(Na+1,Mg+2,Ca+2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称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为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150

高分子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题:无规、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有何差异?在这些共聚物名称中,对前后单体的位置有何规定? 参考答案: 无规共聚物是聚合物中两单元M1、M2无规排列,而且M1、M2连续的单元树不多。 交替共聚物是聚合物中两单元M1、M2严格相间。 嵌段共聚物是聚合物中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大分子。 接枝共聚物是聚合物主链由单元M1组成,而支链则由另一单元M2组成。 无规共聚物名称中前一单体为主单体,后为第二单体。 嵌段共聚物名称中的前后单体则代表单体聚合的次序。 接枝共聚物中前单体为之链,后单体则为支链。 第3题;当r1= r2=1;r1= r2=0;r1>0,r2=0;r1·r2=1等特殊情况下,d[M1]/ d[M2]=f([M1]/ [M2]),F1=f(f1)的函数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 当r1= r2=1时,d[M1]/ d[M2]= [M1]/ [M2],F1= f1; 当r1= r2=0时,d[M1]/ d[M2]=1,F1= 0。5; 当r1>0,r2=0时,d[M1]/ d[M2]=1+r1·[M1]/ [M2],F1>50%; 当r1·r2=1 ,d[M1]/ d[M2]= r1·[M1]/ [M2] ,F1= r1·f1。

第6题:两单体的竞聚率r1=2.0,r2=0.5,如f10=0.5,转化率C=50%,试求共聚物组成。 参考答案:因为换化率大于10%,只能用积分公式计算。 式中 因为:γ=0 所以: 故而:

整理上式得:f12-3f1+1=0 解方程得: 将f1和f10及C代入: 解得:F1=0.62 第13题: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丙烯腈等单体与丁二烯共聚,试以交替倾向的次序排列,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根据r1·r2乘积的大小,可以判断两单体交替共聚的倾向。即r1·r2→0,两单体发生共聚;r1·r2越趋向于零,交替倾向月大。各单体的r1、r2和r1·r2值如下表:

高分子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分子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对于尼龙-66正确的是:() A . 重复单元=结构单元 B . 结构单元=单体单元 C. DP = X n/2 D. X n= 2n 2.乳液聚合物的粒径大小为() A. 1~10μm B. 0.01~5mm C. 0.5~1.0mm D. 0.05~0.15μm 3.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的英文缩写符号分别是:() A . PVC PP B . PET PS C. PET PE D. PVC PU 4.聚合物SBR的组成:() A . 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 B . 乙烯和醋酸丙烯的共聚物 C. 丙烯腈和1,3-丁二烯的共聚物 D. 苯乙烯和1,3-丁二烯的共聚物 5.四氢呋喃可以进行下列哪种聚合() A . 自由基聚合 B . 阴离子聚合 C. 阳离子聚合 D. 配位聚合 6.下列属于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的是() A . Na + 萘 B . SnCl4+ 水 C. n-C4H9Li D. (C6H5CO)2O2 7. 聚1,3-丁二烯有几种立体异构体,属于几何异构体有几种,聚丙烯有几种立体异构体,属于光学异构体有几种()A. 4 4 3 3 B. 4 2 3 3 C. 4 4 3 0 D. 4 2 3 0 8. 自动加速效应是自由基聚合特有的现象,他不会导致() A. 聚合速率增加 B. 爆聚现象 C.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 D.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 9.若聚合反应温度对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影响均较小,是因为() A. 聚合热小 B. 引发剂分解活化能低 C. 反应是放热反应 D. 引发剂分解活化能高 10.本体聚合至一定转化率时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这时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M·]和自由基寿命τ的变化为()A. [M·]增加,τ延长 B. [M·]增加,τ缩短 C. [M·]减少,τ延长 D. [M·]减少,τ缩短 二、填空题 1. 无定形高聚物的物理状态及力学性质随温度而变,其中T g是;T f是,而在结晶高聚物中T m 是。 2. 聚合物的一次结构是与结构单元有关的结构它包括、和。 3. 本体聚合应选择引发剂、乳液聚合应选择引发剂。 4. 聚合物聚合度变大的化学反应有、和等。 5. 凡能获得立体规整性聚合物的聚合反应,都称为。采用Ziegler-Natta引发剂所得的聚合物通常是,也可以是。 6. 等摩尔的二元醇和二元酸在一定温度下,于封管中进行均相聚合,已知该温度下的平衡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复习内容)

第二章缩聚与逐步聚合 名词解释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线形缩聚(Linear Poly-codensation):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如用2-2 或 2 官能度体系的单体作原料,随着聚合度逐步增加,最后形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线型缩聚形成的聚合物为线形缩聚物,如涤纶、尼龙等。 体形缩聚(Tri-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参加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一种单体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个方向增长,得到体型结构的聚合物的这类反应。 官能度(Functionality):一分子聚合反应原料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 平均官能度(Aver-Functionality) :单体混合物中每一个分子平均带有的官能团数。即单体所带有的全部官能团数除以单体总数 反应程度(Extent of Reaction):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转化率(Conversion)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单体)与起始反应物(单体)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即为转化率。 凝胶化现象(Gelation Phenomena) 凝胶点(Gel Point):体型缩聚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体系粘度将急剧增大,迅速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即出现凝胶化现象。此时的反应程度叫凝胶点。 结构预聚物(Structural Pre-polymer):具有特定的活性端基或侧基的预聚物称为结构预聚物。结构预聚物往往是线形低聚物,它本身不能进一步聚合或交联。 问答题 1.讨论下列两组反应物进行缩聚或环化反应的可能性。(m=2-10) (1) H2N(CH2)m COOH (2) HO(CH2)2OH+HOOC(CH2)m COOH 解:(1)m=3、4时易形成环,其余主要进行缩聚反应,形成线性聚合物。 (2)该体系不易成环,主要生成线性聚合物。 2.解释下列名词 (1)均缩聚、混缩聚、共缩聚; (2)平衡缩聚和非平衡缩聚; (3)DP与X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