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序的结构功能doc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现代汉语语序的结构功能
Ch?c n¨ng cêu tróc c?a tr?t tù t? trong ti?ng H?n
武氏河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

摘要:语序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
汉语里
无论从结构、语义还是语用的角度来看
语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汉语语序的结构功能进行探索
指出汉语语序不仅是句子结构的表达方式
而且是解决某些句子成分同现的抵触问题的常用手段
同时语序对句子结构还具有调节功能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序;结构功能

语序指的是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
自然语言句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离散性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人的喉咙里发出的声音是连续不断的
语音谱图中音强、音高等和语流有关的一些声学参数在时间上都是连续不断的
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句子是可以分割的
是由一个个连续的成分组合成的
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
句子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一维线性结构体的语法成分的集合
人的多维的思维模式通过语言编码外化为一维线性的表达形式
语序体现自然语言形式的一维线性
是所有语言共有的重要特征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可分成若干词类
成句时各司其职按照一定的先后次序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充当语法成分

语序是句子结构的表达方式和生成手段
不同的语法结构具有不同的语序模式
自然语言的词汇量是无限的
而语言的语序模型是有限的
无限的概念通过有限的语法结构框架的集合生成无限的句子
语序可比作建筑物的建筑结构
建筑材料在建设辅助材料的连接作用下按照不同的建筑结构构成不同的建筑物
不同的语序模式生成不同的句子
在很多语言里
语序都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如果语法成分的顺序不符合语序规则
句子就不成立
例如
汉语可以说"人吃饭"(主语→述语→宾语)
但不能说"饭吃人"(宾语→述语→主语)或"人饭吃"(主语→宾语→述语)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语序的结构功能

一、语序是句子结构的生成手段和表达方式
1.1 语序是句子结构的表达方式
语序是句子结构的生成手段
也是句子结构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语序在多数情况下代表不同的句法结构
例如:
⑴ 认真学习 (状中结构) ≠ 学习认真 (主谓结构)
⑵ 好天气 (定中结构) ≠ 天气好 (主谓结构)
⑶ 他说 (主谓结构) ≠ 说他 (动宾结构)
但语序变化并不总是和句法结构的改变联系在一起的
这表明表达句法结构不是语序唯一的

功能1

1.2 语序变动和"被"字句、"把"字句的生成以及两种句式的结构功能
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大家常提到的有"把"字句、"被"字句、动词拷贝句、连动句、存现句、兼语句、主题句等
特殊句式的数量由研究者对句式"特殊点"概括标准的宽严决定
因而有一定的相对性
可多可少
特殊句式在结构上一般都有特殊点
但不是每一种句式结构上的特殊性都和语序有关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生成手段都涉及语序变动
下面我们论述"被"字句和" 把"字句的生成手段、方式以及两种句式的结构功能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基本相同
都是介宾短语谓语句
谓语动词一般不能是光杆形式
动词后面常带上表示结果、程度意义的词语
例如:
⑴ 他把酒喝光了
(主语 + 介宾短语 + 述补短语)
⑵ 酒被他喝光了
(主语 + 介宾短语 + 述补短语)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句法结构都是语序变动与介词互动产生的结果
但两者的派生方式不同
"被"字句的派生方式是:动词的受事(对象、系事等客体动元)主题化移位到句首成为句子的主题主语;主事与介词"被"构成介宾短语移位到主语之后、动词之前的位置充当状语
"把"字句的派生方式是:动词的受事(对象、系事等客体动元)与介词"把"构成介宾短语移位到动词之前、主语之后的位置充当状语;主事的位置不变
即位于句首充当主题主语
同一种派生手段
但由于派生程序中的语序变动不同
所以 "被"字句和"把"字句句法语序相同
句法框架相同
但语义语序不同

介词"被"和"把"给句子赋予了动作、行为对目标物产生了影响这样的语义特征
所以"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动词一般不能是光杆形式
因光杆动词往往表示无界行为
无影响性可言
介词"被"和"把"是"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句式标记

除了表示对目标物的强影响性以外
"被"字句和"把"字句还有一个共同的句法功能:可以容纳弱施事性成分
从施事的角度观察
一个强及物性的事件中的施事应体现出自主性或称意愿性
缺乏意愿性的则应该视为弱施事性
现代汉语里
由及物动词构成的"主动宾"式一般不能容许非意愿性的成分充当主语
但"被"字句和"把"字句可以容纳弱施事性成分
例如:
⑶ a.﹖阴雨困住了远道的客人

b. 远道的客人被阴雨困住了

c. 阴雨把远道的客人困住了

⑷ a.﹡今天这顿饭吃倒了你的胃口

b. 你的胃口被今天这顿饭吃倒了

c. 今天这顿饭把你的胃口吃倒了

例⑶和⑷里的"阴雨"、"这顿饭"都是非意愿性成分
它们不是造成事件的主谋


只是事件的叙述人归因于它们
需要说明的是
一个成分是否具有意愿性
多数情况下确实跟那个词语自身的生命度有关
无生命的(如"阴雨"、"这顿饭")肯定是没有意愿性的
但高生命度的未必总是有意愿性的
例如:
⑸ a.﹡成龙迷住了她

b. 她被成龙迷住了

c. 成龙把她迷住了

电影演员"成龙"不会故意地去迷住哪个特定的观众"她"
实际情况只能是"她"看了成龙演的电影而对成龙着了迷
以上例⑶、⑷、⑸表明
这种非自主的使因成分出现在"被"、"把"字句里比出现在"主动宾"句里更自然

由于"被"字句和"把"字句的语义语序不同
两者对受动成分以及使因成分的接受能力有差异
"被"字句中
受动者位于句首充当主题主语
使因成分位于介词"被"之后充当介词宾语
而"把"字句中
受动者位于介词"把"之后充当介词宾语
使因成分位于句首充当主题主语
汉语里
句首位置公认是对论元角色约束力最低的
所以可以容纳语义较为间接的成分;介词宾语的位置则总是被介词明确指派了论元角色的
所以语义往往比较具体
这就造成两种句式接受论旨角色的能力有别:"被"字句能容纳间接受动者
"把"字句只能容纳直接受动者;"把"字句可以容纳间接的使因成分
而"被"字句只能容纳直接的使因成分
例如:
⑸ a. 她被人家知道了密码

b.﹡人家把她知道了密码

⑹ a.他被老师发现了纸条

b.﹡老师把他发现了纸条

例⑸、⑹中的"她"、"他"都不是直接受动者
只是事件的受影响者
"被"字句能接受而"把"字句则不能
因此a句成立
而b句不成立
这说明"被"字句的"影响性"可以是不针对宾语的
而是针对事件的间接受动者;"把"字句中
影响力仅限于宾语本身
"把"字句只注重宾语是否受到影响

⑺ a. 我们经常上当
说有舞会把我们诓来了

b.﹡我们被说有舞会诓来了

c.→ 我们被舞会诓来了

⑻ a. 亲家爹一抱拳
把申涛弄个不知所措

b.﹡申涛被亲家爹一抱拳弄个不知所措

c.→申涛被亲家爹这一抱拳弄个不知所措

从以上例⑺、⑻中的句子变换
我们看到了直接使因和间接使因的差别
直接的使因成分是和结果融为一体的
在汉语里总是处于一个事件内部:或者实现为动补结构(动为因
补为果)或者实现为名动结构(名为因
动为果);间接的使因成分跟结果是分离的
作为起因的第一个事件往往是独立叙述的
读者看到结果成分才完全明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上例⑺、⑻中的"说有舞会"、"

亲家爹一抱拳"都是间接的使因成分
直接带入"被"字句造成了不合格的句子
例⑺、⑻的c句中
当我们把事件固化为事物(句法上
谓词转化成体词)
它们就获得了直接使因的资格2

二、语序变化解决句法成分同现的抵触问题
2.1 宾语无标记移位解决"宾补争动"的矛盾
在具体的交际语境里
有时出于表达的需要
宾语、补语都必须出现在句中
现代汉语里
宾语和补语的静态位序均为动词之后
但带"得"的情态补语以及结构较为复杂的补语一般都不能与宾语同现于动词之后
这就产生"宾补争动"的矛盾
例如:
⑴﹡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那件事了

⑵﹡他弹钢琴得非常好

⑶﹡小红都读那些文件烦了

⑷﹡那个小姑娘说汉语很流利

由于补语不能和宾语同现于动词之后
以上例⑴、⑵、⑶、⑷都不成立

和宾语相比
补语对动词的黏着性更强
汉语中
除了数量补语和部分趋向补语可位于由代词充当的宾语之后
补语一般都紧跟动词
动态句子里
宾语可以有条件地移位
把紧跟动词的位置让给补语

将宾语主题化前移到句首的位置是解决"宾补争动"这一结构矛盾的途径之一
例如
可以将例⑴、例⑶中的宾语"那件事"、"那些文件"主题化前置于句首的位置
这样句子就合格了:
⑸ 那件事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⑹ 那些文件小红都读烦了

另一种途径是将宾语移位到主语之后、动词之前的位置
例如
可以例⑵、⑷中
宾语前置于主语后面、动词前面的位置之后
句子就成立了:
⑺ 他钢琴弹得非常好

⑻ 那个小姑娘汉语说得很流利

但并不是所有的宾补同现的矛盾都可以通过宾语的无标记移位来解决
宾语是否能无标记前移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宾语的有/无定性和与之同现的补语的语义指向
只有表示定指、通指或任指的宾语才能前移
表示虚指的宾语均不能
例如:
⑼﹡一件事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 那件事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⑽﹡他一种乐器弹得非常好
→ 他钢琴弹得非常好

例⑼、例⑽的宾语"一件事"、"一种乐器"表示无定
宾语前移产生的句子都不成立

宾语是否能无标记前移还取决于补语的语义指向
宾语前移到主语之后、谓语之前的位置一般要求补语的语义指向动词(如例⑺中
补语"非常好"的语义指向动词"弹";例⑻中
补语"很流利"的语义指向动词"说")
宾语主题化移位对补语的语义指向要求不那么严格
补语的语义可指向主语、宾语或动词(如例⑸中
补语"一干二净"的语义指向动词"忘";例⑹中
补语"烦"指向主语"小红")

2.2 成分的有标记移位解决"宾补争动"的矛盾
宾语和补语在句中同现的结构矛盾还有另一种解决途径
即通过成分的有标记移位
所谓"有标记移位"指的是宾语由介词引进脱离紧跟动词的位置
能协助宾语移位的介词主要有"把"、"被"、"对"、"关于"、"连"等

当宾语和补语不能同现于动词之后
常见的解决方法是用"把"字引进受事宾语
构成介宾短语位于主语之后动词之前的位置成为句子的状语
例如:
⑴ 你总是这样把爸爸哄得晕乎乎的
(﹡你总是这样哄爸爸晕乎乎的

或者用"被"字引进施事构成介宾短充当句子的状语
宾语前移到句首的位置充当主语
例如:
⑵ 照片被他撕得粉碎
(﹡他撕得粉碎照片
/﹡他撕照片粉碎

如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是感事和对象的关系
可以用介词"对"或"关于"引进宾语
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句首充当状语
介词"对"和宾语构成的介宾短语还可以位于主语之后、动词之前的位置
例如:
⑶ 我们对这里的情况了解得不太清楚
(﹡我们了解这里的情况不太清楚

⑷ 关于这个人他认识得太深了
(﹡他认识这个人太深了

宾语的有标记移位受限于宾语的有/无定性和与之同现的补语的语义指向
前移的宾语一般是有定性的成份(表示定指、通指或任指)
表示虚指的宾语不能前移
以下的句子都不成立:
⑸ ﹡我们对一个地区的情况了解得不太清楚

⑹ ﹡关于一个人他认识得太深了

例⑸、例⑹都不合格因为句中的宾语"一个地区的情况"、"一个人"表示虚指

只有在补语的语义指向受事的情况下
才能用介词"把"、"被"将受事或施事移位构成"把"、"被"字句(譬如例句⑴、⑵中的补语 "晕乎乎"、"粉碎"都指向移位受事 "爸爸"、"照片")
否则句子就不成立
例如:
⑺ ﹡他把饭吃饱了
(补语"饱"的语义指向主语"他")
⑻ ﹡鸽子被孩子们放得很开心
(补语"很开心"的语义指向主事"孩子们")
宾语前加介词"对"、"关于"移位通常要求补语的语义指向谓语动词
如例句⑶、⑷中的补语"不太清楚"、"太深了"的语义都指向动词"了解"、"认识"

三、语义成分的取位对句子结构的调节作用
语义成分的取位和句法结构的关系非常密切
虽然句子的句法结构不完全取决于语义成分的取位
尤其是谓语动词的直接论元
比如动词的施事和受事取位的不同有时并不影响到句子的句法结构
请看以下例句:
⑴ 十个人吃一锅饭

语义语序:施事→动词→受事;句子结构类型:动宾短语谓语句
⑵ 一锅饭吃十个人

 

语义语序:受事→动词→施事;句子结构类型:动宾短语谓语句
但语义成分的取位对句子的句法结构有时候能起到调节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修饰性成分(定语、状语、补语)的取位
和动词的直接论元比较
修饰性成分的独立性相对较弱
修饰性成分和它们所修饰的中心语有着黏着关系
或者说它们之间的黏着性较强
而且修饰性成分在句中的句法性质依赖于它们所修饰的中心语的句法性质
因此修饰性成分取位的不同有时会改变句子的句法结构
例如:
⑶ 奶奶在门口站着
(语义语序:施事→处所动词;句法结构:状动短语谓语句)
⑷ 奶奶站在门口

(语义语序:施事→动词→处所;句法结构:动补短语谓语句)
例⑶和例⑷表达的语义相同
构成句子的语义成分相同
但由于表示处所的修饰性成分"在门口"的取位不同
两者的句法结构不同

基于修饰性成分的这一性质
语言使用者可以通过对修饰性成分的取位来调节句子的句法结构
要说明的是语义成分取位的灵活性受着句法、语义、语用诸多因素的限制
否则语法就失去了其本质的系统性

修饰性成分的取位对句子结构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3.1 修饰动词的成份和状语、补语两种位置
现代汉语里
有一部分由介词短语构成的修饰动词的成分可以居于动词之前充当状语
也可以居于动词之后充当补语
并且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
只是某些语用色彩不同3
因此
语言使用者可以根据句子信息结构的断层安排而适当地为这种语义成分选择状语或补语的位置
如果句子负带多层状语
而补语断层的信息安排相对不紧密
则可以将它排在动词之后充当补语
例如:
⑴ a. 小姑娘像睡美人一般静静地在草地上躺着
("在草地上"是状语)
→ b. 小姑娘像睡美人一般静静地躺在草地上
("在草地上"是补语)
⑵ a. 老爸每个月都老远地给儿子寄一笔钱
("给儿子"是状语)
→ b. 老爸每个月都老远地寄给儿子一笔钱
("给儿子"是补语)
如果谓语动词带了其他成分
并且动词后面的那个成分结构较为复杂
而状语断层的信息安排相对来说不紧密
则可以将可选位的修饰成分置于动词之前充当状语
例如:
⑶ a. 我写给常年远离家乡的姐姐一封信
("给常年远离家乡的姐姐"是补语)
→ b. 我给常年远离家乡的姐姐写一封信
("给常年远离家乡的姐姐"是状语)
⑷ a. 外婆织给外孙女一条厚厚的
摸着特柔软的围巾
("给外孙女"是补语)
→ b. 外婆给外孙女织了一条厚厚


摸着特柔软的围巾
("给外孙女"是状语)
以上例句中的a句和b句都合格
表达的基本意思一致
但句法结构不完全相同
两者在表达上有着不同的语用价值
但从句法结构来说
b句的成分分布更为匀称

3.2 修饰名词(名词短语)的成分和定语、状语两种句法位置
现代汉语里
有一部分名词性成分的修饰语可加上结构助词"地"移位到动词之前充当状语
这类定语移位之后
句法上是状语
但语义上仍然修饰名词性成分
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
只是某些语用色彩不同
名词性成分的这类修饰语给句法结构提供了成分分布上的灵活性
如果句中的名词性成分负带多层定语
而状语断层的信息安排相对不紧密
则可以将可选位的修饰词语取位为状语
例如:
⑴ a. 他沏了一大壶酽酽的龙井茶
("酽酽"是定语)
→ b. 他酽酽地沏了一大壶龙井茶
("酽酽"是状语)
⑵ a. 妈妈烧了一桌子热热的各色各样的菜
("热热"是定语)
→ b. 妈妈热热地烧了一桌子各色各样的菜
("热热"是状语)
以上例句中的a句和b句都合格
表达的基本意思一致
但句子的句法结构有差异
两者在表达上的语用价值有所不同
但从句法结构来说
b句的成分分布更为匀称

名词性成分的这种可选位的修饰语一般具有以下的语义性质:表示名物的临时性质或状态
而且这种性质、状态通常是由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产生的
例如:
⑶ ﹡他龙井地沏了一壶茶

⑷ ﹡小妹玫瑰地画了一朵花

例⑶和不⑷都不成立
因为"龙井"、"玫瑰"表示的是"茶"、"花"的属性
而不是临时的性质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
虽然这类修饰成分取位为定语或者状语
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
但两种位置会给修饰成分赋予不同的修饰色彩:
⑸ a. 他热热地喝着一杯咖啡

≠ b. 他喝着一杯热热的咖啡

例⑷中
a句的状语"热热"是表示咖啡的性质
但更倾向于表示"喝"的状态:"咖啡"或许是"热热"的
但也有可能只是"喝"的样子看起来是"热热"的
而实际上并不热
而b句中
"热热"作为" 咖啡"的定语仅仅表示"咖啡"的性质

以上的分析仅仅是对现代汉语语序结构功能的初步探索
汉语语序丰富的语法功能
包括结构功能、语义功能以及语用功能
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常纯民、那娜 2002《汉语运用中"宾补争动"的矛盾及其消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第1期
[2] 陈昌来 2000《现代汉语句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刘月华 2000《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商务印书
[4] 文炼、胡附 1984 《汉语语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语

文》第3期
[5] 张伯江 1991《动趋式里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
《中国语文》
第6期
[6] 郑贵友 2000《现代汉语状位形容词的系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刘鑫民 2004年《现代汉语句子生成问题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张伯江 1991年《动趋式里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
《中国语文》
第6期
3 详看刘月华 2000年《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商务印书馆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