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地理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地理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地理公开课教案

台湾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丰富多元。下面是为您带来的八年级地理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公开课教案:

本节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祖国宝岛台湾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的特征,让学生了解台湾与大陆血浓于水的历史渊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台湾省的地理概况,学会从图上获取相关知识;

(2)能根据地图和材料,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色,学会提取信息、加工信息。

2、过程与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讲解、讨论相结合,读图与材料分析相结合,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感受台湾秀美的风光和丰富的资源,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台湾省在本册教材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地位十分重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三、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读图和材料分析相结合,启发、讨论、讲解相结合。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地图、文字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地理概况

1、歌曲引入:祖国宝岛台湾省。

2、了解台湾省的地理概况:(出示中国地图、台湾省地图)

①位置

②组成(出示飞字课件)

③居民

④地形特点与河流特点(板块影响)

⑤沿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出示课件)

二、气候与资源

1、气候的类型与特点

2、自然资源丰富

过渡:台湾是如何利用本省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的呢?

三、经济1、农业主要产品2、工业

①加工制造业为主体②工农业生产分布与原因(出示课件)

3、交通业发达

最大港口和机场(出示课件)

4、对外贸易发达

两岸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可行性(出示课件)

5、旅游业

四、主要城市

1、学生看书,做连线题(出示课件)

2、在图上找出主要城市

五、情感教育

1、(引入):同学们,我们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有史可查的。我们来看一组历史材料:(出示课件)

2、分析材料

3、诗歌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学生齐读)

六、小结

地理公开课台湾省教案

地理公开课教案 马雪强 课题:《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居民及地形特点等基本概况 2、记住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太平洋、台湾山脉、玉山、日月潭、浊水溪 3、知道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其分布 4、理解台湾省“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征,识记主要城市:台北、基隆、高雄 5、通过读台湾省图、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填图的能力。 6、通过分析台湾省自然条件与各种资源的关系、台湾工业的布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读图分析法、讲授、谈话、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台湾省的学习,使学生坚定不移地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2、通过过台湾自然环境与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海岛”的位置,“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 2、“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一首余光中的诗,我很想同大家分享一下: 请学生推荐一位们同学朗诵余光中的诗《乡愁》朗诵:《乡愁》 教师提问:这首诗歌里的两头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略) 承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位于华南地区,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板书)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让学生读图:P50 “台湾省地形图”思考问题 1、台湾的地理位置 2、台湾省由哪些岛屿组成?学生一边做地理填充图册在相应的位置填写出主要岛屿 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请学生填注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填出的这些地理事物说明了什么位置的特点。 台湾四面环海,突出了“海岛”的地理位置。 教师提示:前边我们讲过学习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一般从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入手。 数理位置北纬22度到北纬25度东经120度到东经122度 (板书)1、位置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四面环海西面是台湾省海峡东

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学设计

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知道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羊及其他生物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因果关系。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学习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独特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用具:《澳大利亚》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展示课件1:(澳大利亚大标题,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等)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国家──澳大利亚。谈到澳大利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下面,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们想到什么了。(找2~3位学生来讲述)教师:我们平常用的商品有澳大利亚产的吗? 学生:澳大利亚的羊毛衫等。 教师:澳大利亚的羊毛衫世界闻名;同学们谈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澳大利亚很感兴趣。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今天我们就从澳大利亚的羊入手,来进一步的了解澳大利亚,大家请看有关羊的资料片。 展示课件2:羊的视频 教师:看完资料,我们大家知道,澳大利亚的羊主要是什么羊呀?美利奴羊,它是绵羊的一种,这种羊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课件3:美利奴羊的生活习性图片和资料(教师边讲述边演示) 教师:大家仔细看了,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羊具有耐渴、喜饮流水,厌恶湿热的特点,同时适宜于在干燥气候条件和开阔的地区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水资源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水资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里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活动性课堂,以问题为载体,以“多元互助”为手段,以“小组探究”为形式,以课堂激励性评价促进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渗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教育,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于他人交流,并学会欣赏他人。 二、教学重点: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三、教学难点: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1.发挥地理课的特色,充分利用“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南北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都以多媒体方式程现)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 2.运用以前学过的降水的知识来解释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让学生学会将知识前后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3.联系生活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水资源对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导入:节水公益广告 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想一想水有哪些用途呢?(幻灯水的作用)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生长都离不开水。今天我们就学习中国的《水资源第一课时时空分布不均》(幻灯1) 师:水是生命之源,水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想一想,什么叫水资源呢?1、水资源的概念 (幻灯2)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幻灯3)地球上的水体分布图 师:读图 师提问: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哪两种水体? 生:河流水和湖泊水(幻灯4) 师: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我国淡水资源的分布。那我国的水资源都分布在哪里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高中地理全套教案《优质课精选必修选修》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初二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人教版

初二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人教版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头脑空洞,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二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的内容: 一、民族 1.民族含义与特征 (1)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2.我国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重点) (1)民族平等原则: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①原因: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B、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具体表现: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三、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民族团结原则: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①民族团结俄而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②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①原因: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B、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各民族个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②措施: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内因);B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外因);C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外因)。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所谓抛锚式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抛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定锚)—课后反思,改进不思锚) 设计思路: 课堂的开始,通过展示人民币20元背面图片,问学生这里画的是哪里?接着抛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启本节课的学习,实现抛锚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等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教师通过教学帮学,实现在课堂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位置转换。 课堂最后的环节,需要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教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学生印象。 课堂之外,对于本节课教师要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反映是否激烈,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本节教材内容和设计思路与《北方地区》大同小异,也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农业等内容。本节有两个标题,“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概述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通过了解南方水田农业,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图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3、认识南方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了解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地图、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和农业。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配套K12】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民族 民族含义与特征 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我国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①原因: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B、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具体表现: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民族团结原则: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①民族团结俄而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②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①原因: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B、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各民族个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②措施: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B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c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 三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

【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 源》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概况:陆地面积——世界第三:矿产资源总量——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森林面积——世界第六)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如交通用地等) 3.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90%以上)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该区还集中了大量的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

耕地与水资源南北差异: 北方以旱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大(60%),但水资源比例仅20% 南方以水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小(40%),但水资源比例达80% 5.当前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6.土地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7.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8.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98%是冰川、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9.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但人均排名靠后。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 10.水资源分布特征: A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库,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B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地区,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互动2: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何关系?(可以进一步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懂得确认方位、知道天气与气候,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互动3: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许多方面,那么地理与我们的工农业生产有何联系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工业生产也要考虑生产运输等方面的条件。) 互动4:展示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并提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活动、风俗习惯等方面。(地理在显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绚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可见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未来公民应具备的基

八年级地理上册 民族 教案

八年级地理 第三节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作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合作意识,又给了学生一个创意和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民族服装以及民族歌舞表演,认识人民币上的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准备一分钟的民族舞蹈。 教师准备:制作“中国民族资源库”网页课件、印有民族图案的人民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 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自由哼唱。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新课导入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地理公开课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瞧中国 第一节我国得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现行得三级行政区划。 2.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得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通过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同时,通过游戏比赛法、歌谣记忆法等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域。 2、反复读图,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域得分布。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得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我国行政区划,了解香港、澳门与台湾都就是我国领土得一部分,培养学生维护祖国得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得责任感。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得名称、简称及分布。 2.难点: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得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在地图上得位置。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提问:、每学期开学时,班主任做得一件很重要得工作就是什么?(排座位),为什么要排座位呢?(便于管理学生)。那我国面积这么大,疆域这么广,人口这么多,怎么管理呢?(进行行政区划) 二.讲授新课: (板书):1、三级基本行政区划 师:询问同学们得家庭住址,出示信封与我校得具体地址,引导学生探究出我国得行政区划基本分为三级:省、县、乡。 比较下列两组词语,瞧瞧有什么异同点? ①北京市、合肥市、安庆市、桐城市 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③台湾、香港、澳门 (板书):2、祖国在我心中 师:指导学生读教材1、7图“中国得省级行政区划”并提出问题: ⑴.我国共有多少个省? ⑵.仔细观察省名,发现省名有哪几种情况? ⑶我国得首都。 生回答,师总结。 师: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记住我国34个省得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大致得方位、形状。 ⑴.竞赛游戏:“比一比,瞧谁知道得又快又多”,先给学生几分

八年级地理上册 1_3 民族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节《民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民族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读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教学难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各民族的风土民情习俗、传统节日图片资料、物品等。 2、调查生活周围的少数民族。 3、教师收集民歌,音像视频资料等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设置情境: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吗?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 去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欣赏多民族的大家庭图片。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节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1~2段,完成下列任务。(对知识点进行圈点批注,并快速背记。2分钟) 1.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共有个民族,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人口大约有。 3.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是、、、、、、、。 4.各民族不论大小,。 歌谣总结:壮回满苗维,彝土家蒙藏。 壮族人最多,塔塔尔族人最少。 活动探究(一)——辨析民族文字 过渡: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1.读P16页“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我国56给民族有多少种语言?大约多少种文字?全部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是那几个? 2.读图1.17 认识几种民族文字。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过渡:除了独特语言和文字以外,各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也各具特色,我们进一步走进各民族的生活。 【探究活动】(二)——竞猜民族文化 全班分为三大组,抢答题目。(规则:每组有一次答题机会,如果答不出,其他组可抢答,有一道抢答题,答对一道得1分,抢答有班长监督。) 1. 看服饰,猜民族 (一组一人回答) 2. 看舞蹈,猜民族(一组一人回答) 3. 看节日,猜民族(抢答) 4. 听歌曲,猜民族(抢答)《阿里山的姑娘》《康定情歌》《刘三姐对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5.生活中的少数民族: (1)你的邻居、老师、同学中有没有少数民族的人?是哪些民族的?

八年级地理上册 1_3 民族学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民族 【学习目标】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知道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包括复习旧知,获取新知) 1、知识准备(旧知) (1)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是哪三级? (2)说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构成情况。 (3)写湖南省邻省(市)的简称。 (4)写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 2、新知识学习 说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知道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 )个民族( )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人口有( )。 (3)各民族不论大小,( )。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 ,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的( )和保持自己( )的自由,都有宗教信

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二)合作探究 1.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A.山东B.云南C.内蒙古D.新疆 2. 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界线是() A.漠河—腾冲B.黑河—腾冲 C.大兴安岭—太行山D.昆仑山-祁连山 3.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 A.贵州B.云南C.广西D.新疆 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华北、东北B.西南、中南、东南 C.西南、西北、东北D.华北、华南、西藏 7.读图1.18“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说一说下面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8.读图1.19“我国民族的分布”,思考、回答: ①汉族主要分布在( )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 ) 、( ) 、( ) 地区。 ②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 )族,傣族主要分布在( )省。 ③( )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 9.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从汉族、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分析) 10.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优质课《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山东省莱阳市高格庄中学宫乔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结合地图和资料,通过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学习,养成读图、用图并能够从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北方地区虽然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中国地理分

区,但学生已经有了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前边世界分区地理的一个复习,又为后边继续学习中国分区地理作出示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提供了丰富的地图和资料,并充分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重在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精心设计活动,提供充足的地图和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 优质课《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山东省莱阳市高格庄中学宫乔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北

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结合地图和资料,通过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学习,养成读图、用图并能够从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北方地区虽然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中国地理分区,但学生已经有了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前边世界分区地理的一个复习,又为后边继续学习中国分区地理作出示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提供了丰富的地图和资料,并充分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重在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陈立康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中学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 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八年级地理复习课——听课记录表 -

听课记录表 学校:某市区某重点中学时间:201*年**月**日上午10:00 活动名称:某市区某重点中学地理教学研讨会 听课人:****

评课环节: 1.PPT在“动画设置”一栏中有“触发器”;通过该选项的设计,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回 答顺序。 2.关于“海陆位置的优势”中“优势”一词换成“有利方面”,语言会更严谨。 3.一节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而应该注重学生能力(读图、判图)的提升。 4.一些正课该讲的知识,在复习课可一带而过。 5.板图要为教学服务,板书与板图要紧密结合。 6.关于学生相关概念的混淆,教师要及时纠正!“首府”、“行政中心”、“省会”的区别。 针对学生的疑问要及时指出。 7.注意教学手势、姿态,在讲台上不要背对着学生进行讲解。 8.学生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简称有分歧,教师应当及时提出解答。 9.“顺口溜/打油诗”的提出可以继续深入,根据其内容引出知识点。 10.关于“生活中的地理”可引入车牌、中国的几大菜系(湘菜、川菜、粤菜)等。

11.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并及时、有效地做出点评,不可出现敷衍的情况。 12.可以将一些零碎的知识点编成数字,便于学生记忆。 如:1个大陆、2个岛屿、3个半岛、4个端点、5个群岛、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1个海、2个海峡、4个领海。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可以总结为“22345”。 自我反思: 通过这次研讨会,不仅观摩了教学经验丰富的初中教师讲课,也感受到评课环节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通过自己之前的教学训练和这次的学习,我总结了以下自己要改进的地方: 1.上课期间要有激情,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语言要有亲和力。 2.注意在教学设计中多安排学生互动的环节,如:小组讨论与竞赛(提高学生参与积 极性);游戏环节(“开火车”回答问题,角色扮演等)。师生之间的互动很重要。 3.对于难点知识的讲解,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洋流流向、成因。要先复习 回顾全球风带的知识,然后再向学生讲解在风带的影响下洋流流向的成因。 4.提升自己板书、板图、板画的能力。 5.加强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明白地理事物形成的原因。 6.熟悉、研究中学(初中、高中)地理教材。 7.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八年级地理上册1.3民族课后习题

第三节民族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2.有一名外国人要到我国各民族自治区去考察,他应该去哪个图中所示的阴影标注区?( ) 3.玲玲对本班同学作了一项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汉族,有少数同学是回族、维吾尔族、土 家族、苗族等。这体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 B.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 D.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下面四个民族的小朋友说的话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傣族:丰收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B.壮族:少数民族中我们人口最多 C.蒙古族:那达慕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D.藏族:我们常举行展佛、赛牦牛等活动

5.“太阳啊,光芒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一曲高亢嘹亮的少数民族民歌,唱出了百万翻身农 奴的真挚情感。结合该民族盛会图,判断该少数民族是( ) A.傣族 B.壮族 C.藏族 D.苗族 6.下列一组邮票,反映了四个民族的艺术风格,其中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是 ( ) 7.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我国的京族是由越南迁移来的,根据人口迁移就近原则,下列省级行政区域是京族分布区的是( ) A.广东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海南省 D.西藏自治区 8.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 ) A.维吾尔族、朝鲜族 B.苗族、土家族 C.傣族、回族 D.壮族、汉族 9.前段时间,妞妞陪爸爸妈妈到广州旅游。在这里妞妞淘到了许多本地有名歌手的唱片,可是妞妞 却发现有很多歌听不懂,原来这些歌手大都用方言演唱。请问歌手们的方言是下列哪一种?( ) A.粤语 B.土家语 C.壮语 D.越语 10.下列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说法,哪一个人说的是真的?( ) A.朝鲜族同胞说:“我们家乡的泼水节可热闹了。” B.壮族兄弟说:“我们这里的骆驼都不用干活了,陪游客照相去了。” C.藏族阿妈说:“菠萝是我们这里的特产,来了一定要尝一尝。” D.蒙古族大爷说:“欢迎你们夏季来大草原参加热闹的那达慕节!”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东南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向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较多。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南亚》一节就简单多了。但由于本节课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课件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地图、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目标】 1.对照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了解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3.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能说明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4.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分析东南亚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