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质量区域差异时空分析

城市化质量区域差异时空分析
城市化质量区域差异时空分析

近10a江西省城市化质量区域差异时空分析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也迅速提高,城市数目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己超过50%。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减少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已初步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多层次的城镇体系结构。然而在现阶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都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我国的城市化过程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城市问题也尤为集中和突出,不仅具有世界城市化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还出现了如城市布局松散、空间分布不均、贫富差距大等特殊问题。这些问题必定会影响我国城市化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要强调城市“数量”的扩张,更要重视城市“质量”的提高。

以江西省为例,自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以来,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性文件,有力推动了江西省新型城市化进程,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62%,增长1.4个百分点。但从总体上看,城市发展水平较低、各地区城市发展不均衡、城市综合能力承载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破坏等问题正日益阻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相对于注重城市数量的城市化率以及注重城镇规模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质量更加注重城镇发展的综合质量,是城市化理性发展的保障。目前国内的研究多关注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而对城市化质量的研究较少,且对城市化质量的研究多局限于定性研究。因此,本文在探索城市化质量的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相对全面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化质量研究的理论体系。

从实践意义来看,我国城市化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且曾长期盲目追求城镇数量的增多。所以我国一些城市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化质量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资源浪费、贫富差距、环境破坏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城市的

健康发展。江西省作为我国的中部大省,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长江,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11个地级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化发展状况。然而江西省城市化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市化较为分散、城市化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本文在探索城市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对江西省lOa来城市化质量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并探讨各市城市化质量提升的战略,可为江西省城市化进程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江西省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区与数据处理

(一)研究区概况

江西省城市化质量评价区域差异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包括包括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赣州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图1)。江西省2015年的城市化率为51.62%,低于全国的53.7%。城市化质量较低已成为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在这种情况下,选取江西省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现实意义。

图1 江西省城市分布状况图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1、数据来源

根据各市级行政区统计信息网、政府门户网及国家数据网等方式对2005年、2010年、2015年各市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对各项指标的构建提出合理的原因及解释。

2、数据处理

运用SPSS软件及GIS软件对案例区数据进行处理。2005-2015年江西省各地区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人口单位采用万人,GDP单位采用亿元)。其数据整理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1991-2010年江西省各地区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

编号地区2005 2009 2012 2015 GDP 人口GDP 人口GDP 人口GDP 人口

1 南昌市87.35 392.

2 119.37 397.4 179.10 401.8 240.08 406.1

2 景德镇24.88 139.4 30.92 141.2 42.66 142.7 54.11 144.2

3 萍乡市21.2

4 143.7 28.64 168.6 40.50 170.6 54.01 172.4

4 九江市60.94 421.2 78.77 426.8 110.71 431.8 143.08 436.7

5 新余市19.69 100.3 29.84 101.5 42.54 102.

6 49.0

7 104.5

6 鹰潭市11.96 97.6 14.84 98.8 24.84 100.0 31.59 101.2

7 赣州市75.61 735.2 92.67 745.8 134.22 755.7 161.82 765.5

8 吉安市49.34 454.0 57.49 437.2 78.08 442.6 98.28 447.7

9 宜春市74.92 481.3 87.92 487.9 116.57 493.9 123.65 498.6

10 抚州市39.21 344.6 48.06 349.4 63.32 354.0 76.34 358.5

11 上饶市59.15 603.4 76.90 611.5 110.09 619.5 125.33 627.0

表2 2005-2015年江西省各地区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

编号地区2005 2009 2012 2015 GDP 人口GDP 人口GDP 人口GDP 人口

1 南昌市360.00 414.5 380.00 418.6 399.80 422.7 435.10 433.8

2 景德镇73.50 147.1 81.25 148.4 86.20 149.9 95.27 148.0

3 萍乡市74.55 175.7 83.98 177.3 91.99 178.8 99.56 176.1

4 九江市192.96 445.9 170.14 450.3 191.9

5 454.8 213.12 448.8

5 新余市52.21 106.3 56.59 107.3 59.98 108.2 64.94 107.9

6 鹰潭市37.7

7 103.3 40.10 104.3 42.03 105.3 53.95 104.1

7 赣州市222.64 782.8 239.70 790.7 250.52 798.8 266.20 785.2

8 吉安市125.37 457.3 135.84 461.9 144.80 466.5 155.55 452.0

9 宜春市160.71 509.0 173.60 513.9 181.50 518.0 190.99 514.2

10 抚州市109.58 366.5 115.84 370.1 120.32 373.9 124.10 366.4

11 上饶市160.94 641.8 161.77 648.2 170.37 654.3 173.43 611.8

表3 2005-2015年江西省各地区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

编地区2005 2009 2012 2015

号GDP 人口GDP 人口GDP 人口GDP 人口

1 南昌市552.37 442.1 641.0

2 450.8 770.46 460.8 1007.70 475.2

2 景德镇121.70 150.5 140.69 151.8 165.12 152.8 193.61 153.8

3 萍乡市120.50 178.8 142.86 180.0 172.56 181.1 228.09 182.2

4 九江市263.34 456.7 306.77 460.1 356.76 463.2 428.92 466.1

5 新余市90.01 109.

6 109.10 110.3 134.00 111.0 177.32 111.6

6 鹰潭市65.6

7 106.0 79.09 106.

8 96.37 107.6 123.52 108.2

7 赣州市308.04 818.5 344.82 831.2 398.01 845.7 500.31 852.4

8 吉安市180.00 459.7 205.00 463.2 242.86 466.5 303.14 469.6

9 宜春市221.43 522.9 249.50 526.8 289.51 530.4 372.20 533.8

10 抚州市149.20 373.1 168.40 376.1 204.17 378.8 262.00 381.3

11 上饶市218.50 622.1 252.75 626.8 301.10 631.1 388.10 635.2

表4 2005-2015年江西省各地区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

编号地区2005 2009 2012 2015 GDP 人口GDP 人口GDP 人口GDP 人口

1 南昌市1184.57 484.0 1390.10 491.3 1660.10 494.7 1837.50 497.3

2 景德镇224.78 154.5 270.14 155.4 322.00 156.5 346.0

3 157.7

3 萍乡市265.49 182.9 316.28 184.7 387.60 185.2 421.49 186.4

4 九江市506.22 469.2 592.56 472.1 700.60 475.6 831.36 479.0

5 新余市214.27 111.9 278.12 112.

6 402.00 113.3 484.1

7 114.0

6 鹰潭市142.03 108.5 204.78 110.3 256.60 110.

7 288.16 111.5

7 赣州市582.34 861.2 701.68 877.0 834.80 889.0 940.02 897.0

8 吉安市351.78 472.7 406.01 476.0 505.00 479.5 584.11 483.0

9 宜春市439.72 537.4 508.86 539.1 615.00 544.5 700.24 548.4

10 抚州市313.56 383.8 367.92 385.1 434.10 387.7 502.90 390.6

11 上饶市451.38 639.6 528.06 704.2 628.30 716.4 728.50 728.3

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2005年-2015 年)》

3、基尼系数、变异系数与实际运算

所谓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从而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例如:通过对人口和GDP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作出洛伦兹曲线,再计算集中化指数而得到的一个判断地区经济发展平衡程度的指标。

图1 收入分配的洛伦兹曲线

在实际运用中,因求解洛伦兹曲线解析式存在困难,常采取各种近似方法计算基尼系数。高技指出常用基尼系数计算公式不足的同时,直接根据基尼系数的有关定义,对两种情况下的基尼系数计算,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取得两条新的基尼系数实用计算公式;然后再根据这两条实用计算公式,充分利用EXCEL 软件便可得出基尼系数。经过计算得出江西省各年的基尼系数,并绘制折线图。

表1 2005-2015年江西省基尼系数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基尼系数 0.320 0.321 0.318 0.313 0.310 0.313 0.312 0.299 0.287 0.286

威廉姆逊( J. G. William son), 他在1965年发表的论述经济增长与区域收益差异的著名论文《区域不平衡与国家发展过程》(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 中指出:单纯的将人均国民收入作为衡量各地区差异的指标太单一, 不能真实的反映各地区的实际差异。区域差异与人口的多少是直接联系的, 所以他把各个地区的人口比重加入到人均国民收入变异系数中去, 得到下面这个公式:

()X

n

f X x V i i

i

W ∑=-=

1

2

其中, Vw 区域差异系数;Xi: 第i 区域的人均收入;X 全国平均的人均收入;fi: 第i 区域的人口数; n: 全国的人口数。变异系数越大则代表该省整体区域经济差异也越大,反之则越小。按照此公式计算出江西1991-2009年的变异系数, 并绘制折线图。 三、实证分析

(一)案例区数据处理结果

利用SPSS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主要影响指标,通过GIS 软件对主要指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分析结果,具体数据见附录1所示。(二)江西省城市化质量区域差异时空分析

1、空间差异评价

根据2015年江西省地州市城市化质量的评价结果,运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评价该省城市化质量的区域差异状况,见图2所示。

图2 2015年江西省各地级市城市化质量差异图

新余、鹰潭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但新余与南昌之间仍有12.4的差距。吉安市、上饶市和赣州市排名垫底,其中最末位的赣州市城市化质量仅为64.18,与首位南昌的分数之间差距达到25.19。从空间聚类分布来看,江西省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交叉分布,西南-东北线高,西北-东南线低”的特征。其中,南昌市、新余市、鹰潭市和萍乡市这些城市城市化质量高;景德镇市、九江市和宜春市城市化质量中等;抚州市、吉安市、上饶市以及赣州市城市化质量低。

2、空间差异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要素层共包括全市人均GDP、非农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四项指标,将这四项指标的总得分作

为该要素层的得分Bl,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见图3所示。

图3 江西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图

区域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的现象始终都存在,而且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差异性也将长期存在下去。为便于研究,本文将江西省划分为赣南地区与赣北地区。其中,赣南地区包括赣州、吉安、抚州三市;赣北地区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宜春、新余、鹰潭、上饶八市。

由图3可以看出,景德镇市、南昌市和新余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级市,抚州、上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该省各地级市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其中景德镇市得分达到17.2,位列第一,上饶得分仅为8.7,位于末位,首末位差距大。总体来看,该省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呈现出“北部-南部”的结构特征,其中位于该省西北部的昌九城市群是省域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自此中心向外围扩展。从具体指标上看,昌九城市群的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省域中明显占有优势,分数分别达到5.2和5.4,而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3,与其它各市相差不大。而抚州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较为落后,基础较差,城市化水平也较低,各项得分均在省域末尾几位,总体经济发展质量低下。

(2)社会发展水平

社会发展水平要素层共包括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全市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市辖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全市每百人藏书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这五项指标,将这五项指标的总得分作为该要素层的得分B2,并运用SPSS软

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见图4所示。

图4 江西省各地级市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图

以2015年为例,在江西普通高等院校中,赣北地区(南昌、九江、鹰潭、景德镇、新余、宜春、萍乡、上饶)有69所,占全省比重为86.25%,而其中南昌独占47所,占全省比例为58.75%,位于赣南地区的赣州、吉安、抚州一共只有11所,占全省的比重仅为13.75%。全省共有中等专业学校59所,赣北地区占全省比重79.66%,仅南昌就占据了24所。

从图4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方面,依旧是南昌表现最佳,得分达到20.5,吉安、抚州表现较差。从具体指标来看,南昌市的全市每万人拥有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和全市每百人藏书三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说明该市作为省会城市,在医疗、公共交通和公共图书等方面是领先的。南昌和九江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和人均占有道路面积指标得分很高,这是两市社会发展水平得分高于其他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城市的原因。抚州和吉安社会发展方面各指标均较为落后,今后应该加大教育、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

(3)居民生活水平

居民生活水平要素层共包括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全市每万户中互联网用户数三项指标,将这三项指标的总得分作为该要素层的得分B3,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见图5所示。

图5 江西省各地级市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图

从图5可以看出,在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南昌、新余和鹰潭排名靠前,萍乡和景德镇紧随其后,抚州、宜春、吉安排名彼此差距不大,而上饶和赣州排名靠后。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本要素层中各地级市的得分排名与经济发展水平要素层中的得分排名有很多的相似处,这是由于经济状况对居民生活水平有很大影响。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各市,诸如南昌、新余和鹰潭居民生活得分也较高,而经济发展较差的赣州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也较差。

(三)江西省城市化质量总体提升措施

(1)促进产业转移与升级,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各地级市市应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型产业。南昌、萍乡、新余工业基础较好,今后应积极发展创新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首先,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创新型的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其次,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城市群的金融、商贸、旅游等对外服务功能,加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推动城市群的发展。

(2)完善科教文卫体系和服务设施,促进社会发展

进一步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公平发展。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监管,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该阶段的专职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相关机构建设,完善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培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注重长效,创新补偿激励机制。完善道路、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体系等。提高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加人均道路面积;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健身等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商业和生活配套功能。

(3)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保护环境

在资源利用中,遵循“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3R"原则,采取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即在有限的资源下产出尽可能大的回报,在资源的开采、消耗、废弃物、再生、社会消费五个阶段综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保护环境中,应积极升级改造能源结构,提高化石燃料燃烧效率;坚持退耕还草、退耕还林、退耕还湖;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强调针对性和专业性;适当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升绿化覆盖率。

(4)努力缩小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在经济产业、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关注幼儿教育及普通、职业高中教育;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亮化农村道路,建设起农家书屋、运动健身等设施,逐步建立以“村村通”为代表的农村公共交通体系。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对江西省2005-2015年11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再次使用系统聚类法对该省城市化质量空间分布进行了概况与分析,并从时间角度分析该省各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变化态势。最后对各地级市城市化质量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并依此针对该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出了相关的战略建议。本文对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做了基本阐述,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中注重比重性、平均性,并选取了能够反映城市发展效率及城乡差距的指标,体现了城市化质量与传统城市化质量的差别。但是本文仍只是对城市化质量的初步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指标选取的不全面,选取研究时间较短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一良.湖南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3.

[2] 俞勇军,陆玉麒.江西省经济区位特征及其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

2013,(4):28-36

[3] 冯鹏鹰.产生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探讨[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8-93

[4] 付桂生.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4,(1):19-22

[5] 袁中香,武晋一.山东省经济差异分析[J].临沂师范学院.2015,30(3):102-105.

[6] 胡志远.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差异测度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究.2015,(2):1-3

[7] 谷书堂,唐杰.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政策选择[J].南开经济研究,1994(2):3-7.

[8]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社,2013:1-19.

[9] 杨敏.区域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2):10-15

[10] 章青果,郑林.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3):20-23

工程质量情况报告

六环路(良黄段)工程质量情况报告 六环路(良黄段)自2004年3月8日施工单位进场,3月15日陆续开工以来,已有三个月的时间,在施工难度大,干扰因素多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主要就工程质量情况做一简要报告: 一、工程进展情况简介: 截止6月4日,六环路(良黄段)主要分项工程形象进度如下:完成路基清表14.24km,占总量的78%;完成路基填方129万m3,占总量的32.20%,完成主涵39道,占总量的73.58%;完成桩基1477棵,占总量析63.3%,完成盖梁90片,占总量的27.9%;完成t梁预制1507片,占总量的59.38%;完成t梁安装126片,占总量的4.96%。 二、工程质量情况: 1、工程质量总体情况: (1)路基填方:填方总体情况较好。 一方面抓土源、土质的控制,以填料的质量来保证填筑的质量。由于本工程前期进地困难,地方干扰大,加之填方数量大,土源十分紧张,又逢雨季施工,土方含水量大,回填进度缓慢。为此总监办和项目处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充分利用有限的土资源,在梅花桩土场土质变异性大的情况下,总监办会同项目处征求专家意见,就梅花桩土质情况开了专题研讨会,要求承包人改善土的级配并增做封层。②为了缓解土源紧张的局面,保证雨季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建议承包人选用砂砾,由于附近的砂粒级配差,现场监理人员通过旁站,督促施工单位挑出粒径超标的骨料和遇水膨胀性大强度低的强风化泥岩。③杜绝使用强度不合格的土源。如长辛店土场的土料通过监理抽检平均cbr值仅为1.3%,总监办果断要求施工单位停止使用该种填料,并要求对已经填筑的部分采取补强措施。通过以上措施,填料的干密度和压实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 另一方面抓规范化施工,以施工规范化促工程的优良。为此,总监办要求施工单位设立标牌、标识,严格控制分层的厚度,并通过每周一次的拉练检查和每月一次的履约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目前,在工程创优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外露砼:本工程强调“精品工程”意识,力争在砼的外观质量方面上一个新台阶。所以,总监办坚持“样板指路”方针,即在墩柱等外露砼施工之前,从原材料开始控制,对砼厂家提出具体要求,并通过施工单位实施“试验块”,试验块经各方共同认定合格,并召开专题施工方案讨论会之后,以此为最低标准大面积展开实施。目前,本工程的砼外观质量水平正在稳步提高。 (3)分项和工序验收: 开工之前,项目处和总监办即强调“三八”验收制,即分项或工序验收连序三次不合格或监理一次验收合格率低于80%,即视为其质量自保体系存在问题,立即指令其进行整改,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绝大多数施工单位的自保体系能够有效运转,起到自我保证的作用。 2、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如: ①7#和10#合同违反监理程序,7#合同在未经监理许可的情况下,强行灌桩;10#合同在分项开工申请未被审批的情况下,擅自进行辅路沥青砼摊铺。事件发生后,总监办果断下发停工令,并通报全线,进行强力整顿,并约请其上级公司到现场予以解决。不但解决了其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且对其他单位起到了警示作用。②4#合同黄良路改线段二灰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见证试验不合格,经分析是新设备调试过程及取样过程存在的问题,现场强度满足要求。 ③5#合同永定河桥42~4桩基砼强度见证试验不合格,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现场全长取

2016年产品质量情况分析报告

2016年产品质量情况分析报告

2016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质量管理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公司技改开发的大力投入,产业布局的系统优化和整合完善,形成了以202车间为代表的南方矿分离体系和以204车间焙烧工序为龙头、201车间萃取分离工序为承接、218车间沉淀煅烧为收尾的北方矿分离体系,形成了稀土加工分离、稀土金属、稀土研磨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氯碱化工等七大产业链。公司严把质量关,从原材料的入厂、中间品的控制到产成品出厂都严格按内部标准执行,在各工序间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细化了关键岗位控制标准,编制了质量岗位巡视路线图,强化质量巡视工作,从而使公司的产品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升,确保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面就公司产品质量做如下具体分析: 一、原材料方面 目前公司所用稀土原料全部来自外购,南方矿多采购自江西和广东,稀土总量为92%左右,稀土配分、放射性大小由于产地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202车间在萃取分离过程中及时调整萃取工艺指令同时做好镧产品中放射性的去除工作;北方矿主要为包头高矿,兼顾山东矿和四川矿,矿型差异较大,204车间联合研究所做好实验工作,研究焙烧工艺,做好各类矿型混合焙烧的技术策划;碳铵做为公司沉淀工序的重要原料,由于市场原因,采购自不同厂家,2016年合格率为89.69%,不合格原因除总量偏低外,不同厂家的产品对沉淀过程

液、镧铈液、镨钕液稀土组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受生产工艺影响,在萃取稀土过程中,温度、酸度、流量等条件稍微控制不当,容易使产品配分引起波动。产品中非稀土杂质超标的主要原因是201车间高纯线除杂不彻底,下游218车间需加强在沉淀环节和煅烧环节对稀土杂质的控制,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关注外接稀土料液、生产用水、沉淀剂碳铵中Fe、CaO、Mg、Na、等非稀土杂质的含量以及生产设备、搅拌装置等腐蚀程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车间生产技术人员在追求稀土产品相对纯度满足的前提下应足够重视对非稀土杂质的控制。三、产成品方面 202车间2016年产品一次合格率为99.82%,较2015年上升 0.65%,产品质量有明显提升;218车间2016年产品一次合格率为99.95%,较2015年上升0.05%,产品质量与2015年基本持平;205车间、磁材车间、贮氢车间、应用型产品质量一次合格率均为100%;金属车间2016年产品一次合格率为96.31%,较2015年降低1.5%,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其中202车间氧化钆松装比重不合格,主要原因是沉淀过程控制不当,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把单纯控制产品化学指标转变为为产品晶形晶貌的控制;218车间氧化镨钕稀土杂质La2O3不合格,主要原因为为转产前未彻底清理炉膛导致煅烧过程污染使产品中组分La2O3超标,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车间技术人员应提高质量意识,做好生产前的质量策划;金属镧、金属铈、金属钕、镧铈金镨钕金属中稀土杂质AL、C、Si、Mo等超标,主要原因电解过程控制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完整版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难度适中,但是谈化了以识记为主、不便于命题、不便于能力考察的知识点。试题重视考查能力,强调知识建构过程,试题情境材料力求新颖。试题还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价值。从试卷内容上看,高三一模地理卷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地图为载体,内容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三册,高中地理选修三本和初中区域地理多数单元内容,分值分布较为合理。从试题表达方式上看,尽量以图表为切入口,反映了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 1、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运用不灵活,部分概念理解不清楚 选择题6、选项里涉及到的区域,第2、4、7题、地理事物分布的区位因素答不出,综合题有些区域快速发展的原因答不出、防震的方法等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出错。做大题很多时候答案写的都不够全面。 2、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选择题图第四题城市各种功能区应如何布局的题,第8题“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应是“环境”;综合题第一题第二问题目中谈到了“我国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日本东南部太平洋受到影响”、“美国西海岸也收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并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只从“美国西海岸”只一个角度答题,造成失分。

3、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会运用地理术语答题 综合题第二题第二小问,题中问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学生答非所问,还有把社会经济条件写上去的,选做题,学生有适合把握不了选做题的难易程度,不知道哪道题好做,有丢分严重的情况。 5、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能力较弱 综合题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几点用上,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未能将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如。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基本概念教学应注意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要注意概念所蕴含的思想,基本规律教学应注意规律的建立过程及应用条件,更要关注规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块训练旨在帮助学生高效的架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快速的辩异识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2、协调把握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1)自然地理的复习中要意识地应用和渗透理科思维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方法提炼和思路的形成。 2)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时区的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经纬网的定位等。

月度安全质量分析报告

**西康二线监理站 2012年6月份安全质量情况分析 六月份,我站施工安全监理工作出现滑坡趋势,尤其是枣园苏 2# 跨线桥施工安全多次出现冲撞“红线”情况:继 5 月 3 日西安监督站通报该工地涉及营业线施工安全问题后,6 月 13 日监督站检查又发现同类问题,暴露了我站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安全监理工作流于形式的严峻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政令不通,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现场,形同虚设。自今年以来,营业线和临近营业线施工不断增多,我站意识到营业线和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有针对性的举办了几期履职教育及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覆盖了我站全体监理,也就营业线和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制定了一些细化措施,但仅靠集中培训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我站主管副总监以及各分站长对现场监理履责情况缺少足够的检查、指导,尤其对天窗点施工及天窗点施工前后的监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不够,致使监理站制定的各项具体措施和具体要求没有真正贯彻到每位监理,造成部分监理人员安全意识差,出现违章而不会管以致不能正确行使监理工作手段,造成现场安全管理失控。 2.部分监理人员由于与施工单位长期朝夕相处,而被施工单位同化,形成看惯了、听惯了、存在对违章现象视而不见的现象,被施工人员片面追求进度的意识影响,淡化安全管理,对违章作业现象没有采取有力的监理措施,客观上纵容了施工单位的违章行为。 3.枣园苏 2#跨线桥已施工两年,期间各级检查频繁,施工单位存 在较大的急躁、抵触情绪,监理人员也同样存在急躁情绪,希望尽快结束该点施工,而对应该采取的监控措施没有及时履行。 4.心存侥幸、思想麻痹、手段软弱,不能按监理站培训时提出的工作要求进行履责,造成安全监理不力、安全失控的局面。 6 月 15 日接到西办电【2012】18 号《关于认真贯彻落实“6.11”

水利工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水利工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康县水利工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康县县政府关于对水利工程质量风险评估的要求,康县水务局对本年度的各项水利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质量风险评估,报告如下。 一、水利工程项目概况 1、农村安全饮水项目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进行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进行抗御水灾旱灾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县2014年农村引水安全工程主要有店子乡陈家坝饮水安全工程位于康县店子乡陈家坝村,距离县城约 3.4Km,全村共有 15户、82人,目前该项目解决1个自然村15户82人饮水问题。城关镇甘石坝村饮水安全工程位于康县城关镇甘石坝村,距离县城约 4.8Km,全村共有 27户、142人。目前该项目解决2个自然村27户142人饮水问题。大堡镇庄子村饮水安全工程位于康县大堡镇庄子村,距离县城约40Km,全村共有 124户、490人。目前该项目解决4个自然村124户490人饮水问题。豆坝乡安家山村饮水安全工程位于康县豆坝乡安家山,距离县城约7.9Km,全村共有17户、84人。目前该项目解决1个自然村17户84人饮水问题。阳坝镇老庄村饮水安全工程位于康县店子乡陈家坝村,距离县城约76.7Km,全村共有121户、500人。目前该项目解决4个自然村121户500人饮水问题。岸门口镇庄科村饮水安全工程位于康县岸门口镇庄科村,距离县城约9Km,全村共有44户、198人。目前该项目解决2个自然村44户198人饮水问题。寺台乡剪子坪村饮水安全工程位于康县寺台乡剪子坪村,距离县城约48.7Km,全村共有121户、513人。目前该项目解决6个自然村124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铁厂中学罗正友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50分); 二、读图综合题(50分)。 1、第五章所占分值22分,选择题20分。考查内容为各大洲的相 关基础知识以及时区的实际运用、地图分类、地理与风土人情等内容。 2、第六章是本册书的重点,本次考试所占分值为46分,选择题 18分、综合题28分。考查内容覆盖面广、重点内容突出,基础知识较多。 3、第八章所占分值为32分,选择题10分、综合题22分。考查 内容为各地理分区、国家的工农业、宗教语言、人种分布等。 | (二)试卷总体特点 1.难度适中、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2.设置情境考查地理知识、地理能力。

3.不回避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4.着重考查学生地理的学习能力。 二、成绩分析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本次考试中,单项选择题的失分率不高,总体情况较好。综合题第24大题、26大题第一小题、28题、29题的第三小题、30题的第4、5小题失分率太高,特别是26题第1小题八个班仅有5位同学答对。这些题主要考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难度并不大,这些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首先,这些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并且不容易记忆;其次,同学们课后用在地理学习的时间较少,不能及时复习使得知识遗忘的很快。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并且看书不认真,抓不住重点。针对以上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提出以下相应的措施: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取得好成绩的首要保障;其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培养学生从地理图中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在以后的复习教学中,将知识点落实更准确,并且要求学生准确的将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除此以外,还是要注重学生的书写问题,避免再因错别字而失分的情况出现。 。 四、考后反思 考试评卷过程中暴露出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地理学习方法没有灵活掌握,知识迁移能力低,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巩固双

产品质量回顾报告的撰写指南及报告模板

药品生产企业年度质量回顾 一、分析报告撰写指南 1本指南是企业撰写产品年度质量回顾分析报告的指导性文件,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积极学习和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2010版GMP,不断完善相关内容,年度质量回顾分析报告模板(附录2、3、4)仅供参考。 2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药品年度质量回顾分析报告制度及药品年度质量回顾分析报告撰写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原则上由企业质量受权人牵头负责实施。 3各药品生产企业每年向所在地市州食品药品监督局报送《药品生产企业年度药品质量回顾分析总报告》。 4药品年度质量回顾分析报告回顾周期应覆盖一年的时间,始末日期不必与日历的一年相一致,但必须保证上下年度回顾周期不出现时间空缺。 5药品年度质量回顾分析报告原则上按品种开展年度质量回顾分析,对于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相似、生产线共用的品种,可根据企业有关制度规定开展年度药品质量回顾分析。6年度生产质量情况,统计范围应包括商业化大生产的所有批次。统计内容包括总生产批次、总生产量、合格批次、不合格批次、返工批次等,并应对全年产品生产质量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7超过一年未生产,重新组织生产的产品,年度药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应涵盖上一次年度质量报告至本次年度质量报告期间发生的相关变更和研究内容。 8药品生产企业可采取合适的分析方法或软件对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在做趋势分析中,应参考历史数据,分析产品质量变化情况。 9产品年度质量报告一般应在回顾周期后1个月内完成。并应对上一年度质量报告中建议的改进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报告。 10各药品生产企业对生产品种进行年度质量回顾分析时,应全面回顾可能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风险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分析质量趋势,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确保药品质量。 112012年度药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的首次回顾应涵盖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生产的所有批次产品。

工程质量情况报告

六环路(良黄段)工程质量情况报告六环路(良黄段)自2004年3月8日施工单位进场,3月15日陆续开工以来,已有三个月的时间,在施工难度大,干扰因素多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主要就工程质量情况做一简要报告: 一、工程进展情况简介: 截止6月4日,六环路(良黄段)主要分项工程形象进度如下:完成路基清表14.24Km,占总量的78%;完成路基填方129万m3,占总量的32.20%,完成主涵39道,占总量的73.58%;完成桩基1477棵,占总量析63.3%,完成盖梁90片,占总量的27.9%;完成T梁预制1507片,占总量的 59.38%;完成T梁安装126片,占总量的4.96%。 二、工程质量情况: 1、工程质量总体情况: (1)路基填方:填方总体情况较好。 一方面抓土源、土质的控制,以填料的质量来保证填筑的质量。由于本工程前期进地困难,地方干扰大,加之填方数量大,土源十分紧张,又逢雨季施工,土方含水量大,回填进度缓慢。为此总监办和项目处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充分利用有限的土资源,在梅花桩土场土质变异性大的情况下,总监办会同项目处征求专家意见,就梅花桩土质情况开了专题研讨会,要求承包人改善土的级配并增做封层。②为了缓解土源紧张的局面,保证雨季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建议承包人选用砂砾,由于附近的砂粒级配差,现场监理人员通过旁站,督促施工单位挑出粒径超标的骨料和遇水膨胀性大强度低的强风化泥岩。③杜绝使用强度不合格的土源。如长辛店土场的土料通过监理抽检平均CBR值仅为1.3%,总监办果断要求施工单位停止使用该种填料,并要求对已经填筑的部分采取补强措施。通过以上措施,填料的干密度和压实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 另一方面抓规范化施工,以施工规范化促工程的优良。为此,总监办要求施工单位设立标牌、标识,严格控制分层的厚度,并通过每周一次的拉练检查和每月一次的履约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目前,在工程创优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外露砼:本工程强调“精品工程”意识,力争在砼的外观质量方面上一个新台阶。所以,总监办坚持“样板指路”方针,即在墩柱等外露砼施工之前,从原材料开始控制,对砼厂家提出具体要求,并通过施工单位实施“试验块”,试验块经各方共同认定合格,并召开专题施工方案讨论会之后,以此为最低标准大面积展开实施。目前,本工程的砼外观质量水平正在稳步提高。 (3)分项和工序验收: 1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格式(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001-76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格式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格式(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一般由五部分组成:标题、主送 单位、正文、附件和签署。 (一)标题 质量分析报告的标题有以下三种写法: (1)单一性标题。即只写文种名称,如“质量分析 报告”。 (2)两要素标题。由被分析对象和文种组成,如“印 刷品质量分析报告”。 (3)三要素标题。由年度、被分析对象和文种组成, 如“20xx年电视机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或由企业名 称、被分析对象和文种组成,如“重庆江陵摩托车集 团AS 100型摩托车质量分析报告”。 (二)主送单位

质量分析报告一般是写给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企业领导层的,所以,要有主送单位。主送单位即质量分析报告的呈送单位。 (三)正文 质量分析报告的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和结语组成。 1前言 前言简要说明产品质量分析的缘由、目的、依据;或概述产品质量检查分析情况,如检查的范围、时间、地点、参加检查的有关人员、以说明报告的严肃性和可靠性。 2主体 主体部分是质量分析报告的核心。由于企业单位的性质、生产产品或承担的工程项目的不同,其写法有一定的区别,大体上可以分为检查的基本情况、剖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三部分。 (1)检查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检查的内容、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检查的结果。检查的内容应当按照《中

地理月考考试质量分析

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地理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试卷命题科学性的分析 试卷紧课程标准和教材命题,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命题的知识和考点的分析 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并注意了地理知识和认知地理能力的统一。如综合题27题的第(6)题,考查学生考试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知识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最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如选择题的24题。 付表:命题的知识和考点 3、试卷题型、卷面的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各类题型的数量比例比较合理,突出重点,如经线和纬线、地球的运动”这两知识点是重点内容,所以题型数量所占的比例大。同时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综合题主要是通过读图分析解决问题,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卷面的设计合理,试题的覆盖面较广,且大部分题目都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以便更多地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注重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知识认知层次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文化素养。试题以基础题为主,注重对地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考查。 第1页共5页

企业质量管理情况报告

XXX公司企业质量管理情况报告公司简介:略。公司重视产品质量,坚持推行科学的管理方式。多年来,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建立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 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并保证各种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这些管理体系先后通过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认证审核并颁发证书。同时,公司还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注册证书和QS认证证书。企业质量管理情况报告总结如下: 1、公司质量管理机构总经理 品管部开发部品管室化验室 质量管理机构图公司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共计36人,应经培训考核合格领取相关资质证件的特殊工作操作员工人员均已持证上岗。此外各部门主管、生产技术骨干等人

员还以参加HACCP小组、食品安全小组、内部审核员等方式参与质量管理。 2、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做的主要工作2.1、健全企业质量体系管理文件,强化持续运 行公司自2000年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后,我们立即组织从事过技术质量管理的相关 技术骨干并聘请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 证有限公司、采纳所等资深 体系管理人员策划健全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在正常运行公司的《管理手册》、《程序 文件》、《SSOP》、《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0质 量管理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等适用于本 公司管理性文件基础上,明确了企业的质量方 针和管理目标,健全了公司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将企业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并实施考核。在 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系列作业 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坚持贯彻实施,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格式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格式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是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应用文形式。*的内容为大家介绍的是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格式,以供大家参考。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格式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一般由五部分组成:标题、主送单位、正文、附件和签署。 (一)标题 质量分析报告的标题有以下三种写法: (1)单一性标题。即只写文种名称,如“质量分析报告”。 (2)两要素标题。由被分析对象和文种组成,如“印刷品质量分析报告”。 (3)三要素标题。由年度、被分析对象和文种组成,如“20xx 年电视机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或由企业名称、被分析对象和文种组成,如“重庆江陵摩托车集团AS 100型摩托车质量分析报告”。 (二)主送单位

质量分析报告一般是写给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企业领导层的,所以,要有主送单位。主送单位即质量分析报告的呈送单位。 (三)正文 质量分析报告的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和结语组成。 1前言 前言简要说明产品质量分析的缘由、目的、依据;或概述产品质量检查分析情况,如检查的范围、时间、地点、参加检查的有关人员、以说明报告的严肃性和可靠性。 2主体 主体部分是质量分析报告的核心。由于企业单位的性质、生产产品或承担的工程项目的不同,其写法有一定的区别,大体上可以分为检查的基本情况、剖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三部分。 (1)检查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检查的内容、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检查的结果。检查的内容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章“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规定的内容进行。如果是检查工程质量,检查的内容应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章“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的有关规定进行。

八年级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随着本次考试评卷工作的结束,我对所任八年级地理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及时总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考试取得成绩,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具体措施,能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地理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对本次地理期末测试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 一、试卷评价 从整体上看,试卷题量适度,难度适中,梯度合理,有一定层次性,能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分学生成绩优劣,个别题目还给学生拓展了新的空间,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应该是新形势下一套很好的试卷。 本次试卷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二、综合题。日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第一题选择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还可以。这说明学生比较长于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 第二题是综合题,旨在考察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本题有部分同学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不灵活,不善于融会贯通。

二、成绩分析 所任四个班的成绩较上学期平均分提高了,及格率、优秀率提高了。但是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尽管与学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也有值得高兴的地方:平均分最高的班与最低的班之间的差距缩小。这充分说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重视和加强后进生转化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有效地记忆地理基础知识,从而得到较高的相关得分。从答题情况可以总结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不太重视读图,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2、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部分考试成绩。 4、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地理概念混乱。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本身内容关注不够,试卷中出现的课本原题和原图也不能很好解答,直接影响试卷成绩的提高。 6.学习消极被动。 四、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结合学生的平时学习以及考试,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还存在以下不足: 1、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学习方法培养不够。

2014年工程质量分析报告(定稿)

2014年工程质量分析报告 回顾2014年的通信工程建设,电信工程公司在工程质量管理上以紧抓工程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让建设单位满意和社会受益为目标,通过“三级联检”制度这种有效管理途径实现,在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方面实行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控制。在公司全体管理人员中宣贯以下理念:通信建设工程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其质量是由工序质量决定的,工序质量是由工作质量决定的,工作质量是由人的素质决定的。提高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的实质是提高人员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人员,才能对通信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电信工程公司机构设置为五部一室,九个工程处,分别为市场部、后勤供应部、运输装备部、安全质量检查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安全质量检查部是工程公司质量管控的归口管理单位,以下分别就质量管控制度的保障和管理人员的执行情况两大部分来进行分析。(一)三级联检制度的建立是质量管控制度的核心要素 2002年起,太原电信工程公司就全面修订了质量管理制度汇编手册,其中最重要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办法成为核心闪光点。该质量管理办法是根据国家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要求及工程公司多年质量控制监督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制定出的施工质量三级联检制度。 明确提出三级联检制度是在企业贯彻执行ISO9001认证过程中落实到书面制度体系中的,其主要内容为: ①贯彻公司“优质服务、顾客至上、精益求精、追求更好”的质量方针,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组织施工,对施工质量执行“三级联检制”:即由施工队工程处检查部按各自的职责,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全方位控制,确保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 ②质量管理目标:国家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各项工程任务,公司对各项工程的工程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达到质量目标要求。 ③成立以总经理为首,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体系,以对工程施工、材料供应、运输装备、内外协调、确定工程归属部门、技术人员、质检安全进行全方位的质量保证。 ④以现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对深化质量进一步进行控制。具体要求:工程处做到深化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各负其责,具体次序及方案由工程处组织召集安全、质量、施工等小组进行制定。 ⑤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交底,设置质量控制点并有针对性地作出解决办法,定出施工组织方案。 ⑥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工程处负责技术交底的工作,做好对工程的施工图纸熟悉和

关于八年级地理上质量分析

2013—2014学年(上)八年级地理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评析 试卷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图文并茂,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填图和空间定位能力,学生能通过对图中信息的获取来解答题目,难度适中,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求贴近教学实际,拉近与生活的距离,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试题包括单选题、读图分析题两部分,试题以课本为主,注重基础,题型灵活多样,知识覆盖面广,试题题量适中,难、中、易比例适中,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二、成绩统计 我校参加考试人数为123人 ,最低分58分,最高分95分。一班平均分75分,二班69分、三班76分。 三、评卷感言 1.从命题意图看,考查重点以识记的题型为主,也包括一部分的读图分析题,使初、高中在试题形式上的差别缩小,更重要的是考查角度的转变,侧重于能力的考查,符合课改的理念。如第四大题的1、2、3、4题就突出了学生要会利用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解答问题。 2.地理离不开地图,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同样地理试卷也离不开地图。从试卷看有40%以上的题目是要通过读图来解题的,若加上无图考图的题目则比重可达 65%左右。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调动运用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解答地理题目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3.纵观全卷难度并不大,但不少同学成绩并不理想,除了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花一定的时间学习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是答题粗心大意,答题不得要领。所以平常要处理好“念”与“练”的关系,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答题的好习惯,提升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准确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能力。克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减少错别字的出现,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四、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具体表现为选择题的得分率较低,

环境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环境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篇一: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临颍县质监局 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为有效加强我县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工作,更好履行监管职责,充分发挥质量分析报告的监督、服务、促进作用,使“质量分析报告”真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此制度。 一、领导小组 组长:郑哲 副组长:宋飞杨建科李鹏杨敬宇 成员:张梓楠谢守业谢群超董理兵杨亚 军贾颍鹤谷红磊李晓伟刘会文 领导小组负责对此制度的全面协调、组织、实施。 二、主要内容 (一)质量分析主要是根据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情况,通过对我县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较全面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和措施。 (二)县局各股室有关人员要积极深入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计量、标准、认证、特种设备等基础数据开展比较分析工作,并按时上报分析报告。

(三)县质监局对辖区产品质量状况开展阶段性综合分析。 (四)对发现的普遍和共性问题,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原因,帮助、指导企业提出对策、措施,改正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整体产品的质量水平。 (五)县质监局指派专人负责,质量分析统计人员要努力确保有关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准确性,同时更要突出质量分析报告的针对性、代表性、全面性,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真实有力的依据。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日 篇二: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914号 1996年11月27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完善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第三条环境监测报告分为数据型和文字型两种;数据

2019年有关产品质量事故分析报告

有关产品质量事故分析报告 产品的质量决定着企业是否能立住脚跟,以下是有关产品质量事故的分析报告,一起看看吧。 中国xx研究所和xx公司色织厂共同研制的新产品——防静电仿毛华达呢,已试生产出。织物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纺织工业部标准, 防静电性能指标明显优于日本工业标准和所列举的性能指标。下面就试制中的质量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质量管理体系 xx公司色织厂生产系统有纺纱、染纱、准备、织造、整理等主要车间。从纺纱到成品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生产线,多年来以外贸出口产品为主,今年为100%出口。20XX年出口合格率为xx%,20XX年1-6月份出口合格率为95%,比去年同期增长6.01%。多年来,从生产和质量管理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公司有一套与生产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专职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200人,占全公司在职人数的13.3%,由厂长和工程师主抓质量工作。质量检查科具体负责各车间的产品质量,各生产车间的关键环节均设有质量检查网点。同时,由质量检查科派出人员专职监督和抽查,实行三级检验,并在原传统的管理基础上吸取了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把质量工作同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同时建立了百分考核制,并在中层科室和车间干部中举办了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 二、质量保证措施

为对以后的试产提供依据,公司从原料、原纱一进厂就进行化验、测试,同时为严格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了<防静电新产品 质量管理条例。在新产品试制中,全厂充分发挥车间和[[职能科室]]的配合作用和各检测网点的把关作用,同时广泛宣传防静电新产品的意义,启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每周定期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预测分析和处理生产中发生的问题。为了及时了解到新产品的质量情况,xx纺织科学研究所xx总工程师亲访用户,及时把质量信息反馈给色织厂。 三、质量水平分析 (一)下机质量及入库质量(略) (二)物理指标(略) (三)染色牢度(略) (四)防静电性能指标(略) 上述情况说明,本产品的主要指标达到了纺织工业部的标准, 防静电性能指标明显优于日本同类产品,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因此,防静电仿毛华达呢的生产工艺是可行的,试制是成功的,水平是先进的。 四、问题和方向 防静电仿毛华达呢的试制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 一些问题。例如,初试时由于批量较小,受加工条件和经验的限制,在后整理加工中出现了一些色差,使制成品并不十分完荚,没有百分之百的达到预期目标。目前,此问题已找到解决的办法。今后工作重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告一段落,期末考试也已经结束,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下面对本次地理期末统考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试题分析: 1、本次试卷共分四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30分);二、连线题(10分);三、读图题(36分); 四、材料分析(24分);多为学生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多种原因,学生考试成绩较低,很不理想。

2、第一题选择题,包括30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还可以。这说明学生比较长于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 第二题是连线题,要求将相关地理内容与其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连线。由于是属于地理基础内容,所以得分率还算可以。 第三题是读图题。计四个插图,都是教材上的原图,旨在考察学生综合地理能力。本题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不灵活,不善于融会贯通。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综合能力。包括两部分内容:(1)介绍巴西迁都情况;(2)探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从学生答题成绩看,得分率仍然不高,这说明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很差。不能够活学活用,机械地学,机械地背,没有具备“地理的头脑”。

三、综合分析: 一、取得成绩: 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能够发挥“死记硬背”的优势,有效地记忆地理基础知识,从而得到较高的相关地理得分。 二、存在问题: 1、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答题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现象,不能一一对应。 2、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部分考试成绩。

福建省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制度试行

福建省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制度(试行)》要求,规范我省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准确分析评估产品质量状况,及时发布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预警,提高质监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地服务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是指根据统计调查数据,对报告周期内全省、行业或区域内产品质量现状、趋势、特点进行分析、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和建议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第三条产品质量状况分析的内容主要是对制造业产品质量安全和一般性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产品质量状况分析种类分为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综合分析主要动态反映报告周期内产品质量总体状况。专题分析主要是反映报告周期内热点或重点产品(行业、区域)的质量状况,或针对具体质量问题、质量事件展开的分析。 第四条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坚持数据准确、分析务实、评价客观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各级质监部门)开展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适用本制度。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六条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上级质监部门负责对下级质监部门质量状况分析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下级质监部门要向上级质监部门反馈开展质量状况分析的具体情况。 各级质监部门要积极开展本辖区的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并向上级质监部门和当地政府提交产品质量状况的分析报告。 第七条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局)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职责主要包括: (一)开展全省产品质量状况统计与分析工作,形成分析报告; (二)组织开展全省、热点或重点产品(行业、区域)的质量状况调查; (三)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四)建立质量状况会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商会议,研究质量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五)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质量指标体系和分析评价方法,建立数据收集制度,协调开发统计与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并推广使用; (六)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举办业务培训与交流,指导地方市县质监局开展分析工作;

产品质量情况分析报告

产品质量情况分析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质量管理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公司技改开发的大力投入,产业布局的系统优化和整合完善,形成了以202车间为代表的南方矿分离体系和以204车间焙烧工序为龙头、201车间萃取分离工序为承接、218车间沉淀煅烧为收尾的北方矿分离体系,形成了稀土加工分离、稀土金属、稀土研磨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氯碱化工等七大产业链。公司严把质量关,从原材料的入厂 、中间品的控制到产成品出厂都严格按内部标准执行,在各工序间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细化了关键岗位控制标准,编制了质量岗位巡视路线图,强化质量巡视工作,从而使公司的产品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升,确保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面就公司产品质量做如下具体分析:一、原材料方面 目前公司所用稀土原料全部来自外购,南方矿多采购自江西和广东,稀土总量为92%左右,稀土配分、放射性大小由于产地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202车间在萃取分离过程中及时调整萃取工艺指令同时做好镧产品中放射性的去除工作;北方矿主要为包头高矿,兼顾山东矿和四川矿,矿型差异较大,204车间联合研究所做好实验工作,研究焙烧工艺,做好各类矿型混合焙烧的技术策划;碳铵做为公司沉淀工序的重要原料,由于市场原因,采购自不同厂家,2016年合格率为89.69%,不合格原因除总量偏低外,不同厂家的产品对沉淀过程影响差异较大,218车间技术组积极收集实验和生产数据,确定合格供应商。

二、中间品方面 204车间车间2016年产品一次合格率为99.78%,较较2015年上升 0.24%,所产水浸液产品质量相对稳定,个别批次REO未达标、Fe 2O 3 超 标,主要原因为焙烧系统所投原料较为复杂,受201车间非皂化工段影响,下游物料交接不畅,导致焙烧工序、洗渣工序控制不稳定,204车间应强化员工操作水平,车间技术组继续摸索纯低矿分解反应最佳工艺技术条件,加强和细化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作。 201车间2016年产品一次合格率为95.44%,较2015年降低3.42%,氯化镧液不合格指标为稀土杂质CeO2超标和非稀土杂质CaO、MgO、 Na2O、MnO2、SO42-超标;氯化铈液不合格指标为稀土La2O3超标;富铈液不合格指标为稀土组分镧铈不合格和非稀土杂质Na2O超标;镧铈液不合格指标为稀土组分镧铈不合格;氯化镨液不合格指标为稀土杂质 La2O3、CeO2、Nd2O3超标;氯化钕液不合格指标为稀土杂质La2O3、 Pr6O11超标;镨钕液不合格指标为稀土杂质Pr6O11、Nd2O3不合格。存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非皂化工段处于试车阶段,控制技术指标需不断优化以及操作稳定性需不断提高,高纯产品中其他稀土杂质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萃取工艺控制不当,相邻或性质相近的稀土元素分离系数相近,工艺技术参数调整不及时会导致在萃取分离和除杂时稀土杂质容易不断富集,对于高纯产品来说,稀土杂质未检出最好,其含量越低,质量就越有保证。富铈液、镧铈液、镨钕液稀土组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受生产工艺影响,在萃取稀土过程中,温度、酸度、流量等条件稍微控制不当,容易使产品配分引起波动。产品中非稀土杂质超标的主要原因是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