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学试题及答案

工程化学试题及答案
工程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没空1分,共10分)

1、系统与环境间没有质量的交换,而只有能量的传递,这样的系统称为()系统。

2、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3、某体系由状态A沿途径I变化到状态B时,吸热300J,同时体系对环境做功100J。当该体系沿另一途径自状态A变化到状态B时,体系对环境做功50J,则此过程Q为()J。

4、碰撞理论认为,只有()的碰撞时才能发生反应。

5、能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作()。

6、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以电池符号表示,()。Fe+Cu2+=Cu+Fe2+

7、对反应式两边气体分子总数不等的反应,增加压力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总数()的方向移动。

8、()是一种新的功能金属材料,用这种合金做成的金属丝,即使将它揉成一团,但只要到达某个温度,它便能在瞬间恢复原来的形状。

9、硬度最大的金属是( )。

10、对同一化学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物理量都属于状态函数的一组是()。

A、U、P、V

B、Q、P、V

C、W、P、V

2、内能是系统的状态函数,若某一系统从一始态经过一循环过程又回到始态,则系统内能的增量是()。

A、△U = 0

B、△U > 0

C、△U < 0

3、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其△G()。

A、= 0

B、> 0

C、< 0

4、()是系统内物质微观粒子混乱度的量度。

A、内能

B、熵

C、吉布斯自由能

5、对催化剂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缩短反应到平衡的时间

B、使用催化剂能实现热力学不能进行的反应

C、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

6、下列()是一次电池。

A、锌锰电池

B、铅蓄电池

C、燃料电池

7、·Lˉ的HAc溶液的PH值(K a e=×10-5)为()。

A、B、3.87 C、

8、固态物质熔点高,不溶于水,是热、电的良导体的晶体是()。

A、离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金属晶体

9、熔融固态的Sio2,需克服()力。

A、离子键

B、共价键

C、氢键

D、范德华力

10、生物质能属于()。

A、可再生能源

B、非再生能源

C、二次能源

11、下列能使食物产生香味的化学物质是()。

A、苯乙酸

B、醋酸乙酯

C、苯甲酸钠

12、精细陶瓷(又称特种陶瓷)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前景很广。以Sio2加少量Pdcl2研磨成鸡西的颗粒,经高温烧结制成多孔烧结体,具有半导体的性质,其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将它和电子元件及仪表组成“电子鼻”,被称为“人工神鼻”。冰箱泄漏的氟利昂浓度达十万分之一也能“嗅”出。关于“人工神鼻”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神鼻”吸附气体的能力极强

B、”人工神鼻“可广泛用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自动检测和报警

C、“人工神鼻“易溶于水

13、一次性泡沫饭盒所用的高分子材料是()。

A、聚乙烯

B、聚氯乙烯

C、聚苯乙烯

14、人类使用和制造材料有悠久的历史,人类制造出的第一种材料是()。

A、青铜

B、铁器

C、陶器

D、玻璃

15、对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可写出那个N2O4(g)=2NO2(g)(1)或1/2N2O4(g)= NO2(g) (2)其平衡常数的关系()。

A、Kp(1)=Kp(2)

B、Kp(1)= {Kp(2)}1/2

C、Kp(1)= {Kp(2)}2

16、对CO+H2O=CO2+H2这一反应,增加压力,平衡向()移动。

A、正方向

B、你方向

C、不动

17、对基元反应N2(g)+O2(g)=2NO2(g),反应级数为()。

A、1

B、2

C、4

18、自然界所有的生命物体都由三类物质组成水、()和生物分子。

A、氨基酸

B、有机物

C、无机离子

19、应用最多的污水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的表示为()。

A、COD

B、BOD

C、COL

20、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

A、钠

B、铝

C、金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全选“对”或“错”不给分)

1、经过一个循环过程,系统又回到始态,该过程△U、Q、和W均为零。()

2、放热反应均为自发进行的反应。()

3、浓度一定,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增大。()

4、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是因为其加快正反应速度,降低你反应速度。()

5、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6、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获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7、天然气水合物在低温(—10℃——10℃)和低压(1MPa以下)条件下,甲烷气体和水分子能够合成类冰固态物质,具有极强的储载气体的能力,这就是可燃冰。()

8、好氧性有机污染大部分来自生活污水和造纸、制革、制糖等工业的废水。()

9、我们把具有较高能量,能产生碰撞的分子成为活化分子。()

10、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中水”回用(6)

2、用化学反应的碰撞理论说明动力学控制因素是如何控制反应速率的。(9)

3、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是怎么形成的(6)

4、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10)

5、简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有那些(10)

6、简述酸雨的治理方法有哪些(9)

7、举出五种水污染的主要类型及污染物质(10分)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封闭

2、△U=Q+W

3、250

4、活化分子

5、原电池

6、(一)Fe∣Fe2+‖Cu2+∣

7、减少

8、形状记忆合金9、Cr 10、温度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A

3、C

4、B

5、B

6、A

7、C

8、C

9、B 10、A 11、B 12、C

13、C 14、C 15、C 16、C 17、B 18、C 19、A 20、C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全选“对”或“错”不给分)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对

7、错

8、对

9、错10、对

四、问答题

1、什么是“中水”回用(6)

答:“中水”也称为“再生水”、“循环水”或者“回用水”,主要指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表追,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水质之间,中水回用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6

2、用化学反应的碰撞理论说明动力学控制因素是如何控制反应速率的。(9分)

答:(1)浓度(或压力)对反应速率的控制

反应物浓度越大,活化分子浓度也越大。反应速率越大。3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升高温度不仅能使分子间碰撞次数增多,更重要的是更多的分子获得能量转变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3

(3)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的加入,与反应物之间形成一种势能较低的活化配合物,所需的活化能显着地降低,从而使活化分子白费书和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导致反应速率增大。3

3、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是怎么形成的(6分)

答:可燃冰是天然气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天然气的水合物。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体形像冰雪,有极强的燃烧里了,可作为上等能源。 3

天然气水合物在低温(—10℃——10℃)和高压(10MPa以上)条件下,甲烷气体和是分子能够合成类冰固态物质,具有几千的储载气体的能力。3

4、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10分)

答:(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反之逆向移动。2(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反应式两边气体分子总数不等的反应,增加压力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总数见效的方向移动。2反应式两边气体分子总数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力平衡不移动。2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4

5、简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有那些(10)

答:(1)湿润作用2

(2)增溶作用2

(3)乳化作用2

(4)起泡作用2

(5)洗涤作用2

6、简述酸雨的治理方法有哪些(9分)

答:(1)减少燃煤和室友中的硫含量3

(2)降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的排放量3

(3)世界范围的所有国家达成共识,共同治理3

7、举出五种水污染的主要类型及污染物质(10分)

答:(1)好氧性有机污染物:大部分来自生活污水和造纸、制革、制糖等工业的废水2(2)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或半封闭性水域及流动缓慢的河流中植物性营养物质氨、磷等含量过大,致使水体中藻类及水生植物异常反之2

(3)重金属污染:水体中只要含有浓度很小的铅、汞、铬、铬、砷等重金属元素,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2

(4)有毒有机物污染:包括易分解和不易分解的有毒有机污染,前者如酚。苯和醛等,后者主要有杀虫剂、六氯苯、多氯联苯、二氧芭等工业化合物和副产品,它们的毒性强,很难在水中分解1(5)油污染:主要由油船及其它机动船向水域排放含油废水、炼油厂排放工业废水以及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中的事故泄油引起2

(6)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铀矿开采、核工业排放的废水和核电站排放的冷却水,这类水体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它们会释放射线伤害人体组织2

(7)热污染:热电站、冶金、化学、石油等工业中的冷却水都具有很大的热量,它们进入水域后会使水温增加,给环境造成许多影响2

注:答出其中五种即可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0分 1、(× )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微量分析。 2、(√ )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应比金属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要差一些。 3、(√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4、(× )酸碱滴定中溶液愈浓,突跃范围愈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 5、(√ )当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显色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金属离子与EDTA 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时,易产生封闭现象。 6、(× )高锰酸钾法通常在强酸性溶液如HNO 溶液中进行。 3 7、(√ )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大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 8、(√ )随机误差具有重复性,单向性。 9、(×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10、(×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着性差异,应当用Q验。 二、选择题。20分

1、分析化学依据分析的目的、任务可分为:…………………………………………( A )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B: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C: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D: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2、下列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天平零点突然变化 B:读取滴定管的度数量偏高 C:环境温度发生变化 D:环境湿度发生变化 3、用于反应速度慢或反应物是固体,加入滴定剂后不能立即定量完成或没有适当的指示剂的滴定反应,常采用的滴定方法是:………………………………………………( B )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4、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 D ) A:优级纯的Na 2B 4 O 7 ·10H 2 O B:99.99%的纯锌 C:105-110。C烘干2h的Na 2C 2 O 4 D:烘干的Na 2 C0 3

大学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含有杂质铜的铁,在3KNO 溶液中将发生()腐蚀。此腐蚀 电池的阴极反应是(),可用()检查;腐蚀电池的阳极反 应是( ),可用( )检查。 2、在单晶硅、KI 、4SiH 、SrO 、3NH 、3FeCl 、石墨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有( ),属于离子晶体的有( );属于分子晶体的有( ); 属于过渡晶体多的有( )。 3、周期表中5、6周期副族金属的原子半径相近,这是由() 引起的,使得他们的( )相似,矿物共生,难以分离。 4、作为光电材料的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区,因为该区元 素( );作为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 )区,作 为高熔点、高硬度的金属元素分布于周期表的(),因为该 区的元素();作为低熔合金的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 )区 和( )区。 二、选择题 1、已知2(/) 1.07E Br Br V Θ?=,32(/)0.77E Fe Fe V Θ++=。则反应: 3221 2 Br Fe Br Fe ?+++??→+的电动势E Θ值为( ) (A)0.3V (B)-0.3V (C)1.84V (D)-1.84V 2、 某反应在400℃下平衡常数是14,此反应的r m G Θ?为( ) (A)5.21kJ mol ??(B)14.81kJ mol ??(C)-11.41kJ mol ??(D)-14.81 kJ mol ??

3、 某催化酶反应的活化能是1501kJ mol ??,正常人的体温是37 ℃,如果病人发烧到40℃。则此催化反应的速率是37℃时的( )倍。(A)51.9610×(B)0.83 (C)1.2 (D)1.75 4、 已知322()3()O g O g =的机理是:32()()()O g O g O g =+(快反应) 32()()2()O g O g O g +=(慢反应)与此机理适合的反应速率方程是 () (A )3()v kc O =(B )3()()v kc O c O =(C )232()()v kc O c O =(D ) 232()/() v kc O c O =5、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分布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Ag (B)Cd (C)Sn (D)Mo (E)Co 三、判断题 1、3Fe +的外层电子构型为265333s p d () 2、活化能就是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 ),活化能越高,分子越 难活化( ),反应速率越小( )。 3、副族元素的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与主族元素不同,即同族内自 上而下金属性减弱(),其氢氧化物的碱性则自上而下增强 ( ),唯独IIIB 族相反,单质的金属性自上而下增强( )。 4、由于Na 和F 的电负性之差大于Mg 和O 的电负性之差,所以NaF 的熔点高于MgO 的熔点() 四、计算题 1、某温度下,在10kg,pH=1.5且含有0.0401mol kg ??2H S 的溶液中,

4月浙江选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分)下列属于盐的是() A.NaCl B.KOH C.HNO3D.CO2 2.(2分)仪器名称为“量筒”的是() A. B.C.D. 3.(2分)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葡萄糖B.氢氧化钠 C.氯化钾D.铁 4.(2分)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HCO3Na2CO3+H2O+CO2↑ B.Na2O+H2O═2NaOH C.2KI+Br2═2KBr+I2

D.MgO+2HCl═MgCl2+H2O 5.(2分)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稀硫酸B.硫酸铜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酒精溶液6.(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B.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 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铜电路板 7.(2分)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B.Cl2的结构式:Cl﹣Cl C.CH4的球棍模型D.Clˉ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8.(2分)下列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A.NH3B.SO3C.HCl D.CO2 9.(2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会显著放热的是() A.食盐B.蔗糖C.酒精D.生石灰

10.(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应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B.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检漏 C.可用酒精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D.金属镁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 1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 B.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质子数都是1 C.乙醇和二甲醚(CH3﹣O﹣CH3)互为同系物 D.C4H10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12.(2分)已知:X(g)+2Y(g)?3Z(g)△H=﹣a KJ?mol﹣1(a >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ol X和 mol Y充分反应生成Z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 mol 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可达a kJ D.升高反应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课文翻译 完整版

Unit 1 Chemical Industry 化学工业 1.Origins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Although the use of chemicals dates back to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s, the evolution of what we know as the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started much more recently. It may be considered to have begun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bout 1800, and developed to provide chemicals roe use by other industries. Examples are alkali for soapmaking, bleaching powder for cotton, and silica and sodium carbonate for glassmaking. It will be noted that these are all inorganic chemicals. The organic chemicals industry started in the 1860s with the exploitation of William Henry Perkin‘s discovery if the first synthetic dyestuff—mauve. At the st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emphasis on research on the applied aspects of chemistry in Germany had paid off handsomely, and by 1914 had resulted in the German chemical industry having 75% of the world market in chemicals. This was based on the discovery of new dyestuffs plus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the contact process for sulphuric acid and the Haber process for ammonia. The later required a major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that of being able to carry out chemical reactions under conditions of very high pressur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xperience gained with this was to stand Germany in good stead, particularly with the rapidly increased demand for nitrogen-based compounds (ammonium salts for fertilizers and nitric acid for explosives manufacture) with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Ⅰin 1914. This initiated profound changes which continued during the inter-war years (1918-1939). 1.化学工业的起源 尽管化学品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代,我们所谓的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却是非常近代(才开始的)。可以认为它起源于工业革命其间,大约在1800年,并发展成为为其它工业部门提供化学原料的产业。比如制肥皂所用的碱,棉布生产所用的漂白粉,玻璃制造业所用的硅及Na2CO3. 我们会注意到所有这些都是无机物。有机化学工业的开始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William Henry Perkin 发现第一种合成染料—苯胺紫并加以开发利用为标志的。20世纪初,德国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实用化学方面的重点研究,到1914年,德国的化学工业在世界化学产品市场上占有75%的份额。这要归因于新染料的发现以及硫酸的接触法生产和氨的哈伯生产工艺的发展。而后者需要较大的技术突破使得化学反应第一次可以在非常高的压力条件下进行。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德国很有帮助。特别是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仗的爆发,对以氮为基础的化合物的需求飞速增长。这种深刻的改变一直持续到战后(1918-1939)。 date bake to/from: 回溯到 dated: 过时的,陈旧的 stand sb. in good stead: 对。。。很有帮助

化学分析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 某矿石的最大颗粒直径为10mm,若其k值为0.1kg·mm-2,问至少应采取多少试样才具有代表性?若将该试样破碎,缩分后全部通过10号筛,应缩分几次?若要求最后获得的分析试样不超过100 g,应使试样通过几号筛? 解:(1) 根据经验公式m ≥kd2,故至少采取试样m Q=0.1×102=10kg (2) 要通过10号筛,d=2mm,应保留试样m Q≥0.1×22=0.4kg将10kg的试样进行缩分:10×()4? =0.625kg>0.4kg可见需缩分4次方可满足要求。 查表1-1,故应通过20号筛。 2.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得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为20.01%,20.03%,20.04%,20.05%。计算: a.平均值; b.中位数; c.单次测量值的平均偏差; d.相对平均偏差; e.极差: f.相对极差。 解: 3.用沉淀滴定法测定纯NaCl中氯的质量分数,得到下列结果:59.82%,60.06%,60.46%,59.86%,60.24%。计算:a.平均结果;b.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c.相对误差;d.中位数;e.平均偏差;f.相对平均偏差。解:

5.某试样中含MgO约30%,用重量法测定时,Fe3+产生共沉淀,设试液中的Fe3+有1%进入沉淀。若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求试样中Fe 2O3允许的最高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设试样Fe 2O3中允许的最高质量分数为x% ?

6.某含Cl-试样中含有0.10%Br-,用AgNO3进行滴定时,Br-与Cl-同时被滴定,若全部以Cl-计算,则结果为20.0%。求称取的试样为下列质量时,Cl-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a.0.1000 g;b.0.500 0 g;c.1.000 0 g。 解: ? 7. 某试样中含有约5%的S,将S氧化为SO ,然后沉淀为BaSO4。若要求在一台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上称量BaSO4的质量时可疑值不超过0.1%,问必须称取试样多少克? 解: 8.用标记为0.100 0 mol·L-1HCl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求得其浓度为0.101 8 mol.L-1,已知HCl 溶液的真实浓度为0.099 9mol·L-1,标定过程中其他误差均较小,可以不计,求NaOH溶液的真实浓度。 10. 有0.098 2 mol·L-1的H 2SO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 0mol·L-1。问应加入0.500 0 mol·L-1的H2SO4溶液多少毫升?

化学电源试卷及答案

一、基本概念 1、蓄电池 即二次电池,充放电能反复多次循环使用的一类电池。 2、倍率 指电池在规定时间放出其额定容量时所输出的电流值,数值上等于额定容量的倍数。 3、一次电池 又称原电池,由于电池反应本身不可逆或可逆反应很难进行,电池放电后不能充电再用。 4、成流反应 为了区别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电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成流反应。 二、小问题 1、构成化学电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①氧化还原的作用,在分开的区域进行; ②电子只能通过外部线路进行传递; ③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④具有电解质(导电剂)。 2、简述化学电源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化学电源组成有

电极:电极是电池的核心部分,由活性物质和导电骨架组成。 电解质:在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担负传递电荷的作用,要求比电导高,溶液欧电压降小。 隔膜:防止正负极活性物质直接接触,防止电池内部短路。 外壳组成:外壳是电池的容器,起保护作用,要求机械强度高、耐振动、耐冲击、耐腐蚀、耐温度的变化等。 3、构成二次电池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①电极反应可逆; ②只采用一种电解质溶液; ③放电生成难溶于电解液的固体产物。 三、概念辨析 1. 下列电池属于一次电池的是 ( A ) A. 锌-锰干电池 B. 铅酸电池 C. 锂离子电池 D. 燃料电池 2. 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成化学电源的化学反应是 ( A ) A.H2SO4(aq)+BaCl2(aq)= 2 HCl(aq)+ BaSO4(s) △H < 0 B.2CH3OH(l)+3O2(g)2CO2(g)+4H2O(l) △H < 0 C.4Fe(OH)2(s)+2 H2O(l)+ O2(g) = 4Fe(OH)3(s) △H < 0 D.3Cu(s)+8HNO3(aq) = 3Cu(NO3)2(aq) + 2NO(g)+4H2O(l)△H < 0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第,.卷第$期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U C F K ,.#C >$ !, %%-年,月’:7D )0L :G 5692(O 0L ,)R 7;S D E ^@)*()99D ()* 4@N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吴济民"$)(,’#!男!河南平顶山人!$))+年毕业 于湖南大学有机化工专业!工程师!从事环己醇等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环己醇装置氢气压缩机轴瓦温度超高原因分析及对策 吴济民 "中国神马集团尼龙&&盐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平顶山!-&(%$+ #!!摘要! 分析了环己醇装置氢气压缩机的轴瓦温度超高的原因!采取了有效的技改措施!避免了轴瓦温度超高!保障了氢气压缩机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氢气压缩机%轴瓦%温度超高%润滑油 中图分类号!/1-.(!文献标识码!T !文章编号!$%%&’()%&",%%-#%$’%%--’%, !!中国神马集团尼龙& &盐公司环己醇装置采用日本旭化成公司开发的新技术!其核心运转设备氢气压缩机采用三段往复式压缩技术!作用是将氢气脱硫系统供给的压力为%>&S Q E 的氢气逐级压缩到&>%S Q E 后!分别送往加氢反应系统与环己烷精制系统$自$))6年开车以来!该压缩机显现了体积小&打气量大&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但轴瓦温度超高却一直影响着压缩机的长周期稳定运行!从而制约着整个装置的高负荷运行$因此!如何降低氢气压缩机轴瓦温度是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压缩机润滑油系统简介 压缩机润滑油系统是氢气压缩机的重要辅助系统!由主油泵&辅助油泵&过滤器&冷却器组成$润滑油系统在压缩机运行及开停机前后+%J B G 内给压缩机提供润滑油!经过各润滑点后的润滑油温度升高!在冷却器内用循环冷却水降温后再循环使用$压缩机轴瓦温度"/!$))’$’’,’’+’’-#与润滑油的温度有着直接的联系$ K !压缩机轴瓦温度升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压缩机在压缩做功过程中!曲轴与轴瓦之间因摩擦产生热量!润滑油在起到润滑作用的同时!将热量带走!起到降温作用$但润滑油经冷却器换热后油温仍很高!进而导致轴瓦温度超高%尤其在炎热的夏季!由于环境温度高!轴瓦温度更是居高不下$另外!实际操作中压缩机入口氢气压力%>&(S Q E !而设计入口压力%>.(S Q E !这进一步加剧了轴瓦温度的升高$通过系统排查!分析并查找了可能造成压缩机轴瓦温度超高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技改措施$,>$!油冷却器换热效率对压缩机轴瓦温度的影响,>$>$!原因分析 润滑油从压缩机各润滑点返回油箱后!由辅助 油泵增压送入冷却器进行冷却$由于冷却介质是外 管网提供的循环冷却水!一方面经过长期运转!循环水中所含杂质不断在冷却器中沉淀&生锈结垢!造成冷却效果逐渐下降%另一方面在夏季!外管网送来的循环水温度较高!经冷却后现场油温/2$6)O ’T’,指示值高达-.g ! 从而导致轴瓦温度超高$,>$>,!技改措施 鉴于循环水"给水温度+,g #作为冷却介质换热效果不佳!决定就近新增冷冻水&冷冻回水管线!采用冷冻水"给水温度.g #作为冷却介质!提高冷却效果$ ,>$>+!技改前后效果对比 !!技改前后轴瓦温度比较见表$$ 表!!冷却介质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Z 轴瓦温度/!$))’$/!$))’,/!$))’+/!$))’-/2$6)’,技改前&->.&)>+&&>((6>.-.>.技改后 &+>$ &(>6 &.>, (&>+ -+>& !!由表$可见!技改后从压缩机油温到轴瓦温度都有明显下降$ ,>,!氢气压缩机入口氢气压力对轴瓦温度的影响,>,>$!原因分析 外管网压力超过%>(%S Q E 的氢气经脱硫系统后!通过压力调节阀控制一定的压力!一部分送往氢气压缩机入口!另一部分送往己二胺装置$由于己二胺装置使用的氢气压力要求为%>(%S Q E !而氢气压缩机入口氢气压力实际只需%>&%S Q E !经平衡后!实际操作中压力调节阀压力控制为%>&(S Q E !因此!氢气压缩机实际入口氢气压力高出压缩机设计操作值%>%(S Q E !从而造成压缩机处理氢气量增万方数据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一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一)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测定铁含量得如下数据:23.70%、23.73%、23.81%、23.60%、23.72%,它们的平均值是。平均结果的相对误差为:_________,相对平均偏差为:___________,中位数为:____________。 2.配制0.1mol/LHCl溶液250mL,应量取浓HClmL,加mLH2O。 3.配位滴定中,滴定不同的金属离子需要不同的最低pH,这最低pH又称为。 4.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称为,称量某样品0.6754g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为。 5.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水中的Ca2+、Mg2+,共存的Fe3+、Al3+离子干扰测定,若加入使之与Fe3+、Al3+生成更稳定的配合物,则Fe3+、Al3+干扰可消除。 6.若溶液中既存在酸效应,又存在配合效应,则条件稳定常数lgK′MY=。 7.酸效应系数表示的是未参加主反应的EDTA的各种存在形式的与能参加配合反应的EDTA的浓度之比。 8.标定EDTA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 9.标定溶液常用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 10.选择指示剂应根据。 11.滴定度T Fe/KMnO4 =0.001234g/mL,其表示的是。 12.已知H2C2O4为二元弱酸,其分布系数δH2C2O4=,δC2O42-=。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能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的下列物质溶液()。 ①(NH4)2SO4(K NH3=1.8×10-5)②邻苯二甲酸氢钾(K a2=2.9×10-5) ③苯酚(K a=1.1×10-10) ④NH4Cl(K NH3=1.8×10-5) 2.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是()。 ①H2C2O4·2H20②CaCO3 ③无水Na2CO3④邻苯二甲酸氢钾 3.已知0.01250mol/LAgNO3溶液25.00ml正好与28.00mLKCl溶液反应完全,则KCl溶液

大学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化学试题(二) 考生姓名: 得分: 【提示】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15×2=30分) 1. 德布罗依(Louis de Brogelie )关于粒子波动性假设,得到以下哪种证据的支持………答 ( ) A. 电子衍射实验 B. 光电效应 C. α粒子散射实验 D. 等离子体放电 2. 地质队在高原野外做饭,常做成“夹生饭”,可用以下原理合理解释的是…… ……… 答 ( ) A. T bp 上升原理 B. T fp 下降原理 C. 渗透压原理 D. 蒸气压下降原理 3. 关于锌锰干电池,正确的说法是…………………………………………… …………… 答 ( ) A. 属二次电池 B. 正极材料是Zn C. 负极材料是碳棒 D. 电池电动势为1.5V 4.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用可波函数ψ表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答 ( ) A. ψ 1,1,0 B. ψ n,l,m C. ψ 2,1,2 D . ψ n,l,ms 5. AgCl 在浓度为0.01mol ?dm -3的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答 ( ) A. NH 3 B. NaCl C. NaNO 3 D. Na 2S 2O 3 6. 已知某元素+2价离子电子分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区为……答 ( ) A. s 区 B. p 区 C. d 区 D. f 区 7. 下列情况属于封闭体系的是 …....……………………....………………....……………… 答 ( ) A. 试管中的反应 B.水浴加热反应 C.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D. 绝热保温瓶中的反应 8.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 的影响因素有 ..…………….….…..………….………………… …答 ( ) A. 物质的分压(气体) B. 反应温度 C. 物质的浓度 D. 催化剂 9. 浓度均为0.01mol·kg -1的蔗糖、HAc 、NaCl 、Na 2SO 4水溶液,其蒸气压最大的是… …答 ( ) A. 蔗糖 B. HAc C. NaCl D. Na 2SO 4 10. 对某一化学反应,下列哪种情况下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更快?…………………………. 答 ( ) A. △r G 越小 B. △r H 越小 C.△r S 越小 D. E a 越小 11. 封闭系统中的等温等压条件下的反应或过程,其r m ΔG 1=10 kJ mol ?-,则该反应… 答 ( ) A. 一定自发 B. 一定不自发 C. 能否自发需作具体分析 D.达平衡 12. 已知反应NO(g)+CO(g)= 2 1N 2(g)+ CO 2(g) 的r m ΔH 1=373.2 kJ mol ?--,欲使NO 和CO 的转化率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 …… 答 ( ) A. 低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高温低压 13. 某反应在某条件下的转化率为38%,当有催化剂时,反应条件与前相同,则反应的转化率为: A. 大于38% B.小于38% C.等于38% D.无法判断 … 答 ( ) 14. 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 …答 ( ) A. Ba(OH)2 B. H 2S C. Na 2S D. Na 2SO 4 15. 关于对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即Balmer 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答 ( ) A .有6条谱线 B. 有5条谱线 C. 属于(n) 2-1跃迁 D.属于(n) 3-1跃迁 二.填空题(22分,每空0.5分) 1. 在铜银原电池中, 电极是负极, 被氧化, 电极是正极,盐桥中电解质正

2019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B .“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2.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食品袋中放入硅胶、生石灰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B.天然气、酒精和汽油分别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C.富含N、P元素的生活用水可以直接用来灌溉农田 D.酸雨样品露天放置一段时间,酸性增强,是由于雨水所含成分被氧化的原因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铵、次氯酸钠、醋酸铵、硫酸钡都是强电解质 B.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 C.红宝石、水晶、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胆矾均为混合物

4. 图表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某同学归纳的下表内容与下图对应正确的是 5.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减少64g,则转移到阴极的电子不一定等于 2N A B .1molNa 2 O 2 晶体中共含有4N A 个离子 C. 1 . 0L1 . 0mol/L的NaAlO 2 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 D.常温下pH=1的H 2 SO 4 溶液中,H + 的浓度为0 . 2mol/L 6. 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无色溶液时,有如下实验现象:阳极上有无色气体产生;阴极附近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 + 、Ba 2+ 、NO 3 - 、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H + 、Mg 2+ 、Na + 、SO 4 2- C.CO 3 2- 、K + 、Cl - 、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Fe 2+ 、NO 3 -、SO 4 2- 、Na + 7.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图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 量取15 . 00mL的NaOH溶液 B .用装置② 制备Cl 2 C.用装置③ 陶瓷坩埚高温煅烧CaCO 3 固体

21世纪化学工程发展面临的挑战措施

21世纪化学工程发展面临的挑战措施 摘要:本文论述了化学工程发展过程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促进了化学工业生产技术的多样化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化学工程的严峻要求,二是化学工程面临的科技创新的挑战。 关键词:化学工程;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挑战 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及其所用设备的设计与操作和优化的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化学工程领域涉及工艺开发、产品研制、过程设计、装备强化、系统模拟、环境保护、生产管理、操作控制等内容。该领域包含无机与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与煤炭化工、冶金化工、生物化工、环境化工、材料化工等行业。在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中,化学工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且化学工程与信息、材料、生物、能源、资源、航天、海洋等高新技术领域相互渗透,共同推动高新科技的发展。1我国化学工程的发展历程 化学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称为“单元操作”[1],该阶段的化学工程是一门共性化学工程学科,以各工业种类所需的单元设备或操作的共性规律为基础;第二个发展阶段称为“传递原理和反应工程”[2],该阶段总结出了不同的单元设备和操作中的共性现象———流动、传热、传递和反应,即“三传一反”,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进一步的知识深化;第二阶段中,化学工程吸收了当时相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强化了解决工业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模型化的方法论,进一步推动了化学工程在其他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第二阶段“三传一反”的相关研究引领了化学工程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化学工程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资源、能源利用与环境破坏问题的挑战,使得化学工程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然而,一方面化学工程的现有理论与方法已经愈发无法满足当前工业工程应用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高新技术的发展如纳米科学、生命科学技术等也为化学工程未来深层次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在此状况下,化工界关于化学工程新的发展阶段的讨论越来越多。我国化工学者郭慕孙提出“三传一反+X”[3],认为传递过程与反应工程的研究必须扩展到介观尺度、微观尺度范畴,并在探索多尺度转变规律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更新(汪家鼎)[4]。复杂性科学的进步将有力推动化学工程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化学工程的需要,我们首先应当关注化学工程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然后面对这些挑战怎样将其转变为机遇。 2化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目前,在我国化学工程的发展中,第二阶段的“三传一反”依然是化学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但化学工程的研究内容只有产生适应学科交叉融合和经济需求的变革,才能继续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此变革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多方位的挑战。 2.1化学工程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近二三百年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资源的急剧消耗,环境也日趋恶化,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出现了一系列矛盾。人类面临着资源短缺、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迫使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努力建立与自然新型合作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我国政府也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而化学工程是对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化学处理和加工的生产过程,该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部分有害、有毒,进入环境会造成污染。并且有的化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化学工业对环境影响巨大,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对化工生产尤为重要。化学工程领域要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或产品对环境的危害。这是化学工程今年来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我国环境保护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资源、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问题也面临着突出挑战,因此,化学工程的研究对象将由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不可再生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

一、选择题(20分。 1.用法扬司法测Cl 时,常加入糊精,其作用是 -------------------------- (B ) A. 掩蔽干扰离子; B. 防止AgCl凝聚; C. 防止AgCl沉淀转化 D. 防止AgCl感光 2.间接碘量法中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的做法是 ----------------------------( D ) A. 滴定开始时加入指示剂; B. 为使指示剂变色灵敏,应适当加热; C. 指示剂须终点时加入; D. 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3.螯合剂二乙三氨五乙酸(EDPA,用H 5 L表示)的五个p K a值分别为1.94,2.87, 4.37,8.69和10.56,溶液中组分HL4-的浓度最大时,溶液的pH值为 ------( D ) A. 1.94; B. 2.87; C. 5.00; D. 9.62。 4. K 2Cr 2 O 7 法测定铁时,哪一项与加入H 2 SO 4 -H 3 PO 4 的作用无关 ----------( C )A.提供必要的酸度; B.掩蔽Fe3+; C.提高E(Fe3+/Fe2+); D.降低E(Fe3+/Fe2+)。 5.用BaSO 4重量分析法测定Ba2+时,若溶液中还存在少量Ca2+、Na+、CO 3 2-、Cl-、 H+和OH-等离子,则沉淀BaSO 4 表面吸附杂质为 ------------------------------( A ) A. SO 42-和Ca2+; B. Ba2+和CO 3 2-; C. CO 3 2-和Ca2+; D. H+和OH-。 6.下列各条件中何者不是晶形沉淀所要求的沉淀条件 ---------------------(A ) A.沉淀作用宜在较浓溶液中进行; B.应在不断的搅拌下加入沉淀剂; C.沉淀作用宜在热溶液中进行; D.应进行沉淀的陈化。 7.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要求 ----------------------(A ) A.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小而定向速度大; B.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大而定向速度小; C.溶液的过饱和程度要大; D.沉淀的溶解度要小。 8. 决定正态分布曲线位置的是--------------------------------------------------( C ) A. 总体标准偏差; B. 单次测量的平均偏差;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与答案

试卷一 一、选择题 ( 共15题 30分 1.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都是二元弱酸(B) 都是二元弱碱 (C) 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 2. 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 D ) (A) H3BO3(B) H3PO2(C) H3PO3(D) H3AsO4 3. 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D ) (A) BaCO3 > K2CO3(B) CaCO3 < CdCO3 (C) BeCO3 > MgCO3(D) Na2SO3 > NaHSO3 4. 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 D ) (A) 单一化合物Al2O3 (B) Al2O3和Al2N3 (C) 单一化合物Al2N3 (D) Al2O3和AlN 5. 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C ) (A) (B) (C) (D) 6. 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 HCl 的是……………………………………………( C ) (A) CCl4(B) NCl3(C) POCl3(D) Cl2O7 7. 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 D ) (A) +1 (B) +2 (C) +3 (D) +1和+3 8. 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 D ) (A) 盐酸 (B) 硝酸(C) 硫酸钠 (D) 硫化钠(过量) 9.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 D ) (A) SiCl4,SnCl4,PbO (B) CCl4,NO2,HgI2 (C) SiC,B2H6,N2O4 (D) PbO2,PbI2,SnS 10. 将过量SiF4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 C ) (A) H4SiO4,NaF (B) Na2SiO3,NaF (C) Na2SiO3,Na2SiF6(D) SiO2,HF 11. 将NCl3通入碱性溶液,其水解产物是…………………………………………( A ) (A) NH3和ClO(B) NH3和Cl (C)和Cl(D)和Cl 12. 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 B ) (A) POCl3和HCl (B) H3PO3和HCl (C) H3PO4和HCl (D) PH3和HClO 13. 下列各对物质,水解能力对比,正确的是………………………………………( D ) (A)>(B)> (C) SnCl2 > SnCl4(D) PCl3 > BiCl3 14. 二氧化氮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D (A) NaNO2和H2O (B) NaNO2,O2和H2O (C) NaNO3,N2O5和H2O (D) NaNO3,NaNO2和H2O 15. 下列硫化物,能溶于Na2S溶液生成硫代酸盐的是…………………………( B ) (A) SnS (B) SnS2(C) PbS (D) Bi2S3 二、填空题 ( 共12题 30分 ) 16. N2O3很容易分解为 NO 和 NO2。将棕黄色的NO2冷却到0℃左右,它几乎全部转变为无色的 N2O4。经X射线衍射研究,证明固体N2O5含有两种离子。 17. NCl3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 NH3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HOCl __; PCl3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___ H3,PO3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HCl______;

苏州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化学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选择题(本属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 量居我国首位,但从整个的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Fe B.Si C.O D.AL 3.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干冰B.碳酸钠C.金刚石D.铜 4.下列各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B.聚乙烯塑料C.生铁D.钢筋混凝上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向量筒里倾倒液体B从滴瓶里取出液体C向试管里加入粉末D.给试管里液体加热 6.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最密切 A.铁丝的表面积B.氧气的浓度C.燃烧区的温度D.铁的着火点 7.区别以下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刻划法区别有机玻璃和普通无色玻璃B.燃烧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C.用酚酞试液区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D.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8.煤矿坑道B.5 C.6 D.7 9.能简便、粗略地确定某岩石样品中是否含碳酸钙的试剂是 A.冰B.石蕊试液C.烧碱溶液D.稀盐酸 10.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A.氯化钾B.尿素C.碳酸氢铵D.硝酸钾 11.下列适量物质溶于水后,可以造成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A.硝酸铵B.蔗糖C.氯化钠D.浓硫酸 12.已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 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A.24.0% B.28.6%C.31.6%D.40.0% 13.聚乳酸[(C3H4O2)n]是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生物降解的理想的高分子环保材料, 合成聚乳酸的原料是乳酸(C3H6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 B.聚乳酸的合成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90 D.乳酸充分燃烧的生成物只有CO2 14.以下实验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区别氨气和氯化氢气体 B.用锌粒和浓盐酸两种试剂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 C.用高锰酸钾溶液检测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少量浓硝酸并微热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15.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Cl-、Na+、H+ B.K+、SO42-、Cu2+、NO3- C.Cl-、K+、SO42-、Na+ D. Ca2+、Cl-、CO32-、Na+ 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 16.(4分)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1)1个汞原子;(2)2个碳酸分子; (3)3个氢氧根离子;(4)硫酸铵。 17.(4分)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请将氢气、一氧化碳、氧化镁、二 氧化碳、铝和红磷等六种物质分成二组(填化学式),并写出分类依据。.... 第一组:,分类依据是;第二组:,分类依据是。 18.(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 (2)纯碱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3)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什么是化学工业

什么是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是以化学方法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化学工艺是根据化学的原理与规律,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措施,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即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生产化工产品的工业技术。 化学工业的发展,反映了人类逐步认识自然规律#不断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化学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工业的“精细化”成为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精细化是指精细化工产品的总产值在化学工业产品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称精细化率。精细化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水平、发达水平和化学工业的集约化程度。 总之,化学工业的发展过程是由初步加工向深度加工发展;由一般加工向精细加工发展;由主要生产大批量、通用性基础材料,向既生产基础材料,又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专用化学品方向发展。如今,现代化学工业呈现以下特点: ①原料、产品和生产方法的多样性; ②生产规模的大型化、综合化和产品的精细化; ③生产技术的密集化,广泛采用涉及多学科的高新技术; ④生产的清洁化,首要解决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等环境不友好问题; ⑤节约能量以及能量的综合利用; ⑥生产资金的高投入、高利润和高回收速度。 化学工业的发展,反映了人类逐步认识自然规律、不断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化学的方法加工制造简单的生活用品,如制陶、酿酒、冶炼等。早期的化学工艺技术简单、生产水平低下,属于作坊式生产。 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纺织工业兴起。纺织物的漂白和印染技术的改进,需要纯碱、无机酸等化工产品;农业需要化学肥料;采矿业需要大量的炸药;无机化学工业作为近代化学工业的先导开始形成。 19世纪中叶,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炼焦工业相应兴起。以炼焦副产品煤焦油及其提取物(苯、甲苯、二甲苯、萘、蒽、苯酚等)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