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f第九课第二框杜绝不良行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有关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含义与内容,认识“黄、赌、毒”的危害。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为的底线──禁区意识,在内心筑起防线,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树立以遵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荣、以有不良行为为耻的观念,远离违法行为。

运用:培养明辨是非自我控制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不良行为,自觉依法律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别不良行为,懂得其危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难点: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三、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

四、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98~102;《教师教学用书》P110~P127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47~60相关内容;PPT课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指导学生排练小品“竹生会怎么做”,印发“新型毒品的危害、吸毒的成因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青少年预防犯罪的方法”材料。

学生:分组收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黄赌毒”危害和筑起内心防线对策的有关案例与材料;收集预防不良行为的名言警句;排练小品“竹生会怎么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教学内容

聆听歌曲,体验情感。

2.教师活动

(1)播放歌曲:《悔恨的泪》。

要求学生凝心静气听,边听边思考:这首歌里的主人公是什么身份?表达了主人

公怎样的情感?

(2)归纳学生回答,这首歌的主人公是劳改分子,歌中表达了悔恨、思念亲人的情感。近年来,统计表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到刑事犯罪总数的30%。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未成年人已是刑事违法犯罪的重要主体,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非常突出。今天我们带着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走进课堂,这些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原因、危害有哪些?青少年重点要警惕的魔鬼有哪些?为什么称他们是魔鬼?有哪些危害?该怎样预防?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杜绝不良行为。

3.学生活动

(1)闭上眼睛,凝心静气听歌,感受歌声中的悔恨情绪。

(2)回答问题:这就是一个曾经迷失自我、自甘堕落的罪犯少年的心声。它告诫我们,千万千万不要违法犯罪。

(二)研习新课(32分钟)

第一目:识别不良行为。(9分钟)

1.教学内容

(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

(2)不良行为的危害。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一:朴亮失足。

(1)请一个学生朗读教材第98页活动框中的案例,用PPT出示问题:朴亮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他的身上具有哪些不良行为?他的失足给我们什么警示?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指出朴亮走上犯罪道路是从身上具有不良行为开始的,如逃学旷课、夜不归宿、吸烟酗酒等,然后发展为违法行为,继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朴亮的失足深刻地警示我们不良行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小错不断,就会酿成大错,小恶任其发展就会酿成大恶。(用PPT出示)

(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98~99页正文和“链接”,讨论、交流,理解、掌握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了解其具体的内容。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主要概括了9种,根据法律规定,这9种行为均是“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或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用PPT出示)这里所称“尚不够刑事处罚”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由于未成年人年龄较小,尚不够刑事责任年龄而无法定罪处罚的情况,如多次偷窃、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等。二是有的虽然已经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其行为的危害性尚不到刑事处罚的程度或者不属于刑罚处罚的范围,如吸食、注射毒品、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用PPT出示)对于这9种严重不良行为,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由公安机关训诫、予以治安处罚、送工读学校、收容教养等矫治措施。

知识运用:分析成成案例。

请第一小组出示收集的典型案例,再推荐一名学生阅读PPT出示的案例,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本案例中的成成有哪些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我们身上存在吗?有哪些危害?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否违法?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强调要求学生学会识别不良行为,懂得

其严重的危害性,堵住犯罪的源头。(用PPT出示)

(3)过渡设问:如何有效的预防违法,杜绝不良行为呢?下面我们学习第三目。板书:不良行为;表现;危害;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危害;违法犯罪。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一:朴亮失足。

(1)一位学生朗读教材第98页活动框中的案例,其他学生思考、讨论PPT出示的问题,明白朴亮失足的原因。

(2)阅读教材第98~99页正文和“链接”,讨论、交流,理解、掌握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能辨识其具体的表现。

(3)倾听,做好笔记。

知识运用:分析成成案例。

(1)由第一小组出示课前收集的“成成案例”,并组织全班讨论,进行合作学习,然后二、三、四组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2)指出成成身上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其原因和危害,警示自己,增强防微杜渐意识。

(3)倾听,做好笔记。

第二目:远离这些魔鬼。(9分钟)

1.教学内容

懂得“黄、赌、毒”的危害。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二:“黄、赌、毒”的危害。

(1)请两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教材第10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PPT出示的问题:镜头一中的船波为什么会犯罪?镜头二中的阿萍为什么会跳楼?“黄、赌、毒”有哪些危害?提示学生结合教材第100~101页的正文、链接来回答。

(2)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指出船波因传播淫秽物品牟利而犯罪,阿萍因吸毒花光积蓄,瘦得皮包骨,拖累全家,无脸见人而跳楼;“黄、赌、毒的危害”有三个方面,第一毒害人的身心健康,第二诱使人违法犯罪,第三破坏家庭幸福;因此我们必须远离魔鬼,健康成长。(用PPT出示)

学生讲故事:“黄、赌、毒”对青少年危害的故事。(或者播放有关视频)

请三位学生上台,每人讲一个“黄、赌、毒”对青少年危害的故事(每人1~2分钟),进一步理解“黄、赌、毒”的危害。

板书:双向箭头、魔鬼危害、毒害人的身心健康、诱使人违法犯罪、破坏人的家庭幸福、远离魔鬼。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二:“黄、赌、毒”的危害。

(1)两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教材第10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问题,然后阅读教材第100~101页的正文、“链接”讨论、回答问题。讲故事:“黄、赌、毒”对青少年危害的故事。

围绕“黄、赌、毒”的危害,请三位学生各讲一个故事,由第二小组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听,进一步认识“黄、赌、毒”的巨大危害性,珍爱生命,远离这些恶魔。

第三目:筑起内心的防线。(14分钟)

1.教学内容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三:竹生会怎么做?

(1)请学生上台根据教材第102页活动框素材表演小品“竹生会怎么做”,要求学生对三种结局:拒绝并报警、拒绝但未报警、接受,进行分析并谈感想。适当介绍新型毒品的危害、吸毒的成因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学生谈感想的基础上,归纳强调中职生要树立对待不良行为的正确态度,加强自我防范,拿出勇气拒绝所有不该做的事。

(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的正文,结合实际说说筑起内心防线,加强自我防范的做法。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用PPT出示四点做法: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依法自律,遵纪守法;正确对待父母和师长的教育、理解勇敢的真谛。

探究活动四:狱中家信。

(1)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材第102页“狱中家信”,然后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读了这封服刑人员写给父母的信,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父母师长的教育?要求学生结合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来回答问题。

(2)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与规律:从不良行为、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由单差生发展到思想品德和功课都差的双差生,进而结帮逃学,发展到违法犯罪;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违法犯罪;从娇生惯养到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发展到违法犯罪;从被歧视、虐待到行凶报复,或被遗弃而流落街头,被坏人教唆而犯罪;从小偷小摸发展到盗窃抢劫而犯罪;模仿影视里的暴力和色情镜头,从好奇到偷尝禁果而违法犯罪,等等。并用具体数据告诉学生,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8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由此让学生了解罪犯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犯罪行为给家人带来的巨大痛苦,从情感上感化学生,使其远离犯罪道路,正确对待父母和师长的教育,耐心倾听,细细品味,真心接受。(用PPT出示)

知识运用:分析赵佳走上不归路案例。

本案例中的赵佳为什么会走上不归路?他的悔恨中有什么值得我们汲取的?我们该如何筑起内心的防线。

归纳、补充筑起内心防线的几点做法,第一,坚定信念,立志成才;第二,无知变有知;第三,除了忍耐还是忍耐;第四,交友要慎重;第五,经常想想父母、亲人与朋友。

行为养成:填写“扫雷”监督卡。

发放扫除不良行为的“扫雷”监督卡,要求学生两人一个小组互相监督,避免触“雷”,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指导学生填写“扫雷”监督卡。

“扫雷”监督卡

我身上的不良行为:

这种行为给我带来的危害:

我的改正计划:

我的改正措施:

我准备请做我这项计划的监督人。

敬请您能真心帮助我,监督我,对我的不良行为诚意的提醒,严肃的批评。

我的签名:监督人签名:年月日

板书:堵住源头、箭头、筑起内心防线、箭头、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依法自律遵纪守法、正确对待父母师长的教育、理解勇敢的真谛、横线。

2.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三:竹生会怎么做?

(1)由第三小组表演小品并组织讨论,其他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代表发言,懂得对不良诱惑要坚决拒绝。

(2)阅读教材第102页的正文,举例说明筑起内心防线,加强自我防范的做法,并切实落实在行动上。

探究活动四:狱中家信。

(1)听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材第102页“狱中家信”,其他学生结合自己对父母教育的态度回答问题,养成虚心接受父母教育的行为。

(2)聆听教师的分析、归纳,识别不良行为,杜绝不良行为。

知识运用:分析赵佳走上不归路案例。

(1)由第四小组出示课前收集的“赵佳案例”,并组织全班讨论,进行合作学习,然后一、二、三组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2)分析赵佳走上不归路的原因,畅谈体会,警示自己,加强自我防范。

行为养成:填写“扫雷”监督卡。

(1)在教师的指导填写“扫雷”监督卡,并努力做到。

(2)聆听教师的归纳,进一步掌握筑起内心防线的方法,并有意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三)课堂小结(3分钟)

1.教学内容

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

2.教师活动

(1)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强调指出人生没有彩排,每一步都是现场直播;人生是单程线,做过的事不可能重新再来,世上没有后悔药,要求学生牢牢筑起内心防线,坚决杜绝不良行为。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2)板书:

3.学生活动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收获。

(四)课堂练习(5分钟)

1.教学内容

学习评价。

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

(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48第7、8、9题;

(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50第5、6、7、8、9题

(3)品味名言:

列举杜绝不良行为的名言警句,大声朗读,品味感悟其中深刻含义。

3.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巩固所学知识,注重加强养成训练;进一步认识不良行为的严重危害,杜绝不良行为。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

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

(1)辨析:《学习指导》P52第4题。

(2)养成训练:《学习指导》P58第4题。

3.学生活动

记录作业,课后认真完成。

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

1.新型毒品的危害、吸毒的成因与承担的法律责任。

①新型毒品的危害。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吸食新型毒品如K粉、冰毒等和吸食鸦片、海洛因一样,不仅会成瘾,还可能致命。以冰毒为例,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吸食后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还会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为筹集毒资,走上盗窃、抢劫的犯罪之路。

②成因。据北京某劳教所统计,吸毒的成因,38%是好奇,12%是受亲友影响,26%是精神空虚、追逐时髦,24%是被引诱上钩。

A.家教──家长对子女娇惯、溺爱、迁就、护短,或家庭不和、家长本身品质低劣,都会让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造成心灵的阴影。

B.交友──交友不良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很大。交上坏朋友之后他们在交往中相互传播教唆,互相感染,很容易同流合污,在哥们义气支配下结成团伙,进行吸食毒品的违法活动。

C。减压──青少年的身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身体的发育,特别是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常常令许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躁动不安。另外,青少年时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阶段,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无法排遣生理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烦恼,以及诸如家庭破裂,学业失败等压力,毒品就成为青少年自我治疗的“良药”。

D。好奇──通常情况下,青少年吸毒多数是出于好奇心。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青少年的吸毒行为受原始“里比多”(人性冲动)的控制和快乐原则的支配,而根本考虑不到吸毒的实际后果。

E。叛逆──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强烈的独立意识,容易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叛逆心理常常以非正常的方式──诸如吸毒、群居等超过社会规范的行为表现出来。

③吸食毒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不负刑事责任,但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三)吸食、注射毒品的;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摘自《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有删节),参见.cn/n722103/n722150/n1057111/n1057670/4673688.html

2.青少年预防犯罪的方法。

第一,坚定信念,立志成才。坚定信念,立志成才就是我们最大的正义。认真做好你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最最现实的正义。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只有坚定信念,立志成才,违法和犯罪者两个恶魔才会怕你,才会彻底离你而去。

第二,无知变有知。要求我们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知识青少年,让愚昧无知滚远一点吧。

第三,除了忍耐还是忍耐。忍耐得“忍”。“忍”怎么写?心头上一把刀,痛啊!是的,忍耐是痛苦的,忍耐象征着毅力。你忍不住也要忍,忍住了,你就实现了由毛毛虫到蝴蝶的蜕变,忍不住,你永远就是一条人人讨厌的毛毛虫。

我们不仅要忍住诱惑,还要忍住自己的情绪。现在有些青少年岁数小,但脾气倒特大,动不动就大喊大叫,目中无人,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以示抗议,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报复发泄。这是非常危险的。记得著名笑星郭冬临有一个小品,里面有一句经典话语:冲动是魔鬼。是的,我们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有理性,有理智。教你一个克制冲动的办法,如果你感到冲动的时候,请你先从1慢慢数到30,然后再决定做事。不信,你可以尝试一下。

第四,交友要慎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交友一定要交遵纪守法、好学上进的朋友。快乐能互相分享,痛苦能互相分担,有困难时能帮你,你做错事时能直言相告,平日里能相互理解,这样的朋友值得交往。但是“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不是朋友,而是恶魔;经常带你做不干净事情的,不是朋友,而是毒蛇。希望同学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择良友而交之。

第五,经常想想父母、亲人与朋友。大家想一想为了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可是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目睹父母日夜操劳,却不思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甚至有的人在别人面前还要装阔,背后埋怨自己没有出生在好的家庭。久而久之,内心会产生不平衡,责怪社会不公平,最后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摘自《莫流悔恨的泪──预防犯罪法制讲座》(有删节)

3.杜绝不良行为的名言警句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托尔斯泰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