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二氧化硫说课稿范文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说课稿范文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说课稿范文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说课稿范文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说课稿范文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简析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说课稿本节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教参建议安排一学时来完成教学。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并且此部分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的关系,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教材从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它对人类有危害吗这两个问题开始,引出本节的主要内容,并依次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二氧化硫的污染等知识,知识编排得有条理。其中安排的二氧化硫的用途、二氧化硫的污染,特别是文中安排的家庭小实验测定雨水的pH等内容,与现实生活环境密切联系,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此外,通过本节的知识,向上可以和第一节硫的知识联系,向下可以和第三节硫酸的知识和第四节环境保护的知识联系,有助于形成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和整章知识的系统化,同时,可以巩固和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⑶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加强环保意识,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提高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⑷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⑵通过对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自身素质等三方面的因素来考虑。其原则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文中安排了2个演示实验和1个家庭小实验,有很多内容与生活环境有关,再结合高一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基础知识等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激趣法、随堂实验法、演示法、对比法、自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1、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

在学习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时,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写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价中所处的位置,推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2、对同类知识运用对比法,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通过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原理、反应类型、稳定性、与品红溶液作用、与紫色石蕊试液作用等项目的对比,加深对二氧化硫

与氯水等物质的漂白性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程序

㈠新课引入

先播放一段《酸雨》的教学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物质?它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它有哪些性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观看了录像后,容易回答出第一个问题,但不能回答出第二和第三个问题,让学生留下悬念,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注意力引向新课的学习。

㈡新课教学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①学生实验:将事先收集满SO2的小试管用胶塞塞好,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SO2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②利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得出SO2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关系。

③学生实验:将另一只事先收集满SO2的小试管用胶塞塞好,发给学生,让学生按课本【实验6 1】的方法完成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回答,教师说明并板书。

④通过上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变红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判断是属于SO2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引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引出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边讲边板书。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⑴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①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②根据二氧化硫溶于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使水溶液变红,长时间放置后,溶液又重新恢复紫色这一事实,说明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进而说明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的可逆性,并简单说明可逆反应的特征。

③复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④让学生判断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价中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引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的学习。

⑵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写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条件与反应的可逆性。

②讲述SO3的性质。

③简单说明二氧化硫还能与氯水、溴水、碘水、KMnO4等强氧化剂,H2S等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演示:【实验6 2】,引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一化学性质的学习。

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①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漂白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被漂白的物质又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②通过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原理、反应类型、稳定性、与与品红溶液作用、与紫色石蕊试液作用、等项目的对比,加深对二氧化硫与氯水等物质的漂白性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③提问学生:SO2能使溴水、碘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否表现了SO2的漂白性。作出解释。

3、二氧化硫的用途

简单讲解。

4、二氧化硫的污染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看录像。

②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二氧化硫,并指定学生分甲、乙两方对二氧化硫的利弊进行辩论。

㈢课堂小结

归纳本节书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好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育学生要加强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㈣布置作业

P129第五题。

五、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a、SO2与水反应SO2+H2O H2SO3

b、SO2与碱的反应SO2+2NaOH==Na2SO3+H2O(亚硫酸钠)

SO2+Ca(OH)2==CaSO3 +H2O

SO2+CaSO3+H2O==Ca(HSO3)2

2SO2+Ca(OH)2==Ca(HSO3)2

(2)还原性

a、与氧气的反应催化剂

2SO2+O2 2SO3

(SO3:无色固体,熔点( 16.8℃ )和沸点( 44.8℃ )都比较低。

SO3+H2O=H2SO4(放热) 工业上制硫酸)

b、与卤素单质的反应(Cl2、Br2、I2)

SO2+Cl2+2H2O==2HCl+H2SO4SO2+Br2+2H2O==2HBr+H2SO4SO2+I2+2H2O==2HI+H2SO 4

(3)氧化性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

+4 -20

SO2+H2S==3S +2H2O

氧化剂还原剂

(4)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但生成的白色物质不稳定。(鉴别SO2)

2、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⑴制造硫酸

⑵可以漂白白纸浆、毛、

丝、草编制品等。

⑶杀灭霉菌和细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二、SO2的污染

同类热门:

高一化学说课稿之化学键

高一化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 目录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2)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13) 《化学键》说课稿 (18)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21)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31)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37) 《甲烷》说课 (43)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57)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63) 《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75)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

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 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高一化学教案二氧化硫

高一化学教案二氧化硫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硫在氧族中燃烧能够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 播放视频:硫在氧气中燃烧。 引言:我们以硫为代表物,认识了氧族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现在我们要学习硫的重要氧化物之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和危害。 讲述:物理性质 展示:闻气体气味正确方法的图片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此处若无演示条件,也可以播放视频文件)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物质分类判断它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分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既说明它能溶于水,又说明它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在此可以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 讨论: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中为什么开始水面没有顺利上升?振荡后水面很快上升?(在液面上形成饱和亚硫酸溶液,阻止SO2的吸收。 要求:学生写出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简介:亚硫酸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推断它应具有的化学性质。 讲述:当二氧化硫遇到强还原剂时,表现出氧化性。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 应可以生成硫和水。 过渡:二氧化硫主要表现出还原性。 讲述: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 增加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碘水褪色。 分析: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由此推断二氧化硫能否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氯水、溴水褪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并与氯气等作对比,小结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推断它的用途。 过渡:二氧化硫在工业上可以作漂白剂,还能杀灭霉菌和细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但是也有不法之徒利用二氧化硫的性质,让馒头、银耳变得更白,只顾 个人利益,不管他人的身体健康。请同学们今后要注意。此外,二氧化硫还是污 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 讲述:二氧化硫的污染。酸雨的概念和危害。 展示图片、播放有关酸雨的录像。 小结: 作业:写出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毒、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1 :40)

高一《化学键》说课稿

化学键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本节教材选自全日制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四节化学键,课时为3课时。 本节教材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化学键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关于介绍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第四部分介绍化学键的概念。此外本节还包括了一个演示实验和一张表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第一部分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活泼金属钠与活泼非金属氯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过程。第二部分关于共价键的内容,学生也已学过了氢气和氯气的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因此这两部分可在对有关知识进行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学习。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知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熟→生的过程。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物质结构理论的范畴,而物质结构不仅是本书的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形式认识了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对分子结构理论将有整体认识。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化学键概念,电子式 二、教学方法 1.“启发探究式” 本节内容具有教学的特点,又有基础理论教学的特点,可采取教学方法,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 本节教材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如:讲到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结构时,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或实物模型,展现分子结构进行教学,展现微观分子的运动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按照教材的安排,将化学键概念放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即归纳教学的方法。因此我的教学也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 1.关于离子键的教学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复习初中化学课本中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内容,重点复习离 子与原子的区别和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课堂中要根据教材的安排,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生产氯化钠的过程进行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讨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讨论中要着重抓住离子键的原因,成键粒子和成键性质三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离子键的本质和形成条件。要指出在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如(1)离子漏标电荷数;(2)离子所带正负

高中化学说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 新一轮的教师招聘又要开始了 你准备好了吗 希望这些课件能对你有些许的帮助 目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

高中化学甲烷说课稿(共5篇)

篇一:甲烷说课稿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1课时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黄梅三中的吕小霞,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设计思路,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烃作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学习方法。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 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甲烷的结构特点 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④通过对甲烷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讲授、讨论、自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比较,类比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通过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分子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自主,相互合作,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及时对比、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即:板块一: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二: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具体的教学流程: 【引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上了天然气,请问天

高中高一化学优质说课稿

高中高一化学优质说课稿 要考好化学,要注意平时应考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狠抓“双基”,交联 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高一化学优质说课稿,希 望能帮助到大家!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 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 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 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 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 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中化学必修1《二氧化硫的性质》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二氧化硫的性质》课堂实录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中的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而且二氧化硫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所以二氧化硫这一节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二氧化硫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在初三学生已了解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基础上,深入地去认识二氧化硫其他重要性质以及酸雨成因、防治措施,符合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指导下,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为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与大气污染——酸雨的形成及防治。 (2)过程与方法:思考交流、团结协作解决问题与自主实验探究完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二氧化硫的污染教学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从而构建和谐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的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的难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五、教学思路 提出思考问题→利用“价态——类别”二维图预测性质→设计或改进实验验证性质→动手实验→分析得出解释或结论→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六、教学过程 【引入】问题思考:1、从课本的图4-19的空气质量报告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 息?2、在首要污染物这一栏目中有SO 2,SO 2 造成的主要污染是什么?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收集满SO 2 的矿泉水瓶。 【设问】气体的物理性质可从哪些方面去分析? 【学生】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SO 2 是否易溶于水? 【学生思考讨论】1、把收集的SO 2 是倒置水槽;2、往瓶子里加水。 【探究活动】教师向装有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加入五分之一的水,立即旋紧好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小结】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 【设问】SO 2易溶于水,那么SO 2 溶于水会不会与水发生反应,你的推测依据是什 么? 【学生】SO 2溶于水,会与水发生反应,与CO 2 类似。 【追问】从物质的分类的角度,SO 2和CO 2 属于哪一类氧化物? 【学生】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碱反应。【追问】你如何用实验证明SO 2 与水发生反应?

高一化学氨铵盐说课稿

高一化学氨铵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氨》选自高中第二册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节。在第一册教材中,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章《物质的量》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则是使学生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随后安排的第六章《氧族元素》和第七章《碳族元素》都可看作是在物质结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因此,学习《氮族元素》这一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氨》主要介绍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另外穿插了介绍了什么是极性分子。从课题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结构→性质→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题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学习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氨的结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极性分子的判断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通过对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能力。 通过氨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对比、抽象、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题重点:从氨的结构出发,分析推断氨的性质。 本课题难点:极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断。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思想 (1)认知规律 高二学生已学习过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多族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已经把这些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学习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认知过程 通过以往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仍可沿用“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过程。 2、教学手段 (1)实验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可以设计和动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既充满好奇,又能由表及里,从现象出发,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所以,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课题中丰富的实验素材,采取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验证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实验。 (2)多媒体 作为这个课题的难点,“分子的极性”很抽象,教师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比如借助模型或者板演等,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接受得很吃力,教学也就显得枯燥死板。所以,引进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动画和图片等,把小的分子模型放大,把静止的变成活动的,把抽象的变成可以直接感知的,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法分析 1、对比分析法 将分子结构进行分类对比,便于学生分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结构特点;将氨和不同酸反应的实验设计为对比实验,便于学生分析氨与酸反应的本质。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测试题及答案

4.3.1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下列关于Cl2和SO2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同条件下,Cl2比SO2更易溶于水 B.在一定条件下,SO2比Cl2更易液化 C.常温下,等体积的Cl2和SO2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D.等体积的Cl2和SO2分别通入含石蕊的水中,溶液的紫色立即褪去 【答案】B 【解析】C、D中因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使C中有沉淀,D中紫色不褪而是变为红色。 2.下列化学反应中,SO2是还原剂的是 ( ) A.SO2+2H2S===3S+2H2O B.SO2+2Mg===2MgO+S C.SO2+NaOH===NaHSO3 D.2SO2+O2 2SO3 【答案】D 【解析】可通过反应前后SO2中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 3.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 ) A.S→SO2 B.SO2→SO3 C.SO2→SO2-3 D.SO2→HSO-3 【答案】AB 【解析】加入氧化剂即使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 4.关于二氧化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具有氧化性 B.只具有还原性

C.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D.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 【答案】C 【解析】在SO2中硫为+4价为中间价态,S0←S+4←S+6,反应 中可失去或得到电子。 5.造成大气污染的SO2气体,主要是来自 ( ) A.汽车尾气 B.硫酸工厂释放的气体 C.石油和煤的燃烧 D.火山爆发 【答案】C 【解析】SO2是酸雨的主要成因,大量的SO2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 的燃烧。火山爆发及硫酸工厂释放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均为SO2, 但它们并非空气中SO2污染的主要来源。 6.下列情况下,二氧化硫可作为还原剂的是 ( ) A.与潮湿的硫化氢混合 B.使溴水褪色 C.通入NaOH溶液中 D.使品红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A中二氧化硫与潮湿的硫化氢发生以下反应:2H2S+ SO2===3S↓+2H2O,反应时SO2中的硫从+4价转变为0价,降价得电子,SO2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B中二氧化硫使溴水 褪色,因发生以下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反应时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4转变为+6价,SO2在反应中被氧化,是还原剂。C中二氧化硫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和水,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中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二氧化硫溶解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跟有色有机物质直接结合而生成无色化合物。7.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SO2混合后再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 的现象是 ( )

高一化学说课稿

高一化学说课稿(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课堂教学面临的重大改革。我校校园网和班班通网络建设的完善,大力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有幸代表全体教师,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教材分析 《钠》是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唯一的金属族元素,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 2.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本节课虽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但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许多弊端,如在下列情况下既无法解

决。 1.对速度较快的反应,学生还没来得及观察清楚就已经结束,观察不仔细则分析不透彻,若放慢速度,反复观察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释,涉及微观粒子的反应原理的解释,肉眼观察不出,宏观实验不能反映其实质,可用计算机模拟其反应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3.有危险性的实验,现有条件难以实现的实验,错误操作。这些实验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错误操作,若能采用动画模拟或插入影象,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4.对微型实验的放大观察,便于同学们同一时间,对同一现象的捕捉,观察,分析。 5.由此说,实验课中恰当的便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教学实践的高效完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图片给学生以想象空间。"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然后教师演示实验,果然是水能生火,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 (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在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拔,学生自学、互学、分析、讨论、发言,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如Na的物性小结,Na与水反应现象小结。将实验中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晰、明确。 (三)、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1. 钠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进行分

高中化学优秀课件

2011-2012学年鲁教版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 第二章第二节电解质 一. 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二节电解质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知道酸、碱、盐发生电离 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 知识分析 (一)电解质的电离 、金属导电: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b、化合物(熔融或水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电离: (1)定义: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离方程式:用符号来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叫电离方程式。 练习:写出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B a(O H)2=Ba2++2OH- Fe2(SO4)3=2Fe3++3SO42-(NH4)2CO3=2NH4++CO32- 3、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4、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a、写出CH3COOH、H2CO3的电离方程式(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CH3COOH?CH3COO-+H+ H2CO3?HCO3-+H+HCO3-?H++CO32- b、写出NH3?H2O、Fe(OH)3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NH4++OH-Fe(OH)3?Fe3++3OH- 练一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弱电解质的是(),非电解质的是() A、KI B、乙醇 C、氨水 D、蔗糖 E、HClO F、硫酸氢钠 G、NH3?H2O H、液氯 I、CO2 J、硝酸 K、Na2O (2)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SO42- B、NH3?H2O =NH4++OH- C、NaHCO3=Na++HCO32- D、H2SO4=2H++SO4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Cl— B、溶于水后电离出H+的化合物是酸 C、HCl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HCl不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4)把0.05mol的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NH4Cl溶液 答案:(1)AFJK;GE;BDI (2)C (3)C (4)BD 小结: 1、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 2、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HCl HNO3H2SO4 强碱:NaOH KOH Ca(OH)2Ba(OH)2 盐:NaCl K2SO4KClO3 FeCl3 金属氧化物:CaO Na2O 常见的弱电解质: 弱酸:CH3COOH H2CO3HClO 弱碱:NH3?H2O H2O

高一化学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高一化学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对于教师而言,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化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历来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

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到处可见,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反过来,这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不同种类的化学反应,学习过大量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反应类型。但是没有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无法分析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类。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比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剂。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不够全面、不够本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五对概念: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综合探究实验 (1)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综合探究实验 1.SO2能使浸过溴水的滤纸褪色,这说明了() A. SO2具有漂白性 B.溴具有氧化性 C. SO2具有氧化性 D.溴具有挥发性 2.下列关于 SO2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KMnO4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D.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3.下列现象说明SO2具有氧化性的是() A.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之褪色 B. SO2通入石蕊试液中使之变红色 C. SO2通入氯水中使之褪色 D. SO2通入饱和H2S溶液中析出浅黄色沉淀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a2SO3与BaCl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后沉淀消失 B.将SO2气体分别通入Ba(OH)2溶液、FeCl3与BaCl2的混合溶液、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中,均可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生成,将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将SO2气体、Cl2一起通入BaCl2溶液中,或将SO2气体、NO2气体一起通入BaCl2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5.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某种气体仍无沉淀生成,则该气体可能是() A. CO2 B. NH3 C. Cl2 D. H2S 6.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7.对于反应2SO2+O22S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B.反应方程式中“鸠瘛北硎驹谙嗤条件下,反应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 C. 1 mol O2与2 mol SO2混合反应,可生成2 mol SO3 D.在该反应中SO2作还原剂 8.SO2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褪色或变浅,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的组合是() ①KMnO4(H+,aq)②溴水③碘水④氯水⑤Fe3+(aq) A.①⑤ B.②③ C.全部 D.都不是 9.关于二氧化硫性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是无色无毒气体

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 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全套 目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1)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4)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 (8)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10)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1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15)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17)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8)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1)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3)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25)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一课时) (2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二课时) (28)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 (30)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

高中化学必修一硫及其化合物

第十讲硫及其化合物 要点一:硫单质 1、硫单质的存在 (1)游离态: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 (2)化学态:①硫化物: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 ②硫酸盐: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 2、物理性质 硫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可用二硫化碳洗涤沾有硫单质的试管。 3、化学性质 (从0价降到-2价,氧化性)H2S、FeS←S→SO2、SO3(从0价升到+4价) 典型例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硫是一种分子晶体,呈淡黄色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单质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解答】解:A.硫为非金属单质,为分子晶体,呈淡黄色,故A正确;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多为二氧化硫,矿泉水里含有硫酸盐,故B正确; C.硫为非极性分子,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四氯化碳,故C正确;D.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SO2,SO2和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可生成SO3,故D错误。故选:D。 变式训练 1、0.1mol某单质与足量硫充分反应,质量增加了1.6g,则组成这种单质的元素不可

能是() A.Ag B.Fe C.Cu D.K 要点二:硫的化合物 1、硫化氢 (1)物理性质 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2、硫的氧化物 (1)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易液化。 ②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SO2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与碱反应:SO2+2NaOH====Na2SO3+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CaSO3; 与水反应:SO2+H2O====H2SO3 b.氧化性: 2H2S+SO2====2H2O+3S↓ c.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SO2+O2?SO3(加热并且加催化剂) SO2还能被I2、Cl2、Br2、MnO4-、ClO-、Fe3+、H2O2、NO3-(H+)等氧化。 d.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后加热恢复红色),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属于不稳定的化学漂白)。 (2)SO2和CO2性质的辨析 SO2 CO2 相 同 点 常温下都是气体 密度均大于空气 溶于水后的溶液均可导电

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B.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反应的实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解质,电离的定义,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

从电离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难点: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对酸,碱,盐本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2.学法指导 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四.说教学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溶化后能导电,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 全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 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 的奇妙与和谐。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二.说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