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乙醇保存稳定性研究_马栋

血液中乙醇保存稳定性研究_马栋
血液中乙醇保存稳定性研究_马栋

血液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32466133.html, 血液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作者:阚容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0期 许多血液病在早期时的症状微弱所以很多病人在初期不能察觉到自身患有血液病。而当病人检测血常规发现问题时大多数被判断为是血液系统出现了问题,后期治疗也就根据判断血液病应需检查的科目进行检查。下面是当有可能出现血液系统疾病时应该检查的项目。 一、对血液进行实验 在检测患者血液时,医护人员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在实验室进行血液实验来判断血液中的物质参数,由此来诊断患者是否患病。很多对人体有重要作用的物质都存在于人体的血液中,所以通过对血液中各种物质含量的检测就可以发现身体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 血液检查比局部组织取样检查更容易检出病症,且更容易获取样品。相较于局部组织检查的局限性血液检查还能发现多处病症,而组織取样局限性更大。比如,检测肝脏功能时,判断血液中的肝酶比取肝脏组织样品容易得多。实验室还可以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以及含量。 二、对全血细胞进行计数 在验血时一个常规的检查就可以对全血细胞进行计数。全血细胞是血液中各类细胞中最基础的检查。现代科学技术只需要一滴血液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统计完全血细胞。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医师还需要对血液标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来确定具体病症。 全血细胞计数可以计算出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估算红细胞的体积,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的红细胞。如,当红细胞破碎或者出现不正常形状时、并根据红细胞的数量、大小、形态等特点,判断患者的病因。 全血细胞计数还可以较为精确的计算出白细胞的数量。当然,如果特殊病例需要更多关于白细胞的信息,就需要做特殊的关于白细胞计数实验。当发现白细胞数量异常时,医务人员会通过显微镜再行检测。通过显微镜检测就可以归类于发生了哪种病变。例如,当血液中出现大量未成熟的白细胞时则可能是患了白血病或者白细胞病变引起的其他恶性肿瘤。 作为全血细胞的一部分,血小板的计数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血小板与人体的止血功能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血小板含量越高人体止血速度越快,但是当血小板的数量过高时人体的血管内就会形成凝块,尤其在人体的心脏以及大脑中容易产生凝块。 三、网织红细胞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能力验证计划作业指南(飞行检查)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司法厅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声明 本作业指南及相关材料内容仅供本次能力验证活动之用,未经组织方同意或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复制、传播或作为其它用途。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能力验证计划(飞行检查) 作业要求 1.检查组 1.1 由2-3名技术专家(其中1名为组长)和1名司法行政管理人员组成。 1.2 负责将待测样品带至被检查机构检查现场,并完成移交确认工作。 1.3向被检查机构宣布检查要求、注意事项、公正和保密性声明。 1.4按要求完成现场检查工作,并完成《现场检查表》(见第7页至第9页),并签字 确认。 2.待测样品 2.1待测样品共2份,每份样品约5mL。 2.2每份样品均为有一定乙醇含量的血液样品,且都含有1%的NaF成分。 2.3样品采用硬质塑料管密封分装,加以“血液样品”字样的安全标识,置于内装有冰袋的塑料泡沫盒内,避免在正常运输过程中引起损坏、混淆、腐败。 3.被检查机构作业要求 3.1机构代表随机抽取待测样品(最后次序的参加机构除外),对样品的包装、性状、数量进行查验后签字确认。若有疑问应及时向检查组提出,由检查组负责协调或解决。 3.2经确认后,待测样品的接收、流转、检测等过程按照机构规定进行,应在2个小时内完成待测样品的接收、流转、检测及结果报告等整个过程。 3.3 测定完成后向检查组提交以下材料: A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能力验证计划(飞行检查)结果反馈表》(见第5页); B 检测过程记录(如果有)和检测图谱的复印件。 3.4 检测完毕后由参加机构负责处置样品余样。 4.相关说明 4.1参加机构对待测样品的接收、流转、检测及提交《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能力 验证计划(飞行检查)结果反馈表》等整个过程超过2个小时的,应视检测结果 无效,按“不通过”结果处理。 4.2在观察检测过程的同时,检查组需通过现场核查、记录和档案查阅以及人员 询问等方式进行检查,请参加机构予以配合并确定陪同人员。 4.3 检查组在下列任何情况之一时,经请示组织方同意,可以停止现场检查: a) 实验室实际状况(鉴定人、设备、鉴定场所)与行政登记信息不符合; b) 现场不具备技术能力评审条件;

血液病诊疗指南部分

目录 缺铁性贫血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7) 过敏性紫癜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3) 缺铁性贫血 【概述】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铁缺乏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 【临床表现】 (一)缺铁原发病表现 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 (二)贫血表现 常见症状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促、纳差;有苍白心律增快。 (三)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 毛发干枯、脱发;皮肤干燥、皱缩;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诊断标准】 (一)国内诊断标准 缺铁可分为三个阶段:储铁缺乏(iron depletion,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 deficienterythropoiesis,IDE)及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三者总称为铁缺乏症。1988年,洛阳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通过了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而国内成人尚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以下为参考国内文献综合而成。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64. 44μmol/L(360μg/dl)。

最新常用药物配伍禁忌大全(完整版)

最新常用药物配伍禁忌大全(完整版) 正确的药物配伍可增强药物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成本。常见药物配伍有以下几类。 β-内酰胺类 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合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类与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除外)等量配伍有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药物可降低氨基苷类药物的活性;其禁与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磺胺类、氨茶碱等药物合用,但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分别注射治疗脑膜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甲氧嘧啶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效价降低,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与氨茶碱、磺胺类、红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合用分解失效;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联合疗效增强。头孢唑啉钠与葡萄糖注射液及生理盐水配伍析出晶体,应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 氨基苷类 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等。氨基苷类与β-内酰胺类、甲氧嘧啶、多粘菌素类配伍有协同作用。链霉素与四环素(对布氏杆菌)、红霉素(对猪链球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

烟肼(对结核杆菌),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氨基苷类同类药物之间及高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等合用毒性增强;与碱性药物联用虽抗菌效能增强,但毒性增强。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水解失效。 四环素类 包括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同类之间或与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对治疗胃肠道和呼吸道有协同作用;与甲氧嘧啶等抗菌增效剂、硫酸钠(1﹕1)同时给药分别有明显增效和促进本品吸收作用;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联合分解失效;与钙、镁、铁等二价金属离子发生络合阻滞其吸收。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氯霉素类 氟苯尼考与强力霉素、新霉素、硫酸粘杆菌素联用疗效增强;与氨苄西林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联用疗效降低;与卡那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链霉素联用毒性增强。 大环内酯类 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螺旋霉素、北里霉素等。红霉素与磺胺类、泰乐菌素、及链霉素,北里霉素与链霉素、泰乐菌素与磺胺类,竹桃霉素与四环素类合用有协同作用。红霉素不宜与β-内酰胺类、林可酰胺类、四环素联用。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doc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 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 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4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 Niemann-Pick 病(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体阶段。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血细胞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从原始 - 幼稚 - 成熟过程)。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

(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 1 、原始红细胞 直径 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 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 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2 、早幼红细胞 直径 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PPT9 显示的是早幼红细胞。 3 、中幼红细胞 直径 8-15 μ m ,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体积的 1/2 。核染色质凝集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核仁消失。由于血红蛋白的形成,胞浆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PPT10 显示的是中幼红细胞。 4 、晚幼红细胞 直径 7-10 μ m ,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体积的 1/2 以下。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胞浆量多,染成浅灰或成熟红细胞色。 PPT11 显示的是晚幼红细胞。 (二)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

血液检材中乙醇的定性及定量检验的实验流程

血液检材中乙醇的定性及定量检验的实验流程血液检材中乙醇的定性及定量检验的实验流程 1 、实验目的 依据国家标准?为检验交通事故案件中血液检材中是否含有乙醇成分以及其含量的确定制定本流程。 2、检材范围 血液检材。 3、仪器及器材 3.1 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机3.2 高速离心机: 附带离心管 3.3 移液管,2ml、1ml、0.5ml, 3.4 试管 3.5微量进样器,10卩I, 4、检验流程 4.1 检材前处理 4.1.1 乙醇标准溶液的配置 准确吸取乙醇1.26mL于100mL容量瓶中?添加重蒸馏水至刻度?混匀? 得?10mg/mL乙醇储备液?再稀释10倍得1mg/mL的乙醇标准使用液。 4.1.2 内标物标准溶液的配置 准确吸取叔丁醇1.27mL于500mL容量瓶中?添加重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得 2mg/mL叔丁醇标准液。

4.1.3 检材提取液的配置

取待测全血2ml于离心管内?加100微升叔丁醇内标液?约1克硫酸铵?瓶口覆盖聚四氟乙烯薄膜?硅胶垫?用密封钳加封铝帽?混匀?置60摄氏度水浴加热15-20 分钟。 同时取空白血液两份?其中一份添加内标溶液100 微升和乙醇标准使用液20 微升?按上述方法平行操作以进行空白对照和已知对照。 4.2 定性分析 4.2.1 气相色谱法 4.2.1.1 进样 用10卩l微量进样器分别吸取1卩l上述各试样注入到设定好条件的气相色谱仪中?每个试样平行进样三次。 4.2.1.2 记录及分析 分别记录各试样中内标物?乙醇标准品和可疑峰的保留时间?填入GC定性分析结果表中?计算它们的保留时间平均值?并以内标物的保留时间为1?计算醇的相对保留时间值。 4.3 定量分析 4.3.1 进样 用10卩l微量进样器分别吸取1卩l各试样注入到气相色谱仪中?每个试样平行进样三次。 4.3.2 记录及计算 4.3.2.1 记录 记录检材及空白添加标准品中乙醇及内标物峰面积值?填入GC定量分析记录 表中?并计算出各检材中乙醇及内标物的平均峰面积。 4.3.2.2 计算 空白检材中乙醇添加量*内标物峰面积平均值校正因子⑴二空白检材中内标物进样量*乙醇峰面积平均值

血液病诊断中心

血液病诊断中心 目录 一、背景介绍…………………………………………………………………………………… 二、技术平台…………………………………………………………………………………… 三、学科优势…………………………………………………………………………………… 四、专家队伍…………………………………………………………………………………… 五、血液疾病检测解析………………………………………………………………………… 六、申请单及标本送检要求…………………………………………………………………… 七、GPS综合报告范例………………………………………………………………………… 八、专注金域血液病理………………………………………………………………………… 一、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血液淋巴系统肿瘤的诊断,长期以来主要以形态学诊断为主经历了从普通血细胞、骨髓细胞涂片,细胞化学染色,到结合骨髓活检的不断发展。但由于受医学研究理论、实践及相关学科及技术方法的限制,相比其它系统疾病诊断的发展而言,相对滞后。随着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流式细胞技术、细胞遗传学及其相关技术的长足进步,血液淋巴系统肿瘤诊断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在原FAB分类方案以形态和临床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医学科学工作者在血液肿瘤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全新研究成果,确定了以形态、遗传改变、基因突变、免疫表型和临床特征来鉴定和分类疾病的基本原则,2008年提出新的诊断原则及规范,创立了全新的血液淋巴系统肿瘤“MICM”病理诊断模式。它不仅为认清和阐明血液肿瘤的本质与机制奠定了新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疾病分类与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的较明确的准则,从而开启了血液肿瘤靶向性治疗和个性化方案的新时代。但由于受经济能力及成本、人力、物力及相关技术及环境的限制,对新“MICM”病理诊断模式的接受、使用及推

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目录 一、概述··1 二、稳定性研究实验设计··2 (一)样品的批次和规模··2 (二)包装及放置条件··2 (三)考察时间点··2 (四)考察项目··3 (五)分析方法··3 三、稳定性研究实验方法··3 (一)影响因素试验··3 1、高温试验··3 2、高湿试验··4 3、光照试验··4 (二)加速试验··4 (三)长期试验··5

(四)药品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5 四、稳定性研究要求与结果评价··5 (一)稳定性研究要求··5 1、新药··5 2、已有国家标准药品··6 3、其他··6 (二)稳定性研究结果评价··7 1、贮存条件的确定··7 2、包装材料/容器的确定··7 3、有效期的确定··7 五、名词解释··8 六、参考文献··8 七、著者··8 八、附录··8 稳定性研究报告的一般内容

一、概述 中药、天然药物的稳定性是指中药、天然药物(原料或制剂)的化学、物理及生物学特性发生变化的程度。通过稳定性试验,考察中药、天然药物在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线等)下药品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认识和预测药品的稳定趋势,为药品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的确定和有效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稳定性研究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药品的研究、开发和注册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起草了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的不同,稳定性研究内容可分为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 影响因素试验是在剧烈条件下探讨药物的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所含成份的变化情况。为制剂处方设计、工艺筛选、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贮存条件的确定、有关物质的控制提供依据。并为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应采用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提供参考。 加速试验是在加速条件下进行的稳定性试验,其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原料或制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方面的变化,为制剂设计、质量评价和包装、运输、贮存条件等提供试验依据,并初步预测样品的稳定性。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年恶性肿瘤中,白血病已列足首位,死亡率较高。而长期存活率也不容乐观,例如白血病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瘤,其成人2年生存率国外先进水平才30%-50%,国内不足30%,疗效差的甚至不到10%。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方法介绍 1、症状和体征 (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贫血:进行性加重。 (4)白血病细胞的浸润表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亦可表现其他部位浸润,如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大部分患者均有贫血,多为中重度;白细胞计数可高可低,血涂片可见不同数量的白血病细胞;血小板计数大多数小于正常。 3、骨髓检查:形态学,活检(必要时)。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6、有条件时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点,诊断一般不难。由于白血病类型不同,治疗方案及预后亦不尽相同,因此诊断成立后,应进一步分型。此外,还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该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态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原始和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和染色体异常,易与白血病相混淆。但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到30%。 2、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时,血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形态正常,病程良性,多可自愈。

#饮酒、醉酒驾驶酒精检测标准

饮酒、醉酒驾驶酒精检测标准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每100ml的为醉酒驾驶,需承担刑事责任。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小于80mg每100ml且大于或者等于20mg每100ml,为饮酒驾驶。 附: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标准(由国家公安部提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标准》于2004年5月31日正式实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辆驾驶人员饮酒及醉酒驾车时血液\呼气中的酒精含量阈值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驾车中的车辆驾驶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

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A/T105血、尿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酮、正丁醇、异戍醇的定性分析及乙醇、甲醇、正丙醇的定量分析方法GA307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车辆驾驶人员vehicledrivers 机动车驾驶人员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员。 3.2 酒精含量alcoholconcentration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或呼气中的酒精浓度。 3.3 饮酒驾车drinkingdrive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3.4 醉酒驾车drunkdrive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4酒精含量值

血液中酒精含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血液中酒精含量检测作业指 导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目的 检测血液中乙醇含量。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血液中乙醇的定性、定量分析。 3. 职责 技术负责人批准考核合格的毒物分析专业人员完成此项工作。 4. 试剂与对照品 4.1 乙醇(色谱纯99%,Sigma) 4.2 乙醇溶液:精密称取乙醇1.0097g于100ml容量瓶内,添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得10.00mg/ml乙醇储备液,将储备液用蒸馏水稀释至20倍,得 0.50mg/ml乙醇控制液,放置样品室4℃冰箱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 4.3 叔丁醇(色谱纯99%,Chem Service) 4.4 内标叔丁醇溶液:精密称取叔丁醇0.5026g于100ml容量瓶内,添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得 5.00mg/ml叔丁醇储备液,将储备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25倍,得40ug/ml叔丁醇内标工作液,放置样品室4℃冰箱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 4.5 乙醇标准溶液(Gerilliant) 乙醇标准溶液: 10mg/dl,20mg/dl,50mg/dl,80mg/dl,100mg/dl, 200mg/dl,300mg/dl 5.血液中乙醇定性、定量的分析 5.1样品处理 用精密移液器取样品血0.10 mL及0.50 mL叔丁醇40μg/mL内标工作液2份,各加入样品瓶内,盖上硅橡胶垫,用密封钳加封铝帽,混匀,置于顶空自动进样器中加热10 min,待测。

5.2 气相色谱仪条件 色谱柱:DB-ALC1毛细管柱(30m0.32mm 1.2m) 柱温:恒温40 C 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检测器温度:250C 进样口温度:150C 5.3顶空自动进样分析条件 DANI顶空自动进样器(配1mL定量进样环)工作条件:加热箱温度(Oven)65℃,定量环温度105℃,传输线温度(TR.Line)110℃,样品瓶加热平衡时间(Vial EQ.Time)10.0min,样品瓶加压时间(Pressuriz Time)0.10min,定量环充满时间(Loop Fill Time)0.10min,定量环平衡时间0.05min,进样时间(Inject Time)1.00min。 5.4记录 记录检材中色谱峰乙醇及内标物的峰面积值,填入表中,并根据工作曲线定量计算方程计算出样品血中乙醇的浓度。 5.5定量结果评价 样品应同时平行测定两份,单柱单检测器两份样品测定结果的双样相对相差(双柱双检测器两份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若不超过5%时(有凝血块的血样不超过10%),结果按两份样品结果的平均值计算,双样相对相差若超过5%时(有凝血块的血样超过10%),需要重新测定。 | C1- C2| 双样相对相差(%) = 100 C C1、C2为两份样品平行定量测定的结果。 式中C为两份样品平行定量测定结果的平均值(C1+ C2)/ 2;

常见血液病的检验题库3-0-8

常见血液病的检验题 库3-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项不是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 A.网织红细胞减少 B.血细胞减少 C.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E.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成熟障碍 诊断原发性再障,必须具备下列标准:①外周全血细胞减少,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②无明显的肝、脾及淋巴结肿大;③网织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数值;④骨髓象呈有核细胞增生低下,涂片含脂肪滴增多,如骨髓增生良好者,至少显示一部分造血细胞成分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的减少或消失。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原位溶血的场所主要发生在() A.肝脏 B.脾脏 C.骨髓 D.血管内 E.淋巴结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的破坏过速、过多,超过造血补偿能力时所发生的一种贫血。根据溶血发生在主要场所的不同,可相对地分为:①血管内溶血;②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即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脏破坏红细胞。如果幼红细胞直接在骨髓内被破坏,称为原位溶血或无效性红细胞生成,这也是一种血管外溶血,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无关的是() A.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增多 B.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C.MCV112~159fl D.MCH32~49pg E.MCHC0.32~0.36 确定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依据血细胞形态学特点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周围血象最突出表现为大卵圆形红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MCV常大于100fl,MCH常大于32pg。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具有特征性,当血中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或找到6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或计算100个中性粒细胞的核叶平均数超过3.5,或5叶以上和4叶以下中性粒细胞的比率超过0.17,均具有诊断价值。 出处:森林舞会游戏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32466133.html,;

血液中乙醇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司法鉴定技术规范 SF/Z JD0107001——2016 血液中乙醇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原理 (1) 4 试剂和材料 (1) 5 仪器 (1) 6 测定步骤 (2) 7 结果计算 (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乙醇对照品和内标气相色谱图 (4)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校准曲线 (5)

前言 本技术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规范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卓先义、刘伟、向平、沈保华、卜俊、马栋、严慧。本技术规范所代替规范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F/Z JD0107001——2010。

血液中乙醇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血液中乙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血液中乙醇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本技术规范的方法检出限为0.01mg/mL;定量下限为0.05mg/m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2008,ISO 3696:1987,MOD) GA/T 122 毒物分析名词术语 3 原理 本法利用乙醇的易挥发性,以叔丁醇为内标,用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经与平行操作的乙醇对照品比较,以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为依据,用内标法定量。 4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说明外,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4.1 乙醇 色谱纯。 4.2 乙醇标准溶液 精密称取适量乙醇,用水配成10.0mg/mL乙醇标准储备溶液。储备液在冰箱中冷藏密闭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试验中所用其它浓度的标准溶液均从上述储备液稀释而得,在冰箱中冷藏密闭保存,有效期为3个月。 4.3 叔丁醇 色谱纯。 4.4 叔丁醇溶液 精密称取适量叔丁醇,用水配成5.0mg/mL叔丁醇储备液。储备液在冰箱中冷藏密闭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将储备液用水稀释,得40.0μg/mL叔丁醇内标工作液,在冰箱中冷藏密闭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 5 仪器

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Hb<120g/L ,女性 <110g/L ,孕妇 <100g/L Hb :≤ 30g/L Hb :31~60g/L Hb :61~90g/L Hb :<90g/L 贫血是一组症状,不是疾病名称。贫血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 、贫血的分类 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 1、存在缺铁的病因 :慢性贫血、需要量增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 2、缺铁的临床表现:贫血、毛发、反甲、异食癖等 3、血象特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骨髓象特点:铁染色(-) 、幼红细胞 5、铁代谢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 <15 % 6、贮备铁缺乏:骨髓外铁(-) 、血清铁蛋白( SF ) <14μ g/L 、贫血概论 贫血的标准:成人男性 贫血程度:极重度贫血 重度 中度 轻度

7、红细胞原扑啉升高 8、铁剂治疗有效 四、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病史:叶酸和VitB12 缺乏的病因 (1)摄入不足:婴幼儿、喂养不当、素食者、食品加工不当等 (2)需要量增加:婴幼儿、妊娠、甲亢、肿瘤、溶血等(3)吸收不良:内因子缺乏、胃肠疾病、手术 2、临床表现:(1)贫血(2)消化道症状及体征:口炎、舌炎、牛肉舌(3)神经系统表 现:末梢神经炎、椎体束征(少);恶性贫血多见 3、血象特点:(1)大细胞性贫血:MCV↑(2)白细胞、血小板减少(3)中性粒细胞分 叶过多 4、骨髓特点:巨幼红、巨幼粒(幻灯122、126) 5、叶酸和VitB12 测定:降低 6、治疗观察 (二)鉴别诊断1、再障2、溶贫3、MDS 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夜间发作性酱油色尿;贫血 2.实验室检查:(1)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s 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尿潜血(或尿含铁血黄素)等试验中凡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两项以上阳性. 2)一项阳性,但须具备下列条件:①两次以上阳性,或一次阳性,但结果可靠.②有溶血的其他证据(如网织红细胞增高,血中间接胆红素增高等).③能除外其他溶血(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G6PD 酶缺乏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等). (2)流式细胞仪检查发现:外周血中CD59或CD 55阴性,中性粒细胞或红细胞>10%. 临床表现符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具备(1)或(2)项者皆可诊断. (二)鉴别诊断:1.其他溶血性贫血2.再障3.MDS 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MDS) (一)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常以贫血为主,可伴有发热或出血,早期可无症状.2.外周血一系或多系减少.3.骨髓有核细胞常增多,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呈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4.能除外巨幼贫,溶贫,中毒,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血细胞发育异常.5.其他检测:如骨髓组织切片,染色体,癌基因等.(二)分型: 1.FAB 分型: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转化中的RAEB (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WHO 分型:取消RAEB-t ,归为AML;取消CMML ,增加一个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 )新亚型;增加5q-综合征;MDS 不能分类亚型. 七、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贫血、出血、感染的症状、体征(慢性与急重症再障不同) 2、骨髓增生低下,非造血组织增多,巨核少或无 3、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4、能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5、一般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6、再障分型:急性型:重Ⅰ、Ⅱ型慢性型:包括重Ⅱ型急、慢性再障的鉴别

2015药典-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2015版药典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 一、概述 原料药或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其保持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特性的能力。稳定性研究是基于对原料药或制剂及其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试验获得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照射等)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据此为药品的处方、工艺、包装、贮藏条件和有效期/复检期的确定提供支持性信息。稳定性研究始于药品研发的初期,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本指导原则为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的一般性原则,其主要适用于新原料药、新制剂及仿制原料药、仿制制剂的上市申请(NDA/ANDA,New Drug Application/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其他如创新药(NCE,New Chemical Entity)的临床申请(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上市后变更申请(Variation Application)等的稳定性研究,应遵循药物研发的规律,参照创新药不同临床阶段质量控制研究、上市后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目前认知的考虑,其他方法如经证明合理也可采用。

二、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及试验设计 稳定性研究是原料药或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试验来揭示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特征。稳定性试验通常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影响因素试验主要是考察原料药和制剂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稳定性,了解其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敏感性,主要的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并据此为进一步验证所用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确定加速试验的放置条件及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提供参考。加速试验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高于长期贮藏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处方工艺设计、偏离实际贮藏条件其是否依旧能保持质量稳定提供依据,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中间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及确定长期试验的放置条件。长期试验则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拟定贮藏条件下的稳定性,为确认包装、贮藏条件及有效期/复检期提供数据支持。 对临用现配的制剂,或是多剂量包装开启后有一定的使用期限的制剂,还应根据其具体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配伍稳定性试验或开启后使用的稳定性试验。 稳定性试验设计应围绕相应的试验目的进行。例如,影响因素试验的光照试验是要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对光的敏感性,通常应采用去除包装的样品进行试验;如试验结果显示其过度

血液中酒精含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检测血液中乙醇含量。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血液中乙醇的定性、定量分析。 3. 职责 技术负责人批准考核合格的毒物分析专业人员完成此项工作。4. 试剂与对照品 4.1 乙醇(色谱纯99%,Sigma) 4.2 乙醇溶液:精密称取乙醇1.0097g于100ml容量瓶内,添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得10.00mg/ml乙醇储备液,将储备液用蒸馏水稀释至20倍,得0.50mg/ml乙醇控制液,放置样品室4℃冰箱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 4.3 叔丁醇(色谱纯99%,Chem Service) 4.4 内标叔丁醇溶液:精密称取叔丁醇0.5026g于100ml容量瓶内,添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得 5.00mg/ml叔丁醇储备液,将储备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25倍,得40ug/ml叔丁醇内标工作液,放置样品室4℃

冰箱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 4.5 乙醇标准溶液(Gerilliant) 乙醇标准溶液: 10mg/dl,20mg/dl,50mg/dl,80mg/dl,100mg/dl,200mg/dl,300mg/dl 5.血液中乙醇定性、定量的分析 5.1样品处理 用精密移液器取样品血0.10 mL及0.50 mL叔丁醇40μg/mL内标工作液2份,各加入样品瓶内,盖上硅橡胶垫,用密封钳加封铝帽,混匀,置于顶空自动进样器中加热10 min,待测。 5.2 气相色谱仪条件 色谱柱:DB-ALC1毛细管柱(30m′0.32mm′1.2mm) 柱温:恒温40°C 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检测器温度:250°C 进样口温度:150°C 5.3顶空自动进样分析条件 DANI顶空自动进样器(配1mL定量进样环)工作条件:加热箱温度(Oven)65℃,定量环温度105℃,传输线温度(TR.Line)110℃,样品瓶加热平衡时间(Vial EQ.Time)10.0min,样品瓶加压时间(Pressuriz Time)0.10min,定量环充满时间(Loop Fill Time)0.10min,定量环平衡时间0.05min,进样时间(Inject Time)1.00min。 5.4记录

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贫血概论 贫血的标准:成人男性 Hb<120g/L,女性 <110g/L,孕妇<100g/L 贫血程度:极重度贫血Hb: < 30g/L 重度Hb: 31 ?60g/L 中度Hb: 61 ?90g/L 轻度Hb: <90g/L 贫血是一组症状,不是疾病名称。贫血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 、贫血的分类 (一)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二)按病因和病机分类 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1、存在缺铁的病因:慢性贫血、需要量增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 2、缺铁的临床表现:贫血、毛发、反甲、异食癖等 3、血象特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骨髓象特点:铁染色(―)、幼红细胞 5、铁代谢检查:血清铁 J、总铁结合力f、转铁蛋白饱和度 J <15% 6、贮备铁缺乏:骨髓外铁(―)、血清铁蛋白(SF)<14卩g/L 7、红细胞原扑啉升高 8、铁剂治疗有效 四、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 、病史:叶酸和 VitB1 2 缺乏的病因 ( 1 )摄入不足:婴幼儿、喂养不当、素食者、食品加工不当等 ( 2)需要量增加:婴幼儿、妊娠、甲亢、肿瘤、溶血等 ( 3)吸收不良:内因子缺乏、胃肠疾病、手术 2 、临床表现:( 1 )贫血( 2)消化道症状及体征:口炎、舌炎、牛肉舌( 3)神经系统表现:末梢神经炎、椎体束征(少);恶性贫血多见 3、血象特点:( 1)大细胞性贫血: MCVf (2)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3)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4、骨髓特点:巨幼红、巨幼粒(幻灯122、 126) 5、叶酸和 VitB12 测定:降低 6、治疗观察 (二)鉴别诊断 1 、再障 2 、溶贫 3、 MDS 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一)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夜间发作性酱油色尿;贫血 2 ?实验室检查:(1)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s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尿潜血(或尿含铁血黄素)等试验中凡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两项以上阳性 . 2)一项阳性,但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两次以上阳性,或一次阳性,但结果可靠. ②有溶血的其他证据(如网织红细胞增高,血中间接胆红素增高等) ③能除外其他溶血(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G6PD酶缺乏症,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等) . (2)流式细胞仪检查发现:外周血中CD59或CD55阴性,中性粒细胞或红细胞 >10%. 临床表现符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具备(1)或(2)项者皆可诊断. (二)鉴别诊断:1 .其他溶血性贫血2 .再障3. MDS 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MDS)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常以贫血为主,可伴有发热或出血,早期可无症状. 2.外周血一系或多系减少. 3.骨髓有核细胞常增多,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呈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 4?能除外巨幼贫,溶贫,中毒,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血细胞发育异常. 5 ?其他检测:如骨髓组织切片,染色体,癌基因等. (二)分型: 1.FAB分型: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 RARS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转化中的RAEB (RAEB-;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2.WHO分型:取消RAEB-t,归为AML;取消CMML ,增加一个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新亚型;增加5 q综合征;MDS不能分类亚型.

国家标准血醇检测

2017年第3号 关于批准发布GB 19522-2010《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 检验》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公告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GB 19522-2010《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自公告之日起实施,现予以发布(见附件)。 国家标准委 2017年2月28日 —1 —

附件 GB 19522-2010《车辆驾驶人员血液、 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一、第2章中:“GA/T 105 血、尿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酮、正丁醇、异戍醇的定性分析及乙醇、甲醇、正丙醇的定量分析方法”改为:“GA/T 1073 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二、第2章中:“GA/T 842-2009 血液酒精含量的检验方法,GA/T 843-2009 唾液酒精检测试纸条”改为:“GA/T 842 血液酒精含量的检验方法,GA/T 843 唾液酒精检测试纸条”。 三、第5.3.2条的“血液酒精含量检验方法按照GA/T 105或者GA/T 842-2009的规定”改为:“血液酒精含量检验方法按照GA/T 1073或者GA/T 842的规定”。 四、第5.4.2条的“唾液酒精检测试纸条的技术指标、性能应符合GA/T 843-2009的规定”改为:“唾液酒精检测试纸条的技术指标、性能应符合GA/T 843的规定”。 印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总局各司(局)、直属 挂靠单位,全国各直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 —

血液病的检查诊断方法

血液病的检查诊断方法 原发性血液病是指血液造血器官和出凝血机制本身的异常;继发性血液病则指人体其它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疾病所造成的血液学异常。血液病部分常见疾病可进行白血病、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他血液内科疾病的检查等。以及骨髓象检查等。 一、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为最基本的化验检查。 2、网积红细胞计数,以了解骨髓增生情况:各种红细胞平均指数的测定,对贫血患者进行形态学分类,有助于寻找贫血的原因。 3、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某些血液病有确诊价值(如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及参考价值(如增生性贫血)。 4、出血性疾病: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为基本的检查。尚可做血块回缩试验、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试验以了解血小板功能。 5、溶血性疾病检查:常用的试验有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Rous/试验、尿潜血(血管内溶血);酸溶血试验、蔗糖水试验(PNH);渗透脆性试验(先天性球成形红细胞增多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酶缺乏);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免疫性溶贫)等 以确定溶血原因。 6、细胞化学染色: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有价值,如过氧化酶、碱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等。 7、活体组织检查:如淋巴结或浸润包块的活检对诊断淋巴瘤或恶性血液病的浸润有诊断价值。 8、生化及免疫学检查:自身免疫性血液病及淋巴系统常有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近年来已应用单克隆抗体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学分型。 9、器械检查:如超声波、CT对纵膈及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 10、放射性核素:应用于红细胞寿命、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骨髓显像、淋巴瘤显像等。 二、血液病的鉴别诊断 1、红细胞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