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摘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瘾(IAD)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其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干预方式。

关键字:网络成瘾;青少年;ACE模型;认知疗法

1.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影响。网络信息因其丰富、快速、便宜、互动、匿名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年轻学生的欢迎。它满足了他们对信息的需要,沟通的需要,宣泄情绪的需要,游戏娱乐的需要,因而备受年轻人的喜爱。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上网人数已经突破1亿,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约为13.2%,另外还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而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青少年。青少年是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1.1 网络成瘾的界定

成瘾(addiction)是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它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术语,不过却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科学而准确的界定[3]。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药物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己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2]。如对海洛因、可卡因、酒精及烟草等药物的滥用。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4]。故有人把前者称为物质成瘾,后者称为过程成瘾。本文探讨的是过程成瘾。

网络成瘾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Peter Mitchell将其定义为:“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最早提出网络成瘾(IAD)概念的是1994年美国纽约市的心理医生依凡·金伯,并且迅速引起了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开设了专门

治疗诊所,研究讨论了诊断标准。[6]

网络成瘾者与赌博成瘾者非常相似,均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冲动失控,导致上网者学业失败、工作表现变差、婚姻不和谐甚至离异等。I. Goldberg 首先提出并将此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IAD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一些研究还描述了网络成瘾的表现: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1]。

1.2 网络成瘾的症状

美国心理学家Young提出了诊断网络成瘾综合症的10条标准:一、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二、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三、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四、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燥不安。五、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六、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七、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

八、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九、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十、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Young认为上述10种情况,一年间只要有过5种以上,便可判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美国的指标,对于诊断中国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6]

1.3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成瘾症状,其有不小的危害。[10]

1.生理问题

睡眠的剥夺和生物钟的紊乱导致其过度的身心疲劳。当个体对网络心理依赖转化为生理依赖后会出现: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究其原因,是由于网络成瘾者上网持续时间过长,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此外,长时间的在电脑前僵坐容易引起腕关节综合症、背部扭伤、视力下降、暗适应能力降低等不良生理反应。

2.人际关系的问题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了严重的人际关

系问题。人在网上呆的时间越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就越少,“人——机——人”的交流模式取代了“人——人”二对二的交往模式。对于网络成瘾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以机器为中介,极大的减少了人际直接交往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人对网络的依赖所取代。由于网络人际关系具有短暂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网络成瘾者人际情感的远程交流冲击了原有的近亲情感。人类情感的真实表达需要手势、语言、表情等媒介,而网络中的交往仅仅停留在运用简单的符号来传递,缺乏现实情感体验。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网上寻求情感满足的时候,心理上必然会对网络产生依赖感,也必然导致个体对现实情感的疏远。网络成瘾者的“触角”变短,视野变窄,逐渐产生“交往剥夺”感。在网络中,虚拟的人际范围变大,但实际上缩小了个体现实的交往圈子。

3.工作、学习动机减弱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外在基础,当网络己经成为个体的必需时,上网相应也提升为主导性动机。个体的兴趣和注意大部分转移到了网络上,上网成为了其生活的主题。一项调查显示:58%的学生报告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降,并使逃课现象明显加剧(Young,1996 )。同时针对全美1000家大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55%的管理者认为雇员在工作时间和场合的非工作性质的网上冲浪削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Robert Half lntemet) ,网络的过度使用己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消磨了工作时间。由此可见,网络成瘾大量消耗了工作和学习的时间,造成了严重分心,削弱了工作和学习的动机,降低了效率。

4.对人格的影响

上网者大多隐匿了自己的真实姓名、性别和年龄等,以假而具来伪装自己。长此以往,可能使人失去自我感和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进而导致自我同一性分解,形成软弱、虚幻的人格。网络虚拟空间的表现与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具有强烈的反差导致了双重人格。网络成瘾者夸大自己的次要性格,自我向本我妥协,在互联网上一味追求快乐原则,但另一方而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产生焦虑,网络成瘾者始终处于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情景中。[10]

2. 网络成瘾对生理及心理的影响

从生理上来说,电脑操作对身体有直接的影响。电脑显示器是高亮度、有闪烁、带辐射的屏幕,它会伤害人们的眼睛;键盘上键位密集,键面有一定的弹力和阻力,长期击键会对手指和上肢不利;由于使用电脑过程中人们长时间面对电脑外设和显示屏,眨眼次数减少导致干眼症,造成视力下降;使用电脑要求身正腰直,体形和全身很少有变化,长时间会出现腰酸颈直、头胀眼干、全身不适等症状,导致颈椎病和肠胃病。电脑工作时微波对身体的危害。电脑的辐射有两类:低能量的X射线和低频电磁声辐射,较长时间处于此环境中又忽视必要的保健就会引起中枢神经失调。

从心理上来说,长期操作产生精神和心理压力。操作电脑过程中不能有丝毫差错,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手指快速频繁运动,使生理、心理都不堪重负,从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部酸胀、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还会因思维定势错位造成的心理失衡。与电脑交流毕竟不同于与人类交流,前者只需下达正确的命令,后者还需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问题。这样就容易使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人养成要么坚持,要么放弃的思维定势,并推广到处理人际关系中,从而出现了“定势错位”。这种人易丧失自信,工作难做好,加重了内心的紧张、烦燥、焦虑和不安,最终导致身心疲惫,出现各种生理、心理症状。

Kraut 等人对73个家庭的169名被试进行了两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在被试上网的最初一两年内,过多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会导致他们社会卷入的减少,同时还会导致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加,从而引起心理幸福感的降低。在网络性心理障碍的早期,患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然后上网时间不断延长,由此出现记忆力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由开始时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后来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该病晚期,患者出现与生理因素无关的体重减轻,外表憔悴,每天连续长时间上网,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急性戒断综合症,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危害个人和社会安全[2]。

3.网络成瘾综合症的成因分析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

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网络成瘾的成因具体而言主要由好奇心理、补偿心理、逃避心理、生理因素影响。[10]

3.1好奇心理

网络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时空界限、广泛的人际交往、梦幻般体验……无不强烈地吸引着人们,人们上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特别指出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之外的知识同样有着极强的兴趣,这也是青少年对互联网最为偏爱的原因。

3.2补偿心理

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人总是希望能寻求到合理的补偿,而网络的虚拟性、自山性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网络中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过网上制造出来的虚拟来弥补。“梦是愿望的达成”(Frued) ,网络的虚拟性则为网络成瘾者提供了在意识前实现理想的可能性,亲情、爱情、抱负、情绪宣泄以及潜意识的愿望都能在网络中得到实现。

3.3逃避心理

而对残酷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社会贡任,缺乏竞争力的个体采取上网来逃避。网上的言行具有匿名性、自山性,为其设置了安全的屏蔽。当个体遭受挫折后而对压力情境(如工作失意、社交恐惧、失恋等),产生一些轻微的神经症状:抑郁或躁狂,为寻求解脱而沉溺于网络中。成瘾者上网实际上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同时也是为了获得一种认同感。另外互联网也作为一种全新的体闲方式,人们为缓解压力也会抽出时间上网以求放松。

3.4生理因素

大脑中有一个叫作“享乐区”( hedonic region)的区域,每当网络成瘾者上网时会对大脑进行化学反应式的刺激,从而释放出多巴胺,进而使人产生快感。如果这种刺激是经常性的,大脑会强化对自身的这种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成瘾行为(诺拉·沃尔科)。究表明,瘾君子可用的多巴胺确实少于常人,而上网正好有提高大脑多巴胺水平的作用。

4.网络成瘾的理论解释

对网络成瘾的解释,最具代表性的是Young的ACE模型、Davis的认知一行为模型和Grohol的阶段模型以及生理一心理一社会整合模型[5]。

4.1.Young的ACE模型

Young1999年提出以可用性、控制性和兴奋性等3个因素来说明强迫性互联网使用的形成过程,并将它们看作促进网络成瘾过程的3种潜在变量,即所谓的ACE模型。其中,可用性指网络信息的可利用性、网上交互范围的大小和色情图片的吸引力;控制性指个人对电子交互方式中可感知的隐私性信息的可控制程度;兴奋性为网络信息对个体内部情感的激活程度。该模型的建立对于理解网络成瘾行为的形成,并指导相应治疗计划的制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2.Davis的认知-行为模式

Davis 2001年提出认知一行为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中靠近病因链近端的因素,是病态行为发生的充分条件,靠近远端的因素则是必要条件。模型的中心因素是适应不良认知,它位于病态行为病因链近端,是病态行为发生的充分条件。Davis认为病态行为的认知症状先于情感或行为症状出现,并且导致了后两者。有病态行为症状的个体在某些特定方面有主要的认知障碍,从而加剧个体网络成瘾的症状。该模型认为病态行为受到不良倾向(个体的易患素质)和生活事件(压力源)的影响,它们位于病因链远端,是病态行为形成的必要条件。个体易患素质指当个体具有抑郁、社会焦虑和物质依赖等素质,则更容易发展出病态网络使用的行为。压力源(紧张性刺激)指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

4.3.Grohol的阶段模型

Grohol 1999年提出阶段模型,认为所谓网络成瘾只是一种阶段性的行为。如图2所示,该模型认为网络用户大致要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新手被互联网迷住,或者有经验的网络用户被新的应用软件迷住;第二阶段:用户开始避开导致自己上瘾的网络活动;第三阶段:用户的网络活动和其他活动达成了平衡。Grohol认为所有的人最后都会到达第3个阶段,但不同的个体需要花不同的时间。那些被认为是网络成瘾的用户,只是在第一阶段被困住,需要帮助才能跨越。

4.4.生理—心理—社会整合模型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6]认为在众多实验和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的生理—心理

—社会整合模式可以更好地解释网络成瘾:①生理因素:有研究表明,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令个体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②心理因素:获得心理体验上的兴奋感与避免停用时的痛苦,可能对网络成瘾的用户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成瘾发生的心理因素可能是健康的网络使用转变为病理性并加重的强化物。③社会因素:社会性分离可能是网络使用带给用户的消极影响的原因之一。人际关系的冷漠可能也是导致网络成瘾出现的一个原因。网络成瘾可能是现实社会问题的一种暴露方式,把问题完全归于网络使用者是不全面的。

4 网络成瘾的干预

关于网络成瘾的干预,主要分为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其中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它包括认知和行为的成分,通常是使患者暴露于刺激,挑战他们的不适应性认知,并训练大脑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接受心理医生教给他的观念和行为,并反复加以练习以使大脑得到新的学习,久而久之这种练习就变成患者自发或习惯性的行为。CBT包括给患者布置家庭作业,并要严格执行治疗方案。近来,CBT已被学者和临床医生用于IAD的治疗中,成为治疗网络成瘾的主要方法。Young和Davis分别提出了2种认知行为疗法。Young从时间控制、认知重组和集体帮助的角度,强调治疗应该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应付策略,通过适当的帮助体系改变患者上网成瘾的行为,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在相反的时间上网;(2)借助外力的作用;(3)制定限制网络使用的目标;(4)节制、戒绝;(5)提醒卡;(6)个人清单;(7)团体治疗;(8)家庭治疗。另外,对于在校学生,Young则建议:让学生自己对问题有所认识,消除自己最具危害的因特网使用习惯,进人校园提供社交环境,探索校园图书馆和教育同学有关因特网成瘾的知识。

Davis根据“病态因特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治疗网络成瘾的认知行为疗法。Davis的整个治疗过程需要11周完成,从第5周开始给患者布置家庭作业。这种疗法强调弄清患者上网的认知因素,让患者暴露在他们最敏感的刺激面前,挑战他们的不适应性认知,逐步训练他们上网的正确思考方式和行为。他把治疗过程分为拟定目标、制定规则、制订等级、调整认识、离线社会化、自我整合和回顾治疗执行情况7个阶段。

由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其内在深层次的心理原因,笔者认为单纯的说教式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遵循心理学的规律,根据认知行为疗法的指导思想,针对每个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及其网络成瘾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制订出专业的干预计划,采用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

相结合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心理辅导教育和封闭式的营地训练,在家长的配合下,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上网成瘾的青少年戒除网瘾。

具体方法如下:(1)团体辅导。以青少年的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丰富多彩的具有心理指导意义的活动形式,让青少年对自我深层次的内在需求得以觉察,并用积极的方法得以满足和实现,以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在互动中让青少年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与人交往,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人生价值观,认识自己现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从而更好地建立自信、接纳自己、改变自己,特别是体会到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艰辛,从而产生感恩的思想。(2)个体辅导。针对不同青少年的家庭背景进行个别辅导。一个网络成瘾青少年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因而在对青少年进行个体辅导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家庭治疗,通过举办“家长课堂”,帮助、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网络依赖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促其改善家庭关系,让每个家庭成员认识各自的责任和目标,从而改善孩子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管雷,冯聪.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我同一性相关研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87

[2]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4-76

[3]Maddox J F, Desmond D P. Addiction or dependence?. Ad-diction. 2000. (95):661-663

[4] Wise R A.Neural Basis of Addiction. Encyclopedia of Cogni-Live Science. Nature Publishing Croup, 2003:38-44

[5]杨波,秦启文.成瘾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心理科学,2005,28(1):32-35

[6] 章成斌,吴代莉.大学生网络成瘾症原因、可自愈性特点分析及防治对策.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2):38

[7]杨容,郑涌,阮昆良.网络成瘾(IAD)实证研究进展.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0(5):41-42

[8]陈淑惠.我国学生电脑网路沉迷现象之整合研究子计划一:网络沉迷现象的心理病理之初探1/2.国科会研究报告,1998

[9]崔丽娟,刘琳.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心理科学,2003,26(1):64- 66

[10]谢延明.关于网络成瘾对人的心理影响的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3):150-151

[11]张日异.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0,23(4):430-433

[12]冯聪,管雷.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自我同一性缺失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7):197-199

[13] CNNIC. 中国互联网报告,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533619786.html,/s2006/internet-meeting/ , 2007.5.7

[14]胡平,刘俊,董冰.大学生人格与网络行为:网络道德人际SEM模型.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2):29-33

[15]蓝燕.6.4%大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

https://www.360docs.net/doc/533619786.html,/zh_cn/IT/10000496/20011017/10129074.html,2007.5.8

定向网络爬虫 开题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网络爬虫 定向爬取?脚本之家?文本信息 学院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2级2班 学生姓名包志英 学号 201201050201 指导教师赵中英 填表时间:二0一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下,并不能很稳定的工作,内存消耗随着程序的运行而不断增大,直到达到jvm 分配的上限而崩溃。很多时候,你只能做个权衡,每个webclient使用若干次后就把它回收,然后重新启动一个,这非常影响性能。Rhino对于javascript的支持并不好,实际使用中,会发现各种Exception,很多时候会导致无法渲染出想要的结果,这个htmlunit的又一大缺陷。随着版本的更新,能够渐次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好的程序员,还是应该自己读源码来尝试解决问题。 Phantomjs相比于htmlunit,对于js的支持更接近真实的浏览器,但是并发性能差,通过java的exec调用系统命令来启动,更加降低了性能。 此外主流的浏览器都提供了相应的抓取支持,selenium可谓是一个集大成者,包含了上述的所有组件,以WebDriver的形式,适配各种爬虫组件,你可以用它操控浏览器自动抓取,当然,并发和性能的问题依然存在。 爬虫开发的主要问题是性能和反封锁。很多时候,采用高并发高频率抓取数据是可行的,前提是目标站点没有采用任何反爬措施(访问频率限制、防火墙、验证码……);更多时候,有价值的信息,一定伴随着严格的反爬措施,一旦ip 被封,什么组件都没戏了。你不得不维护一个代理IP池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也带来了代理ip稳定性和速度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采用对应的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完成爬虫爬取任务。 目前,爬虫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的趋势,这是当前各种互联网创新和大数据时代的新常态。火车和八爪鱼等团队看到了这一点,并率先开发了相对完备的爬虫产品,很多用户都在使用,但是更多的用户希望直接把爬虫抓取任务外包出去,因为他们不懂技术,工具的使用需要逾越技术的鸿沟,大部分用户并没有这个逾越鸿沟的打算。我相信像猪八戒这样的技术外包平台会活的越来越好,我也相信各个技术门类会不断聚集,形成相对独立的社区,P2P的社区平台将提供爬虫开发者和爬虫需求者更加通畅的交流渠道。 目前,淘宝等平台上出现很多爬虫服务商,如 https://www.360docs.net/doc/533619786.html,/item.htm?spm=a230r.1.14.4.10ZOWj&id=42659198536 &ns=1&abbucket=6#detail,这种定制开发的服务,增加了服务商的成本,服务往往是一次性的,满足了一个用户的需求,然而具有相似需求的用户,却很难有机会找到这个服务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爬虫信息交流的平台。

网络安全教育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症

网络安全教育――预防青少年“网络 成瘾症” 背景: 随着电脑家庭化的日益盛行和互联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诚然,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但对于好奇心、模仿力极强的青少年来说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学生造成伤害。主要表现在:许多青少年上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上聊天和络游戏,有的学生甚至把“家”搬进吧,有的学生陷入恋的阴影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模仿上行为,搞犯罪

活动,结果沦落为少年犯。大量的青少年遭遇络危害的案例表明,青少年的络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加强青少年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来为青少年的络安全保驾护航,从而让青少年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教学目的: 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尤其注意不能沉迷络游戏。促使中职学生自觉树立络安全与道德意识,提高利用络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创建文明健康的络风气。 教学重点: 使青少年正确认识络,预防患上“络成瘾症”。 教学内容: 1,分析“络成瘾症”成因。 2,怎样预防青少年患上“络成瘾症”。教学过程: 一,“络成瘾症”成因

是什么让青少年在络中迷失自己,患上“络成瘾症”而发生悲剧,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自身原因:络因其开放性满足了青少年宣泄、释放紧张的需求。青少年还可以通过络释放生活中被压抑的一面,摆脱现实中的约束、孤独,在轻松、安全中实现自己的“欲望”,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同时,络也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与虚荣心,实现对困难、失控现实的逃避。 家庭原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需求,从而造成对孩子上的“失控”。 学校原因: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而放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但现实中很多学校还是把教育的重点都放在学习成绩这一头,而忽略了道德训诫、性格养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一、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对于网络成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各界社会人士关注的焦点,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互联网,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由于身体、心智尚不完全成熟,面对网络世界的新事物、新景象,很容易分辨不清,把持不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致容易沉迷其中。有些青少年甚至产生了“网瘾”、“网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业、生活和工作,妨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并给社会带来巨大伤害。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网瘾个案的研究找出网瘾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的对策。 二、网瘾个案描述 案例一:某初三男生 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不错,只是性格内向。从初一开始玩电脑。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十分在意孩子玩电脑这件事。等到有一天,孩子向父母宣布不去上学了,父母才感到问题的严重。孩子说自己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忍无可忍,不想再浪费时间了。不管父母怎么劝说,从那一刻起,孩子表现出所有网瘾孩子的特点:第一,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而且大部分是晚上。第二,不管父母采取什么措施都阻挡不了孩子上网的决心,断网后情绪烦躁或者大发脾气,乱扔东西那是常有的事情。第三,除了在网络上用QQ和一些朋友联络外,简直成了“宅男”,整天足不出户。为了让孩子重返学校,爸爸妈妈已经想尽了办法,请老师上门劝说,找他的同学来引导他,所有这些招数都不怎么奏效。与此同时,和父母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差,由于父亲比较强硬,忍不住总要骂他几句,所以,父子之间的对话几乎为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在其中周旋。 案例二:某大二男生 大学里读的是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像很多大学生一样,进了大学后就有一种彻底解脱的感觉,整天把时间消磨在网吧里。大学又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宽松的环境,没有父母和老师直接的监督,电脑一直玩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丽妮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尤其是许多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为此,我们应当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措施 【Abstract】21 century is the information times,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contacts means and communication media in their daily life, study and work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rings convenience to young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brings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 especially many young students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For this, we shoud analyze the caus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and take full use of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Internet,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eenagers health personality, and guide teenagers grow healthy and to make teenagers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ra,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adolescents Internet addiction cause measures

网络爬虫详解

网络爬虫详解 一、爬虫技术研究综述 引言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万维网成为大量信息的载体,如何有效地提取并利用这些信息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例如传统的通用搜索引擎AltaVista,Yahoo!和Google等,作为一个辅助人们检索信息的工具成为用户访问万维网的入口和指南。但是,这些通用性搜索引擎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 (1) 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用户往往具有不同的检索目的和需求,通用搜索引擎所返回的结果包含大量用户不关心的网页。 (2) 通用搜索引擎的目标是尽可能大的网络覆盖率,有限的搜索引擎服务器资源与无限的网络数据资源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深。 (3) 万维网数据形式的丰富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图片、数据库、音频/视频多媒体等不同数据大量出现,通用搜索引擎往往对这些信息含量密集且具有一定结构的数据无能为力,不能很好地发现和获取。 (4) 通用搜索引擎大多提供基于关键字的检索,难以支持根据语义信息提出的查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定向抓取相关网页资源的聚焦爬虫应运而生。聚焦爬虫是一个自动下载网页的程序,它根据既定的抓取目标,有选择的访问万维网上的网页与相关的链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与通用爬虫(general purpose web crawler)不同,聚焦爬虫并不追求大的覆盖,而将目标定为抓取与某一特定主题内容相关的网页,为面向主题的用户查询准备数据资源。 1 聚焦爬虫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概述 网络爬虫是一个自动提取网页的程序,它为搜索引擎从万维网上下载网页,是搜索引擎的重要组成。传统爬虫从一个或若干初始网页的URL开始,获得初始网页上的URL,在抓取网页的过程中,不断从当前页面上抽取新的URL放入队列,直到满足系统的一定停止条件,如图1(a)流程图所示。聚焦爬虫的工作流程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一定的网页分析算法过滤与主题无关的链接,保留有用的链接并将其放入等待抓取的URL队列。然后,它将根据一定的搜索策略从队列中选择下一步要抓取的网页URL,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达到系统的某一条件时停止,如图1(b)所示。另外,所有被爬虫抓取的网页将会被系统存贮,进行一定的分析、过滤,并建立索引,以便之后的查询和检索;对于聚焦爬虫来说,这一过程所得到的分析结果还可能对以后的抓取过程给出反馈和指导。 相对于通用网络爬虫,聚焦爬虫还需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1) 对抓取目标的描述或定义; (2) 对网页或数据的分析与过滤; (3) 对URL的搜索策略。 抓取目标的描述和定义是决定网页分析算法与URL搜索策略如何制订的基础。而网页分析算法和候选URL排序算法是决定搜索引擎所提供的服务形式和爬虫网页抓取行为的关键所在。这两个部分的算法又是紧密相关的。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心理学”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2011 学年至2012 学年 第二学期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交稿日期2012年6月27日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普遍存在。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 青少年自身方面的原因;互联网本身的特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外因,如教育体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因,即青春期孩子的特点。网络成瘾宜疏! 不宜堵! 疏导青少年网络成瘾,关键在父母。网瘾难戒,面对网络成瘾,我们应该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防治措施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是指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因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等受损的行为。网络成瘾又叫网络性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网络依赖等,是由美国学者Goldberg 在1986 年首先提出来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简称IAD。 台湾学者周倩( 1999) 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成瘾所做的定义加以修改,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网络成瘾是由于个体缺乏自制力,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个体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性,为了从上网中获得愉快和满足而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为了上网甚至不惜对身边的人撒谎,下网后感觉不快、焦虑和抑郁,强令中断会出现戒断症状,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而是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等问题。 二、网络成瘾成因的分析 其实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体,通过对已有研究

网络爬虫知识

网络爬虫 1.工作原理 网络爬虫是一个自动提取网页的程序,它为搜索引擎从万维网上下载网页,是搜索引擎的重要组成。传统爬虫从一个或若干初始网页的URL开始,获得初始网页上的URL,在抓取网页的过程中,不断从当前页面上抽取新的URL放入队列,直到满足系统的一定停止条件。聚焦爬虫的工作流程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一定的网页分析算法过滤与主题无关的链接,保留有用的链接并将其放入等待抓取的URL队列。然后,它将根据一定的搜索策略从队列中选择下一步要抓取的网页URL,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达到系统的某一条件时停止。另外,所有被爬虫抓取的网页将会被系统存贮,进行一定的分析、过滤,并建立索引,以便之后的查询和检索;对于聚焦爬虫来说,这一过程所得到的分析结果还可能对以后的抓取过程给出反馈和指导。基本步骤: 1)人工给定一个URL作为入口,从这里开始爬取。 2)用运行队列和完成队列来保存不同状态的链接。 3)线程从运行队列读取队首URL,如果存在,则继续执行,反之则停止爬取。 4)每处理完一个URL,将其放入完成队列,防止重复访问。 5)每次抓取网页之后分析其中的URL(URL是字符串形式,功能类似指针),将经过过滤的合法链接写入运行队列,等待提取。 6)重复步骤 3)、4)、5) 2.关键技术 1.对抓取目标的描述或定义 2.对网页或数据的分析与过滤 3.对URL的搜索策略

3.网页搜索策略 1.广度优先 广度优先搜索策略是指在抓取过程中,在完成当前层次的搜索后,才进行下一层次的搜索。该算法的设计和实现相对简单。在目前为覆盖尽可能多的网页,一般使用广度优先搜索方法。也有很多研究将广度优先搜索策略应用于聚焦爬虫中。其基本思想是认为与初始URL 在一定链接距离内的网页具有主题相关性的概率很大。另外一种方法是将广度优先搜索与网页过滤技术结合使用,先用广度优先策略抓取网页,再将其中无关的网页过滤掉。这些方法的缺点在于,随着抓取网页的增多,大量的无关网页将被下载并过滤,算法的效率将变低。 2.深度优先 即从起始网页开始,选择一个URL,进入,分析这个网页中的URL,选择一个再进入。如此一个链接一个链接地深入追踪下去,处理完一条路线之后再处理下一条路线。该算法在设置抓取深度时很容易导致爬虫的陷入(trapped)问题,同时每深入一层,网页价值和PageRank都会相应地有所下降。这暗示了重要网页通常距离种子较近,而过度深入抓取到的网页却价值很低,所以目前常见的是广度优先和最佳优先方法,很少使用深度优先策略。 3.最佳优先 最佳优先搜索策略按照一定的网页分析算法,预测候选URL与目标网页的相似度,或与主题的相关性,并选取评价最好的一个或几个URL进行抓取。它只访问经过网页分析算法预测为“有用”的网页。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爬虫抓取路径上的很多相关网页可能被忽略,因为最佳优先策略是一种局部最优搜索算法。因此需要将最佳优先结合具体的应用进行改进,以跳出局部最优点。将在第4节中结合网页分析算法作具体的讨论。研究表明,这样的闭环调整可以将无关网页数量降低30%~90%。 4.网页分析算法 1.网络拓扑 基于网页之间的链接,通过已知的网页或数据,来对与其有直接或间接链接关系的对象(可以是网页或网站等)作出评价的算法。又分为网页粒度、网站粒度和网页块粒度这三种。 a)网页粒度的分析算法

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和预防教学提纲

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 策和预防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得快感会一直有心里上与生理上的依赖。 大学生网络成因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性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我认为造成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的原因有一下三个;第一,网络的可获得性,很多学校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条件,而且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上网。第二,大学生普遍存在发展性问题。有些具有社交倾向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便向网络寻求网上友谊。第三,另一相关的发展性问题是同一性的建立;即大学生更加注中自己的价值,人生目标,生活方式,需要及其他相关方面。有些大学生可能利用网络来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感,在虚拟的现实中,他们把自己定位的更加积极,甚至相信这种新的特征会变为现实。 所以,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全没有烦恼的新天地,他们喜欢上网,慢慢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容易沉溺于某一新鲜事物不能自拔的身心特点有关,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不强。二是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不完善,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交往能力,经常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进而封闭自己。三是目前的游戏软件产品大多来自境外,很多涉及暴力、色情等,这种电子游戏被称为“电子海洛因”。在游戏玩家中青少年是主体,网络游戏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上瘾的心理疾病。 二、防治措施 1心理干预 首先要了解成人网络成瘾者的早期经验,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对成瘾者的影响,推究其不良性格和负性情绪的根源;其次,由于成人网络成瘾者都具有比较强的自我认识能力,因此,可以与去其一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络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同时对比他们的过去与现状,转变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的依恋和依赖的认知成分;第三,协助网络成瘾者恢复自身生活的规律化,恢复生物钟,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有益的兴趣生长点,扩大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面;第四,对于部分严重的成人网络成瘾者,要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强化法、森田疗法等进行治疗。 2 自我效能 由于在成瘾行为方面,自我效能是一个关键变量,因而能对成瘾行为的预防、戒除和改变做出合理性的说明和解释。(1)抵抗性自我效能。它是对于还未成瘾的个体来说,能够抵制网络的能力的信念。这就要求成瘾者训练抵抗来自网络对自己内心的诱惑的能力的决心。(2)减少伤害型自我效能。它是指个体已经卷入到网络成瘾行为之中,并对此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延伸,网络的普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直接媒介,在方便人们生活娱乐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尤其是因其自身的一些不可制约性而导致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在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形成了重大的影响,对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制约。因此,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危害及破解方法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诱因、危害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阐述,意图寻求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不利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主题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分析 一、背景: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了一部分群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拓展,就计算机而言,在促进人们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让人们容纳了一些不利的信息,尤其是是青少年对计算机的痴迷,达到了成瘾的地步,就计算机本质来说,在很多方面的确促进了青少年的心智开拓,但部分青少年却由于对计算机应用方法和掌控的缺失,造成了过度依赖计算机的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网络成瘾这样一个事实。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到现实的考量,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计算机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一把双刃剑,它扩大了青少年认知世界的范围,但也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笔者在本文中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成因、危害及改善措施来展开阐述,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分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做出一定的修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研究内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心理障碍,指的是对互联网过度依赖造成的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的一些生理不适。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

于重复使用网络而造成的周期性或慢性著迷状态,并带着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对上网的快感存在心理和生理依赖。这种现象通常在青少年这个阶段容易发生,其主要表现或标准如下: (一)、症状标准 长时间的反复使用互联网,但使用互联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身心健康或者是有利于工作或学习,网络成瘾符合以下症状: 1、对互联网络的使用有着强烈的渴望或者是很强的冲动; 2、减少或者短时间内不上网的情况下,会出现感应不适、烦躁不安、情绪激动、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睡眠等情形; 3、下列所属情况至少有一种符合: (1)为达到心理满足感而不间断的使用网络甚至增加网络使用时间和投入程度; (2)无法控制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并不能自觉的控制持续时间,在一些方面即便是明白这种危害但无法实现自我调整; (3)明白网络的危害性,也清楚自身需要做出调整,但无法停止使用,甚至是不顾其明显的危险后果; (4)过度使用网络,不自觉的减少了社交活动、其他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活动; (5)将网络使用作为一种缓解心理压力和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方法或者措施; (二)严重程度标准 正常的生活和社交学习能力受损(如社交、学习或工作能力方面)。

网络爬虫开题报告doc

网络爬虫开题报告 篇一:毕设开题报告及开题报告分析 开题报告如何写 注意点 1.一、对指导教师下达的课题任务的学习与理解 这部分主要是阐述做本课题的重要意义 2.二、阅读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的综述 这部分就是对课题相关的研究的综述落脚于本课题解决了那些关键问题 3.三、根据任务书的任务及文件调研结果,初步拟定执行实施的方案(含具体进度计划) 这部分重点写具体实现的技术路线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了,具体进度计划只是附在后面的东西不是重点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5] 基于信息数据分析的微博研究综述[J];研究微博信息数据的分析,在这类研究中,大多数以微博消息传播的三大构件---微博消息、用户、用户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微博消息传播和微博成员组织为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在于发祥微博中用户、消息传博、热点话题、用户关系网络等的规律。基于微博信息数据分析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多成果,掌握了微博中的大量特征。该文献从微博消息传播三大构件的角度,对当前基于信息数据分析的微博研究

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微博信息传播三大构件的概念,归纳了此类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对于大多用户提出的与主题或领域相关的查询需求,传统的通用搜索引擎往往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网页。为了克服通用搜索引擎的以上不足,提出了面向主题的聚焦爬虫的研究。文献[6]综述了聚焦爬虫技术的研究。其中介绍并分析了聚焦爬虫中的关键技术:抓取目标定义与描述,网页分析算法和网页分析策略,并根据网络拓扑、网页数据内容、用户行为等方面将各种网页分析算法做了分类和比较。聚焦爬虫能够克服通用爬虫的不足之处。 文献[7]首先介绍了网络爬虫工作原理,传统网络爬虫的实现过程,并对网络爬虫中使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网页搜索策略、URL去重算法、网页分析技术、更新策略等。然后针对微博的特点和Ajax技术的实现方法,指出传统网络爬虫的不足,以及信息抓取的技术难点,深入分析了现有的基于Ajax的网络爬虫的最新技术——通过模拟浏览器行为,触发JavaScript事件(如click, onmouseover等),解析JavaScript脚本,动态更新网页DOM树,抽取网页中的有效信息。最后,详细论述了面向SNS网络爬虫系统的设计方案,整(转载自:https://www.360docs.net/doc/533619786.html, 小草范文网:网络爬虫开题报告)体构架,以及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面向微博的网络爬虫系统的实现是以新浪微博作为抓取的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近日,广州举行第十一届“穗港台澳新”青年辅导研讨会,调查显示,80.68%的广州市中学生在小学甚至幼年期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网络,笔者就此走访了湖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慧腾戒网瘾学校甘灵杰老师。 甘老师表示,青少年对网络的病态依赖,会导致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孤独、焦虑、食欲不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甚至消极自杀。 首先,影响人际交往。青少年直接通过互联网获得了特殊的体验并产生快乐和解脱的感觉,这使他们对网络产生依恋,逐渐脱离现实世界,进而可能直接用网络虚拟人际关系来取代现实人际关系。处于社会性发展高峰的青少年应多参加社会活动,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真切体会生活。但是,大量时间使用互联网,直接减少了与父母、同学、朋友的交流时间,形成对现实情感交往的冷落。网络交往阻碍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发展,导致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的不适应,反过来更加依赖互联网,此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影响人格发展。青少年时期重要的任务是发展人格的自我同一性,青少年认知水平有限并且协调能力较差,有时难以顺利地进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角色转换。网络虚拟的角色常会与现实脱节,很容易出现人格的分裂,导致自我同一性混乱。而这种长期的角色混乱会使得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格发生转变,形成抑郁、封闭、情绪化、低自尊的网络化人格特征,甚至最终导致诸如分裂型人格、癔病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等人格变异。 最后,引发道德问题。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法律、道德的约束,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放松了对自己的束缚,责任感减弱并且自由意识泛滥。此外,青少年还缺乏一定的辨别和自控能力,网络上各种负面信息会对他们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长期接触一些不良信息,会使青少年迷失自我,并丧失一定的道德规范。诸多游戏中,攻击、暴力等成分可能会让一些青少年认为在现实世界中那些行为也是合理的,从而产生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另外,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使他们开始关注性问题。而网络上存在大量不健康甚至色情的内容,受到这些内容影响,青少年的性观念非常容易被误导,以致出现性犯罪。青少年经济没有,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网瘾需求,还会产生盗窃、抢劫等许多不法行为。 网络为何对青少年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甘老师从个体、家庭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做出了如下分析。 网络成瘾者往往敏感、抑郁、低自尊、喜欢独处等。此外,青少年网瘾的部分动机是对消极生活事件的逃避,如学业成绩不如意、人际关系淡漠、有情感问题等。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低效、情感反应淡漠、介入行为控制方式粗暴单一等都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呈显著相关。当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过于粗暴时,子女会逐渐减少寻求家人支持,转而求助于网络。父母不良的婚姻质量会导致孩子低自尊、抑郁等问题。这些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体验到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导致了网瘾的形成。网瘾认同很重要,家长与孩子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把道理用浅显的方式讲给他听,而不是逼他接受,成立家庭俱乐部,这样戒除网瘾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独生子女成为青少年的主体人群,一些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交往,导致孩子生活圈封闭,也就造成了青少年孤僻、封闭的心理。另外,以考分定终生的应试教育,使得一些父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课程,使孩子产生逆

文献综述-基于C++的网络爬虫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C++的网络爬虫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综述 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本文归纳了网络爬虫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的研究内容,概括了网络爬虫的定义与爬取策略、网络爬虫的体系结构、设计网络爬虫的关键问题以及爬虫身份的识别等方面的观点,并总结了如何通过一个或多个给定的种子网站,将网站上相应的网页抓取下来,并将其存入数据库或文本文件中的研究成果。本文也指出了如何通过解决传统的通用搜索引擎在某些领域的局限性,帮助人们更加有效地提取与利用互联网信息,进而提高人们在检索信息效率方面的研究需求。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网络爬虫的开发方案。 关键词:网络爬虫;通用搜索引擎;互联网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b Spider Based on C++ Author:xxxTutor: xxx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bou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web spider, summarizesthe view aboutthe definition of web spider, the crawling strategy of the web spider,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web spider, the key issues to design the web spider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web spider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bout how to catch the web-pages which links to the corresponding web site through one or more given seed site, and then stores it into a database or text file .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how to solv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General Search Engine in some areas , help people more effectively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and make use of the Internet, then improve people’sresearch needs in the area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 the end, the paper proposesa web spider development planwhich can meet the user’s needs. Keywords:WebSpiders ;Tradition Universal Search Engine ; Internet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

赣南医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报告题目: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 姓名:王淼生 学号:200930040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09级公管本科班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日到8月10日 指导教师:陈匡明

摘要: 本文通过各国专家研究的可靠数据真实的放映了当今青少年网瘾这一社会问题,并通过一份关于网瘾的社会调查报告体现。同时列举了网络成瘾实例,分析其带来的危害。最后针对着一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网络使用程度、网络被害、网瘾解决措施 一、导言 网络对于青少年,一方面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促进了青少年的学业学习,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网络乃至产生网络成瘾却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网络成瘾是指由过度地使用网络所至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忍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二、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⑶网民中18~24岁的年青人所占比例高,达到37.7%,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7.4%)和18岁以下的网民(15.8%),30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比较低,网民在结构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三、各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者金.S. 杨(K.Young)在1996年有开拓性的研究,该研究借鉴DSM—IV对物质成瘾的标准来探索网络成瘾的存在,496名被测试者参加了调查,回答有关他们上网行为的开放性问题。经过分析,在496例用户中,有396例是网络成瘾用户。Young进一步研究表明每星期有40~80小时在网络上的网络成瘾者对其生活会有负面影响,例如睡眠障碍、持续疲劳、工作和学习绩效降低、人际关系障碍等,还会出现与过长时间使用电脑相同的其他症状。美国针对277名本科大学生的调查,有8.1%的人有网络成瘾倾向,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瘾。澳大利亚“网络依赖与大学生的心理社会成因”研究课题,被调查的217名大学生中有4%的人网络成瘾,27.9%的人属于程度较轻的网络依赖。2005年韩国网络用户中受网瘾影响的人数比例为12.6%,少年儿童受网瘾影响的比例为15.3% 。2000年台湾一项名为“台湾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程度、满意度和快乐体验”的研究,调查了台湾12所大学的910名大学生,网络成率为5.9%。台湾对8所大学的752名大学生的测试,网络成瘾率为 11.7%。 四、我国青少年网瘾现状调查数据 福建省林绚浑等人对310名大学生的调查,网络成瘾率为9.6%。民盟北京市委2002年对北京市602名中学生调查,网络成瘾率为14.8%。上海师大心理系顾海根教授,2005年对上海市8所大学39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网络成瘾率为12.9%。学校之间差别很大,成瘾率从7.6%到20.5%,不同年级之间差别也很大,从11.1%到39.6%,

中学生网络成瘾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概述,并结合网络的固有特性与中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具体对策,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对策 问题的提出: 1、4月7日凌晨,深圳光明新区初二男生周荣猝死在距离一家黑网吧不远的路上,事发前周荣多个晚上通宵上网。在这之前的两个月,湖北谷城县15岁的高一学生小文连捅制止他上网的父亲5刀,导致父亲不治而亡。 2、据中国中学生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这一比例与2005年基本持平,较高于2007年,而13岁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与此同时,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伤害的两大因素,在青少年的犯罪中,约7成与网络影响有关。 3、重庆市12355中学生服务台2008年下半年所接听的5000多例热线求助电话中,超过40%都是关于网络成瘾的求助。 4、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2010年7月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青少年占据网民规模的一半左右,上网成瘾的孩子越来越多,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全国至少有600万中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并且一周内玩游戏在5小时以上的有72.9%。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网民普及率呈偏态分布,其中10-29岁上的分布更为集中。学历越高,网民普及率越高。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群体。暑假就要到了,又将有很多痴迷网络游戏的学生终日浪迹网吧,多少家庭又将伤心欲绝。网络游戏被称作“电子海洛因”,危害之大有目共睹。作为一名中学信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论文解读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心理学思考西南大学2012级心理学师范班陈妮莎学号:222012306011017 摘要:网络成瘾即“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 IAD),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越来明显。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心都有不可小觑的伤害,青少年的发展关乎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的未来,对于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矫正已经迫在眼前。本文介绍了心理学工作者对网络成瘾所做的一些理论及实践研究.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认知需求 网络这一人类近现代的伟大发明已经深入到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给青少年的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广泛的乐趣,还可以在网络世界中享受科技文明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乐。但网络作为科学技术的“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沉溺于网络而患上了“网瘾综合症”,不仅给家庭而且给学校、社会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还深深影响着青少年本人的发认知与人格发展。从心理学方面研究网络成瘾的成因、发生机制、表现以及探讨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瘾”即网瘾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为病态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也称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①。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网络一直存有生理及心理依赖②。总的来说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

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其概念与药物成瘾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二、网络成瘾的表现 网络成瘾者往往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 持续聊天、浏览、游戏,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影响青少年的正常认知,扭曲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会使人产生反社会人格倾向。 三、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内因) 1、满足感缺失:包括学业失败、孤独感、人际障碍等;网瘾的大部分人群都会出现学业失败,从而导致心理空虚,缺乏自信,长时间会有一种孤独感,经历这些情况的青少年,为满足自己的内心,通常会选择逃避,最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 2、生理及人格: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 3、需求: 3.1安全感需要,在网上可以随便发表意见,表达好恶情感,而不必担心受到指责、限制或承担责任。

一篇文章了解爬虫技术现状 岂安低调分享

一篇文章了解爬虫技术现状岂安低调分享 干货观点案例资讯我们本文全面的分析了爬虫的原理、技术现状、以及目前仍面临的问题。如果你没接触过爬虫,本文很适合你,如果你是一名资深的虫师,那么文末的彩蛋你可能感兴趣。 需求 万维网上有着无数的网页,包含着海量的信息,无孔不入、森罗万象。但很多时候,无论出于数据分析或产品需求,我们需要从某些网站,提取出我们感兴趣、有价值的内容,但是纵然是进化到21世纪的人类,依然只有两只手,一双眼,不可能去每一个网页去点去看,然后再复制粘贴。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能自动获取网页内容并可以按照指定规则提取相 应内容的程序,这就是爬虫。 原理 传统爬虫从一个或若干初始网页的URL开始,获得初始网页上的URL,在抓取网页的过程中,不断从当前页面上抽取新的URL放入队列,直到满足系统的一定停止条件。聚焦爬虫的工作流程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一定的网页分析算法过滤与主题无关的链接,保留有用的链接并将其放入等待抓取的URL队列。然后,它将根据一定的搜索策略从队列中选择下一步要抓取的网页URL,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达到系统的

某一条件时停止。另外,所有被爬虫抓取的网页将会被系统存贮,进行一定的分析、过滤,并建立索引,以便之后的查询和检索;所以一个完整的爬虫一般会包含如下三个模块:网络请求模块爬取流程控制模块内容分析提取模块网络请 求 我们常说爬虫其实就是一堆的http(s)请求,找到待爬取的链接,然后发送一个请求包,得到一个返回包,当然,也有HTTP长连接(keep-alive)或h5中基于stream的websocket 协议,这里暂不考虑,所以核心的几个要素就是:url请求header、body响应herder、内容01URL 爬虫开始运行时需要一个初始url,然后会根据爬取到的html 文章,解析里面的链接,然后继续爬取,这就像一棵多叉树,从根节点开始,每走一步,就会产生新的节点。为了使爬虫能够结束,一般都会指定一个爬取深度(Depth)。 02Http请求 http请求信息由请求方法(method)、请求头(headers)、请求正文(body)三部分组成。由于method一般是header中的第一行,也可以说请求头中包含请求方法,下面是chrome访问请求头的一部分:GET / HTTP/1.1Connection:Keep-AliveHost:https://www.360docs.net/doc/533619786.html,Use r-Agent: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1_6)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基于Python的网络爬虫-开题报告

基于Python的网络爬虫的设计与实现 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 无论国内国外,随着动态网页技术的发展,网络爬虫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很大一部分的动态网页是搜索不到的,例如聊天室系统,另外还有很多页面是需要注册为用户并登录才可以看到,并且在登录过程中有输入验证码这一操作,验证码现在对于网络爬虫是一大难题。目前来说,大多数爬虫是用后台脚本类语言写的,其中python无疑是用的最多最广的,并且页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库和框架。但是一般来说,搜索引擎的爬虫对爬虫的效率要求更高,对于大多用户提出的与主题或者领域相关的查询需求,传统的通用搜索引擎往往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了克服通用搜索引擎的不足,提出了面向主题的聚焦爬虫的研究。现在,聚焦爬虫已经成为爬虫的研究热点之一。 2.本人对课题任务书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过去,不管是翻阅书籍,还是通过手机,电脑等从互联网上手动点击搜索信息,视野受限,信息面太过于狭窄,且数据量大而杂乱,爆炸式信息的更新速度是快速且不定时的。要想手动获取到海量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都要耗费巨多的时间,精力,效率低下,但是通过网络爬虫,根据需求获取海量网络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去重,入库,存表,数据可视化,把分析结果反馈给用户,并把数据结合搜索引擎存储,用户在查询数据的时候实现搜索建议,搜索结果关键字高亮化,展示热门搜索等功能,精简搜索范围,提高搜索效率,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克服了通用搜索引擎的不足。 3.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绝大部分网站都有反爬虫机制,数据不能获取到,这时需要采取设置请求头,设置请求的时间间隔,伪造代理信息或者采取其他的措施来解决。部分网站需要登录之后才能找到需要的数据,在登录的过程中会遇到输入验证码的问题,可以选择模拟登陆,第一次登录之后,鼠标右键,查看网络,查找登录时的参数字段信息,利用这些字段名,通过模拟浏览器操作实现自动登录,验证码可以选择手动输入也可以选择人工打码。数据库性能会因为表结构的设计受到很大的影响,每张表的字段值或多或少,需要合理的设计数据库,这个可以通过垂直分表,水平分表,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等来实现,在存储的过程中,选择异步存储,依靠连接池来实现数据量过大导致的时间,性能,效率上的问题。 4.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实验设备或实验环境条件、某类市场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等等)及解决的办法 1.Windows系统 2.Firefox和Firebug、FirePath组件 3.Elasticsearch环境 4.安装MySQL 5.Python语言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