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古代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古代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古代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不耻下问的故事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

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

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

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

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少年张衡求知识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

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

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500颗星星,并且绘

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

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

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

和世态人情。在当时的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

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

学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的研究上

也是举世瞩目的,他创制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的仪器问世早1700多年。他还是东

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的《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郑板桥名画换狗肉

郑板桥的诗、书、画闻名于世,号称“三绝”,人们争相购买。扬州有个富豪特别喜

欢郑板桥的书画,但因他为人刁诈,郑板桥非常讨厌他,不给他作画写字。这个富豪为了

抬高身价,显示自己的威风,出重金购买郑板桥书画,但始终没有搞到手。

有一天,郑板桥出郊外漫步,见路旁新设一座酒店,店内有一位老者自称“怪叟”,

他见郑板桥到来,十分殷勤,马上给端上狗肉来款待。郑板桥平日最爱吃狗肉,一见大喜,便饱餐一顿。付钱时,店家分文不收,郑板桥过意不去,便当场作了几幅书画赠给店家。

事过之后,郑板桥才知道上了当。原来这位“怪臾”,是那富豪派人装扮的,自己的画就

这样轻易地落入了富豪之手。后来郑板桥常提及此事,说他因爱吃狗肉而上了当,用以警

戒世人。

韩信受胯下之辱

韩信是汉初著名军事家。他年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却刻苦读书,熟读兵法,

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

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

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

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

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韩信以项羽帐下执戟卫士的低微身份,几年内登坛拜将,屡建奇勋,终至成为左右楚

汉战争的一方诸侯。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孔子

那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

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

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

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

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

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

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

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

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

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

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

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看了<>的人还看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