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14个主题情景素材

2017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14个主题情景素材
2017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14个主题情景素材

(一)必修课程(五个主题)

3.情境素材建议

●有关化学发现的故事:电离理论的建立、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原电池的发现、氯气的发现、人工合成尿素、工业合成氨、青蒿素的提取等。

●有关理论、模型不断发展的史实:苯分子结构、原子结构模型、氧化还原

反应理论等。

●化学研究技术及应用:波谱、色谱、X-射线衍射、飞秒化学、原子示踪技术等;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测定、食物中亚硝酸盐等含量的测定等。

3.情境素材建议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补铁剂;实验室中硫酸亚铁的保存与使用;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打印机(或复印机)使用的墨粉中铁的氧化物(利用磁性性质);菠菜中铁元素的检测;钠着火的扑救;钠用作强除水剂。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火山喷发中含硫物质的转化;“雷雨发

庄稼”;氮的循环与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工业制硫酸(或硝酸);氮肥的生

产与合理使用;食品中适量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去色、杀菌、抗氧化);含氯

消毒剂及其合理使用;氯气、氨气等泄漏的处理;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汽车尾气

的处理。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电离理论建立的化学史料;氧化还原理论建立

的史料;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3.情境素材建议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料;铝制品的合理使用,用

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充氢气球、疏通下水管道;稀土资源、核能的开发与利用。

●化学键:化学键存在的证据,如水的三态变化与水分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

比较;利用化学键讨论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本质,如氢气与氯气、甲烷燃烧等反

应中能量的变化。●反应的限度和快慢:化学反应存在限度的证据,如高炉炼铁、合成氨、氯化铁与碘化钾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等;汽车安全气囊、食物

腐败等生活中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现象;催化剂在调控化学反应速率中的作用,如燃料电池、工业制硝酸(或硫酸)、合成氨、汽车尾气处理等反应中的催化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能源的合理利用,如天然气、丙烷、煤、氢气等燃

料的选择与使用,生物质能的获取(如沼气、垃圾焚烧等)与使用;化学反应热

效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敷袋与冷敷袋等;电池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如

伏打电池的发现、干电池的改进、燃料电池的应用。

3.情境素材建议

●原油的分馏、裂化及裂解产品和用途,常见燃油标号的含义;乙烯工业,

用于水果催熟的乙烯制剂。

●我国酿酒技术与酒文化,工业酒精的制备,不同饮用酒中酒精的浓度,乙

醇汽油,固体酒精,酒后驾车的检验,酒精在人体内的转化,乙醇钠在药物合成

中的应用;我国酿造技术与食醋文化。

●食物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人体内的转化,常见体检指标中的有机物;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塑料的分类及合理使用,水立方的外立面膜

结构材料——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塑胶跑道、手机贴膜、钢化玻

璃等新型高分子材料。

3.情境素材建议

●与化学有关的职业及其与化学科学领域的关系。

●中外历史上的化学成就。例如,合成氨、人工合成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提取青蒿素,以及中国近30年化学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的重要成果。

●化学与材料开发。例如,陶瓷、水泥、玻璃、光导纤维和单晶硅等重要的

无机非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保水材料在

沙漠治理中的应用;碳材料和纳米材料及其应用。●资源开发与能源利用。例如,铝土矿、硫铁矿、煤等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从沙子到单晶硅;海水淡化;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如使用二氧化钛催化剂);燃料电池;化学在光伏产业中

的应用;“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的实施案例。

●环境问题及处理。例如,雾霾的主要成分与来源,汽车尾气与雾霾的关系;大气中的VOC(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与来源;煤和石油的脱硝脱硫,烟囱排

放中污染物的吸收;采矿和金属提炼的环境代价;水体富营养化、COD(化学需氧量)或BOD(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垃圾及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处理与循环

利用;可降解塑料(如聚乳酸)。

(二)选修课程(3 个模块9 个主题)

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

3.情境素材建议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能量变化;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液态水和气

态水的能量变化;不同燃料的燃烧热。

●工业生产硝酸反应路线的选择;家用燃料和火箭推进剂燃料的选择;煤炭

的综合利用。

●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生活中常用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与电解水;化

学电池的发展历史及新型电池的开发;电冶金,如电解熔融氯化钠或氧化铝;电

解精炼铜;电解在污水处理、煤炭脱硫中的应用。

3.情境素材建议

●有应用价值的可逆反应体系,如镍的精制、工业合成氨、高炉炼铁、水煤气、高压氧舱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等;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的证据素材,如压强对二

氧化氮-四氧化二氮平衡影响的数字传感器实验,酸碱指示剂。

●不同催化剂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氨氧化制一氧化氮反应中的催化剂的

选择性作用;催化剂研究与诺贝尔奖;温度改变和活化能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

影响数据;飞秒化学。●调控化学反应的成功案例,例如与工业合成氨相关的

诺贝尔奖、汽车尾气处理以及塑料的工业合成等。

3.情境素材建议

●同浓度盐酸和醋酸与镁条的反应;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泡沫灭火器;碘

化铅悬浊液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碘离子的检验;氯化银与碘化银、硫化锌与硫化银、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铁沉淀的转化;钡盐中毒与解毒。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应用实例,例如弱酸的制备、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溶洞和珊瑚的形成以及可溶性钡盐的工业生产等。

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

3.情境素材建议

●焰火、霓虹灯的颜色与原子结构的联系;激光与电子跃迁;原子吸收和发

射光谱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几种金属的焰色与发射光谱;氢原子的线状光谱与

玻尔模型,钠原子的线状光谱对玻尔模型的挑战;量子力学的诞生,微观粒子的

波动性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得到证实的。

●多样化的周期表排布方式;原子半径、电离能的测定方法,鲍林近似能级

图和电负性概念;原子轨道能级顺序徐光宪n+0.7l规则;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PtF6)的发现。

3.情境素材建议

●价键理论的发展;用σ键和π键的知识解释氮分子的稳定性;蛋白质分子

的重要化学键的键能与紫外线能量的关系;防晒霜防晒的原理。

●碳酸酐酶清除人体内二氧化碳;配位化合物在医药科学、催化反应和材料

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如抗癌药物,氧气与血红蛋白中的Fe2+的作用。

●氢键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如DNA、蛋白质结构中的氢键。

●手性分子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氧族元素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羊毛

制品水洗后形状的变化;范德华力概念的提出及其成因。

●晶体缺陷及其应用;合金的性能及合金与纯金属的比较;混合晶体。

3.情境素材建议

●人类建立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争论。

●配合物与抗癌药物的设计,手性药物设计;碳的同素异形体及其应用;金

属材料性能的优化;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元素周期表与超导材料;光伏材料、催化材料、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

●X-射线衍射、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和光电子能谱等结构分析技术。

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

3.情境素材建议

●李比希法分析碳氢元素含量的仪器装置与原理;现代仪器分析法的相关设备,典型有机物的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信息。

●体现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典型例证。例如,乙烯、乙醇、乙酸的典型性质及

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丁醇与叔丁醇性质的差异,硬脂酸钠、烷基磺酸钠的结构

特点及其乳化作用,反式脂肪酸的结构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构成生命体

的氨基酸的手性特征,手性药物“反应停”的作用及其对映体的危害。

●有重要应用的、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分子结构图。例如,青蒿素、维生素

B12、牛胰岛素、海葵毒素等。

3.情境素材建议

●自然界中存在的含各类典型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功能或用途。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工业上乙醇合成乙酸的路径,人体内乙醇的代谢,生活中常见的醇类物质及其应用;甲醛中毒的原理;糖尿病人的尿样检测原理;乳酸的性质和应用;制皂原理;人造奶油的制备;酱油与氨基酸;茶与多酚类物质。

●有机合成的案例。例如季戊四醇、长效缓释阿司匹林、肉桂酸乙酯、有机玻璃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甲酸苯甲酯、医用胶的合成路线。

3.情境素材建议

●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中有机化学的重要贡献。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结构示意图或分子模型;常见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结构简式、单体及合成路线。

●人工合成的新材料,如水立方场馆的有机材料、不粘锅的表面涂层、宇航服面料及人工合成新药物等的结构简式、功能或用途。

●塑料的发展,如从不可降解的聚乙烯到可降解的聚乳酸;新型材料,如高分子膜(如水立方场馆的膜材料)、导电高分子(如聚乙炔)、医用高分子(如骨水泥、医用缝合线)等。

我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精品文档 . 我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新形势下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育人 要求,将化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具体的能力用以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我认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研与创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大方面。这无法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旨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去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从而对物质进行有效分类;旨在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旨在引导学生站在宏观和微观的高度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明白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是基于一定的基础、并遵循相关的规律;旨在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伴随一定的能量转化,从而生成新的物质;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的去分析化学反应,充分利用化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利用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变化提出相关的假设,通过层层分析、逐步推理来证实自己的假设,处理好观点、证据、结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分析推理法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来解释化学现象、解释化学本质与规律。 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意识,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有价值的发现;组织学生去明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并执行探究方案,在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异常”现象,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树立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观念,对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

高中化学元素关系图

硫(S)元素关系图 重要关系: ○9H2S→S:SO2、Cl2、Ca(ClO)2、Br2、I2、KMnO4、K2Cr2O7、KNO3、H2O、Fe3+、O2、浓H2SO4 ○21SO2→SO42-:H2O2、X2、HNO3、KMnO4、Ca(ClO)2、Na2O2 ○22H2SO4(浓)→SO2:Cu、C、S、P、HBr、HI、H2S ○23SO32-→SO42-:Cl2、Br2、I2、O2、KMnO4、K2Cr2O7、HNO3、H2O2、Na2O2 ○1Na2S+CuSO4====Na2SO4+CuS↓○2H2S+CuSO4====CuS↓+H2SO4 ○3Na2S+H2SO4(稀)====Na2SO4+H2S↑○4H2S+2NaOH====Na2S+2H2O ○5Na2S+FeSO4====FeS↓+Na2SO4○6FeS+H2SO4(稀)====FeSO4+H2S↑○72H2S+3O点燃2H2O+2SO2 ○8S+H2△H2S ○9H2S+Cl2====2HCl+S↓ 2H2S+SO2====3S↓+2H2O H2S+Br2====2HBr+S↓ H2S+I2====2HI+S↓ 5H2S+2KMnO4+3H2SO4====5S↓+K2SO4 +2MnSO4+8H2O 3H2S+K2Cr2O7+4H2SO4====3S↓+K2SO4 +Cr2(SO4)3+7H2O 3H2S+2HNO3(稀)====3S↓+2NO↑+2H2O H2S+H2O2====S↓+2H2O H2S+2FeCl3====S↓+2FeCl2+2HCl 2H2S+O2====2S↓+2H2O H2S+H2SO4(浓)====SO2↑+S↓+2H2O 2H2S+Ca(ClO)2====2S↓+CaCl2+2HCl ○10S+2Cu△Cu2S ○11Na2S2O3+2HCl====2NaCl+S↓+SO2↑+H2O ○12S+O SO2 ○133SO2+2Na2S====3S↓+2Na2SO3 ○14H2SO3+2H2S====3H2O+3S↓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B.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C.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 D.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的合金是钢 2.适宜于制作不锈钢用具的钢是()A.低碳钢B.中碳钢C.高碳钢 D.合金钢 3.下列金属中属于黑色金属的是()A.铁B.金C.银D.铜 4.下列金属中不属于货币金属的是()A.铁B.金C.银D.铜 5.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多数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高 B.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C.合金的物理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的物理性质不同 D.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的化学性质不同 6.最不适宜于制作炊事用具的金属是()A.Fe B.Pb C.Al D.Cu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正 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硬铝B.黄铜C.钢铁D.水银 8.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除去生铁中的各种杂质,把生铁提纯 B.适当降低生铁里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有害杂质 C.用还原剂把铁的氧化物还原成铁 D.加入合金元素改善生铁性能 9.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 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A.制造炊具B.制防锈油漆C.制牙膏皮D.炼铝厂制造铝锭10.在电子工业中,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铜的“腐蚀液”,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该反应利用了铜的什么性质() A .氧化性 B.还原性 C.导电性 D.导热性 11.金属及其制品在腐蚀介质中很容易被腐蚀,其使用寿命大为降低。因此只有对腐蚀介质中的金属及其制品采取防护措施,才能保证金属工艺设备的安全性和工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下面对金属及其制品的防护措施中错误的是()A.铁锅用完后,用水刷去其表面的油污,置潮湿处保存 B.通过特殊工艺,增加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C.对于易生锈的铁制品(如防护网)要定期涂刷防护漆 D.把Cr、Ni等金属加入到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 12.铜锌合金的颜色酷似金的颜色,所以近来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A.测定密度B.放入硝酸中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13.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以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其中高氯酸铵的反应为:2NH4ClO4 N2↑+Cl2↑+2O2↑+4H2O。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能产生大量高温,高温是推动飞船飞行的主要因素 C.铝粉的作用是,点燃时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 D.在反应中NH4ClO4仅起到氧化剂作用 14.2000年5月,在香港拍卖会上,保利集团花费3000多万港币购回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和虎首。普通铜器时间较长容易出现铜绿,其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这三件1760年铜铸的国宝在240年后看上去依然熠熠生辉,不生锈,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 A.它们的表面都镀上了一层耐腐蚀的黄金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它们表面的铜绿被酸雨溶解洗去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述5项素养立足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体现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上述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 化学课程到了初三才开设,但只有一年的时间就参加中考了,你是否感到压力很大?毕竟一年的时间想学好一门课程并不容易。但只要你在学习时真正“吃”透了下面这五个关键词,相信你也能轻松地面对中考。这五个关键词是:观察、动手、记忆、分析、练习。 1、观察 我们在化学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因为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和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尤其要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化学实验时所产生的现象。 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 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②反应条件; ③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④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例如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 ①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 ②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③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最后与前面的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观察实验现象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观察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不要放过物质丝毫的变化;二是把看老师操作与听讲解分析结合,看清应怎样操作和应注意的事项;三是看与想相结合,看的过程中,要弄清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2、动手 化学的形式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要养成这种动手实验的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3.2 金属材料--【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讲义

第二节金属材料 (一)铁合金 一、合金 1、定义: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成分:一种金属为主,另一种或几种是金属或非金属 3、制作过程:熔合 4、特性:(1)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大 (2)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3)合金的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各成分金属 注:1、合金是混合物 2、稀土元素被称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 5、结构变化:纯金属中,所有原子大小、形状都相同,排列规整;加入其它元素的原子后,改变 了金属原子有规则的层状排列,使原子层之间的相对滑动变得困难,导致合金的硬 度变大。 二、铁合金 (1)铁碳合金 1、分类:含碳量为0.03%-2%,为钢;含碳量为2%-4.3%,为生铁。 2、性能及用途:生铁硬度大、抗压、性脆、可以铸造成型,是制造机座、管道的重要材料; 钢有良好的延展性,机械性能良好,可以锻轧和铸造,广泛用于制造机械和交通工具等 (2)钢 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根据化学成分,钢分为两大类:碳素钢和合金钢 1、碳素钢:铁与碳的合金 2、合金钢:也叫特种钢,在碳素钢中适量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钢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具有特殊性能 例:不锈钢是最常见的一种合金钢,它的合金元素主要是铬和镍。 不锈钢特点:比较稳定,不易生锈,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不锈钢用途:医疗器材、厨房用具、餐具、地铁列车车体 (二)铝和铝合金 一、铝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较低,硬度较小,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常温下在空气中常被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Al2O3熔点2050℃),这层膜起到保护内部金属Al(熔点660℃)的作用,所以活泼的Al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2、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①与氧气反应:4Al+3O2点燃 2Al2O3 ②与氯气反应:2Al+3Cl2点燃 2AlCl3 (2)与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3)与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实质: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再与强碱溶液反应 (4)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即铝热反应):2Al+Fe2O3高温2Fe+ Al2O3 3、铝合金的用途 ①铝合金:向铝中加入少量法合金元素,如Cu、Mg、Si、Mn、Zn及稀土元素等,可制成铝合金。铝合金是目前用途广泛的合金之一。 ②硬铝是一种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 二、氧化铝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熔点高(2050℃),很坚固。 天然的氧化铝俗名叫刚玉,机械手表中的轴承就是用它制作的,手表中的“17钻”就是由17个刚玉做成的轴承; 若刚玉中混入了微量的铬,就成了红宝石,若混入了微量的钛或铁,就成了蓝宝石。 2、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①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6H+=2Al3++3H2O ②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2OH-=2AlO2-+H2O 注: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三、氢氧化铝的性质

高中化学学法指津

高中化学学法指津 雷波中学化学组 同学们通过小学、初中学习了这么多年,各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对于化学初中也已经学过一年,也大概知道怎么学。现在再来讨论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首先需要回顾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明确高中化学与初中的不同,再明确高中学什么,高考考什么,然后再来具体讨论学习方法。 一、化学与其他学科有哪些不同? 1、零碎,知识点多。这一点在初中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化学主要分: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实验、计算等五大部分。概念理论规律多,元素化合物中有大量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方程式、用途、制法等需要记忆,有机化学和无机特点相似,但方程式更长而复杂。但化学计算相对来说比较少,高考也不再考大型计算题而是穿插在其它题型之中设计成一个填空或一小问。 2、实验多。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多是它的特点之一,实验仪器的外观形状、名称、规格、量程,实验的操作方法、试剂的加入顺序及注意事项、实验中的变色发光发声产生气泡产生沉淀等现象,可以说知识点众多。 3、知识点多,习题必然多而小。化学题选择题多,大题少,大题也往往是一个大问题下有许多小题,许多个填空。所以化学印发的习题个数多是正常的,常常有一两页,但解答不会需要太多的时间。 4、下同样多的功夫,可以得到更大的成绩。这一点同学们应该有所体会。化学知识杂而不乱,规律性强,只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刻苦的努力,花同样多的时间甚至少一点的时间,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成绩。 二、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有哪些特点? 1、概念抽象。初中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外还有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物质的量的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2、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不再是简单的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同时,每周只有两三节课,又需要留出一年的时间进行高三总复习,进度加快,如果不及时巩固和记忆,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在研究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中,课本轻描淡写,但内容丰富,方程式多,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3、内涵深,联系广。如物质的量将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4、抓典型,带一族。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三、高考考什么?我们要学什么? 从其他省市新课程高考试题分析得知,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分必做和选做两大部分。必做选择题部分化学试题有7个,从第9题到15题,其中一个是有机,都是单选;必做II卷部分化学题有三个,从28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题型归纳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习题 知识网络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F 无正价,O 一般也无正价) (4)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数|+|负价数|=8 巩固练习 元素的金属性 或非金属性强 弱的判断依据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 (A Z 七 主七副 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高一化学学法指导

高中化学学科学法指导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是初、高中结合的平台,进人高中后,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使同学们觉 得高中化学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高中化学知识总量的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 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使一些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在诸多方面就出现了很多 不适应。高一的起步开局,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成败。 一、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比较 1、教学内容和进度 初三刚刚接触化学,因此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和定律的学习巩固时间较长,而进入 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这在理解 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Cl 的实 2与水、碱的反应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验室制法,Cl 2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 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 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 研究的思维理念,灵活动脑的理解方式。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特点。 2、思维方法 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 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 定量分析,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除形象思维外,还侧 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 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摩尔的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 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3、记忆方法 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而高中阶段则要 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 不良”而事倍功半。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docx

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具体表述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科教兴国 1 / 1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_林小驹

21世纪以来,国际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模型: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信息技术素养、语言能力、自主发展、数学素养、问题解决与实践探索能力。欧盟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共计8个领域,每个领域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1〕〔2〕 。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 文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首次提出: “教育部 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依据总体框架研制不同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进一步形成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共同学习的必要素养。笔者 认为,核心素养应指:每个人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具备的关键的、重要的、不能缺失的品质、知识、技能、才干、精神风貌等的集合。 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什么?我们认为最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思想品德素养、各学科的基本科学素养(包括双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人文素养即内在的精神品质(包括文史政法哲艺的知识、思想、方法和精神)、信息素养、思维素养、跨学科跨情境的综合能力及实践素养、语言素养(包括人际交往、合作交流、学科用语、国际理解教育等)、道德素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如正义感、诚信、礼仪等)和身心素养(良好的体质、积极和平衡的心态等)。 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在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协同发展,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化学信息素养、化学能 摘要:文章阐述了刚刚兴起的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背景、国内外研究成果。首次提出 了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化学素养、化学信息素养、化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素养、化学思维素养、跨学科合作综合素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并详细表述了这些素养内容的特点。 关键词: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76(2015)05-0078-04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林小驹 李 跃 沈晓红 (深圳市宝安中学,广东深圳 518101) 作者简介:林小驹(1961-),广东揭阳人,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学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学化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教研重点课题“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编号:23)研究成果。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015年5月上半月 课程与教学 DOI:10.16215/https://www.360docs.net/doc/532053953.html,44-1371/g4.2015.05.019

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所有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所有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 2 + H 2 === 2HF F 2 +Xe(过量)===XeF 2 2F 2(过量)+Xe===XeF 4 nF 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 2 +2H 2 O===4HF+O 2 2F 2 +2NaOH===2NaF+OF 2 +H 2 O F 2 +2NaCl===2NaF+Cl 2 F 2 +2NaBr===2NaF+Br 2 F 2+2NaI ===2NaF+I 2 F 2 +Cl 2 (等体积)===2ClF 3F 2 (过量)+Cl 2 ===2ClF 3 7F 2(过量)+I 2 ===2IF 7 Cl 2 +H 2 ===2HCl 3Cl 2 +2P===2PCl 3 Cl 2 +PCl 3 ===PCl 5 Cl 2 +2Na===2NaCl 3Cl 2 +2Fe===2FeCl 3 Cl 2 +2FeCl 2 ===2FeCl 3 Cl 2+Cu===CuCl 2 2Cl 2+2NaBr===2NaCl+Br 2 Cl 2 +2NaI ===2NaCl+I 2 5Cl 2+I 2 +6H 2 O===2HIO 3 +10HCl Cl 2 +Na 2 S===2NaCl+S Cl 2 +H 2 S===2HCl+S Cl 2+SO 2 +2H 2 O===H 2 SO 4 +2HCl Cl 2 +H 2 O 2 ===2HCl+O 2 2O 2 +3Fe===Fe 3 O 4 O 2+K===KO 2 S+H 2===H 2 S 2S+C===CS 2 S+Fe===FeS S+2Cu===Cu 2 S 3S+2Al===Al 2S 3 S+Zn===ZnS N 2+3H 2 ===2NH 3 N 2+3Mg===Mg 3 N 2 N 2+3Ca===Ca 3 N 2 N 2+3Ba===Ba 3 N 2 N 2+6Na===2Na 3 N N 2+6K===2K 3 N

高中化学多个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学法指导

多个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种物质与几种物质发生反应的问题,这时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往往就成了解此类问题的关键。先后顺序不清,解题就无从下手;先后顺序搞错,就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甚至还会得出错误的结果。下面我就中学教学中常出现的需要判断反应顺序的一些问题作以分析。 一、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先后顺序问题 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间(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那么氧化剂得电子的能力愈强,还原剂失电子能力也就愈强,则两强之间更易发生电子转移,该反应优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强强优先”原则。 例1.向500mL 溴化亚铁溶液中缓慢通入1 120 mLCl 2(标况),溶液中有2/3Br -被氧化。求原溴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根据反应Br 2+2Fe 2+=2Fe 3+2Br -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Fe 2+>Br -。据题意,Br -部分被氧化,则Fe 2+全部被氧化,因为通入的氧化剂Cl 2先和Fe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有将Fe 2+氧化完,才能氧化Br -。 解:设原溶液中含FeBr 2的物质的量为x ,则 n (Fe 2+)=x ,n (Br -)=2x 被氧化的Br -为3 4x 2 Fe 2++Cl 2==2Fe 3++2Cl - x 2 x 2Br -+Cl 2==Br 2+2Cl - x 34 3 x 2 氯气的物质的量为:mol 4 .221011203x 22x 3 -?=+ 解得,x=0.04 mol ∴c(FeBr 2)=L /mol 8.0L 05.0mol 04.0= 例2.将单质Fe 、Cu 与FeCl 3、CuCl 2溶液一起放进某容器内,根据下述不同情况,填写金属或金属离子。 (1)充分反应后,如果Fe 有剩余,则容器内不可能有 。 (2)充分反应后,如果容器内还有大量Fe 3+,则还含有 ,一定没有 。 (3)充分反应后,如果容器内有较多Cu 2+和相当量的Cu ,则容器内不可能有 。 分析: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还原性Fe >Cu ;氧化性Fe 3+>Cu 2+>Fe 2+。遵循“强强优先”,反应的顺序为: ①2Fe 3++Fe==3Fe 2+ ②2Fe 3++Cu==Cu 2++2Fe 2+ ③Fe+Cu 2+==Fe 2++Cu 所以不难得出: ①若Fe 有剩余,与Fe 反应的FeCl 3、CuCl 2不会存在;②若有大量Fe 3+剩余,则不可能含有Fe 、Cu ;③若有较多Cu 2+和相当量Cu ,因Fe 能与Cu 2+反应,Fe 3+能与Cu 反应,故不可能有Fe 、Fe 3+。 答案应为:(1)Fe 3+、Cu 2+;(2)Cu 2+、Fe 2+ Fe 、Cu ;(3)Fe 、Fe 3+。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什么是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化学核心素养? 2014年,4月24日,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核心素养是指本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2014年12月8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率先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学科核心素养和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的质量标准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按照教育部课标修订的要求,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为了促进化学老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杨梓生在《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2016)一文中,对化学核心素养从内容属性、内涵特点 及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了自己的解读。认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凸显化学本质特征、反映化学基本问题、揭示化学学科思维、体现课程育人价值等内涵特点。 那么,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会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一样吗?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 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相同点,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具体

高中化学元素化学知识点及拓展讲课教案

元素化学(部分通性省略) 一.非金属 I.氢(H ) 1.单质(H 2)无色,无味,有还原性,燃烧淡蓝色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氢气的)发生,储备(运输),利用 2.离子型氢化物LiH,NaH,KH,MgH 2,CaH 2 NaH +H 2O=NaOH +H 2 3.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II.卤素元素(F ,Cl ,Br ,I ) 1.单质 (熔点,沸点随周期增加而增加) 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苍白色火焰),光照条件下爆炸 1)与水反应 2F 2+2H 2O=4HF +O 2 Cl 2+H 2O 垐?噲?H + +Cl -+HClO (次卤酸都有强氧化性,漂白性) 2) 制备 MnO 2+4HCl(浓 ) MnCl 2+2H 2O +Cl 2 KMnO4+16HCl 2KCl +2MnCl 2+8H 2O +5Cl 2 2NaCl +2H 2O=H 2+Cl 2+2NaOH 2.氢化物 1)物理性质:均有刺激性气味,无色 (熔点,沸点随周期增加而升高,HF 熔沸点高的原因:形成了H 键) 2)制备(卤化物与高沸点酸) CaF 2+H 2SO 4(浓) CaSO 4+2HF △ △ △

NaCI +H 2SO 4(浓)=NaHSO 4+HCI ↑ NaBr +H 3PO 4NaH 2PO 4+HBr ↑ NaI +H 3PO 4NaH 2PO 4+HI ↑ 3.含氧酸及其盐 2HCIO O 2+2HCI CI 2+2NaOH=NaCI +NaClO +H 2O (冷水条件) (高氯酸是最强含氧酸) 注:上述物质sp 逐渐降低,2黑色不溶 III.氧族元素(O 与S) 1.单质 物理性质:O 2无色,无味 (同素异形体:O 3淡蓝色,有臭味) S 易溶于CS 2,微溶于酒精,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3S +6KOH 2K 2S +K 2SO 3+3H 2O O 2+4I -+4H +=2I 2+2H 2O (滴定反应,指示剂淀粉) 2.氢化物 实验室过氧化氢制碘单质 H 2S 臭鸡蛋气味,无色有毒气体(燃烧浅蓝色) FeS 23223 3.氧化物 2SO 2+O 225 t V O P 垐垎?噲垐?或2SO 3 SO 2能使品红(aq)褪色(可逆) △ 光照 △ △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铝金属材料

4.2铝金属材料 一、铝: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 ?硬度和密度小, ?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其导电性在银铜金之后2、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Al+3Cl2 2AlCl3 4Al+3O22Al2O3 (常温也可以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常用来解释为什么铝不容易生锈) (2) 与酸反应: A、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盐酸,稀硫酸等),生成氢气 2Al+6HCl===2AlCl3+3H2↑2Al+6H+=2A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2Al+6H+=2Al3++3H2↑ B、与氧化性酸反应,发生钝化,即铝、铁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 发生钝化 注意: ①如果是稀硫酸或者是稀硝酸,则不会发生钝化 ②如果是热的浓硫酸或者是热的浓硝酸,也不会发生钝化 (3) 与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Al+2OH–+6H2O=2[Al(OH)4]–+3H2↑ (4) 与盐反应: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发生置换反应 2Al+3Cu2+===3Cu+2Al3+ (5) 与氧化物反应:发生铝热反应 2Al+Fe2O3Al2O3+2Fe 注意事项:①反应物铝和金属氧化物统称铝热剂

② 铝热反应的实验现象为: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 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 ③ 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和冶炼金属 二、氧化铝 1、存在形式:氧化铝主要存在刚玉中,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 , A 、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 B 、含少量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 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熔沸点高。 3、化学性质: (1) 电解反应:电解氧化铝用于制取金属铝 2Al 2O 3 ========= 2Al + 3 O 2 ↑ (2) 两性氧化物(即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 A 、氧化铝与酸反应: Al 2O 3+6HCl =AlCl 3+3H 2O B 、氧化铝与碱反应: Al 2O 3+2NaOH+3H 2O =2Na[Al(OH)4] 三、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 白色胶状物质, ? 不溶于水, ? 强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 (1) 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Al(OH)3 ===== Al 2O 3+2H 2O (这是工业上制取纯净氧化铝的方法。) (2) 两性氢氧化物: A 、与酸反应:Al(OH)3 + 3HCl= AlCl 3 + 3H 2O B 、与碱反应:Al(OH)3 + NaOH =Na[Al(OH)4] 3、制取:实验室一般用铝盐跟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电解 △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减负增效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思考

减负增效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思考 摘要:减负形式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一线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学生能否掌握科学的学法并灵活运用是减负又要增效的瓶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是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笔者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做了如下的思考:课堂教学设计的定位应是学法定教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载体的教材应进行学法因素的挖掘和整合、对传统课堂结构的模式应进行适当的调整等问题,以期对同行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学法指导定位载体课堂结构 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常州率先成为减负地区。尤其是从09年秋学期开始,随着晚自习的取消、双休日学生回家自主学习等一系列举措的落实意味着常州减负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然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和前所未有的:其一是学生在校时间的缩短对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提出了挑战;其二是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极度扩大与学生不会科学安排课后时间、不会主动学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都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面对减负的形势,如何做到减负而不减质甚至还要提质即减负增效成为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人们办事之所以能“事半功倍”,花的力气少而取得的成效大就在于方法的正确;而“事倍功半”的原因则亏于方法的笨拙。所以对学生而言,能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成为制约学生学习效率的瓶颈问题。对教师而言,教学不但要善于提出完成“教”的任务和方法,而且更要善于向学生提出完成“学”的任务和方法,即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减负带来的问题。而以前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大多数流于形式,随机性大,所以减负增效形式下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呢?笔者以高中化学教学为载体对学法指导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对学法指导定位的思考:学法定教法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研究教学法,须研究“教法”,也须研究“学法”,更要研究“学法”与“教法”的关系,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然而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研究的重心大多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表现为教师多从自己的教法入手,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力求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做到尽善尽美,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