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普查

中国水利普查
中国水利普查

中国水利普查

CHINA CENSUS FOR WATER

张店区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

张店区水务局

张店区统计局

二〇一三年九月

张店区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

根据国务院决定,2010年至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为2011年度。按照第一次水利普查山东省及淄博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张店区开展了第一次水利普查。普查主要内容包括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经济社会用水情况、河流湖泊治理保护情况、水土保持情况、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

经过全区和有关部门及全体普查人员近三年的共同努力,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基本完成。经张店区人民政府批准,张店区水务局、张店区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第一次水利普查主要成果如下:

一、河湖基本情况

河流。共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7条,其中跨县(区)河流7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7条,其中跨县(区)河流7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1条,其中跨县(区)河流1条;流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0条。

湖泊。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湖泊0个。

二、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水库。共有水库3座,总库容0.0109亿立方米(详见表1)。

水电站。共有水电站0座。(详见表

2,略)

水闸。过闸流量1立方米每秒及以上水闸4座,橡胶坝16座(详见表3)。其中:规模以上水闸3座,分别为:分(泄)洪闸0座,引(进)水闸0座,节制闸3座,排(退)水闸0座。

堤防。堤防总长度为26.636公里 (详见表4)。5级及以上堤防长度为26.636公里。

泵站。共有泵站1座 (详见表5)。其中:规模以上泵站1

座。

表5 不同规模泵站数量汇总表

农村供水。共有农村供水工程0.0033万处,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0.0033万处,分散式供水工程0处。农村供水工程总受益人口13.7753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受益人口13.7753万人,分散式供水工程受益人口0人。

塘坝窖池。共有塘坝12处,总容积0.00348亿立方米;窖池0处。

拦河闸坝。共有设计蓄水量在1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拦河闸坝1座,总设计蓄水量0.004亿立方米。

灌溉面积。共有灌溉面积8.0944万亩。其中:耕地灌溉面积7.8566万亩,园林草地等非耕地灌溉面积0.2378万亩。

灌区建设。共有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及以上的灌区0处;设计灌溉面积1万亩(含)~30万亩的灌区1处,灌溉面积0.2776万亩;50亩(含)~1万亩的灌区0处。

地下水取水井。共有地下水取水井0.3596万眼,地下水取水量共0.4800亿立方米(详见表6)。

地下水水源地。共有地下水水源地5处(详见表7)。

表7 不同规模地下水水源地数量汇总表

三、经济社会用水情况

经济社会年度用水量为1.61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0.2亿立方米,农业用水0.311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9473亿立方米,建筑业用水0.0051亿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0.1358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0099亿立方米。

四、河湖开发治理情况

河湖取水口。共有河湖取水口8个(详见表8)。

地表水水源地。共有地表水水源地0处(详见表9,略)。

治理保护河流。全区有防洪任务的河段长度为87.58公里。其中,已治理河段总长度为69.78公里,占有防洪任务河段总长度的79.68%;在已治理河段中,治理达标河段长度为42.15公里。

五、水土保持情况

水土保持措施面积。水土保持措施面积为9.6平方公里,其中:工程措施2.7平方公里,植物措施6.9平方公里。

六、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

水利行政机关及其管理的企(事)业单位36个,从业人员2444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1223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1121人。

乡镇水利管理单位7个,从业人员29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26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汇总数。

[2] 工程规模、等级的划分如下:

1、水库:

大(1)型水库:总库容≥10亿立方米;大(2)型水库:1亿立方米≤总库容<10亿立方米;中型水库:0.1亿立方米≤总库容<1亿立方米;小(1)型水库:0.01亿立方米≤总库容<0.1亿立方米;小(2)型水库:0.001亿立方米≤总库容<0.01亿立方米。

2、水电站:

大(1)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大(2)型水电站:30万千瓦≤装机容量<120万千瓦;中型水电站:5万千瓦≤装机容量<30万千瓦;小(1)型水电站:1万千瓦≤装机容量<5万千瓦;小(2)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万千瓦。

3、水闸:

大型水闸:过闸流量≥1000立方米/秒;中型水闸:100立方米每秒≤过闸流量<1000 立方米每秒;小型水闸:过闸流量<100 立方米每秒。

4、堤防:

1级:防洪(潮)[重现期(年)]≥100;2级:50≤防洪(潮)[重现期(年)] <100;3级:30≤防洪(潮)[重现期(年)]<50;4级:20≤防洪(潮)[重现期(年)]<30;5级:10≤防洪(潮)[重现期(年)] <20;5级以下:防洪(潮)[重现期(年)] <10。

5、泵站:

大型泵站:装机流量≥50 立方米每秒或装机功率≥1万千瓦;中型泵站:10立方米每秒≤过闸流量<50立方米每秒或0.1万千瓦≤装机功率<1万千瓦;小型

泵站:装机流量<10立方米每秒或装机功率<0.1万千瓦。

[3] 1公顷=15亩。

6、拦河闸坝:

本项调查为山东省调查内容。总设计蓄水量为设计蓄水量之和。

论中国水利工程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32235148.html, 论中国水利工程历程 作者:段丹锋杨政翰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9期 摘要:我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农业发达,而农业灌溉必然离不开水利工程,所以从古至今我国的水利事业都发展迅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本文主要从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出发,逐步介绍到近现代我国的水利设备,研究了我国水利工程的现代化,作为现如今发展的借鉴和参考,希望能对我国当代的水利发展有所帮助,促进我国未来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 一、璀璨的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在水利工程方面也创造了举世无双的辉煌,其中的部分工程在今天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得不令人感叹古人卓绝的智慧。 战国末年秦国修建了郑国渠。郑国渠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地势,可以最大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并且形成了一套自发控制的灌溉系统。在此之后的100年里郑国渠都发挥了极大的灌溉作用,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引泾灌溉工程。 秦昭王末年李冰在蜀地主持修建了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是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并且在江水自动分流、排沙、控制引水量等方面表现出了极为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直到今天都江堰都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为沿岸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安全和保障。 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使得隋朝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后世历代王朝都以京杭大运河为基础建立了经各地物资运往首都的漕运体系。南方与北方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物产交流与经济交流愈发地丰富,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让沿岸的交通变得十分便利,在发生自然灾害是国家的赈济也更加方便。 二、新中国初期水利工程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的水利工程大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历经混乱不堪的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基本上都已经年久失修,难以发挥防洪灌溉作用,甚至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隐患。虽然此时我国经济十分困难,但是国家依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建设水利工程。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建成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国内外著名水利工程

国内外著名水利工程 作者:梁田 高工:101 摘要:此论文的目的是让人了解国内外著名水利工程阿斯旺大坝、胡佛大坝、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和它们的基本信息 关键词:阿斯旺大坝、胡佛大坝、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1国内外著名水利工程 1.1 阿斯旺大坝 埃及尼罗河上所筑的阿斯旺大坝,具有灌溉、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为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尼罗河畔肥沃的土地要功归于尼罗河年年岁岁有规律的泛滥。在泛滥的季节,汹涌的河水漫过河床,淹没两岸大片土地,然而洪水退下后留下的淤泥却是农田宝贵的肥源,这肥沃的土地是埃及人的生命保障,也是支撑埃及文明的基石。1970年,在尼罗河下游建成了阿斯旺大坝。大坝的建成使灌溉面积扩大,有40万公顷沙漠变成了良田,埃及的农业产值因此翻了一番。阿斯旺大坝在控制了尼罗河千百年来周而复始泛滥的同时,也使两岸的农田失去了天然的肥源。它横截尼罗河水,高峡出平湖。高坝长3830米,高111米。1960年在原苏联援助下动工兴建,1971年建成,历时10年多,耗资约10亿美元,使用建筑材料4300万立方米,相当于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项集灌溉、航运、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高坝建成后,其南面形成一个群山环抱的人工湖。阿斯旺水库。湖长500多公里,平均宽10公里,面积50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人工湖,深度和蓄水量则居世界第一。电站厂房位于右岸边,利用施工期6条直径15米的导流隧洞改建成发电与泄洪合一的引水隧洞,装机12台,共210万千瓦。最大泄洪量6000立方米/秒。 1.2 胡佛大坝 胡佛水坝(Hoover Dam)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 (Colorado)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位于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之处的黑峡(Black Canyon),具有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胡佛大坝建在深窄峡谷内,坝基基岩为坚硬的安山岩、角砾岩。坝基设置水泥灌浆帷幕和排水孔,对上游剪力带进行灌浆加固。大坝施工采用柱状浇筑法,分230个柱状块,上游面块体5m×18m,下游面块体7m×9m,浇筑层厚 1.5m。该坝是首次采用埋设水管冷却的高坝。共布置6×3m和4×3m拌和楼各1座,生产能力为7560m/d;布置有5台23t平移式缆机和1台13t斜撑式起重机,使用6m吊罐浇筑混凝土。大坝系混凝土重力拱坝,坝高221.4m,大坝形成的水库叫米德(Mead)湖,总库容348.5亿m3,水电站装机容量原为134万kW,现已扩容到208万kW,计划达到245.2万kW。于1931年4月开始动工兴建,1936年3月建成,1936年10月第一台机组正式发电。胡佛大坝工程布置很紧凑,1931年5月开始开挖导流隧洞,1932年秋季即打通并完成衬砌。1933年6月开始浇混凝土,至1935年3月浇完248万m混凝土,历时21个月,221m 高的重力拱坝浇筑到坝顶。同时,进水口建筑物、压力钢管、发电厂房、溢洪道、泄洪洞和输电线路等都在平行作业。胡佛大坝基岩为坚硬的安山岩、角砾岩。河床狭窄、两岸陡峭。低水位到基岩的深度为33~40m,最低点为42.4m,低水位的水面宽度为88~113m。坝址处流域控制面积43.25万平方km,占总流域面积的69%。水库面积663.7平方km。坝址处最大年径流量为274亿立方m,多年平均径流量160亿立方m。 1.3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38公里。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2010年7月19日,三峡大坝将迎来一次峰值在65000立方米/秒左右的洪水。堪比1998年长江三峡河段的最高峰值,这也将是三峡水库建成以来所面临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洪水

中国传统水利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对于人类来说,水像空气和食物一样重要。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一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无不首先在大河冲积平原发展起来,无不借助于河流的慷慨赠予,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但是,天然降水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时空分布并不总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离不开有益生存的水利建设,也离不开治理水害的斗争。在中国,大规模开展除害兴利的治水活动已有四千年之久。第一部中国水利史则始创于公元前100年前后。当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历史名著《史记》中专门安排了一章,记述从公元前22世纪的大禹治水到他生活的年代的重大水利事件,命名为《河渠书》。在《河渠书》中,司马迁还详细记述了公元前109年跟随汉武帝参加惊心动魄的黄河堵口的施工场面。尔后,他感慨万分地说:“甚哉!水之为利害也。①”强调指出水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提出了以防洪、灌溉、排水、航运、城镇供水为主要内容的水利概念。②司马迁的感慨不无道理,的确,水利事业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太密切了。继司马迁之后,编写水利的历史,总结历史治水经验以为后世借鉴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一部水利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掌握水的运动规律,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其中,水利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和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本书的绪论中,作为水利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与展望,我们将从轮廓上介绍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科学技术的特点与不足;分析水利活动与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变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进而从历史体验和哲学思考中得出相应的结论,即人们的水利活动的成败得失,不能只是从其是否符合水本身的规律来考察,而应该把它放在自然与社会共同构成的大系统中来评价;引申出兴利除害的水利活动将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的规律性认识;以及水利科学技术史研究今后的主要方向等。 第一节中国传统水利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古代,中华民族在社会发展和与自然灾害搏斗的历程中建立了符合自身江河特点、水土资源条件的水利工程体系,形成和完善了水利科学和技术,我们称之为传统水利。传统水利在华夏民族的文明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和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史记·河渠书》,二十五史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我国的传统水利按照建设的规模和技术特点,大致可以分作3期:大禹治水至秦汉,这是防洪治河、运河、各种类型的灌排水工程的建立和兴盛时期;三国至唐宋,是传统水利高度发展时期;元明清,水利建设普及和传统水利的总结时期。① 一水利的起源与第一次建设高潮(公元前22世纪至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历经青铜工具特别是铁器的广泛使用,也历经由奴隶制到封建社会的制度大变革,生产力出现了飞跃的进步。此外,秦汉政权的大一统和强盛的国力,对于需要大规模社会组织的水利建设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这一时期在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并有一批传统水利的大型精品问世,有的至今仍卓然于世。在水利建设的基础上,这个时期水利科学技术也取得较快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和活跃的学术争鸣,也有助于科学技术的繁荣。在西周及其以前的奴隶制国家时期,中国传统水利技术较之古埃及、古巴比伦,特别是奴隶制高度发达的古希腊略逊一筹,而在春秋战国以来,中国

中考历史黄金考点三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无答案)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都江堰: 1.时间、人物: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 2.作用(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二、灵渠: 1.开凿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统一岭南,派大军南征.但湖南和广西交界处的道路崎岖,湘江和漓江又互不相连,这给行军运粮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运输问题,秦始皇命令史禄在湘江上源和漓江上源之间修筑一条运河,这就是灵渠.。 2.作用: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发展南北路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当然,今天灵渠的主要功能已转为农田灌溉. 三、隋朝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根本目的)。 2.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3.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在位皇帝:隋炀帝 6.四段和五河: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四、启示: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仅造福了古代人民,它们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造福两岸人民。 【知识拓展】今天大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隋朝大运河与今天的京杭大运河是有所区别的,因为隋唐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的,而今天的大运河已经离洛阳很远了,今天的大运河是元朝的时候的原来的基础上,把大运河改直了,原来是不经过山东省的,现在就经过了,再由于历史上黄河几次改道,使得原来的运

2016-2020年中国水利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编纂

前 言 近年来,伴随着水利行业市场化的推进,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到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但并未削弱国企主导的地位。中国每年因洪涝灾害、干旱等导致的损失超过2000亿元,社会对水利的安全性需求仍未得到满足,加快水利建设投资势在必行。2014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达到4881亿元,较2013年增长29.9%;其中中央投资1627亿元,较2013年下降7.69%。全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万平方公里。 2015年1-12月,各地累计完成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349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51.0亿元,增幅32.2%。当月完成中央投资计划397.4亿元,较上月减少34.9亿元。 政策方面,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制定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的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完善水价、电价等支持政策,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积极鼓励引导社会投资,加强重大水利工程等重点领域建设,促进投资平稳增长。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水利贷款余额达到7286亿元。 由于水利水电施工涉及水文、机电、建筑等诸多领域,对各类施工技术的集成度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高价值装备的使用有更高要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壁垒更高。结合中国水利工程行业投资规模的历史数据规律、政府对中国水利工程行业投资规模的相关措施以及水利细分领域的发展状况。水利“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水利投资规模大概为1.8万亿元。照此估算,水利“十三五”规划的投资规模将有望进一步提高,同比增速或达40%以上。预计到2018年水利投资为3.2万亿元,到2020年将达4万亿元。 《2016-2020年中国水利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利用中经未来长期对水利工程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数据,从行业的高度全面而准确的构建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情况、中国水利工程行业发展环境、水利工程行业发展状况、水利工程细分领域投资建设情况、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研究、民生水利运行管理对策研究、重点区域水利工程投资建设情况、水利工程行业领先企业及水利工程未来前景展望等等。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是政策全面、数据详实、分析专业。报告通过大量的市场监测数据,深入并客观地剖析当前中国水利工程行业的运行态势及存在问题,是水利工程相关企业、投资企业、水利工程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全面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做出正确管理决策的必备参考。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公基备考: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学一波

公基备考: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学一波 邗沟 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在今天的江苏境内。公元前506年,吴军大败楚师。12年后,又败越国。经此两战后,吴国称霸。当时的吴王夫差决定用兵北方,故筑邗城、穿邗沟。后隋炀帝“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江”,这是在旧有基础上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大,逐步形成了后代运河的规模。元代开通京杭运河,邗沟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鸿沟 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古代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道。战国时魏国为了战争需要,两次兴工动土,开挖而成。秦末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两军对峙,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史记·项羽本纪》)。现在用“鸿沟”一词比喻界线分明便出自此处。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岷江之上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

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郑国渠 郑国渠,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泾河北岸,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此举适得其反,促进秦国更加强大。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白渠 白渠,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开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于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故而得名白渠,也常与原有的郑国渠合称郑白渠。这是继郑国渠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 灵渠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为尽速征服岭南,下令开凿灵渠。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教案)教学内容

2 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中国地图上指认都江堰、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并初步了解它们的巨大作用,感受中国古代、当代人民创造水利工程奇迹的胆识。 2.知道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工程上的地位。感受李冰父子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以及非凡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3.搜集我国古今重大水利工程方面的资料,能利用资料介绍某一项工程的作用和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1.阅读书籍、上网查询、询问家长或朋友等方式搜集我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的相关资料。 2.按“解决问题方案”中承担的任务各司其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南旺分水枢纽是京杭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分水枢纽工程,是古代水利建设的奇迹。在神州大地上,除了京杭大运河之外,聪慧而勤劳的中国人民还兴建了很多著名的水利工程。 2.(课件出示课题: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3.组织学生交流方案的执行情况(出示相应课件:问题解决方案) 师:上节课,大家将“都江堰、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作为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内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了选择,并组成了现在的新的小组,讨论、制定了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案的执行情况如何呢?交流一下。 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师(过渡):同学们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询,询问家人、朋友的形式搜集了大量的资料,通过探究,你们解决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出示相应课件)请各小组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所探究的水利工程的大致位置。 (2)各组员交流查找到的资料。 (3)围绕探究主题讨论:解决了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4)思考:用什么方式呈现探究结果?) 2.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结果 学生分组交流时,教师随机落实以下要点。 ·都江堰: (1)了解都江堰的巨大作用 师:(课件出示都江堰示意图,分步点击出示都江堰组成部分名称)都江堰由鱼嘴(又称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飞沙堰起到排沙的作用,(课件指出宝瓶口)这是宝瓶口,它是都江堰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部分,瞧!宝瓶口是什么形状?(梯形),通过它把内江的水引到广阔的川西平原,川西平原会怎样呢?(点击课件演示内江的水通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是呀!都江堰通过神奇的“宝瓶口”,既消除了水患,又灌溉了田地,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开凿宝瓶口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在当时没有火药爆破的情况下,他们是怎么炸开岩石的呢? 师:在开凿宝瓶口的过程中,有人建议,先在石头上凿一条沟,然后铺上干草,再点燃它,石头被烧得滚烫,然后浇上冷水,石头随之便裂开了,这样就能顺利地将石头凿开了。这其实运用的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两千多年前,劳动人民能想出这个办法,你看出了什么?(生交流,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议一议,李冰父子为什么能够不顾辛劳、不顾危险和水患作斗争?他们为了什么? 师:是呀!李冰父子一心为民造福,他们不知流了多少汗,费了多少心思,坚决与水患斗争到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建造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出示课件)它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

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摘要: 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亟需靠人工灌溉来保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因此中国自远古就开始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 关键词:中国农业水人工灌溉重视农田水利 Abstract: Chinese agricul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in terms of water conditions have been very satisfactory. China climate in most areas affected by the monsoon rainfall is very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year often can not meet the need to ensure that agriculture needs by artificial irrigation.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base. Water conservancy, except water, human surviv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has always been a country event. So since ancient China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s. Key words: Chinese agriculture, water, artificial irrigation, attention,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前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大禹治水至今,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已有5000多年历史。中国古代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农田水利工程。有的工程就其规模之大设计的巧妙和高超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之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水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有些地区农业的盛衰与水利的兴废直接有关。几千年来丰富的水利资源滋养了中国农业。同时历史上旱涝灾害频仍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中国的农业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农田水利、克服旱涝灾害的斗争史。 正文: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大体经历了下列发展过程。 一、战国以前与当时的井田制农业相适应布置在井田上的小型灌排渠道——沟洫是这一时期农田水利的代表型式。传说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禹治水时已经发明沟洫但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没有得到很大发展。至周代农田沟洫逐渐形成系统并趋完善。据《周礼》的描述当时的沟洫大致可按功用不同和所控制的灌溉面积大小分为浍、洫、沟、遂、畎、列各级分别起着向农田引水、输水、配水、灌水以及从农田排水的作用形成有灌有排的农田水利体制。除了直接从河流中引水的形式外当时还出现了人工蓄水陂池。即在天然湖沼洼地周围用人工修筑的堤防构成的小型蓄水库可以调蓄河水和天然降水提高灌溉能力。西周时京都今西安市西南附近有灌溉作用的池就属这种灌溉型式。东周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水利工程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吴王夫差开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如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前591年间楚国在今安徽省寿县建成了芍陂当时是由孙叔敖主持修建的并于公元前548年将发展农田水利定为国家的法典。公元前563年郑国也兴建了新的灌排系统。 二、战国至西汉时期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兴起。大型渠系工程取代了农田沟洫水利工程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海河流域方面战国初年魏国邺令西门豹在今河北临漳一带主持兴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漳水十二渠。由于漳水含有较多的泥沙带有丰富的有机和无机养分该渠的兴建不仅发展了灌溉而且肥沃了农田改良了土壤。西汉以下数百年间邺县一带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区域当与漳水十二渠的兴修有关。长江流域方面秦昭王时在秦蜀守李冰的主

新中国水利50年

PART ONE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都把治水放在重要位置,对水利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领导和组织全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兴修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水利基础设施,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50年来,从50年代、70年代到90年代,水利建设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水利上了三个台阶,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一) 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 1.五十年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作出了从根本上解决淮河问题的英明决策,领导全国人民揭开了中国治水的新篇章。从治理淮河开始,到修整、加固黄河、长江堤防,开挖引黄济卫人民胜利渠,修建荆江大堤和分洪设施,并且先后建成了官厅、佛子岭、梅山、大伙房等17座大型水库。由于水利建设方针正确,大部分效益较好,成绩显著。在50年代初期,毛泽东、党中央曾多次提出了兴建三峡水库和南水北调的问题。 1957年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建设提出:“必须切实贯彻执行小型为主,中型为辅,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兴修大型工程”的水利建设方针。并提出:“还必须注意掌握巩固与发展并重,兴建与管理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但随后到了1958年“大跃进”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左”的口号和方针下,违反自然规律,无视基建程序,急于求成,高指标,瞎指挥,在淮北地区大搞河网化,使水利建设处于失控状态,这个时期,虽然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掩盖了工程设计标准低和质量比较差的问题。 50年代后期,1958年1月,党中央在南宁会议上曾议论建设三峡问题。1958年3月党中央在成都会议上曾因河南一篇文章谈到以“蓄(以蓄为主)、小(小型为主)、群(群众自办为主)”与“排(以排为主)、大(大型为主)、国(依靠国家为主)”的治水思路和看法,引起了在治水思路上“蓄、小、群”与相对应的“排、大、国”的两种意见。会上毛泽东曾指出,“排、大、国同蓄、小、群是对立统一,逐步认识。蓄、小、群为主,当然也要一点排、大、国。三峡、三门峡只有国家力量才行”。在会上曾提出这里有没有多快好省和少慢差费的两条路线问题?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的决议;提出了长江流域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应当是统一规划,全面发展,适当分工,分期进行。同时提出,需要正

中国水利工程发展概论

中国水利工程发展概论 一、序论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无不首先在大河冲积平原发展起来,无不借助于河流的慷慨赠予,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在中国古代社会,农田水利建设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存亡。但是,天然降水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时空分布并不总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离不开有益生存的水利建设,也离不开治理水害的斗争。在中国,大规模开展除害兴利的治水活动已有四千年之久。 中国的水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中国古代水利发展,一个是新中国的水利发展。古代的水利发展可从大禹治水说起,直到晚清至明国时期,新中国的水利发展就要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说起了。 二、远古时期华夏人民治理洪水 三皇五帝时期,相传远古时共工氏曾治洪水,以土壅水,但失败。到尧、舜时又发生全国性洪水,禹受命平治水土,导江河,开沟洫,通航道,多方面开发水利。这实际是以他为代表总括了春秋以前亿万人、千百年的水利成绩。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三、秦汉时期水利事业蓬勃发展 战国末期,秦国国力殷实,重视水利。自秦灭周(公元前256)至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的四百多年中,是黄河流域为主的水利发展期,也是中国水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及至统一中国,生产力更有较大发展。 四川的都江堰、关中的郑国渠和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灵渠,被誉为秦王朝三大杰出水利工程。都江堰是岷江上的引水工程,至今已成功地运行了2250年,灌溉面积也增加到1086万亩。它是无坝取水枢纽,渠首主要依靠鱼嘴分水、飞沙堰溢洪、宝瓶口控制引水,具有灌溉、防洪、放木等多种效益,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在世界上如此规模又有数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恐无出其右者。晚于都江堰10年,公元前246年秦国又兴建了郑国渠。国家的昌盛,使秦汉时期出现了兴修水利的高潮。 西汉建都长安(在今西安市西北),为保证首都物资供应和避开渭水多沙迂曲的困难,元光六(公元前129)开始在渭水之南修建一条西自长安东至潼关的长达300多里的漕渠。漕渠历时3年建成,最多时每年运粮600多万石,对于维护政权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水利成就和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水利成就和历史意义 摘要:自古以来,农业的命脉是水利,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基础设施之一,其对种植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兴修水利是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古代水利;建设 1 古代水利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水利问题,而且深知水利对农业的重要。我国从大禹治水开始,几千年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莫不把兴修水利作为一件兴国兴民的大事来抓,水利兴则国兴,发展农田灌溉排水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史书记载,从进入农业社会开始,我国就有了农田灌溉事业。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是摆脱农业靠天吃饭的必然选择。治国先治水,治水即治国,是鲧所以亡,禹所以兴也。管子说:除五害之说,以水为始。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也就是说,要在中央政府内设置专管水利的官员,令熟悉治水业务的人来担当,并且要配备一些技术人员具体组织和指导施工等等。防治水害,兴修水利,由于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水利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 古代水利建设的重要成就 秦汉以来,我国的灌溉事业在其规模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发展。其中一些已经经历了2 000多年的运用考验,至今仍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2.1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灌县附近的岷江上。这是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守后,领导群众修筑的。将离堆凿开,使岷江变为两股,以分水势,既解除了岷江水害,又可使成都大平原得到灌溉和通航之利。其规模之宏大,治水方法之科学,技术成就之高超,在当时水利技术史上是罕见的。经历代整治维修和解放后大规模改建,至今仍灌溉着数百万亩粮田。成为世界上最古老、发挥效益时间最长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有了都江堰,成都平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成为富有的粮仓,享有天府的称号。 2.2郑国渠,战国末年,秦用韩国水工郑国,在关中开渠以沟通泾、洛二水,即所谓郑国渠。渠长150多km,灌溉关中平原。渠两岸的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变成收皆亩一锺。从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当时关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生动描绘了在郑国渠等灌溉渠的淤灌下,关中平原农业发达、经济繁荣的情景。 2.3 芍陂(安丰塘),春秋时期楚国楚庄王在位年间(,楚国劳动人民在今安徽寿县南面兴建了芍陂。这是个大似湖泊的水塘,塘堤四周设有36道门,72道涵。它接引了六安山区流来的水,形成一座周围60多km的蓄水库,可以灌溉万顷农田。现在它成为淠史杭水利综合利用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2.4 圩田是太湖以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的主要灌溉排水形式,至唐末已有相当大的规模。据当时人李瀚的记载,苏州、嘉兴屯田最发达。其中,嘉禾土田二十七屯,广轮曲折,千有余里。北宋范仲淹曾描述当年圩田的规模和技术:江南旧有圩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以上只是较为著名的几例,其他诸如河南南阳六门堰、湖北宜城白起渠、安徽芜湖万春圩、政和圩、新疆等地坎儿井、汉武帝时引洛河水灌溉重泉龙首渠、黄河大堤、江浙海塘等都在我国农田水利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 古代水利建设的主要特点

中国各朝代的水利工程

中国各朝代的水利工程 古江南河,吴国在阖闾、夫差时期(前514~前473)在太湖地区陆续开凿的运河之一。水出 吴都平门(今江苏苏州北门),西北行,穿巢湖(今漕湖)、过梅亭(今江苏无锡东南梅村)、入杨湖(今江苏常州、无锡之间)、出渔浦(今江苏江阴利港)、入长江而抵广陵(今江苏扬州蜀岗)。吴都以南,于今海宁境内开“百尺渎”会古钱塘江,以运送粮秣。古江南河和百尺渎,系江南运河的前身。 邗沟,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吴王夫差筑邗城(古广陵),并于侧近开沟,引江水北出武广(今邵伯湖)、陆阳(今江苏高邮南)两湖之间,下注樊梁湖(今高邮湖),东北流至博芝、射阳两湖(今江苏宝应东),再西北至今淮安北古末口入淮,以通粮道。这条运河利用当时江、淮之间的泻湖加以联缀而成,运道曲远,是今里运河的前身。 菏水,又名深沟。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于今山东定陶东北开深沟引菏泽水东南流,入于泗水,因其水源来自菏泽,故称菏水。其故道相当今山东西南成武、金乡北之万福河。菏水的开凿使原来互不相通的江、淮、河、济四渎得以贯通,成为中原地区东西往来的主要航道。 鸿沟,魏惠王九年(前361),自今河南原阳县北开大沟引黄河水南流入圃田泽(今河南郑州、中牟之间),又自圃田泽引水至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城北,绕城趋南,经通许、太康,注入沙水,再南至陈(今河南淮阳)东南入淮河支流颖水。鸿沟的开凿联结了河、济、濮、泗、菏、瞧、颍、汝、涡等数条河道,形成黄淮平原以人工运河为干流,以自然河流为分支的水运交通网。鸿沟水系的形成是先秦运河草创时期的总结。 先秦的运河大多借助当时平原地区自然河流、湖泊分布较密,便于人工开凿连通的有利条件,其工程虽未臻完善,却对后世运河的发展影响深远。 秦汉 秦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重新整治、改造先秦留下的运河,并开凿灵渠,将运河水系推展到岭南地区。 丹徒水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遣刑徒三千人自今江苏镇江至丹阳,顺应丘陵地势,开凿一条弯曲的河道,东南通吴王夫差所开之古江南河,而至会稽郡(今江苏苏州)。又自今浙江崇德向西南开凿新水道抵钱塘(今浙江杭州)。经过改造整治的人工水道奠定了隋代江南运河的基本走向。 灵渠,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在今广西兴安境湘水上游开凿灵渠,分湘水一支西流,经今兴安溶江注入大溶江,沟通湘、漓二水,今称兴安运河。灵渠使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接通,从此黄、淮、江、珠四大水系皆有运河相连,黄河流域的船只可以由水路直航岭南地区,这是中国水运史的一大发展。 西汉建都长安,“河、渭漕天下、西给京师”,但是渭水流浅沙多,河多曲折,船行不便。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发卒数十万开关中漕渠。自长安城西北(今陕西西安市郊鱼王村附近)引渭水东流,截灞、沋诸水,经今西安、临潼、渭南、华县以北,至华阴县东北之三河口以西注入渭河。全长三百余里,岁运四百万石以上。 蒗荡、浚仪渠,西汉重整鸿沟水系,自河南郡荥阳(今河南郑州西北)引黄河水东流分为两支,南支为蒗荡渠,东南入颍水而注淮;东南支自陈留南分流至阳夏(今河南太康)入涡水。又疏汳水为汴渠。在黄、淮之间组成扇形漕运水系。因同受黄河水补给,屡遭河患侵害。东汉汉明帝刘庄永平十二年(公元69)遣王景治河以后,又修汴渠,自浚仪(今河南开封)分蒗荡水东流至徐州入泗水,时称浚仪渠。积石为堰,垒石门作渠口,使浚仪渠逐渐变成维系黄淮间漕运的骨干水道。 阳渠,东汉为解决雒阳供水及联系黄河、洛水的水成,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在雒阳城西开渠引雒水一支绕城而东,纳谷、瀍二水,至偃师复注雒水以通漕,时称阳渠。使山东漕船由黄入济,经阳渠直抵都下。

(统编版)2020年中考历史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6(1)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聚焦考点☆巩固基础 一、都江堰: 1.时间、人物: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 2.作用(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二、灵渠: 1. 开凿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统一岭南,派大军南征.但湖南和广西交界处的道路崎岖,湘江和漓江又互不相连,这给行军运粮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运输问题,秦始皇命令史禄在湘江上源和 漓江上源之间修筑一条运河,这就是灵渠.。 2.作用: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发展南北路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当然,今天灵渠的主要功能已转为农田灌溉. 三、隋朝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根本目的)。 2.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3.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在位皇帝:隋炀帝 6.四段和五河: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四、启示: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仅造福了古代人民,它们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造福两岸人民。 【知识拓展】今天大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隋朝大运河与今天的京杭大运河是有所区别的,因为隋唐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的,而今天的大运河已经离洛阳很远了,今天的大运河是元朝的时候的原来的基础上,把大运河改直了,原来是不经过山东省的,现在就经过了,再由于历史上黄河几次改道,使得原来的运河已经大部分被掩埋了,今天的大运河主要是清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只是分享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学习笔记 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水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有些地区农业的盛衰与水利的兴废直接有关。几千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同时,水文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成就,水利事业,水利精神,都江堰,隋代大运河 水利——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意指捕鱼之利《史记.河渠书》上溯远古,下迄当时,记述防洪、灌溉、航运等事业:自是之后, 用事者争言水利1933年: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决议提出,水利范围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污渠、港口等八种工程在内。 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亟需靠人工灌溉来保证。因此,中国自远古就开始重视水利的兴修。各种形式的水利工程在全国几乎到处可见,发挥着显著的效益。 几千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间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多种形式的水利工程,有的工程就其规模之大,设计的巧妙和高超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之列下面介绍几个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一、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一).芍陂(音quèbēi)(安丰塘) 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芍陂工程在安丰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因此又叫安丰塘)附近,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孙叔敖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组织当地人民修建工程,将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修建五个水门,以石质闸门控制水量,“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不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涝成灾。后来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现在芍陂成为淠史杭水利综合利用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都江堰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约前280-约前220)任蜀郡守后,领导群众修筑的。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灌县(令都江堰市)附近的眠江上,是一座灌溉成都平原的大型古代水利工程。晋代称都安大堰、湔堰,唐代又名楗尾堰,宋代始称都江堰。都江堰相沿2200多年,是现存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 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项主要工程组成。分水”鱼嘴“是中流作堰,把岷扛一分为二:东边是内江;西边是外江,是眠江正流。”宝瓶口“是劈开玉垒山建成的渠首工程。”飞沙堰“是调节人渠水量的溢洪道。内咖宝瓶口以下进入成都平原上密布的农田灌渠。有了都江堰,成都平原”早则

我国水利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利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必将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下面,我从我国的基本水情及水利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等方面,作一简要汇报。 一、我国的基本水情及水利建设现状 (一)我国的基本水情 我国南北跨度大、地势西高东低,大多地处季风气候区,加之人口众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水情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我国水资源总量 2.8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6 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400 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水资源时间分布来看,降水年内和年际变化大,60%?80%主要集中在汛期,地表径流年际间丰枯变化一般相差2?6倍, 最大达10 倍以上;而欧洲的一些国家降水年内分布比较均匀,比如英国秋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30%,春季降水最少,也占全年的20%,丰枯变化不大。从水资源空间分布来看,北方地区国土面积、耕地、人口分别占全国的64%、60%和46%,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流域GDP约占全国的,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资源情势发生明显变化,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13%,其中海河流 域减少25%。从总体看,我国水资源禀赋条件并不优越,尤其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任务重。 二是河流水系复杂,南北差异大。我国地势从西到东呈三级阶梯分布,山丘高原占国土面积的69%,地形复杂。我国江河众多、水系复杂,流域面积在100平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